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1068
成片时长:每集约56分钟
阅读:8090
发表:2019/4/17
36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汉宣大帝》第16-18集
1-3
…
13-15
16-18
19-21
…
34-3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026】
房间里又只剩下霍光与田延年二人。“主子,斩草应除根。我们仅凭他一条诬陷之罪还不足以将他置于死地啊。万一他将来死灰复燃,怕就是更大的祸患。” 田延年做了一个斩草除根的手势。
“你的意思是这样还不够,莫非你又想出了别的什么点子?”霍光问道。
“昌邑王从属国带来的臣子不能尽辅佐劝导之职责,致使主子犯下大罪,二百多人因而都被皇上杀了。他严延年身为侍御史,不仅不对昌邑王的昏庸行径上书劝谏,反而对主子的废立之举横加指责,朝廷中人都有目共睹。如今又对有拥立之功的我加以诬陷,其心可诛。我想,只要有其它的侍御史依此上奏,当今皇上必不会阻拦,他必然坐法至死。” 田延年献计道。
“你这小子,果然鬼点子多。我这马上去安排。”霍光笑着点了点头。
未央宫前殿内八处铜缸下石龛灶中的木炭生着熊熊炭火,进殿便觉得暖融融的。今天又是一个朝会的日子,满朝文武大臣讨论朝廷大事的气氛也是十分的热烈。御史中丞苏大人从队列中站出来道:“禀报陛下,上次朝会,臣遵照圣意对严大人弹劾田大人持兵干属车一事进行了调查。据当时在场的多名卫兵们反映,田大人只是与执金吾邓将军闲聊了几句,并无佩带宝剑冲撞陛下的车队一事。严大人所言的田大人持兵干属车纯属无中生有之事。作为朝廷的侍御史,动责诬陷朝廷高官,此风不可长,臣要弹劾严延年诬陷朝廷命官之罪!”
严延年原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的,没想到御史中丞苏大人的调查结果出来,居然把自己搭了进去,不由得大急,急忙站出来辩解道:“陛下,他们这才是真正的诬陷朝廷命官!臣有人证,能够证明大司农田延年佩带宝剑冲撞陛下的车队,还曾被卫兵们当场擒拿,后来是执金吾将他放了的!”
“陛下,严大人这是在撒谎!持兵干属车,那可是等同行刺要杀头的大罪。如果这么多士兵们看见大司农田延年冲撞车队,为什么没有人传令宫门,阻止他出入?” 御史中丞苏大人反问道。
“那是因为执金吾邓广汉将军也牵扯进来了,他私自放走了大司农田延年,臣要一并弹劾他!还请陛下明察!” 严延年本来不想把执金吾邓广汉也牵扯进来的,他知道邓广汉的后台,自己肯定讨不了好的,但这会儿为了自保,就顾不得那么多的了。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要么就是田延年真的持兵干属车,而且执金吾邓广汉将军也参与了进来,并且蒙蔽自己,私自放走了犯人;要不,就是严延年真的是在诬告。可是,如果他这么做,他的理由是什么呢?刘病已一时也是雌雄莫辨。没想到一件本来很简单的事情竟然变得这么复杂。
这时,霍光朝一个侍御史使了个眼色,那人会意,便站出来道:“禀报陛下,臣也要弹劾严延年犯下了渎职罪!今年夏天大将军征诏昌邑王刘贺进京。刘贺带着二百多人进京即位后,天天跟这班人饮酒作乐,淫戏无度,即位短短二十七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将皇宫闹得乌烟瘴气。大将军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将昌邑王废除。昌邑王从属国带来的二百多名臣子因不能尽辅佐劝导之职责,致使主子犯下大罪,都被陛下问斩了。他严延年身为侍御史,不仅不对昌邑王的昏庸行径上书劝谏,反而对大将军的废立之举横加指责,朝廷中人都是有目共睹。陛下将昌邑王从属国带来的二百多名臣子问斩后,他就跟人流露过不满,还说有些人不该杀。大司农田大人因支持大将军而与严延年结下了梁子,如今又对有拥立之功的田大人加以诬陷,其心可诛。臣以为,当将他交由廷尉府问罪!”
“你!你!你们这完全是血口喷人!陛下,臣冤枉啊!” 严延年这会儿见扣向自己的帽子越来越大了,开始后悔起来,不应该贪图一点蝇头小利而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如今,要想逃过这一关,怕是不死也得脱层皮的了,于是赶紧跪下向刘病已申冤。
刘病已何等冰雪聪明?他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昌邑王刘贺即位短短二十七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他也无法辨别其真假,不过,他一定是动了大将军霍光的奶酪,才有如此变故。不过,自己才是这一事件的最大得利者,眼前的这个严延年,就是昌邑王刘贺的支持者,是潜在的政治敌人,不管持兵干属车一案的真假,他必须跟霍光站在一起,不然,自己就会是第二个昌邑王。因此,他不再跟往常一样征询霍光的意见,而是直接问严延年道:“你说你冤枉,那朕倒想问问你。侍御史的职责是什么?”
“侍御史的职责是……是受公卿奏事,纠察百官。” 严延年这会儿头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结结巴巴地答道。
“既然你知道侍御史的职责还有一条是纠察百官。可是,这犯案的二百多名官员中,你可曾上书弹劾过谁?你又为何要诬陷大司农田大人?你居心何在?”刘病已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问得严延年哑口无言。只是一个劲地朝刘病已磕头,“陛下,臣真的是被冤枉的啊!臣对陛下的衷心,苍天可鉴!”
“拉下去,交廷尉府审理吧!”刘病已把手一挥,两个彪形大汉便进来将严延年架了出去。
漫长的寒冬过去了,雪渐渐融尽,青山露出了它原本的肤色。没有了白雪的衬托,也没有阳春三月万紫千红的景象,早春的二月显得那样的寂寞。只有偶尔从地上钻出头来的小草,才告诉人们春天已然悄悄地来临。还有那原野阡陌上的灌木草丛间,偶有几只中苍黄色的报春鸟在鸣唱:“春起也”,鸣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响彻了山野。
春风伴着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整个天地之间被薄雾轻笼,雾霭如一屏障,间隔着地域的广度。
春风细雨中,一队骡车在泥泞的黄土驿道上艰难地行驶。沿秦岭山脉绵延东西数百里的山峰都被蒙在似雾似霾的雨帘里。秦岭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他们走的地方已经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平顶山了。过了平顶山,下面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了。
满天的乌云遮蔽了太阳,春风带着细雨,好奇地望着这队骡车。满山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沙沙的雨中簌簌抖动。
骡车走过,摇曳着灌木丛中湿漉漉的枝条,溅起点点水滴。偶然从谷口袭来一股大风,卷起驿道旁树上绿色的叶子,树叶上的水滴便又无力地砸向十多名军士的身上。
这一十名护卫军士都是一色新的夹袍夹褂,穿着蓑衣,被雨水浸透了的牛皮靴子踩在泥沙道上,发出咯咕咯咕古怪的响声。
看来他们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尽管这样的天气,走这样的山路,却绝没有一个人倚倾歪斜踉跄不堪的。前后每五人夹车而行,护卫着车里的人员。偶尔有人不幸踩空了,滑了一脚,结结实实摔倒在泥水里,也都是马上爬起来,按着腰刀继续前行。
走在中间的是一辆骡车,这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汉子,四方白净脸,平平的两道一字眉像是用毛笔画出来的,只眉梢稍稍向上挑一点,透着冷峻和傲岸。他头上戴着卿大夫才能戴的五旒黑玉珠冕冠,由陈留襄邑的服官监管生产铜印墨绶三彩,腰间的鞶囊中随身携带着太守的官印,身上的绶带垂于外边,绶带一端打双结,一端垂于身后。他是新上任的颍川郡太守赵广汉。
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即夏朝都城夏邑和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阳翟所在地。刘邦立故韩王信为韩王,置都阳翟。汉高祖六年徙韩王信于太原,复以韩国之地为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领县二十。照大汉的规矩,他本可以坐马车的,也许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或许要给自己郡中的老百姓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他没有选择坐马车,而是坐骡车上任。
他坐在车内双目微闭,左手握着冰冷的剑柄,右手有节奏地敲打着车子的内璧,像是在思索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想。
突然,走在前头的骡车停了下来,书佐赵成泥水满身的跑了过来,向赵广汉的骡车行了一礼,禀道:“大人,我们已到了郏县境内。不过,沙河上游的河口涨水,把木桥冲塌了。这里的车过不去,请大人示下!” 颍川郡治所因境内有颍河而得名。颍河,是淮河最大支流,上游以沙河为主,故又称沙颍河。沙河上游、澧河的支流甘江河及北汝河上游,是淮河流域暴雨中心之一。过去,每当夏秋洪水季节,常漫决成灾,故有“决了母猪圈(漯河东面),淹掉颍州十八县”之说。由于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沙河上游的水都积聚下来,快到了平常发洪水的水位。
赵广汉掀开车帘,只听见颍河横在前,阵阵激流的咆哮声传来。他以前曾做过阳翟的县令,对这一带的情况较熟悉。要想进入颍川郡治所阳翟,就必须穿过这颍河。这条颍河他也是走过好多趟的了,不过他还从没在春天里见过这条温驯如处子,芳草芦花遍布河床的颍河会变得如此狰狞:淅淅沥沥的雨中,呼啸的洪水仿佛受不了夹岸岩山的挤压,从西南狭窄的河道冲决逆波直泻而下。从沙河上游下来洪水混浊得像稀粥,撞在河岸上,溅起丈余高的浪花,不胜躁怒地在这个大潭中追逐。怪不得连木桥都冲塌了。滚滚波涛像一锅翻花沸沸的水,焦急地、没有规律地旋转滚淌,寻找着发泄的出口。河涛的狂啸声、拍岸声,水底巨石的滚动声,混混沌沌融成一片,在暗得黄昏一样的天穹下,显得异常令人恐怖。看样子已经没法从这儿过河的了。
“这活人还能给尿憋死的吗?这里的木桥冲塌了,不会找其它的地方过吗?” 赵广汉盯视着书佐赵成,徐徐说道,“立刻和郏县洪山镇那边驿站联络,看看这上下游哪里有离这最近的桥。只要过了这颍河,再往东走百十来里,就可到达阳翟了。”
书佐赵成抬头看了一眼天空,道:“大人,这雨越下越大了。我们刚刚又从秦岭翻越过来,大伙儿都有些累了。这里离洪山镇不远,也就五里路程。不如一起进镇歇息一会儿,等这场雨过了再说吧。”
赵广汉听了一时没言声,自己在车上倒是没什么,可是手下冒雨走了这么远的路,一路泥湿路滑的,虽然大家都没有埋怨什么,但看得出来确实都疲倦了,于是摆手命令道:“走,那就去洪山镇歇息一阵,今晚宿洪山镇,顺便打听一下情况吧。”
“你的意思是这样还不够,莫非你又想出了别的什么点子?”霍光问道。
“昌邑王从属国带来的臣子不能尽辅佐劝导之职责,致使主子犯下大罪,二百多人因而都被皇上杀了。他严延年身为侍御史,不仅不对昌邑王的昏庸行径上书劝谏,反而对主子的废立之举横加指责,朝廷中人都有目共睹。如今又对有拥立之功的我加以诬陷,其心可诛。我想,只要有其它的侍御史依此上奏,当今皇上必不会阻拦,他必然坐法至死。” 田延年献计道。
“你这小子,果然鬼点子多。我这马上去安排。”霍光笑着点了点头。
未央宫前殿内八处铜缸下石龛灶中的木炭生着熊熊炭火,进殿便觉得暖融融的。今天又是一个朝会的日子,满朝文武大臣讨论朝廷大事的气氛也是十分的热烈。御史中丞苏大人从队列中站出来道:“禀报陛下,上次朝会,臣遵照圣意对严大人弹劾田大人持兵干属车一事进行了调查。据当时在场的多名卫兵们反映,田大人只是与执金吾邓将军闲聊了几句,并无佩带宝剑冲撞陛下的车队一事。严大人所言的田大人持兵干属车纯属无中生有之事。作为朝廷的侍御史,动责诬陷朝廷高官,此风不可长,臣要弹劾严延年诬陷朝廷命官之罪!”
严延年原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的,没想到御史中丞苏大人的调查结果出来,居然把自己搭了进去,不由得大急,急忙站出来辩解道:“陛下,他们这才是真正的诬陷朝廷命官!臣有人证,能够证明大司农田延年佩带宝剑冲撞陛下的车队,还曾被卫兵们当场擒拿,后来是执金吾将他放了的!”
“陛下,严大人这是在撒谎!持兵干属车,那可是等同行刺要杀头的大罪。如果这么多士兵们看见大司农田延年冲撞车队,为什么没有人传令宫门,阻止他出入?” 御史中丞苏大人反问道。
“那是因为执金吾邓广汉将军也牵扯进来了,他私自放走了大司农田延年,臣要一并弹劾他!还请陛下明察!” 严延年本来不想把执金吾邓广汉也牵扯进来的,他知道邓广汉的后台,自己肯定讨不了好的,但这会儿为了自保,就顾不得那么多的了。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要么就是田延年真的持兵干属车,而且执金吾邓广汉将军也参与了进来,并且蒙蔽自己,私自放走了犯人;要不,就是严延年真的是在诬告。可是,如果他这么做,他的理由是什么呢?刘病已一时也是雌雄莫辨。没想到一件本来很简单的事情竟然变得这么复杂。
这时,霍光朝一个侍御史使了个眼色,那人会意,便站出来道:“禀报陛下,臣也要弹劾严延年犯下了渎职罪!今年夏天大将军征诏昌邑王刘贺进京。刘贺带着二百多人进京即位后,天天跟这班人饮酒作乐,淫戏无度,即位短短二十七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将皇宫闹得乌烟瘴气。大将军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将昌邑王废除。昌邑王从属国带来的二百多名臣子因不能尽辅佐劝导之职责,致使主子犯下大罪,都被陛下问斩了。他严延年身为侍御史,不仅不对昌邑王的昏庸行径上书劝谏,反而对大将军的废立之举横加指责,朝廷中人都是有目共睹。陛下将昌邑王从属国带来的二百多名臣子问斩后,他就跟人流露过不满,还说有些人不该杀。大司农田大人因支持大将军而与严延年结下了梁子,如今又对有拥立之功的田大人加以诬陷,其心可诛。臣以为,当将他交由廷尉府问罪!”
“你!你!你们这完全是血口喷人!陛下,臣冤枉啊!” 严延年这会儿见扣向自己的帽子越来越大了,开始后悔起来,不应该贪图一点蝇头小利而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如今,要想逃过这一关,怕是不死也得脱层皮的了,于是赶紧跪下向刘病已申冤。
刘病已何等冰雪聪明?他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昌邑王刘贺即位短短二十七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他也无法辨别其真假,不过,他一定是动了大将军霍光的奶酪,才有如此变故。不过,自己才是这一事件的最大得利者,眼前的这个严延年,就是昌邑王刘贺的支持者,是潜在的政治敌人,不管持兵干属车一案的真假,他必须跟霍光站在一起,不然,自己就会是第二个昌邑王。因此,他不再跟往常一样征询霍光的意见,而是直接问严延年道:“你说你冤枉,那朕倒想问问你。侍御史的职责是什么?”
“侍御史的职责是……是受公卿奏事,纠察百官。” 严延年这会儿头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结结巴巴地答道。
“既然你知道侍御史的职责还有一条是纠察百官。可是,这犯案的二百多名官员中,你可曾上书弹劾过谁?你又为何要诬陷大司农田大人?你居心何在?”刘病已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问得严延年哑口无言。只是一个劲地朝刘病已磕头,“陛下,臣真的是被冤枉的啊!臣对陛下的衷心,苍天可鉴!”
“拉下去,交廷尉府审理吧!”刘病已把手一挥,两个彪形大汉便进来将严延年架了出去。
漫长的寒冬过去了,雪渐渐融尽,青山露出了它原本的肤色。没有了白雪的衬托,也没有阳春三月万紫千红的景象,早春的二月显得那样的寂寞。只有偶尔从地上钻出头来的小草,才告诉人们春天已然悄悄地来临。还有那原野阡陌上的灌木草丛间,偶有几只中苍黄色的报春鸟在鸣唱:“春起也”,鸣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响彻了山野。
春风伴着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整个天地之间被薄雾轻笼,雾霭如一屏障,间隔着地域的广度。
春风细雨中,一队骡车在泥泞的黄土驿道上艰难地行驶。沿秦岭山脉绵延东西数百里的山峰都被蒙在似雾似霾的雨帘里。秦岭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他们走的地方已经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平顶山了。过了平顶山,下面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了。
满天的乌云遮蔽了太阳,春风带着细雨,好奇地望着这队骡车。满山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沙沙的雨中簌簌抖动。
骡车走过,摇曳着灌木丛中湿漉漉的枝条,溅起点点水滴。偶然从谷口袭来一股大风,卷起驿道旁树上绿色的叶子,树叶上的水滴便又无力地砸向十多名军士的身上。
这一十名护卫军士都是一色新的夹袍夹褂,穿着蓑衣,被雨水浸透了的牛皮靴子踩在泥沙道上,发出咯咕咯咕古怪的响声。
看来他们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尽管这样的天气,走这样的山路,却绝没有一个人倚倾歪斜踉跄不堪的。前后每五人夹车而行,护卫着车里的人员。偶尔有人不幸踩空了,滑了一脚,结结实实摔倒在泥水里,也都是马上爬起来,按着腰刀继续前行。
走在中间的是一辆骡车,这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汉子,四方白净脸,平平的两道一字眉像是用毛笔画出来的,只眉梢稍稍向上挑一点,透着冷峻和傲岸。他头上戴着卿大夫才能戴的五旒黑玉珠冕冠,由陈留襄邑的服官监管生产铜印墨绶三彩,腰间的鞶囊中随身携带着太守的官印,身上的绶带垂于外边,绶带一端打双结,一端垂于身后。他是新上任的颍川郡太守赵广汉。
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即夏朝都城夏邑和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阳翟所在地。刘邦立故韩王信为韩王,置都阳翟。汉高祖六年徙韩王信于太原,复以韩国之地为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领县二十。照大汉的规矩,他本可以坐马车的,也许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或许要给自己郡中的老百姓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他没有选择坐马车,而是坐骡车上任。
他坐在车内双目微闭,左手握着冰冷的剑柄,右手有节奏地敲打着车子的内璧,像是在思索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想。
突然,走在前头的骡车停了下来,书佐赵成泥水满身的跑了过来,向赵广汉的骡车行了一礼,禀道:“大人,我们已到了郏县境内。不过,沙河上游的河口涨水,把木桥冲塌了。这里的车过不去,请大人示下!” 颍川郡治所因境内有颍河而得名。颍河,是淮河最大支流,上游以沙河为主,故又称沙颍河。沙河上游、澧河的支流甘江河及北汝河上游,是淮河流域暴雨中心之一。过去,每当夏秋洪水季节,常漫决成灾,故有“决了母猪圈(漯河东面),淹掉颍州十八县”之说。由于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沙河上游的水都积聚下来,快到了平常发洪水的水位。
赵广汉掀开车帘,只听见颍河横在前,阵阵激流的咆哮声传来。他以前曾做过阳翟的县令,对这一带的情况较熟悉。要想进入颍川郡治所阳翟,就必须穿过这颍河。这条颍河他也是走过好多趟的了,不过他还从没在春天里见过这条温驯如处子,芳草芦花遍布河床的颍河会变得如此狰狞:淅淅沥沥的雨中,呼啸的洪水仿佛受不了夹岸岩山的挤压,从西南狭窄的河道冲决逆波直泻而下。从沙河上游下来洪水混浊得像稀粥,撞在河岸上,溅起丈余高的浪花,不胜躁怒地在这个大潭中追逐。怪不得连木桥都冲塌了。滚滚波涛像一锅翻花沸沸的水,焦急地、没有规律地旋转滚淌,寻找着发泄的出口。河涛的狂啸声、拍岸声,水底巨石的滚动声,混混沌沌融成一片,在暗得黄昏一样的天穹下,显得异常令人恐怖。看样子已经没法从这儿过河的了。
“这活人还能给尿憋死的吗?这里的木桥冲塌了,不会找其它的地方过吗?” 赵广汉盯视着书佐赵成,徐徐说道,“立刻和郏县洪山镇那边驿站联络,看看这上下游哪里有离这最近的桥。只要过了这颍河,再往东走百十来里,就可到达阳翟了。”
书佐赵成抬头看了一眼天空,道:“大人,这雨越下越大了。我们刚刚又从秦岭翻越过来,大伙儿都有些累了。这里离洪山镇不远,也就五里路程。不如一起进镇歇息一会儿,等这场雨过了再说吧。”
赵广汉听了一时没言声,自己在车上倒是没什么,可是手下冒雨走了这么远的路,一路泥湿路滑的,虽然大家都没有埋怨什么,但看得出来确实都疲倦了,于是摆手命令道:“走,那就去洪山镇歇息一阵,今晚宿洪山镇,顺便打听一下情况吧。”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