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6437
阅读:10205
发表:2013/4/29 修改:2013/10/15
20章 主旋律 小说
《哈尼梯田的爱情故事:下篇》第4章:晴天一个大霹雳1
1
…
3
4
4
…
7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两人手拉手往别墅里面走去,别墅面朝红河背靠大山,外表是标准的哈尼蘑菇房建筑。
“闷葫芦”刚进门,阿嫂就笑嘻嘻地迎了上来。
阿嫂说道“阿弟啊,你已经好多年没有来我们这里了,我以为你把我们给忘记了呢,快进来,快进来喝茶!”
“闷葫芦”说道:“嫂子,很是对不起啊!”
阿嫂说道:“我们早就把房间给你准备好啦!可是你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一晃又是好几月啦,你是在忙些什么嘛!走,走,先去看看我给你准备的房间去!”
阿嫂领着“闷葫芦”直接上了三楼。
房间一切布置妥当,就象宾馆里一模一样。
阿嫂打开窗户,指着红河说道:“这红河就是从你们家乡流过来的,和在你们哈龙县一样样的,你看,你看,多好的环境嘛!你不要给咱们晃来晃去的啦,赶紧把咱们哈尼人的东西好好的写一写吧!”
“闷葫芦”说道:“阿哥阿嫂,你是不知道,自从咱们哈龙县的哈尼梯田开始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以来,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呢,县里就建设了一个民俗村,我负责那里的讲解呢,怎么能离得开呢?”
老人说道:“这不是大材小用嘛,要那些年轻人干什么嘛?”
“闷葫芦”苦笑道:“唉,年轻人,那里还有年轻人啊!年轻人几乎全部出去打工去了。真是愁死人啦,阿哥,你说我们的哈尼梯田怎么办,我们哈尼人怎么办嘛?”
老人领着“闷葫芦”进了会客室。
阿嫂就迎出来啦,后面跟着一位漂亮的姑娘。
阿嫂说道:“阿弟,先喝口茶吧!”
阿嫂说罢,跟在阿嫂后面的姑娘就泡茶敬茶:“阿叔,请用茶!”
哈尼人有个习惯,大凡不惯熟的异性,一般是不去正面相对的,“闷葫芦”一听声音愣了一下。
这怎么可能嘛?
“闷葫芦”忍不住抬头一看,差一点把茶水扣掉。
他一动不动地盯着姑娘看着,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了。
“闷葫芦”一直看得姑娘不好意思地把头扭了过去,接着跑进了房间。
阿嫂狐疑地看着“闷葫芦”,老人狐疑地问道:“阿弟,这是怎么啦吗?”
“闷葫芦”瞪大了惊疑的双眼问道:“阿哥,这这这是谁家姑娘嘛?”
老人笑道:“在我家就是我的嘛,她不是叫你阿叔嘛,哈哈!”
“闷葫芦”十分奇怪地问道:“你不是只有一个姑娘叫媚妹嘛,怎么突然又有了一个姑娘嘛---”
阿嫂说道:“阿弟呀,你是不是感到有点儿奇怪啊---”
“闷葫芦”说道:“不瞒阿哥阿嫂说,这个姑娘象一个人,那个声音,那个长相,和我认识的那个姑娘一样样的!还有那个走路,更是没法区别呢!真是怪啦!”
老人听了大吃一惊:“什么,哦,那个姑娘现在在哪里?”
“闷葫芦”先从提包里取出一包又一包的礼物堆放在茶几上。
恰好那位姑娘端上水果盘来,轻轻地放下,说道:“阿叔,请吃水果,先吃个苹果吧!”
“闷葫芦”又是一惊,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姑娘。
姑娘极力躲避着“闷葫芦”奇怪的眼光,低下头削起苹果皮来。
“闷葫芦”把双眉紧紧地拧在一起,依然双眼一眨也不眨地看着姑娘的一举一动。
老人和阿嫂两个人的眉头也渐渐地拧在了一起,一起莫名其妙地看着“闷葫芦”。
“闷葫芦”终于忍不住,大声地喊了一句:“百合姑娘!”
正在低头削苹果的姑娘冷不丁抬起头,看了看老人和阿嫂,又看了看“闷葫芦”,纳闷地问道:“阿叔,您在说什么嘛?”
“闷葫芦”接过姑娘递过来的苹果,仍然一动不动地盯着姑娘看了又看。
姑娘分别给“闷葫芦”和老人削好苹果,款款地回去了。
老人和阿嫂依然莫名其妙地惊奇地看着“闷葫芦”。
“闷葫芦”看了看阿哥和阿嫂,以拳击掌地大声道:“阿哥阿嫂,你们一共三个儿子,女儿媚妹我又不是不认识,你哪里突然又来了个女儿嘛?”
老人笑道:“阿弟,这是我的干女儿啊!你当然不认识啦!”
“闷葫芦”惊疑地看着阮和。
老人依然笑道:“这是我阮和一辈子积德,摩执实批给我的奖励啊!大概是三年以前,哦,已经快四年了吧!是不是,老婆子?”
阿嫂点了点头,老人叹了口气。
“闷葫芦”感到更加莫名其妙。
老两口儿慢慢地讲起了一段往事,“闷葫芦”高兴地大叫一声。
第9章 百合姑娘竟然还活着(3)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阮和已经准备睡觉,却被几个渔民敲开了门。
他们说在河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竹筏子,竹筏子上搭着竹棚,;里面躺着一个人,希望阮和前去看看。
阮和的家族发达了之后,就搬到红河边上来住了,他们家的人和“闷葫芦”家的人一样,也是,民间医药世家。
当时天空中下着毛毛雨,阮和打着雨伞匆匆忙忙地跟着几个渔民来到红河岸边。
一个竹筏子靠着沙滩,竹筏子上躺着一个人,这个人浑身上下裹着白布。
阮和看了看就摇摇头回身就要走。
他知道,这个人肯定是不是正常死去的哈尼人,可是,按照哈尼人的习俗,死者的面部是应该裹起来的嘛,这个人的面部却被拆开了呢?
阮和感觉蹊跷,于是走了几步又停下来想了想。
阮和终于决定又返回去,认真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发现这个人还活着,就把这个可怜的姑娘救了起来。
老人感叹道:“我救是把她救了起来。唉,一个苦命的孩子啊,活是活啦,但是一问三不知,她已经失忆啦---
所以,至今我也弄不清她的名字,更弄不清她的来历呢---
几年来,我在越南处处打听,找不见这个姑娘的归宿---
我们也曾经考虑给你写信来着,你阿嫂说,你经常过来,写什么信嘛---
这样一来二去的,就把这件事情给拖下来了,我们就把她收留下来认做干女儿啦---”
“闷葫芦”听了一下子就从地上蹦起来了,欣喜若狂地说道:“是她,是她,十有八九就是她,就是百合姑娘!原来百合姑娘还活着,哎呀呀,百合姑娘还活着!太好啦,哎呀呀,真是太好啦啊---我的老天爷啊,夏明亮你这个臭小子就是有福气啊---”
“闷葫芦”热泪盈眶,激动的无以复加。
老人听“闷葫芦”一开口就说了一大片,就问道:“兄弟,你给我们慢慢地说嘛---
怎么回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嘛---”
“闷葫芦”紧紧地抓住老人家的手,摇了几摇,激动地说道:“阿哥啊阿哥,百合姑娘就是夏明亮老板的老婆啊---”
老人看着“闷葫芦”问道:“兄弟,这个这个谁是夏明亮老板嘛---”
一句话提醒了“闷葫芦”,老人还不知道夏明亮老板是哪个哩。
“闷葫芦”这才慢慢地安静下来,对阿哥阿嫂说道:“阿哥阿嫂,你们不是和上海市的夏雨老板有生意来往嘛,这个夏明亮老板就是夏雨老板的最小的孙子啊,你们俩听清楚了吗---”
“闷葫芦”的阿哥阿嫂两个人听了异口同声地说道:“什么,什么,还有这种事情啊---”
“闷葫芦”开心地说道:“夏明亮老板这个小子可能干了,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哈尼人了,在我们哈尼梯田的哈更村寨子建设了全国最大的《东方红河谷中草药基地》,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了,就是天天皱起小眉头在苦苦地想念他的百合姑娘---
哎呀呀,阿哥阿嫂呀,我的伟执实批啊,真是谢天谢地啊---”
老人听了“闷葫芦”的一番话,恍然大悟道:“夏雨老板曾经对我说过,他建设了一个规模很大的中草药基地,原来就是他的小孙子在搞啊---”
三个老人家兴奋的你呼他喊的,把躲在里屋的姑娘也给惊动了,悄悄地探出头来想看个究竟。
阿嫂惊喜不已地说道:“我叫过她来试一试嘛---”
老人叹了口气说道:“这孩子完全失忆,有什么好办法呢?”
“闷葫芦”急不可耐地说道:“阿嫂,你把姑娘叫过来,我来试一试---”
阿嫂朝姑娘招招手叫道:“小河,你过来嘛---”
姑娘笑眯眯地应答道:“来了,阿妈!”
“闷葫芦”纳闷地说道:“怎么叫这么个名字呢?”
老人笑道:“从红河里救上来的小姑娘嘛---”
“闷葫芦”笑笑,目不转睛地看着姑娘笑咪咪地走了过来。
阿嫂对姑娘说道:“小河,你坐下吧,你阿叔和你有话说呢---”
小河在“闷葫芦”的旁边坐下来。
“闷葫芦”笑眯笑眯地问道:“姑娘,你认识我吗?我可是幸福庄寨子的朗散然阿叔啊---”
姑娘看着“闷葫芦”摇摇头。
“闷葫芦”突然对姑娘喊道:“百合姑娘,百合姑娘---”
姑娘听了“闷葫芦”的呼唤,纳闷地向四周看看,问道:“阿叔,你在叫谁呢,谁是百合姑娘啊---”
“闷葫芦”说道:“我在叫你呢,你就是百合姑娘啊---”
姑娘笑着摇摇头说道:“不,阿叔,你叫错啦呢,我叫小河!”
“闷葫芦”默然了,过了一会儿,他又猛然对姑娘说道:“百合啊,夏明亮叫你回去呢!”
姑娘摇摇头回答道:“阿叔,我不知道您在说什么呢!”
“闷葫芦”仍然不死心,紧紧地盯着姑娘说道:“百合姑娘,怎么,你不认识小熊猫,他可是你的男人啊---”
姑娘笑着摇摇头。
老人和老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阿哥和阿嫂只好叫姑娘去忙她的事情去了。
三个了人也束手无策了,但是他们三个人并不死心。
老人说道:“莫非天下真有如此一样的人吗?”
“闷葫芦”肯定地说道:“我不会看错,肯定不会看错---”
老人说道:“天下的事情,只有你想不到的,却是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啊---”
“闷葫芦”想说又没有说出话来。
阿嫂献计道:“阿弟,小秋的身上有没有特殊的标记呢?”
“闷葫芦”惊喜道:“是啊,怎么把这件事情给忘了呢!”
于是,他马上拨手机。
老人说道:“嗨,用座机嘛,座机听的清楚嘛---”
“闷葫芦”问道:“有国际长途?”
老人说道:“阿弟啊,聪明人尽说傻话,没有国际长途怎么做生意呢---”
“闷葫芦”立刻打电话给哈尼然理,哈尼然理当时就高兴傻了。
可是,哈尼然理怎么会知道百合姑娘身上有没有痣呢?
于是,哈尼然理立马就把电话打给了幸福庄寨子的“半截塔”,“半截塔”就撂下活计就去找白鹇姑娘的阿妈哈依,还没有跑进院子就大喊道:“阿婶,阿婶,阿婶!快点儿,快点儿啊---”
哈依正在洗衣裳。
“半截塔”马上拨通哈尼然理的手机说道:“快,快点,你和我阿叔说话!”
哈依一听电话就楞在那里,接着就是磕磕巴巴的一边哭一边回答:“有,有,小秋的两个脚后跟各有一块红豆大的黑痣---
是的,是的,我们都叫她小豆豆呢---
是啦,是啦---
啊—啊—啊---”
哈依把手机还给“半截塔”,蹲到地上就嚎啕大哭起来了。
不到一刻,整个幸福庄寨子就像爆炸了一个样子,一个个人都在疯狂地奔走呼号,传播着这个天大的特大好消息。
不到一个时辰,“百合姑娘还活着”的消息就如滚雷传遍了整个哈龙县,全县的九个民族都哭成一片了。
“闷葫芦”刚进门,阿嫂就笑嘻嘻地迎了上来。
阿嫂说道“阿弟啊,你已经好多年没有来我们这里了,我以为你把我们给忘记了呢,快进来,快进来喝茶!”
“闷葫芦”说道:“嫂子,很是对不起啊!”
阿嫂说道:“我们早就把房间给你准备好啦!可是你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一晃又是好几月啦,你是在忙些什么嘛!走,走,先去看看我给你准备的房间去!”
阿嫂领着“闷葫芦”直接上了三楼。
房间一切布置妥当,就象宾馆里一模一样。
阿嫂打开窗户,指着红河说道:“这红河就是从你们家乡流过来的,和在你们哈龙县一样样的,你看,你看,多好的环境嘛!你不要给咱们晃来晃去的啦,赶紧把咱们哈尼人的东西好好的写一写吧!”
“闷葫芦”说道:“阿哥阿嫂,你是不知道,自从咱们哈龙县的哈尼梯田开始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以来,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呢,县里就建设了一个民俗村,我负责那里的讲解呢,怎么能离得开呢?”
老人说道:“这不是大材小用嘛,要那些年轻人干什么嘛?”
“闷葫芦”苦笑道:“唉,年轻人,那里还有年轻人啊!年轻人几乎全部出去打工去了。真是愁死人啦,阿哥,你说我们的哈尼梯田怎么办,我们哈尼人怎么办嘛?”
老人领着“闷葫芦”进了会客室。
阿嫂就迎出来啦,后面跟着一位漂亮的姑娘。
阿嫂说道:“阿弟,先喝口茶吧!”
阿嫂说罢,跟在阿嫂后面的姑娘就泡茶敬茶:“阿叔,请用茶!”
哈尼人有个习惯,大凡不惯熟的异性,一般是不去正面相对的,“闷葫芦”一听声音愣了一下。
这怎么可能嘛?
“闷葫芦”忍不住抬头一看,差一点把茶水扣掉。
他一动不动地盯着姑娘看着,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了。
“闷葫芦”一直看得姑娘不好意思地把头扭了过去,接着跑进了房间。
阿嫂狐疑地看着“闷葫芦”,老人狐疑地问道:“阿弟,这是怎么啦吗?”
“闷葫芦”瞪大了惊疑的双眼问道:“阿哥,这这这是谁家姑娘嘛?”
老人笑道:“在我家就是我的嘛,她不是叫你阿叔嘛,哈哈!”
“闷葫芦”十分奇怪地问道:“你不是只有一个姑娘叫媚妹嘛,怎么突然又有了一个姑娘嘛---”
阿嫂说道:“阿弟呀,你是不是感到有点儿奇怪啊---”
“闷葫芦”说道:“不瞒阿哥阿嫂说,这个姑娘象一个人,那个声音,那个长相,和我认识的那个姑娘一样样的!还有那个走路,更是没法区别呢!真是怪啦!”
老人听了大吃一惊:“什么,哦,那个姑娘现在在哪里?”
“闷葫芦”先从提包里取出一包又一包的礼物堆放在茶几上。
恰好那位姑娘端上水果盘来,轻轻地放下,说道:“阿叔,请吃水果,先吃个苹果吧!”
“闷葫芦”又是一惊,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姑娘。
姑娘极力躲避着“闷葫芦”奇怪的眼光,低下头削起苹果皮来。
“闷葫芦”把双眉紧紧地拧在一起,依然双眼一眨也不眨地看着姑娘的一举一动。
老人和阿嫂两个人的眉头也渐渐地拧在了一起,一起莫名其妙地看着“闷葫芦”。
“闷葫芦”终于忍不住,大声地喊了一句:“百合姑娘!”
正在低头削苹果的姑娘冷不丁抬起头,看了看老人和阿嫂,又看了看“闷葫芦”,纳闷地问道:“阿叔,您在说什么嘛?”
“闷葫芦”接过姑娘递过来的苹果,仍然一动不动地盯着姑娘看了又看。
姑娘分别给“闷葫芦”和老人削好苹果,款款地回去了。
老人和阿嫂依然莫名其妙地惊奇地看着“闷葫芦”。
“闷葫芦”看了看阿哥和阿嫂,以拳击掌地大声道:“阿哥阿嫂,你们一共三个儿子,女儿媚妹我又不是不认识,你哪里突然又来了个女儿嘛?”
老人笑道:“阿弟,这是我的干女儿啊!你当然不认识啦!”
“闷葫芦”惊疑地看着阮和。
老人依然笑道:“这是我阮和一辈子积德,摩执实批给我的奖励啊!大概是三年以前,哦,已经快四年了吧!是不是,老婆子?”
阿嫂点了点头,老人叹了口气。
“闷葫芦”感到更加莫名其妙。
老两口儿慢慢地讲起了一段往事,“闷葫芦”高兴地大叫一声。
第9章 百合姑娘竟然还活着(3)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阮和已经准备睡觉,却被几个渔民敲开了门。
他们说在河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竹筏子,竹筏子上搭着竹棚,;里面躺着一个人,希望阮和前去看看。
阮和的家族发达了之后,就搬到红河边上来住了,他们家的人和“闷葫芦”家的人一样,也是,民间医药世家。
当时天空中下着毛毛雨,阮和打着雨伞匆匆忙忙地跟着几个渔民来到红河岸边。
一个竹筏子靠着沙滩,竹筏子上躺着一个人,这个人浑身上下裹着白布。
阮和看了看就摇摇头回身就要走。
他知道,这个人肯定是不是正常死去的哈尼人,可是,按照哈尼人的习俗,死者的面部是应该裹起来的嘛,这个人的面部却被拆开了呢?
阮和感觉蹊跷,于是走了几步又停下来想了想。
阮和终于决定又返回去,认真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发现这个人还活着,就把这个可怜的姑娘救了起来。
老人感叹道:“我救是把她救了起来。唉,一个苦命的孩子啊,活是活啦,但是一问三不知,她已经失忆啦---
所以,至今我也弄不清她的名字,更弄不清她的来历呢---
几年来,我在越南处处打听,找不见这个姑娘的归宿---
我们也曾经考虑给你写信来着,你阿嫂说,你经常过来,写什么信嘛---
这样一来二去的,就把这件事情给拖下来了,我们就把她收留下来认做干女儿啦---”
“闷葫芦”听了一下子就从地上蹦起来了,欣喜若狂地说道:“是她,是她,十有八九就是她,就是百合姑娘!原来百合姑娘还活着,哎呀呀,百合姑娘还活着!太好啦,哎呀呀,真是太好啦啊---我的老天爷啊,夏明亮你这个臭小子就是有福气啊---”
“闷葫芦”热泪盈眶,激动的无以复加。
老人听“闷葫芦”一开口就说了一大片,就问道:“兄弟,你给我们慢慢地说嘛---
怎么回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嘛---”
“闷葫芦”紧紧地抓住老人家的手,摇了几摇,激动地说道:“阿哥啊阿哥,百合姑娘就是夏明亮老板的老婆啊---”
老人看着“闷葫芦”问道:“兄弟,这个这个谁是夏明亮老板嘛---”
一句话提醒了“闷葫芦”,老人还不知道夏明亮老板是哪个哩。
“闷葫芦”这才慢慢地安静下来,对阿哥阿嫂说道:“阿哥阿嫂,你们不是和上海市的夏雨老板有生意来往嘛,这个夏明亮老板就是夏雨老板的最小的孙子啊,你们俩听清楚了吗---”
“闷葫芦”的阿哥阿嫂两个人听了异口同声地说道:“什么,什么,还有这种事情啊---”
“闷葫芦”开心地说道:“夏明亮老板这个小子可能干了,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哈尼人了,在我们哈尼梯田的哈更村寨子建设了全国最大的《东方红河谷中草药基地》,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了,就是天天皱起小眉头在苦苦地想念他的百合姑娘---
哎呀呀,阿哥阿嫂呀,我的伟执实批啊,真是谢天谢地啊---”
老人听了“闷葫芦”的一番话,恍然大悟道:“夏雨老板曾经对我说过,他建设了一个规模很大的中草药基地,原来就是他的小孙子在搞啊---”
三个老人家兴奋的你呼他喊的,把躲在里屋的姑娘也给惊动了,悄悄地探出头来想看个究竟。
阿嫂惊喜不已地说道:“我叫过她来试一试嘛---”
老人叹了口气说道:“这孩子完全失忆,有什么好办法呢?”
“闷葫芦”急不可耐地说道:“阿嫂,你把姑娘叫过来,我来试一试---”
阿嫂朝姑娘招招手叫道:“小河,你过来嘛---”
姑娘笑眯眯地应答道:“来了,阿妈!”
“闷葫芦”纳闷地说道:“怎么叫这么个名字呢?”
老人笑道:“从红河里救上来的小姑娘嘛---”
“闷葫芦”笑笑,目不转睛地看着姑娘笑咪咪地走了过来。
阿嫂对姑娘说道:“小河,你坐下吧,你阿叔和你有话说呢---”
小河在“闷葫芦”的旁边坐下来。
“闷葫芦”笑眯笑眯地问道:“姑娘,你认识我吗?我可是幸福庄寨子的朗散然阿叔啊---”
姑娘看着“闷葫芦”摇摇头。
“闷葫芦”突然对姑娘喊道:“百合姑娘,百合姑娘---”
姑娘听了“闷葫芦”的呼唤,纳闷地向四周看看,问道:“阿叔,你在叫谁呢,谁是百合姑娘啊---”
“闷葫芦”说道:“我在叫你呢,你就是百合姑娘啊---”
姑娘笑着摇摇头说道:“不,阿叔,你叫错啦呢,我叫小河!”
“闷葫芦”默然了,过了一会儿,他又猛然对姑娘说道:“百合啊,夏明亮叫你回去呢!”
姑娘摇摇头回答道:“阿叔,我不知道您在说什么呢!”
“闷葫芦”仍然不死心,紧紧地盯着姑娘说道:“百合姑娘,怎么,你不认识小熊猫,他可是你的男人啊---”
姑娘笑着摇摇头。
老人和老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阿哥和阿嫂只好叫姑娘去忙她的事情去了。
三个了人也束手无策了,但是他们三个人并不死心。
老人说道:“莫非天下真有如此一样的人吗?”
“闷葫芦”肯定地说道:“我不会看错,肯定不会看错---”
老人说道:“天下的事情,只有你想不到的,却是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啊---”
“闷葫芦”想说又没有说出话来。
阿嫂献计道:“阿弟,小秋的身上有没有特殊的标记呢?”
“闷葫芦”惊喜道:“是啊,怎么把这件事情给忘了呢!”
于是,他马上拨手机。
老人说道:“嗨,用座机嘛,座机听的清楚嘛---”
“闷葫芦”问道:“有国际长途?”
老人说道:“阿弟啊,聪明人尽说傻话,没有国际长途怎么做生意呢---”
“闷葫芦”立刻打电话给哈尼然理,哈尼然理当时就高兴傻了。
可是,哈尼然理怎么会知道百合姑娘身上有没有痣呢?
于是,哈尼然理立马就把电话打给了幸福庄寨子的“半截塔”,“半截塔”就撂下活计就去找白鹇姑娘的阿妈哈依,还没有跑进院子就大喊道:“阿婶,阿婶,阿婶!快点儿,快点儿啊---”
哈依正在洗衣裳。
“半截塔”马上拨通哈尼然理的手机说道:“快,快点,你和我阿叔说话!”
哈依一听电话就楞在那里,接着就是磕磕巴巴的一边哭一边回答:“有,有,小秋的两个脚后跟各有一块红豆大的黑痣---
是的,是的,我们都叫她小豆豆呢---
是啦,是啦---
啊—啊—啊---”
哈依把手机还给“半截塔”,蹲到地上就嚎啕大哭起来了。
不到一刻,整个幸福庄寨子就像爆炸了一个样子,一个个人都在疯狂地奔走呼号,传播着这个天大的特大好消息。
不到一个时辰,“百合姑娘还活着”的消息就如滚雷传遍了整个哈龙县,全县的九个民族都哭成一片了。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