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7304
阅读:6975
发表:2014/5/10
34章 主旋律 小说
《红云白雾》第12章:一
0
…
11
12
12
…
34
全部
第十二章 (一)作品名:红云白雾 作者:任勤
第十二章
擒凶犯 徐良荣立三等功
写血书 守志实现入伍梦
一天,在村西割水稻休息的时候,赵炎、刘红军又拉着常守志和王队长谈起了修建水轮机的事情。
“队长,这块地里的水稻收完了,秋收也就基本结束了,如果要架水轮机、建水磨房的话,我看最好在上冻之前将水渠挖好,水磨房的地基也打好,到了冬天再进山砍伐一些木料,做好准备。这样来年一开春,我们就能把水轮机安装上,把水磨房建好。”
“赵炎,你还挺能量事的,我这几天也在考虑这件事,咱俩的想法还真差不多。这样吧!从明天开始,由你负责,带你们青年点的人进行测量、设计,然后在上冻前把水渠挖出来,把水磨房的地基打好。”
“队长,这么大的事你叫我负责,能行吗?我看还是叫常守志全面负责,我和刘红军、贾俊杰只管测量、设计和组织施工,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常守志和我们几个再随时向你请教汇报,您看怎么样?”
“那就按你说的吧,但常守志向我汇报的事就不必了,他是大队革委会委员,我只是生产队的队长,他向我汇报,这不是把上下级的关系弄颠倒了吗?但我会经常去看你们的施工情况的,有什么困难,你们随时都可以提,我可以找一些有经验的老社员帮你们出出主意。我想,你们一定能干成这件事,因为你们有知识,到底是知识青年嘛!”
对于建水磨房的事,从大队领导到普通社员,有人赞成、也有人怀疑,常守志和赵炎却满怀信心的带领着大家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白天大家忙着划线,挖渠、打地基,到了晚上,常守志、赵炎、刘红军和贾俊杰几个人便凑到一起研究水轮机的构造和传动方式,邱成峰这位原来班里的物理科代表,虽然不懂木工,也经常被赵炎拉来,一起讨论一些设计中遇到的理论问题。他们先是画出了水轮机的草图,然后又抓紧时间用木料做模型,以便来年开春后按照图纸施工。
为迎接和庆祝建国二十周年,马书记又到青年点给知青们布置了两项任务:一是由黎晓华和于文成负责,组织文艺宣传队排练一台节目,准备参加公社的汇演;二是由常守志负责,带领宣传队以外的男知青,在国庆节期间将全大队的“五类分子”集中看管起来,以免他们搞破坏活动。
离国庆节只有十几天了,文艺宣传队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在抓紧排练。尽管大家的情绪很高,但白天挖渠、打地基,晚上排练节目,夜深了还要琢磨水轮机的事,几天下来,赵炎、刘红军和宣传队的其他人都感到很疲倦。为了得到领导的支持,争取能占用一些白天的时间排练,于文成提出,在九月二十六日、中秋节的晚上,可以在青年点搞一次“预演”,一来是庆祝一下中秋节,二来是以审查节目的名义把大、小队领导请来,借机提出需要占用几个白天来排练节目的要求。
“预演”的效果很好,马志强看过之后格外的高兴,他当即答应,从第二天开始一直到参加公社汇,宣传队每天下午都可以“脱产”排练,由大队出工分补贴。
黎晓华和于文成一边组织宣传队的人排练节目,一边等着公社宣传组下发参加汇演的通知,可是直到过完了国庆节仍然没有接到有关汇演的通知,对此大家都感到很疑惑。
十月三号晚上,大小队的领导突然分头到各家各户,通知全体社员都到学校开会。到青年点通知开会的是民兵连长胡松林,知青们从他的表情上已经感觉到了这次会议有些异乎寻常,等大家到了会议现场之后,便更是确认了这一点,大队和各小队的领导几乎都到场了,并且没有人像往常开会前那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都表情严肃的坐在前两排。
马书记亲自主持会议,他宣布开会后,治保主任张吉祥先传达了公社治保工作会议内容。在上午紧急召开的治保工作会议上,公社革委会主抓民兵和治安保卫工作的刘副主任,通报了九月二十五日,于家大队发生的一起杀人案。这起杀人案造成了一死一伤的后果,杀人者是于家大队的地主子弟于化龙,现在已畏罪潜逃。根据县革委会保卫组的要求,全县各公社,各大队都要组织基干民兵昼夜执勤、巡逻,配合公安部门尽快将 反革命 杀人犯于化龙捉拿归案。
案件发生后,公安保卫部门做了多方面的调查,并询问了于化龙的母亲。已经掌握的情况是:国庆节前,为了强化国庆节期间的社会治安和保护秋收成果,县和公社两级革委会保卫部门,要求各大队要对本队的地、富、反、坏、右分子进行严格监管。于家大队为了落实上级的指示,决定在九月二十五日晚上开一个五类分子的批斗大会,以起到震慑作用,然后就将五类分子集中起来看管,国庆节之后再放回家。恰好,就在二十五日那天,队长派包括于化龙在内的十几个社员,去收一块晚熟的玉米地里的玉米。于化龙因为家庭出身和自身性格的原因,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娶到媳妇,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他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往,但却身强力壮,能吃能睡也能干,春播时他饿急了能一把一把的吃玉米种子,秋收时能一棒一棒的啃生玉米。在往年,因为他的身世和处境,队里的人对他都有几分怜悯,领导和社员对他“吃玉米种子”和“啃青玉米”的做法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当天收的那块地里的玉米,有很多是没长成的“瞎苞米”,这种“瞎苞米”籽粒嫩、水分大,生吃起来还有些甜味,对此,于化龙当然不会放过,他一边干活一边一棒接一棒的啃着“瞎苞米”,临收工时,他还和其他社员一样,往裤腰里掖了几棒这样的“瞎苞米”,准备回家用火烤着吃。在以往,这本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谁知这次却因此引出了命案。
和于化龙一起收玉米的有两个本队的知青,他们俩几天前看青时,打死了一只散放的鸡,恰好是于化龙家的,于化龙的爹娘因为是地主成分,不敢怒也不敢言,而平时性格内向的于化龙却一反常态,找到两人吵了一架,双方差点动起手来。这次,这两个知青看他连吃带掖的拿队里的青苞米,很是反感,便向政治队长告了一状。俗话说“民不举、官不究”,现在有人举报,政治队长也不好不管,便在晚上的批斗大会上,以“破坏秋收”的罪名,让于化龙和包括他父亲在内的几个“五类”分子一起接受批斗。
在被批斗的几个人中,于化龙岁数最小,脾气也最倔,他很不服气,被举报他的那两个知青踢了几脚,还往他嘴里塞了一棒生玉米,让他叼着。
批斗会结束之后,被批斗的“五类”分子都被集中到大队部,由民兵看管起来,因为于化龙只是个地主子弟,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便被放回了家。他回到家里,躺在北炕上睡不着觉,想着被批斗的事情,越想越生气,嘴里嘟嘟囔囔的叨咕着:一起干活的人都拿了“瞎苞米”回家,当时并没有人管,就因为自己出身不好,再加上和知青吵过架,便受到批斗和拳打脚踢,还被迫往嘴里塞生玉米,自己究竟犯了什么罪?这真就没有个说理的地方了!
睡在南炕的母亲劝慰他说,因为出生在地主家庭,就要认命,他才安静下来。
谁知,过了一会儿,他竟翻身起床,为安抚担心他惹祸的母亲,便假说是去厕所,然后拿着一把杀猪刀出了门。他先摸到队长家,想偷偷拿走队长家的“老洋炮”,不料,一不小心惊醒了正在睡觉的队长,慌乱中,他刺伤了队长,抢走了“老洋炮”,然后跑到青年点,借着月光,摸到举报他、并在批斗会上踢了他的那两个知青睡觉的炕前,挥起尖刀一顿乱刺。被刺知青的尖叫声,惊醒了其他人,于化龙才跑出了青年点。连衣服都来不及穿的男知青们冲出门追了一段,眼看着他往山上跑了,因不明情况大家便没有再追,等回到屋里的时候,胳膊受伤还流血不止的队长也带着一些社员来了。大家点起油灯一看,被刺的两个知青的被褥已经被血浸透了,一个胸部冒着血沫子,已经没有了呼吸和脉搏,另一个手臂和额头多处受伤,蜷曲在满是血污的被窝里,浑身还在发抖。
县保卫组接到报案后,为避免在国庆节期间引起群众的恐慌,并没有大张旗鼓的通报此事,只是暗中派了十几名公安人员,会同公社保卫组的人一起在小范围内进行走访调查,并组织于家及附近几个大队的民兵进山搜查,但并没有抓到于化龙。
案发后的第五天,也就是国庆节的前一天,刘家大队的羊倌在山上放羊,遇到了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于化龙,他端着洋炮,抢走了羊倌的羊皮袄和牛皮靰鞡,还逼着羊倌帮他杀了一只羊,并剔下羊肉背走了。
国庆节那天夜里,于化龙又摸进夹河大队一户社员家,以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为人质,逼着夫妻俩给他烙饼、炒菜、煮鸡蛋,吃饱喝足之后,他带着白面饼和煮鸡蛋离开了。
现在于家附近的各队是风言四起,人心惶惶,家家烙饼、炸糕,炖鸡、煮蛋,用篮子装好挂在门外屋檐下,给于化龙准备着,只求得他别进自己家的屋,别伤害自己家的人。
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打击阶级敌人的嚣张气焰,县革委会及保卫部门的领导下了决心,一定要将于化龙生擒活捉。为此不仅出动了全县的大部分警力,还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各公社,各大队都要组织基干民兵昼夜巡逻,还要有重点、有目标的进行搜山,因此,各公社也都紧急召开了治保工作会议。
传达完公社治保工作会议精神后,马书记、张吉祥、胡松林立即开始布置民兵执勤和巡逻工作。
青年点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会议,但大队领导只安排男生参加执勤和巡逻任务。回到青年点后,男同学是既兴奋又紧张,而女同学更多的则是紧张和恐惧。
为了确保安全,消除大家的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常守志提议,除了完成大队安排的民兵执勤巡逻任务之外,青年点自己也要采取一些安全保卫措施。经大家商量后决定:青年点每天晚上都要有男同学值班,每班两个人,每两小时一换班。第二天,黎晓华找王队长要了一些草帘子,挂在了窗户外面,白天卷起来,晚上放下,男同学又上山砍了一些刺槐和山里红树杈,拽到院子里,围着房子布了一道“鹿砦”,肖日萌和赵艳还收集了一些酒瓶、罐头瓶,堆在了东屋的前后窗外,如果夜里有人靠近窗户,碰到了这些瓶子,就会起到报警的作用。令大家意外的是,刘红军拿出了一支自制的火药枪,他解释说,这支火药枪是 文革 时自己做着玩的,装上火药和钢砂后能把三合板射穿,下乡后他没敢拿出来给别人看,这次为了青年点的安全,才拿了出来,他还一再强调,不论谁在青年点值班时都可以拿着它,但仅限于在青年点内使用,既不能外传,也不能对社员和大、小队领导讲,以免引起误会或麻烦。看到刘红军拿出了一支火药枪,黄龙彪的行为也有些反常,他一会躺下、一会坐起来,像是有什么心事,几经反复之后他终于蹭到北炕梢,打开自己锁着的木箱,从里边翻出了一把匕首,自我解释着说,这是文攻武卫时用一把钢锉打磨成的,虽然短了些,也能起点防身作用。
四、五天过去了,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出现。这天上半夜,是邱成峰和颜宝柯在村里巡逻,过了半夜,两人回青年点,准备与下半夜巡逻的人换班。邱成峰推开院子的栅栏门,两人进了院,站在布好的“鹿砦”外面,颜宝柯咳嗽了一声,然后冲着厨房摁了三下手电,随后,厨房门里有人咳嗽了一声,门开了一条缝,也有手电闪了三下。对好了事先约定的暗号后,厨房的门完全开了,张保忠拿着手电,黄龙彪拿着火药枪走了出来,两人挪开了两棵山里红树,让邱成峰和颜宝柯进了屋。
下半夜是赵炎和徐良的班,平时偶尔失眠的赵炎,这几天睡觉更不踏实了,所以还没等邱成峰叫他就醒了。他怕交接班的空档出什么意外的情况,所以急忙起身穿衣服,他贴身穿了一身米色的秋衣秋裤,外面穿着灰色的更生布的工装裤和那件蓝色工装棉袄,还戴上了那顶羊剪绒棉帽,脚上穿着一双棉胶鞋。邱成峰叫醒了徐良,他睡眼朦胧,慢慢腾腾的起床穿好了秋衣秋裤,外面又穿上了一条咖啡色灯芯绒的裤子,坐在炕沿上把脚伸进农田鞋里,站起身,又伸手去拿压在被上的棉猴,不小心,那个铜制的烟盒从棉猴的内兜里掉了出来。刚刚弯腰系好鞋带的赵炎,顺手捡起了烟盒。徐良穿上了棉猴,赵炎将烟盒递给了他,他又把烟盒塞到了棉猴的内兜里,然后系好了棉猴的扣子并将帽子到了头上。两人到厨房,赵炎拿起了邱成峰刚刚放下的千斤棍,徐良拿起了一把铁锹,出了厨房门,从刚才挪开的缺口穿过了“鹿砦”,跟着出来的张保忠和黄龙彪又将刚才挪开的两棵山里红树重新堵到了缺口上。
徐良和赵炎到了大队部,与本队的马继明和杨育林碰了面。马继明拿着一杆红缨枪,杨育林背着一支老洋炮,四个人经过商量之后,离开了大队部,徐良和赵炎先往村南走,马继明和杨育林往村北走,开始了正常的巡逻。
四个人由南往北,再由北往南交叉着巡逻,已经走了四、五个来回。凌晨三点来钟,徐良和赵炎又巡逻到了村南头,两人察看了一下周围,往南山头方向望了望,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便又转身往北走。两人走到村里供销社门口时,再一次碰到了由北往南走的马继明和杨育林,相互打过招呼,各自继续往前走。
徐良和赵炎出了村北口不远,转身刚要往回走,赵炎突然停住了脚步,同时拉了徐良一下,并示意他不要出声,然后用右手掀起了棉帽子的护耳,在仔细的听着什么,见此情景,徐良也拽下了棉猴的帽子,仔细的听着。路基的东面好像脚步声,两人互相示意着,悄悄的靠近了路基,并蹲了下来,又静静的听了一会,好像有人从东侧上了路基,两人不约而同的仰头往上看。在星光的映衬下,看到南面十几米远的地方,一个人猫着腰上了路基。两人屏住了呼吸,四只眼睛紧紧盯住了路基上的人影。那个人蹲在路基上往北边望了望,又往南边村里望了望,便猫着腰从西坡下了路基。这时,两人才看见那人的手里好像还拎着一支洋炮,他下了路基之后,便顺着路基向村里摸去。赵炎端起千斤棍就要追,徐良一把拽住了他,不料手里拿着的铁锹的锹头碰到了一块石头上,“咣”的一声,惊的那人撒腿就跑。徐良抢在赵炎的前面冲了上去,赵炎紧随其后,两人一边追一边大声喊“站住!”、“站住!”
前面的人根本就不理会,而是继续拼命的往前跑。
这时,从村南头返回来的马继明和杨育林听到了喊声,两人端着红缨枪和洋炮站在了路中央,迎着跑过来的人也大声的喊道:“站住!”
见前面也有人,那人立刻向左冲上了路基,前堵后追的四个人也跟着冲了上去。路基的东面是已经收割完的稻田,逃跑的人地貌不熟,一下路基就被田埂绊倒了,但他并不甘心束手就擒,一翻身坐了起来,顺势端起了手里的洋炮。这时徐良和赵炎正从路基上往下冲,虽然从上往下看不大清楚下面的情况,但从人影的动作上看,好像是要开枪,冲在前面的徐良已经收不住脚,他大喊一声:“赵炎,注意!”
只听很轻的“啪”的一声响,应当是扣动扳机的声音。徐良本能的扬起锹头遮住了自己的头和脸,但并没有听到火药的引爆声,当然也没有铅弹射到锹头上的声。转眼间,徐良已经冲到了黑影的跟前,他借着冲劲抡起铁锹,猛的向坐在地上的人劈去,只听“哎呦!”一声,正要站起来的人影又趴了下去,洋炮也脱手掉到了地上,徐良也因用力过猛而失去了重心,在跌倒前的一瞬间,他果断的丢掉了铁锹,顺势扑到趴在地上那个人的身上。不料那人又从绑腿里抽出了一把尖刀,猛的向徐良的胸口扎来,徐良猝不及防,“咔嚓”一声刀尖正扎在他的左胸前,根本不知疼痛的徐良,用两只手紧紧抓住了压在身下的那人握刀的右手。这时赵炎也冲了下来,他扔掉千斤棍也扑了上去,那人的力气很大,仍然在拼命的挣扎,两个人都有些按不住他。直到杨育林扔下手里的洋炮也扑了上来,马继明用红缨枪顶住了他的喉咙,他才停止了挣扎。徐良趁机夺下了他手里的尖刀,然后用尖刀顶着他的胸口厉声问道:“说,叫什么名?是不是叫于化龙?”
“老子就是于化龙,有本事你们把老子杀了,老子早就活够了!”
“杀了你,没那么便宜,先留你条活命,等公审之后,算完了账再明明白白的要你命。”徐良是懂得些公安和法律政策的。
看到被按在地上的人已不再反抗,并且承认了自己就是于化龙,杨育林解下自己的绑腿,在徐良和赵炎的帮助下,将他的双手反绑起来。
徐良站起身,捡起那人扔在地上的洋炮,斜背在自己身上,又捡起了自己拿的那把铁锹,赵炎捡起了千斤棍和刚才杨育林扔在地上的洋炮,将洋炮递给了还在蹲着的杨育林,杨育林这才站起身,也斜背上洋炮,然后拉起趴在地上的于化龙,拽着绑着他的一段绑腿,马继明端着红缨枪抵着他的后背,四个人押着“俘虏”,带着洋炮、尖刀两件“战利品”往大队部走。徐良顺道叫醒了张主任,赵炎特意跑回青年点,把抓到于化龙的消息告诉了大家。
没一会儿的工夫,张主任、王队长、胡连长和治保主任张吉祥,还有一帮知青都来到了大队部。张吉祥给北崴子打了个电话,又过了一会儿,马志强也赶了过来。在油灯昏暗的灯光里,大家看到被抓住的人披头散发,满脸污垢,身上穿着一件满是泥土的羊皮袄,脚上穿着一双牛皮靰鞡,再加上徐良指给大家看的,从他手里夺下的尖刀和洋炮,这些都与所掌握的于化龙的情况相符,只是表面看上去他好像能有四、五十岁,年龄上与于化龙有些出入。经张主任盘问,他再一次承认了自己确实就是于化龙,年龄三十二岁,只是因为这半个月来不梳头、不洗脸,吃不好睡不好,弄得蓬头垢面,才显得很苍老。
弄明白了被抓人的身份,徐良又给大家讲了抓住于化龙的经过。张主任看到徐良身上穿的棉猴左胸前和袖子都被划开,已经露出了棉花,急忙关切的问他身体伤着没有。徐良这时才发现自己的棉猴被划破了,他连忙摘下背在身上的洋炮,连同一直拿在手里的尖刀交给了胡松林,然后解开棉猴的扣子,敞开怀。张主任和王队长走近前去查看,他穿在棉猴里面的秋衣并没有破损。张主任摸了摸他的棉猴里子,顺手从内兜里掏出了那个铜烟盒,仔细一看,烟盒的一面已经凹陷,并有一个口子,显然是被刀扎透的,再翻过来查看烟盒的另一面,也有一个凸出的刀尖扎的痕迹,只是没有穿透而已,打开烟盒一看,中间有两支烟已经被齐刷刷的切断了。
“徐良,是这个烟盒救了你!”张主任说话时,带着赞许的目光。
这时徐良也意识到是这个烟盒救了自己,他半是庆幸、半是打趣的说:“今天多亏了这面‘护心镜’啊,是它为我挡住了那把尖刀!可是这小子冲我搂的那一洋炮为什么没响呢?那要是响了的话,就是要不了我的命,也可能给我弄一脸麻子,看来是我福大、命大、造化大、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啊!”
不知后怕的徐良说的这些话,引得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胡松林举起那支老洋炮说:“我刚才检查了一下,这里面的火药已经受潮了,所以才没打响,这小子在山里已经转了十几天了,火药受了霜打和露水的潮气而失效了,否则的话,徐良非受伤不可。”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对徐良的勇敢行为赞不绝口的时候,马志强已经打通了公社保卫组的值班电话,报告了抓获于化龙的情况。放下电话,他转达公社保卫组的指示,要队里领导和抓获于化龙的人在大队部等候,但抓获于化龙的消息暂时先不要对外扩散。听到这样的指示,知青们都知趣的走了。
第十二章
擒凶犯 徐良荣立三等功
写血书 守志实现入伍梦
一天,在村西割水稻休息的时候,赵炎、刘红军又拉着常守志和王队长谈起了修建水轮机的事情。
“队长,这块地里的水稻收完了,秋收也就基本结束了,如果要架水轮机、建水磨房的话,我看最好在上冻之前将水渠挖好,水磨房的地基也打好,到了冬天再进山砍伐一些木料,做好准备。这样来年一开春,我们就能把水轮机安装上,把水磨房建好。”
“赵炎,你还挺能量事的,我这几天也在考虑这件事,咱俩的想法还真差不多。这样吧!从明天开始,由你负责,带你们青年点的人进行测量、设计,然后在上冻前把水渠挖出来,把水磨房的地基打好。”
“队长,这么大的事你叫我负责,能行吗?我看还是叫常守志全面负责,我和刘红军、贾俊杰只管测量、设计和组织施工,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常守志和我们几个再随时向你请教汇报,您看怎么样?”
“那就按你说的吧,但常守志向我汇报的事就不必了,他是大队革委会委员,我只是生产队的队长,他向我汇报,这不是把上下级的关系弄颠倒了吗?但我会经常去看你们的施工情况的,有什么困难,你们随时都可以提,我可以找一些有经验的老社员帮你们出出主意。我想,你们一定能干成这件事,因为你们有知识,到底是知识青年嘛!”
对于建水磨房的事,从大队领导到普通社员,有人赞成、也有人怀疑,常守志和赵炎却满怀信心的带领着大家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白天大家忙着划线,挖渠、打地基,到了晚上,常守志、赵炎、刘红军和贾俊杰几个人便凑到一起研究水轮机的构造和传动方式,邱成峰这位原来班里的物理科代表,虽然不懂木工,也经常被赵炎拉来,一起讨论一些设计中遇到的理论问题。他们先是画出了水轮机的草图,然后又抓紧时间用木料做模型,以便来年开春后按照图纸施工。
为迎接和庆祝建国二十周年,马书记又到青年点给知青们布置了两项任务:一是由黎晓华和于文成负责,组织文艺宣传队排练一台节目,准备参加公社的汇演;二是由常守志负责,带领宣传队以外的男知青,在国庆节期间将全大队的“五类分子”集中看管起来,以免他们搞破坏活动。
离国庆节只有十几天了,文艺宣传队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在抓紧排练。尽管大家的情绪很高,但白天挖渠、打地基,晚上排练节目,夜深了还要琢磨水轮机的事,几天下来,赵炎、刘红军和宣传队的其他人都感到很疲倦。为了得到领导的支持,争取能占用一些白天的时间排练,于文成提出,在九月二十六日、中秋节的晚上,可以在青年点搞一次“预演”,一来是庆祝一下中秋节,二来是以审查节目的名义把大、小队领导请来,借机提出需要占用几个白天来排练节目的要求。
“预演”的效果很好,马志强看过之后格外的高兴,他当即答应,从第二天开始一直到参加公社汇,宣传队每天下午都可以“脱产”排练,由大队出工分补贴。
黎晓华和于文成一边组织宣传队的人排练节目,一边等着公社宣传组下发参加汇演的通知,可是直到过完了国庆节仍然没有接到有关汇演的通知,对此大家都感到很疑惑。
十月三号晚上,大小队的领导突然分头到各家各户,通知全体社员都到学校开会。到青年点通知开会的是民兵连长胡松林,知青们从他的表情上已经感觉到了这次会议有些异乎寻常,等大家到了会议现场之后,便更是确认了这一点,大队和各小队的领导几乎都到场了,并且没有人像往常开会前那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都表情严肃的坐在前两排。
马书记亲自主持会议,他宣布开会后,治保主任张吉祥先传达了公社治保工作会议内容。在上午紧急召开的治保工作会议上,公社革委会主抓民兵和治安保卫工作的刘副主任,通报了九月二十五日,于家大队发生的一起杀人案。这起杀人案造成了一死一伤的后果,杀人者是于家大队的地主子弟于化龙,现在已畏罪潜逃。根据县革委会保卫组的要求,全县各公社,各大队都要组织基干民兵昼夜执勤、巡逻,配合公安部门尽快将 反革命 杀人犯于化龙捉拿归案。
案件发生后,公安保卫部门做了多方面的调查,并询问了于化龙的母亲。已经掌握的情况是:国庆节前,为了强化国庆节期间的社会治安和保护秋收成果,县和公社两级革委会保卫部门,要求各大队要对本队的地、富、反、坏、右分子进行严格监管。于家大队为了落实上级的指示,决定在九月二十五日晚上开一个五类分子的批斗大会,以起到震慑作用,然后就将五类分子集中起来看管,国庆节之后再放回家。恰好,就在二十五日那天,队长派包括于化龙在内的十几个社员,去收一块晚熟的玉米地里的玉米。于化龙因为家庭出身和自身性格的原因,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娶到媳妇,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他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往,但却身强力壮,能吃能睡也能干,春播时他饿急了能一把一把的吃玉米种子,秋收时能一棒一棒的啃生玉米。在往年,因为他的身世和处境,队里的人对他都有几分怜悯,领导和社员对他“吃玉米种子”和“啃青玉米”的做法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当天收的那块地里的玉米,有很多是没长成的“瞎苞米”,这种“瞎苞米”籽粒嫩、水分大,生吃起来还有些甜味,对此,于化龙当然不会放过,他一边干活一边一棒接一棒的啃着“瞎苞米”,临收工时,他还和其他社员一样,往裤腰里掖了几棒这样的“瞎苞米”,准备回家用火烤着吃。在以往,这本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谁知这次却因此引出了命案。
和于化龙一起收玉米的有两个本队的知青,他们俩几天前看青时,打死了一只散放的鸡,恰好是于化龙家的,于化龙的爹娘因为是地主成分,不敢怒也不敢言,而平时性格内向的于化龙却一反常态,找到两人吵了一架,双方差点动起手来。这次,这两个知青看他连吃带掖的拿队里的青苞米,很是反感,便向政治队长告了一状。俗话说“民不举、官不究”,现在有人举报,政治队长也不好不管,便在晚上的批斗大会上,以“破坏秋收”的罪名,让于化龙和包括他父亲在内的几个“五类”分子一起接受批斗。
在被批斗的几个人中,于化龙岁数最小,脾气也最倔,他很不服气,被举报他的那两个知青踢了几脚,还往他嘴里塞了一棒生玉米,让他叼着。
批斗会结束之后,被批斗的“五类”分子都被集中到大队部,由民兵看管起来,因为于化龙只是个地主子弟,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便被放回了家。他回到家里,躺在北炕上睡不着觉,想着被批斗的事情,越想越生气,嘴里嘟嘟囔囔的叨咕着:一起干活的人都拿了“瞎苞米”回家,当时并没有人管,就因为自己出身不好,再加上和知青吵过架,便受到批斗和拳打脚踢,还被迫往嘴里塞生玉米,自己究竟犯了什么罪?这真就没有个说理的地方了!
睡在南炕的母亲劝慰他说,因为出生在地主家庭,就要认命,他才安静下来。
谁知,过了一会儿,他竟翻身起床,为安抚担心他惹祸的母亲,便假说是去厕所,然后拿着一把杀猪刀出了门。他先摸到队长家,想偷偷拿走队长家的“老洋炮”,不料,一不小心惊醒了正在睡觉的队长,慌乱中,他刺伤了队长,抢走了“老洋炮”,然后跑到青年点,借着月光,摸到举报他、并在批斗会上踢了他的那两个知青睡觉的炕前,挥起尖刀一顿乱刺。被刺知青的尖叫声,惊醒了其他人,于化龙才跑出了青年点。连衣服都来不及穿的男知青们冲出门追了一段,眼看着他往山上跑了,因不明情况大家便没有再追,等回到屋里的时候,胳膊受伤还流血不止的队长也带着一些社员来了。大家点起油灯一看,被刺的两个知青的被褥已经被血浸透了,一个胸部冒着血沫子,已经没有了呼吸和脉搏,另一个手臂和额头多处受伤,蜷曲在满是血污的被窝里,浑身还在发抖。
县保卫组接到报案后,为避免在国庆节期间引起群众的恐慌,并没有大张旗鼓的通报此事,只是暗中派了十几名公安人员,会同公社保卫组的人一起在小范围内进行走访调查,并组织于家及附近几个大队的民兵进山搜查,但并没有抓到于化龙。
案发后的第五天,也就是国庆节的前一天,刘家大队的羊倌在山上放羊,遇到了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于化龙,他端着洋炮,抢走了羊倌的羊皮袄和牛皮靰鞡,还逼着羊倌帮他杀了一只羊,并剔下羊肉背走了。
国庆节那天夜里,于化龙又摸进夹河大队一户社员家,以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为人质,逼着夫妻俩给他烙饼、炒菜、煮鸡蛋,吃饱喝足之后,他带着白面饼和煮鸡蛋离开了。
现在于家附近的各队是风言四起,人心惶惶,家家烙饼、炸糕,炖鸡、煮蛋,用篮子装好挂在门外屋檐下,给于化龙准备着,只求得他别进自己家的屋,别伤害自己家的人。
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打击阶级敌人的嚣张气焰,县革委会及保卫部门的领导下了决心,一定要将于化龙生擒活捉。为此不仅出动了全县的大部分警力,还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各公社,各大队都要组织基干民兵昼夜巡逻,还要有重点、有目标的进行搜山,因此,各公社也都紧急召开了治保工作会议。
传达完公社治保工作会议精神后,马书记、张吉祥、胡松林立即开始布置民兵执勤和巡逻工作。
青年点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会议,但大队领导只安排男生参加执勤和巡逻任务。回到青年点后,男同学是既兴奋又紧张,而女同学更多的则是紧张和恐惧。
为了确保安全,消除大家的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常守志提议,除了完成大队安排的民兵执勤巡逻任务之外,青年点自己也要采取一些安全保卫措施。经大家商量后决定:青年点每天晚上都要有男同学值班,每班两个人,每两小时一换班。第二天,黎晓华找王队长要了一些草帘子,挂在了窗户外面,白天卷起来,晚上放下,男同学又上山砍了一些刺槐和山里红树杈,拽到院子里,围着房子布了一道“鹿砦”,肖日萌和赵艳还收集了一些酒瓶、罐头瓶,堆在了东屋的前后窗外,如果夜里有人靠近窗户,碰到了这些瓶子,就会起到报警的作用。令大家意外的是,刘红军拿出了一支自制的火药枪,他解释说,这支火药枪是 文革 时自己做着玩的,装上火药和钢砂后能把三合板射穿,下乡后他没敢拿出来给别人看,这次为了青年点的安全,才拿了出来,他还一再强调,不论谁在青年点值班时都可以拿着它,但仅限于在青年点内使用,既不能外传,也不能对社员和大、小队领导讲,以免引起误会或麻烦。看到刘红军拿出了一支火药枪,黄龙彪的行为也有些反常,他一会躺下、一会坐起来,像是有什么心事,几经反复之后他终于蹭到北炕梢,打开自己锁着的木箱,从里边翻出了一把匕首,自我解释着说,这是文攻武卫时用一把钢锉打磨成的,虽然短了些,也能起点防身作用。
四、五天过去了,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出现。这天上半夜,是邱成峰和颜宝柯在村里巡逻,过了半夜,两人回青年点,准备与下半夜巡逻的人换班。邱成峰推开院子的栅栏门,两人进了院,站在布好的“鹿砦”外面,颜宝柯咳嗽了一声,然后冲着厨房摁了三下手电,随后,厨房门里有人咳嗽了一声,门开了一条缝,也有手电闪了三下。对好了事先约定的暗号后,厨房的门完全开了,张保忠拿着手电,黄龙彪拿着火药枪走了出来,两人挪开了两棵山里红树,让邱成峰和颜宝柯进了屋。
下半夜是赵炎和徐良的班,平时偶尔失眠的赵炎,这几天睡觉更不踏实了,所以还没等邱成峰叫他就醒了。他怕交接班的空档出什么意外的情况,所以急忙起身穿衣服,他贴身穿了一身米色的秋衣秋裤,外面穿着灰色的更生布的工装裤和那件蓝色工装棉袄,还戴上了那顶羊剪绒棉帽,脚上穿着一双棉胶鞋。邱成峰叫醒了徐良,他睡眼朦胧,慢慢腾腾的起床穿好了秋衣秋裤,外面又穿上了一条咖啡色灯芯绒的裤子,坐在炕沿上把脚伸进农田鞋里,站起身,又伸手去拿压在被上的棉猴,不小心,那个铜制的烟盒从棉猴的内兜里掉了出来。刚刚弯腰系好鞋带的赵炎,顺手捡起了烟盒。徐良穿上了棉猴,赵炎将烟盒递给了他,他又把烟盒塞到了棉猴的内兜里,然后系好了棉猴的扣子并将帽子到了头上。两人到厨房,赵炎拿起了邱成峰刚刚放下的千斤棍,徐良拿起了一把铁锹,出了厨房门,从刚才挪开的缺口穿过了“鹿砦”,跟着出来的张保忠和黄龙彪又将刚才挪开的两棵山里红树重新堵到了缺口上。
徐良和赵炎到了大队部,与本队的马继明和杨育林碰了面。马继明拿着一杆红缨枪,杨育林背着一支老洋炮,四个人经过商量之后,离开了大队部,徐良和赵炎先往村南走,马继明和杨育林往村北走,开始了正常的巡逻。
四个人由南往北,再由北往南交叉着巡逻,已经走了四、五个来回。凌晨三点来钟,徐良和赵炎又巡逻到了村南头,两人察看了一下周围,往南山头方向望了望,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便又转身往北走。两人走到村里供销社门口时,再一次碰到了由北往南走的马继明和杨育林,相互打过招呼,各自继续往前走。
徐良和赵炎出了村北口不远,转身刚要往回走,赵炎突然停住了脚步,同时拉了徐良一下,并示意他不要出声,然后用右手掀起了棉帽子的护耳,在仔细的听着什么,见此情景,徐良也拽下了棉猴的帽子,仔细的听着。路基的东面好像脚步声,两人互相示意着,悄悄的靠近了路基,并蹲了下来,又静静的听了一会,好像有人从东侧上了路基,两人不约而同的仰头往上看。在星光的映衬下,看到南面十几米远的地方,一个人猫着腰上了路基。两人屏住了呼吸,四只眼睛紧紧盯住了路基上的人影。那个人蹲在路基上往北边望了望,又往南边村里望了望,便猫着腰从西坡下了路基。这时,两人才看见那人的手里好像还拎着一支洋炮,他下了路基之后,便顺着路基向村里摸去。赵炎端起千斤棍就要追,徐良一把拽住了他,不料手里拿着的铁锹的锹头碰到了一块石头上,“咣”的一声,惊的那人撒腿就跑。徐良抢在赵炎的前面冲了上去,赵炎紧随其后,两人一边追一边大声喊“站住!”、“站住!”
前面的人根本就不理会,而是继续拼命的往前跑。
这时,从村南头返回来的马继明和杨育林听到了喊声,两人端着红缨枪和洋炮站在了路中央,迎着跑过来的人也大声的喊道:“站住!”
见前面也有人,那人立刻向左冲上了路基,前堵后追的四个人也跟着冲了上去。路基的东面是已经收割完的稻田,逃跑的人地貌不熟,一下路基就被田埂绊倒了,但他并不甘心束手就擒,一翻身坐了起来,顺势端起了手里的洋炮。这时徐良和赵炎正从路基上往下冲,虽然从上往下看不大清楚下面的情况,但从人影的动作上看,好像是要开枪,冲在前面的徐良已经收不住脚,他大喊一声:“赵炎,注意!”
只听很轻的“啪”的一声响,应当是扣动扳机的声音。徐良本能的扬起锹头遮住了自己的头和脸,但并没有听到火药的引爆声,当然也没有铅弹射到锹头上的声。转眼间,徐良已经冲到了黑影的跟前,他借着冲劲抡起铁锹,猛的向坐在地上的人劈去,只听“哎呦!”一声,正要站起来的人影又趴了下去,洋炮也脱手掉到了地上,徐良也因用力过猛而失去了重心,在跌倒前的一瞬间,他果断的丢掉了铁锹,顺势扑到趴在地上那个人的身上。不料那人又从绑腿里抽出了一把尖刀,猛的向徐良的胸口扎来,徐良猝不及防,“咔嚓”一声刀尖正扎在他的左胸前,根本不知疼痛的徐良,用两只手紧紧抓住了压在身下的那人握刀的右手。这时赵炎也冲了下来,他扔掉千斤棍也扑了上去,那人的力气很大,仍然在拼命的挣扎,两个人都有些按不住他。直到杨育林扔下手里的洋炮也扑了上来,马继明用红缨枪顶住了他的喉咙,他才停止了挣扎。徐良趁机夺下了他手里的尖刀,然后用尖刀顶着他的胸口厉声问道:“说,叫什么名?是不是叫于化龙?”
“老子就是于化龙,有本事你们把老子杀了,老子早就活够了!”
“杀了你,没那么便宜,先留你条活命,等公审之后,算完了账再明明白白的要你命。”徐良是懂得些公安和法律政策的。
看到被按在地上的人已不再反抗,并且承认了自己就是于化龙,杨育林解下自己的绑腿,在徐良和赵炎的帮助下,将他的双手反绑起来。
徐良站起身,捡起那人扔在地上的洋炮,斜背在自己身上,又捡起了自己拿的那把铁锹,赵炎捡起了千斤棍和刚才杨育林扔在地上的洋炮,将洋炮递给了还在蹲着的杨育林,杨育林这才站起身,也斜背上洋炮,然后拉起趴在地上的于化龙,拽着绑着他的一段绑腿,马继明端着红缨枪抵着他的后背,四个人押着“俘虏”,带着洋炮、尖刀两件“战利品”往大队部走。徐良顺道叫醒了张主任,赵炎特意跑回青年点,把抓到于化龙的消息告诉了大家。
没一会儿的工夫,张主任、王队长、胡连长和治保主任张吉祥,还有一帮知青都来到了大队部。张吉祥给北崴子打了个电话,又过了一会儿,马志强也赶了过来。在油灯昏暗的灯光里,大家看到被抓住的人披头散发,满脸污垢,身上穿着一件满是泥土的羊皮袄,脚上穿着一双牛皮靰鞡,再加上徐良指给大家看的,从他手里夺下的尖刀和洋炮,这些都与所掌握的于化龙的情况相符,只是表面看上去他好像能有四、五十岁,年龄上与于化龙有些出入。经张主任盘问,他再一次承认了自己确实就是于化龙,年龄三十二岁,只是因为这半个月来不梳头、不洗脸,吃不好睡不好,弄得蓬头垢面,才显得很苍老。
弄明白了被抓人的身份,徐良又给大家讲了抓住于化龙的经过。张主任看到徐良身上穿的棉猴左胸前和袖子都被划开,已经露出了棉花,急忙关切的问他身体伤着没有。徐良这时才发现自己的棉猴被划破了,他连忙摘下背在身上的洋炮,连同一直拿在手里的尖刀交给了胡松林,然后解开棉猴的扣子,敞开怀。张主任和王队长走近前去查看,他穿在棉猴里面的秋衣并没有破损。张主任摸了摸他的棉猴里子,顺手从内兜里掏出了那个铜烟盒,仔细一看,烟盒的一面已经凹陷,并有一个口子,显然是被刀扎透的,再翻过来查看烟盒的另一面,也有一个凸出的刀尖扎的痕迹,只是没有穿透而已,打开烟盒一看,中间有两支烟已经被齐刷刷的切断了。
“徐良,是这个烟盒救了你!”张主任说话时,带着赞许的目光。
这时徐良也意识到是这个烟盒救了自己,他半是庆幸、半是打趣的说:“今天多亏了这面‘护心镜’啊,是它为我挡住了那把尖刀!可是这小子冲我搂的那一洋炮为什么没响呢?那要是响了的话,就是要不了我的命,也可能给我弄一脸麻子,看来是我福大、命大、造化大、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啊!”
不知后怕的徐良说的这些话,引得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胡松林举起那支老洋炮说:“我刚才检查了一下,这里面的火药已经受潮了,所以才没打响,这小子在山里已经转了十几天了,火药受了霜打和露水的潮气而失效了,否则的话,徐良非受伤不可。”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对徐良的勇敢行为赞不绝口的时候,马志强已经打通了公社保卫组的值班电话,报告了抓获于化龙的情况。放下电话,他转达公社保卫组的指示,要队里领导和抓获于化龙的人在大队部等候,但抓获于化龙的消息暂时先不要对外扩散。听到这样的指示,知青们都知趣的走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