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036
阅读:10482
发表:2012/4/4
20章 其他 小说
《飞山明烛》第4章
1
2
3
4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忠堡大捷
贺龙、任弼时红军为了确保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千方百计牵制湖南特别是湘西之敌,到处张贴标语,扬言要打天长。
1934年11月,游击队攻马皮寨,师兴周的保安团拼死守住。1935年3月,敌41军奉命驰援,扼守茨岩塘险要。4月13日红军攻打茨岩塘,敌41军先退天长,再退来凤。15日,红军沿十字路、石羔山、马皮寨一带,断天长援敌,急驰攻湖北宣恩未克,28日回师天长。5月2日,回师宣恩、咸丰,6月15日在忠堡(属湖北咸丰县)截住敌41师张振汉。
在忠堡伏击战中,贺龙唱“空城计”,逼降敌将张振汉。两个年轻战士砍了张振汉之卫兵的头,升排长。
古历六月十五日,贺龙的女儿在忠堡大捷中出生,故取名“捷生”。
打天长
忠堡伏击战胜利后,在宣恩李家河开了庆功大会,立即挥师湖南。
16日,进军天长城。17日黎明,红军攻城。城内由敌34师和刘文华一个团与师兴周保安困守41天,弹药粮食靠蒋介石派空军空运。
6月1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云集天长县城周围,造成攻城之态。但红军为了有计划地进行休整,就以主要精力作好全面围城的准备工作,以便实现围城打援的战略部署。6月19日主力撤离天长县城周围,集结于石牌洞、桶车、兴隆街、洗洛、茅坪、茨岩塘、石羔山、猫儿寨一带休整待命,只留下少量部队在县城周围活动。
6月23日,贺龙令二军团4师、6师和六军团的少量部队全面围团了天长县城。6师16团攻北门西门,4师攻东门,一个团攻南门。
围龙打援的指挥机关设在新城乡李家大屋,战地医院、后勤保卫机关也设在新城周围。红军大部兵力在石羔山、兴隆街、茅坪、茨岩塘一带,一是休整,二是打给养,三是以逸待劳,准备大规模地歼灭增援之敌。肖克的指挥机关驻石羔山。当时,天长城内守敌陈渠珍(伪34师)的刘文华团和天长保安团师兴周和少数的地主武装共计3000余人,2000余支枪。刘文华、师兴周二敌顽固死守,四处求援。蒋介石派飞机投粮投弹。我军则“围城打援,相机破城”。敌喊口令:“小心城墙脚,注意红脑壳。”我军就唱两首歌。一首《忠堡大捷》:“忠堡战斗大胜利,白军师长我提起,忠堡战胜围天长,红军顶有战斗力。”二首《围天长》:“忠堡战后围天长,我军英勇不怕难,艰苦斗争半月多,围得白军心胆寒,米梭拉米梭,围得白军心胆寒。”
6月28日,红军截击援敌,同敌陶广28军、34师顾家齐旅、周燮卿旅血战两昼夜。6月29日,红军隐蔽到芭蕉坨乡一带。天长守敌刘文华一个团由于被游击队攻打怕了,伤损严重,不断向陶广军长求援。
在掌握了这一情况后,红军部队就预先埋伏在陶广的必由之路芭蕉坨等他到来便一举歼灭。可是,陶广非常狡猾,怕中埋伏,他不从龙塘岩下,而改道从颗粒坡、野人坡下湾塘往来凤增援,向天长前进。贺龙、任弼时获得这一情报后,马上命令部队从芭蕉坨赶到湾塘、红石坎村和扑岩坎,改伏击战为遭遇战;陶广当时闭目塞听,骤见神兵天降,顿时手忙脚乱。上午十一点钟,红二、六军团猛烈地向敌人发起攻击,敌人阵脚大乱,被打得晕头转向,落花流水,各自逃命。周秉秀的38军团,加上陶广军所部,共20几个团,全被红军打垮,毙敌近千,俘敌3000多人,差不多每个红军连队都俘获200多人,缴获了大批枪枝弹药,步枪7000多条,迫击炮40多门,无线电台6台,战马和各种军用物资无数。50团的一个炊事员用长把锅铲向躲在刺蓬中的敌人大喊一声:“快出来,缴枪不杀!”俘虏了一个敌人,缴获了一支掷弹筒。
之前,58师已在桃子溪战斗中缴获敌人两门钢炮。
敌周矮子、陶广、李科达军各部全都往花垣、保靖、凤凰等地逃窜。敌32旅则退往湖北来凤。
川鄂湘黔省委、省政府从塔卧迁茨岩塘,建县、区、乡各级政权,接着打土豪、分田地,因为是在古历七月,就分地主的青苗。
7月7日,红军分两路围攻敌暂编10师,后于宣恩板栗园会战,将敌师长谢斌击毙。
我军围天长城41天,由于城池坚固,地势优越,中间高四周低,红军无大型武器,用棺材装炸药从地道中放进去,因地下有水,引爆未成功,虽经三次大的攻坚,一直没有破城。待到把湘、鄂敌人纷纷牵来天长、来凤、宣恩一带时,我军于7月27日有计划地主功撤除天长之围。围城期间,我军大部得到休整,又组织了几个打援战。
飞山明烛第二十三章老红军彭继林(二)
8月8日于芭蕉坨石门坎乘胜转攻敌陶广所部之28师,陶广败退到大阳坪。红军回师茨岩塘休整。敌48师由兴隆街、38旅由新寨坪、新2旅由桶车、保安团由石牌洞,数路反扑,我军撤出天长,开始长征。
不久,贺龙率主力部队到川鄂湘黔边区扩大根据地,留少数部队牵制敌人。
坚强的天长县委
湖南省委建立后,49团团长吴正卿和副政委段培钦带三营及二营的一个连在保靖、天长一带活动;政委晏福生和参谋长刘转连带一营和二营一个连队在永顺、大庸一带活动,任务是发动群众,建立地方红色政权,扩大红军。
天长县委于1934年12月上旬正式成立。严汉万任县委书记,罗华生组织部长,谢曙光宣传部长,贺传奇少共县委书记。
红49团在洗车河住了一年后,就向湖北石福司行动,谢曙光负责洗车河的工作。县委遭土匪袭击,严汉万、谢曙光受伤,一起到塔卧红军医院治疗,省委派阮正明到天长主持工作。第二次出事在茨岩塘,有县委秘书胡东西(符东山)、县政府主席米尔美公开叛变,杀害县委书记严汉万。第三次是省委当时为了保证红二方面军胜利西征北上,将18师一个团和天长县委一起留在天长、宣恩等地牵制敌人。突围前,在水电坎枪毙叛徒刘士杰、米尔美,最后经过几个月战斗在贵州江口与红二方面军主力会师,会师时县委有谢曙光(红岩区委书记)、刘成达、贺传吉。
小井战斗
1935年7月3日,肖克同志亲率红17师赶赴与天长交界的永顺小井阻击陶广军之62师,同时从二军团抽出4师的12团、6师的18团星夜开赴小井,配合红17师。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敌62师被我击溃,死伤2000余人。我军缴获了两挺重机枪和其它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给陶广以沉重打击,迫使他向永顺逃窜。
在这次阻击战中,由于彭继林所在的团没有按时赶到,而敌人抢占了有利的地势,因此我军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伤亡较重,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李朴同志在此次战斗中牺牲。小井战斗结束后,肖克率部回师天长。
象鼻岭战斗
驻湖北来凤谢家坝之敌潘善斋38旅,奉湖北敌总指挥徐源泉的命令,积极增援天长。我红四师12团5个连共500余名战士和友邻部队在酉水南岸天长一侧设防,凭借酉水沿河之河岸阻击敌之援兵。敌急,7月10日晚9点多钟,敌38旅组织了班长以上800余人为“敢死队”,一人三件武器:长枪、短枪、大刀,全副武装,在象鼻岭下的官渡分几路强行渡河。我军采取“引敌进来、关门打狗”的战术,当敌人于12点10分左右强渡时,我河边警戒边打边退,将敌诱入埋伏圈,仅3个钟头我即击退38旅,毙敌200余人,俘敌200余人,余下之敌仓皇退到来凤县城。至次日凌晨5点才结束战斗。这一仗缴获了敌长短枪500余支,马刀500多把,保证了围城部队和左右两侧部队的安全,也提高了红军战士近战夜战的能力。
1935年7月27日,我军全部撤除天长之围,当日集中洗洛开大会,贺龙充满信心地说:“天长城是容易攻破的,只要两围五天,我们不攻他们也会打开城门的。但是,现在有紧急任务,我们才放弃了天长县城,大家不要灰心,仗有你们打的。”随后,贺龙作了战斗部署。
7月28日,我军兵分两路,赶到离县城60里的招头寨,阻击敌陶广部队。
7月28日,我红六军团17师先与敌人接火,由于敌有充分的准备,且所占领的地势好,武装精良,加之我军有的部队没有按时到达,配合不好,因此我军此战失利。我17师政委苏杰、50团团长黄林、政委方振生光荣牺牲,6军团政委王震负了轻伤(左膀),我军伤亡较多。贺龙立即命令撤出阵地,退回到兴隆街、洗洛、茅坪一带休整。
敌人飞机投弹炸我围城部队,49团供应处主任邓友禹在石羔山被敌机炸死。
板栗园、红石坎两胜后,8月底红六军团主力由贺、肖率领,从茨岩塘出桑植大庸,兵分两路抵津、澧及洞庭湖广大地区。蒋介石集团震动,急调28路军孙连仲3个师,樊松甫纵队汤恩伯87师、78师,配合湘鄂两省130个团共30余万人“围剿”贺龙红军,妄图歼灭我于天长桑植一带。
省委机关10月初靠近贺龙、任弼时红军,10月下旬与贺任会合。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和省委机关开始突围,红8师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牵制敌人。张振坤师长兼政委率部于1935年12月28日完成牵制任务。完成任务后,于1936年1月9日在贵州江口与主力红军会合。
红二方面军长征
长征路上,1935年9月,张国焘为了达到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阴谋,派20多人到红二方面军找贺龙、任弼时,要贺任把部队带去加入他的分裂势力。贺龙、任弼时叫人先下了他们的枪,在做了他们的工作、使他们认识到革命队伍内部必须以团结为重的真理之后,才把枪还给他们。
贺龙、任弼时站稳立场,抵制并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安全到达陕北吴起镇,命令贺龙、任弼时部队迅速向延安靠拢。
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即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结束语
老红军彭继林同志宣讲的内容虽然只是中国革命斗争历史这大海中的一滴水,但一滴水见太阳,昭示人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成千成万的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学校领导、彭长贵和学生代表先后发言,一致表示:要牢记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飞山明烛第二十四章尾声
2006年9月,笔者因写《莲花镇志》,需要采访吴展志。时任莲花镇党委副书记的吴展志,不仅为笔者提供了《莲花镇志》所需的部分材料,还主动以尊师的深情、万分的热忱提供了关于他的小学老师、无名教痴彭长贵教育人生的线索和部分素材,使笔者深受感动,如获至“宝”。一俟“十一”黄金周到来,笔者便通过吴展志找到彭长贵,与彭长贵一起到天龙山二岩脚,到飞山到老寨现场踏勘彭长贵当年矢志办学、实现人生价值的轨迹,领略了天龙山半腰的风光,深挖“宝藏”,收入颇丰;边采边写,情透纸背。边采边写,每天都处在感动和激动之中,处在让更多的人们受到感动和激动的热切愿望中。“十一黄金周”期满,《飞山明烛》初稿也就见于纸上。
吴展志看到初稿,又给笔者提供了一些细微线索。笔者再与彭长贵、辛红花夫妇交谈,才敲定稿型。
敲定稿型以后,吴展志又自愿找人登录。他调县供销联社工作后,又把稿纸带进祥云城,自己修改、登录了一部分,终因工作太忙,无法继续登录。此时,笔者索稿去他处登录,吴展志才依依不舍地奉还此稿。看得出,他把此稿作为他对报答师恩的寄托,又把帮笔者写好此稿的忙作为他对老师报恩的一泓清泉。最终,吴展志登录了前10章。
知恩报恩,涌泉以报,这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君有此德,笔者动之;因而亟愿以吴展志同样的感情,同样的心态予以响应。
桃李花开,如兰之馨;拳拳深情,以谢师恩。
师恩不忘,桃李芬芳;师生相依,情深谊长。
2011-1-5于重庆秀山最后定稿
――飞山明烛发送完毕――
贺龙、任弼时红军为了确保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千方百计牵制湖南特别是湘西之敌,到处张贴标语,扬言要打天长。
1934年11月,游击队攻马皮寨,师兴周的保安团拼死守住。1935年3月,敌41军奉命驰援,扼守茨岩塘险要。4月13日红军攻打茨岩塘,敌41军先退天长,再退来凤。15日,红军沿十字路、石羔山、马皮寨一带,断天长援敌,急驰攻湖北宣恩未克,28日回师天长。5月2日,回师宣恩、咸丰,6月15日在忠堡(属湖北咸丰县)截住敌41师张振汉。
在忠堡伏击战中,贺龙唱“空城计”,逼降敌将张振汉。两个年轻战士砍了张振汉之卫兵的头,升排长。
古历六月十五日,贺龙的女儿在忠堡大捷中出生,故取名“捷生”。
打天长
忠堡伏击战胜利后,在宣恩李家河开了庆功大会,立即挥师湖南。
16日,进军天长城。17日黎明,红军攻城。城内由敌34师和刘文华一个团与师兴周保安困守41天,弹药粮食靠蒋介石派空军空运。
6月1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云集天长县城周围,造成攻城之态。但红军为了有计划地进行休整,就以主要精力作好全面围城的准备工作,以便实现围城打援的战略部署。6月19日主力撤离天长县城周围,集结于石牌洞、桶车、兴隆街、洗洛、茅坪、茨岩塘、石羔山、猫儿寨一带休整待命,只留下少量部队在县城周围活动。
6月23日,贺龙令二军团4师、6师和六军团的少量部队全面围团了天长县城。6师16团攻北门西门,4师攻东门,一个团攻南门。
围龙打援的指挥机关设在新城乡李家大屋,战地医院、后勤保卫机关也设在新城周围。红军大部兵力在石羔山、兴隆街、茅坪、茨岩塘一带,一是休整,二是打给养,三是以逸待劳,准备大规模地歼灭增援之敌。肖克的指挥机关驻石羔山。当时,天长城内守敌陈渠珍(伪34师)的刘文华团和天长保安团师兴周和少数的地主武装共计3000余人,2000余支枪。刘文华、师兴周二敌顽固死守,四处求援。蒋介石派飞机投粮投弹。我军则“围城打援,相机破城”。敌喊口令:“小心城墙脚,注意红脑壳。”我军就唱两首歌。一首《忠堡大捷》:“忠堡战斗大胜利,白军师长我提起,忠堡战胜围天长,红军顶有战斗力。”二首《围天长》:“忠堡战后围天长,我军英勇不怕难,艰苦斗争半月多,围得白军心胆寒,米梭拉米梭,围得白军心胆寒。”
6月28日,红军截击援敌,同敌陶广28军、34师顾家齐旅、周燮卿旅血战两昼夜。6月29日,红军隐蔽到芭蕉坨乡一带。天长守敌刘文华一个团由于被游击队攻打怕了,伤损严重,不断向陶广军长求援。
在掌握了这一情况后,红军部队就预先埋伏在陶广的必由之路芭蕉坨等他到来便一举歼灭。可是,陶广非常狡猾,怕中埋伏,他不从龙塘岩下,而改道从颗粒坡、野人坡下湾塘往来凤增援,向天长前进。贺龙、任弼时获得这一情报后,马上命令部队从芭蕉坨赶到湾塘、红石坎村和扑岩坎,改伏击战为遭遇战;陶广当时闭目塞听,骤见神兵天降,顿时手忙脚乱。上午十一点钟,红二、六军团猛烈地向敌人发起攻击,敌人阵脚大乱,被打得晕头转向,落花流水,各自逃命。周秉秀的38军团,加上陶广军所部,共20几个团,全被红军打垮,毙敌近千,俘敌3000多人,差不多每个红军连队都俘获200多人,缴获了大批枪枝弹药,步枪7000多条,迫击炮40多门,无线电台6台,战马和各种军用物资无数。50团的一个炊事员用长把锅铲向躲在刺蓬中的敌人大喊一声:“快出来,缴枪不杀!”俘虏了一个敌人,缴获了一支掷弹筒。
之前,58师已在桃子溪战斗中缴获敌人两门钢炮。
敌周矮子、陶广、李科达军各部全都往花垣、保靖、凤凰等地逃窜。敌32旅则退往湖北来凤。
川鄂湘黔省委、省政府从塔卧迁茨岩塘,建县、区、乡各级政权,接着打土豪、分田地,因为是在古历七月,就分地主的青苗。
7月7日,红军分两路围攻敌暂编10师,后于宣恩板栗园会战,将敌师长谢斌击毙。
我军围天长城41天,由于城池坚固,地势优越,中间高四周低,红军无大型武器,用棺材装炸药从地道中放进去,因地下有水,引爆未成功,虽经三次大的攻坚,一直没有破城。待到把湘、鄂敌人纷纷牵来天长、来凤、宣恩一带时,我军于7月27日有计划地主功撤除天长之围。围城期间,我军大部得到休整,又组织了几个打援战。
飞山明烛第二十三章老红军彭继林(二)
8月8日于芭蕉坨石门坎乘胜转攻敌陶广所部之28师,陶广败退到大阳坪。红军回师茨岩塘休整。敌48师由兴隆街、38旅由新寨坪、新2旅由桶车、保安团由石牌洞,数路反扑,我军撤出天长,开始长征。
不久,贺龙率主力部队到川鄂湘黔边区扩大根据地,留少数部队牵制敌人。
坚强的天长县委
湖南省委建立后,49团团长吴正卿和副政委段培钦带三营及二营的一个连在保靖、天长一带活动;政委晏福生和参谋长刘转连带一营和二营一个连队在永顺、大庸一带活动,任务是发动群众,建立地方红色政权,扩大红军。
天长县委于1934年12月上旬正式成立。严汉万任县委书记,罗华生组织部长,谢曙光宣传部长,贺传奇少共县委书记。
红49团在洗车河住了一年后,就向湖北石福司行动,谢曙光负责洗车河的工作。县委遭土匪袭击,严汉万、谢曙光受伤,一起到塔卧红军医院治疗,省委派阮正明到天长主持工作。第二次出事在茨岩塘,有县委秘书胡东西(符东山)、县政府主席米尔美公开叛变,杀害县委书记严汉万。第三次是省委当时为了保证红二方面军胜利西征北上,将18师一个团和天长县委一起留在天长、宣恩等地牵制敌人。突围前,在水电坎枪毙叛徒刘士杰、米尔美,最后经过几个月战斗在贵州江口与红二方面军主力会师,会师时县委有谢曙光(红岩区委书记)、刘成达、贺传吉。
小井战斗
1935年7月3日,肖克同志亲率红17师赶赴与天长交界的永顺小井阻击陶广军之62师,同时从二军团抽出4师的12团、6师的18团星夜开赴小井,配合红17师。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敌62师被我击溃,死伤2000余人。我军缴获了两挺重机枪和其它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给陶广以沉重打击,迫使他向永顺逃窜。
在这次阻击战中,由于彭继林所在的团没有按时赶到,而敌人抢占了有利的地势,因此我军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伤亡较重,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李朴同志在此次战斗中牺牲。小井战斗结束后,肖克率部回师天长。
象鼻岭战斗
驻湖北来凤谢家坝之敌潘善斋38旅,奉湖北敌总指挥徐源泉的命令,积极增援天长。我红四师12团5个连共500余名战士和友邻部队在酉水南岸天长一侧设防,凭借酉水沿河之河岸阻击敌之援兵。敌急,7月10日晚9点多钟,敌38旅组织了班长以上800余人为“敢死队”,一人三件武器:长枪、短枪、大刀,全副武装,在象鼻岭下的官渡分几路强行渡河。我军采取“引敌进来、关门打狗”的战术,当敌人于12点10分左右强渡时,我河边警戒边打边退,将敌诱入埋伏圈,仅3个钟头我即击退38旅,毙敌200余人,俘敌200余人,余下之敌仓皇退到来凤县城。至次日凌晨5点才结束战斗。这一仗缴获了敌长短枪500余支,马刀500多把,保证了围城部队和左右两侧部队的安全,也提高了红军战士近战夜战的能力。
1935年7月27日,我军全部撤除天长之围,当日集中洗洛开大会,贺龙充满信心地说:“天长城是容易攻破的,只要两围五天,我们不攻他们也会打开城门的。但是,现在有紧急任务,我们才放弃了天长县城,大家不要灰心,仗有你们打的。”随后,贺龙作了战斗部署。
7月28日,我军兵分两路,赶到离县城60里的招头寨,阻击敌陶广部队。
7月28日,我红六军团17师先与敌人接火,由于敌有充分的准备,且所占领的地势好,武装精良,加之我军有的部队没有按时到达,配合不好,因此我军此战失利。我17师政委苏杰、50团团长黄林、政委方振生光荣牺牲,6军团政委王震负了轻伤(左膀),我军伤亡较多。贺龙立即命令撤出阵地,退回到兴隆街、洗洛、茅坪一带休整。
敌人飞机投弹炸我围城部队,49团供应处主任邓友禹在石羔山被敌机炸死。
板栗园、红石坎两胜后,8月底红六军团主力由贺、肖率领,从茨岩塘出桑植大庸,兵分两路抵津、澧及洞庭湖广大地区。蒋介石集团震动,急调28路军孙连仲3个师,樊松甫纵队汤恩伯87师、78师,配合湘鄂两省130个团共30余万人“围剿”贺龙红军,妄图歼灭我于天长桑植一带。
省委机关10月初靠近贺龙、任弼时红军,10月下旬与贺任会合。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和省委机关开始突围,红8师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牵制敌人。张振坤师长兼政委率部于1935年12月28日完成牵制任务。完成任务后,于1936年1月9日在贵州江口与主力红军会合。
红二方面军长征
长征路上,1935年9月,张国焘为了达到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阴谋,派20多人到红二方面军找贺龙、任弼时,要贺任把部队带去加入他的分裂势力。贺龙、任弼时叫人先下了他们的枪,在做了他们的工作、使他们认识到革命队伍内部必须以团结为重的真理之后,才把枪还给他们。
贺龙、任弼时站稳立场,抵制并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安全到达陕北吴起镇,命令贺龙、任弼时部队迅速向延安靠拢。
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即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结束语
老红军彭继林同志宣讲的内容虽然只是中国革命斗争历史这大海中的一滴水,但一滴水见太阳,昭示人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成千成万的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学校领导、彭长贵和学生代表先后发言,一致表示:要牢记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飞山明烛第二十四章尾声
2006年9月,笔者因写《莲花镇志》,需要采访吴展志。时任莲花镇党委副书记的吴展志,不仅为笔者提供了《莲花镇志》所需的部分材料,还主动以尊师的深情、万分的热忱提供了关于他的小学老师、无名教痴彭长贵教育人生的线索和部分素材,使笔者深受感动,如获至“宝”。一俟“十一”黄金周到来,笔者便通过吴展志找到彭长贵,与彭长贵一起到天龙山二岩脚,到飞山到老寨现场踏勘彭长贵当年矢志办学、实现人生价值的轨迹,领略了天龙山半腰的风光,深挖“宝藏”,收入颇丰;边采边写,情透纸背。边采边写,每天都处在感动和激动之中,处在让更多的人们受到感动和激动的热切愿望中。“十一黄金周”期满,《飞山明烛》初稿也就见于纸上。
吴展志看到初稿,又给笔者提供了一些细微线索。笔者再与彭长贵、辛红花夫妇交谈,才敲定稿型。
敲定稿型以后,吴展志又自愿找人登录。他调县供销联社工作后,又把稿纸带进祥云城,自己修改、登录了一部分,终因工作太忙,无法继续登录。此时,笔者索稿去他处登录,吴展志才依依不舍地奉还此稿。看得出,他把此稿作为他对报答师恩的寄托,又把帮笔者写好此稿的忙作为他对老师报恩的一泓清泉。最终,吴展志登录了前10章。
知恩报恩,涌泉以报,这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君有此德,笔者动之;因而亟愿以吴展志同样的感情,同样的心态予以响应。
桃李花开,如兰之馨;拳拳深情,以谢师恩。
师恩不忘,桃李芬芳;师生相依,情深谊长。
2011-1-5于重庆秀山最后定稿
――飞山明烛发送完毕――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