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854
阅读:7643
发表:2016/4/11
100章 都市 小说
《教育世家传奇》第45-46章
1-2
…
45-46
97-98
99-100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四十五)、伯乐遇到了千里马
聪明的晚月要到省城上学去了,因为她身体仍然很弱,所以出去住宿爸爸妈妈很不放心。妈妈去白家找白杰明,因为李、白两家是近邻,所以关系非常好。文静对白杰明说:“小明,月月病刚刚好,身体特别弱,离开家住校我实在不放心,希望你多多照顾她。”白杰明说:“文老师,您放心,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月月把我当做亲哥哥,出门在外我能不管她吗?我一定照顾好她。”
文静说:“好吧,我把月月交给你了,有什么事你帮忙处理吧。拜托了。放假回家一定和她一起走。我先谢谢你了。”白杰明说:“文老师,您别客气,我一定办到,您尽管放心。”
要开学了,白杰明和李晚月高高兴兴到省城第五高中上学去了。白杰明一个人背着两个大行李,晚月背着两人的小包,拎着脸盆。刚刚走进学校大门就听到一个学生喊:“肖老师,您妹妹来了!”
校团委书记肖正达听到妹妹来了,就急忙跑下楼,但他见到李晚月时愣住了,怎么拿这么多东西来学校呢?走近一看原来不是自己的妹妹。但是他觉得非常惊奇,这个女孩的确和自己的妹妹非常相像。真奇怪,两个人怎么会这么像呢?他好奇地走上前问道:“这位同学,你是新生吧?”晚月一看是老师,便恭恭敬敬地向肖老师行了个礼,说:“老师好!我是新生李晚月。”
肖老师问:“你家住哪儿?”“我家在龙城。”几句简短的对话,给肖老师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晚月的声音是那样清脆甜美。又非常有礼貌,再加上她是那样像自己的妹妹,所以无形中肖正达对李晚月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李晚月和白杰明找到自己的班级报到之后,白杰明先把晚月送到女生寝室,安排好了之后,才去找自己的寝室。
这两个小城镇来的孩子,处处都感到陌生和新奇。但是很快就和新同学熟悉了。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与初中时就是不一样,他们在这陌生的环境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9月26日,市团委宣传部来电话:“9月30日下午一点钟在文化宫大剧场举行中学生诗歌朗诵会。你们学校到现在报名单还没送来,今天下午3点前必须送到,否则按弃权处理。”肖正达听了,直拍脑瓜门,自言自语地:“我这个臭记性!怎么把这事忘得干干净净呢?嗨!怎么办?急时抱佛脚,先抓一个应付一下吧。”肖正达想找团委宣传部长研究人选,刚一出门就碰到了李晚月。他突然想起这新生的声音很特殊,于是机灵一动,把李晚月叫到办公室,他劈头就问:“你朗诵过诗歌吗?”晚月腼腆地微微一笑:“朗诵过,我在初中时,学校诗歌大联唱都是我领颂。”
肖正达高兴地一拍大腿,有点忘乎所以地大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李晚月瞪着那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疑惑不解地问:“老师,你说什么?我怎么一点都不懂呢?”
肖正达笑着说:“你先坐下听我说。团市委在“十一”前举行一次中学生诗歌朗诵会,我们正在物色人选,你给我朗诵一首诗,我先听一听。”“老师,哪一首?”“随便。”“那好吧,《沁园春.雪》可以吗?”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
晚月站起来,整理一下头发,拽了拽衣襟,非常严肃而正规地开始朗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李晚月声情并茂地朗诵完了之后,肖正达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好好好!太好了!就定你了,30日下午到文化宫参赛。不过这首诗留着返场时朗诵。你准备一下这个——叙事长诗《阿诗玛》。”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1954年7月云南人民出版社的版的叙事诗《阿诗玛》递给李晚月说:“这首诗的确很长,但是因为是叙事诗很好背,不必全选,选出几个重要章节能穿连上就行。你看看三天之内是否能背下来?如果有困难,我们再商量换一个。”
晚月翻开看了看说:“的确很好,我保证按时完成任务。老师,您放心吧!”肖正达不太相信,担心地说:“你真的有把握吗?”晚月胸有成竹地说:“老师,没问题,您放心。”
肖正达看到晚月那充满信心的样子,决定冒一次险,他再次给晚月施加压力:“咱们说好了,下午我派人去团市委报节目,报上去可就不能改了。”
晚月顽皮地向肖正达打了一个立正:“军无戏言,愿立军令状。”肖正达觉得这个小女孩很可爱,笑着说:“我相信你,回去吧!别忘了,这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是!坚决完成任务!”说完晚月笑嘻嘻地回班了。
晚月刚刚来到高中就接受这么重要的任务。她觉得很光荣也很自豪。她除了上课以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背《阿诗玛》。29日下午,李晚月敲开团委的门,乐呵呵地说:“肖老师,您检查一下呀?有不合适的地方我好改一改。”
肖正达吃惊地问:“难道你都背下来了吗?”晚月顺口说:“是的,都背下来了。不!不是背而是讲故事。我觉得这样的叙事诗,不能像一般的诗那样朗诵,而应该用诗的语言讲故事。”
肖正达觉得李晚月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首长诗的实质,又在短短的时间里完完全全掌握全诗内容实在不易。他说:“你再看看,我把团委的几个委员都找来大家共同把把关。不,不是把关而是给你助助兴。”
不一会几位团委委员都到齐了。晚月一点都不紧张,笑容可掬地给大家鞠个躬,甜甜地说:“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古老的故事……”然后马上入境,用舒缓的语调把听众带到那遥远遥远的古代,用那甜美的声音描绘了美丽的环境,使人听了身临其境。之后开始用那美妙的诗句讲述一个动人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晚月用戏剧性的语言、不同的声音表现阿诗玛、阿黑、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物身份。
当讲到阿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死。在阿黑悲愤地呼唤声中,阿诗玛化为一座石峰时,晚月完全被感染了,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
大家听完极其感动,热烈地鼓起掌来。
晚月轻松愉快地参加了全市中学生诗歌朗诵会,以最高成绩夺得第一名,为学校争了光。
从此以后,李晚月便成为第五高中人人瞩目的明星。她惊人的记忆力使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她的表演才能令人艳羡。
肖正达为发现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被同事们戏称为“肖伯乐”。
当肖正达知道李晚月还不是团员时,觉得很遗憾,后来知道李晚月是因为有病休学才没入团的。于是就和晚月的班主任范丽颖老师和他们班上的团支部书记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他们对晚月应该重点培养。高一下学期,李晚月顺利地入了团。高二上学期,晚月被选为校团委宣传部部长,兼校报主编。
晚月升入高中后,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科科优秀。最高兴的是肖正达,因为他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四十六)、“伯乐”虐杀“千里马”
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主席在全国宣传会议上再次重申,中共中央决定在1957年开展党内整风,主要是批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认真检查个人思想和作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的目的主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动群众对党提出批评和建议,克服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以便改进工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运动开展以后,学校紧跟形势开展了轰轰烈烈地整风运动。校团委书记肖正达作为学校的骨干分子,一马当先,积极发动全校团员投入到运动之中。
当时李晚月已经是团委宣传部长,书记责成她立即组建《鸣放快报》编辑部。快报每天出一期,报导学校大鸣大放的动态。要求每个年级有一名特派记者,教职员工中应该有一名特约通讯员。并且他提议李晚月做《快报》主编,这个构想得到全体委员的一致通过。李晚月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好干部,最听话,只要组织交给她什么工作,她都会认真地去完成。
第二天李晚月把编辑部名单和快报出版计划交给肖正达。肖正达惊叹李晚月的高效率的工作速度。校团委的工作报告上交党支部,被批准之后,李晚月便开始进入紧张地工作。她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在班级参加大鸣大放。晚饭后,便开始选稿、排版、刻板,每期她还要写刊头语。
白杰明的楷书写得特别好,李晚月就把他找来刻钢板。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晚月就和他一起刻;此外还有一位同学是美术编辑,负责搞插画;一位同学专门负责印刷。因为每天出一期,他们四个同学天天工作到深夜, 几乎每天都是11点之后才能回寝室睡觉。
肖正达每期都要审核晚月的刊头语和她写的评论。也就是说,《鸣放快报》的导向完完全全是由肖正达控制。而有时肖正达指派李晚月到重点班级采访,在报道言词上肖正达往往说李晚月“言辞不够犀利,不能一针见血。”所以他常常亲自修改晚月的底稿。
有时为了带动全校师生打消顾虑,大胆鸣放,肖正达授意李晚月写一些涉及要害问题的大字报,如中苏关系问题;文艺作品的歌颂与暴露问题;学校领导官僚主义问题等等。不仅如此,肖正达还把李晚月送到老师鸣放会场,点名让她报道几位老师的发言。
一天,在回寝室的路上白杰明说:“晚月,我觉得你这样干有点不对头。不能肖老师咋说你就咋干,他有的言论有些过激,我们跟着他跑,万一领错了路,就不好往回拐了。况且你身体不好,这样会累坏的。再说我们明年就考大学了,你这么干也太耽误学习了。”
晚月义正词严地批评白杰明这些想法是错误的,是自私的。
尽管晚月很聪明,但是她毕竟是个19岁的孩子,没有一点社会经验。她很单纯,很天真,也很幼稚。她把党团组织的负责人看作是党和团的化身,以为听他们的话就是听党的话、听团的话。所以晚月对肖正达惟命是从,指哪打哪。严格说来。晚月已经成为肖正达手中的一个玩偶、一个御用工具、一个代言人、一个捞取政治资本的重重的砝码。所以白杰明的好言相劝,她一点都听不进去。
李晚月在整风运动中是第五高中的风云人物,全校师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的任课老师已经意识到李晚月被肖正达利用了,被肖正达当枪使了,害怕造成后患,怕影响来年考大学,所以有时暗示晚月凡事要多动脑,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人当枪使。
在大鸣大放阶段,全校师生针对对社会上和校内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很多善意的批评和建议,大多数意见是实事求是的、是正确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违反社会主义利益的错误言论。有的矛头指向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 》,同日 ,《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击右派的斗争。
反右斗争开始之后,肖正达慌乱了,他意识到,他一手操办的《鸣放快报》肯定是反右斗争的第一号靶子。他将是五中第一个被揪出来的右派分子。他一反常态,开始以极左的面貌出现,揭发这个有反党言论,揭发那个有右派言行。事无巨细一律上纲上线,把学校搞得沸反盈天,成为全校教职员工人人躲避的瘟神。其实肖正达是一个跟着政治风向跑的政治投机商。他在危难时刻,便会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而他又偏偏选中了他一手扶植起来的千里马李晚月。为了表明他是忠于党的好干部,他整理了李晚月的《十大罪状》上报团市委,强烈要求把李晚月开除团籍。
团市委派人来调查李晚月在运动中的表现,同学们都知道她是《鸣放快报》的主编,但是却不知李晚月完全在肖正达的指挥之下工作的,一切全受肖正达控制的内情。他们把快报搜集起来全面衡量,认为问题的确很严重。再加上肖正达的添油加醋,团市委来人带回的结论对李晚月极其不利。最后到底李晚月被开除团籍了。千里马就这样被发现它的伯乐送进了汤锅。
当时由于对1957年春夏的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又采取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在全国开展了一场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致使反右运动被严重扩大化了。一大批忠贞的中共党员、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有长期合作历史的民主党派朋友、政治上不成熟的青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他们被下放进行劳动改造,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李晚月虽然因为是中学生没定为右派,但是在大形势的影响下,得一个比右派还严重的结论:“该生家庭出身不好,在整风反右斗争中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有极右言论,所主办的《鸣放快报》是一份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为此团市委决定将该生开除团籍,操行打丙,政治课打2分。”
聪明的晚月要到省城上学去了,因为她身体仍然很弱,所以出去住宿爸爸妈妈很不放心。妈妈去白家找白杰明,因为李、白两家是近邻,所以关系非常好。文静对白杰明说:“小明,月月病刚刚好,身体特别弱,离开家住校我实在不放心,希望你多多照顾她。”白杰明说:“文老师,您放心,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月月把我当做亲哥哥,出门在外我能不管她吗?我一定照顾好她。”
文静说:“好吧,我把月月交给你了,有什么事你帮忙处理吧。拜托了。放假回家一定和她一起走。我先谢谢你了。”白杰明说:“文老师,您别客气,我一定办到,您尽管放心。”
要开学了,白杰明和李晚月高高兴兴到省城第五高中上学去了。白杰明一个人背着两个大行李,晚月背着两人的小包,拎着脸盆。刚刚走进学校大门就听到一个学生喊:“肖老师,您妹妹来了!”
校团委书记肖正达听到妹妹来了,就急忙跑下楼,但他见到李晚月时愣住了,怎么拿这么多东西来学校呢?走近一看原来不是自己的妹妹。但是他觉得非常惊奇,这个女孩的确和自己的妹妹非常相像。真奇怪,两个人怎么会这么像呢?他好奇地走上前问道:“这位同学,你是新生吧?”晚月一看是老师,便恭恭敬敬地向肖老师行了个礼,说:“老师好!我是新生李晚月。”
肖老师问:“你家住哪儿?”“我家在龙城。”几句简短的对话,给肖老师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晚月的声音是那样清脆甜美。又非常有礼貌,再加上她是那样像自己的妹妹,所以无形中肖正达对李晚月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李晚月和白杰明找到自己的班级报到之后,白杰明先把晚月送到女生寝室,安排好了之后,才去找自己的寝室。
这两个小城镇来的孩子,处处都感到陌生和新奇。但是很快就和新同学熟悉了。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与初中时就是不一样,他们在这陌生的环境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9月26日,市团委宣传部来电话:“9月30日下午一点钟在文化宫大剧场举行中学生诗歌朗诵会。你们学校到现在报名单还没送来,今天下午3点前必须送到,否则按弃权处理。”肖正达听了,直拍脑瓜门,自言自语地:“我这个臭记性!怎么把这事忘得干干净净呢?嗨!怎么办?急时抱佛脚,先抓一个应付一下吧。”肖正达想找团委宣传部长研究人选,刚一出门就碰到了李晚月。他突然想起这新生的声音很特殊,于是机灵一动,把李晚月叫到办公室,他劈头就问:“你朗诵过诗歌吗?”晚月腼腆地微微一笑:“朗诵过,我在初中时,学校诗歌大联唱都是我领颂。”
肖正达高兴地一拍大腿,有点忘乎所以地大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李晚月瞪着那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疑惑不解地问:“老师,你说什么?我怎么一点都不懂呢?”
肖正达笑着说:“你先坐下听我说。团市委在“十一”前举行一次中学生诗歌朗诵会,我们正在物色人选,你给我朗诵一首诗,我先听一听。”“老师,哪一首?”“随便。”“那好吧,《沁园春.雪》可以吗?”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
晚月站起来,整理一下头发,拽了拽衣襟,非常严肃而正规地开始朗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李晚月声情并茂地朗诵完了之后,肖正达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好好好!太好了!就定你了,30日下午到文化宫参赛。不过这首诗留着返场时朗诵。你准备一下这个——叙事长诗《阿诗玛》。”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1954年7月云南人民出版社的版的叙事诗《阿诗玛》递给李晚月说:“这首诗的确很长,但是因为是叙事诗很好背,不必全选,选出几个重要章节能穿连上就行。你看看三天之内是否能背下来?如果有困难,我们再商量换一个。”
晚月翻开看了看说:“的确很好,我保证按时完成任务。老师,您放心吧!”肖正达不太相信,担心地说:“你真的有把握吗?”晚月胸有成竹地说:“老师,没问题,您放心。”
肖正达看到晚月那充满信心的样子,决定冒一次险,他再次给晚月施加压力:“咱们说好了,下午我派人去团市委报节目,报上去可就不能改了。”
晚月顽皮地向肖正达打了一个立正:“军无戏言,愿立军令状。”肖正达觉得这个小女孩很可爱,笑着说:“我相信你,回去吧!别忘了,这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是!坚决完成任务!”说完晚月笑嘻嘻地回班了。
晚月刚刚来到高中就接受这么重要的任务。她觉得很光荣也很自豪。她除了上课以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背《阿诗玛》。29日下午,李晚月敲开团委的门,乐呵呵地说:“肖老师,您检查一下呀?有不合适的地方我好改一改。”
肖正达吃惊地问:“难道你都背下来了吗?”晚月顺口说:“是的,都背下来了。不!不是背而是讲故事。我觉得这样的叙事诗,不能像一般的诗那样朗诵,而应该用诗的语言讲故事。”
肖正达觉得李晚月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首长诗的实质,又在短短的时间里完完全全掌握全诗内容实在不易。他说:“你再看看,我把团委的几个委员都找来大家共同把把关。不,不是把关而是给你助助兴。”
不一会几位团委委员都到齐了。晚月一点都不紧张,笑容可掬地给大家鞠个躬,甜甜地说:“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古老的故事……”然后马上入境,用舒缓的语调把听众带到那遥远遥远的古代,用那甜美的声音描绘了美丽的环境,使人听了身临其境。之后开始用那美妙的诗句讲述一个动人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晚月用戏剧性的语言、不同的声音表现阿诗玛、阿黑、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物身份。
当讲到阿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死。在阿黑悲愤地呼唤声中,阿诗玛化为一座石峰时,晚月完全被感染了,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
大家听完极其感动,热烈地鼓起掌来。
晚月轻松愉快地参加了全市中学生诗歌朗诵会,以最高成绩夺得第一名,为学校争了光。
从此以后,李晚月便成为第五高中人人瞩目的明星。她惊人的记忆力使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她的表演才能令人艳羡。
肖正达为发现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被同事们戏称为“肖伯乐”。
当肖正达知道李晚月还不是团员时,觉得很遗憾,后来知道李晚月是因为有病休学才没入团的。于是就和晚月的班主任范丽颖老师和他们班上的团支部书记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他们对晚月应该重点培养。高一下学期,李晚月顺利地入了团。高二上学期,晚月被选为校团委宣传部部长,兼校报主编。
晚月升入高中后,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科科优秀。最高兴的是肖正达,因为他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四十六)、“伯乐”虐杀“千里马”
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主席在全国宣传会议上再次重申,中共中央决定在1957年开展党内整风,主要是批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认真检查个人思想和作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的目的主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动群众对党提出批评和建议,克服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以便改进工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运动开展以后,学校紧跟形势开展了轰轰烈烈地整风运动。校团委书记肖正达作为学校的骨干分子,一马当先,积极发动全校团员投入到运动之中。
当时李晚月已经是团委宣传部长,书记责成她立即组建《鸣放快报》编辑部。快报每天出一期,报导学校大鸣大放的动态。要求每个年级有一名特派记者,教职员工中应该有一名特约通讯员。并且他提议李晚月做《快报》主编,这个构想得到全体委员的一致通过。李晚月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好干部,最听话,只要组织交给她什么工作,她都会认真地去完成。
第二天李晚月把编辑部名单和快报出版计划交给肖正达。肖正达惊叹李晚月的高效率的工作速度。校团委的工作报告上交党支部,被批准之后,李晚月便开始进入紧张地工作。她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在班级参加大鸣大放。晚饭后,便开始选稿、排版、刻板,每期她还要写刊头语。
白杰明的楷书写得特别好,李晚月就把他找来刻钢板。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晚月就和他一起刻;此外还有一位同学是美术编辑,负责搞插画;一位同学专门负责印刷。因为每天出一期,他们四个同学天天工作到深夜, 几乎每天都是11点之后才能回寝室睡觉。
肖正达每期都要审核晚月的刊头语和她写的评论。也就是说,《鸣放快报》的导向完完全全是由肖正达控制。而有时肖正达指派李晚月到重点班级采访,在报道言词上肖正达往往说李晚月“言辞不够犀利,不能一针见血。”所以他常常亲自修改晚月的底稿。
有时为了带动全校师生打消顾虑,大胆鸣放,肖正达授意李晚月写一些涉及要害问题的大字报,如中苏关系问题;文艺作品的歌颂与暴露问题;学校领导官僚主义问题等等。不仅如此,肖正达还把李晚月送到老师鸣放会场,点名让她报道几位老师的发言。
一天,在回寝室的路上白杰明说:“晚月,我觉得你这样干有点不对头。不能肖老师咋说你就咋干,他有的言论有些过激,我们跟着他跑,万一领错了路,就不好往回拐了。况且你身体不好,这样会累坏的。再说我们明年就考大学了,你这么干也太耽误学习了。”
晚月义正词严地批评白杰明这些想法是错误的,是自私的。
尽管晚月很聪明,但是她毕竟是个19岁的孩子,没有一点社会经验。她很单纯,很天真,也很幼稚。她把党团组织的负责人看作是党和团的化身,以为听他们的话就是听党的话、听团的话。所以晚月对肖正达惟命是从,指哪打哪。严格说来。晚月已经成为肖正达手中的一个玩偶、一个御用工具、一个代言人、一个捞取政治资本的重重的砝码。所以白杰明的好言相劝,她一点都听不进去。
李晚月在整风运动中是第五高中的风云人物,全校师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的任课老师已经意识到李晚月被肖正达利用了,被肖正达当枪使了,害怕造成后患,怕影响来年考大学,所以有时暗示晚月凡事要多动脑,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人当枪使。
在大鸣大放阶段,全校师生针对对社会上和校内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很多善意的批评和建议,大多数意见是实事求是的、是正确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违反社会主义利益的错误言论。有的矛头指向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 》,同日 ,《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击右派的斗争。
反右斗争开始之后,肖正达慌乱了,他意识到,他一手操办的《鸣放快报》肯定是反右斗争的第一号靶子。他将是五中第一个被揪出来的右派分子。他一反常态,开始以极左的面貌出现,揭发这个有反党言论,揭发那个有右派言行。事无巨细一律上纲上线,把学校搞得沸反盈天,成为全校教职员工人人躲避的瘟神。其实肖正达是一个跟着政治风向跑的政治投机商。他在危难时刻,便会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而他又偏偏选中了他一手扶植起来的千里马李晚月。为了表明他是忠于党的好干部,他整理了李晚月的《十大罪状》上报团市委,强烈要求把李晚月开除团籍。
团市委派人来调查李晚月在运动中的表现,同学们都知道她是《鸣放快报》的主编,但是却不知李晚月完全在肖正达的指挥之下工作的,一切全受肖正达控制的内情。他们把快报搜集起来全面衡量,认为问题的确很严重。再加上肖正达的添油加醋,团市委来人带回的结论对李晚月极其不利。最后到底李晚月被开除团籍了。千里马就这样被发现它的伯乐送进了汤锅。
当时由于对1957年春夏的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又采取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在全国开展了一场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致使反右运动被严重扩大化了。一大批忠贞的中共党员、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有长期合作历史的民主党派朋友、政治上不成熟的青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他们被下放进行劳动改造,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李晚月虽然因为是中学生没定为右派,但是在大形势的影响下,得一个比右派还严重的结论:“该生家庭出身不好,在整风反右斗争中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有极右言论,所主办的《鸣放快报》是一份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为此团市委决定将该生开除团籍,操行打丙,政治课打2分。”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