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大河西流第1-27回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5060
阅读:6075
发表:2021/7/3
主旋律,历史 小说
大河西流第1-27回
张崇素 [山西晋中]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山西省版权保护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21-A-00000060】


  纪念建党

  第一回 往事如烟
  一代群雄逐九州,大河在此向西流。
  百年世事风云际,家国情怀岁月稠。
  二〇二〇年的黄河中游东岸
  黄河进入晋陕蒙之间,本以为可以撒野地狂奔,不料被晋陕蒙大峡谷左推右抵,万没想到在这里拐了个弯,却向西流去,一条大河就这样扭了个“7”字形,成为它“天下黄河朝东流”流向的特殊一段。
  特殊故事就发生在这特殊一段河岸。
  天下黄河朝东流,
  流到这里调转头。
  调头就空出个贺东州,
  年年六月六有过头!
  贺东县是从贺东州演变来的,这谁也知道。贺东人耿直,倔犟,顽强,义气,贺东的河路汉子和婆媳们有事没事都要在河畔和船上,对着大河吼上几嗓子,山曲儿,二人台,民歌,酒曲就是他们的快乐,歌里也承载着风土人情,人物故事……
  初春的大河之滨,惠风和畅,鹅黄的柳条随风摇曳……
  贺东县,旧亭古镇
  饱经沧桑的古镇,仍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向人们昭示着它的存在……
  一处曾经繁华的大户人家的院落,主人住的是“一佛二菩萨”式大石窑,冬暖夏凉。
  阳光透过窗户肆意倾泻下来,照得窑洞里暖融融的。
  屋里陈设古朴,一对老夫妻,两位白发人,正悠闲地躺在摇椅上,喝着茶。
  老爷爷姓刘,名天广,年已九旬,仍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穿一身棕色唐装,戴着老花镜,正随手翻看着一本陈旧的相册,看起来十分和蔼安详。
  老奶奶张静秋,八十六岁,身体硬朗,文雅健谈。她把头发在脑后绾个髻,肩上搭一件红格子绒披肩,虽然年老,但依旧看得出她当年的风韵,她端着茶杯小呷了一口,优雅地放下了茶杯,她的爷爷奶奶就是贺东当年赫赫有名的张天龙和陈婉儿,是有太多传奇的人物。
  这处大宅院是刘天广的爷爷刘文胜留下来的,他爷爷在这一带曾是以德,义出名,刘家是世代相传的四正人家……
  “嘎吱——”木门被缓缓地推开。
  “太爷爷,太奶奶,我来看您们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快步向他们走来,进来的是他们的重孙女刘凤雅。
  刘凤雅,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十七岁,五官甜美,身材窈窕,只见她穿一套米色运动装,青春活力四射,她的到来,让屋子里顿时充满了朝气。
  凤雅一手扶着摇椅,一手托着腮,看着太爷爷手里的相册,充满了好奇。
  “太爷爷,他们是谁呀?”老人顺着女孩手指的地方缓缓看过去——“这,是我的爷爷和父亲。”老人说。
  这是一张陈旧泛黄的照片,照片中一个身材魁梧,目光矍铄的男人,身着合体的长袍马褂,留着整齐的胡须,拄着一支精致的文明棍,端坐在椅子上,身旁站立的是一名英姿飒爽的军官,也是挺拔身材,脸上洋溢着浅浅的笑意。看起来更显英俊潇洒。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知道他们的故事。”
  太爷爷看了一眼太奶奶,会心地笑了。“丫头,我先问你,你知道咱门前的大河像个啥?
  凤雅摇摇头。
  “孩子,你记住,大河那是条龙呀,不管向西向南向哪,大河是不会回头的,是一定会下河南吃麦子,到山东老河口吃鱼鳖的。”
  “是吗?怪不得老师说让我们保护母亲河呢?嗯,嗯。”凤雅向太爷爷点点头。“我记住了,大河总之是一路向东的,对吧。”“好孩子,懂事了!”太爷爷高兴地摸了摸刘凤雅的头。
  “我再问你,咱家的祖宗在这朝西流的大河边上留下的乡亲们说叫朝东的故事,你知道指啥吗?”太爷爷又问道,凤雅又摇摇头。
  “太爷爷,太奶奶,你们讲给俺听嘛,老话说,既有非常地就有非常事,您二老给俺讲讲这里发生过什么,给俺讲讲老祖宗究竟有啥非常的故事吧。”
  屋子里一片宁静……
  ……
  “那就得先从我的娘家,我的爷爷,奶奶说起。”
  张静秋打破宁静,欣然答应,……
  于是刘天广用颤抖的手打开了相册的第一页……
  一八九九年 冬 黄河东岸的贺东州
  冬寒料峭,风卷草雪。空旷的大地人烟稀少,曾经奔腾的黄河这时也显得格外静谧,静静地流淌着……
  太阳一竿子高了,但往日的车水马龙还没有出现,只有几个小贩在叫卖早餐,“哎,碗托,肉的素的!”,“刚出锅的羊杂碎,接滚来!”,“现打炉的三尖子!”,“哎,鸡肉饺子!”叫卖声打破了小城的宁静,给这大河之滨的州城带来了几分活跃,天气也仿佛有了些暖意……
  州城头道街北边的陈府
  大门口车马喧嚣,垂花门楼张灯结彩,门头上“兴隆昌”黑底烫金大字十分显眼。宾客盈门,络绎不绝,一派喜气洋洋……
  陈府的正厅,挂的红色祝寿中堂,“松风高驻千年鹤,雨露长滋五色芝”字体苍劲有力。中间是一轴陈抟老祖的朱拓大寿字。中堂前的琴案上,青花三摆件对称摆着,大红寿蜡的火苗柔和摇曳,告诉人们主人家今天的喜事非同寻常……
  今天,是贺东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陈府陈秉业老爷五十大寿的日子,这不,来的都是晋陕蒙响当当的人物,这些商界名流,都与陈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纷纷赶来为陈老爷祝寿。
  陈老爷今天可是满面春风,只见他头上戴着黑缎瓜皮帽,碧玉帽花硕大透亮,身穿绣有寿字团花的深红色长袍,外套黑色金丝边小马褂,腰间佩着精美的六件银饰坠子。两手抱拳,左手硕大的戒指金光闪闪,十分的气派。门口不时传来迎宾传报某某人士驾到的声音:山西榆次常大掌柜驾到!忻州邢尔昌老爷驾到!内蒙巴特尔大掌柜驾到!祁县乔家贾掌柜驾到!本州三千堂刘文胜堂主驾到!贺中巨源堂票号崔广嗣老爷驾到!五寨三岔范掌柜驾到……
  “哟,陈老爷,今儿个您福寿齐开,康宁具臻啊!”说这话的便是票号巨贾崔广嗣崔老爷。可今儿他的重要,不仅是因为他这层身份,其中还有缘由……
  这崔老爷,五十五岁,中等个儿,短八字胡,浓眉大眼,着一身黑色长袍,白底皂鞋,显得干净利落。
  众人依次顺礼拜寿……
  “开席”随着一声总领的吆喝,手下人搬来了几坛贡枣液酒,大家各就各位,大门口鞭炮二踢脚,噼里啪啦,响成一片,吹打齐鸣!宴会就这样开始了,宾客们呼三喝六,划拳行令……
  酒足饭饱之后,只见陈老爷和崔老爷相互作揖,一前一后的上了宴会大厅的台子。“这是要干甚嘞?”下面有人交头接耳起来。
  陈老爷进前一步道:“诸位,寻常肴馔,不成敬意,请诸位多多担待!”众宾客纷纷回应称善,陈老爷又道:“各位能赏脸来赴宴,陈某感激不尽,就借这吉日,我们来个喜上加喜,尔昌兄,你和马逢泰老爷来宣布如何?”崔老爷向前一步,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邢尔昌和马逢泰今天也是穿得崭新,上得台谦让一番后,邢尔昌开口道,“陈老爷和崔老爷半世至交,今陈老爷有意将爱女陈效贞许配给崔老爷家大公子崔成德为妻,由我和马老爷做媒,提亲路数已经走完,只选吉日定亲,完婚!”话音刚落,众人起立,也有鼓掌的,也有呐喊的,也有作揖的,也有敲桌子祝福的。
  陈府,真是好事不断,喜气连连。
  陈府千金小姐陈效贞年芳十六,小名婉儿,出落得如出水芙蓉,婷婷袅袅,自幼喜爱习武练功,使她妩媚中还带着一股英气。今天是父亲的寿诞喜日,她特意穿了一套玫红的衣裙,更衬托得她楚楚动人。
  婉儿听到父亲在大庭广众之下宣布这个消息,也一下子懵了。父亲和自己说过这事,可她是不愿意的呀!怎么能这样!她灿烂的笑容一下子从脸上消失了。她是陈秉业的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母亲早故,父亲对自己是百依百顺,可女儿的终身大事却如此草率不成?婉儿想着,正要冲上去找父亲,可她转而一想,还是停住了脚步,她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孩子,规矩还是懂的。
  他看着台上谈笑风生的父亲和崔老爷,生气的哼了一声,跑开了。
  另一边,贺中县城内的崔府,歇山顶高挑门楼,位于县城最繁华的大街上,三进大院一个连着一个,前面是一溜清水墙砖雕影壁,影壁和三进大院形成“一品”俩字。
  崔广嗣祝寿回到家,已是夕阳西下,冬天昼短夜长,天马上就黑了。他一路上还说车马劳顿累得烦呢,可一进崔府大门,就来了精神,还未等轿车停稳当,就急急对下人说:“叫大少爷,我有事找他。”
  “有喜事!今天正式向陈秉业老爷提亲,你和陈效贞的亲事,陈老爷答应了!”崔广嗣兴奋地告诉儿子崔成德。
  崔成德是崔广嗣的大少爷,今年二十岁,正值青春年华,长得是一表人才,英俊魁梧,而又略显文雅,他急匆匆赶来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听父亲说喜事的,“啥?”“啥什么?成德,今天爹和贺东州陈秉业老爷提亲了,把他家的独生女陈效贞许配给你。这事就这么定了。”崔成德听了,被这消息搞晕了。
  “爹,你说啥呢,不,我不!”成德竭力地在拒绝。
  崔陈两家经常往来,他认识陈家效贞小姐,可只是相互认识而已,他打心里就没想和她要成亲的想法。
  兴致勃勃的崔广嗣老爷,被儿子一个掷地有声的“不”字震惊了。他恼怒地抬手打了成德一巴掌。
  “爹,我不能与陈家小姐定亲!”成德冷静了一下,哀求道。
  “混账东西,我堂堂贺中崔家说一不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容你这黄口小儿肆意更改?”成德还想说些什么,看着父亲的脸色,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你,去祖宗那里静思己过吧!”崔父的手快要指到成德的鼻尖,又指了一下崔家宗祠方向,一甩手,负气而去。
  夜,似乎更沉了些,风呼呼地刮着,崔家的几盏灯笼摇曳着,灯笼难掩夜的漆黑,只在地下撒了一小滩摇摇的红色,成德无奈地到了崔家宗祠,在祖先牌位前跪着,眼泪盈溢,仰天长叹……
  此后无可奈何的崔成德,只好把全部心思放在生意上,避而不谈定亲的事,父亲突如其来的决定让他猝不及防,况且……
  崔成德的婚事,在崔广嗣老爷看来就是铁板的钉子,定死了,他早就想给儿子成亲了,大家都知道崔老爷是不会改变主意的人,只好顺从着……
  平静的大河流凌了,解冻的黄河上游流来了凌讯,硕大的冰块挨肩擦膀,挤满了大河,蔚为壮观,冰块们在晋陕蒙峡谷中发出巨大的摩擦声。
  流凌后的一个晴日,几个贪玩的小淘气在河边捞黑凌冰,凌讯过后的黑凌冰,玲珑剔透,没有一点泥杂,吃了打凉去火,能把一冬天的内火去掉,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大人带着小淘气们下河滩捞黑凌冰的习俗。他们懂得,在水里越黑的那块,捞起来就越明亮,冰凌上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孔,他们打捞上来,用绳子穿在冰孔里提着,黑凌冰在午后的阳光下晶莹透亮,像是冰雕的太湖石,孩子们一边走,一边“圪脆、圪脆”吃着黑凌冰,嘴朝着天,热气从嘴里冒出来,又冰又爽,……他们各自提着凌冰向自己家走去,河滩的残雪上留下一道道新的脚印。
  春天不远了……
  这段时间,崔陈两家大人来往频繁了些,崔家父母开始张罗成德的婚事,这可把他急坏了,与母亲软硬话都说遍了,也无济于事。他左思右想,无奈另打了主意……
  一个春天的晚上,天空没有月亮,漆黑一片。只有树叶在风中发出轻轻的沙沙声。
  崔府大门口,“嘎吱”一声门响,一个黑影蹑手蹑脚地从门缝挤了出来,黑影不是别人,正是崔成德。只见他微微勾了勾嘴角,像是想起了什么美好的事情,弹了弹灰色长衫,拎着一个行李箱子,左右看了看,摸黑向前走去……
  他可不是去见什么陈家大小姐,而是准备去贺东鲁班滩古渡口,他要去见心里的那个她……
  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好不容易到了河边,却找不到船,自古大河晚上是不行船的,他一时着急给忘了。无奈只好找到离渡口最近的兴义客栈住了下来,等待明天的北上货船……
  成德夜里走了很长的路,累坏了。可他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眼睛盯着天花板,思考着,回忆着,想着一年前在鲁班滩渡口和吴瑞花相识相恋的情景,瑞花那甜美的笑容,银铃般的声音,还有和她在一起的快乐……
  他一夜畅游在美好的回忆里,无法入睡。
  第二回 暗流涌动
  大户联姻好运求,抗婚出走两家愁,
  痴情一片寻真爱,多少悲欢在里头。
  一年前,成德去包头做生意,赶上当地闹伤寒,成德以为自己是车马劳顿,受了些风寒,没想船快到贺东,走到鲁班滩时,他却出事了。他刚要登船返回,就感觉身体直冒虚汗,浑身滚烫,四肢发软,眼前一黑,就倒下了,“爹,快来,有人晕倒了!”这是临近的一个渔家院门口,只见父女俩把他抬回院里的一间小屋,让他躺下,给盖好被子,那父亲模样的对女儿说,我去请郎中,说罢便出了门。“好,爹你快去吧,最好是去旧亭三千堂请刘文胜郎中来。”这是他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他只记得,那个声音很柔软,很好听。他想知道这个说话的人是谁,可是他又昏过去了……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成德身上时,他迷迷糊糊睁开了眼。灶旁是一个蹲着煮饭的女子的背影,清晨的阳光洒在她身上,很美,成德看呆了。米粥的香味阵阵袭来,“咕咕”肚子发出了叫声,他懊恼地按了按自己不争气的肚子。
  “喂!你醒了?饿不饿?”正是那个柔软的声音,成德听出来了。“嗯,嗯,饿,我饿,饿得厉害,我这是得了啥病了?”那女孩回头笑道:“能有啥病,还不是饿晕了,先给你盛碗粥?”不一会儿,女孩端着盘子进来,盘里面有一碟儿腌蔓菁细丝儿,一碟儿腌鱼块,还有一碗滚烫的羊肉小米粥,“俺家是渔户,没啥好吃的,凑合着吃吧,不过俺爹说了吃这饭养人!”“养人?”成德回过神,“养什么人?”成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接应道。他吃了一口粥,“呀,这是沁州黄羊肉小米粥呀,俺家也不过如此。”这时成德才醒悟过来。他呼噜呼噜把粥一扫而光,还想吃又不好意思。“姑娘,你爷俩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呐,敢问贵姓芳名?”“咯咯,贵啥姓呢,俺家姓吴,“俺叫瑞花,你呢?”女孩看也没看成德咯咯地笑道,又给他盛了一碗。
  “我叫瑞花……呃……不不不,我叫崔成德。”成德涨红了脸,尴尬极了。
  “哈哈,老乡呀!……”一阵爽朗的笑声,“闺女,给小少爷吃了饭了吗?”说完便进得屋来,进来的便是艄公吴老大,发出甜美柔软声音的是他的女儿吴瑞花。今年十六岁。
  吴老大五十来岁,常年在大河扳船打鱼,练就了一身好身板,紫棠色的脸庞,粗糙有力的双手,挽着裤腿,光着脚,一身短打扮,“是个老艄公。”成德心里嘀咕着。
  “小少爷,你醒了?怕是你得了瘟病,没能好好治疗,病情加重了,年轻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呐!”吴老大对成德说。
  “吴老大家吧!”岸边有人喊了一句。“我来了。”说话的是吴老大请的旧亭镇上的郎中刘文胜,他医术高明,乐善好施,在这一带很有名气。这时他已下得船,上岸直奔吴家而来。“是,是我家。”“我去接刘先生!”吴老大赶紧扛起船板,撩了一句话,不一会儿就把刘文胜从船上接了回来。
  刘文胜解包号脉不在话下,看了成德的病情后,刘文胜脸色严肃地对吴老大说,“他是得的“出水伤寒。”“啊!出水伤寒?”崔成德紧张地叫了出来。刘文胜道“出水伤寒是瘟疫,就是病人高烧,身上定时出虚汗,出了汗,特别饿,汗乃心之液呀,把身子出虚,人就完了。”“啊!”成德和瑞花同时大惊!“这种病就是人传人,瘟疫嘛,传得很快,你们千万不能靠近他,就让他一个人在这屋住着,每天给这屋打一次醋炭,碗筷要分开用,到他好了之前,进这屋你们都要用烧酒浸泡三层布手巾,捂住鼻子捂住嘴,进来做完营生就出去,他在未好之前不能离开这间屋乱跑,今天把他的衣服全用硫磺熏了再穿。”瑞花伸出舌头扮了个惊悚鬼脸,“明白了,刘先生,我们一定照办。”吴老大答应道。刘文胜给成德开了《大柴胡汤药》,他知道,这病必须用解表药,一旦“反水”出不净病汗,成德就完了,他还知道这病传染厉害,所以他叮咛吴老大父女千万不能大意,必须按他的方法去做,吴老大父女十分敬佩刘文胜,千恩万谢送他回去。
  这一次吴家可在乎了,打了醋炭熏了衣,买了烧酒扯了布,都一一照办,不在话下。
  半个月后,吴家的渔船上。
  成德吃了刘文胜的药,又在吴家父女的精心照顾下,身体好多了,前两天刘文胜来复诊,说成德痊愈了!
  成德重谢了刘文胜和吴家父女,高兴地说,“要不是你们三人哪有我的今天!我要一辈子记住你们的好。”四个人在船上说笑了一番。
  成德的回忆,还在那么美好中继续着……
  痊愈后,成德并没有及时离开吴家,他觉得一根牵魂的线线在拉着他。
  这天,天气晴朗,瑞花整理渔具,然后提着渔具走向岸去了。临走对成德说道:“你要是出来的话,别忘了多穿件衣服,外面风大!”
  成德喝完药,吃了饭,歇了一会儿,特别想出去走走,便下了船,向鲁班滩吴家鱼船方向走去,离岸不远的地方,瑞花正在安静地钓鱼。这时,成德才敢仔细端详起瑞花来,心想:反正她在忙,也不会注意到我,嘴角微微一扬,暗自得意起来。
  瑞花身形娇美,乌黑油亮的辫子一甩,配着蓝底白花右衽夹袄,美极了。粉扑扑的脸上不知是沾上的河水,还是汗水,晶莹的闪着光;脸上虽不施粉黛,但也将她的活泼可爱展现到极致……
  成德又失神了……
  “哗!”的一声,成德吓得一个激灵,瑞花漂亮地在水面上划了一条弧线,钓上一条天桥石花鲤鱼,“哈哈哈……这可是贡品呀,呶,给你补身子吧。”瑞花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成德直直勾勾地盯着她,四目相对,竟羞红了脸。
  “哎,你咋说这鱼是贡品呢?”“嗯,这是我爹告诉我的,”说话间吴老大来了,“孩子,你是不知道哇,我们被这鱼害得好苦哇。”“瑞花说这鱼好着呢,是补身子的鱼,咋还能害苦人呢?”成德很是好奇。
  “好,那老伯就给你讲讲这鱼的事,那还是在康熙爷时的事,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皇帝由大同经河曲贺东富昌到宁夏西征葛尔丹,在贺东住了两天,皇上在鲁班滩和皇长子胤褆打到了两尾很奇特的鲤鱼,其鱼身体扁长,两侧各有一条金线,两腮布满石花,御厨做了,其肉特别鲜美,于是定为贡品,因鲁班滩附近有座传说是鲁班爷修的天桥,故皇上就把这鱼御封为‘山西天桥石花鲤鱼’。起先每年冬至前三日进贡60尾,满足康熙皇帝和内宫的需要。后来各大衙门知道这鱼好了,让贺东增加上贡,一直加到了两千五百尾,其中正鱼750尾,随鱼1250尾。于是州衙门就定了十二条半官鱼船,朝廷发了紫檀刻的样鱼模子和随鱼模子各一对儿,样鱼必须是天桥石花鲤鱼,随鱼可以是石花鲤鱼,也可以是绵鱼,打到的鱼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得正好和鱼模子大小相同。被定了的鱼户必须每年按标准交样鱼60尾,随鱼120尾。”吴老大喝了口水继续说,“孩子,这鱼就生长在鲁班滩这不到六里的黄河里,其他地方打到的鱼都不是!因为这里有个著名的鲁班滩神泉,老辈人讲这泉水有三大宝:“长鱼,抗瘟,生小小。村里生的男孩多,丁银税就要多征。唉!”吴老大站起来,“天启三年,乾隆三十七年,道光元年瘟疫,人传人,没那么多药,田知州就决定发放神泉水以救百姓,他叫百姓排队打水,每家五升,不然早因抢水打下人命了!泉水由官兵常年守着,你别说这水还真救了不少人的命呢!可惜后来泉水旁土石塌下来,把神泉压倒地下石缝里,现在水顺着石缝流进大河养了鱼了。我在这里干了三十二年了,这河滩我都熟,河床东岸中间有个倒流岩,那倒流岩像个簸萁,向里深近十丈,泉水就流到这倒流岩里,泉水营养丰富,里面生出很多浮游子和透明的虾,石花鲤鱼就喝这水,吃这食儿,能长不好吗?这里面呀,水又缓又暖,石花鲤鱼不游走,长期就在里面生长,成了一个特有的物种,泉养了鱼,鱼却害了人,都是好东西,但百姓却享受不到,反而因此遭了罪!孩子,难呐!哪有那么多的鱼呀?道光五年,朝廷下令全州的人都要交鱼税,百姓交不起税就要坐牢,鱼户交不上鱼,第一年是打十大板子放回去打鱼。第二年交不上的就定成‘准官鱼户’叫他们到内蒙萨拉齐、托克托、清水河三旗县去‘境外网取,以资接济’。我家被定为‘官鱼户’,虽没有去内蒙,但没自由。交不了鱼,冬至前就得去挨板子,屁股上被打得鲜血直流,疼得能晕过去呀。我们旧亭镇的刘同家那时就被定成‘准官鱼户’到了萨拉齐的,他家还有一支,为了躲鱼税,没到萨拉齐,而是跑到富昌县龙峰山开荒种地,日子过得恓惶啊,现在知州还在奉命寻找呢,唉!这两家至今也没回来!都是被这鱼和鱼税给逼的!”说到这,吴老大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原来是这样啊!我看到这石壁上刻有"黄河奇观”四个大字,我还以为是说自然景色美呢?"“当然这儿自然景色是晋陕蒙峡谷中最美的地方,但是,当权者来了赏了美景,还要喝我们的血呀!”
  听了吴老大的一席话,崔成德懂得了许多,更知道吴家父女的不易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成德和瑞花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瑞花住进了成德的心里,魂牵梦绕的,成德满脑子都是她的影子,瑞花又何尝不是?一天不和成德说会话,像丟了魂似的。
  回家前,他悄悄地在瑞花耳边说:“等我,我回家后就想办法来提亲,一定等我!”瑞花姑娘听了成德的话,那脸飞满红霞,低头不语……
  这段美好的回忆在他心里一直刻着……
  在义兴酒馆里,成德一宿没睡好。
  早早起来后,才发现黄河上的船全部被官家查封了!原来,衙门出了《定限鱼数告示》,不让船只拉人,只能到黄河的萨拉齐、托克托、清水河,三处“网取贮鳇”,所以成德只好踏上去鲁班滩的旱路,他要去找瑞花,因那里有他的梦!
  天刚蒙蒙亮,成德坐车赶到了吴老大家。他对这地方很熟,又是喊话又是推门,一下把吴家父女给惊醒了。
  门缓缓打开,瑞花走了出来……
  二人相视良久,瑞花十分害羞,两只手不停地拽扯着衣襟,想说什么,却不知该说什么,嘴角动了动,成德悄悄地在瑞花耳边说:“我来了,我是来提亲的,什么门当户对?我统统不要!我要的是你,你一定要等我!”瑞花听了成德的话,羞怯地跑开了。
  成德进到屋里,给吴老大行了礼,说明来意后,吴老大叹了口气:“少爷,我知道你有出息,是个好孩子,瑞花跟了你不会吃苦的。可你是大户人家的少爷,我们是艰难度日的渔家,高攀不起的,自古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说你与陈家小姐定亲在先,若我现在将女儿许予你,陈家颜面往哪搁,瑞花要跟你东躲西藏过一辈子,我也舍不得啊,……对不住了!你还是回去吧!”说完对成德挥了挥手,把门关上了。
  吴老大说完,抱头蹲坐在门后面,好久抬不起头来。
  “瑞花,瑞花你出来,我要听听你的心里话……”成德没想到吴老大如此绝情,几近崩溃,他理智全无,一边敲着门一遍喊着……
  吴家也是十分的为难,吴老大知道成德和瑞花这些天相处得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多次想阻止他们,可又狠不下心来,如今成德上门提亲,让他们父女不知如何是好。成德是个好孩子,可他家大业大,高不可攀啊!瑞花年龄虽小,也是明白崔家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她也很无助。屋里的父女俩,虽然无言以对,但彼此心里也在激烈地挣扎着……
  瑞花隔着门,看着成德痴情地站在门口,几次想冲出去,抱住他大哭一场,可还是没有勇气打开那扇门。
  成德却傻傻地站在那儿,期待那扇门再次慢慢打开。
  怎料才一年光景,他便不得不与陈家小姐定亲?想到这他暗暗下定决心:“老伯不同意,就带瑞花私奔,逃到口外去成亲。”成德摸了摸老藤箱子,这里面有他最近做生意的一笔款项,还没来得及交给掌柜呢,这足够他和瑞花平平淡淡过很久的了,他自言自语道:“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来提亲的,没有媒妁之言,没有像样聘礼……唉,瑞花会伤心吗?”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虚谷
举报
顶啦 1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编剧
    范统
  • 编剧
    庆婉柔
  • 其他
    pet
  • 制片人
    ren
  • 学生
    洋葱哥
  • 导演
    lit
  • 学生
    Ech
  • 神秘人
    qiu
共有 1 个评论
姚铎   北京  2021/7/10 17:40:42 
文笔流畅,叙事清晰,好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提示:5号)
      *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市长的面试(主旋律)

同类推荐作品

狗与老人(主旋律)
血染的风采(主旋律)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青花梅瓶(主旋律)
花开迟暮(主旋律)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蓝色游戏(主旋律)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剑影(主旋律, 武侠动作, 军事)

同类随机作品

亚鲁王(历史)
冬梅(主旋律, 军事)
期货男人 中(主旋律)
玉菊(主旋律)
劫爱(主旋律)
玻璃秋季(主旋律)
坚守(主旋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