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0855
成片时长:约68分钟
阅读:10285
发表:2013/7/14
20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饮恨昌谷》第12集
1
…
11
12
13
…
9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13,普安郊外,日,外。
千山万壑中,一道银练似地瀑布激涌而下…
唐玄宗一行在观赏着飞流瀑布。
崔园笑吟吟地:“陛下,这儿的风景怎么样?”
“好看,好看!到底是蜀地的名胜呀?”唐玄宗看着崔园,“哎?崔卿家,这里离蜀都还有多远?”
崔园看着唐玄宗的脸色,揣摸着:“啊,回皇上话,还有三百里。皇上,看这普安乃是山光水色、桃园仙境,多赏心悦目,圣銮不妨多住几日?”
唐玄宗点着头:“嗯,好,好!”
房琯忽然施礼跪在地上:“陛下,咱们现在离蜀都不远了吧?”
唐玄宗吃惊地看着他,大声嚷着:“你这是要干什么?房琯你声音大一点,这里水声大,朕耳朵背!”
房琯大声地:“启禀陛下,听崔大人的口气,圣銮差不多快到蜀都了,那太子殿下也已到朔方道的灵武了,您看是不是该下诏向天下发檄文,征讨那天下的乱臣贼子?收复我大唐的山山水水,光复圣都长安城啦!”
崔园等人厌恶地看着房琯…
唐玄宗欣赏着那飞流而下的瀑布水花,心不在焉地:“哦,哦,房卿呀,这蜀都不是还没到,这合时宜吗?容朕想想,再想想!”
陈玄礼急切地施礼:“陛下,您不用想!天下乱臣人人得而共诛之,该是咱们出手的时候了!”
王公大臣们齐跪在地上:“陛下!陛下!房大人、陈将军说的对,咱们该向老胡子出手了,请陛下定夺下檄文吧!”
唐玄宗左手摸着腮帮子,他在地上急促地踱着步。忽然神采飞扬地:“好!好!好!是我大唐反击的时候了,朕是该出手让老胡子难堪了!”他转向王公大臣们,“各位臣工听旨:朕令太子李亨为大唐三军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道、河北道、河东道、平卢道节度都使,肩负光复东西二京的重任!永王李璘充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盛王李琦充任广陵大都督,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道等路节度都使!丰王李珙充武威都督,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处都使!朕命房琯、韦见素、韦谔三位臣工即刻草诏旨意,立刻向大唐天下发出各路特使,等圣旨到,〔他振臂一挥〕天下四路大军立刻扑剿乱臣贼子安禄山、史思明!”
14,[想象]普安郊外,日,外。
唐玄宗背负着冲天瀑布大挥着手臂:“哈哈哈,哈哈哈,各位臣工!该是朕报仇雪恨的时候了…”
[叠印画面]太子李亨、两位王子、李晋肃、赵家兄弟带领着千军万马,挥舞着战旗、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节节败退…
太子李亨、两位王子、李晋肃、赵家兄弟统领兵马冲进了长安城、洛阳城…
广平王俶、建宁王倓各自生擒了安禄山、史思明…
唐玄宗深情地向文武大臣们滔滔地说着什么…
[叠印画面]盛王李琦统领千军万马冲进了江南、淮南诸城叛军老巢…
[叠印画面]丰王李珙挥舞着战旗一马当先地冲进逆胡的乱军之中…
唐玄宗大笑的面容。那些旌旗激荡、兵马厮杀的影子款款掠过他那笑意的脸庞…
画外同期声:金戈铁马、将士拚杀声。
15,灵武朔方道留后处,夜,内。
大堂里灯火通明。
裴冕手握狼毫大笔,站在书案边朱红的菚纸前,看着杜鸿渐、魏少游、李涵、卢简金等人在发笑。
留后处的衙役在不停地研着墨…
李涵揶揄着:“哎哎?裴大人,您今儿个是怎么啦?您可是堪称咱们翰墨第一家呀?”
众人冲着他吃吃地笑着。
裴冕为难地:“各位大人!毕竟向皇帝的老儿子上这种书,那可是大姑娘出阁头一遭!这可是背叛老皇上的事,呵呵,我发怵呀?”
杜鸿渐挥着大手:“裴大人,您这是什么话?现在大唐帝国危在旦夕,咱们不能大闺女小样了!有什么事下官担着!”
众人铿锵地:“裴大人!您放心好了,为了大唐的河山,咱们豁出去啦!啊,快写吧?”
裴冕笑着:“各位大人,那下官就不客气啦?呵呵。”
魏少游嬉笑着:“裴大人哎?我们相信您的手笔定能打动皇上的老儿子,咱们争取一炮走红!呵呵。”
裴冕咧着嘴:“哎哎?魏大人您要是这么说,兄弟我可是心里没谱了?要不换人,换人!”
魏少游慌了:“哟哟?裴大人上脸了,闹着玩的,闹着玩的!”
“哎哎?您老兄还不知道他老魏的德行?闹着玩的。”杜鸿渐瞪着魏少游,“咱们裴大人的文笔,最能代表各位大人的心声!”
李涵、崔漪、卢简金:“对,对对!杜大人说的言之有理?裴大人快动手吧,文笔定乾坤呀!”
“哟哟,言重了,言重了!”裴冕不好意思起来,“好!恭敬不如从命!各位大人,那下官献丑啦?”他运笔在墨盒里饱蘸浓墨,拉开架势,运足精神,龙飞凤舞地在朱菚上挥毫而书:朔方道全体臣子具名上菚!
臣愚百般恳告大唐帝国太子千岁殿下圣鉴:余千岁殿下,不远万里…
裴冕挥着狼毫大笔的架势,时尔如高山流水,时尔如一泻千里…
众人看的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画外音:“余千岁殿下,不远万里,历经九死一生到达朔方,高举麾旗,义令天下军民共征讨天下之乱贼也!圣人云‘天时、地理、人和’,千岁殿下那是仁者之师,样样皆全!天时嘛,安禄山、史思明倒行逆施,已经穷途末路;地理嘛,太子千岁殿下已在九天灵武城这个独树一帜的地方、号令天下,放出惊天第一炮,它定能唤醒大唐天下各地诸路亲王人马,磨刀霍霍对准老胡子!人和嘛,大唐天下军民对安禄山之叛贼早已恨之入骨,现在群情激愤,早已形成了还我山河的统一阵线!太子殿下,这是大唐军民所向、民心所向也!…”
裴冕的笔下幻化出太子李亨统领着千军万马杀向安禄山叛军的影子…
裴冕挥毫继续书写着…
画外音:“…然当今皇上,远在巴蜀,对全天下之事漠然不顾,也不能诏令天下之征战,致使乱臣贼子安禄山、史思明肆无忌惮、得寸进尺地侵吞我大唐河山…他在至尊之位一日,对我大唐危害之甚大;太子千岁殿下早即位一日,对我大唐社稷福泽之悠长!太子殿下到达朔方登基,号令天下人民,那是名正言顺之事,且现今大唐天子当日在马嵬坡之西行路上,早已有传位之意,古往今来,更新换代,贤能者居之,那都是天经地义、人之常情之事!然殿下不在大唐赤子万众欢呼声中驾莅尊位,还待何时也?太子殿下若是顾盼迟疑,也必定是误了大唐天下万众平贼之良时也!殿下若是心存怀旧之见,那必定冷了大唐天下臣民赤诚之心也!殿下,您说!我们的平定天下,剿贼大业几时可以完成?还请太子殿下三思,三思啊!幡然恩准我天下万众臣民之夙愿,早日光复我大唐的山河!切切此致,敬颂金安!”
裴冕在菚纸的下款龙飞凤舞的写下:朔方道大唐臣民裴冕、杜鸿渐、魏少游、李涵、崔漪、卢简金等拜菚。
大唐帝国天宝十五年六月二十三
裴冕扔了狼毫大笔,揭起了朱色纸菚在手里抖着:“呵呵,各位仁兄,您们看看怎么样成不成?”
众人争相看着…
众人把裴冕哄抬起来悠着:“裴大人,您太伟大了?大才子!怎么我等想什么,您就写什么?您是咱大家肚里的蛔虫呀!呵呵呵,呵呵呵。”
裴冕尖叫着:“哎哟,哎哟,我晕晕了,快放我下来!”
众人放下了裴冕。
裴冕喘着粗气:“本官为大家效劳,你们反倒这样对我?没修行。”
魏少游又开始玩笑了:“裴大人,同仁们不是想和您连襟吗?都想沾您老兄的才气嘛。”
裴冕瞪着魏少游:“你…你少占我便宜?”
众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杜鸿渐:“啧,魏大人,您又说什么粗话?真是小犬嘴里没象牙,啊!”
“不要闹了。”崔漪笑着,“裴大人,那是文武才子,令我等忘尘莫及!是不是卢判?”
卢简金斯文地点着头:“对,对对!我等不及,我等不及!”
裴冕不好意思地:“哎哎?哪里话?哪里话?你们是骂我的,还是夸我的?我看崔判、卢判成心寒碜兄弟是不是?”
崔漪、卢简金拱手笑着:“那里?那里?我等真的是服了老兄的文才!不要介意,不要介意。”
16,灵武君子堂,夜,内。
杜鸿渐等六人端着酒觥的手碰在一起,然后各自一饮而尽…
众人嬉笑着吃喝着。
杜鸿渐:“哈哈哈,各位,各位!我们今天总算为大唐天下子民干了一件积德的事情?”
裴冕沉思着:“杜大人,我看不一定?这皇帝的老儿子可是懦弱之人,他要是恋旧不答应咱这壶醋,将来老皇上要是知道了,那咱们可是反叛之人呀?杀头呀!”
众人的笑容凝固了,端酒觥的手也抖起来了。
杜鸿渐迟疑着:“不会吧?让他登基坐皇帝,他还不乐疯了!他傻呀?”
李涵沉吟着:“不一定!其实这懦弱之人,他也有一套缜密的心术,他怕老皇上秋后算帐。”
魏少游:“我盘算着,这皇上的老儿子他肚里有做皇上的念头,问题是他也不敢亮出底牌来,他也要装模装样的整一套假仁义呢?”
卢简金:“他要是这样半退推半就地耗着,那咱们就没辙了,等到黄瓜菜凉了,那就是我等倒霉的时候!此事宜快不宜迟。”
崔漪:“这要是他压着咱们的上书,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可坑了咱们?时间长了,老皇上知道了,那咱们没准可是笼中鸟了。”
杜鸿渐:“这可倒是个事?诸位熊了,要不压下上书算了!”
裴冕看着大家:“箭在弦,不能不发!”
李涵铮铮地:“不行,不行!我们不能对不起大唐帝国,我们不能对不起天下子民!”
众人喊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杜鸿渐拍着大腿:“好!各位大人,下官要的就是这句话!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不要灰心,虽然太子他是懦弱之人,可他的两位王子可是血性之人,还有被称为先生的李将军,他可是有韬谋之人,咱们这事呀,不妨还得在他们身上做点文章!”
17,灵武太子行宫,日,内。
太子行宫厅堂里。
杜鸿渐、魏少游、裴冕、李涵、崔漪、卢简金等众将跪在地上,高举着“联名上菚”之书在太子李亨面前齐唤着:“请太子千岁殿下谨遵马嵬皇上之命,登基临朝,诰诏天下子民共同征讨乱臣贼子!”
太子李亨惊恐地看了一眼身边的两位王子。
两位王子面无表情。
太子李亨哆嗦着又看了一眼李晋肃和赵家兄弟。
李晋肃和赵家兄弟含笑不语。
太子李亨慌乱地指着杜鸿渐:“你、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杜鸿渐等:“殿下,我等请太子千岁殿下谨遵马嵬前皇之命,登基临朝视事!”
太子李亨跳着脚怒吼着:“胡说?你们这是胡说!简直是胡说八道!”他在大堂里焦躁地转着,“我不听!我不听!”
建宁王倓嗫嚅着:“殿下,天意如此,民意如此,您就顺天应人吧?”
太子李亨嗔怒:“混蛋!这悖逆祖宗之事咱能干吗?”他跌坐椅子上,眼里垂泪,“天哪!你们这是在逼我做不忠不孝之事啊?父皇自幼对我恩重如山,现在他又远在巴蜀,我我不能乘人之危,谋夺父皇之位呀?这悖逆祖宗之事,我我李亨怎么能下去手啊?”
裴冕:“太子殿下,现在大唐危在旦夕,全天下的子民都在看着您,看着您呐?太子殿下,您不能有负大唐子民们的无限厚望啊?”
太子李亨大怒:“你胡说?你混蛋!”
裴冕还要说什么。
杜鸿渐拉了拉他…
太子李亨可怜巴巴地,他用泪眼看着赵家兄弟:“四位兄弟,你们都是我生死兄弟,我心里装着的全是你们,你们就为哥哥说说这个理?”
赵光南跪在地上:“大哥!人心所向,物以类聚!这是您们皇家的人气呀?您这样再三推脱,那就是逆天而行,您让弟兄们怎样跟着您打天下哩?还是接过杜留后、裴司马他们的联名上书吧?”
太子李亨冲着赵光南愠怒地甩了下手。他用泪眼乞望着李晋肃:“先生,咱们自幼就是‘布衣交’。你能文能武是这里的诸葛孔明,你给我说说这个理?”
李晋肃微笑着:“殿下,虽说咱们现在说的是国事,但殿下的家事也掺在里边,晋肃不好说啊?”
太子李亨:“啊,先生,但说无妨。”
李晋肃跪在地上:“殿下,如果单从个人角度讲,现在天下大乱,国都陷落,皇上又远在巴蜀,整个大唐帝国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好象您现在登基龙位,是有点乘人之危,让外人看起来有那么一点背弃祖宗、不忠不孝的意思…”
太子李亨摁着鼻子:“太残忍了!”
镜头慢慢摇过太子李亨、广建二王、赵家兄弟的身上,最后停留在杜鸿渐等人的身上。
画外音:“…但是殿下您想过没有,大凡世事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应以国事大局为重!您、您现在已挺身站在大唐子民的面前,您是全体将士的领袖,代表的是整个大唐帝国的形象,因而不能讲个人的情感小家子气,拘小节而舍大义!虽然皇上不在身边,但是在马嵬就早有传位之意,大王爷就是明证。这也算不是悖逆皇上之意吧?”
李晋肃:“现在杜留后、裴司马等大唐将士联名上书,这说明全唐人人心所向!让殿下您登基大唐皇位,我看这是天意昭然,民心使然,最终还是历史的必然!”
众人都哗然起来:“好,好好!先生说的太好了!”
太子李亨的脸颊渐渐缓和着…
李晋肃:“殿下,您要是这样心存侥幸之见,整日踌躇不前,岂不是误了大唐天下全体将士平叛的前程?岂不是冷了全天下子民们向往着国泰民安的赤子之心?您想啊!将士们皆关中人,岂不日夜思归?他们背井离乡图个啥?图的就是大唐山河光复,咱们能早日打回老家长安城去!”
太子李亨泪流满面。
众人情绪激动着…
李晋肃绘声绘色的讲述着…
画外音:“今不惮崎岖,从殿下远涉沙塞,非攀龙附风,大家图的就是为大唐建功立业,彪炳史册!若殿下一味只知守经,不知达权,那众人跟着您还有什么希望?”
李晋肃:殿下,如果朝内再出个李林甫、杨国忠之类的,请问殿下,您没权柄,您能控制住局面吗?那全体将士的鲜血岂不是白流了吗?将来人心失望,不可复合,前途反觉日危了。乞殿下勉徇众请,毋拘小节,准请了杜留后、裴司马他们的上书吧?啊?殿下!”
太子李亨泣不成声地:“先生,你不要说了,本殿下答应…不成吗?”
赵家兄弟跳着:“哎呀,哎呀!大哥答应了?大哥答应了?”
太子李亨擦着泪水:“我、我再不答应,那我就是全天下子民的罪人呀?本殿下得罪的起吗?”
杜鸿渐等六人大喜过望,他们高举着手里的“联名上书”跪爬在太子李亨的面前“太子千岁英明!英明!请您快收下微臣们的上书吧!”他们跪在太子李亨的面前,将朱色菚纸举过头顶。
太子李亨慌乱地搓着手:“这…这…这…”他求援地看着两位王子…
两位王子以目示意,鼓励他大胆接过“联名上书。”
太子李亨懦弱地看着李晋肃。
李晋肃哂笑着,激励的眼神。
太子李亨颤动着双手惶惑地接过杜鸿渐他们手里的上书。他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向西南垂泪而拜:“父皇,不肖之子李亨今日在朔方道迫于形势、迫于大唐臣民淳淳所请,实属无奈,奢请父皇千万原谅孩儿,儿臣今日暂摄皇位,等他日父皇复京之时,再行奉还…”
18,灵武太子行宫,夜,内。
太子行宫后堂里。
太子李亨和李晋肃密谈着…
太子李亨笑着:“先生,我如果登基了,恐怕再不能叫先生啦?哈哈,我想这是最后一次啦!哎?先生,我临朝之时,任你右相怎么样?”
李晋肃固辞道“殿下,您说陛下屈尊待臣,视若宾友,这比宰相不是更显贵得多了?臣有所知,无不上述,何必定要受职呢?”
太子李亨:“那不一样!拜官诰,那是代表的国家法度,代表的是江山社稷!这样再敦厚,算什么?也只能说明的是这是咱们的私交。”
李晋肃沉吟着:“殿下,您听在下说,您我相知多年,我的德行…殿下,您饶了晋肃吧?”
太子李亨点着李晋肃:“你呀,你呀!这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心有余悸呀?也难怪,潼关之战差点丢了命,对你打击太大了。唉,错就错在父皇呀…”他更加亲切地,“呵呵,先生,你既然这样推辞,那我也不强求啦?这事放在以后再说吧!还做先生吧?还是我太子时的规矩,咱们出门联辔而行,夜晚寝与对榻,每事必谘,所言必从。你呀,多次救我的命,又能替国家办事,我呀算是刘备遇孔明,苻坚碰王猛,有福啊!”
李晋肃笑着:“殿下,您言重了!这君臣之礼,咱们还是要行的,咱不能晋肃是您的朋友,就不要大唐帝国的脸面、形象啦?就是皇亲国戚也要讲国家法度哇?呵呵。”
太子李亨笑着:“呵呵,那是,那是!先生,哎?咱们得议议这赵家兄弟怎么封赏呢?没有他们古道心肠相助,咱们能不能出大漠还是回事呢?你说呢?”
李晋肃谨慎地:“殿下呀,这事呀咱们得和两位王爷通通气?封赏低了,对不起铁肩担道义的赵家兄弟,封赏高了,怕众人不服啊?”
太子李亨:“你是国师,尺子拿捏的准,你说的一切照准。”
19,灵武城南楼,日,外。
太子李亨头戴龙冠,身穿龙袍在两位王子、赵家兄弟和杜鸿渐、魏少游、裴冕、李涵、崔漪、卢简金等群臣的簇拥下登上了灵武城南楼…
千山万壑中,一道银练似地瀑布激涌而下…
唐玄宗一行在观赏着飞流瀑布。
崔园笑吟吟地:“陛下,这儿的风景怎么样?”
“好看,好看!到底是蜀地的名胜呀?”唐玄宗看着崔园,“哎?崔卿家,这里离蜀都还有多远?”
崔园看着唐玄宗的脸色,揣摸着:“啊,回皇上话,还有三百里。皇上,看这普安乃是山光水色、桃园仙境,多赏心悦目,圣銮不妨多住几日?”
唐玄宗点着头:“嗯,好,好!”
房琯忽然施礼跪在地上:“陛下,咱们现在离蜀都不远了吧?”
唐玄宗吃惊地看着他,大声嚷着:“你这是要干什么?房琯你声音大一点,这里水声大,朕耳朵背!”
房琯大声地:“启禀陛下,听崔大人的口气,圣銮差不多快到蜀都了,那太子殿下也已到朔方道的灵武了,您看是不是该下诏向天下发檄文,征讨那天下的乱臣贼子?收复我大唐的山山水水,光复圣都长安城啦!”
崔园等人厌恶地看着房琯…
唐玄宗欣赏着那飞流而下的瀑布水花,心不在焉地:“哦,哦,房卿呀,这蜀都不是还没到,这合时宜吗?容朕想想,再想想!”
陈玄礼急切地施礼:“陛下,您不用想!天下乱臣人人得而共诛之,该是咱们出手的时候了!”
王公大臣们齐跪在地上:“陛下!陛下!房大人、陈将军说的对,咱们该向老胡子出手了,请陛下定夺下檄文吧!”
唐玄宗左手摸着腮帮子,他在地上急促地踱着步。忽然神采飞扬地:“好!好!好!是我大唐反击的时候了,朕是该出手让老胡子难堪了!”他转向王公大臣们,“各位臣工听旨:朕令太子李亨为大唐三军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道、河北道、河东道、平卢道节度都使,肩负光复东西二京的重任!永王李璘充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盛王李琦充任广陵大都督,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道等路节度都使!丰王李珙充武威都督,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处都使!朕命房琯、韦见素、韦谔三位臣工即刻草诏旨意,立刻向大唐天下发出各路特使,等圣旨到,〔他振臂一挥〕天下四路大军立刻扑剿乱臣贼子安禄山、史思明!”
14,[想象]普安郊外,日,外。
唐玄宗背负着冲天瀑布大挥着手臂:“哈哈哈,哈哈哈,各位臣工!该是朕报仇雪恨的时候了…”
[叠印画面]太子李亨、两位王子、李晋肃、赵家兄弟带领着千军万马,挥舞着战旗、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节节败退…
太子李亨、两位王子、李晋肃、赵家兄弟统领兵马冲进了长安城、洛阳城…
广平王俶、建宁王倓各自生擒了安禄山、史思明…
唐玄宗深情地向文武大臣们滔滔地说着什么…
[叠印画面]盛王李琦统领千军万马冲进了江南、淮南诸城叛军老巢…
[叠印画面]丰王李珙挥舞着战旗一马当先地冲进逆胡的乱军之中…
唐玄宗大笑的面容。那些旌旗激荡、兵马厮杀的影子款款掠过他那笑意的脸庞…
画外同期声:金戈铁马、将士拚杀声。
15,灵武朔方道留后处,夜,内。
大堂里灯火通明。
裴冕手握狼毫大笔,站在书案边朱红的菚纸前,看着杜鸿渐、魏少游、李涵、卢简金等人在发笑。
留后处的衙役在不停地研着墨…
李涵揶揄着:“哎哎?裴大人,您今儿个是怎么啦?您可是堪称咱们翰墨第一家呀?”
众人冲着他吃吃地笑着。
裴冕为难地:“各位大人!毕竟向皇帝的老儿子上这种书,那可是大姑娘出阁头一遭!这可是背叛老皇上的事,呵呵,我发怵呀?”
杜鸿渐挥着大手:“裴大人,您这是什么话?现在大唐帝国危在旦夕,咱们不能大闺女小样了!有什么事下官担着!”
众人铿锵地:“裴大人!您放心好了,为了大唐的河山,咱们豁出去啦!啊,快写吧?”
裴冕笑着:“各位大人,那下官就不客气啦?呵呵。”
魏少游嬉笑着:“裴大人哎?我们相信您的手笔定能打动皇上的老儿子,咱们争取一炮走红!呵呵。”
裴冕咧着嘴:“哎哎?魏大人您要是这么说,兄弟我可是心里没谱了?要不换人,换人!”
魏少游慌了:“哟哟?裴大人上脸了,闹着玩的,闹着玩的!”
“哎哎?您老兄还不知道他老魏的德行?闹着玩的。”杜鸿渐瞪着魏少游,“咱们裴大人的文笔,最能代表各位大人的心声!”
李涵、崔漪、卢简金:“对,对对!杜大人说的言之有理?裴大人快动手吧,文笔定乾坤呀!”
“哟哟,言重了,言重了!”裴冕不好意思起来,“好!恭敬不如从命!各位大人,那下官献丑啦?”他运笔在墨盒里饱蘸浓墨,拉开架势,运足精神,龙飞凤舞地在朱菚上挥毫而书:朔方道全体臣子具名上菚!
臣愚百般恳告大唐帝国太子千岁殿下圣鉴:余千岁殿下,不远万里…
裴冕挥着狼毫大笔的架势,时尔如高山流水,时尔如一泻千里…
众人看的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画外音:“余千岁殿下,不远万里,历经九死一生到达朔方,高举麾旗,义令天下军民共征讨天下之乱贼也!圣人云‘天时、地理、人和’,千岁殿下那是仁者之师,样样皆全!天时嘛,安禄山、史思明倒行逆施,已经穷途末路;地理嘛,太子千岁殿下已在九天灵武城这个独树一帜的地方、号令天下,放出惊天第一炮,它定能唤醒大唐天下各地诸路亲王人马,磨刀霍霍对准老胡子!人和嘛,大唐天下军民对安禄山之叛贼早已恨之入骨,现在群情激愤,早已形成了还我山河的统一阵线!太子殿下,这是大唐军民所向、民心所向也!…”
裴冕的笔下幻化出太子李亨统领着千军万马杀向安禄山叛军的影子…
裴冕挥毫继续书写着…
画外音:“…然当今皇上,远在巴蜀,对全天下之事漠然不顾,也不能诏令天下之征战,致使乱臣贼子安禄山、史思明肆无忌惮、得寸进尺地侵吞我大唐河山…他在至尊之位一日,对我大唐危害之甚大;太子千岁殿下早即位一日,对我大唐社稷福泽之悠长!太子殿下到达朔方登基,号令天下人民,那是名正言顺之事,且现今大唐天子当日在马嵬坡之西行路上,早已有传位之意,古往今来,更新换代,贤能者居之,那都是天经地义、人之常情之事!然殿下不在大唐赤子万众欢呼声中驾莅尊位,还待何时也?太子殿下若是顾盼迟疑,也必定是误了大唐天下万众平贼之良时也!殿下若是心存怀旧之见,那必定冷了大唐天下臣民赤诚之心也!殿下,您说!我们的平定天下,剿贼大业几时可以完成?还请太子殿下三思,三思啊!幡然恩准我天下万众臣民之夙愿,早日光复我大唐的山河!切切此致,敬颂金安!”
裴冕在菚纸的下款龙飞凤舞的写下:朔方道大唐臣民裴冕、杜鸿渐、魏少游、李涵、崔漪、卢简金等拜菚。
大唐帝国天宝十五年六月二十三
裴冕扔了狼毫大笔,揭起了朱色纸菚在手里抖着:“呵呵,各位仁兄,您们看看怎么样成不成?”
众人争相看着…
众人把裴冕哄抬起来悠着:“裴大人,您太伟大了?大才子!怎么我等想什么,您就写什么?您是咱大家肚里的蛔虫呀!呵呵呵,呵呵呵。”
裴冕尖叫着:“哎哟,哎哟,我晕晕了,快放我下来!”
众人放下了裴冕。
裴冕喘着粗气:“本官为大家效劳,你们反倒这样对我?没修行。”
魏少游又开始玩笑了:“裴大人,同仁们不是想和您连襟吗?都想沾您老兄的才气嘛。”
裴冕瞪着魏少游:“你…你少占我便宜?”
众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杜鸿渐:“啧,魏大人,您又说什么粗话?真是小犬嘴里没象牙,啊!”
“不要闹了。”崔漪笑着,“裴大人,那是文武才子,令我等忘尘莫及!是不是卢判?”
卢简金斯文地点着头:“对,对对!我等不及,我等不及!”
裴冕不好意思地:“哎哎?哪里话?哪里话?你们是骂我的,还是夸我的?我看崔判、卢判成心寒碜兄弟是不是?”
崔漪、卢简金拱手笑着:“那里?那里?我等真的是服了老兄的文才!不要介意,不要介意。”
16,灵武君子堂,夜,内。
杜鸿渐等六人端着酒觥的手碰在一起,然后各自一饮而尽…
众人嬉笑着吃喝着。
杜鸿渐:“哈哈哈,各位,各位!我们今天总算为大唐天下子民干了一件积德的事情?”
裴冕沉思着:“杜大人,我看不一定?这皇帝的老儿子可是懦弱之人,他要是恋旧不答应咱这壶醋,将来老皇上要是知道了,那咱们可是反叛之人呀?杀头呀!”
众人的笑容凝固了,端酒觥的手也抖起来了。
杜鸿渐迟疑着:“不会吧?让他登基坐皇帝,他还不乐疯了!他傻呀?”
李涵沉吟着:“不一定!其实这懦弱之人,他也有一套缜密的心术,他怕老皇上秋后算帐。”
魏少游:“我盘算着,这皇上的老儿子他肚里有做皇上的念头,问题是他也不敢亮出底牌来,他也要装模装样的整一套假仁义呢?”
卢简金:“他要是这样半退推半就地耗着,那咱们就没辙了,等到黄瓜菜凉了,那就是我等倒霉的时候!此事宜快不宜迟。”
崔漪:“这要是他压着咱们的上书,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可坑了咱们?时间长了,老皇上知道了,那咱们没准可是笼中鸟了。”
杜鸿渐:“这可倒是个事?诸位熊了,要不压下上书算了!”
裴冕看着大家:“箭在弦,不能不发!”
李涵铮铮地:“不行,不行!我们不能对不起大唐帝国,我们不能对不起天下子民!”
众人喊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杜鸿渐拍着大腿:“好!各位大人,下官要的就是这句话!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不要灰心,虽然太子他是懦弱之人,可他的两位王子可是血性之人,还有被称为先生的李将军,他可是有韬谋之人,咱们这事呀,不妨还得在他们身上做点文章!”
17,灵武太子行宫,日,内。
太子行宫厅堂里。
杜鸿渐、魏少游、裴冕、李涵、崔漪、卢简金等众将跪在地上,高举着“联名上菚”之书在太子李亨面前齐唤着:“请太子千岁殿下谨遵马嵬皇上之命,登基临朝,诰诏天下子民共同征讨乱臣贼子!”
太子李亨惊恐地看了一眼身边的两位王子。
两位王子面无表情。
太子李亨哆嗦着又看了一眼李晋肃和赵家兄弟。
李晋肃和赵家兄弟含笑不语。
太子李亨慌乱地指着杜鸿渐:“你、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杜鸿渐等:“殿下,我等请太子千岁殿下谨遵马嵬前皇之命,登基临朝视事!”
太子李亨跳着脚怒吼着:“胡说?你们这是胡说!简直是胡说八道!”他在大堂里焦躁地转着,“我不听!我不听!”
建宁王倓嗫嚅着:“殿下,天意如此,民意如此,您就顺天应人吧?”
太子李亨嗔怒:“混蛋!这悖逆祖宗之事咱能干吗?”他跌坐椅子上,眼里垂泪,“天哪!你们这是在逼我做不忠不孝之事啊?父皇自幼对我恩重如山,现在他又远在巴蜀,我我不能乘人之危,谋夺父皇之位呀?这悖逆祖宗之事,我我李亨怎么能下去手啊?”
裴冕:“太子殿下,现在大唐危在旦夕,全天下的子民都在看着您,看着您呐?太子殿下,您不能有负大唐子民们的无限厚望啊?”
太子李亨大怒:“你胡说?你混蛋!”
裴冕还要说什么。
杜鸿渐拉了拉他…
太子李亨可怜巴巴地,他用泪眼看着赵家兄弟:“四位兄弟,你们都是我生死兄弟,我心里装着的全是你们,你们就为哥哥说说这个理?”
赵光南跪在地上:“大哥!人心所向,物以类聚!这是您们皇家的人气呀?您这样再三推脱,那就是逆天而行,您让弟兄们怎样跟着您打天下哩?还是接过杜留后、裴司马他们的联名上书吧?”
太子李亨冲着赵光南愠怒地甩了下手。他用泪眼乞望着李晋肃:“先生,咱们自幼就是‘布衣交’。你能文能武是这里的诸葛孔明,你给我说说这个理?”
李晋肃微笑着:“殿下,虽说咱们现在说的是国事,但殿下的家事也掺在里边,晋肃不好说啊?”
太子李亨:“啊,先生,但说无妨。”
李晋肃跪在地上:“殿下,如果单从个人角度讲,现在天下大乱,国都陷落,皇上又远在巴蜀,整个大唐帝国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好象您现在登基龙位,是有点乘人之危,让外人看起来有那么一点背弃祖宗、不忠不孝的意思…”
太子李亨摁着鼻子:“太残忍了!”
镜头慢慢摇过太子李亨、广建二王、赵家兄弟的身上,最后停留在杜鸿渐等人的身上。
画外音:“…但是殿下您想过没有,大凡世事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应以国事大局为重!您、您现在已挺身站在大唐子民的面前,您是全体将士的领袖,代表的是整个大唐帝国的形象,因而不能讲个人的情感小家子气,拘小节而舍大义!虽然皇上不在身边,但是在马嵬就早有传位之意,大王爷就是明证。这也算不是悖逆皇上之意吧?”
李晋肃:“现在杜留后、裴司马等大唐将士联名上书,这说明全唐人人心所向!让殿下您登基大唐皇位,我看这是天意昭然,民心使然,最终还是历史的必然!”
众人都哗然起来:“好,好好!先生说的太好了!”
太子李亨的脸颊渐渐缓和着…
李晋肃:“殿下,您要是这样心存侥幸之见,整日踌躇不前,岂不是误了大唐天下全体将士平叛的前程?岂不是冷了全天下子民们向往着国泰民安的赤子之心?您想啊!将士们皆关中人,岂不日夜思归?他们背井离乡图个啥?图的就是大唐山河光复,咱们能早日打回老家长安城去!”
太子李亨泪流满面。
众人情绪激动着…
李晋肃绘声绘色的讲述着…
画外音:“今不惮崎岖,从殿下远涉沙塞,非攀龙附风,大家图的就是为大唐建功立业,彪炳史册!若殿下一味只知守经,不知达权,那众人跟着您还有什么希望?”
李晋肃:殿下,如果朝内再出个李林甫、杨国忠之类的,请问殿下,您没权柄,您能控制住局面吗?那全体将士的鲜血岂不是白流了吗?将来人心失望,不可复合,前途反觉日危了。乞殿下勉徇众请,毋拘小节,准请了杜留后、裴司马他们的上书吧?啊?殿下!”
太子李亨泣不成声地:“先生,你不要说了,本殿下答应…不成吗?”
赵家兄弟跳着:“哎呀,哎呀!大哥答应了?大哥答应了?”
太子李亨擦着泪水:“我、我再不答应,那我就是全天下子民的罪人呀?本殿下得罪的起吗?”
杜鸿渐等六人大喜过望,他们高举着手里的“联名上书”跪爬在太子李亨的面前“太子千岁英明!英明!请您快收下微臣们的上书吧!”他们跪在太子李亨的面前,将朱色菚纸举过头顶。
太子李亨慌乱地搓着手:“这…这…这…”他求援地看着两位王子…
两位王子以目示意,鼓励他大胆接过“联名上书。”
太子李亨懦弱地看着李晋肃。
李晋肃哂笑着,激励的眼神。
太子李亨颤动着双手惶惑地接过杜鸿渐他们手里的上书。他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向西南垂泪而拜:“父皇,不肖之子李亨今日在朔方道迫于形势、迫于大唐臣民淳淳所请,实属无奈,奢请父皇千万原谅孩儿,儿臣今日暂摄皇位,等他日父皇复京之时,再行奉还…”
18,灵武太子行宫,夜,内。
太子行宫后堂里。
太子李亨和李晋肃密谈着…
太子李亨笑着:“先生,我如果登基了,恐怕再不能叫先生啦?哈哈,我想这是最后一次啦!哎?先生,我临朝之时,任你右相怎么样?”
李晋肃固辞道“殿下,您说陛下屈尊待臣,视若宾友,这比宰相不是更显贵得多了?臣有所知,无不上述,何必定要受职呢?”
太子李亨:“那不一样!拜官诰,那是代表的国家法度,代表的是江山社稷!这样再敦厚,算什么?也只能说明的是这是咱们的私交。”
李晋肃沉吟着:“殿下,您听在下说,您我相知多年,我的德行…殿下,您饶了晋肃吧?”
太子李亨点着李晋肃:“你呀,你呀!这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心有余悸呀?也难怪,潼关之战差点丢了命,对你打击太大了。唉,错就错在父皇呀…”他更加亲切地,“呵呵,先生,你既然这样推辞,那我也不强求啦?这事放在以后再说吧!还做先生吧?还是我太子时的规矩,咱们出门联辔而行,夜晚寝与对榻,每事必谘,所言必从。你呀,多次救我的命,又能替国家办事,我呀算是刘备遇孔明,苻坚碰王猛,有福啊!”
李晋肃笑着:“殿下,您言重了!这君臣之礼,咱们还是要行的,咱不能晋肃是您的朋友,就不要大唐帝国的脸面、形象啦?就是皇亲国戚也要讲国家法度哇?呵呵。”
太子李亨笑着:“呵呵,那是,那是!先生,哎?咱们得议议这赵家兄弟怎么封赏呢?没有他们古道心肠相助,咱们能不能出大漠还是回事呢?你说呢?”
李晋肃谨慎地:“殿下呀,这事呀咱们得和两位王爷通通气?封赏低了,对不起铁肩担道义的赵家兄弟,封赏高了,怕众人不服啊?”
太子李亨:“你是国师,尺子拿捏的准,你说的一切照准。”
19,灵武城南楼,日,外。
太子李亨头戴龙冠,身穿龙袍在两位王子、赵家兄弟和杜鸿渐、魏少游、裴冕、李涵、崔漪、卢简金等群臣的簇拥下登上了灵武城南楼…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