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5259
成片时长:约49分钟
阅读:13607
发表:2013/7/10
古装
电影剧本
广陵绝(下)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二幕
苏门山脚下
阮籍和刘伶向山上走去,走到半山腰,路旁有一块大石,刘伶突然停住。
阮籍:“不去了?”
刘伶:“孙先生是世外高人,我不过市井一酒徒,不宜见他,你自个上去找他吧,我在这块石头上等候。”
阮籍:“他真的在山上么?”
刘伶:“我是听一个老樵夫说的:孙登在山顶的一个洞穴中,他精易理,能知古今卜人生死;晓音律,能奏琴瑟啸乐龙凤;懂养生,能通阴阳驻颜松柏。”
阮籍:“这种奇人,不知道肯不肯见我。”
刘伶:“试试看吧。”
阮籍叹一口气,继续攀爬上山。
苏门山顶
阮籍穿过丛林,跃过溪涧,抓住青藤蹂身上坡,转一个弯,看见一个山洞,洞口布满藤蔓。阮籍整理好衣帽,走到洞前。
阮籍(大声地):“阮籍前来拜访孙先生。”
说完用手分开藤葛,钻进洞里。
孙登所住洞穴
洞内一片昏暗,有条小溪,泉水叮叮咚咚地流。阮籍再往里走,面前有一道高高的土坎,土坎上面铺着一块巨大的石板,石板上依稀是一堆青草。阮籍揉揉眼睛,再仔细分辨,这堆草呈金字塔形,顶部有一部分不是绿色的。阮籍向前再走几步,原来那是一张脸,长眉下垂,双目紧闭,美髯如漆。阮籍先是吓了一跳,待看清之后,不觉凛然。
阮籍(作揖):“后辈小子阮籍,见过孙先生。”那人仍是一动不动,“今日前来,特求先生教我舒筋导气之术,并鸣吟呼啸之法门。”
那人如同死了一般,毫无动静。阮籍长叹一声,退后几步。
阮籍:“既然先生不肯见告,晚辈就此辞别。”
说完,黯然出洞。
山顶
到了洞外,阮籍胸内郁积,于是长啸一声,沿着原路返回。
(39)半山腰
到了半山腰,见刘伶立在路中央,面对山下。
刘伶:“他不肯赐教,对吧?”
阮籍:“是。”
话音未落,有奇怪的声音传来,山崩海啸一般,地面震颤,草树轻摇,随后清越似笛箫之声,时而断竹裂帛,时而碎玉削金,响了一盏茶的时间,戛然而止。两人相顾骇然,惊撼莫名。
山阳嵇康铁匠铺
院中的大树下,向秀在掏炉灰,嵇康在一旁劈柴,准备生火。突然,两队卫兵从大门外冲进来,到了院中,分两列站定。嵇康和向秀一惊,放开手中活计,站直身子,又见一人一马走了进来,马上之人衣着非常华贵,像是宫里的人,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太监。一个卫兵扶着太监,另一个卫兵跪在马旁,太监踩在他背上,慢吞吞地从马上下来,随后,太监扶正官帽,整敛衣衫,正对嵇康和向秀。
太监:“奉天子手诏,嵇康听宣。”
众卫兵纷纷下跪,嵇向二人见势,屈膝跪下。
太监:“谯人嵇康,国之宗亲,忠正贤明而安于贫贱,造福僻乡,朕既慕且怜,今授为中散大夫,彰德于世人。特命内府司礼,千里驰骋,宣康入京受职领赏,诏讫。”
嵇康:“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
太监:“中散大人大喜,还望早些启程,勿让圣上久候。”
说完,太监上马,众卫兵簇拥着他,出院而去。一阵凌乱马蹄声随后响起,渐渐变弱,嵇向二人站起身来。
向秀:“还回山阳么?”
嵇康:“如何不回,待去洛阳见了皇帝,我自有辞职不受的道理,至于赏赐之物,折算成银钱分发给民众吧。”
向秀:“那你明日就去吧,铺子我看着。”
嵇康:“洛阳繁华,奇人异士尤多,一起去见识见识。我哥哥嵇喜在那里当差,几次让我过去,我都没去,趁此机会,咱俩去看看他。”
洛阳城东大街
嵇向二人骑着马,打量着两旁的阁楼店铺,观看街上的人物风情,缓缓而行。两人正在点评感叹,忽听后面有马蹄声响起,回头一看,有两人(阮籍和刘伶)纵马而来。
阮籍:“看来伯伦不止会喝酒,眼光也不错,寻得如此好景致。”
刘伶:“在房中枯坐,饮完你那几百斛酒,太过无趣,那里有茂林修竹相伴,凉亭长栈可栖,岂不更好。”
阮籍:“好想法,正合我意,只是酒多人少,未免不够痛快。”
刘伶(哈哈一笑):“当今天下,能与嗣宗一起喝酒的,少之又少。”
阮籍:“你说这话,倒让我想起几个人来。”
刘伶:“讲来听听。”
阮籍:“琅邪王濬冲,河内向子望,还有我侄儿仲容。”
向秀(勒马一惊):“中郎认得我堂兄?”
阮籍:“只是听说,未曾谋面——阁下是向子期么?”
向秀:“正是区区,不足挂齿。他现在在凉州何处,中郎能否示知?”
阮籍:“早先听濬冲说在羌人部落中贩马,细节不知。”
刘伶(看嵇康):“那这位兄台是?”
向秀:“哦——嵇康嵇叔夜。”
刘伶:“久仰,叔夜大名,响彻寰宇。”
嵇康:“山野小民,岂能为人所知,倒是伯伦‘死便埋我’之壮举,天下名士竞相效仿,此等豪气,我也羡慕,怎奈酒量太差,学不来。”
说完,四人一齐大笑。
刘伶:“看来,可以饮酒的,又多两人。”
阮籍:“太好了,两位不如随我们归去,呆上月余,我修书一封,差人快马送往西凉,请濬冲与子望同来,共襄竹林盛举!”
向秀:“承嗣宗之邀,我倒无所谓,只是叔夜王命在身,委实不敢怠慢。”
刘伶:“这是何缘由?”
嵇康:“我同皇族沾点亲故,天子封我中散大夫,特来请命不受,只安于先前状况。”
刘伶:“叔夜真名士也,我等不如。”
阮籍:“听闻河内另有一名士山涛,子期认识与否?”
向秀:“那是小弟的乡党至交,从小就熟,现为河南从事。”
阮籍:“既是子期好友,也是我道中人,一并请来,把盏言欢。”
四人边谈边走,望西而去。
洛阳东郊竹林
竹海连绵,和风阵阵;溪流蜿蜒,泉水淙淙;有飞鸟穿梭在绿叶间,啾啾鸣叫,从山脚到山顶,有不少亭台楼阁。阮籍一行七人,在山脊上的一个凉亭内歇息,有几个随从,牵马挑担,在亭子外面的树荫下乘凉。
刘伶:“与各位同游,真是痛快!”
王戎:“如此美景,正好下酒!”
阮籍:“说得好,拿酒来!”
随从打开木箱,捧出好几大坛酒,放在亭中。
阮咸:“以前和嗣宗在家喝酒,都用木盆,今天直接用坛子,怎么样?”
阮籍:“最好不过,仲容跟了我这么多年,还算懂我。”
向秀:“古往今来,侄儿直呼叔叔名字的,少之又少,而叔叔还能坦然接受,并且称赞表扬的,闻所未闻。狂放如此,我算是服了。”
山嵇王刘四人大笑。
阮籍:“各位有所不知,相比我儿,仲容学我学得更像,已经青出于蓝了。不过呀,此风不可长……哈哈,喝酒!”
七人各抱一坛酒,张口便喝,互不相敬。
嵇康:“听说仲容弹得一手好琵琶,能否为大家助助酒兴?”
阮咸:“叔夜精通音律,只怕献丑。”
刘伶:“我正想说干喝没劲呢,仲容只管奏来,放心,我还有安排,那叫一个公平。”
阮咸:“什么安排?”
刘伶:“待会便知——”(向随从)“麻烦几位到山下把车中的东西拿上来。”
四五个随从转身下山去,众人又喝了一会,随从抱着几样东西走了过来,都套着布袋,不知里面是什么。
刘伶:“世人知道叔夜善于抚琴,却不知道他吹笛也是一绝,今天让大家开开眼界;说到抚琴,嗣宗也是能手,不妨让他奏上一曲,不好要罚酒;濬冲年少胆豪,舞剑作伴;子期追随叔夜多年,通晓艺理,在旁鼓瑟;巨源虽然年长,却也不重礼法,请随便吟哦;仲容不用多说,琵琶附和;至于鄙人,勉为其难,击缶跟节拍。这样安排,如何?”
众人先是一愣,再是一笑,最后不说话了。随从走过来,从布袋中将东西取出来,分给除山涛以外的六人,正是一只玉笛、一张七弦琴、一柄剑、一架长瑟,一把琵琶和一个陶缶。
阮籍:“既然大家有此雅兴,我也不能推辞。幸好,近年创得一曲,名叫《酒狂》,应情应景,还请诸位指正。”
山涛(哈哈一笑):“此曲像是为伯伦所谱,该伯伦舞剑才对。”
刘伶:“巨源此言差矣,我饮酒只能算是疯癫,而嗣宗‘愿弃中郎作步兵,当垆醉酒卧妾旁’,‘酒狂’一名受之无愧。”
众人又一笑,便各自演奏起来。阮籍宫弦轻引,嵇康以清角为调,跟于其后,刘伶敲过几下否,王戎举步抬首,剑斜向上挥出,随后轻缓的瑟声响起。笛声啸了一会止住,山涛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唱到:
陟玉峦兮逍遥,览高冈兮峣峣。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实孔鸾兮所居,今其集兮惟鸮。乌鹊惊兮哑哑,余顾兮怊怊……
一阵琴瑟和鸣过后,铮铮的琵琶声响起,越弹越快,阮籍指掌并用,攫援拂捋,又快又急,而王戎在亭中右腕圆转,纵高跃低,左右腾挪,一团剑影忽来忽去。厅外的几个随从,睁大双眼,张口咋舌,早已像木偶一般,定在了地上。突然,阮籍手挥五弦,而琵琶音已高不可闻,王戎往后一倒,头背着地,猛地一个后空翻,挺身站住,抱剑当胸,三人同时停止,其余四人微微点头,张嘴一笑。
刘伶:“此曲妙不可言,更难得各位技艺精至于斯,可喜可贺,喝酒!”
七人意气风发,举坛饮酒。
洛阳东郊大路岔口
十字路口,周围杂草丛生,古木参天。王戎当先一马驰到,嵇康等六骑在后面。
王戎(回头):“前面有三条路,走哪一条?”
阮咸:“我也正想问,东往荥阳,南到阳翟,北去汜水,哪里最好?”
山涛:“阳翟太远,汜水关没什么好看,还是去荥阳吧。”
六人随后赶到,七骑向东绝尘而去。
荥阳广武鸿沟
一马平川的原野上,荆棘丛生,偶尔能看到一些庄稼,听到几声鸡鸣犬吠。七人各自提着马缰,缓缓向前。
向秀:“前面是当年楚、汉分天下的地方,看看去。”
刘伶(讥笑):“沛公东归成一统,四百年后汉三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哈哈!”
山涛:“若是当年就三分天下,情形会是如何,同现下又有什么不同?”
王戎:“刘邦得巴蜀、三秦、汉中并河南之地,且网络天下豪杰,可比本朝,韩项不好说。”
阮咸:“韩信尽管已得北方数国,但不知是否是守城之主,若其像刘蜀,那项羽虽有关张之勇武,范增却无孔明之谋略,且治下英布、彭越摇摆不定,不如刘蜀,更比不上孙吴。”
很快,七人来到鸿沟西岸,一条宽阔的深涧横在眼前,对面岸上长满荒草藤蔓,隐约能见一些鸟雀。
阮籍(叹气):“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苏门山脚下
阮籍和刘伶向山上走去,走到半山腰,路旁有一块大石,刘伶突然停住。
阮籍:“不去了?”
刘伶:“孙先生是世外高人,我不过市井一酒徒,不宜见他,你自个上去找他吧,我在这块石头上等候。”
阮籍:“他真的在山上么?”
刘伶:“我是听一个老樵夫说的:孙登在山顶的一个洞穴中,他精易理,能知古今卜人生死;晓音律,能奏琴瑟啸乐龙凤;懂养生,能通阴阳驻颜松柏。”
阮籍:“这种奇人,不知道肯不肯见我。”
刘伶:“试试看吧。”
阮籍叹一口气,继续攀爬上山。
苏门山顶
阮籍穿过丛林,跃过溪涧,抓住青藤蹂身上坡,转一个弯,看见一个山洞,洞口布满藤蔓。阮籍整理好衣帽,走到洞前。
阮籍(大声地):“阮籍前来拜访孙先生。”
说完用手分开藤葛,钻进洞里。
孙登所住洞穴
洞内一片昏暗,有条小溪,泉水叮叮咚咚地流。阮籍再往里走,面前有一道高高的土坎,土坎上面铺着一块巨大的石板,石板上依稀是一堆青草。阮籍揉揉眼睛,再仔细分辨,这堆草呈金字塔形,顶部有一部分不是绿色的。阮籍向前再走几步,原来那是一张脸,长眉下垂,双目紧闭,美髯如漆。阮籍先是吓了一跳,待看清之后,不觉凛然。
阮籍(作揖):“后辈小子阮籍,见过孙先生。”那人仍是一动不动,“今日前来,特求先生教我舒筋导气之术,并鸣吟呼啸之法门。”
那人如同死了一般,毫无动静。阮籍长叹一声,退后几步。
阮籍:“既然先生不肯见告,晚辈就此辞别。”
说完,黯然出洞。
山顶
到了洞外,阮籍胸内郁积,于是长啸一声,沿着原路返回。
(39)半山腰
到了半山腰,见刘伶立在路中央,面对山下。
刘伶:“他不肯赐教,对吧?”
阮籍:“是。”
话音未落,有奇怪的声音传来,山崩海啸一般,地面震颤,草树轻摇,随后清越似笛箫之声,时而断竹裂帛,时而碎玉削金,响了一盏茶的时间,戛然而止。两人相顾骇然,惊撼莫名。
山阳嵇康铁匠铺
院中的大树下,向秀在掏炉灰,嵇康在一旁劈柴,准备生火。突然,两队卫兵从大门外冲进来,到了院中,分两列站定。嵇康和向秀一惊,放开手中活计,站直身子,又见一人一马走了进来,马上之人衣着非常华贵,像是宫里的人,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太监。一个卫兵扶着太监,另一个卫兵跪在马旁,太监踩在他背上,慢吞吞地从马上下来,随后,太监扶正官帽,整敛衣衫,正对嵇康和向秀。
太监:“奉天子手诏,嵇康听宣。”
众卫兵纷纷下跪,嵇向二人见势,屈膝跪下。
太监:“谯人嵇康,国之宗亲,忠正贤明而安于贫贱,造福僻乡,朕既慕且怜,今授为中散大夫,彰德于世人。特命内府司礼,千里驰骋,宣康入京受职领赏,诏讫。”
嵇康:“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
太监:“中散大人大喜,还望早些启程,勿让圣上久候。”
说完,太监上马,众卫兵簇拥着他,出院而去。一阵凌乱马蹄声随后响起,渐渐变弱,嵇向二人站起身来。
向秀:“还回山阳么?”
嵇康:“如何不回,待去洛阳见了皇帝,我自有辞职不受的道理,至于赏赐之物,折算成银钱分发给民众吧。”
向秀:“那你明日就去吧,铺子我看着。”
嵇康:“洛阳繁华,奇人异士尤多,一起去见识见识。我哥哥嵇喜在那里当差,几次让我过去,我都没去,趁此机会,咱俩去看看他。”
洛阳城东大街
嵇向二人骑着马,打量着两旁的阁楼店铺,观看街上的人物风情,缓缓而行。两人正在点评感叹,忽听后面有马蹄声响起,回头一看,有两人(阮籍和刘伶)纵马而来。
阮籍:“看来伯伦不止会喝酒,眼光也不错,寻得如此好景致。”
刘伶:“在房中枯坐,饮完你那几百斛酒,太过无趣,那里有茂林修竹相伴,凉亭长栈可栖,岂不更好。”
阮籍:“好想法,正合我意,只是酒多人少,未免不够痛快。”
刘伶(哈哈一笑):“当今天下,能与嗣宗一起喝酒的,少之又少。”
阮籍:“你说这话,倒让我想起几个人来。”
刘伶:“讲来听听。”
阮籍:“琅邪王濬冲,河内向子望,还有我侄儿仲容。”
向秀(勒马一惊):“中郎认得我堂兄?”
阮籍:“只是听说,未曾谋面——阁下是向子期么?”
向秀:“正是区区,不足挂齿。他现在在凉州何处,中郎能否示知?”
阮籍:“早先听濬冲说在羌人部落中贩马,细节不知。”
刘伶(看嵇康):“那这位兄台是?”
向秀:“哦——嵇康嵇叔夜。”
刘伶:“久仰,叔夜大名,响彻寰宇。”
嵇康:“山野小民,岂能为人所知,倒是伯伦‘死便埋我’之壮举,天下名士竞相效仿,此等豪气,我也羡慕,怎奈酒量太差,学不来。”
说完,四人一齐大笑。
刘伶:“看来,可以饮酒的,又多两人。”
阮籍:“太好了,两位不如随我们归去,呆上月余,我修书一封,差人快马送往西凉,请濬冲与子望同来,共襄竹林盛举!”
向秀:“承嗣宗之邀,我倒无所谓,只是叔夜王命在身,委实不敢怠慢。”
刘伶:“这是何缘由?”
嵇康:“我同皇族沾点亲故,天子封我中散大夫,特来请命不受,只安于先前状况。”
刘伶:“叔夜真名士也,我等不如。”
阮籍:“听闻河内另有一名士山涛,子期认识与否?”
向秀:“那是小弟的乡党至交,从小就熟,现为河南从事。”
阮籍:“既是子期好友,也是我道中人,一并请来,把盏言欢。”
四人边谈边走,望西而去。
洛阳东郊竹林
竹海连绵,和风阵阵;溪流蜿蜒,泉水淙淙;有飞鸟穿梭在绿叶间,啾啾鸣叫,从山脚到山顶,有不少亭台楼阁。阮籍一行七人,在山脊上的一个凉亭内歇息,有几个随从,牵马挑担,在亭子外面的树荫下乘凉。
刘伶:“与各位同游,真是痛快!”
王戎:“如此美景,正好下酒!”
阮籍:“说得好,拿酒来!”
随从打开木箱,捧出好几大坛酒,放在亭中。
阮咸:“以前和嗣宗在家喝酒,都用木盆,今天直接用坛子,怎么样?”
阮籍:“最好不过,仲容跟了我这么多年,还算懂我。”
向秀:“古往今来,侄儿直呼叔叔名字的,少之又少,而叔叔还能坦然接受,并且称赞表扬的,闻所未闻。狂放如此,我算是服了。”
山嵇王刘四人大笑。
阮籍:“各位有所不知,相比我儿,仲容学我学得更像,已经青出于蓝了。不过呀,此风不可长……哈哈,喝酒!”
七人各抱一坛酒,张口便喝,互不相敬。
嵇康:“听说仲容弹得一手好琵琶,能否为大家助助酒兴?”
阮咸:“叔夜精通音律,只怕献丑。”
刘伶:“我正想说干喝没劲呢,仲容只管奏来,放心,我还有安排,那叫一个公平。”
阮咸:“什么安排?”
刘伶:“待会便知——”(向随从)“麻烦几位到山下把车中的东西拿上来。”
四五个随从转身下山去,众人又喝了一会,随从抱着几样东西走了过来,都套着布袋,不知里面是什么。
刘伶:“世人知道叔夜善于抚琴,却不知道他吹笛也是一绝,今天让大家开开眼界;说到抚琴,嗣宗也是能手,不妨让他奏上一曲,不好要罚酒;濬冲年少胆豪,舞剑作伴;子期追随叔夜多年,通晓艺理,在旁鼓瑟;巨源虽然年长,却也不重礼法,请随便吟哦;仲容不用多说,琵琶附和;至于鄙人,勉为其难,击缶跟节拍。这样安排,如何?”
众人先是一愣,再是一笑,最后不说话了。随从走过来,从布袋中将东西取出来,分给除山涛以外的六人,正是一只玉笛、一张七弦琴、一柄剑、一架长瑟,一把琵琶和一个陶缶。
阮籍:“既然大家有此雅兴,我也不能推辞。幸好,近年创得一曲,名叫《酒狂》,应情应景,还请诸位指正。”
山涛(哈哈一笑):“此曲像是为伯伦所谱,该伯伦舞剑才对。”
刘伶:“巨源此言差矣,我饮酒只能算是疯癫,而嗣宗‘愿弃中郎作步兵,当垆醉酒卧妾旁’,‘酒狂’一名受之无愧。”
众人又一笑,便各自演奏起来。阮籍宫弦轻引,嵇康以清角为调,跟于其后,刘伶敲过几下否,王戎举步抬首,剑斜向上挥出,随后轻缓的瑟声响起。笛声啸了一会止住,山涛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唱到:
陟玉峦兮逍遥,览高冈兮峣峣。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实孔鸾兮所居,今其集兮惟鸮。乌鹊惊兮哑哑,余顾兮怊怊……
一阵琴瑟和鸣过后,铮铮的琵琶声响起,越弹越快,阮籍指掌并用,攫援拂捋,又快又急,而王戎在亭中右腕圆转,纵高跃低,左右腾挪,一团剑影忽来忽去。厅外的几个随从,睁大双眼,张口咋舌,早已像木偶一般,定在了地上。突然,阮籍手挥五弦,而琵琶音已高不可闻,王戎往后一倒,头背着地,猛地一个后空翻,挺身站住,抱剑当胸,三人同时停止,其余四人微微点头,张嘴一笑。
刘伶:“此曲妙不可言,更难得各位技艺精至于斯,可喜可贺,喝酒!”
七人意气风发,举坛饮酒。
洛阳东郊大路岔口
十字路口,周围杂草丛生,古木参天。王戎当先一马驰到,嵇康等六骑在后面。
王戎(回头):“前面有三条路,走哪一条?”
阮咸:“我也正想问,东往荥阳,南到阳翟,北去汜水,哪里最好?”
山涛:“阳翟太远,汜水关没什么好看,还是去荥阳吧。”
六人随后赶到,七骑向东绝尘而去。
荥阳广武鸿沟
一马平川的原野上,荆棘丛生,偶尔能看到一些庄稼,听到几声鸡鸣犬吠。七人各自提着马缰,缓缓向前。
向秀:“前面是当年楚、汉分天下的地方,看看去。”
刘伶(讥笑):“沛公东归成一统,四百年后汉三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哈哈!”
山涛:“若是当年就三分天下,情形会是如何,同现下又有什么不同?”
王戎:“刘邦得巴蜀、三秦、汉中并河南之地,且网络天下豪杰,可比本朝,韩项不好说。”
阮咸:“韩信尽管已得北方数国,但不知是否是守城之主,若其像刘蜀,那项羽虽有关张之勇武,范增却无孔明之谋略,且治下英布、彭越摇摆不定,不如刘蜀,更比不上孙吴。”
很快,七人来到鸿沟西岸,一条宽阔的深涧横在眼前,对面岸上长满荒草藤蔓,隐约能见一些鸟雀。
阮籍(叹气):“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