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6266
成片时长:约54分钟
阅读:13946
发表:2015/3/23 修改:2016/9/10
32集 主旋律,喜剧 电视剧剧本
《扯火县长之四川大抗战》第1集
1
2-3
…
32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吉星高照 之四川大抗战
根据原创长篇乡土方言喜剧通俗小说《“扯火”县长》改编
(作品登记号: 31 — 2003 —A— 1188)
编 剧:吉星高照
申 明
“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是老家四川省威远县龙会镇抗战时期修建的,修建的具体时间本人不得而知,地点在原来的龙会公园。80年代因规划需要,重建于镇东花果山上。
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坐落在四川省威远县龙会镇,大约建成于抗战时期。这在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在乡镇一级,是罕见的。
剧中提到的勤工俭学,来源于老家龙会镇建行中学。
龙会镇建行中学——现龙会镇中学,前身是四川省威远县“龙会镇建行中学”,创建于抗战时期,创始人叫罗英杰。据说与陶行知勤工俭学同一时期创建,冯玉祥将军曾到学校考察。后来的县史记载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喜剧荒诞剧《四川大抗战之吉星高照》,虽然反映的是历史题材故事,但因对历史的无知,和对文学的痴爱,尽量避免了历史争端话题,注重于寓教于乐。如有纷争,本人概不参与。
扯火——四川方言,滑稽的意思。他是一个用不可理喻的行为“扯”字来体现遇到大火时的动作,有扯草扯庄稼时连根除去的意思来解释扑灭大火要斩草除根以免死灰复燃。然而,扑灭大火要像扯草那样去扯,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很可笑的。虽然行为滑稽,却也不失为是一种从根子上彻底扑灭大火的最好的办法。川话中还有“理扯火”一说,其含义可从正反两方面来讲,一是本来有道理,但讲理的方法却很滑稽,二是根本就没有道理,却想用滑稽的方法掩盖错误。
剧中人物——关系及故事走向走向
麻凡:国民政府鹅城县新任县长,28岁左右。外形俊逸潇洒,性格 开朗豪爽,言谈风趣
幽默,和金九筒是未来的翁婿关系。是大后方抗战不可多得的地方官员。
金九筒:凤头村百万富翁,60岁左右,抗战热心人士。性格刁钻古怪,自私,但识大体。
陈专员:国民政府专员,45多岁,麻凡的老师。省城特派监督协管鹅城抗战专员。
田局长:国民政府鹅城警察局局长,35岁左右。
李警官:双凤镇警察局警官。30岁。
大李、小李:麻凡的警卫员。25岁。
小王:小车司机,20多岁。
红中婶:金九筒之妻,60岁左右,性格随和,说话办事风趣幽默。
雅兰:金九筒之女,八条的姐姐,25岁,鹅城县医院医生。
八条:金九筒之小儿子,23岁,国立小学教师。
发财:金九筒长子,32岁,鹅城商界名人,抗战热心人士。
季花:发财之妻,30岁,风儿是她和发财的儿子。
牤大嫂:40岁,凤头村村民,凤头村人,从北方敌占区回到家乡。
大肚皮老板:42岁,双凤镇粮铺老板。
小翠:小学教师,24岁,八条的女朋友,国立小学教师。
黑娃:凤头村村民,20岁,金九筒家的帮工。
麻雀:凤头村村民,20岁,金九筒家的帮工。
王二娃:凤头村村民,36多岁。
黑娃妈:凤头村村民,50多岁,与黑娃是母子关系。
麻雀妈:凤头村村民,50多岁,与麻雀是母子关系。
警察、国民政府工作人员若干
老馆长:殡仪馆馆长,60多岁。
丁德深——双凤镇镇长,45岁。
丁五——双凤镇富家子弟,32岁。
丁老太太:丁五的婆婆,70岁,原国民政府机关公务员,后来因为风水宝地和金九筒
一心爱国的行为感染,变成了积极抗战的老人。
丁表姐:丁五的表姐,35岁,与表姨夫是同学关系。
石姨夫:石家的远房亲戚,38岁,与丁表姐是同学关系。
丁子万:丁老太太的远房侄子,40岁。
丁三:丁老太太的远房侄子,35岁。
石六:双凤镇富家子弟,32岁。
石老太爷:石六的爷爷,70岁,原国民政府机关公务员,后来因为风水宝地和金九筒一心
爱国的行为感染,变成了和丁老太太一样积极抗战的老人。
石波:石家下人25岁。
石小四:石家下人24岁。
石冬瓜:石家下人30岁。
汤二:风水先生,60多岁,山羊胡,长衫大褂,神情古板。
水 三:风水先生,60多岁,和汤二是同门师兄弟。
其他人物若干:年轻妈妈 批发商 山货老板 熊得起 毛叫鸡 毛川军 毛幺婶 商会会长 医生 茶馆老板 水果摊老板 茶客 财神爷 打樵人 古代懒汉 古代村民 丁老幺 小赵 小学生及儿童若干 村民若干
第1集
场:1--1景:俯瞰川渝某地 战争全景前线 后方时:早中晚 夜景
人物:报贩甲、乙、丙、报童甲、乙、丙、市民甲、乙、丙、氛围人物
深沉的旁白:1937年卢沟桥事变引发全面抗战,饱受日本蹂躏的中国子民,终于拿起了
武器,决心和小日本决一死战保家卫国了!
▲ 旁白声中出现以下画面: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大特写:《新民报》号外大标题:抗战爆发了
▲ 抗战爆发了号外报纸大特写,报贩报童在大街小巷急促愤怒的吼叫声,报纸被围
观的市民一抢而光。
报贩、报童:号外,号外!
买号外!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了!
卢沟桥事变,日军借口演习中一军曹失踪,侵入宛平县城,我卢沟桥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当即
奋起抗战,抗战爆发了!
号外,买号外!抗战爆发了……
深沉的旁白:卢沟桥事变消息传到大后方四川立即引起全民动员大抗战,从1937年9月1
日,第一批川军穿草鞋短裤翻越秦岭奔赴抗战前先开始,大后方的四川人民,就用血肉
之躯铸下了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历史丰碑!1945年10月新华日报社论《感谢四川人民》
记载了感人至深的文字:
▲ 抗战爆发的消息传遍大后方城市农村,市民村民愤怒相告,大街小巷、村庄到处
是抗战标语。
▲抗日战争时期,川渝某地。
▲ 浓烟滚滚,战火冲天,轰炸机掠过长空,不时扔下几颗炸弹。
▲ 大地上狼烟四起,江面上水柱冲天……
▲ 抗战前线,军士们浴血奋战,沙场上尸横遍野……
▲ 大后方群情激愤,各城镇大街小巷抗战示威游行队伍口号震天……
▲ 日寇轰炸机轰鸣着从远空飞来,时不时把大量炸弹扔进长江、嘉陵江,高高的水
柱愤怒的腾空而起。
▲ 被轰炸的城市、乡村一片火海……
▲ 日寇轰炸机轰鸣着把大量炸弹扔到成都平原,逃亡的老百姓粉身碎骨……
场:1--2景:凤头村 凤头岭时:白天
人物:金九筒、发财、八条、雅兰、牤大嫂、牤哥、石六、丁五、村民、氛围人物
▲ 凤头村,白天,村民集聚,拿着巴掌大的号外,愤怒谴责小日本。
▲ 金九筒,这个满脸大麻子的老人拿着募捐箱走上主席台,村民们高呼着打倒日本
帝国主义的口号,鼓掌欢迎金九筒为抗战募捐。
▲ 金九筒随即拿出大量钞票投进募捐箱,儿子发财、八条和雅兰也跟着把钞票投进
募捐箱……
▲ 石六、丁五和村民们也跟着把钞票投进募捐箱……
金九筒:乡亲们,同胞们,抗战爆发了,我们大后方城市农村大家都在抗战,今天,我要把
所有的募捐送给抗日政府支援抗战!不赶走小日本,我金九筒全家绝不罢休!
众村民:赶走小日本,还我大河山!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
砸锅卖铁,支援抗战……
金九筒:乡亲们,另外,我金九筒和儿子的发财公司决定再捐出一笔善款,在凤头岭上修建
一座抗战纪念碑,它就叫“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大家说好不好?
众村民:好,好!
雄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弄死小日本,弄死小日本……
金九筒:全民大抗战!全体大动员!
众村民:全民大抗战!全体大动员!
全民大抗战!全体大动员……
▲ 口号声刚落,石六站了出来走向金九筒。
石六:九爷,你的全体动员真是喊出了大家的心声。
金九筒:心声心声……
▲ 金九筒一愣,一巴掌打了过去。
金九筒:(扬起手里的又大又长的烟杆)乡亲们,从现在起九爷既往不咎。为了抗战,我们
就要麻子打喝嗨(呵欠)——全体动员!二天,你们随便哪个说全体动员,我都不会计
较自己是大麻子,不会打你们的烟杆脑壳了。
众村民:好好好!
▲ 村民拍着巴掌,挥舞拳头,激动得一一个个大喊大跳。
▲ 发财上前拉开石六,冲着老汉面向大家笑道。
发财:乡亲们,乡亲们!我们是热血青年,我决定第一个报名踊跃奔赴前线,不弄死小日本,
根据原创长篇乡土方言喜剧通俗小说《“扯火”县长》改编
(作品登记号: 31 — 2003 —A— 1188)
编 剧:吉星高照
申 明
“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是老家四川省威远县龙会镇抗战时期修建的,修建的具体时间本人不得而知,地点在原来的龙会公园。80年代因规划需要,重建于镇东花果山上。
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坐落在四川省威远县龙会镇,大约建成于抗战时期。这在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在乡镇一级,是罕见的。
剧中提到的勤工俭学,来源于老家龙会镇建行中学。
龙会镇建行中学——现龙会镇中学,前身是四川省威远县“龙会镇建行中学”,创建于抗战时期,创始人叫罗英杰。据说与陶行知勤工俭学同一时期创建,冯玉祥将军曾到学校考察。后来的县史记载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喜剧荒诞剧《四川大抗战之吉星高照》,虽然反映的是历史题材故事,但因对历史的无知,和对文学的痴爱,尽量避免了历史争端话题,注重于寓教于乐。如有纷争,本人概不参与。
扯火——四川方言,滑稽的意思。他是一个用不可理喻的行为“扯”字来体现遇到大火时的动作,有扯草扯庄稼时连根除去的意思来解释扑灭大火要斩草除根以免死灰复燃。然而,扑灭大火要像扯草那样去扯,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很可笑的。虽然行为滑稽,却也不失为是一种从根子上彻底扑灭大火的最好的办法。川话中还有“理扯火”一说,其含义可从正反两方面来讲,一是本来有道理,但讲理的方法却很滑稽,二是根本就没有道理,却想用滑稽的方法掩盖错误。
剧中人物——关系及故事走向走向
麻凡:国民政府鹅城县新任县长,28岁左右。外形俊逸潇洒,性格 开朗豪爽,言谈风趣
幽默,和金九筒是未来的翁婿关系。是大后方抗战不可多得的地方官员。
金九筒:凤头村百万富翁,60岁左右,抗战热心人士。性格刁钻古怪,自私,但识大体。
陈专员:国民政府专员,45多岁,麻凡的老师。省城特派监督协管鹅城抗战专员。
田局长:国民政府鹅城警察局局长,35岁左右。
李警官:双凤镇警察局警官。30岁。
大李、小李:麻凡的警卫员。25岁。
小王:小车司机,20多岁。
红中婶:金九筒之妻,60岁左右,性格随和,说话办事风趣幽默。
雅兰:金九筒之女,八条的姐姐,25岁,鹅城县医院医生。
八条:金九筒之小儿子,23岁,国立小学教师。
发财:金九筒长子,32岁,鹅城商界名人,抗战热心人士。
季花:发财之妻,30岁,风儿是她和发财的儿子。
牤大嫂:40岁,凤头村村民,凤头村人,从北方敌占区回到家乡。
大肚皮老板:42岁,双凤镇粮铺老板。
小翠:小学教师,24岁,八条的女朋友,国立小学教师。
黑娃:凤头村村民,20岁,金九筒家的帮工。
麻雀:凤头村村民,20岁,金九筒家的帮工。
王二娃:凤头村村民,36多岁。
黑娃妈:凤头村村民,50多岁,与黑娃是母子关系。
麻雀妈:凤头村村民,50多岁,与麻雀是母子关系。
警察、国民政府工作人员若干
老馆长:殡仪馆馆长,60多岁。
丁德深——双凤镇镇长,45岁。
丁五——双凤镇富家子弟,32岁。
丁老太太:丁五的婆婆,70岁,原国民政府机关公务员,后来因为风水宝地和金九筒
一心爱国的行为感染,变成了积极抗战的老人。
丁表姐:丁五的表姐,35岁,与表姨夫是同学关系。
石姨夫:石家的远房亲戚,38岁,与丁表姐是同学关系。
丁子万:丁老太太的远房侄子,40岁。
丁三:丁老太太的远房侄子,35岁。
石六:双凤镇富家子弟,32岁。
石老太爷:石六的爷爷,70岁,原国民政府机关公务员,后来因为风水宝地和金九筒一心
爱国的行为感染,变成了和丁老太太一样积极抗战的老人。
石波:石家下人25岁。
石小四:石家下人24岁。
石冬瓜:石家下人30岁。
汤二:风水先生,60多岁,山羊胡,长衫大褂,神情古板。
水 三:风水先生,60多岁,和汤二是同门师兄弟。
其他人物若干:年轻妈妈 批发商 山货老板 熊得起 毛叫鸡 毛川军 毛幺婶 商会会长 医生 茶馆老板 水果摊老板 茶客 财神爷 打樵人 古代懒汉 古代村民 丁老幺 小赵 小学生及儿童若干 村民若干
第1集
场:1--1景:俯瞰川渝某地 战争全景前线 后方时:早中晚 夜景
人物:报贩甲、乙、丙、报童甲、乙、丙、市民甲、乙、丙、氛围人物
深沉的旁白:1937年卢沟桥事变引发全面抗战,饱受日本蹂躏的中国子民,终于拿起了
武器,决心和小日本决一死战保家卫国了!
▲ 旁白声中出现以下画面: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大特写:《新民报》号外大标题:抗战爆发了
▲ 抗战爆发了号外报纸大特写,报贩报童在大街小巷急促愤怒的吼叫声,报纸被围
观的市民一抢而光。
报贩、报童:号外,号外!
买号外!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了!
卢沟桥事变,日军借口演习中一军曹失踪,侵入宛平县城,我卢沟桥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当即
奋起抗战,抗战爆发了!
号外,买号外!抗战爆发了……
深沉的旁白:卢沟桥事变消息传到大后方四川立即引起全民动员大抗战,从1937年9月1
日,第一批川军穿草鞋短裤翻越秦岭奔赴抗战前先开始,大后方的四川人民,就用血肉
之躯铸下了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历史丰碑!1945年10月新华日报社论《感谢四川人民》
记载了感人至深的文字:
▲ 抗战爆发的消息传遍大后方城市农村,市民村民愤怒相告,大街小巷、村庄到处
是抗战标语。
▲抗日战争时期,川渝某地。
▲ 浓烟滚滚,战火冲天,轰炸机掠过长空,不时扔下几颗炸弹。
▲ 大地上狼烟四起,江面上水柱冲天……
▲ 抗战前线,军士们浴血奋战,沙场上尸横遍野……
▲ 大后方群情激愤,各城镇大街小巷抗战示威游行队伍口号震天……
▲ 日寇轰炸机轰鸣着从远空飞来,时不时把大量炸弹扔进长江、嘉陵江,高高的水
柱愤怒的腾空而起。
▲ 被轰炸的城市、乡村一片火海……
▲ 日寇轰炸机轰鸣着把大量炸弹扔到成都平原,逃亡的老百姓粉身碎骨……
场:1--2景:凤头村 凤头岭时:白天
人物:金九筒、发财、八条、雅兰、牤大嫂、牤哥、石六、丁五、村民、氛围人物
▲ 凤头村,白天,村民集聚,拿着巴掌大的号外,愤怒谴责小日本。
▲ 金九筒,这个满脸大麻子的老人拿着募捐箱走上主席台,村民们高呼着打倒日本
帝国主义的口号,鼓掌欢迎金九筒为抗战募捐。
▲ 金九筒随即拿出大量钞票投进募捐箱,儿子发财、八条和雅兰也跟着把钞票投进
募捐箱……
▲ 石六、丁五和村民们也跟着把钞票投进募捐箱……
金九筒:乡亲们,同胞们,抗战爆发了,我们大后方城市农村大家都在抗战,今天,我要把
所有的募捐送给抗日政府支援抗战!不赶走小日本,我金九筒全家绝不罢休!
众村民:赶走小日本,还我大河山!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
砸锅卖铁,支援抗战……
金九筒:乡亲们,另外,我金九筒和儿子的发财公司决定再捐出一笔善款,在凤头岭上修建
一座抗战纪念碑,它就叫“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大家说好不好?
众村民:好,好!
雄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弄死小日本,弄死小日本……
金九筒:全民大抗战!全体大动员!
众村民:全民大抗战!全体大动员!
全民大抗战!全体大动员……
▲ 口号声刚落,石六站了出来走向金九筒。
石六:九爷,你的全体动员真是喊出了大家的心声。
金九筒:心声心声……
▲ 金九筒一愣,一巴掌打了过去。
金九筒:(扬起手里的又大又长的烟杆)乡亲们,从现在起九爷既往不咎。为了抗战,我们
就要麻子打喝嗨(呵欠)——全体动员!二天,你们随便哪个说全体动员,我都不会计
较自己是大麻子,不会打你们的烟杆脑壳了。
众村民:好好好!
▲ 村民拍着巴掌,挥舞拳头,激动得一一个个大喊大跳。
▲ 发财上前拉开石六,冲着老汉面向大家笑道。
发财:乡亲们,乡亲们!我们是热血青年,我决定第一个报名踊跃奔赴前线,不弄死小日本,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剧本多少钱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