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9284
成片时长:约64分钟
阅读:1728
发表:2022/6/16
51集 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沙陀神王》第13集
1
…
12
13
14
…
51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昭宗(欣慰地笑了):柳卿,朕今日其实已经危如累卵!殿后四军已散,李筠几个都头,或遇刺或外放,亲王们又被韩建那厮屠戮殆尽!如何能保江山、救朕躬?唯有这十万新招募的禁军,或堪一用!实话告诉你,这也是朕的保命绝招了!若能削平沙陀,自可威慑四方,礼乐制度,一一恢复,朝廷可安,天下可治!然若万一失手,后果不堪设想!柳卿为朕一决。
柳燦:官家如此信赖,臣敢不尽心竭力?然而臣以为,伐晋成败,并非官家保命绝招。
昭宗:不是?
柳燦:圣人可否容老臣从头细说?
昭宗(从容):卿且言之。
柳璨:圣人,晋王所恃者,懿宗赐姓也。自以为天潢贵胄,骄恣肆意。圣人何不以沙陀逼迫先帝奔走汉中为由,削其官爵,夺其赐姓,删其属籍?臣以为若从此根本上将其打回蛮夷本性,必然令太原上下气为之夺,军无斗志。之后圣人更以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而以京兆尹孙揆副之,另命刘仁恭、朱全忠、王镕、赫连铎等为各方面招讨使,王师出征,必获全胜。
昭宗(想了想):此役以幽州为发端,便该命刘仁恭为太原东面招讨使,彼定可效命。
柳璨:圣人知人善用,臣所不及。
昭宗:然而晋王悍勇善战,万一不如意,朕这十万禁军之后,再无力抗衡韩建、梁王之流啦!一旦江山易姓,朕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柳燦:兵凶战危,臣也无必胜把握,但臣也有保命一招,必可保全圣人无恙。
昭宗:卿试言之。
柳燦(犹豫了一下):万一真的走投无路,圣人何不去做山阳公?
昭宗(一震):大胆!居然要朕效仿汉献帝禅位?
柳燦(哭着说):官家,且听天命吧!若天命在唐,伐晋必可成功。成功之后,甚至还可挟战胜之威,命秦王和梁王纳还版籍,束手称臣!如此则中兴在望!但话说回来,若天命不再,人力何为?老臣感于圣人信赖,故此直言相告,与其委曲求全,何若奋力一搏?官家若以为老臣是乱臣贼子、悖逆言语,请即刻诛老臣以谢天下。
昭宗没有说话,走向门口看着大雨,之后沉吟着返回御座坐下,空洞的眼神看着大殿顶端,思索良久,重重叹气。
昭宗:朕意已决!便如柳卿所言,奋力一搏,以观天命!柳卿即刻前去拟旨,告诉张浚,朕所招十万大军,此番尽数交给他,必须全胜而回,不可使朕蒙羞。
柳璨:开国伯张浚乃中书侍郎、兵部尚书,晓畅军事,又手提十万王师,必不负圣上期许,奏凯而回。不过。
昭宗:卿尚有何虑?
柳璨(一笑):并非大事,只是官家的九公主,如今滞留河东,是否先遣人将她接回长安?
昭宗(一咬牙):卿不知兵行诡道?若大张旗鼓接回九儿,诚恐打草惊蛇,更无胜算!再说如今长安,依旧波诡云谲,接她回来作甚!她就还留在北京吧,料想李克用也不会为难于她。一方诸侯为难一个小女子,他李克用也算是名声扫地了。
柳璨(愕然):官家果然不顾益昌公主了?
昭宗长长叹了口气。
昭宗:柳卿试想,石堤谷惨剧之后,朕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啦。如果此番讨河东能够大胜沙陀,便能重振乾纲!如卿所言,那时候定然诸侯拱手,文武效命,江山社稷稳如泰山!所以讨伐河东,不仅仅是朕,更是大唐王朝的最后机会了!朕虽然疼惜九儿,然而当此千钧一发之计,为了江山社稷,也只好让九儿她们各安天命吧。
昭宗走下御座。
昭宗:当此非常时刻,莫说九儿,便是朕躬,也俱都已到最后关头!最后一搏,若能扫平河东,国家尚有希望。若是天命不再,朕复何言,复有何念。
柳璨:圣人高瞻远瞩,气魄雄大,只要此番击破河东,倒真是能令各方面对官家刮目相看,各路诸侯、朝中重臣,定然慑服于官家。官家成了中兴圣主,此其时也。然而张浚领兵,不知胜算几何?
昭宗:兵部尚书亲自领兵,尚有何疑?何况官兵有十万之众,河东李克用所有兵马,也只有五六万人,还要分兵各处把守,官兵每战都是绝对优势,必可稳操胜券。
12、内 夜 梁王府大堂
人物:朱全忠、李振
朱全忠(哈哈大笑):孤本来听了夫人遗言,已经无心夺他江山了。无奈他却自己送来!兴绪,官家可真是个大昏君啊。
李振(陪笑):大王天纵聪明。
朱全忠:那句话怎么说的?老天给的,就要接受?
李振:大王是想说,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吧?
朱全忠(眯着眼):何意?
李振:意思是上天送给大王的东西,若违背天命不受,便会有灾难临头。时候到了还不动手,定会遭受祸事。
朱全忠:就是说,孤若不取了这大唐社稷,就会有灾难啦、祸事啦,降临到孤的身上,是吧?
李振(一揖):大王,所以说,天命不可违。
朱全忠(点头笑道):夫人遗言说富贵折寿,但若是不取这大富贵,便要承受天降灾祸!兴绪啊,夫人之言虽然有理,但和天命相比,那就。
朱全忠停住嘴,笑着看看李振。
李振:先王妃固然聪慧绝顶,然而天命又岂是凡人可知?就如臣先前说的那谶语,那可是天后年间就有的。可见天命一直未变啊。
朱全忠(思索):官家新练的这十万大军,人数虽多,其实还是乌合之众。以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而以京兆尹孙揆副之,这两个,济得甚事?孤看他凶多吉少!待他这十万新兵烟消云散,他这官家,也就当到头了!他这江山,孤也只好接受啦。
李振(慨叹):谁能料到官家居然出此下策?看来大王鼎新革命,真乃天意。
朱全忠:要不怎么说他是昏君?靠着十万新兵,也敢削藩!嗯,倒是旨意命孤做这南面招讨使,似乎有利可图。
李振(探询):大王之意是?
朱全忠(想了想):命葛从周率军重返昭义军,夺取潞州!朝廷十万兵马,孤给他五万!务必夺下潞州,顺便斩了那煞神。
李振:大王要杀李存孝了?
朱全忠(点点头):虽然孤并不看好朝廷征讨李克用,官家把这最后的十万大军孤注一掷,更是将国家大事当成赌博!而且赢面很小!但是,孤还是要竭尽全力,做好这个太原行营南面招讨使!哈哈,打独眼贼,孤最肯出力。
李振:臣这就去。
朱全忠(拦阻):且慢。要给通美说明白,他只须打下潞州、杀了李存孝,便是大功告成!休要听那张浚号令,空损耗了孤的兵马。
13、内 日 晋王府安西殿
人物:李九娘、黄四娘
李九娘(高声):怎会如此!你这奴婢,必定听错了消息。
黄四娘(连忙跪下):主子息怒,奴婢也深恐误解了圣人之意,不敢轻信。故此直到张浚宰相出兵之后,坐实了此事,方才连夜驰骋回来,报与主子。
李九娘颓然坐下,过来半晌。
李九娘:父皇居然置女儿生死于不顾!不,父皇不会如此,只有朱贼行事方才如此歹毒。
黄四娘:奴婢也吃惊不已,如果两边开战,公主岂不是身处敌营?
李九娘摆摆手,神情呆滞的看着窗外。
黄四娘(担心):主子?
李九娘(突然站起问):逃往何方?
黄四娘:主子说什么?
李九娘(惨然一笑):还能说什么,逃命吧!趁他们尚不知官兵前来削藩,咱们即刻逃走。否则等到消息传开,就只能下狱了。虽不至死,颜面何在!可是,若逃回长安,又怕官兵又怕梁王,而且路途遥远……哎对了,那个打虎将,倒是似乎还有些忠义,是吧?
黄四娘:全凭主子决断。
李九娘(悄声):休要惊动别人,只你我二人立刻出府,寻路去昭义军。
14、外 日 晋军行军路上
人物:李克用、张承业、李嗣源、周德威
晋军行军。
李克用和张承业并辔前行。
探马(飞马来报):大王,紧急军情。
李克用接过文书看了看,冷笑。
李克用:张浚这厮,好没气量!孤当年不过他将来会祸害朝廷,倾覆社稷!谁知他便就此衔恨,现在居然撺掇官家起兵来攻。
张承业:大王,张浚带兵进攻谁?大王。
李克用策马前行,张承业连忙赶上,李克用将文书递给他。
李克用(没好气):还叫什么大王!某不是大王了!你自己看过。
张承业接过文书看了看。
张承业(惊叫):削爵夺姓?还派出大军进攻河东?这,大王,这这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无法想象啊!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大王息怒,咱家看来,此事恐非张浚所能为,该当是梁王的阴谋,大王不可为其所惑啊。
李克用(冷冷):若非张浚蛊惑、天子下旨,朱三又岂能调动官军?
张承业:大王,请立刻停止前进,召集诸将议事。
李克用(自负):不必。现在刘仁恭也是一个讨伐河东的招讨使。正好,某便先拿他祭旗,踏平幽州之后,再回师捉拿张浚。
张承业(焦急):大王。
李克用(怒极反笑):好笑!某还等圣旨前来调停争端,圣旨却是伐晋削藩,还要削爵夺姓!直娘贼!
这时李嗣源和周德威两骑马也赶了过来。
李嗣源:父王,情况有变?
李克用:皇上下旨对某削爵夺姓啦!哈哈,嗣源,咱们这个李姓,不稳当啦!奉旨某该叫朱邪克用,你该叫朱邪嗣源啦!哈哈哈。
周德威:大王,究竟怎么回事?
李克用:你没听见?天子不仅对某削爵夺姓,而且派出十万大军,以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要将我沙陀剿灭啦。
李克用顺手将军书递给周德威。
周德威双手接过军书看了一遍,又递给了李嗣源。
周德威:大王如何处置?
李克用:刘仁恭也被任命为什么东面招讨使!某先击破他,数路大军自然作鸟兽散,那时候方可与官家讲理。
李嗣源奉还军书给李克用,李克用摆摆手不接。
李嗣源(郑重):父王,儿臣以为,如今恐怕不宜再向幽州进军。
李克用:为何?
李嗣源:朝廷大举进军,父王若不在太原坐镇,国中无主,则过于弄险。若是太原有失,可谓根本动摇,咱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后果不堪设想。
李克用:镇远,你说。
周德威(拱手):大王,臣也以为大太保所言有理。朝廷骤然发兵十万,也就是看准了大王不在太原,河东兵力空虚。皇上素有削藩之意,此时。
李克用(打断):削藩削藩,官家不削朱老三,却来寻某晦气!咄咄怪事。
张承业:大王,此必是梁王之意,削藩自然不会削宣武。
周德威:大王,若官军疾速回师河东。
李克用(打断):不然。张浚挂帅,官兵必败!昔日孤便他祸害朝廷,乃是看准此人志大才疏!此人挂帅,河东无虞。
李嗣源:父王果有如此把握?
李克用(瞪他一眼):否则呢?孤纵横天下数十年,看不清一个张浚!哼!况且大军至此却又匆忙折返,被人家笑话不说,军心也会一片混乱!那时候,就不再是三万大军,而是变成三万牛羊,毫无士气,任人宰割!
李克用勒住马,看看几个人。
李克用:传孤将令,存璋向北,抵挡赫连铎;嗣昭守住阴地关,存孝的潞州,乃是重中之重,命他不必北上,但须坚守潞州,严防朱三捣乱。
周德威(笑):大王分拨下去,果然一天乌云都散。不过,臣以为存孝所长,乃是斩将夺旗。
李克用:说来。
周德威:朝廷兵马,都在泽潞。臣料那太原四面行营,亦当在此。大王何不命存孝寻机斩杀张浚?
李嗣源(顾虑):张浚既是朝廷兵马总都统,防范自然严密,斩他只恐不易。
李克用(一挥手):让他试试又何妨?他不是号称天下第一勇将嘛,杀个总都统,又有何难?
李嗣源:这……张公公,劝劝父王,莫要如此强逼存孝。
张承业:大王,据咱家所知,张浚一向怠于兵事,虽是兵部尚书,却极少去白虎堂点卯。这四面行营之中,只怕压根就没有张浚,却让李将军何处下手?再者,张浚毕竟位居宰相,若当朝宰相战死,只怕今后与朝廷之间难以转圜了。
李嗣源、周德威都看着李克用。
李克用:将来之事,将来再说。现在张浚既然敢挂帅攻晋,便该杀鸡儆猴!镇远,告知存孝,孤定要张浚首级!
15、内 日 幽州帅府
人物:刘守光、刘仁恭、荣散散
刘守光(进入):父帅召唤,不知何事?
刘仁恭哈哈大笑,笑的差点背过气去,荣散散连忙为他捶背,好半天刘仁恭才缓过劲来,看着刘守光。
柳燦:官家如此信赖,臣敢不尽心竭力?然而臣以为,伐晋成败,并非官家保命绝招。
昭宗:不是?
柳燦:圣人可否容老臣从头细说?
昭宗(从容):卿且言之。
柳璨:圣人,晋王所恃者,懿宗赐姓也。自以为天潢贵胄,骄恣肆意。圣人何不以沙陀逼迫先帝奔走汉中为由,削其官爵,夺其赐姓,删其属籍?臣以为若从此根本上将其打回蛮夷本性,必然令太原上下气为之夺,军无斗志。之后圣人更以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而以京兆尹孙揆副之,另命刘仁恭、朱全忠、王镕、赫连铎等为各方面招讨使,王师出征,必获全胜。
昭宗(想了想):此役以幽州为发端,便该命刘仁恭为太原东面招讨使,彼定可效命。
柳璨:圣人知人善用,臣所不及。
昭宗:然而晋王悍勇善战,万一不如意,朕这十万禁军之后,再无力抗衡韩建、梁王之流啦!一旦江山易姓,朕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柳燦:兵凶战危,臣也无必胜把握,但臣也有保命一招,必可保全圣人无恙。
昭宗:卿试言之。
柳燦(犹豫了一下):万一真的走投无路,圣人何不去做山阳公?
昭宗(一震):大胆!居然要朕效仿汉献帝禅位?
柳燦(哭着说):官家,且听天命吧!若天命在唐,伐晋必可成功。成功之后,甚至还可挟战胜之威,命秦王和梁王纳还版籍,束手称臣!如此则中兴在望!但话说回来,若天命不再,人力何为?老臣感于圣人信赖,故此直言相告,与其委曲求全,何若奋力一搏?官家若以为老臣是乱臣贼子、悖逆言语,请即刻诛老臣以谢天下。
昭宗没有说话,走向门口看着大雨,之后沉吟着返回御座坐下,空洞的眼神看着大殿顶端,思索良久,重重叹气。
昭宗:朕意已决!便如柳卿所言,奋力一搏,以观天命!柳卿即刻前去拟旨,告诉张浚,朕所招十万大军,此番尽数交给他,必须全胜而回,不可使朕蒙羞。
柳璨:开国伯张浚乃中书侍郎、兵部尚书,晓畅军事,又手提十万王师,必不负圣上期许,奏凯而回。不过。
昭宗:卿尚有何虑?
柳璨(一笑):并非大事,只是官家的九公主,如今滞留河东,是否先遣人将她接回长安?
昭宗(一咬牙):卿不知兵行诡道?若大张旗鼓接回九儿,诚恐打草惊蛇,更无胜算!再说如今长安,依旧波诡云谲,接她回来作甚!她就还留在北京吧,料想李克用也不会为难于她。一方诸侯为难一个小女子,他李克用也算是名声扫地了。
柳璨(愕然):官家果然不顾益昌公主了?
昭宗长长叹了口气。
昭宗:柳卿试想,石堤谷惨剧之后,朕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啦。如果此番讨河东能够大胜沙陀,便能重振乾纲!如卿所言,那时候定然诸侯拱手,文武效命,江山社稷稳如泰山!所以讨伐河东,不仅仅是朕,更是大唐王朝的最后机会了!朕虽然疼惜九儿,然而当此千钧一发之计,为了江山社稷,也只好让九儿她们各安天命吧。
昭宗走下御座。
昭宗:当此非常时刻,莫说九儿,便是朕躬,也俱都已到最后关头!最后一搏,若能扫平河东,国家尚有希望。若是天命不再,朕复何言,复有何念。
柳璨:圣人高瞻远瞩,气魄雄大,只要此番击破河东,倒真是能令各方面对官家刮目相看,各路诸侯、朝中重臣,定然慑服于官家。官家成了中兴圣主,此其时也。然而张浚领兵,不知胜算几何?
昭宗:兵部尚书亲自领兵,尚有何疑?何况官兵有十万之众,河东李克用所有兵马,也只有五六万人,还要分兵各处把守,官兵每战都是绝对优势,必可稳操胜券。
12、内 夜 梁王府大堂
人物:朱全忠、李振
朱全忠(哈哈大笑):孤本来听了夫人遗言,已经无心夺他江山了。无奈他却自己送来!兴绪,官家可真是个大昏君啊。
李振(陪笑):大王天纵聪明。
朱全忠:那句话怎么说的?老天给的,就要接受?
李振:大王是想说,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吧?
朱全忠(眯着眼):何意?
李振:意思是上天送给大王的东西,若违背天命不受,便会有灾难临头。时候到了还不动手,定会遭受祸事。
朱全忠:就是说,孤若不取了这大唐社稷,就会有灾难啦、祸事啦,降临到孤的身上,是吧?
李振(一揖):大王,所以说,天命不可违。
朱全忠(点头笑道):夫人遗言说富贵折寿,但若是不取这大富贵,便要承受天降灾祸!兴绪啊,夫人之言虽然有理,但和天命相比,那就。
朱全忠停住嘴,笑着看看李振。
李振:先王妃固然聪慧绝顶,然而天命又岂是凡人可知?就如臣先前说的那谶语,那可是天后年间就有的。可见天命一直未变啊。
朱全忠(思索):官家新练的这十万大军,人数虽多,其实还是乌合之众。以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而以京兆尹孙揆副之,这两个,济得甚事?孤看他凶多吉少!待他这十万新兵烟消云散,他这官家,也就当到头了!他这江山,孤也只好接受啦。
李振(慨叹):谁能料到官家居然出此下策?看来大王鼎新革命,真乃天意。
朱全忠:要不怎么说他是昏君?靠着十万新兵,也敢削藩!嗯,倒是旨意命孤做这南面招讨使,似乎有利可图。
李振(探询):大王之意是?
朱全忠(想了想):命葛从周率军重返昭义军,夺取潞州!朝廷十万兵马,孤给他五万!务必夺下潞州,顺便斩了那煞神。
李振:大王要杀李存孝了?
朱全忠(点点头):虽然孤并不看好朝廷征讨李克用,官家把这最后的十万大军孤注一掷,更是将国家大事当成赌博!而且赢面很小!但是,孤还是要竭尽全力,做好这个太原行营南面招讨使!哈哈,打独眼贼,孤最肯出力。
李振:臣这就去。
朱全忠(拦阻):且慢。要给通美说明白,他只须打下潞州、杀了李存孝,便是大功告成!休要听那张浚号令,空损耗了孤的兵马。
13、内 日 晋王府安西殿
人物:李九娘、黄四娘
李九娘(高声):怎会如此!你这奴婢,必定听错了消息。
黄四娘(连忙跪下):主子息怒,奴婢也深恐误解了圣人之意,不敢轻信。故此直到张浚宰相出兵之后,坐实了此事,方才连夜驰骋回来,报与主子。
李九娘颓然坐下,过来半晌。
李九娘:父皇居然置女儿生死于不顾!不,父皇不会如此,只有朱贼行事方才如此歹毒。
黄四娘:奴婢也吃惊不已,如果两边开战,公主岂不是身处敌营?
李九娘摆摆手,神情呆滞的看着窗外。
黄四娘(担心):主子?
李九娘(突然站起问):逃往何方?
黄四娘:主子说什么?
李九娘(惨然一笑):还能说什么,逃命吧!趁他们尚不知官兵前来削藩,咱们即刻逃走。否则等到消息传开,就只能下狱了。虽不至死,颜面何在!可是,若逃回长安,又怕官兵又怕梁王,而且路途遥远……哎对了,那个打虎将,倒是似乎还有些忠义,是吧?
黄四娘:全凭主子决断。
李九娘(悄声):休要惊动别人,只你我二人立刻出府,寻路去昭义军。
14、外 日 晋军行军路上
人物:李克用、张承业、李嗣源、周德威
晋军行军。
李克用和张承业并辔前行。
探马(飞马来报):大王,紧急军情。
李克用接过文书看了看,冷笑。
李克用:张浚这厮,好没气量!孤当年不过他将来会祸害朝廷,倾覆社稷!谁知他便就此衔恨,现在居然撺掇官家起兵来攻。
张承业:大王,张浚带兵进攻谁?大王。
李克用策马前行,张承业连忙赶上,李克用将文书递给他。
李克用(没好气):还叫什么大王!某不是大王了!你自己看过。
张承业接过文书看了看。
张承业(惊叫):削爵夺姓?还派出大军进攻河东?这,大王,这这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无法想象啊!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大王息怒,咱家看来,此事恐非张浚所能为,该当是梁王的阴谋,大王不可为其所惑啊。
李克用(冷冷):若非张浚蛊惑、天子下旨,朱三又岂能调动官军?
张承业:大王,请立刻停止前进,召集诸将议事。
李克用(自负):不必。现在刘仁恭也是一个讨伐河东的招讨使。正好,某便先拿他祭旗,踏平幽州之后,再回师捉拿张浚。
张承业(焦急):大王。
李克用(怒极反笑):好笑!某还等圣旨前来调停争端,圣旨却是伐晋削藩,还要削爵夺姓!直娘贼!
这时李嗣源和周德威两骑马也赶了过来。
李嗣源:父王,情况有变?
李克用:皇上下旨对某削爵夺姓啦!哈哈,嗣源,咱们这个李姓,不稳当啦!奉旨某该叫朱邪克用,你该叫朱邪嗣源啦!哈哈哈。
周德威:大王,究竟怎么回事?
李克用:你没听见?天子不仅对某削爵夺姓,而且派出十万大军,以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要将我沙陀剿灭啦。
李克用顺手将军书递给周德威。
周德威双手接过军书看了一遍,又递给了李嗣源。
周德威:大王如何处置?
李克用:刘仁恭也被任命为什么东面招讨使!某先击破他,数路大军自然作鸟兽散,那时候方可与官家讲理。
李嗣源奉还军书给李克用,李克用摆摆手不接。
李嗣源(郑重):父王,儿臣以为,如今恐怕不宜再向幽州进军。
李克用:为何?
李嗣源:朝廷大举进军,父王若不在太原坐镇,国中无主,则过于弄险。若是太原有失,可谓根本动摇,咱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后果不堪设想。
李克用:镇远,你说。
周德威(拱手):大王,臣也以为大太保所言有理。朝廷骤然发兵十万,也就是看准了大王不在太原,河东兵力空虚。皇上素有削藩之意,此时。
李克用(打断):削藩削藩,官家不削朱老三,却来寻某晦气!咄咄怪事。
张承业:大王,此必是梁王之意,削藩自然不会削宣武。
周德威:大王,若官军疾速回师河东。
李克用(打断):不然。张浚挂帅,官兵必败!昔日孤便他祸害朝廷,乃是看准此人志大才疏!此人挂帅,河东无虞。
李嗣源:父王果有如此把握?
李克用(瞪他一眼):否则呢?孤纵横天下数十年,看不清一个张浚!哼!况且大军至此却又匆忙折返,被人家笑话不说,军心也会一片混乱!那时候,就不再是三万大军,而是变成三万牛羊,毫无士气,任人宰割!
李克用勒住马,看看几个人。
李克用:传孤将令,存璋向北,抵挡赫连铎;嗣昭守住阴地关,存孝的潞州,乃是重中之重,命他不必北上,但须坚守潞州,严防朱三捣乱。
周德威(笑):大王分拨下去,果然一天乌云都散。不过,臣以为存孝所长,乃是斩将夺旗。
李克用:说来。
周德威:朝廷兵马,都在泽潞。臣料那太原四面行营,亦当在此。大王何不命存孝寻机斩杀张浚?
李嗣源(顾虑):张浚既是朝廷兵马总都统,防范自然严密,斩他只恐不易。
李克用(一挥手):让他试试又何妨?他不是号称天下第一勇将嘛,杀个总都统,又有何难?
李嗣源:这……张公公,劝劝父王,莫要如此强逼存孝。
张承业:大王,据咱家所知,张浚一向怠于兵事,虽是兵部尚书,却极少去白虎堂点卯。这四面行营之中,只怕压根就没有张浚,却让李将军何处下手?再者,张浚毕竟位居宰相,若当朝宰相战死,只怕今后与朝廷之间难以转圜了。
李嗣源、周德威都看着李克用。
李克用:将来之事,将来再说。现在张浚既然敢挂帅攻晋,便该杀鸡儆猴!镇远,告知存孝,孤定要张浚首级!
15、内 日 幽州帅府
人物:刘守光、刘仁恭、荣散散
刘守光(进入):父帅召唤,不知何事?
刘仁恭哈哈大笑,笑的差点背过气去,荣散散连忙为他捶背,好半天刘仁恭才缓过劲来,看着刘守光。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