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集
国民军进京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吴佩孚亲任讨逆军总司令,率领20万直系大军奔赴三海关前线阻敌,很快就把奉军赶出山海关,取得了战场的决胜权。在这关键的时刻,直系三军总司令冯玉祥改所部为“国民革命军” ,自任总司令,率部“火线倒戈” ,发起“北京政变” ,驱逐了中原一霸吴佩孚,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解散了“猪仔”国会,支持黄膺白重新组织临时摄政内阁,做出了修正 “清室优待条件” 、驱赶逊帝溥仪出宫、收回故宫归国家人民所有重大决定。这一重大决定,引起了清室及封建残余的极大恐慌和反对,却得到广大爱国者和进步的民主人士的支持和拥护,顺利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 。
在这兵荒马乱、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的动乱岁月,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纷纷登场,打起了各自的如意算盘。
本集40场戏。约8000字。
第 二 集
溥仪出宫
国民军包围了紫禁城,造成一种空前的紧张局面。国民军解除了护城禁卫军卫兵和旧皇室警察的武装,并派人向清室递交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文本。
平静了近五百年的天朝圣府炸了锅。太坚、宫女们大呼小叫。宫里乱七八糟——
饱享太平生活的溥仪正在与他的皇后婉容吃着苹果闲聊,被突然到来的废止“优待条件”’和“限当日下午三时前搬出去” 的指令吓得连手上的苹果都拿不住——掉在地上,平日里飞扬跋扈的王爷、大臣们一个个张口结舌,呆若木鸡!
宫中的黄龙大旗忽忽降落——
书写着“宣统十六年十月初九日”的牌子急急摘去——
溥仪之父醇亲王爷匆匆赶到南苑国民军营地想冯玉祥求情,不想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溥仪的英文老师赶往宫禁救驾也受到国民军的阻止。
北京卫戍区警备司令鹿钟麟奉命和林世曾及警察总监李溥祥率领军警侍卫进入大内敦促溥仪出宫,内务府大臣绍英软缠硬磨不得结果。鹿钟麟假使技巧说要用大炮轰炸紫禁城,惊得整个大内如同塌了天。溥仪的岳父荣源慌忙躲进御花园的一个岩洞躲起来。
溥仪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宣告“出宫” ,搭乘着国民政府为其准备的“福特”轿车茫茫然奔什刹海醇王府而去。
国民军完成了驱逐溥仪出宫后,还对这个封建君主实施严密监控,以防兴风作浪。
本集40场戏,约8000字。
第 三 集
踏勘故宫
溥仪被驱出了故宫,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反响:大街小巷人人喜笑颜开;豪院寒宅都在燃放喜庆的鞭炮;高房矮屋到处挂出了标志着汉、满、蒙、回、藏——五族一体的“五色旗” ;大、小报刊都把这一重大新闻摆在了头版头条 。
当人们在赞扬冯大将军:不仅扣押了贿选总统曹锟,还驱逐了晚清废帝溥仪出宫,完成了亿万国民的一大心愿时,逊清的余孽却在一边紧密串联,意图抗议。
身在天津的段祺瑞也对冯玉祥的行为表示出极大的不满,指出:……清室逊政,非征服比。优待条件,全球共闻。虽有移住万寿山之条,缓商为未不可。迫之,于优待条件不无刺谬,何以昭大信于天下乎?望从长计议……
面对段祺瑞的指责,冯玉祥坦然相对:我冯某此次班师回京,自愧一事无成,唯有驱除溥仪,乃真可告天下后世而无愧啊!表示:“芝泉曾领过皇室的俸禄,受过清室的恩惠,做做样子给他的故主看看也情有可原。不去理睬他便罢了。”
冯玉祥的逼宫行为无人阻止得了,清室只得遣散宫中的宫女、太监。国民军坚持保护文物的原则,对出宫男女一一仔细盘查,放任金银珠宝、扣留文物。
驱出清室后,鹿钟麟等人即代表政府向清室提出共同组建“清室善后事务委员会”告示,并率先对故宫大内进行踏勘、封锁。
踏勘过程再现了末日清室的颓废、昏糜及荒诞。
本集39场戏,约7500字。
第 四 集
没落的紫禁城
一个人的饮食起居却要几百人来照料!一碗豆腐脑的花销几乎等同于当时一个贫民百姓一辈子的食用!为了打造帝王之家的饮食餐具,一次就提取黄金5816两、白银10590两以及大量的象牙、玉石等等。颓废而奢侈的宫廷生活决定了紫禁城的日落黄昏。
为了骑自行车玩耍,竟然颁旨锯掉了几十道门槛!昏庸而荒诞的帝王行径人为地破坏了完好的宫廷建筑——
建福宫花园火场遗址暴露了晚晴皇室的另一个怪圈:皇帝的自得其乐、无所事事放纵了宫廷大小官吏及太监宫女疯狂泛滥的偷盗行为。当小皇帝溥仪接受了英语教师庄士敦的建议清点藏品时,迫使宦臣监盗们铤而走险、毁尸灭迹,酿成损失惨重的灾祸!
风行于宫中的盗窃行径,从另一个则面繁荣了宫墙外的古玩市场——官僚恶霸掠夺劳动人民的血汗钱成了迎奉皇家的资本;皇家给大小窃鼠们开放了偷盗的空间;大小窃鼠们保障了古玩市场的供给;古玩市场吹鼓了文物贩子的腰包——
怪圈现象告诉了明智者一个道理——腐朽没落的封建君主体制再也不能任其继续下去了。
本集41场戏,约1.2万字。
第 五 集
清室善后委员会
踏勘程序结束后,清室善后事务委员会正式组建。清室善后事务委员会成员由政府各部门抽派人员、特聘专家学者教授和清室人员组成,机构设在神武门内东耳房——原清廷军机处。
在清室善后事务委员会成立的同时,清室遗臣、王公也在加紧密谋阻止点查工作进行。密谋的集中统一在鼓动住在太极殿的敬懿太妃和住在重华宫的荣惠太妃抗拒搬出,用绝食、投井手段以威胁委员会的行动,障碍点查,结果被鹿钟麟司令一举击破。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清贝勒载涛主张将窃取到手的“六朝玉玺”运到天津出展,并栽赃嫁祸是清室善后事务委员会、以引起社会舆论的反压力。
移交玉玺是点查工作的第一步。当清室内务府遗臣耆龄点交完24方玉玺后,委员会顾问委员伍敬源即提问“这个数应该是乾隆以前的数!难道说乾隆以后六朝一颗也没有?”耆龄张口结舌,声称不知去向!
为了搞清六朝玉玺的下落,委员们走访了晚晴三朝御前太监夏林和,从夏林和口中得知早在清王朝退位时“隆裕皇太后已经差人把六朝玉玺暗地里转到宫外去了。”
就在清室善后事务委员会对宫中物品实施点查时,正式就职民国大总统的段祺瑞在接任临时执政的第一天,即下令把颐和园还给了清室并解除对溥仪的监视。导致溥仪躲进了日本驻华公使馆、最后沦为日本侵华的政治工具。内务府总管大臣郑孝胥则成了护驾第一功臣。
本集40场戏,约1.1万字。
第 六 集
点查风波
“六朝印玺”在天津公开展出,引起社会关注。《民报》记者现场采访,展方负责人
——清室内务府大臣金梁吱唔搪塞露出倪端,展览仓惶收场,销声匿迹。而展出六朝印玺的主谋——清贝勒载涛却在向段祺瑞告密:“……天津展出的那些文物古董和先皇印记,概是那个清室善后委员会盗运出去的。据说展后还要运到海外去!”段祺瑞愤怒地说:“猥亵天职,胆大包天!立即查封这个展览会,缉捕出展人员!”
社会的议论,媒体的宣传,段执政的追查,倍使清室善后委员会成员对清室贼喊捉贼的行径义愤填膺!偏偏委员会内部重要成员之一李溥祥趁机泼冷水,说点查行动搞早了,搞糟了——招致同行们不满。
溥仪在日本公使馆的护庇下逃到天津,住进张园,即开张“清宫驻津办事处” ,设置内阁阁丞、军机章京、南书房行走、内务府办等机构,为全面复辟打基础。引起社会对执政府的强烈抗议!
在天津曹家花园,溥仪屈尊会见了张作霖。张作霖见面就是一个扑地磕头口称:皇上,叫溥仪非常受用。张作霖信誓旦旦的保证:“皇上以后缺什么,尽管吱声。我一应负责。只等时机一到,我即刻起兵拿下北京,然后恭迎皇上回紫禁城。”
段祺瑞的干预开始了,命令清室善后委员会停止点查。委员会因抗拒执行这种违反实际,不合手续的命令招致段祺瑞嫉恨,立志非要除掉委员会内几个头目。清室余孽趁机扇风点火,火上浇油……
点查工作仍在进行,却在点查中发现不少赝品,究其原因,竟是朝中大臣和大太监们弄虚作假偷梁换柱所致。吴震禹先生击案而起,奋笔疾书揭露封建遗老、皇室奴才和奸商及古董贩子这些把溥仪包围得密不透风的耗子、痨虫、鳄鱼……
庄士敦这时却走进张园,希望溥仪为他的新作《紫禁城的黄昏》补上最后一章“龙归故里” 。
本集40场戏,约1.1万字。
第 七 集
故宫博物院
民国十四年十月十日,故宫揭开了博物院的帷幕。
在游人如织的故宫里,几位难得放松的博物院管事漫游在御花园,畅谈一年来的感受和对未来的展望。故宫保卫队的队长姜福海急匆匆赶来,向院长林世曾汇报一位自称春红的老女人来院里请求取回自己多年前埋藏的金银首饰等物。
见面后,春红讲述了她作为珍妃娘娘的侍女、陪伴珍妃度过监禁冷宫的岁月和埋藏珍宝的经过以及希望取回金银珍宝、赖以度过孤独的晚年。
在挖掘的现场,没有发现金银珍宝,只看到残存的痕迹,显然藏品早已被人取走。无奈之下,大家凑了几百块钱打发了春红。专门留备咨询的夏林和老太监也告辞与春红一同离开了故宫博物院。
接受段祺瑞指派负责搜集故宫博物院三巨头材料的刘洋找到姐夫李溥祥请求帮助。期望取代副院长余进振的李溥祥喜出望外,告诉内弟:余进振曾经是毛泽东的老师,引起刘洋和段祺瑞的高度重视。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鲁系军阀张宗昌自任直鲁联军总司令,率部攻打国民军,日军侍机进犯,被大沽口守军击败而恼羞成怒,遂联合英国向段祺瑞政府施压,段政府屈膝求和遭到北京学生、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当局下令开枪镇压,游行队伍中数百人中弹伤亡,酿成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流血惨案!段祺瑞指令在抓捕共产党的同时、抓捕涉嫌通共的故宫博物院林世曾、余进振、吴震禹三人。林世曾、余进振、吴震禹藏进法国大使馆躲过了一劫,后来逃到南方——
博物院不可一日无主,大家一致推举周宏纹代理院长。
在直鲁联军的疯狂攻击下,国民军撤出北京,故宫博物院失去了守卫,于是考虑借调内务部卫队。刘洋把这一消息报告给段祺瑞,段祺瑞指示:“先把卫队安插进去,然后循手接防,最后掌控博物院。”段祺瑞万万没有想到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本集40场戏,约1.25万字。
第 八 集
直鲁联军进京
战乱,导致百业萧条。故宫博物院解决了防守的卫队,又面临着经费的难题!
段祺瑞知道博物院面临经费的困难,主动提出由政府拨款。代理院长怀疑段祺瑞的用意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得已用私人名义向英国人开办的东方汇理银行借贷以维持博物院的资金周转。
国民军全线溃败后,直鲁联军趁势攻进北京。段祺瑞于此结束了他为期一年零五个月的总统生涯。瘫痪了的政府和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全凭一个临时拼凑的“维持会”维持过渡。
冯玉祥的西北军败退离去后,直鲁联军便浩浩荡荡地开了进来,洪水猛兽般扑向神武门,博物院的执事人员上前劝阻,被推倒在地上。熙来攘往的游客纷纷躲避逃窜,不时传来恐怖的枪声和打骂声、尖叫声……
博物院的求助电话打到北京治安维持会。维持会内正在大摆宴席,为直鲁联军各路将领们接风洗尘。猜拳行令声一片。
北洋元老王世珍很婉转地向张宗昌转述了发生在故宫博物院的事情,在座都很诧异!张宗昌怒骂道:“太他妈目中无人了,敢背着老子胡作非为!去给老子查!”
一个将领偷偷离开宴席,匆忙安排副官去召回自己的人。其时,损失已经很惨重了!
一九二六年六月,以吴佩孚为后台的杜锡珪内阁成立。前清遗老认为复辟时机已到,便纷纷出笼,勾结民国达官,四处活动,掀起复辟浪潮,移书民国国务院及吴大元帅,谋溥仪还宫及恢复优待条件。杜锡珪认为:今天想推翻此案,迎溥仪还宫,并恢复优待条件,则余将受复辟之嫌疑,此事要办得密而不露,彼此得益才好,交给刘洋去办。刘洋采用改组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请肖次骏出山。肖次骏说:接手故宫博物院不必细查,囫囵移交为益。这样才有廻旋和后退的余地。故宫博物院管委会坚持必需查点清楚,明白责任!并提出:第一、不发还溥仪;第二、不变卖;第三、不许有任何损坏!肖次骏无奈,希望杜锡珪出面施压,杜锡珪却稀里糊涂地答复:点交也可以嘛!分设交、接两个委员会,免得他们把古物挟走。肖次骏碰了个软钉子,怒火冲天!张宗昌为了给肖次骏出气,指派宪兵司令王铠:把那个不肯交权的周宏纹家伙抓起来。宪兵队包围了周公馆。周公馆的一个佣人逃出去报了信,一场新的较量展开——
本集40场戏,约7500字。
第 九 集
艰难的岁月
周公馆前,宪兵端着枪便往台阶上冲,周宏纹的长子、周裕仁很沉着地走出来,厉声制止!双方激烈地争论。
宪兵队长畏惧周宏纹是政府的一位高官,便电话请示王铠。王凯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求只管抓人。宪兵队长重新威风起来,带着人向里冲。杜锡珪见事情闹大了不好收场,遂叫秘书长林伟达前来解围。宪兵队长有了王凯和张宗昌做后盾,全不买林伟达的帐。杜锡珪没办法,只得把电话打到天津张作霖府邸。张作霖暴怒起来,猛地一拍桌子吼道:“妈拉个巴子,是谁出的主意!马上给我查清楚!”
在张作霖的干预下,卫戍司令和警察总监赶到现场,捆走了宪兵队长,解除了重围。
通过这件事,故宫人深感到:能够保住故宫博物院,也真不容易!
一九二七年六月十八日,张作霖在北京中南海居仁堂就任陆海军大元帅。清室余孽再次出动,要求博物院发还太庙及祖宗神像。张作霖责令照办!博物院则认为,归还祖宗神像、已经超越了《民族事务法》以及宗教信仰自由之规定的范畴,没有法律依据!并以历代帝王画像都没有发还他们的子孙为例证,拒绝执行。
博物院的资金很紧张了,政府却一分钱也不愿意出,李漙祥建议处分部分银锭、金砂、食品、饮品,这些既没有保存价值,也不可能长期保存的东西。方案送到大帅府,张作霖听信了清贝勒载涛的挑拨,不允许处理。载涛知道博物院拖欠工资了,员工们情绪很不稳定便窜通会计科科长齐文贵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哄抢国宝。领班庄重耐心地团结帮助困难工役,共度难关;王键棠老先生主动垫出五千块钱,让大伙过个端午节,却不料被齐文贵全部卷跑。
本集39场戏,约9500字。
第 十 集
(光复北平)
哄抢国宝的风波平息了。虽然载涛企图制造混乱并嫁祸于博物院管理者的阴谋破产了。但是,员工们的工钱丢失了。重重艰难压在博物院同仁们肩上,一些院事因“我们在这里不是为做官,也不是当老板,更没有索取分文报酬,为什么要受这份窝囊气?”而离开了博物院。伍敬源心里明白:工役们虽然受蒙蔽闹了事,但他们并不是要从我们手中夺走故宫的人。那些真正想摧毁故宫博物院这一事业的人正在静候我们退却,我们唯其不是为了做官、为了一己私利,所以我们只有忍受!
北伐军到了济南,所向直指北京。张作霖终于支撑不住局面而下旗回奉天老巢,不幸被日本人炸死在途中。一星期后,少帅张学良“易帜” ,北伐宣告成功。转瞬间,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替代了五色旗飘上古都的上空。
全国统一后,黄膺白担任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的委员长;总参谋长何应钦担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责成农矿部长余进振接收原北政府的旧农商部,并接管故宫博物院。余进振因故不能前来而委托伍敬源等人代接收,故宫博物院暂停开放。
李漙祥当选中央委员后,刘素鲜想到南京去,而李溥祥却念念不舍国宝坚持留在北平,并不断贿赂高层希望当上博物院副院长,还把刘洋安插到南京最高法院检察署任检察长以作内应。
何应钦到了北平,刘素鲜频频与之接触并引诱插手故宫。何应钦遂以军事不妨为名派部队进驻故宫。幸亏黄膺白及时过问才避免了更大的破坏。
进入故宫的军队撤出来了,何应钦又把军队派驻在紫禁城四门,与博物院的卫队对恃,矛盾不断,冲突不断,险生火拼!博物院的同仁们深感民国政府带来的麻烦胜过北洋政府带来的麻烦!期盼着向国府讨一道政令。否则,故宫博物院永远都没有安宁。却不知在南京,更大的麻烦出现了——
本集40场戏,约11500字。
第 十 一 集
劫难民国
在国府大厦会议厅,国民政府第七十四次专题会议就北平故宫清室遗产“保护”
或“废除” 的不同意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虽然坚持“保护文物”的观点符合国家、民族的利益,但是,以国府委员经享颐为代表、主张“废除、变卖”的提议却迎合了大多数欲抢购国宝者的利益,所以国府会议以悬殊票数通过“废除故宫博物院”的提案,正式成立了“国民政府逆产处理委员会” 。当拍卖故宫宝物法案于国民政府通过后,全国各地民众反应强烈,普遍认为国府此项决议过于草率且荒谬,公开指责经亨颐提案极为不当。故宫博物院管委会同仁更是疾呼国民政府应重新审视该不当法案,并为此不停奔走……在国人的一遍抗议声中,九月二十一日,国民党中央政治第一五五次会议召开。经折冲讨论,否决了国民政府《变卖故宫宝物法案》,裁撤了“国民政府逆产处理委员会”。并研议制定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来保存故宫之文化资产。余进振也辞去农矿部长和劳动大学校长职务,回博物院全力尽职。
失去这次发财机会的李溥祥、刘洋之流为此怀恨在心,把帐记在余进振身上。余进振也更加看清了李溥祥的私曲之心。
余进振回到博物院,整顿了组织机构,布置了“邀请国府及中央高层人士参观故宫博物院”的特别开放,稳固了故宫博物院的基本局面。何应钦也急忙从故宫四门撤兵。
蒋介石在参观故宫时心血来潮,信口捐助六万元修缮殘殿,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溥仪在天津张园接见了沙俄的一个逃亡败将谢米诺夫,被谢米诺夫一通复辟高调搞的稀里糊涂,不知不觉被骗走不少钱财。
本集40场戏,约1.2万字
第 十 二 集
(计设陷阱)
李溥祥在院里不开心,回到家了唉声叹气,刘素鲜想通过何应钦来帮助丈夫,于是与何应钦相约到了汤山温泉。相互聊天中,刘素鲜打听到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维持了原有的人事方案——从此,刘素鲜、李溥祥就对余进振埋下了解不开的冤仇。
故宫博物院有了新的起色,《故宫周刊》创刊成功!处分物品方案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李溥祥早早赶往博物院上班,临行前告诉刘素鲜处分物品就要开始了,希望把自己可信的人安插进去。
刘素鲜把博物院咸若馆的领班姚壮壮叫到家里进一步拉拢,使其成为心腹。
李溥祥把姚壮壮安插进了零星物品便卖组。两人巧施计谋,给余进振设下一个圈套,让余进振掉进了无力自拔的陷阱!
博物院的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周刊、月刊、季刊、书籍、画集让游客目不暇接。经营指标日新月异,员工们的收入有了保障,人人笑容面面,喜气洋洋。
解决了经费问题,博物院开始考虑收回清室遗留的院外公产,首当其冲的障碍就是
国军四十一军占用的宗庙:“敢!谁敢来动一指头试试看!” 孙殿英拍桌摔登的怒吼着,两眼射出如火炬般的凶光。李溥祥劝慰说:“交出去也未必赊了财,宗庙里能有几件值钱的东西?要宝贝,多得是!就看你敢不敢?”
一番耳语,连这个平日里杀人都不眨眼的魔王也吃惊得睁大了眼睛!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盗墓案,慈禧皇太后的墓葬被洗劫一空——溥仪长跪不起,痛哭着:“子孙无能,对不起祖宗啊!不报此仇,我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为了逃避追责,李溥祥把大量掘墓所得的珍宝馈赠给各方要人,躲过一劫。
姚壮壮受刘素鲜唆使盗窃展品被工役李铁发现。引起一场追责风波——
本集40场戏,约9500字
第 十 三 集
古物南迁
阅读剧本正文
17 、故宫博物院委员会内(内/日)
伍敬源在主持临时接收会议——
伍敬源:“……余先生现任国民政府农矿部部长兼劳动大学校长等多职。国府令农矿部接管北平故宫博物院,余先生因繁事缠身暂时不能前来,托我等代为接收。我们这里都是原班人马,自己接收自己,倒是很省事。故宫仍然暂停开放,等候南京消息再说。我们现在只要守住阵地就行。”
周宏纹:“颐和园是民国十三年与故宫同时收封的地点,段祺瑞主持临时执政期间还给了清室,现在也应该收回来了。”
李漙祥:“那也得听候国府的通知。”
赵玉恒:“听说军政和内政方面都在争着接收颐和园。”
马相廷:“这也太不可理喻了!”
傅文杰:“是的。消息不假。军政部昨天已经派人驻进清史馆了。”
伍敬源:“军队怎么可以抢着接收文物呢?”
陈维钧:“这班军人只知道发财,什么荒唐事情都干得出来。”
……
18 、大华歌舞厅(内/日)
夜晚。
灯红酒绿——
光怪陆离——
轻歌曼舞——
舞池里,何应钦和刘素鲜扭在一起,随着舞曲轻轻地摇摆着。
刘素鲜甜甜着嗓音问:“何将军,‘大华’的环境你还满意吧?”
何应钦:“很好!有你这个大美人陪着就更满意了!”
刘素鲜:“哎哟——丢死人了!还大美人呢!都快三十的半老徐娘了——”
何应钦爱慕地说:“就你这肤色、就你这身段,谁会不以为你是个大家闺秀呢!”
刘素鲜:“何将军怎么不把何太太接到北平来、也好有个照应嘛。”
何应钦:“现在没有时间顾得上,以后再说吧。”
刘素鲜:“你们这些大人物整天就知道国家大事,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累垮了,国家的大事靠谁去做啊!”
何应钦:“李太太真会关心人。溥祥老弟有福气啊。”
刘素鲜:“将军愿意,我就多陪陪你,北平的优胜处多了,你不走走游游,什么都不知道,以后对人说起来,人家都不会相信你到过北平呢。”
何应钦笑着说:“李太太说的是。以后我就陪你多游游看看,也不枉来北平一趟。”
刘素鲜:“故宫——去过吗?”
何应钦:“还没来得及,有空了得去看看。”
刘素鲜:“那么好的一个地方不让人住,却用来堆放文献图书什么的——太可惜了!”
何应钦:“那不是博物院吗,哪能住人啊——”
刘素鲜:“博物院博物院——我们溥祥也是这样,成天就知道忙乎个博物院!你没听说啊,人家冯玉祥将军进京后首先就忙着赶走清室占领故宫,一晚上就用十八匹骆驼运走了数不清的财宝……”
何应钦:“真有那么回事吗?”
刘素鲜:“哎呦——整个北平谁不晓得——你不会自己去打听啊!”
何应钦的舞步渐渐地慢下来,最后完全不动了。
……
19 、北平·军委分会(内/日)
何应钦对参谋说:“北伐成功,并不等于民国就太平,日本侵华的野心日益明显,中华民国将又一次受到威胁,而华北大地将成为日军进攻的突破口,保卫华北亦将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做好迎战敌寇进攻的充分准备。我考虑当把迎战的指挥中心安排在故宫——你安排人去勘测一下。”
参谋疑惑地问:“故宫是中华近代六朝封建集权的政治中心,目前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集萃地,非一般处所。把前敌指挥中心设在故宫是否妥当——请司令考虑周全。”
何应钦不高兴地说:“军国大事,容不得婆婆妈妈。按照我的吩咐去做!”
参谋:“是!”
20 、神武门前(外/日)
一辆军用吉普车飞似的驶来,在神武门前“嘎——”的一声停下。一名军官带着两名卫兵横冲直闯地朝宫里走去。
宫门前,两名卫队队员上前阻拦,被军官“啪——啪——”两巴掌打翻在地上。
一位执事闻讯赶到,打躬作揖讲好话,被推倒在地上——-
军官带着卫兵长驱直入——
21 、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内(内/日)
军官拿出《北平战地政务委员会》的介绍信放在桌子上,对在场的人大声嚷着:
“谁是当官的?”
伍敬源:“我们这里是文化机关,主持日常事务的都在,你有话就说吧。”
军官:“哼!——北平战地政务委员会奉军委会指令,来接收故宫博物院。”
陈维钧:“很对不起,长官来晚了一步,故宫博物院我们已经接收了。”
军官盛气凌人地说:“那就请你们如实转交。”
傅文杰:“我们也是奉政府命令接收故宫博物院。”
军官发怒了:“你们这是想生点事咋的!”
李漙祥凑趣地说:“我们还要接收颐和园,也请你们准备转交吧!”
军官愤怒地把手枪掏出来拍在桌子上,吼叫:“这是要来点硬的吧!”
伍敬源平和地说:“长官认为如此不妥,该去找行政院交涉。国府示文,我们一定如实转交。”
军官依然气冲冲的:“那好。等着瞧!”说完,捡起桌上的手枪插进枪套,转身走出院委会。
陈维钧笑着对李漙祥说:“你一提颐和园,就正好踩了他那根易怒的神经,他不跳起来才是怪事呢!”
伍敬源:“这个人,带兵打仗可能行。”
马相廷:“他们会不会去找行政院呢?”
众人无语——
22 、故宫博物院(外/晨)
暂停开放的故宫博物院显得异常的宁静!
23 、神武门前(外/晨)
清晨。两辆满载荷枪实弹士兵的卡车跟在一辆中吉普后面驰到神武门前停下来,士兵们纷纷跳下车、跟着从吉普车上下来的军官走近卫队岗亭。
军官甲对卫队执勤兵说:“把宫门打开。”
执勤兵:“报告长官,博物院奉命暂停开放,闲杂人等一律不许进入。”
军官甲:“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了!我是闲杂人吗?”
执勤兵:“没有上边的指令,宫门不能打开。”
军官甲厉声吼道:“我命令你打开!”
姜福海闻声从营房跑出来:“长官长官,有事好说,有事好说。”
军官甲:“给我把宫门打开!”
姜福海:“这这这——这要请示上边。”
军官乙掏出手枪对天“砰”的就是一枪,然后把枪顶在姜福海头上,恶狠狠地说:“你他妈的找死!老子就是上边!老子就是天!你开不开?”
姜福海:“长官,我们只管守卫,宫门钥匙不归我们掌握啊!”
军官甲对身后的士兵说:“把锁砸了!”
士兵:“是!”
——随着一阵乒乒乓乓敲击声,神武门被推开了。大车小车径直开进宫里。
24 、卫队办公室(内/晨)
姜福海跑进办公室,紧急地抓起电话,“喂喂……”
25 、大街上(外/晨)
清晨的大街上行人稀少。
伍敬源乘坐的小轿车,飞一样地在大街上奔跑。
伍敬源焦急地催促司机:“快,快、再快一点!”
轿车像一支脱玄的利箭,飞一般射向前方——
26 、长寿宫前(外/日)
两个士兵正在吃力地抡镐刨坑——
一个士兵扶住标杆一动不动。
不远处,两个士兵正在用测量仪进行测量。
军官乙大声嚷着:“都他妈仔细点,别给老子马马虎虎——这可是永久性军事设施!”
27 、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内/日)
伍敬源在焦急地打电话。
伍敬源:“喂喂,是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吗?我是故宫博物院。我找黄膺白委员长!”
(话务员娇滴滴的回音):“请稍候——”
28 、分割画面(内/日)
黄膺白:“喂!哪一位?什么事?”
伍敬源:“委员长你好!”
黄膺白:“是敬源老弟啊,你好!”
伍敬源:“委员长啊,我们这里出大事了!”
黄膺白:“什么事?你说!”
伍敬源:“有一支军队进驻神武门,把整个故宫都控制了,说是要长期驻扎。还限令我们三天内全部撤出去,把故宫交给他们。”
黄膺白:“怎么会出这样的事?”
伍敬源:“他们的长官现在就在我身边。”
黄膺白:“好好,你别急,我过问一下。——喂喂:慢着,你问一下他们是哪支部队、归谁管辖?”
【画面合一】
伍敬源:“请问你们是那支部队?”
军官甲满不在乎地:“老子是军委会87师的。何总司令的部下。”
黄膺白(电话音):“好,你不用说,我听到了。敬源兄稍安勿躁。”
29 、文华殿前(外/午)
时间已近正午。
文华殿前同样有士兵在挖坑、树标杆和测量。
军官甲和军官乙在台阶上铺开一张地图审视着。
军官甲指着文华殿说:“这里可以作为蒋总司令最后的办公室。”
军官乙:“很好。前方那个大殿就作为战地指挥部。还有左边——那里……”
一个通讯兵跑步来到跟前。
通讯兵:“报告!何总司令命令先撤回去。”
军官甲从地图上抬起头来:“什么?你再说一遍!”
通讯兵:“何总司令命令,全部先撤回去!”
军官乙:“你谎报军令,当心老子毙了你!”
通讯兵:“何总司令命令,全部先撤回去!”
军官乙:“——这不是有病吗!”
军官甲泄气地说:“撤吧撤吧。真他妈没劲!”
30 、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公事房(内/日)
几个委员正在议论着上午发生的事情——
伍敬源:“……幸亏黄膺白过问得及时,否则破坏更大!”
赵玉恒:“就现在的破坏程度,就已经够我们忙乎几天的了!”
陈维钧叹息着说:“这样的动乱局面,几时是个头啊?!”
周宏文:“把这里的情况向余先生汇报一下吧,请他设法向国府讨一道政令。否则,故宫博物院永远都没有安宁。”
李溥祥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声:“天不灭曹啊!”
大家都疑惑地看着李溥祥。李溥祥装着没事,扭头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