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1908
                                    
                                    
										成片时长:约39分钟
                                    
                                    
                                        阅读:9783
                                    
                                    
										发表:2014/5/3
                                    
                                    
                                    
                                        20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亲王浮沉录》第3集
                                    
                                    
                                1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朱祁岳:(迟疑片刻)难有胜算。
△东阁内,林霜叶吃了一惊。周晓蝶嘴一撇,露出不屑状。
英宗:为何?
朱祁岳:甘肃、陕西、山西、直隶和辽东沿边一带,在册兵员达百万之众,实不足三十万人。
朱祁玉:兵士的屯田多被军官、勋戚、豪强侵占,无法养家糊口,被迫出逃。
朱祁岳:三十万人分散在沿边百余处卫、所,遇警只能就近集中到边城。臣弟算了算,战时每城最多能聚兵三万余人,极易被瓦剌各个击破。
英宗:各城邑之间应有策应。
朱祁岳:这些年,瓦剌兵西征诸戎,东掠女真,纵横驰骋,早已是百战之兵。而我边军精兵不足四成,又久疏战阵,数万人的骑、步作战难成默契。战时只能依托坚固的城池拒敌,以求自保。换句话说,我边军不善阵战。无阵战,便不会有策应。
英宗:(面色凝重)祸将至,朕竟恍然不知。三弟之言让朕忧心如焚。
朱祁岳:让人忧心如焚的不止于此。如今瓦剌一次可动用二十万以上的骑兵。若让瓦剌探出虚实,其精锐骑兵完全可从边城间的缝隙深入我境,置身后我边军于不顾,兵锋直指京城。
△英宗霍然起身,楞了一会,又瘫坐到椅子上,一语不发。
△朱祁玉面露惊惧之色。
△东阁内,林霜叶、周晓蝶互视,惊得微微张开嘴。
  
16、司礼监。日,内。
△王振坐览奏本,神情专注。
△毛贵入内,跪在王振侧前。
毛贵:禀阿父,皇上与郕王、越王在太后宫议事,言及瓦剌。
△王振放下奏本,起身离座,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
△王振停步,整整冠袍,走出司礼监。
  
17、皇宫佛堂。日,内。
△太后盘膝坐于佛像前,双手合十,双唇轻动,默念佛经。
△梅子小心翼翼走进来,在太后身后跪下,双手合十。
△过了一会,太后朝佛像拜了三拜,欲起身。梅子立马起身上前,搀起太后。
△太后在梅子的搀扶下出了佛堂。
太后:皇帝还在等哀家吧?
梅子:皇上带着郕王,又把越王召了去。
太后:(苦笑一下)皇帝把那里当成他的乾清宫了。也罢,只要他勤政,怎么做都行。哀家去看看周妃。
梅子:周妃娘娘有疾,还望皇太后当心。
太后:放心,医婆说周妃已无大碍。
梅子:(脸上突然露出紧张之态)禀皇太后,林姑娘、周姑娘还在东阁里,奴婢又不在宫中,该不会出事吧?
太后:(沉吟片刻)罢了,随她们去,应该不会有事。
  
18、太后宫。日,内
△王振走入太后宫,朝英宗行请安礼,然后起身向朱祁玉、朱祁岳躬身行礼。
英宗:(抬眼望着王振,显得冷漠)方才,朕与郕王、越王议及瓦剌之事,朕心甚忧。
王振:陛下母忧。天下承平已久,而今适逢盛世,小寇终不足为惧。
△英宗脸色舒展了一下,但立马又阴沉了下来。
朱祁岳:天下承平已久?王公公此言差矣。我大明自开国以来,无时不危。
王振:奴婢愚钝,愿闻其详。
朱祁岳:当年太祖平天下时,西北万里之外有一个强大的金帐汗国,罗斯人、保加尔人、克里木人、花剌子模人无不被其征服。北元残余派人远赴金帐求援,金帐汗决意统大军南进。当时,云南、江南沿海、直隶、辽东等处尚在激战,若金帐兵南下,局势将不堪设想。
英宗:(满脸好奇之色)后来如何?
朱祁岳:数位万户不从汗命,遂生内乱,莫斯科公国乘机崛起,金帐从此衰落。
英宗:(舒了一口气)幸好如此。
朱祁岳:金帐衰落了,南方的贴木尔却强大了起来,向南吞并波斯,向东占领印度,向西于安卡拉击败强大的奥斯曼。贴木尔汗历大小百余战,无一败绩。永乐二年,帖木尔汗亲率百万大军,欲东侵我大明。当时,大明方历靖难之役,尚未恢复元气,情势当真是危急万分。
英宗:(显得十分兴奋)此事我朝有记载,但语焉不详。
△朱祁岳端起茶盏饮茶。
△朱祁玉焦急地看看朱祁岳,再看看英宗,忍不住动了动身子。
△王振直直地看着朱祁岳,一动不动。
△东阁内,林霜叶、周晓蝶也是一脸焦急。周晓蝶抬起双手,握成拳。
朱祁岳:(放下茶盏)当真是天佑大明,帖木尔汗于途中病死,东征遂作罢。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朱祁玉:后来呢?
朱祁岳:帖木尔的后人争权致乱,加之北方的黑羊朝、白羊朝先后崛起,帖木尔遂方崩离析。
王振:敢问殿下,这些事殿下如何得知?
朱祁岳:本王与西域三十八国使臣、商贾交往时,不只是叙礼,本王更看重异域消息。
英宗:很好!三弟有心了。
朱祁岳:帖木尔鼎盛之时,哈密以西的察合台汗国为其所制,分裂成东西二部,帖木尔衰落后,东察合台无人能制,遂生野心,君臣合谋久矣,欲深图我大明。
英宗:此番祸端近在咫尺,有别于前两次。
朱祁岳:宣德三年,其汗歪思病死,后人纷争不断,遂分裂成亦力把里、叶尔羌、土鲁番等诸部。我大明再次靠天意避开了战端。
朱祁玉:如此看来,先祖坐天下时,无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朱祁岳:而今瓦剌东西万里无人能制,此番祸端真的近在咫尺。
王振:胡虏为患,千古不绝,并非今日方有。
朱祁岳:但瓦剌之患实为心腹巨患,若换作是汉武帝、唐太宗,断不会坐等战祸临头。
英宗:三弟方才说,边境守军迎击瓦剌骑兵难有胜算,那该如何应之?
朱祁岳:自古以来,筑边布防,防不胜防。久受胡人侵消,国势必将衰微。
朱祁玉:三弟的意思是……?
朱祁岳:简拔卫、所精壮,招募民壮,严习阵战,待机北出击虏,以图一劳永逸。
英宗:那得花多少银子啊?
朱祁岳:总少于备边经年累月之费。
英宗:可眼下府库空虚。
朱祁岳:所以说,当今之势,北边为重,江南为急。若朝廷出面采办丝绸、瓷器,输往海外,获利必丰。
△英宗眼睛一亮。
朱祁玉:是啊,陆上商路被瓦剌阻断后,大大抬高了丝绸、瓷器的海外价格。
英宗:(笑了几声,站起身)这两日,唯有阁臣尚在值守,这可不行。户部,还有吏部闲不得。
△英宗说完,神清气爽地向殿外走去。王振随即跟了上去。
△朱祁玉、朱祁岳相视一笑,起身离开太后宫。
  
19、太后宫。日,外。
英宗:(斜睨一眼跟在身侧的王振),先生年事已高,不可劳苦太盛。从即日起,所有题本皆送朕亲览。先生还须多加调养。
王振:(躬身垂首)是。
△王振呆在原地,望着英宗的背影,面如死灰,显得无比落寞。
  
20、太后宫。日,内。
△东阁内,林霜叶、周晓蝶仍发着呆。
△周晓蝶:天啦!如此密事,竟入你我之耳。
林霜叶:我倒以为,并无只言片语入耳。
周晓蝶:(楞了一会)哦,你我一心抄录佛经,能听到什么呀?
林霜叶:鬼谷子说,“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越王议事,深得要领。
周晓蝶:(双眼发亮)这些年,妹妹我闭在深闺,太孤陋寡闻了。(扭头看林霜叶)姐姐,天下无人敢称王振为“公公”,越王倒是有气节。
林霜叶:气节事小,礼制事大,越王只为守制而已。诶,妹妹日后若遇上王振,不知如何应对?
△周晓蝶楞住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21、司礼监。日,内。
△王振深坐,面色凝重。
△毛贵、王长随侍立一侧。
王振:十二年了,皇上今日真的像一位皇上。
毛贵:有阿父在,皇上方像皇上。
王振:(摇摇头)那么多的题本,皇上一份都不愿看。老夫便日复一日劳形于案牍,一字一句细察其中关窍,替皇上拟出朱批,生怕有半分差池。老夫头发都熬白了。
毛贵:(哽咽)阿父忠心,苍天可鉴!
王振:老夫纵有万般不是,却肯为皇上实心做事。那些大臣只怕私底下怨恨老夫,可他们事前唯唯诺诺,事后说三道四,何曾有一谋一事让皇上上心?
毛贵:一帮庸吏而已,阿父不必在意。
王振:(站起身,一脸落寞)皇上从未象如今这样待老夫,哎,说什么都无济于世了。
王长随:还未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王振:(看一眼王长随,脸色稍宽)眼下唯一可做的,是置身事外,韬光养晦。
王长随:阿父不愧为再世周公!日子久了,百官必不安分,阿父只管做渔翁好了。
王振:(点点头)老夫还是担心六部尚书乘机发难。
王长随:阿父毋忧。胡濙、金濂不愿;王直、王佐不敢。
△王振疑惑地望着王长随。
△王长随:胡、金二人与阿父相安无事,大可各得其便。若为难阿父,胜则利无以复加,败则大祸临头,故不愿。
△王振频频点头。
王长随:王直、王佐在百官中的名望远不及阿父,二人不敢涉险。
王振:(脸色恢复正常)还得提防他们孤注一掷。
王长随:就算他们舍得豁出自己的权位,也斩不断身后那条巨大的尾巴。天下无数缙绅还眼巴巴地指望着他们呢。
王振:(含笑)不错,他们也是为名利所累啊。
王振:(抬手指向墙角柜上的一个木匣)那里有二百两银子,你们拿去花吧。
毛贵、王长随:(跪地)儿子多谢阿父厚赏。
  
22、太后宫。日,内。
△东阁内,林霜叶和周晓蝶埋头抄录佛经。
△太后在梅子的搀扶下,掀帘进入东阁。
△林霜叶和周晓蝶连忙放下笔,起身行万福礼。
△梅子扶太后坐下。林霜叶、周晓蝶肃立。
太后:(面色和霭)连日抄录佛经,不觉得厌烦吧?
林霜叶、周晓蝶:臣女乐意侍奉皇太后。
太后:可曾有什么事惊扰了二位姑娘?
林霜叶:臣女一心做事,不曾受到惊扰。
周晓蝶:林姐姐说得是。
太后:(点点头)那就好。宫内的事自然扰不了二位姑娘,即便扰了,也是在宫中,带不出宫外。
林霜叶、周晓蝶:(楞了一会)臣女受教。
太后:(笑了笑)时辰不早了,二位姑娘便在哀家宫中用午膳。
林霜叶、周晓蝶:多谢皇太后。
△太后在梅子的搀扶下站起身。林霜叶和周晓蝶躬身行礼。
△太后朝正殿走去,梅子掀开门帘,太后回头露出笑脸。林霜叶、周晓蝶再次躬身。
△太后出了东阁,门帘合上。林霜叶、周晓蝶相视会意而笑。
  
23、王直府邸。日,内。
△王直、王佐相对而坐,两人面色严峻。
王佐:丝、瓷外输的风声一传出,你我的门庭便闲不下来了。
王直:可眼下有更紧要的事须作出抉择。
王佐:那要看如何拿捏了。
王直:你我心里如何想不要紧,要紧的是那些侍郎、郎中、员外郎怎么想。
王佐:他们当然不想横生枝节,招惹王振。过不了几日,江南的缙绅必云集京城,游说丝、瓷外输之事,百官没得选。
王直:不愿选罢了!狡兔三窟总好过独栖一枝。
△王佐双眉紧锁,面有难色。
△王直以手抚额,俯下身子。
  
24、御书房。日,内。
△朱祁岳入内,只见英宗坐御案前,秉笔沉思。
                        
                
                                            
                                            
                                            
                                △东阁内,林霜叶吃了一惊。周晓蝶嘴一撇,露出不屑状。
英宗:为何?
朱祁岳:甘肃、陕西、山西、直隶和辽东沿边一带,在册兵员达百万之众,实不足三十万人。
朱祁玉:兵士的屯田多被军官、勋戚、豪强侵占,无法养家糊口,被迫出逃。
朱祁岳:三十万人分散在沿边百余处卫、所,遇警只能就近集中到边城。臣弟算了算,战时每城最多能聚兵三万余人,极易被瓦剌各个击破。
英宗:各城邑之间应有策应。
朱祁岳:这些年,瓦剌兵西征诸戎,东掠女真,纵横驰骋,早已是百战之兵。而我边军精兵不足四成,又久疏战阵,数万人的骑、步作战难成默契。战时只能依托坚固的城池拒敌,以求自保。换句话说,我边军不善阵战。无阵战,便不会有策应。
英宗:(面色凝重)祸将至,朕竟恍然不知。三弟之言让朕忧心如焚。
朱祁岳:让人忧心如焚的不止于此。如今瓦剌一次可动用二十万以上的骑兵。若让瓦剌探出虚实,其精锐骑兵完全可从边城间的缝隙深入我境,置身后我边军于不顾,兵锋直指京城。
△英宗霍然起身,楞了一会,又瘫坐到椅子上,一语不发。
△朱祁玉面露惊惧之色。
△东阁内,林霜叶、周晓蝶互视,惊得微微张开嘴。
16、司礼监。日,内。
△王振坐览奏本,神情专注。
△毛贵入内,跪在王振侧前。
毛贵:禀阿父,皇上与郕王、越王在太后宫议事,言及瓦剌。
△王振放下奏本,起身离座,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
△王振停步,整整冠袍,走出司礼监。
17、皇宫佛堂。日,内。
△太后盘膝坐于佛像前,双手合十,双唇轻动,默念佛经。
△梅子小心翼翼走进来,在太后身后跪下,双手合十。
△过了一会,太后朝佛像拜了三拜,欲起身。梅子立马起身上前,搀起太后。
△太后在梅子的搀扶下出了佛堂。
太后:皇帝还在等哀家吧?
梅子:皇上带着郕王,又把越王召了去。
太后:(苦笑一下)皇帝把那里当成他的乾清宫了。也罢,只要他勤政,怎么做都行。哀家去看看周妃。
梅子:周妃娘娘有疾,还望皇太后当心。
太后:放心,医婆说周妃已无大碍。
梅子:(脸上突然露出紧张之态)禀皇太后,林姑娘、周姑娘还在东阁里,奴婢又不在宫中,该不会出事吧?
太后:(沉吟片刻)罢了,随她们去,应该不会有事。
18、太后宫。日,内
△王振走入太后宫,朝英宗行请安礼,然后起身向朱祁玉、朱祁岳躬身行礼。
英宗:(抬眼望着王振,显得冷漠)方才,朕与郕王、越王议及瓦剌之事,朕心甚忧。
王振:陛下母忧。天下承平已久,而今适逢盛世,小寇终不足为惧。
△英宗脸色舒展了一下,但立马又阴沉了下来。
朱祁岳:天下承平已久?王公公此言差矣。我大明自开国以来,无时不危。
王振:奴婢愚钝,愿闻其详。
朱祁岳:当年太祖平天下时,西北万里之外有一个强大的金帐汗国,罗斯人、保加尔人、克里木人、花剌子模人无不被其征服。北元残余派人远赴金帐求援,金帐汗决意统大军南进。当时,云南、江南沿海、直隶、辽东等处尚在激战,若金帐兵南下,局势将不堪设想。
英宗:(满脸好奇之色)后来如何?
朱祁岳:数位万户不从汗命,遂生内乱,莫斯科公国乘机崛起,金帐从此衰落。
英宗:(舒了一口气)幸好如此。
朱祁岳:金帐衰落了,南方的贴木尔却强大了起来,向南吞并波斯,向东占领印度,向西于安卡拉击败强大的奥斯曼。贴木尔汗历大小百余战,无一败绩。永乐二年,帖木尔汗亲率百万大军,欲东侵我大明。当时,大明方历靖难之役,尚未恢复元气,情势当真是危急万分。
英宗:(显得十分兴奋)此事我朝有记载,但语焉不详。
△朱祁岳端起茶盏饮茶。
△朱祁玉焦急地看看朱祁岳,再看看英宗,忍不住动了动身子。
△王振直直地看着朱祁岳,一动不动。
△东阁内,林霜叶、周晓蝶也是一脸焦急。周晓蝶抬起双手,握成拳。
朱祁岳:(放下茶盏)当真是天佑大明,帖木尔汗于途中病死,东征遂作罢。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朱祁玉:后来呢?
朱祁岳:帖木尔的后人争权致乱,加之北方的黑羊朝、白羊朝先后崛起,帖木尔遂方崩离析。
王振:敢问殿下,这些事殿下如何得知?
朱祁岳:本王与西域三十八国使臣、商贾交往时,不只是叙礼,本王更看重异域消息。
英宗:很好!三弟有心了。
朱祁岳:帖木尔鼎盛之时,哈密以西的察合台汗国为其所制,分裂成东西二部,帖木尔衰落后,东察合台无人能制,遂生野心,君臣合谋久矣,欲深图我大明。
英宗:此番祸端近在咫尺,有别于前两次。
朱祁岳:宣德三年,其汗歪思病死,后人纷争不断,遂分裂成亦力把里、叶尔羌、土鲁番等诸部。我大明再次靠天意避开了战端。
朱祁玉:如此看来,先祖坐天下时,无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朱祁岳:而今瓦剌东西万里无人能制,此番祸端真的近在咫尺。
王振:胡虏为患,千古不绝,并非今日方有。
朱祁岳:但瓦剌之患实为心腹巨患,若换作是汉武帝、唐太宗,断不会坐等战祸临头。
英宗:三弟方才说,边境守军迎击瓦剌骑兵难有胜算,那该如何应之?
朱祁岳:自古以来,筑边布防,防不胜防。久受胡人侵消,国势必将衰微。
朱祁玉:三弟的意思是……?
朱祁岳:简拔卫、所精壮,招募民壮,严习阵战,待机北出击虏,以图一劳永逸。
英宗:那得花多少银子啊?
朱祁岳:总少于备边经年累月之费。
英宗:可眼下府库空虚。
朱祁岳:所以说,当今之势,北边为重,江南为急。若朝廷出面采办丝绸、瓷器,输往海外,获利必丰。
△英宗眼睛一亮。
朱祁玉:是啊,陆上商路被瓦剌阻断后,大大抬高了丝绸、瓷器的海外价格。
英宗:(笑了几声,站起身)这两日,唯有阁臣尚在值守,这可不行。户部,还有吏部闲不得。
△英宗说完,神清气爽地向殿外走去。王振随即跟了上去。
△朱祁玉、朱祁岳相视一笑,起身离开太后宫。
19、太后宫。日,外。
英宗:(斜睨一眼跟在身侧的王振),先生年事已高,不可劳苦太盛。从即日起,所有题本皆送朕亲览。先生还须多加调养。
王振:(躬身垂首)是。
△王振呆在原地,望着英宗的背影,面如死灰,显得无比落寞。
20、太后宫。日,内。
△东阁内,林霜叶、周晓蝶仍发着呆。
△周晓蝶:天啦!如此密事,竟入你我之耳。
林霜叶:我倒以为,并无只言片语入耳。
周晓蝶:(楞了一会)哦,你我一心抄录佛经,能听到什么呀?
林霜叶:鬼谷子说,“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越王议事,深得要领。
周晓蝶:(双眼发亮)这些年,妹妹我闭在深闺,太孤陋寡闻了。(扭头看林霜叶)姐姐,天下无人敢称王振为“公公”,越王倒是有气节。
林霜叶:气节事小,礼制事大,越王只为守制而已。诶,妹妹日后若遇上王振,不知如何应对?
△周晓蝶楞住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21、司礼监。日,内。
△王振深坐,面色凝重。
△毛贵、王长随侍立一侧。
王振:十二年了,皇上今日真的像一位皇上。
毛贵:有阿父在,皇上方像皇上。
王振:(摇摇头)那么多的题本,皇上一份都不愿看。老夫便日复一日劳形于案牍,一字一句细察其中关窍,替皇上拟出朱批,生怕有半分差池。老夫头发都熬白了。
毛贵:(哽咽)阿父忠心,苍天可鉴!
王振:老夫纵有万般不是,却肯为皇上实心做事。那些大臣只怕私底下怨恨老夫,可他们事前唯唯诺诺,事后说三道四,何曾有一谋一事让皇上上心?
毛贵:一帮庸吏而已,阿父不必在意。
王振:(站起身,一脸落寞)皇上从未象如今这样待老夫,哎,说什么都无济于世了。
王长随:还未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王振:(看一眼王长随,脸色稍宽)眼下唯一可做的,是置身事外,韬光养晦。
王长随:阿父不愧为再世周公!日子久了,百官必不安分,阿父只管做渔翁好了。
王振:(点点头)老夫还是担心六部尚书乘机发难。
王长随:阿父毋忧。胡濙、金濂不愿;王直、王佐不敢。
△王振疑惑地望着王长随。
△王长随:胡、金二人与阿父相安无事,大可各得其便。若为难阿父,胜则利无以复加,败则大祸临头,故不愿。
△王振频频点头。
王长随:王直、王佐在百官中的名望远不及阿父,二人不敢涉险。
王振:(脸色恢复正常)还得提防他们孤注一掷。
王长随:就算他们舍得豁出自己的权位,也斩不断身后那条巨大的尾巴。天下无数缙绅还眼巴巴地指望着他们呢。
王振:(含笑)不错,他们也是为名利所累啊。
王振:(抬手指向墙角柜上的一个木匣)那里有二百两银子,你们拿去花吧。
毛贵、王长随:(跪地)儿子多谢阿父厚赏。
22、太后宫。日,内。
△东阁内,林霜叶和周晓蝶埋头抄录佛经。
△太后在梅子的搀扶下,掀帘进入东阁。
△林霜叶和周晓蝶连忙放下笔,起身行万福礼。
△梅子扶太后坐下。林霜叶、周晓蝶肃立。
太后:(面色和霭)连日抄录佛经,不觉得厌烦吧?
林霜叶、周晓蝶:臣女乐意侍奉皇太后。
太后:可曾有什么事惊扰了二位姑娘?
林霜叶:臣女一心做事,不曾受到惊扰。
周晓蝶:林姐姐说得是。
太后:(点点头)那就好。宫内的事自然扰不了二位姑娘,即便扰了,也是在宫中,带不出宫外。
林霜叶、周晓蝶:(楞了一会)臣女受教。
太后:(笑了笑)时辰不早了,二位姑娘便在哀家宫中用午膳。
林霜叶、周晓蝶:多谢皇太后。
△太后在梅子的搀扶下站起身。林霜叶和周晓蝶躬身行礼。
△太后朝正殿走去,梅子掀开门帘,太后回头露出笑脸。林霜叶、周晓蝶再次躬身。
△太后出了东阁,门帘合上。林霜叶、周晓蝶相视会意而笑。
23、王直府邸。日,内。
△王直、王佐相对而坐,两人面色严峻。
王佐:丝、瓷外输的风声一传出,你我的门庭便闲不下来了。
王直:可眼下有更紧要的事须作出抉择。
王佐:那要看如何拿捏了。
王直:你我心里如何想不要紧,要紧的是那些侍郎、郎中、员外郎怎么想。
王佐:他们当然不想横生枝节,招惹王振。过不了几日,江南的缙绅必云集京城,游说丝、瓷外输之事,百官没得选。
王直:不愿选罢了!狡兔三窟总好过独栖一枝。
△王佐双眉紧锁,面有难色。
△王直以手抚额,俯下身子。
24、御书房。日,内。
△朱祁岳入内,只见英宗坐御案前,秉笔沉思。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