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2329
阅读:21429
发表:2019/4/30 修改:2021/5/18
主旋律,爱情,历史
小说
长津湖三部曲
免费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B-01271】
【本作品可免费使用。免费条件:1、取得作者授权;2、署名(根据王国忠同名中篇小说改编);参与编剧,参与演出;】
长津湖 爱与恨 情与愁
12、走出长津湖的女儿
顺艳眼看着四岁的女儿一步三回头地被她姑姑和姑父领走了,顺艳心如刀绞,犹如撕心裂肺。这般痛苦,她在兴南港时曾经有过。但她知道,这暂短的悲伤将会为女儿换来终生的平安。
时光的流逝,会化解许多的怨恨,苦难的历程,总会引来人们的同情。一曲长津湖哀歌从最初遭到世人的冷嘲热讽,到逐渐开始被大家传唱,足足经历了10年的光景。
洗浦的女儿上学了,洗浦的女儿会给顺艳写信了,洗浦的女儿说放假要来长津湖看妈妈啦。
洗浦是昌浩的出生地,昌浩在那里长大,他是从那里去的春川,从那里去的长津湖,从那里去的兴南。
女儿在洗浦长大,那里是女儿阿爸吉的故乡,那里有她的亲人。女儿一定和阿爸吉取得了联系,她一定知道釜山有自己的爸爸,记得长津湖有她的妈妈。
时间在改变着一切,顺艳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恢复,她可以去洗浦看她的女儿,看昌浩的亲人,看昌浩曾经生活过的那片土地。
但是,岁月在现实面前,也会低下那高傲的头。几十年过去了,能变的都变了,唯独北南军事分界横跨在三十八度线上不变,北南之间的往来被严格限制未变。
光阴伴随着日月,似箭一般地穿梭。顺艳老了,女儿大了,女儿都有了女儿,可是,昌浩依旧没有回来。
顺艳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女儿四岁的时候,自己能做出那样残忍的决定。女儿走出长津湖就是走出痛苦的境地,自己留在了长津湖就是留住了记忆。
人类最幸福的感受,就是让你的亲人远离痛苦。最美好的体验,就是你所追求的幸福永远地相伴在你的身边。
这种体验和感受,顺艳都曾有过。她不无遗憾地活着,活在长津湖畔。现在,顺艳经常能收到女儿和外孙女写给她的信。
信中说,女儿在洗浦照顾着昌浩年迈的母亲,外孙女最近去了开城,进了北南双方合作创办的开城工业园。信里面只提了一句昌浩在那边都好,春川的姑姑也都很好。
顺艳的心里比从前踏实多了。都好就好,人到了这个岁数,只求得大家都好就行。一个女孩儿从青春萌动的年龄就爱上了一个男孩儿,又在一生中都得到了那么多的回报,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幸福的了呢。
13、三八线上的重逢
时空老人总是眷顾与他朝夕相伴的那些虔诚的人。果然有一天,里干部来告诉顺艳,像她这种情况的人都属于离散家属。现在申请登记,将来可以分期分批地安排她们与南方的亲人团聚。
真的还能有这样的一天?顺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六十多年了,她已经习惯了被人不屑一顾,已经听惯了那些冷嘲热讽,已经对这个世界不再有更多的期待了。可眼前发生的就是事实,六十年前的失散,即将迎来六十年后的相聚。
顺艳拿出来了久违的笔和纸,六十年前的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她的眼前。长津湖畔对面山上的那条小路依旧是那么地幽静,从兴南港走回到长津湖的路途是那么地遥远,釜山音信殆尽的六十年的岁月是那么地漫长。
“昌浩,自打你从釜山寄来的那封信被扣押时起,已经过去六十年了。你在那封信里都写下了什么我不得而知,只是信中的那几话后来被人们传唱,才知道信是你写给顺艳的。
那些年,每当我听到有人在低声地哼唱着“一条三八线,割断北南情,长津湖畔几多愁,满腔情怨赴东流。”,我的心就重新回到了那条小路上,仿佛又看到了树丛后面你那期待的目光。
最近几年,这首歌不再有人唱了。人们似乎忘记了那段时光,淡忘了那个年月发生的故事,所有的一切都被突然出现的“离散家属”这个新名词给代替了。
我们的女儿从她四岁时起,就被她姑姑接回了洗浦,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几十年过去了,女儿也有了女儿,我已经做了姥姥。
先是听女儿来信说,咱们的外孙女进了开城的一家工业园工作,工业园是南方的一些有钱人出资建设的。后来,春川的姐姐又告诉了我,创办开城工业园的初期,你也注入了一份心血。
最近,郡里的干部通知我,离散家属见面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了。这一天我们都等待了六十年了,可突然告诉我这一天就要来了,我却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郡里的同志说,离散家属见面地点设在三八线附近,时间只有两天一夜。
想了又想,也不知道该给你带点儿什么去。现在我的心情就像六十年前接到你从洗浦的来信时一样,那时,我们见面的地点是咸兴车站,这次是三八线上。
我终于想好了该带些什么东西去了。我要带上昌浩在山上扔给我的那个小纸团,带上你从洗浦写给我的那些信,再带上我们的女儿,还有昌浩最爱吃的长津湖口味的饭团。
昌浩,虽然还有几天的时间才能等到那一天,可是,这些日子,我的眼前每天都要出现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你颤巍巍地跨过三八线,仔细地端详着我们的女儿,那目光,那眼神,和六十年前的你一模一样……”。
顺艳眼看着四岁的女儿一步三回头地被她姑姑和姑父领走了,顺艳心如刀绞,犹如撕心裂肺。这般痛苦,她在兴南港时曾经有过。但她知道,这暂短的悲伤将会为女儿换来终生的平安。
时光的流逝,会化解许多的怨恨,苦难的历程,总会引来人们的同情。一曲长津湖哀歌从最初遭到世人的冷嘲热讽,到逐渐开始被大家传唱,足足经历了10年的光景。
洗浦的女儿上学了,洗浦的女儿会给顺艳写信了,洗浦的女儿说放假要来长津湖看妈妈啦。
洗浦是昌浩的出生地,昌浩在那里长大,他是从那里去的春川,从那里去的长津湖,从那里去的兴南。
女儿在洗浦长大,那里是女儿阿爸吉的故乡,那里有她的亲人。女儿一定和阿爸吉取得了联系,她一定知道釜山有自己的爸爸,记得长津湖有她的妈妈。
时间在改变着一切,顺艳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恢复,她可以去洗浦看她的女儿,看昌浩的亲人,看昌浩曾经生活过的那片土地。
但是,岁月在现实面前,也会低下那高傲的头。几十年过去了,能变的都变了,唯独北南军事分界横跨在三十八度线上不变,北南之间的往来被严格限制未变。
光阴伴随着日月,似箭一般地穿梭。顺艳老了,女儿大了,女儿都有了女儿,可是,昌浩依旧没有回来。
顺艳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女儿四岁的时候,自己能做出那样残忍的决定。女儿走出长津湖就是走出痛苦的境地,自己留在了长津湖就是留住了记忆。
人类最幸福的感受,就是让你的亲人远离痛苦。最美好的体验,就是你所追求的幸福永远地相伴在你的身边。
这种体验和感受,顺艳都曾有过。她不无遗憾地活着,活在长津湖畔。现在,顺艳经常能收到女儿和外孙女写给她的信。
信中说,女儿在洗浦照顾着昌浩年迈的母亲,外孙女最近去了开城,进了北南双方合作创办的开城工业园。信里面只提了一句昌浩在那边都好,春川的姑姑也都很好。
顺艳的心里比从前踏实多了。都好就好,人到了这个岁数,只求得大家都好就行。一个女孩儿从青春萌动的年龄就爱上了一个男孩儿,又在一生中都得到了那么多的回报,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幸福的了呢。
13、三八线上的重逢
时空老人总是眷顾与他朝夕相伴的那些虔诚的人。果然有一天,里干部来告诉顺艳,像她这种情况的人都属于离散家属。现在申请登记,将来可以分期分批地安排她们与南方的亲人团聚。
真的还能有这样的一天?顺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六十多年了,她已经习惯了被人不屑一顾,已经听惯了那些冷嘲热讽,已经对这个世界不再有更多的期待了。可眼前发生的就是事实,六十年前的失散,即将迎来六十年后的相聚。
顺艳拿出来了久违的笔和纸,六十年前的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她的眼前。长津湖畔对面山上的那条小路依旧是那么地幽静,从兴南港走回到长津湖的路途是那么地遥远,釜山音信殆尽的六十年的岁月是那么地漫长。
“昌浩,自打你从釜山寄来的那封信被扣押时起,已经过去六十年了。你在那封信里都写下了什么我不得而知,只是信中的那几话后来被人们传唱,才知道信是你写给顺艳的。
那些年,每当我听到有人在低声地哼唱着“一条三八线,割断北南情,长津湖畔几多愁,满腔情怨赴东流。”,我的心就重新回到了那条小路上,仿佛又看到了树丛后面你那期待的目光。
最近几年,这首歌不再有人唱了。人们似乎忘记了那段时光,淡忘了那个年月发生的故事,所有的一切都被突然出现的“离散家属”这个新名词给代替了。
我们的女儿从她四岁时起,就被她姑姑接回了洗浦,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几十年过去了,女儿也有了女儿,我已经做了姥姥。
先是听女儿来信说,咱们的外孙女进了开城的一家工业园工作,工业园是南方的一些有钱人出资建设的。后来,春川的姐姐又告诉了我,创办开城工业园的初期,你也注入了一份心血。
最近,郡里的干部通知我,离散家属见面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了。这一天我们都等待了六十年了,可突然告诉我这一天就要来了,我却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郡里的同志说,离散家属见面地点设在三八线附近,时间只有两天一夜。
想了又想,也不知道该给你带点儿什么去。现在我的心情就像六十年前接到你从洗浦的来信时一样,那时,我们见面的地点是咸兴车站,这次是三八线上。
我终于想好了该带些什么东西去了。我要带上昌浩在山上扔给我的那个小纸团,带上你从洗浦写给我的那些信,再带上我们的女儿,还有昌浩最爱吃的长津湖口味的饭团。
昌浩,虽然还有几天的时间才能等到那一天,可是,这些日子,我的眼前每天都要出现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你颤巍巍地跨过三八线,仔细地端详着我们的女儿,那目光,那眼神,和六十年前的你一模一样……”。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