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不会写剧本!
电影编剧实战班23 天后开课 去看看
首页 > 电视剧剧本 > 那年那事那乡长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5015
成片时长:约49分钟
阅读:20305
发表:2013/7/31 修改:2013/8/6
42集 农村 电视剧剧本
《那年那事那乡长》第1集:王铁嘴写“反联”
澴东大侠 [湖北孝感]
 银牌VIP
 出售价格:单集起步价五万元 [联系编剧]
1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可免费使用。免费条件:1、取得作者授权;2、具体条件与编剧联系~】


  第1集:王铁嘴写“反联”
  场:01
  时:1983年农历正月初八晨
  景:外朝霞满天,寒风凛冽,大地银霜,路无行人。吴家湾古仕民家门外。室内,平凡农家摆设。
  人:古仕民、吴母、吴三珍
  △:门外土坪上,一个男人迎风挺立,远眺白色原野,目光深沉,俊逸的脸庞冻得发红。他30多岁,双手插入笔挺灰色风衣袋里,皮鞋锃亮,任凭寒风掀打风衣衣角,半晌一动不动。背后瓦舍土墙上,白灰涮写着“联产承包好”五个大字,虚掩的大门上贴着红色春联。
  △:这时,瓦舍门“吱啦”开了,里面冲出个老女人,指着古厉声喊叫:
  吴母:古仕民,一大早,站这儿发么呆,还不赶快给我麦地浇糞去!
  △:喊叫声刺破清晨沉寂天空,古回头望了望,站着没动。
  吴三珍:(从门里出来)妈,大清早的,你就嚷嚷,不怕吵醒人家瞌睡?仕民,你就听妈的话,赶紧麦地追肥去吧!我要供销社上班去!
  古仕民:你要上班,我呢?昨天寒假已满,今天乡里也等我上班哩!
  吴母:上班也不行,浇完大糞,明天再去!上门女婿不干谁干?
  △:吴三珍说完上班走了。古仕民晃了晃脑袋,叹气地进屋。脱下风衣搁置床头,露出黑色军干服,换上军胶鞋,将糞瓢插入糞桶,捎带两只水桶,挑着出门去了……。
  场:02
  时:同日晌午
  景:野外麦田
  人:古仕民、吴三珍、环境人物
  △:古仕民提着水桶,往糞桶里兑水,用糞瓢搅搅,而后一瓢瓢浇在麦苗上……。看看一块田才浇三分之一,正好吴三珍远处大喊――
  吴三珍:你们乡政府打电话到我单位,催你快去上班,你冇干完的,下次回来再干吧!
  古仕民:(高声)噢,我晓得啦!
  △古仕民抓紧干完手头活计,清理工具回家……。
  场:03
  时:同日晌午
  景:内古仕民家
  人:古仕民、吴母
  吴母:(疑惑地)咋这快就收工了?浇完啦?
  古仕民:还有大半冇浇完,三珍喊我去上班,说乡里打电话催来了!
  吴母:(命令式的)冇干完,你就不准走!
  古仕民:我是吃国家饭的,工作为大,咋能不去?下次回来再干是一样。
  吴母:(声色俱厉)你就是天大的官,也是我的上门女婿,服我管!
  古仕民:我既是你上门女婿,又是政府的人,你的话我要听,政府的话我更要听!
  △:古换上皮鞋,穿上风衣,背着黄色军挂包,推着自行车出门……。
  吴母:(恶狠狠地)哼,你是政府的人?走了你就莫回来!
  △:古推车土坪站定,看了看墙上“联产承包好”,神色淡定平缓地――
  古仕民:我服我自己管!我就是我,我的命运我做主!!!
  △:古跨上自行车,头也不回匆匆赶路……。
  字幕推出剧目:那年那事那乡长
  场:04
  时:同日下午
  景:外 无风、春光明媚、阳光灿烂、乡村大路上
  人:古仕民、黄秋娥、苟书记
  △:干部两男一女,从“昌南县古镇乡人民政府”大门出来。一路边走边谈……。
  黄秋娥:(20多岁)苟书记,今天第一天上班,您把我们往哪儿领啊!
  苟书记:(40多岁)黄秋娥哪,你是乡里妇女干事,还有你古纪委,都该下乡多走走,有利工作嘛!跟我走,说明我苟辅仁器重你俩啊!以后只要多尊重我,不会亏待你们!王刘杨村好几千人,全乡最大的村,王刘杨畈几百户,是全乡最大的杂姓湾,先去魏支书的王刘杨畈再说吧!
  古仕民:苟书记,您是乡里一把手,我们今天去,么任务啊?
  苟书记:按往年惯例,乡干部春节后上班,首先下乡走访。给村干部、乡亲们拜年,沟通党群关系,督促村干部收心归位搞正事。另外任务嘛,这个湾出了点异常状况……。
  古、黄:(同声惊问)么异常状况?
  苟书记:古仕民,晓得我打电话你爱人,咋要催你上班的原因吗?因为我已接到百姓举报,就为这事!咋回事?情况不明,你们去后便知!
  古仕民:(点头)哦,我明白了!
  △:古、黄不便多问。古有意打破沉默,手指邻近几个村庄――
  古仕民:你们看,到处还在放鞭,还在拜年!今年过年好热闹,正月初八了,老百姓过春节还这么喜庆。
  黄秋娥:你们发现冇?这热闹,好多年看不到,是咋原因啊?
  古仕民:咋原因?还不是中央连续两个一号文件下得好,中国首先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农民大丰收了,所以年也过得开心喏!
  黄秋娥:(感叹地)唉,往年生产队,吃的大锅饭,干活好歹一个样,增产不增收,日子过得紧巴巴,就连过年,老老少少也愁眉苦脸的……。
  古仕民:不光愁眉苦脸,还怨气很大哩!孩子吃不饱,就哇哇叫,闹得大人心烦,就拿孩子撒气!现在政策好了,温饱解决了,气也顺了。
  苟书记:这个大锅饭再不砸,农民温饱顾不上,咋发展生产力?农村是大头,面貌不改变,社会不稳定,建设新农村,谈何容易?大头一拖后腿,影响中国整个局面喏……。
  古仕民:农民温饱是中国最大问题,农村稳,全国稳,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兴衰;农村、农业、农民状况好坏,才是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
  苟书记:古纪委到底是秀才,眼界总高人一筹。“三农”问题的确大!不过中央现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已在密切关注农村喏……。
  黄秋娥:苟书记,我们快到王刘杨畈了,先去哪儿?
  苟书记:先在湾里转转再说吧!(古、黄点头)
  场:05
  时:同日下午
  景:外王刘杨畈。小孩玩鞭炮、大人拉家常、家家门前贴着红色春联
  人:苟书记、古仕民、黄秋娥、二亮
  △:三人进了湾……。边走边欣赏路边各家农户门前春联……。
  古仕民:你们看,这些对联写得多好啊!(边说边指大声念)
  党心军心民心心心相印,昨天今天明天天天向前。
  经济改革赵公元帅送宝,联产承包土地老爷献粮。
  苟书记:你们看,那副有点儿意思哩――:
  去年过年穷剩只有两升米,今岁迎春富余多达十担粮。
  △:古掏出笔记本记下这几副对联,对苟、黄笑笑――
  古仕民:你们莫笑我,这几副对联写得太好了!我多年有收集民间好春联嗜好,今天当然不可错过喏!“去年……只有两升米,今岁……多达十担粮”。写得实在!是真的吗?苟书记,黄干事,走,上这家问问!
  △:一个40多岁的农民从他家出来,憨头憨脑笑着自我介绍……。
  二亮:我叫二亮,大家喊我二憨,喜欢自编对联。您不是要问我这副对联吗?领导莫笑我,还……还有缘故哩!(脸红)算了,不说吧!
  苟书记:你这人真是,么事不好意思的,说来听听!
  二亮:我家去年与今年贴的,意思完全相反,写得蛮凄凉,你们晓得咋回事吗?
  古仕民:(追问)去年对联咋写的?
  二亮:去年我家门口贴的一副对子是:
  过年还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
  苟书记:(一惊)啊?你咋那样写?
  二亮:去年腊月三十,缸里只剩两升米,穷得打不起年货,夫妻俩整天愁眉苦脸。伢们却不懂事,緾着我要押岁钱,可我哪儿来钱啊!把我緾烦了,气得三个孩子每人给了一巴掌,“给,给,给你们一人一巴掌押袋去!”孩子们滚一边哭去了。
  古仕民:(不满)自己冇得钱,拿孩子撒气,算么本事啊?
  二亮:是啊,可这年咋过呢?好歹也要贴副对子冲冲喜,人家不也一样吗?可这对子咋写呢?干脆实事求是!于是我家门口贴的一副对子是:
  过年还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是:我也过年!今年呢?是我家责任制后的大丰年,粮屯冒尖、还不止十担粮哩!为了牢记去年、庆贺今年,承先启后,今年对联我才写成:
  去年过年穷剩只有两升米,今岁迎春富余多达十担粮!
  横批是:喜迎新年!为么事这样写?我从心眼歌颂共产党农村改革好政策啊!您们不信?进屋看看嘛!(开心大笑)哈哈,哈哈……。
  苟书记:瞧你这开心劲,我们进屋看看去!
  △:二亮连忙将干部让进他家中,只见仓满、缸满、麻袋也满,凡能装粮的都是满满的……。
  古仕民:哟!这还是真的!恭喜你今年更发财!我们都得感谢共产党!
  黄秋娥:苟书记,这几家的对联,都是一致歌颂当前农村大好形势,也反映了农民内心拥护共产党……。
  苟书记:(跟二亮握手)你这同志不错,挺有政治觉悟。人实在,对联也实在!把自己内心对共产党的感激,不光装在心里,挂在脸上,还写在对联上,觉悟高,写这对联的水平也高!(故意说)要都像你这觉悟就好喏!
  画外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逐步推开,到1983年初,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伟大奇迹!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第二个黄金时代!
  二亮:都像我这觉悟?哼,有人偏偏不!你们看,那家对联就不同!
  △:大家顺着二亮手指方向看去,只见上下联是:
  苟书记:(念道)
  讲政策公事公办事事羊肠上云南;
  走后门小恩小惠条条大道通北京。
  小古哇,你是大学文化,又教过高中语文,你说这副对联写得咋样?
  古仕民:苟书记考我么?我就实话实说,字面上看,文字对仗比较工整,可从内容看,政治上却很不健康!评论一件作品好坏,毛主席说过,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对联也算作品,所以这件作品不算是好作品。
  苟书记:是啊,走后门、拉关系、塞砣子的歪风,我们国家虽有,毕竟少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像他这样借春联形式,公开反宣传,就对教育群众不利,有害精神文明建设啊!
  二亮:(气愤地插言)哼,还有比这更反动的哩!都是王铁嘴写的,这家伙仗自己念过高中,目中无人,遇上跟他不对点子的,就借笔头子发牢骚,加上他老婆又是出名的“吴上访”,一向对政府不满,群众反映大,不信,你们去他家门口看看就晓得。你们当干部的,遇上这种事管不管啦?
  苟书记:哈哈,我刚才故意以话引话,想不到很快在你这儿找准了线索,我今天就正为反动春联而来!内容反动,群众反映大,举报到乡里,我们岂能不管?走,看看去!
  二亮:他家在那儿,我惹他不起,不带路了,您们自己去吧!
  △:向远处一指,便迅速关上了大门……。
  场:06
  时:同日下午
  景:王铁嘴家,连三间土坯瓦式平房,室内简陋、陈旧、寒酸……。
  人:苟书记、古仕民、黄秋娥、王铁嘴、吴珍
  △:三个乡干部来到王铁嘴家门前……。王家无人,大门敞开着。只见门框上贴着的上下联是:
  大官小官贪官污吏,新党旧党结党营私。
  △:门板上还有一副上下联:
  言凶语凶穷凶极恶,心狠手狠怕狠欺善。
  △:三人神色骤变,互相交换眼色……。苟急得抓耳挠腮――
  苟书记:这…这种对联,果真出在我们乡里呀!这……这咋办?
  黄秋娥:人家对联都实事求是,赞扬当今改革盛世,这家竟然想出这种对联,无所顾忌贴出来!他是么用意?(气愤地)这人一定不是好东西!
  古仕民:不管么用意,起码是危害社会的“精神污染”!当前报纸上,全国理论界正在反击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神污染,我们身为乡干部,遇上这事可不能听之任之!
  苟书记:哈哈,我电话把你打过来,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不能听之任之!事出我们辖区范围,我们有责任认真一抓到底,清除影响!
  古仕民:(领悟地)哦,你打电话的用意原来是这啊?那,我们先摸准情况再说,看他究竟么动机?冇得调查就冇得发言权!
  △:这时,女主人吴珍带着孩子们回来了,古主动迎着她……。
  古仕民:嫂子,新年好!春节过了,我们乡干部到乡亲们家随便走走,亲热意思,也想找你丈夫随便聊聊。你晓得他上哪儿了?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青梅煮烈酒
举报
顶啦 3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编剧
    梅雪飞
  • 编剧
    信天游
  • 编剧
    春日悼
  • 编剧
    郑地
  • 编剧
    海火子
  • 编剧
    山泊秦
  • 编剧
    忱丰奇
  • 编剧
    七束光
共有 6 个评论
七叶莲   四川内江  2019/3/7 21:10:40 
情节生动,语言很美,向你学习!
朱法理   陕西  2018/4/10 21:56:24 
该剧纯属杜撰!
边塞风   河北承德  2017/12/20 19:00:03 
作品很有生活气息,人物言语也挺符合当时的人物特点。刚刚看了个开头,觉得很吸引人的。几个小情节也还紧凑。
澴东大侠 作者   湖北随州  2017/4/14 22:50:29 
  敬请关注本人中国编剧网的上传作品--35集剧本《那年那事那乡长》,每集都有一个中心故事,每一故事都有一个扣人心弦、动心荡魄的矛盾冲突,令人如临其境、耐人寻味。是一部原汁原味、充满浓厚乡土气息、平中见奇、俗中见雅、富有深刻哲理和撞击眼球魅力。有著作版权,愿出让,有意者请与本人联系。
杨小华   湖北孝感  2014/2/14 9:25:00 
在那个物质馈乏的年代,做上门女婿是穷的选择,充满了太多的无奈。我感受到了,古仕民倒插门后内心的困惑与挣扎。画面生动,故事真实,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鼻而来,值得品读!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提示:27号)
      *

同类推荐作品

江边人家(喜剧, 农村)

同类最新作品

太行女人(爱情, 农村, 家庭)
愿望(农村)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主旋律, 农村)
大葛庄(主旋律, 农村)
翡翠情绿色梦(主旋律, 农村)
大爱(农村)
江城斗(农村, 犯罪)
农民英雄(农村)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