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66755
成片时长:每集约42分钟
阅读:7999
发表:2019/4/30
20集 农村 电视剧剧本
《乡恋》第6-10集
1-5
6-10
11-15
16-20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137.黄昏 内 贺思洁的家中
贺兰盘腿坐在沙发上,她的四周放着许多书籍。贺兰边翻看着书,边往放在腿上的笔书本上写着什么。
贺思洁从外面走了进来。
贺兰[头也不抬地]:“妈妈回来了?”
贺思洁[边将包挂在衣架上,边走向贺兰]:“怎么,我女儿还在用功啊。”
贺兰[低头看着书]:“学无止境嘛。”
贺思洁[坐在贺兰的身边]:“这么说,今天妈妈又得陪女儿废寝忘食喽?”
贺兰[一惊,她忽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并大声喊着]:“妈妈,锅……锅……”
贺兰喊着,向厨房跑去……
贺思洁大笑起来。
贺兰[从厨房中走出来]:“妈妈还笑,锅又好险烧坏了。”
贺思洁:“我看这只锅呀,命将休矣。”
贺兰也笑了起来。
138.日 外 贺家村村委会的大院中
村委会大院的一角整齐地码放着几十吨水泥。孙秋华与齐珍珍正望着水泥说着什么……
宋健、赵龙、李小刚从外面走进院中。
齐珍珍和孙秋华迎了上去。
齐珍珍:“老支书,你们回来了?快来看看吧。”
齐珍珍回身指着水泥。
宋健:“这是咋回事儿呀?”
孙秋华:“刚才有两辆大卡车拉来的,说是支援咱们建绿色基地的。”
李小刚:“太好了,正好那个建筑队还拿水泥卡咱们的价呢。”
赵龙:“这是谁送来的?”
孙秋华:“问他们,他们说不知道。他们只管把货送到位,拿上收条就完事儿。”
李小刚:“这可好,有人给咱扔石头,还有人给咱雪中送炭,有意思。”
宋健:“不管是谁送的,都是件好事儿。可以为咱们节省一大笔开支。以后咱一定找到人家好好谢谢。”
赵龙:“送这么多水泥,还不留姓名,这可不是千八百元的事儿呀,能是谁呢?”
孙秋华:“对了,我看那两辆卡车是省城的牌子。”
宋健[一愣]:“省城?”
齐珍珍:“你说这个大好人能是谁呢?”
宋健:“不管是谁,这人呐,一定是跟咱贺家村有深厚感情的人。”
几个人边说着,边走进办公室。
139.夜 内 香茗茶楼中
幽静的茶楼内播放着陈慧琳的歌曲《记事本》,茶客们正悠闲自得地品茶、聊天。
贺思洁与贺兰坐在茶桌边,边品茶边交朋友。
贺兰:“妈妈,今天的感觉怎么样?”
贺思洁[微笑着]:“很好哇。”
贺兰:“这就好。妈妈,您小说里主人公的命运一定很坎坷吧?”
贺思洁:“为啥问这个呀?”
贺兰:“我的感觉是这样的,不然,妈妈怎么会常常与他一起流泪呢?”
贺思洁:“也许,妈妈被他感动了。”
贺兰:“那这本书一定很好看,以后准会被搬上银幕的。”
贺思洁[端起杯喝了一口茶]:“兰兰,今天请妈妈来不只是喝茶、谈小说吧?”
贺兰:“妈妈,今天我想和您认真地谈一次话可以吗?”
贺思洁:“请说吧。”
贺兰:“妈妈,今年您的女儿24岁,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且又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很多事物会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想请妈妈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段故事讲给女儿听听,无论它是苦是甜、是喜是悲,女儿都会接受的。妈妈,女儿请求你,让我们共同分担这一切好吗?”
贺思洁:“兰兰,你想让妈妈说什么呢?”
贺兰:“比如,我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您为什么一直独身一人?当您知道女儿要去农村创业时,为什么一直顾虑重重呢?”
贺思洁:“兰兰,妈妈劝你还是弃农从文吧。”
贺兰:“为什么?”
贺思洁:“你要是去新闻单位一定是个好记者。这一连串的问题,个个直指中心呐。”
贺思洁笑了起来。
贺兰:“妈妈,人家认真地谈话呐。”
贺思洁:“好,那妈妈就认真地回答你。第一,你的父亲是个非常好的人;第二,妈妈不是独身一人。”
贺兰:“妈妈你……?”
贺思洁:“我不是还有一个好女儿吗?”
贺兰:“妈妈……”
贺思洁:“第三,妈妈不是反对你去农村创业,要说顾虑嘛……我还是有一些的,因为我实在是不想让女儿去那艰苦的地方。”
贺兰:“就这些?”
贺思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妈妈说的不够认真吗?”
贺兰[又给贺思洁添加了些茶水]:“妈妈,女儿感觉得到,你一定有一段埋在心底的故事,而这段故事与您的小说、和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都连在一起。您不愿意说,但女儿真切地感觉到了,它一定是有苦有甜,而苦多于甜。妈妈,能讲给女儿听吗?无论是苦是甜,女儿都愿意同妈妈一起来品尝。好吗妈妈?”
贺思洁[思忖着]:“兰兰,妈妈的心中确实深深埋藏着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但在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又有谁没有一段故事呢?妈妈会对你讲的,但不是现在。”
贺兰:“为什么?”
贺思洁:“因为现在你的肩膀还太稚嫩了,是无法承担这些的呀。”
贺兰[有些激动地]:“不,妈妈,我会勇敢地去面对的。”
贺思洁:“不,兰兰,这对你不公平,现在陪伴你的应是鲜花和歌声,不应当有眼泪和悲伤。妈妈会告诉你的。”
贺兰:“那您想让女儿等到什么时候哇?”
贺思洁:“等到我女儿真正长大的时候,比如,我女儿嫁人的时候。”
贺兰:“妈——”
贺思洁:“好了。来,陪妈妈喝茶吧。绿茶很好,碧青而淡雅,既不象红茶那样浓烈,也不象花茶那样芳香诱人,虽然有一点点苦,但却能让人回味无穷啊。”
贺兰[同贺思洁喝了一口茶]:“妈妈,我决定去贺家村,参加他们的绿色基地的建设,妈妈对女儿的这次决定有什么看法吗?”
贺思洁:“既然你决定了,妈妈是无法反对的。但是,你一定记住,去那里是工作的,要多为那里的人办事,多想着工作,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这也是为你自己的决定负责,为那里的人负责呀。”
贺兰:“妈妈,女儿记住了,我会努力工作的。妈妈,你送我吗?”
贺思洁:“我就不去送你了,免得妈妈走的时候,你象第一次去幼儿园那样哭鼻子了。”
贺兰:“妈——”
母女俩都笑了起来。
140.黄昏 内 李玉宝的家中
一家三口人围坐在饭桌前吃晚饭。
李玉宝[边吃饭边对朱兰英]:“兰英啊,我听说有人看见贺红兵回来了。”
朱兰英:“别听他们瞎白话,都是王快嘴说的。”
李玉宝:“我看这事未必是假,要不明天咱去问问你大表哥?”
朱兰英:“别瞎操心!我早问完了。可是,你说那贺……咋那么象她呢?”
朱兰英说着看了李小刚一眼。
李玉宝:“贺红兵,唉,说起来还真有点想她呢。”
朱兰英:“可不咋的,红兵姐那人也真是挺好的。”
朱兰英[往李小刚的碗中夹了些菜]:“小刚,孙大倔子咋样了?”
李小刚:“没事儿,医生说打几针就好了。妈,你们说的贺红兵是谁呀?”
朱兰英:“没你的事儿,快吃饭吧。”
李玉宝:“没事就好哇。”
朱兰英:“这人呢,可不能作损,要是作损啊,人不报天报。”
李小刚:“妈,你说啥呢?”
朱兰英:“你大表舅也去了?”
李小刚:“嗯,去了。”
朱兰英:“要说你大表舅,真是吃一百个豆儿都不嫌腥。”
李玉宝[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然后也给儿子夹了点菜]:“这是什么话呢?那是宋书记宽宏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叫大人不记小人过。”
朱兰英:“行了行了,啥话一到你嘴里就变味儿。”
李玉宝:“这味儿咋了?这味是人情味儿,他孙百山又不是反革命,他也是咱的阶级弟兄嘛。这么深的道理,没有文化的人是不能理解的,你说对不儿子?”
朱兰英:“我说李玉宝,你别放屁带沙子——连讽刺带打击地行不?我就这么一说呗,这点理儿我还不懂啊?”
李玉宝:“看着没?跟着我们爷俩这有学问、有文化的人,就是长见识。有进步、有进步。”
朱兰英:“呸,你爷俩是有学问了,别学问大了变成傻子。”
李小刚[打趣地]:“妈,您怎么连我也骂上了。”
李玉宝:“咋样,‘茅房扔石头——击起民愤’了吧?”
朱兰英:“你俩给我听着,那赵龙和齐珍珍去山东的事儿,我这心里还堵得慌呢。”
李小刚:“妈……”
李玉宝[叹了口气]:“你看,这刚说完宽宏大量这咋白说了呢?请兰英女士不要破坏我们这天伦之乐的气氛。来,小刚,跟老爸干一杯。”
李小刚:“爸,我也没有酒啊。”
李玉宝:“城里人讲话,‘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你和你妈喝水,咱们爷仨干一杯。”
朱兰英[扑哧一笑]:“损样!‘王八盖子上面板——还跑这装大辈儿来了呢’。”
笑声中,一家三口同时把杯子碰到了一起。
141.日 内 铁煤集团医院病房内
孙百山躺在病床上,他的手上扎着“吊瓶”,正与坐在身边的王快嘴交谈着。
王快嘴[用水果刀削着苹果]:“百山,那天你可把我吓坏了。你说你,好好的说不行就那啥不行,以后咱可不跟他们扯了。”
王快嘴边说着,边将削好的苹果送到孙百山的嘴边。
孙百山[咬了一口苹果]:“这也是该着,我寻思着……,不说了。”
这时,一位穿着患者服的病友走到孙百山的床前:“我说老哥,你老伴儿跟你女儿对你可真是一流的。昨天你刚进来的时候,都把她们吓哭了。”
孙百山很不自在地笑了笑。
贺兰盘腿坐在沙发上,她的四周放着许多书籍。贺兰边翻看着书,边往放在腿上的笔书本上写着什么。
贺思洁从外面走了进来。
贺兰[头也不抬地]:“妈妈回来了?”
贺思洁[边将包挂在衣架上,边走向贺兰]:“怎么,我女儿还在用功啊。”
贺兰[低头看着书]:“学无止境嘛。”
贺思洁[坐在贺兰的身边]:“这么说,今天妈妈又得陪女儿废寝忘食喽?”
贺兰[一惊,她忽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并大声喊着]:“妈妈,锅……锅……”
贺兰喊着,向厨房跑去……
贺思洁大笑起来。
贺兰[从厨房中走出来]:“妈妈还笑,锅又好险烧坏了。”
贺思洁:“我看这只锅呀,命将休矣。”
贺兰也笑了起来。
138.日 外 贺家村村委会的大院中
村委会大院的一角整齐地码放着几十吨水泥。孙秋华与齐珍珍正望着水泥说着什么……
宋健、赵龙、李小刚从外面走进院中。
齐珍珍和孙秋华迎了上去。
齐珍珍:“老支书,你们回来了?快来看看吧。”
齐珍珍回身指着水泥。
宋健:“这是咋回事儿呀?”
孙秋华:“刚才有两辆大卡车拉来的,说是支援咱们建绿色基地的。”
李小刚:“太好了,正好那个建筑队还拿水泥卡咱们的价呢。”
赵龙:“这是谁送来的?”
孙秋华:“问他们,他们说不知道。他们只管把货送到位,拿上收条就完事儿。”
李小刚:“这可好,有人给咱扔石头,还有人给咱雪中送炭,有意思。”
宋健:“不管是谁送的,都是件好事儿。可以为咱们节省一大笔开支。以后咱一定找到人家好好谢谢。”
赵龙:“送这么多水泥,还不留姓名,这可不是千八百元的事儿呀,能是谁呢?”
孙秋华:“对了,我看那两辆卡车是省城的牌子。”
宋健[一愣]:“省城?”
齐珍珍:“你说这个大好人能是谁呢?”
宋健:“不管是谁,这人呐,一定是跟咱贺家村有深厚感情的人。”
几个人边说着,边走进办公室。
139.夜 内 香茗茶楼中
幽静的茶楼内播放着陈慧琳的歌曲《记事本》,茶客们正悠闲自得地品茶、聊天。
贺思洁与贺兰坐在茶桌边,边品茶边交朋友。
贺兰:“妈妈,今天的感觉怎么样?”
贺思洁[微笑着]:“很好哇。”
贺兰:“这就好。妈妈,您小说里主人公的命运一定很坎坷吧?”
贺思洁:“为啥问这个呀?”
贺兰:“我的感觉是这样的,不然,妈妈怎么会常常与他一起流泪呢?”
贺思洁:“也许,妈妈被他感动了。”
贺兰:“那这本书一定很好看,以后准会被搬上银幕的。”
贺思洁[端起杯喝了一口茶]:“兰兰,今天请妈妈来不只是喝茶、谈小说吧?”
贺兰:“妈妈,今天我想和您认真地谈一次话可以吗?”
贺思洁:“请说吧。”
贺兰:“妈妈,今年您的女儿24岁,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且又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很多事物会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想请妈妈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段故事讲给女儿听听,无论它是苦是甜、是喜是悲,女儿都会接受的。妈妈,女儿请求你,让我们共同分担这一切好吗?”
贺思洁:“兰兰,你想让妈妈说什么呢?”
贺兰:“比如,我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您为什么一直独身一人?当您知道女儿要去农村创业时,为什么一直顾虑重重呢?”
贺思洁:“兰兰,妈妈劝你还是弃农从文吧。”
贺兰:“为什么?”
贺思洁:“你要是去新闻单位一定是个好记者。这一连串的问题,个个直指中心呐。”
贺思洁笑了起来。
贺兰:“妈妈,人家认真地谈话呐。”
贺思洁:“好,那妈妈就认真地回答你。第一,你的父亲是个非常好的人;第二,妈妈不是独身一人。”
贺兰:“妈妈你……?”
贺思洁:“我不是还有一个好女儿吗?”
贺兰:“妈妈……”
贺思洁:“第三,妈妈不是反对你去农村创业,要说顾虑嘛……我还是有一些的,因为我实在是不想让女儿去那艰苦的地方。”
贺兰:“就这些?”
贺思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妈妈说的不够认真吗?”
贺兰[又给贺思洁添加了些茶水]:“妈妈,女儿感觉得到,你一定有一段埋在心底的故事,而这段故事与您的小说、和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都连在一起。您不愿意说,但女儿真切地感觉到了,它一定是有苦有甜,而苦多于甜。妈妈,能讲给女儿听吗?无论是苦是甜,女儿都愿意同妈妈一起来品尝。好吗妈妈?”
贺思洁[思忖着]:“兰兰,妈妈的心中确实深深埋藏着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但在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又有谁没有一段故事呢?妈妈会对你讲的,但不是现在。”
贺兰:“为什么?”
贺思洁:“因为现在你的肩膀还太稚嫩了,是无法承担这些的呀。”
贺兰[有些激动地]:“不,妈妈,我会勇敢地去面对的。”
贺思洁:“不,兰兰,这对你不公平,现在陪伴你的应是鲜花和歌声,不应当有眼泪和悲伤。妈妈会告诉你的。”
贺兰:“那您想让女儿等到什么时候哇?”
贺思洁:“等到我女儿真正长大的时候,比如,我女儿嫁人的时候。”
贺兰:“妈——”
贺思洁:“好了。来,陪妈妈喝茶吧。绿茶很好,碧青而淡雅,既不象红茶那样浓烈,也不象花茶那样芳香诱人,虽然有一点点苦,但却能让人回味无穷啊。”
贺兰[同贺思洁喝了一口茶]:“妈妈,我决定去贺家村,参加他们的绿色基地的建设,妈妈对女儿的这次决定有什么看法吗?”
贺思洁:“既然你决定了,妈妈是无法反对的。但是,你一定记住,去那里是工作的,要多为那里的人办事,多想着工作,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这也是为你自己的决定负责,为那里的人负责呀。”
贺兰:“妈妈,女儿记住了,我会努力工作的。妈妈,你送我吗?”
贺思洁:“我就不去送你了,免得妈妈走的时候,你象第一次去幼儿园那样哭鼻子了。”
贺兰:“妈——”
母女俩都笑了起来。
140.黄昏 内 李玉宝的家中
一家三口人围坐在饭桌前吃晚饭。
李玉宝[边吃饭边对朱兰英]:“兰英啊,我听说有人看见贺红兵回来了。”
朱兰英:“别听他们瞎白话,都是王快嘴说的。”
李玉宝:“我看这事未必是假,要不明天咱去问问你大表哥?”
朱兰英:“别瞎操心!我早问完了。可是,你说那贺……咋那么象她呢?”
朱兰英说着看了李小刚一眼。
李玉宝:“贺红兵,唉,说起来还真有点想她呢。”
朱兰英:“可不咋的,红兵姐那人也真是挺好的。”
朱兰英[往李小刚的碗中夹了些菜]:“小刚,孙大倔子咋样了?”
李小刚:“没事儿,医生说打几针就好了。妈,你们说的贺红兵是谁呀?”
朱兰英:“没你的事儿,快吃饭吧。”
李玉宝:“没事就好哇。”
朱兰英:“这人呢,可不能作损,要是作损啊,人不报天报。”
李小刚:“妈,你说啥呢?”
朱兰英:“你大表舅也去了?”
李小刚:“嗯,去了。”
朱兰英:“要说你大表舅,真是吃一百个豆儿都不嫌腥。”
李玉宝[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然后也给儿子夹了点菜]:“这是什么话呢?那是宋书记宽宏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叫大人不记小人过。”
朱兰英:“行了行了,啥话一到你嘴里就变味儿。”
李玉宝:“这味儿咋了?这味是人情味儿,他孙百山又不是反革命,他也是咱的阶级弟兄嘛。这么深的道理,没有文化的人是不能理解的,你说对不儿子?”
朱兰英:“我说李玉宝,你别放屁带沙子——连讽刺带打击地行不?我就这么一说呗,这点理儿我还不懂啊?”
李玉宝:“看着没?跟着我们爷俩这有学问、有文化的人,就是长见识。有进步、有进步。”
朱兰英:“呸,你爷俩是有学问了,别学问大了变成傻子。”
李小刚[打趣地]:“妈,您怎么连我也骂上了。”
李玉宝:“咋样,‘茅房扔石头——击起民愤’了吧?”
朱兰英:“你俩给我听着,那赵龙和齐珍珍去山东的事儿,我这心里还堵得慌呢。”
李小刚:“妈……”
李玉宝[叹了口气]:“你看,这刚说完宽宏大量这咋白说了呢?请兰英女士不要破坏我们这天伦之乐的气氛。来,小刚,跟老爸干一杯。”
李小刚:“爸,我也没有酒啊。”
李玉宝:“城里人讲话,‘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你和你妈喝水,咱们爷仨干一杯。”
朱兰英[扑哧一笑]:“损样!‘王八盖子上面板——还跑这装大辈儿来了呢’。”
笑声中,一家三口同时把杯子碰到了一起。
141.日 内 铁煤集团医院病房内
孙百山躺在病床上,他的手上扎着“吊瓶”,正与坐在身边的王快嘴交谈着。
王快嘴[用水果刀削着苹果]:“百山,那天你可把我吓坏了。你说你,好好的说不行就那啥不行,以后咱可不跟他们扯了。”
王快嘴边说着,边将削好的苹果送到孙百山的嘴边。
孙百山[咬了一口苹果]:“这也是该着,我寻思着……,不说了。”
这时,一位穿着患者服的病友走到孙百山的床前:“我说老哥,你老伴儿跟你女儿对你可真是一流的。昨天你刚进来的时候,都把她们吓哭了。”
孙百山很不自在地笑了笑。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