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5150
成片时长:每集约39分钟
阅读:13218
发表:2018/3/21 修改:2019/3/24
30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镜花缘》第1-3集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国家版权局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国作登字-2018-A-A0003489】
百花仙子:心生善念?
麻姑: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百花仙子:又能怎样?
麻姑:磕头礼拜,誓愿皈依,启建道场,写发文书,申奏三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即是知错就改。心生善念的一霎,三事倒断的难‘所立米、面山俱倒了,霎时间米面皆无,锁梃亦断,便是善念回天。
百花仙子:知错即改难(nán)呀!
麻姑:仙姑不是修行吗?老子曰:‘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百花仙子:何意?
麻姑: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就没有缺点。
百花仙子满面愁容。
百花仙子:失陪。
百花仙子退下。
麻姑望着百花仙子的背影感叹。
麻姑:百花仙子一向修行有度,这回一粘事却也无度了!
场号:056
时间:日
人物:百花仙子、洞内两个女童、女童
场景:洞内
百花仙子急匆匆至洞内。
洞内女童上前。
洞内女童:下界帝王下旨,要百花连夜发,莫待晓风催。主子不在,众仙四处寻找无果,无奈百花齐放。
又一洞内女童引一女童上前。
又一洞内女童:嫦娥那边命女童来请主子去扫落花。
百花仙子羞的满面绯红,对女童。
百花仙子:你回去告知你家仙姑,我当日有言在先,如爽前约,情愿堕落红尘。今我既已失信,将来自然要受一番轮回之苦。只要你家仙姑留神,看我在那红尘中有无根基,可能不失本性?日后缘满,还是另须苦修,方能返本;还是刚弃红尘就能还原。到了那时,才知我的道行并非浅薄之辈哩。
女童躬身。
女童:是。
女童转下。
场号:057
时间:晚
人物:百草、百果、百谷三位仙子、百花仙子
场景:洞内
百草、百果、百谷三位仙子满面愁容,来至洞中,匆匆行礼,按次归坐。
百草仙子对百花仙子。
百草仙子:适闻有位尊神上了弹章,把仙姑参了一本。小仙同二位侦听真实,特来探望。不知仙姑可曾得信?
百花仙子叹。
百花仙子: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闭门思过,敬听天命。今承下顾,足感盛情。被参之事,小仙并无所闻,尚求明示。
百果仙子:仙姑被参,就因群花齐放一事。所上弹章,大略是言下界帝王虽有御诏,但非为国计民生起见,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况身为一洞之主,任情闲旷,不能约束所属,既已失察获愆,有乖职守,仍不自请处分;而属下目无洞主,亦不恪遵约束;均有不合,请旨一并谪入红尘,受其磨折,以不能约束、不遵约束者戒。闻仙姑谪在岭南,年未及笄,遍历海外,走蛮烟瘴雨之乡,受骇浪惊涛之险,以应前誓,以赎前愆,即日就要下凡。我等敬治薄酒一杯奉饯,特来面请。
百花仙子:请教三位仙姑,如水仙、腊梅几位仙子可在被谪之列?
百谷仙子:闻得他们所司之花,虽系当令,原无不合;但不能力阻众人,亦属非是。因此,也都谪入红尘。连仙姑共计百人。限期虽迟早不等,大约不出三年,都要陆续下凡。
百花仙子:小仙身获重谴,今被参谪,固罪所应得;但拖累多人,于心何安!此后一别,不惟天南地北。后会无期;而风流云散,绿暗红稀,回前仙山,能毋惨目!
百花仙子说罢,叹息不止。
百草仙子:仙姑不消烦恼。小仙探得将来被谪之人,或在十道,或在外域,虽散居四处,日后自能团聚一方,俟仙姑历过各国,坐缘期满,那时王母自然命我等前来相迎,仍至瑶池,以了这段公案。此是仙机,我等窃听而来,万万不可泄漏。
百花仙子:请教仙姑,是哪十道?是何外域?
百草仙子:如今大唐地理,因山川形势,分天下为十道。凡县分隶于郡,郡归于道(即后世之省)如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之类。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至于外域,海外甚多,不能历举。若以众仙姑降生而论,如君子、黑齿、淑士、歧舌、智佳、女儿各国,大约亦有几人,谪在其内。
百花仙子:黑齿国?
百果仙子:山海经中的大荒东经记述:‘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黑齿习俗在日本自古就有,染黑齿是一种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一习俗在日本相沿数千年,现已基本绝迹。而黑齿习俗在中国古代长期被认为是蛮荒、不开化的特征之一。大荒东经记述的‘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生的是国而不是人,帝俊所生的是贵族身份与地位象征的国。
百花仙子:哦,那姜姓与黑齿国有何关系?
百果仙子: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据《三皇本纪》记:‘炎帝神农氏,姜姓’‘长于姜水,因以为姓’, 这说明姓氏来自于生地或封地的地名。这是帝王贵族得‘姓’的来由,虽然《三皇本纪》本身的权威性有待追究,但也反映了有身份的人才配有姓,人有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左传·隐公八年》对‘姓’的描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个地方的‘生’不是说一生下来就被赐予‘姓’,按《说文解字》解释‘生’, ‘生’代表着‘进’,也就是得有贡献有作为才可以被赐‘姓’,由赐‘姓’体现帝王对臣民的恩德。
百花仙子:明白了。那‘黍食’呢?
百果仙子:‘黍食’是吃粮食。在古代视吃肉的为贵族,吃粮的为平民,‘姜姓,黍食,使四鸟’是有了‘姓’成为贵族还不吃肉吃粮食,这样的行为便是‘使四鸟’。
百花仙子感激的上前搂住百果仙子。
百谷仙子:女人孕育着生命,可女儿国是只有阴,没有阳的国度,是象征不合规律,不符合现实的地方。
百花仙子畏惧的。
百花仙子:在这个环境中如何生出什么来?
百谷仙子:“所以就得修!”
百花仙子若有所思。
百草仙子:君子国,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于融于道的心灵深处的快乐。孔子还给君子下了五个定义:
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四孔子说君子能‘内省不疚’‘过则勿惮改’,认为君子能够不断反省自己,通过修身完善自我修养,砥砺自己的品格。小人有错总要推诸他人或文过饰非,无法面对自己的缺失。孔子及其弟子在论及学道修行之时往往从自身与周围人的关系为出发点来進行思考,他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五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百谷仙子挑大拇指。
百谷仙子:修为!你快修成结果了。
百花仙子猛然醒悟。
百花仙子:唐僧西行取经就到过女儿国。
百草仙子关注的伸出脖子,疑问。
百草仙子:嗯?
百花仙子:三藏师徒一行来到女儿国,女王要招婿三藏,三藏死也不允,行者道:‘你若不允他,他便不肯倒换关文,不放我们走路。倘或意恶心毒,喝令多人割了你肉,做甚么香袋啊,他虽然阻当我等,却不是怪物妖精,还是一国人身;你又平素是个好善慈悲的人,在路上一灵不损,若打杀无限的平人,你心何忍!诚为不善了也。
百草仙子急切的追问。
百草仙子:如何过得?
百花仙子:这修行的就是过人关!
百草仙子急切的追问。
百草仙子:可过得?
百花仙子:这一回的标题是‘法性西来逢女国’,‘法性西来’是指人生之路规律的真实体性。世上的事物都俱两面性,这只有阴,没有阳,不合规律,不符合现实的环境,是人生之路(西来)必须有过、经过的环境。是一个人生之路常常遇到的环境。在这环境内,对不合自己意,不合自己的人和事,妨碍了自己的目标,阻止了人生之路,还不能手脚又重,器械又凶地打杀、斗,因为那不属于妖精,是“当”我等的,相当我等的,也和我等一样,是以一国之身共组成的环境,是也和我一样在迎合着环境的人等。所以,要认知这环境,要认知这人,更要做人,并要‘将计就计’地与之周旋,过人关!
百果仙子挑大拇指。
百果仙子:“修为!”
百草仙子怯懦的。
百草仙子:难。
百果仙子笑。
百果仙子:那你就还当你的百草仙子吧。
场号:058
时间:夜
人物:元女、织女、麻姑、百草、百果、百谷三位仙子、百花仙子、众花仙
场景:洞内
元女、织女、麻姑进洞来,向百花仙子行礼。
元女、织女、麻姑:特来探望。
百草、百果、百谷三位仙子、百花仙子上前迎接。
元女:大家都埋怨百花仙子并不自请处分,又不与嫦娥陪罪,以致降落红尘。织女:将来棋会少了一人,好不扫兴。
麻姑:当日仙姑同嫦娥角口时,小仙曾见王母不住点头,似有嗟叹之意,彼时甚觉不解。及至今日,才晓得王母当日嗟叹,已料定有此一事。若论过去未来,我们虽亦略知一二,至数百年后之事,我们道行浅薄,何能深知。
元女:此事固有定数。当日倘能谨言,不必纷争;今日再能容忍,略尽人事,想来也不至此。此时无可如何,只好归之于命了。
百花仙子:据仙姑所言,此事固由不能慎言而起,难道小仙此厄竟非天命造定么?
元女:仙姑岂不闻‘小不忍则乱大谋’?又谚云:‘尽人事以听天命。’今仙姑既不能忍,又人事未尽,以致如此,何能言得天命。早间若听麻姑之言,具表自行检举,并与嫦娥赔罪,此时或仍被谪?所谓人事已尽,方能委之于命。即如下界俗语言:‘天下无场外举子。’盖未进场,如何言中;就如人事未尽,如何言得天命。世上无论何事,若人力未尽,从无坐在家中,就能平空落下随心所欲事来。强求固属不可,至应分当行之事,坐失其机,及至事后委之于命,常人之情,往往如此。不意仙姑也有此等习气,无怪要到凡间走一遭了。
织女:‘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我们原是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行正文罢。
众仙:“正是,正是,备酒宴,替百花仙子饯行。
众仙备酒宴。
众花仙进洞,给百花仙子跪下。
众花仙:在上林苑伺候武后宴毕,向洞主请罪。
百花仙子忙一一扶起。
百花仙子:不愿诸位,一概归罪于本洞主。
杨花、芦花、藤花、蓼花,萱花、葵花、苹花、菱花不好意思。
杨花、芦花、藤花、蓼花,萱花、葵花、苹花、菱花:更是追悔无及。
百花仙子:一昼夜的辛劳,休息吧。
众花仙:谢洞主!
众花仙退下。
场号:059
时间:日
人物:红孩儿、金童儿、青女儿、玉女儿、百兽、百鸟、百介、百鳞四仙、百花仙子、两女童
场景:洞内
红孩儿、金童儿、青女儿、玉女儿、百兽、百鸟、百介、百鳞四仙提着酒果进洞来。
红孩儿、金童儿、青女儿、玉女儿、百兽、百鸟、百介、百鳞四仙:“替百花仙姑并诸位仙子饯行。”
百花仙子迎接,吩咐两女童。
百花仙子:备酒宴。
两女童摆桌设宴。
红孩儿:请百草、百果、百谷、元女、织女、麻姑饮酒相陪?
场号:060
时间:日
人物:元女、织女、麻姑
场景:元女、织女、麻姑伴随着辽阔的音乐在海上的天空中翱翔(场号013)
场号:061
时间:日
人物:百果仙子、百谷仙子、百草仙子、元女、织女、麻姑
场景:洞外,在飘逸的音乐中六位仙子分别从天而降(场号011)
场号:062
时间:日
人物:百花仙子、百草仙子、红孩儿、金童儿、玉女儿、百果仙子、百谷仙子、元女、百介、织女、百兽、青女儿、百鸟、麻姑、百鳞四仙
场景:洞内众仙围簇桌宴
百花仙子愁眉苦脸。
百草仙子轻声。
百草仙子:怎么愁眉苦脸?
百花仙子:听你这一讲将来下凡要遍历海外各国,恐有风波及妖魔盗贼之害,甚为忧惧。
红孩儿:仙姑只管放心!今日大家既来祖饯,都是休戚相关之人,将来设有危急,岂有袖手之理。此后倘在下界有难,如须某人即可解脱,不妨直呼其名,令其速降。我们一时心血来潮,自然即去相救。
金童儿:何谓‘心血来潮’?小仙自来从未‘潮’过,也不知‘心血’是什么味。毕竟怎样‘潮’法?求大仙把这情节说明,日后好等他来潮。
金童儿做丑脸。
红孩儿:我见下界说部书上往往有此一说,其实我也不知怎样潮法。
众人哄堂大笑。
麻姑: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百花仙子:又能怎样?
麻姑:磕头礼拜,誓愿皈依,启建道场,写发文书,申奏三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即是知错就改。心生善念的一霎,三事倒断的难‘所立米、面山俱倒了,霎时间米面皆无,锁梃亦断,便是善念回天。
百花仙子:知错即改难(nán)呀!
麻姑:仙姑不是修行吗?老子曰:‘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百花仙子:何意?
麻姑: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就没有缺点。
百花仙子满面愁容。
百花仙子:失陪。
百花仙子退下。
麻姑望着百花仙子的背影感叹。
麻姑:百花仙子一向修行有度,这回一粘事却也无度了!
场号:056
时间:日
人物:百花仙子、洞内两个女童、女童
场景:洞内
百花仙子急匆匆至洞内。
洞内女童上前。
洞内女童:下界帝王下旨,要百花连夜发,莫待晓风催。主子不在,众仙四处寻找无果,无奈百花齐放。
又一洞内女童引一女童上前。
又一洞内女童:嫦娥那边命女童来请主子去扫落花。
百花仙子羞的满面绯红,对女童。
百花仙子:你回去告知你家仙姑,我当日有言在先,如爽前约,情愿堕落红尘。今我既已失信,将来自然要受一番轮回之苦。只要你家仙姑留神,看我在那红尘中有无根基,可能不失本性?日后缘满,还是另须苦修,方能返本;还是刚弃红尘就能还原。到了那时,才知我的道行并非浅薄之辈哩。
女童躬身。
女童:是。
女童转下。
场号:057
时间:晚
人物:百草、百果、百谷三位仙子、百花仙子
场景:洞内
百草、百果、百谷三位仙子满面愁容,来至洞中,匆匆行礼,按次归坐。
百草仙子对百花仙子。
百草仙子:适闻有位尊神上了弹章,把仙姑参了一本。小仙同二位侦听真实,特来探望。不知仙姑可曾得信?
百花仙子叹。
百花仙子: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闭门思过,敬听天命。今承下顾,足感盛情。被参之事,小仙并无所闻,尚求明示。
百果仙子:仙姑被参,就因群花齐放一事。所上弹章,大略是言下界帝王虽有御诏,但非为国计民生起见,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况身为一洞之主,任情闲旷,不能约束所属,既已失察获愆,有乖职守,仍不自请处分;而属下目无洞主,亦不恪遵约束;均有不合,请旨一并谪入红尘,受其磨折,以不能约束、不遵约束者戒。闻仙姑谪在岭南,年未及笄,遍历海外,走蛮烟瘴雨之乡,受骇浪惊涛之险,以应前誓,以赎前愆,即日就要下凡。我等敬治薄酒一杯奉饯,特来面请。
百花仙子:请教三位仙姑,如水仙、腊梅几位仙子可在被谪之列?
百谷仙子:闻得他们所司之花,虽系当令,原无不合;但不能力阻众人,亦属非是。因此,也都谪入红尘。连仙姑共计百人。限期虽迟早不等,大约不出三年,都要陆续下凡。
百花仙子:小仙身获重谴,今被参谪,固罪所应得;但拖累多人,于心何安!此后一别,不惟天南地北。后会无期;而风流云散,绿暗红稀,回前仙山,能毋惨目!
百花仙子说罢,叹息不止。
百草仙子:仙姑不消烦恼。小仙探得将来被谪之人,或在十道,或在外域,虽散居四处,日后自能团聚一方,俟仙姑历过各国,坐缘期满,那时王母自然命我等前来相迎,仍至瑶池,以了这段公案。此是仙机,我等窃听而来,万万不可泄漏。
百花仙子:请教仙姑,是哪十道?是何外域?
百草仙子:如今大唐地理,因山川形势,分天下为十道。凡县分隶于郡,郡归于道(即后世之省)如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之类。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至于外域,海外甚多,不能历举。若以众仙姑降生而论,如君子、黑齿、淑士、歧舌、智佳、女儿各国,大约亦有几人,谪在其内。
百花仙子:黑齿国?
百果仙子:山海经中的大荒东经记述:‘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黑齿习俗在日本自古就有,染黑齿是一种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一习俗在日本相沿数千年,现已基本绝迹。而黑齿习俗在中国古代长期被认为是蛮荒、不开化的特征之一。大荒东经记述的‘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生的是国而不是人,帝俊所生的是贵族身份与地位象征的国。
百花仙子:哦,那姜姓与黑齿国有何关系?
百果仙子: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据《三皇本纪》记:‘炎帝神农氏,姜姓’‘长于姜水,因以为姓’, 这说明姓氏来自于生地或封地的地名。这是帝王贵族得‘姓’的来由,虽然《三皇本纪》本身的权威性有待追究,但也反映了有身份的人才配有姓,人有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左传·隐公八年》对‘姓’的描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个地方的‘生’不是说一生下来就被赐予‘姓’,按《说文解字》解释‘生’, ‘生’代表着‘进’,也就是得有贡献有作为才可以被赐‘姓’,由赐‘姓’体现帝王对臣民的恩德。
百花仙子:明白了。那‘黍食’呢?
百果仙子:‘黍食’是吃粮食。在古代视吃肉的为贵族,吃粮的为平民,‘姜姓,黍食,使四鸟’是有了‘姓’成为贵族还不吃肉吃粮食,这样的行为便是‘使四鸟’。
百花仙子感激的上前搂住百果仙子。
百谷仙子:女人孕育着生命,可女儿国是只有阴,没有阳的国度,是象征不合规律,不符合现实的地方。
百花仙子畏惧的。
百花仙子:在这个环境中如何生出什么来?
百谷仙子:“所以就得修!”
百花仙子若有所思。
百草仙子:君子国,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于融于道的心灵深处的快乐。孔子还给君子下了五个定义:
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四孔子说君子能‘内省不疚’‘过则勿惮改’,认为君子能够不断反省自己,通过修身完善自我修养,砥砺自己的品格。小人有错总要推诸他人或文过饰非,无法面对自己的缺失。孔子及其弟子在论及学道修行之时往往从自身与周围人的关系为出发点来進行思考,他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五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百谷仙子挑大拇指。
百谷仙子:修为!你快修成结果了。
百花仙子猛然醒悟。
百花仙子:唐僧西行取经就到过女儿国。
百草仙子关注的伸出脖子,疑问。
百草仙子:嗯?
百花仙子:三藏师徒一行来到女儿国,女王要招婿三藏,三藏死也不允,行者道:‘你若不允他,他便不肯倒换关文,不放我们走路。倘或意恶心毒,喝令多人割了你肉,做甚么香袋啊,他虽然阻当我等,却不是怪物妖精,还是一国人身;你又平素是个好善慈悲的人,在路上一灵不损,若打杀无限的平人,你心何忍!诚为不善了也。
百草仙子急切的追问。
百草仙子:如何过得?
百花仙子:这修行的就是过人关!
百草仙子急切的追问。
百草仙子:可过得?
百花仙子:这一回的标题是‘法性西来逢女国’,‘法性西来’是指人生之路规律的真实体性。世上的事物都俱两面性,这只有阴,没有阳,不合规律,不符合现实的环境,是人生之路(西来)必须有过、经过的环境。是一个人生之路常常遇到的环境。在这环境内,对不合自己意,不合自己的人和事,妨碍了自己的目标,阻止了人生之路,还不能手脚又重,器械又凶地打杀、斗,因为那不属于妖精,是“当”我等的,相当我等的,也和我等一样,是以一国之身共组成的环境,是也和我一样在迎合着环境的人等。所以,要认知这环境,要认知这人,更要做人,并要‘将计就计’地与之周旋,过人关!
百果仙子挑大拇指。
百果仙子:“修为!”
百草仙子怯懦的。
百草仙子:难。
百果仙子笑。
百果仙子:那你就还当你的百草仙子吧。
场号:058
时间:夜
人物:元女、织女、麻姑、百草、百果、百谷三位仙子、百花仙子、众花仙
场景:洞内
元女、织女、麻姑进洞来,向百花仙子行礼。
元女、织女、麻姑:特来探望。
百草、百果、百谷三位仙子、百花仙子上前迎接。
元女:大家都埋怨百花仙子并不自请处分,又不与嫦娥陪罪,以致降落红尘。织女:将来棋会少了一人,好不扫兴。
麻姑:当日仙姑同嫦娥角口时,小仙曾见王母不住点头,似有嗟叹之意,彼时甚觉不解。及至今日,才晓得王母当日嗟叹,已料定有此一事。若论过去未来,我们虽亦略知一二,至数百年后之事,我们道行浅薄,何能深知。
元女:此事固有定数。当日倘能谨言,不必纷争;今日再能容忍,略尽人事,想来也不至此。此时无可如何,只好归之于命了。
百花仙子:据仙姑所言,此事固由不能慎言而起,难道小仙此厄竟非天命造定么?
元女:仙姑岂不闻‘小不忍则乱大谋’?又谚云:‘尽人事以听天命。’今仙姑既不能忍,又人事未尽,以致如此,何能言得天命。早间若听麻姑之言,具表自行检举,并与嫦娥赔罪,此时或仍被谪?所谓人事已尽,方能委之于命。即如下界俗语言:‘天下无场外举子。’盖未进场,如何言中;就如人事未尽,如何言得天命。世上无论何事,若人力未尽,从无坐在家中,就能平空落下随心所欲事来。强求固属不可,至应分当行之事,坐失其机,及至事后委之于命,常人之情,往往如此。不意仙姑也有此等习气,无怪要到凡间走一遭了。
织女:‘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我们原是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行正文罢。
众仙:“正是,正是,备酒宴,替百花仙子饯行。
众仙备酒宴。
众花仙进洞,给百花仙子跪下。
众花仙:在上林苑伺候武后宴毕,向洞主请罪。
百花仙子忙一一扶起。
百花仙子:不愿诸位,一概归罪于本洞主。
杨花、芦花、藤花、蓼花,萱花、葵花、苹花、菱花不好意思。
杨花、芦花、藤花、蓼花,萱花、葵花、苹花、菱花:更是追悔无及。
百花仙子:一昼夜的辛劳,休息吧。
众花仙:谢洞主!
众花仙退下。
场号:059
时间:日
人物:红孩儿、金童儿、青女儿、玉女儿、百兽、百鸟、百介、百鳞四仙、百花仙子、两女童
场景:洞内
红孩儿、金童儿、青女儿、玉女儿、百兽、百鸟、百介、百鳞四仙提着酒果进洞来。
红孩儿、金童儿、青女儿、玉女儿、百兽、百鸟、百介、百鳞四仙:“替百花仙姑并诸位仙子饯行。”
百花仙子迎接,吩咐两女童。
百花仙子:备酒宴。
两女童摆桌设宴。
红孩儿:请百草、百果、百谷、元女、织女、麻姑饮酒相陪?
场号:060
时间:日
人物:元女、织女、麻姑
场景:元女、织女、麻姑伴随着辽阔的音乐在海上的天空中翱翔(场号013)
场号:061
时间:日
人物:百果仙子、百谷仙子、百草仙子、元女、织女、麻姑
场景:洞外,在飘逸的音乐中六位仙子分别从天而降(场号011)
场号:062
时间:日
人物:百花仙子、百草仙子、红孩儿、金童儿、玉女儿、百果仙子、百谷仙子、元女、百介、织女、百兽、青女儿、百鸟、麻姑、百鳞四仙
场景:洞内众仙围簇桌宴
百花仙子愁眉苦脸。
百草仙子轻声。
百草仙子:怎么愁眉苦脸?
百花仙子:听你这一讲将来下凡要遍历海外各国,恐有风波及妖魔盗贼之害,甚为忧惧。
红孩儿:仙姑只管放心!今日大家既来祖饯,都是休戚相关之人,将来设有危急,岂有袖手之理。此后倘在下界有难,如须某人即可解脱,不妨直呼其名,令其速降。我们一时心血来潮,自然即去相救。
金童儿:何谓‘心血来潮’?小仙自来从未‘潮’过,也不知‘心血’是什么味。毕竟怎样‘潮’法?求大仙把这情节说明,日后好等他来潮。
金童儿做丑脸。
红孩儿:我见下界说部书上往往有此一说,其实我也不知怎样潮法。
众人哄堂大笑。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