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6478
成片时长:每集约31分钟
阅读:1501
发表:2025/4/8
54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弦歌向西南》第1-5集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汉奸扫视着陈伯年等人。他突然向下查看。
陈伯年把箱子挪一挪,挡住咸菜坛子。
汉奸走向另一读书模样的长衫中年人,把他的包袱从车座下拉出,打开,搜出一沓数学教案。
日本兵甲:你的教授!
中年人倔强地沉默。日本兵野蛮地把他推下车。
31.北平前门火车站,站台上,外,晨
中年人被押下车,突然从鬼子手中夺下教案,撒腿就跑。
鬼子枪响了,教授扑倒死去,手中的教案被鲜血染红。
陈伯年看着窗外的惨况,悲愤异常!
32.火车上,内,晨
随着一声悲怆笛声,火车喘着粗气缓缓启动。
潘明袒:陈先生嗜书如命,那么多藏书没带出来,岂不可惜?
陈伯年:大片国土都丢了,我那些书,算不得什么了。庆幸的是,我把手稿带出来了!
铁道两旁的北平民宅正一闪而过。一些落锁的人家门口,还有狗儿们在守着。
潘明袒:睢,这些狗儿们真可怜,主人逃难去了,家都锁了门,可这些狗儿们还守着旧家门口。
陈伯年:唉,我们和这些狗儿们没什么不同,都是丧家之犬。
他看了一眼手表:为家父出殡的时间到了……
33.北平,陈宅门口,外,上午
一群日本兵持枪早早等在陈家门口等候。日军少佐自信地注视着陈家院内忙碌的人们。
几声炮响,伴随吹鼓手演奏的哀乐,出殡队伍从陈家大门走出。走在最前面的是陈伯强,他怀抱陈老爷子牌位,长孙陈之阳打幡。后面的是秀珍、陈之光、陈之明及陈家亲属,全穿白色孝衣。
突然,汉奸挡住出殡队伍,仔细查找陈伯年,发现他不在队伍里,赶紧向旁边的鬼子少佐报告。
少佐一挥手,鬼子兵们端着刺刀枪,围了上来。哀乐也停了。
少佐:陈伯年教授哪里去了?
陈伯强:他出远门了。
少佐沮丧地象泄了气的皮球。
祭司主持:上——路!
哀乐再奏,哭声又起,队伍向前缓进……
34.北平,寺内寿一办公室,内,日
众军官正向寺内寿一报告。
大佐甲:……陈伯年没有参加父亲葬礼,昨晚已逃走!
寺内寿一:八嘎!
他气急败坏地抬手来来回回扇了他几巴掌,把大佐甲抽得嘴角鲜血直流,一个劲直喊“哈伊”。
寺内寿一:陈伯年肯定南逃了!你的监视人员严重失职,马上按军法处置!
大佐甲:哈伊!
寺内寿一:父亲为助儿子南下,竟然绝食而死;长子虽为孝子,宁可缺席老父亲葬礼,连夜出走,这样的支那人,才是最可怕的!要摧毁支那文化和教育,必须除掉陈伯年他们!
大佐军官乙:陈伯年的行动,必将带动更多支那学人南逃!
大佐军官甲:平汉和津浦铁路已经瘫痪,目前,绕道天津走海路,是他们南逃主要通道。
寺内寿一:马上严查天津塘沽码头,命令航空兵轰炸青岛港、胶济铁路,要层层追杀陈伯年,追杀支那所有南逃师生!
众军官:是!
寺内寿一:陈伯年,我量你逃不出我布下的死亡之网!
35.天津塘沽港码头,外,日
“塘沽港”的中英文牌子立在高处。码头很简陋,却很繁忙。挂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米字旗、星条旗的英美等国商船进进出出。码头附近高房上,日军机枪朝着逃难人流警戒着;地面上,日本兵端着闪着刺刀寒光的三八式步枪,形成一米宽通道,中国百姓们战战兢兢穿过刀丛。难民拥挤着向前缓慢移动。陈伯年、潘明袒、叶庚尧走在一起。
不时有读书人模样的被拉出来,推到附近一个大圈子里,搜身,有私藏书籍等文化物品者,即被殴打,有的昏死过去。
突然一位教授的箱子被查出课本。日军端枪将他刺杀。
两位学生模样的人,被鬼子拦住,鬼子从他们口袋里,搜出北大校徽。鬼子们端枪向他们刺去,两名学生惨死在地上……
36.天津塘沽港码头,外,日
日军中佐甲凶狠地盯住陈伯年。陈伯年偶然与中佐眼神相对,不觉紧张起来。
中佐率众鬼子兵直奔陈伯年。
突然有人喊——去青岛的上船啦!
人们开始拥挤着,喊叫着冲破日军警戒线。
日军用枪托砸着人们,但无济于事。陈伯年他们随人流疯了一般从鬼子缝隙中冲向轮船。
37.天津塘沽港码头,英国人的轮船上,外,黄昏
汽轮上的米字旗在迎风飘扬。
日军向天上放枪,用枪托砸,但仍挡不住拼死上船的人们。
陈伯年和叶庚尧搀扶着潘明袒,好不容易挤上轮船甲板。
英国船长怕上的人太多,赶紧下令撤掉上船的踏板。码头的橫木栏杆也落下,挡住拥挤的人流。
英国船长:快!快!马上开船!
鬼子兵甲突又发现船上的陈伯年,举枪要射击,被指挥官喝止。
日军中佐:英国轮船,不许开枪!
船鸣着汽笛,吐着黑烟,急匆匆驶离码头。
陈伯年三人轻轻抒了一口气。
38.海上,轮船甲板上,外,黄昏
茫茫海上,轮船犁开白色浪花,海鸥在船周围追逐,发出凄凉鸣叫。
陈伯年等三人依依不舍地回望家的方向,一脸惆怅。
叶庚尧:先生在想什么?
陈伯年:从北平出来,一心想着南下,可看着茫茫大海,瞅瞅自己的孑然一身,心里还真有些发虚。
潘明袒:噢?
陈伯年:北平校园的图书馆、教室,还有自己引似为傲的大宅院和书房……
潘明袒:更有先生在琉璃厂签名售书时,被人追捧的风光场面,这一切,都成了昨日黄花。
陈伯年:唉,离开这一切,我又算得了什么?还有,这学能办成么?将来能否再回来?
潘明袒:先生后悔了?
陈伯年:不,是心里没底儿,老话讲,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39.海上,轮船甲板上,外,黄昏
一艘日本军舰发出悲怆笛声,从后快速驶来,很快超过陈伯年他们的小客轮。
叶庚尧:快看!
大家望去,只见军舰舷际栏杆上挂着一幅一丈多长白布条,上面写着“北支那派遣皇军战殁男子之遗灵”,船上盖着绿帆布,从缝隙中能看出里面垛满骨灰坛子。
潘明袒:这么多骨灰坛子,真解气!
乘客甲(操山西口音):先生们,我是刚从山西跑出来的,告诉先生们一件好消息,八路军在我们家乡平型关刚打了大胜仗,消灭日军板垣师团一千多人!
叶庚尧:什么?消灭一千多人?
乘客甲:是的,那支八路军原来叫红军,从河西过来的。
陈伯年:想不到,这支军队一上场,就出手不凡!中国太需要一场这样的胜利啦!
叶庚尧:是啊,从“九一八”开始,小鬼子想打哪就打哪,中国军队逢战必败,这次终于踢到了铁板,说明他并非不可战胜!
潘明袒:这八路军,真有些过河卒气势。
陈伯年:噢?过河卒?比喻得好,看来,我们也要变成过河卒,只能进得,退不得了。
40.南京,黄埔路蒋介石憩园官邸,外,日
树荫小路上,蒋介石边走边听取陈布雷及教育部两位官员汇报。
官员甲:……委员长,教育部发布命令后,沦陷区各学校正向内迁,大学师生在两万人以上,加上中小学师生和家眷,共计七十七万人。
官员乙:内迁路上,师生们遭日军围堵和屠杀,伤亡不断增加,教学物资损失极其严重。
蒋介石:这是一场悲壮的文化大迁徙呐!
陈布雷:据报载,北京大学陈伯年教授的老父亲,为不拖累儿子南下教书,绝食五日而亡。陈伯年作为家中长子,为摆脱日军控制,忍痛缺席父亲殡葬,连夜南下。
蒋介石:噢?
官员甲:陈老太爷这一壮举,在学人中产生巨大影响。
蒋介石:历史不会忘记陈老太爷惊世壮举,陈伯年教授缺席父亲葬礼,看似不孝,实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大忠大孝。
官员乙:除少数年老或患重病教授外,百分之九十以上高级学者正向大后方转移。
蒋介石:有陈伯年这些学人跟我走,他日本人就不能亡我!
陈伯年把箱子挪一挪,挡住咸菜坛子。
汉奸走向另一读书模样的长衫中年人,把他的包袱从车座下拉出,打开,搜出一沓数学教案。
日本兵甲:你的教授!
中年人倔强地沉默。日本兵野蛮地把他推下车。
31.北平前门火车站,站台上,外,晨
中年人被押下车,突然从鬼子手中夺下教案,撒腿就跑。
鬼子枪响了,教授扑倒死去,手中的教案被鲜血染红。
陈伯年看着窗外的惨况,悲愤异常!
32.火车上,内,晨
随着一声悲怆笛声,火车喘着粗气缓缓启动。
潘明袒:陈先生嗜书如命,那么多藏书没带出来,岂不可惜?
陈伯年:大片国土都丢了,我那些书,算不得什么了。庆幸的是,我把手稿带出来了!
铁道两旁的北平民宅正一闪而过。一些落锁的人家门口,还有狗儿们在守着。
潘明袒:睢,这些狗儿们真可怜,主人逃难去了,家都锁了门,可这些狗儿们还守着旧家门口。
陈伯年:唉,我们和这些狗儿们没什么不同,都是丧家之犬。
他看了一眼手表:为家父出殡的时间到了……
33.北平,陈宅门口,外,上午
一群日本兵持枪早早等在陈家门口等候。日军少佐自信地注视着陈家院内忙碌的人们。
几声炮响,伴随吹鼓手演奏的哀乐,出殡队伍从陈家大门走出。走在最前面的是陈伯强,他怀抱陈老爷子牌位,长孙陈之阳打幡。后面的是秀珍、陈之光、陈之明及陈家亲属,全穿白色孝衣。
突然,汉奸挡住出殡队伍,仔细查找陈伯年,发现他不在队伍里,赶紧向旁边的鬼子少佐报告。
少佐一挥手,鬼子兵们端着刺刀枪,围了上来。哀乐也停了。
少佐:陈伯年教授哪里去了?
陈伯强:他出远门了。
少佐沮丧地象泄了气的皮球。
祭司主持:上——路!
哀乐再奏,哭声又起,队伍向前缓进……
34.北平,寺内寿一办公室,内,日
众军官正向寺内寿一报告。
大佐甲:……陈伯年没有参加父亲葬礼,昨晚已逃走!
寺内寿一:八嘎!
他气急败坏地抬手来来回回扇了他几巴掌,把大佐甲抽得嘴角鲜血直流,一个劲直喊“哈伊”。
寺内寿一:陈伯年肯定南逃了!你的监视人员严重失职,马上按军法处置!
大佐甲:哈伊!
寺内寿一:父亲为助儿子南下,竟然绝食而死;长子虽为孝子,宁可缺席老父亲葬礼,连夜出走,这样的支那人,才是最可怕的!要摧毁支那文化和教育,必须除掉陈伯年他们!
大佐军官乙:陈伯年的行动,必将带动更多支那学人南逃!
大佐军官甲:平汉和津浦铁路已经瘫痪,目前,绕道天津走海路,是他们南逃主要通道。
寺内寿一:马上严查天津塘沽码头,命令航空兵轰炸青岛港、胶济铁路,要层层追杀陈伯年,追杀支那所有南逃师生!
众军官:是!
寺内寿一:陈伯年,我量你逃不出我布下的死亡之网!
35.天津塘沽港码头,外,日
“塘沽港”的中英文牌子立在高处。码头很简陋,却很繁忙。挂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米字旗、星条旗的英美等国商船进进出出。码头附近高房上,日军机枪朝着逃难人流警戒着;地面上,日本兵端着闪着刺刀寒光的三八式步枪,形成一米宽通道,中国百姓们战战兢兢穿过刀丛。难民拥挤着向前缓慢移动。陈伯年、潘明袒、叶庚尧走在一起。
不时有读书人模样的被拉出来,推到附近一个大圈子里,搜身,有私藏书籍等文化物品者,即被殴打,有的昏死过去。
突然一位教授的箱子被查出课本。日军端枪将他刺杀。
两位学生模样的人,被鬼子拦住,鬼子从他们口袋里,搜出北大校徽。鬼子们端枪向他们刺去,两名学生惨死在地上……
36.天津塘沽港码头,外,日
日军中佐甲凶狠地盯住陈伯年。陈伯年偶然与中佐眼神相对,不觉紧张起来。
中佐率众鬼子兵直奔陈伯年。
突然有人喊——去青岛的上船啦!
人们开始拥挤着,喊叫着冲破日军警戒线。
日军用枪托砸着人们,但无济于事。陈伯年他们随人流疯了一般从鬼子缝隙中冲向轮船。
37.天津塘沽港码头,英国人的轮船上,外,黄昏
汽轮上的米字旗在迎风飘扬。
日军向天上放枪,用枪托砸,但仍挡不住拼死上船的人们。
陈伯年和叶庚尧搀扶着潘明袒,好不容易挤上轮船甲板。
英国船长怕上的人太多,赶紧下令撤掉上船的踏板。码头的橫木栏杆也落下,挡住拥挤的人流。
英国船长:快!快!马上开船!
鬼子兵甲突又发现船上的陈伯年,举枪要射击,被指挥官喝止。
日军中佐:英国轮船,不许开枪!
船鸣着汽笛,吐着黑烟,急匆匆驶离码头。
陈伯年三人轻轻抒了一口气。
38.海上,轮船甲板上,外,黄昏
茫茫海上,轮船犁开白色浪花,海鸥在船周围追逐,发出凄凉鸣叫。
陈伯年等三人依依不舍地回望家的方向,一脸惆怅。
叶庚尧:先生在想什么?
陈伯年:从北平出来,一心想着南下,可看着茫茫大海,瞅瞅自己的孑然一身,心里还真有些发虚。
潘明袒:噢?
陈伯年:北平校园的图书馆、教室,还有自己引似为傲的大宅院和书房……
潘明袒:更有先生在琉璃厂签名售书时,被人追捧的风光场面,这一切,都成了昨日黄花。
陈伯年:唉,离开这一切,我又算得了什么?还有,这学能办成么?将来能否再回来?
潘明袒:先生后悔了?
陈伯年:不,是心里没底儿,老话讲,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39.海上,轮船甲板上,外,黄昏
一艘日本军舰发出悲怆笛声,从后快速驶来,很快超过陈伯年他们的小客轮。
叶庚尧:快看!
大家望去,只见军舰舷际栏杆上挂着一幅一丈多长白布条,上面写着“北支那派遣皇军战殁男子之遗灵”,船上盖着绿帆布,从缝隙中能看出里面垛满骨灰坛子。
潘明袒:这么多骨灰坛子,真解气!
乘客甲(操山西口音):先生们,我是刚从山西跑出来的,告诉先生们一件好消息,八路军在我们家乡平型关刚打了大胜仗,消灭日军板垣师团一千多人!
叶庚尧:什么?消灭一千多人?
乘客甲:是的,那支八路军原来叫红军,从河西过来的。
陈伯年:想不到,这支军队一上场,就出手不凡!中国太需要一场这样的胜利啦!
叶庚尧:是啊,从“九一八”开始,小鬼子想打哪就打哪,中国军队逢战必败,这次终于踢到了铁板,说明他并非不可战胜!
潘明袒:这八路军,真有些过河卒气势。
陈伯年:噢?过河卒?比喻得好,看来,我们也要变成过河卒,只能进得,退不得了。
40.南京,黄埔路蒋介石憩园官邸,外,日
树荫小路上,蒋介石边走边听取陈布雷及教育部两位官员汇报。
官员甲:……委员长,教育部发布命令后,沦陷区各学校正向内迁,大学师生在两万人以上,加上中小学师生和家眷,共计七十七万人。
官员乙:内迁路上,师生们遭日军围堵和屠杀,伤亡不断增加,教学物资损失极其严重。
蒋介石:这是一场悲壮的文化大迁徙呐!
陈布雷:据报载,北京大学陈伯年教授的老父亲,为不拖累儿子南下教书,绝食五日而亡。陈伯年作为家中长子,为摆脱日军控制,忍痛缺席父亲殡葬,连夜南下。
蒋介石:噢?
官员甲:陈老太爷这一壮举,在学人中产生巨大影响。
蒋介石:历史不会忘记陈老太爷惊世壮举,陈伯年教授缺席父亲葬礼,看似不孝,实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大忠大孝。
官员乙:除少数年老或患重病教授外,百分之九十以上高级学者正向大后方转移。
蒋介石:有陈伯年这些学人跟我走,他日本人就不能亡我!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