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8643
阅读:7962
发表:2019/3/30
主旋律,农村
小说
贾家村修路记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这可不行,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们没通过规划就在这里盖羊棚子,这建筑也不合格,万一再着了火,谁负责啊。”
“你们这是要我们全家的命啊,我要跟你们同归于尽!”玉梅的喊骂声不绝于耳,还作势要往执法车上撞。
贾建国眉头愁得纠结在一起:“您也看到了,这事儿我们可真办不了,万一弄出人命,我们也负不了责任啊。”
大队长一听这话,骤然变了脸,声色俱厉地说:“你们这是妨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点事儿都处理不了,还做什么村支书。我们先走了,限期一周之内拆除,到时候还是没有拆的话,我们就直接派推土机过来。”说完指挥所有的城管立时撤出了村子。
贾建国无奈想上前劝说玉梅,没成想对方却把所有火气都撒在了他头上:“你这个天杀的贾建国,还村支书呢,就知道筹款修路、讨好领导,现在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你怎么不管了,你和那些狗官全都蛇鼠一窝,没有一个好东西!”
贾建国感觉自己就像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他六神无主地离开贾六家,转身向镇政府的方向走去,这半年多来他心里的委屈,都一股脑地翻涌了出来。他原本是个人人口中的老好人,从来不曾得罪过谁,更不曾亏欠过谁,村里谁家有事需要帮忙,他从不推脱,甚至认识的人来饭馆里白吃白喝,他也从来不曾发过脾气。他想不通,为什么做了半年村支书,搭上了自己家的农活儿不算,还落了个里外不是人。借着中午的酒劲,他想去找刘书记和李镇长说个明白,这五十万是无论如何也凑不齐了,实在不行这村支书他就不做了,另择贤能吧。
于是,贾建国一身酒气、气势汹汹地来到了镇政府的灰色小楼。上楼时他脚下不稳,不小心碰倒了正在下楼的一个办事员,于是连忙上前想把对方扶起来。
“臭流氓,你那脏手往哪儿放呢?”这个二十来岁的女人没好气地推开了他。
“不是,我是来找刘书记和李镇长的。”贾建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
“臭酒鬼,酒喝多了,脑子烧坏了吧。今天是星期六,书记和镇长根本不上班。”这女人得理不饶人地说。
贾建国甩开这个女人,拼命地向楼上跑去,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趁这次机会一吐为快,他之后就不可能有勇气找书记和镇长了。那五十万将如同五指山一样,把他压得死死的,让他这辈子都翻不了身。
他一阵小跑来到三楼的镇委书记办公室,没命地敲着门,果然没有人开门。刚才那个办事员带着两个保安也跟了上来:“你这个臭酒鬼,敢跑到这儿闹事,胆子不小啊!”
贾建国感到受到了极大的羞辱,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解释道:“不是,小同志,你听我说,我是贾家村的村支书,我来找刘书记,因为这五十万的修路款我们实在凑不齐,镇上能不能给通融一下,不然这村支书我就不干了。”
“笑话,你爱干不干,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你再闹事,就把你送到隔壁派出所去醒醒酒。”她向两个保安使眼色,让他们上前架住贾建国。
贾建国不甘心,他不想就这么一败涂地,他还想做最后的挣扎。他环伺周围,发现不远处开着的那扇窗户,趁保安上来前,他骑到了窗台上,一脚跨出了窗户外:“你们别太欺负人,再过来我可要跳楼了!”
两个保安怔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办事员也有点慌了,但嘴上却不愿意服软:“有本事你倒是跳啊,我就不信你真敢跳楼。”
其实,贾建国真没想往下跳,他不过想作势吓唬一下这个不可一世的臭丫头,于是在窗外的那只脚往外一伸,试图踩住墙外的那条窄檐。可谁知道这窄檐积年没人清理,上面长满了滑溜溜的青苔。于是乎贾建国一脚没踩稳,就从窗台向外翻了出去。还好下落的时候被楼下的车棚缓冲了一下,性命并无大碍。但是由于右腿先着地,因而落下了终身的残疾,以后都要拄着拐杖,扮铁拐李了。
这就是贾建国跳楼事件的始末。事后,镇上怕事情闹大,给贾建国在县里找了最好的医院,主动负责了全部十多万的治疗费和住院费。当天中午和贾建国同桌喝喜酒的所有人,也都被叫到派出所问话。此后一年半贾家村村支书的位子一直空着,修路筹款的事也没人再提起,直到下一届村干部上任。
新一届村支书是在村里卖包子的贾强,他体重二百多斤,走起路来像一座山,年龄比贾建国小,也就刚四十出头的样子。听说镇上又提起筹集五十万修路的事儿,贾强动员全村老百姓每人至少交200元。此时,贾建国颇为同情这个后生,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同病相怜。可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外表憨厚的贾强,做起事来却很有一套手腕。
年前,贾强杀了自己家的两头猪,挑选上好的猪肉,再带上几十斤自家种的小米,去城里挨家挨户走访了老乡的父母。他只字不提捐款的事,只说是给长辈们拜年。大年三十,按村里的旧俗,是回乡上坟的日子,他一清早就守在村西头墓地,看到有城里人回来上坟,他就托贾爱国帮忙介绍,上前与之攀谈,承诺以后定会登门拜访。年后,趁各行各业都比较清闲之际,他又亲自去城里拜会了那些有钱有势的老乡们,这时才拿出制作精美的宣传册,述说此次修路筹款的前因后果。此外,他还着重强调,所有捐款村里一分不拿,全部交到镇上的经管站管理,镇上还会授予感谢状以兹鸣谢。此后,他组织村干部,在村里收集各种没人要的老物件,毛主席像章、煤油灯、缝纫机、二八自行车什么的,把村里那间早已废弃的小电影厅改造成了“乡村历史回忆博物馆”。并于清明之时,请几位实力雄厚的老乡来剪裁揭幕,而在之后的觥筹交错之间,他轻而易举的筹集到了五十万的修路款。
在那个炎炎夏日,村口挂满了红色横幅,乡亲们敲锣打鼓、满面喜庆。刘书记和李镇长一同来村里主持“村村通道路工程启动仪式”,与他们站在一起意气风发的正是新任村支书贾强。谁也不会想到,原本最渴望这条路修好的,如今已经被人们弃如敝履的前任村支书贾建国,躺在了挖掘机前面。他现在成了全村唯一一个,拼上性命也不愿意道路修好的人。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