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4708
阅读:3269
发表:2014/4/8
40章 农村 小说
《爱的花环》第1-2章
1-2
3-4
…
35-40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在种植番茄的蔬菜试验田里,同学们围着一位身材中等微有驼背面容苍白的年老女教师梁老师,像围着一位慈祥的母亲,聆听她讲话。她说:“同学们,我们不管学哪一门课程,都要首先对这门课程产生感情,深爱的感情,也可以说是爱之情,只有如此了,才能对这门课程的任何物种学习好,只有如此了,这门课程的任何物种才能给你以相应的或更多的回报,这和人与人之间有爱有情 ¬——我说的是真爱真情一个道理,你们听懂了吗,比如说,对番茄这种蔬菜,你爱它了,对它有情了,你才会细心的栽培它,它也才会给你结出又大又甜味道适合口营养丰富的番茄果来。
姜玉琴把这位母亲般的女老师拉到较远的一边,把嘴贴近她的耳边,半微笑半羞涩低声地说了几句什么话,女老师也微笑了,轻声说:“想谈恋爱了,爱上了谁?是不是李春生?我想一定是。好,啥时间都行,你到我家里去,我好好给你谈谈关于爱情的问题,用我做教材。”
漆黑的夜晚,校院里静悄悄,一个教室的窗口透出灯光。姜玉琴推开教室的门走进来,见李春生趴在书桌上写着什么,说道:“我来查夜,为什么还不睡觉。”
李春生抬起头来,见是姜玉琴,愣了一下,说:“你查夜,我怎么没听说你还负这责任?”
姜玉琴笑了一下没有回答。反问:“你又在干什么?”
李春生:“熬会夜把你的一篇诗稿改一改,也有别人的稿子。明天学校的小报又该印了。”他把改好后的诗稿递给姜玉琴:“你看看修改得如你意吗?”
姜玉琴接过诗稿看后,说:“太好了,不过,这倒成了你的创作了。”
李春生:“不要这样说。你不是说明天班上开周末娱乐会吗,我想把你这首诗当做一个节目,在娱乐会上朗颂一下。”
姜玉琴:“也好。”
周末娱乐会在教室开始了。
姜玉琴:“第一个节目是李春生的口琴独奏。”
李春生吹奏了一首国歌。
姜玉琴:“第二个节目是诗朗颂,由娇小的小孟同学朗颂。”
小孟:“我可朗颂了啊,朗颂得不好可不准笑,这首诗的作者说,不要我透露她的姓名……”
一位男同学说:“你快朗诵吧,谁都猜出这诗稿出自谁的手。谁不知你的嘴是黄莺的嘴,不是牛的嘴。”
小孟:“你再贫嘴我啐你啦。好好听着。”
小孟的嘴确实象黄莺的鸣唱,清丽而又婉转。只听她朗颂起来,教室里无一人打扰。
朗颂诗的题目是——我们要做农民的儿女
农民乐意成年累月
不停地使尽全身的能量
从血液里挤出满身汗珠
去搜集阳光
然后毫不吝惜地播进土壤
把心事喂养
教土壤生动起美的幻想
农民最爱听五更鸡唱
只要唱声一起
再甜的梦
也要立即交给晓月晨星收藏
他们蘸吃苦耐劳的墨汁
田里去撰写各式文章
派遣忙碌与春天订立丰收的合同
调动疲劳与夏天交往
差使手茧向秋天税收谷黄棉白果香
要冬天把幸福珍藏
农民——一愁苦将天昏地暗
农民——扬眉吐气
天地才出现辉煌
我们要做农民的儿女
帮助农民实现自己的愿望
而如果说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帝王”
我们将来
就是这“帝王”的“宰相”
掌声
姜玉琴:“第三个节目是李春生的二胡独奏。
李春生把早已准备好的二胡柄握在手中,熟练地演奏起来。悠扬的二胡声飞出窗外,吸引得很多外班同学挤进门来倾听,也有在学校搞基建的几个工人。
当姜玉琴宣布娱乐会结束的时候,忽听教室外面有喧嚣的声音,同学们好奇地,匆匆走出教室。李春生走在后边,只见校院里很多同学朝池塘那边观望。他随同学们的视线望去,只见池塘外侧的径上走着一个摇摇晃晃疯疯癫癫傻笑的年轻疯女子。只穿着一件破上衣,赤裸着下身,手拿着一枝柳条摆着,嘴里唱着什么,不时地朝这边的学生看上一眼。不知是哪位同学有意或无意吼了一声,这疯女子立时吓得藏在一棵柳树后面,但不久又嘻嘻哈哈傻笑着闪了出来。
李春生望着这境况,不禁感慨万端,自言自语:“一个年轻少女,正是欢乐的时候,怎么就疯了呢?迷失人性,失去理智,不知羞耻。是谁无情地虐待了她,残酷地迫害了她,逼得她疯了,失去了青年的光彩和美丽?可恶。一个迷失了人性,失去了理智,不知道了羞耻的疯了的人,特别是女子,是多么可怜啊!应得到却得不到同类的同情,已够境况凄凉。而同类反作为一种景致观赏是何等的冷酷。凄凉,残酷,痛苦,连凄凉,残酷,痛苦都麻木都不知晓了的人何异于禽兽的生活;不,有些禽兽也知晓什么叫凄凉,残酷和痛苦,也知晓互相同情,互相怜悯,互相关怀,帮助与友爱。”
李春生不禁叹了口气,转身向宿舍走去,走进宿舍慌慌忙忙翻开自己的枕头,取出一条崭新的裤子拿上,反身出来向疯女子走去。而将走近疯女子的时候,觉得很不合适,又反身过来走到同学群里的姜玉琴和小牛身边,把裤子送给她俩说:“你俩过去把这裤子交给那疯女人,哄她穿上。”
疯女子在姜玉琴和小孟半哄半帮下,还是把裤子穿上了。不知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向姜玉琴和小孟鞠了好几个躬,又傻笑着转身而去,渐渐地被远处的庄稼淹没。
第二集
大礼堂门外左边,用彩色粉笔又书写了一期两版黑板报。黑板报前站满了阅读的同学。
同学甲拉着同学乙转过脸来说:“你交往的同学多,你和姜玉琴相知不?”
同学乙说:“你问这干啥?无聊!”
同学甲说:“你看这里黑板报上登的她写的诗《我们要做农民的儿女》,写的太好了,尤其是最后两句,‘而如果说/农民是农业生产的帝王/我们将来/就是这帝王的宰相’真可称之为警句。使我受益不浅,首先巩固了我学农的专业思想。我觉得姜玉琴不仅是校花,而且还是一位才女,我很想请你把我介绍给她和她也交个朋友。”
同学乙说:“我问你,你知道不知道学校办的黑板报和油印小报的总编是谁?”
同学甲说:“谁都知道是217班的同学李春生。”
同学乙说:“你知道这个情况,就毁掉你想和姜玉琴交朋友的梦吧。”
同学甲说:“我咋听不懂你这话的含义?”
同学乙说:“我看你又蠢又野,几乎成郭泉池第二了。”
同学甲说:“我是想当面对她说说,我非常欣赏她写的这首诗,不不,非常欣赏以往登出来的她所有写的诗,对我不很巩固的专业思想太有教育作用了。”
同学乙说:“那你再想想,人家稀罕你不稀罕你这献媚的奉承。”
同学甲说:“那么我请李春生把我给她介绍介绍。”
同学乙说:“可笑之极。给你这种人说话真没意思,不给你说话了。不过,我还是想请你把这一期油印的小报上,姜玉琴写的一篇小品文<应同情年轻的疯女子>也读读,好好把你那不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的问题和你那垃圾思想好好修理修理。”
同学甲还想说什么话,见教蔬菜学的老女教师手里拿着一张油印小报同姜玉琴往这边走来,把目光从同学已的脸上移到姜玉琴的脸上,待走近身旁,厚着脸皮搭讪道:“姜玉琴同学,你写的诗和小品文太好了……”
姜玉琴笑笑说:“谢谢你的赞赏。不过,我告诉你,诗和文都是经过总编李春生修改过的。你是真心赞赏的话,去赞赏他吧。”边说边同女老师走了过去。
农业学校南面不远处是一个工人疗养院,院外绿色的草坪,夕阳里闪着黄绿的光,仿佛一片黄绿的湖。李春生与姜玉琴并着肩在草坪上漫步。
李春生:“你约我出来散步,怎么一句话不说?”
姜玉琴笑道:“我还没想好该怎样说。现时才想好该怎么开头。我问你为什么这之前我曾约过你几次一块儿出来散散步,你都不给我面子?”
李春生:“我不想告诉你。”
姜玉琴:“为什么?”
“不为什么。”
“这就越发使我想约你出来了,是我不好吗?”
“是因为你太好了。”
“那又为什么?”
李春生笑了,几分诙谐地说:“我怕你走进我的心里,走不出来了,在我心里闹事。”
“一位少女在你心里闹事还不好么?你真的是个谜。”
“谜,我是个谜?你真会打量我。”
“是的,我真的觉得你是个谜,很想知道谜底,而我已猜了很久时间了,就是猜不出谜底来。我一定要约你出来就是想叫你把你这个人的谜底儿说给我。”
“那你先说说,我怎么就象个谜。”
“好,先说现时出现的吧。刚才是你亲口说我太好了——暂不说你这话是真心的或是假意的吧,既然太好了,我走进你的心里去,与你不是很好吗,我走进你的心里去,不愿意走出来了,或是你不想放我出来了,岂不是最好吗,你怕我什么的呢?怕我在你心里‘闹事’,能闹什么事,还不是爱情事,你怎么怕这个呢?这岂不首先是个谜。学校的正规学习已够紧张繁重了,全级八个班三百多个同学,唯你担任着校报的编辑,而又唯你的学习成绩最佳,门门功课都是5分,原因何在,秘密何在?这岂不是又一个谜。你为什么要学会拉优美动听的二胡这种乐器,还有口琴,还有板胡,又会画简单的图画,和又会唱歌曲的谱子,这岂不还是一个谜。而你既有这些特长,按理,你应该去考艺术学校或是师范学校,你却考了农业学校,这不也是个谜。我说你是个谜,说错了吗?”
“算你说得对,而我不想把谜底说给你,因为一说,你心里就会出现苦涩味。”
“出现苦涩味时,我给你加点糖滋味不行吗?”
“你的嘴真甜。也好,,说给你听也好。你我的童年都是在旧社会度过的,我生长在农村,对农业生产的落后,对农民缺衣少食的痛苦,深有感触。平常年份就是糠菜半年粮,尤其在1942年我七岁时河南省遇到了灾荒年份,我亲眼看见吃树叶吃树皮也得抢着找,甚至有人饿得吃一种名叫“观音土”的土,饥饿而死,或肠断而亡,或卖儿卖女或背井离乡,悲惨景象,惊心动魄,因而我从小就有个愿望,或可说是梦想,立志长大后做个农业科学家,培育出几种作物高产品种,让粮食高产,果蔬丰收,人人都丰衣足食。”
1943年初春麦苗泛青时,麦苗都得了锈病,这一年小麦严重减产。到了初秋,玉米苗正要拔节吐穗时,——出现画面:蝗虫从北方铺天盖地飞来,又铺天盖地落在玉米田里及落在各种树木上,老年人跪在田地路边高声祈求‘虫王爷,行行好吧,命令蝗虫快快飞走,不要吃庄稼了。’青年男女敲锣打盆,妄想把蝗虫吓飞。可是,没等跪地的老人站起,没等十声二十声的锣声盆声落下,玉米田的玉米苗叶子已被吃得精光,空留下秃秃的光杆,绿叶如翠的树木,早变成冬季时的模样,很多粗壮的枝干已被压断。
画面回到现实——李春生说:“1943年又秋粮颗粒无收,穷苦人家又再次断粮,因没粮吃饿死的人的事时时发生。比我小一岁的我的一位堂弟1942年没饿死,1943年因秋粮颗粒无收,还是饿死了。他名叫治法,非常聪明,村里人都唤他神童,会唱很多豫剧唱段,尤其爱唱豫剧《秦雪梅吊孝》一段戏。不知他因长时挨饥挨饿得了一种什么病,肚子鼓得大大的,天天坐在灶屋门口唱《秦雪梅吊孝》的戏文。他以自己的聪明把戏文改了很多句。一天,他在哭唱他改的戏文时死去了,死在了我的怀里。他改的很多戏文句子我至今还记得。出现画面——七岁的李治法鼓着大肚子,面色苍白地坐在灶屋门口,用尽力气音韵优美地唱他修改了很多句子的《秦雪梅吊孝》戏文:
秦雪梅身戴孝跪在灵堂
祭情哥哭一声我的商郎
你不该爱小妹死于相思
应该为穷百姓多想一想
可恨那老天爷无情无义
又是旱又是虫地不打粮
你睁眼看一看治法小弟弟
没粮吃得重病还要高唱
七岁的病饿饥儿李治法唱着唱着哭了起来。坐在他身边聆听的八岁的饥儿哥哥李春生也哭了。
李春生抚着治法弟弟的大肚子说:“弟弟,你有病,别唱了,歇会儿吧。”
李治法捉住李春生的双手继续唱道:
春生哥你听我再唱几句
我的命如日落已不长久
望哥哥学一套奇巧本事
搞出不怕旱不怕虫的庄稼种子叫地多打粮
愿人间有吃有喝没有病苦
请哥哥完成我这一梦想
李春生哭着说:“你的话我记住了,别唱了,别唱了,你有病。”
李治法还要唱:春生哥呀春生哥
我的好哥哥呀……
李治法突然没了声音,头一栽死在了李春生的怀里。
李春生大哭起来,哭着喊:“婶娘,婶娘,快过来呀,我治法弟弟死了呀!呜呜呜——”
李治法的母亲从院里快步走了过来,把儿子的遗体紧紧抱住,哭昏在地。
画面回到现实——李春生说:“1943年河南省继续天灾,我聪明的堂弟病饿而死,更坚定了我长大后要做农学家的志向。不幸我中学刚要毕业,准备报考一所农业专科学校时,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父亲去世祖父年迈体弱,我不得不挑起生活的担子。在中学一位老师的帮助下,虚报了三岁的年龄,到偏僻的远村做了一位乡村教师。这个村子的名字叫柿树湾。”
在李春生的话声里出现柿树湾小学的画面——
一个朝南的半坡上,有一所残破的草屋,门朝南,北墙上有一个活动的破窗,书桌是几排用土坯支起来的破木板,屋的一角有张破旧的单人床。屋前的小院没有院墙。几棵榆树错落的长在院的四周。屋后有两个阴森森的老窑洞,洞前有个碾子。一条深沟铺在两悬崖旁,沟底有一个小河,小河边长着两株不知有多少岁数的老青杨树。
穿戴朴素的农家半大男女孩子三五成群的从南面沟底小路和北面高处的坡路嬉笑着走进校园里,把站在校园中的李春生围住,不整齐地齐声问道:“老师,您吃饭没?”
李春生笑着回答说:“吃了,谢谢同学们。”
姜玉琴把这位母亲般的女老师拉到较远的一边,把嘴贴近她的耳边,半微笑半羞涩低声地说了几句什么话,女老师也微笑了,轻声说:“想谈恋爱了,爱上了谁?是不是李春生?我想一定是。好,啥时间都行,你到我家里去,我好好给你谈谈关于爱情的问题,用我做教材。”
漆黑的夜晚,校院里静悄悄,一个教室的窗口透出灯光。姜玉琴推开教室的门走进来,见李春生趴在书桌上写着什么,说道:“我来查夜,为什么还不睡觉。”
李春生抬起头来,见是姜玉琴,愣了一下,说:“你查夜,我怎么没听说你还负这责任?”
姜玉琴笑了一下没有回答。反问:“你又在干什么?”
李春生:“熬会夜把你的一篇诗稿改一改,也有别人的稿子。明天学校的小报又该印了。”他把改好后的诗稿递给姜玉琴:“你看看修改得如你意吗?”
姜玉琴接过诗稿看后,说:“太好了,不过,这倒成了你的创作了。”
李春生:“不要这样说。你不是说明天班上开周末娱乐会吗,我想把你这首诗当做一个节目,在娱乐会上朗颂一下。”
姜玉琴:“也好。”
周末娱乐会在教室开始了。
姜玉琴:“第一个节目是李春生的口琴独奏。”
李春生吹奏了一首国歌。
姜玉琴:“第二个节目是诗朗颂,由娇小的小孟同学朗颂。”
小孟:“我可朗颂了啊,朗颂得不好可不准笑,这首诗的作者说,不要我透露她的姓名……”
一位男同学说:“你快朗诵吧,谁都猜出这诗稿出自谁的手。谁不知你的嘴是黄莺的嘴,不是牛的嘴。”
小孟:“你再贫嘴我啐你啦。好好听着。”
小孟的嘴确实象黄莺的鸣唱,清丽而又婉转。只听她朗颂起来,教室里无一人打扰。
朗颂诗的题目是——我们要做农民的儿女
农民乐意成年累月
不停地使尽全身的能量
从血液里挤出满身汗珠
去搜集阳光
然后毫不吝惜地播进土壤
把心事喂养
教土壤生动起美的幻想
农民最爱听五更鸡唱
只要唱声一起
再甜的梦
也要立即交给晓月晨星收藏
他们蘸吃苦耐劳的墨汁
田里去撰写各式文章
派遣忙碌与春天订立丰收的合同
调动疲劳与夏天交往
差使手茧向秋天税收谷黄棉白果香
要冬天把幸福珍藏
农民——一愁苦将天昏地暗
农民——扬眉吐气
天地才出现辉煌
我们要做农民的儿女
帮助农民实现自己的愿望
而如果说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帝王”
我们将来
就是这“帝王”的“宰相”
掌声
姜玉琴:“第三个节目是李春生的二胡独奏。
李春生把早已准备好的二胡柄握在手中,熟练地演奏起来。悠扬的二胡声飞出窗外,吸引得很多外班同学挤进门来倾听,也有在学校搞基建的几个工人。
当姜玉琴宣布娱乐会结束的时候,忽听教室外面有喧嚣的声音,同学们好奇地,匆匆走出教室。李春生走在后边,只见校院里很多同学朝池塘那边观望。他随同学们的视线望去,只见池塘外侧的径上走着一个摇摇晃晃疯疯癫癫傻笑的年轻疯女子。只穿着一件破上衣,赤裸着下身,手拿着一枝柳条摆着,嘴里唱着什么,不时地朝这边的学生看上一眼。不知是哪位同学有意或无意吼了一声,这疯女子立时吓得藏在一棵柳树后面,但不久又嘻嘻哈哈傻笑着闪了出来。
李春生望着这境况,不禁感慨万端,自言自语:“一个年轻少女,正是欢乐的时候,怎么就疯了呢?迷失人性,失去理智,不知羞耻。是谁无情地虐待了她,残酷地迫害了她,逼得她疯了,失去了青年的光彩和美丽?可恶。一个迷失了人性,失去了理智,不知道了羞耻的疯了的人,特别是女子,是多么可怜啊!应得到却得不到同类的同情,已够境况凄凉。而同类反作为一种景致观赏是何等的冷酷。凄凉,残酷,痛苦,连凄凉,残酷,痛苦都麻木都不知晓了的人何异于禽兽的生活;不,有些禽兽也知晓什么叫凄凉,残酷和痛苦,也知晓互相同情,互相怜悯,互相关怀,帮助与友爱。”
李春生不禁叹了口气,转身向宿舍走去,走进宿舍慌慌忙忙翻开自己的枕头,取出一条崭新的裤子拿上,反身出来向疯女子走去。而将走近疯女子的时候,觉得很不合适,又反身过来走到同学群里的姜玉琴和小牛身边,把裤子送给她俩说:“你俩过去把这裤子交给那疯女人,哄她穿上。”
疯女子在姜玉琴和小孟半哄半帮下,还是把裤子穿上了。不知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向姜玉琴和小孟鞠了好几个躬,又傻笑着转身而去,渐渐地被远处的庄稼淹没。
第二集
大礼堂门外左边,用彩色粉笔又书写了一期两版黑板报。黑板报前站满了阅读的同学。
同学甲拉着同学乙转过脸来说:“你交往的同学多,你和姜玉琴相知不?”
同学乙说:“你问这干啥?无聊!”
同学甲说:“你看这里黑板报上登的她写的诗《我们要做农民的儿女》,写的太好了,尤其是最后两句,‘而如果说/农民是农业生产的帝王/我们将来/就是这帝王的宰相’真可称之为警句。使我受益不浅,首先巩固了我学农的专业思想。我觉得姜玉琴不仅是校花,而且还是一位才女,我很想请你把我介绍给她和她也交个朋友。”
同学乙说:“我问你,你知道不知道学校办的黑板报和油印小报的总编是谁?”
同学甲说:“谁都知道是217班的同学李春生。”
同学乙说:“你知道这个情况,就毁掉你想和姜玉琴交朋友的梦吧。”
同学甲说:“我咋听不懂你这话的含义?”
同学乙说:“我看你又蠢又野,几乎成郭泉池第二了。”
同学甲说:“我是想当面对她说说,我非常欣赏她写的这首诗,不不,非常欣赏以往登出来的她所有写的诗,对我不很巩固的专业思想太有教育作用了。”
同学乙说:“那你再想想,人家稀罕你不稀罕你这献媚的奉承。”
同学甲说:“那么我请李春生把我给她介绍介绍。”
同学乙说:“可笑之极。给你这种人说话真没意思,不给你说话了。不过,我还是想请你把这一期油印的小报上,姜玉琴写的一篇小品文<应同情年轻的疯女子>也读读,好好把你那不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的问题和你那垃圾思想好好修理修理。”
同学甲还想说什么话,见教蔬菜学的老女教师手里拿着一张油印小报同姜玉琴往这边走来,把目光从同学已的脸上移到姜玉琴的脸上,待走近身旁,厚着脸皮搭讪道:“姜玉琴同学,你写的诗和小品文太好了……”
姜玉琴笑笑说:“谢谢你的赞赏。不过,我告诉你,诗和文都是经过总编李春生修改过的。你是真心赞赏的话,去赞赏他吧。”边说边同女老师走了过去。
农业学校南面不远处是一个工人疗养院,院外绿色的草坪,夕阳里闪着黄绿的光,仿佛一片黄绿的湖。李春生与姜玉琴并着肩在草坪上漫步。
李春生:“你约我出来散步,怎么一句话不说?”
姜玉琴笑道:“我还没想好该怎样说。现时才想好该怎么开头。我问你为什么这之前我曾约过你几次一块儿出来散散步,你都不给我面子?”
李春生:“我不想告诉你。”
姜玉琴:“为什么?”
“不为什么。”
“这就越发使我想约你出来了,是我不好吗?”
“是因为你太好了。”
“那又为什么?”
李春生笑了,几分诙谐地说:“我怕你走进我的心里,走不出来了,在我心里闹事。”
“一位少女在你心里闹事还不好么?你真的是个谜。”
“谜,我是个谜?你真会打量我。”
“是的,我真的觉得你是个谜,很想知道谜底,而我已猜了很久时间了,就是猜不出谜底来。我一定要约你出来就是想叫你把你这个人的谜底儿说给我。”
“那你先说说,我怎么就象个谜。”
“好,先说现时出现的吧。刚才是你亲口说我太好了——暂不说你这话是真心的或是假意的吧,既然太好了,我走进你的心里去,与你不是很好吗,我走进你的心里去,不愿意走出来了,或是你不想放我出来了,岂不是最好吗,你怕我什么的呢?怕我在你心里‘闹事’,能闹什么事,还不是爱情事,你怎么怕这个呢?这岂不首先是个谜。学校的正规学习已够紧张繁重了,全级八个班三百多个同学,唯你担任着校报的编辑,而又唯你的学习成绩最佳,门门功课都是5分,原因何在,秘密何在?这岂不是又一个谜。你为什么要学会拉优美动听的二胡这种乐器,还有口琴,还有板胡,又会画简单的图画,和又会唱歌曲的谱子,这岂不还是一个谜。而你既有这些特长,按理,你应该去考艺术学校或是师范学校,你却考了农业学校,这不也是个谜。我说你是个谜,说错了吗?”
“算你说得对,而我不想把谜底说给你,因为一说,你心里就会出现苦涩味。”
“出现苦涩味时,我给你加点糖滋味不行吗?”
“你的嘴真甜。也好,,说给你听也好。你我的童年都是在旧社会度过的,我生长在农村,对农业生产的落后,对农民缺衣少食的痛苦,深有感触。平常年份就是糠菜半年粮,尤其在1942年我七岁时河南省遇到了灾荒年份,我亲眼看见吃树叶吃树皮也得抢着找,甚至有人饿得吃一种名叫“观音土”的土,饥饿而死,或肠断而亡,或卖儿卖女或背井离乡,悲惨景象,惊心动魄,因而我从小就有个愿望,或可说是梦想,立志长大后做个农业科学家,培育出几种作物高产品种,让粮食高产,果蔬丰收,人人都丰衣足食。”
1943年初春麦苗泛青时,麦苗都得了锈病,这一年小麦严重减产。到了初秋,玉米苗正要拔节吐穗时,——出现画面:蝗虫从北方铺天盖地飞来,又铺天盖地落在玉米田里及落在各种树木上,老年人跪在田地路边高声祈求‘虫王爷,行行好吧,命令蝗虫快快飞走,不要吃庄稼了。’青年男女敲锣打盆,妄想把蝗虫吓飞。可是,没等跪地的老人站起,没等十声二十声的锣声盆声落下,玉米田的玉米苗叶子已被吃得精光,空留下秃秃的光杆,绿叶如翠的树木,早变成冬季时的模样,很多粗壮的枝干已被压断。
画面回到现实——李春生说:“1943年又秋粮颗粒无收,穷苦人家又再次断粮,因没粮吃饿死的人的事时时发生。比我小一岁的我的一位堂弟1942年没饿死,1943年因秋粮颗粒无收,还是饿死了。他名叫治法,非常聪明,村里人都唤他神童,会唱很多豫剧唱段,尤其爱唱豫剧《秦雪梅吊孝》一段戏。不知他因长时挨饥挨饿得了一种什么病,肚子鼓得大大的,天天坐在灶屋门口唱《秦雪梅吊孝》的戏文。他以自己的聪明把戏文改了很多句。一天,他在哭唱他改的戏文时死去了,死在了我的怀里。他改的很多戏文句子我至今还记得。出现画面——七岁的李治法鼓着大肚子,面色苍白地坐在灶屋门口,用尽力气音韵优美地唱他修改了很多句子的《秦雪梅吊孝》戏文:
秦雪梅身戴孝跪在灵堂
祭情哥哭一声我的商郎
你不该爱小妹死于相思
应该为穷百姓多想一想
可恨那老天爷无情无义
又是旱又是虫地不打粮
你睁眼看一看治法小弟弟
没粮吃得重病还要高唱
七岁的病饿饥儿李治法唱着唱着哭了起来。坐在他身边聆听的八岁的饥儿哥哥李春生也哭了。
李春生抚着治法弟弟的大肚子说:“弟弟,你有病,别唱了,歇会儿吧。”
李治法捉住李春生的双手继续唱道:
春生哥你听我再唱几句
我的命如日落已不长久
望哥哥学一套奇巧本事
搞出不怕旱不怕虫的庄稼种子叫地多打粮
愿人间有吃有喝没有病苦
请哥哥完成我这一梦想
李春生哭着说:“你的话我记住了,别唱了,别唱了,你有病。”
李治法还要唱:春生哥呀春生哥
我的好哥哥呀……
李治法突然没了声音,头一栽死在了李春生的怀里。
李春生大哭起来,哭着喊:“婶娘,婶娘,快过来呀,我治法弟弟死了呀!呜呜呜——”
李治法的母亲从院里快步走了过来,把儿子的遗体紧紧抱住,哭昏在地。
画面回到现实——李春生说:“1943年河南省继续天灾,我聪明的堂弟病饿而死,更坚定了我长大后要做农学家的志向。不幸我中学刚要毕业,准备报考一所农业专科学校时,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父亲去世祖父年迈体弱,我不得不挑起生活的担子。在中学一位老师的帮助下,虚报了三岁的年龄,到偏僻的远村做了一位乡村教师。这个村子的名字叫柿树湾。”
在李春生的话声里出现柿树湾小学的画面——
一个朝南的半坡上,有一所残破的草屋,门朝南,北墙上有一个活动的破窗,书桌是几排用土坯支起来的破木板,屋的一角有张破旧的单人床。屋前的小院没有院墙。几棵榆树错落的长在院的四周。屋后有两个阴森森的老窑洞,洞前有个碾子。一条深沟铺在两悬崖旁,沟底有一个小河,小河边长着两株不知有多少岁数的老青杨树。
穿戴朴素的农家半大男女孩子三五成群的从南面沟底小路和北面高处的坡路嬉笑着走进校园里,把站在校园中的李春生围住,不整齐地齐声问道:“老师,您吃饭没?”
李春生笑着回答说:“吃了,谢谢同学们。”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