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2980
成片时长:每集约48分钟
阅读:5591
发表:2020/8/27 修改:2023/5/3
50集 主旋律,古装,古装 电视剧剧本
《辛弃疾》第19-21集
1-3
…
16-18
19-21
22-24
…
49-50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范如玉:你走错了吧?怎么来到江堤上了?
辛弃疾:沿着江堤走,近多了!放心,我舍不得把你卖掉。
范如玉:讨厌!
辛弃疾:这次,她们分开住也好,免得时间长了矛盾更多。
范如玉:幼安,你知道吗?云儿她们离开京口时,打算再去要饭。
辛弃疾: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范如玉:在认识茂嘉之前,她娘俩没有家,不是一直在要饭吗?这次,又
不好意思提出再回江阴去。没房子,你让她们上哪儿住去?那就只好再去要饭。走到哪儿住到哪儿,这就解决住房问题了。
辛弃疾:辛高怎么办?还能跟着他一起要饭去?
范如玉:所以,我打算把她们送回江阴去,那套旧宅让给她们住。反正,我不想住那套旧宅。
辛弃疾:对!这样也好。茂嘉从小一直跟着我东奔西跑的,真不容易。我总觉得太亏欠他了!
范如玉:我说幼安,你可不能有这种想法。他虽然是你的随身差役,跟着你东奔西跑,这不假。可朝廷照样也发了俸禄给他!他不仅有朝廷俸禄,还有差役的衣粮杂费,伙食费用,喂马的草料费用等等。加起来收入也相当可观哩!换句话说,他是给朝廷办差,不是你辛幼安的私人侍从。有什么觉得亏欠他的?
辛弃疾:他是我的十二族弟,跟随我,就得照顾好他。
范如玉:我们对他的照顾已经相当不错了,还能怎么样?真是的!
31、[空镜]长江江面,日,外
长江滚滚。
江面上白帆点点,百舸争流。
32、长江江堤,日,外
范如玉:我嫂子是泼了点儿,动不动就骂人,给人使眼色,耍主人脾气。
辛弃疾:她怎么会这样?
范如玉:还有一件事,不知你想过没有?
辛弃疾:什么事?
范如玉:我虽是范家女儿,毕竟嫁到你辛家了。也算是泼出去的水!如今还住娘家,迟早也会被赶出家门的。到那时,我们该住哪儿,你想过吗?
辛弃疾:这你放心!我四风闸老家有大宅院,有辛家庄园,还有田地。面积非常大!只要朝廷下令北伐,收复了中原。我们就可以住回济南老家去,几个儿子想住多大的房子就有多大的房子。还愁没房子住?
范如玉:你家哪来庄园?
辛弃疾:我家几代都是当官的,虽是小官,收入却相当不错!我父亲虽然没有当官,却经营了一座大庄园。他可是济南有名的庄园主哩!这座大庄园也是祖辈们积攒下来的,可大了!上次我接妞妞来江南,带回的那几箱金银珠宝,也是祖辈积攒下来的。我祖辈几代都是单传,传到我手上的财产已经相当可观了!
范如玉:你来江南后,你家大宅院和辛家庄园怎么办?丢在那里没人管?
辛弃疾:怎么会没人管呢?我接妞妞来江南那次,就把大宅院和辛家庄园都托付给辛鸿伯伯了。辛鸿伯伯不仅是我家族伯伯,也是我爷爷的幕僚。多年来一直跟随我爷爷当主簿,人相当忠厚。有他管着,我非常放心!
范如玉:你也真是!丢下那么大财产不管,跑到江南来。何苦呢?
辛弃疾:(笑笑)不来江南,能遇见你吗?我的青岚可比辛家庄园值钱多了!你说,我划不划算?
范如玉:讨厌!
辛弃疾:说实在的,人各有志。我太爷爷,我爷爷都是抗金英雄。“靖康之难”那年,太爷爷在宾州,与金兵恶战中英勇殉难。我爷爷虽然没与金兵作过正面交锋,却始终教育我要热爱祖国。并带领我常常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练就杀敌本领。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爷爷教育,我岂能忘之?我们是汉人,怎能受金人统治?大宋朝就是我们的依靠,是代表我们大汉民族的利益。为了把金人赶出中原,我率二千义军加入耿京天平军。完颜亮被部将弑杀,金兵败北后。耿京二十五万义军决定投靠朝廷,我们这才来到江南。
范如玉:朝廷什么时候才能北伐,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转四风闸老家呀?
辛弃疾:只要朝廷一天不放弃北伐,我们就有回转四风闸老家的希望。
33、京口范府大门外,日,外
辛弃疾夫妇骑着马,回到京口。
范如玉:哎哟!马背上坐得我腰酸背疼。我真不知道,你们男人整天骑在马背上是怎样熬过来的。
辛弃疾:这回儿,让你尝到骑马的滋味了吧?
范如玉:总算到家了!我跟你说,小凤和云儿的事已经过去,回家后就别再责怪小凤了。听见没?
辛弃疾:行!我装聋子瞎子,行了吧?
34、建康府衙,日,内
辛弃疾走进建康府衙,正想向侍卫官打听。
叶衡:幼安老弟,你来了。
辛弃疾:梦锡兄,你怎么在这里呀?
叶衡:没想到吧?我一直在此等你。坐吧!坐下说。
辛弃疾:你等我?你不是已经升任户部尚书了?
叶衡:林胜公公没告诉你,我在建康等你?
辛弃疾:哦!丞相大人就是你呀!我问林公公,他只说是丞相大人举荐我。具体是谁,他笑而不答。我只好猜了半天,也没猜着是你。好哇!能在梦锡兄手下办差,是幼安的一大幸事!
叶衡:怎么样?滁州任还好吧?听说你在那里吃了不少苦,去没多久就把整个局面打开了。朝廷上下都感叹你的执政能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不简单呀!那天,汤思退等主和派们在延和殿举荐你去滁州,大伙儿都为你揑了一把汗!曾觌,王蔺他们都准备看你笑话哩!
辛弃疾:是啊,我心里清楚得很!曾觌,王蔺一直都想看我笑话。所以,汤思退举荐我出任滁州知州,是故意给我难堪,想给我一个下马威。
叶衡:这下好了,他们都无话可说了。老弟,坏事变好事呀,成就了你的一次机遇!
辛弃疾:诸位兄弟如此关爱,幼安感激不尽!
叶衡:是啊!考虑你滁州太累了,这次调你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是个闲职,你可别嫌弃啊!
辛弃疾:哪会呢!这次令幼安最满意的不仅仅是打开滁州局面,而是建立了
一支强有力的乡兵队伍。只要朝廷一声令下,这支乡兵队伍就能配合虞相国的四川兵力,形成犄角之势,剑指中原。就能……
叶衡:(一声叹息)幼安弟,你还不知道吧?虞相国在四川……
辛弃疾:虞相国在四川怎么啦?
叶衡:两淮战事变幻莫测,前方战情也瞬息万变。自“符离战败”之后,
皇上就多次以接受金朝国书仪式不平等而发难。派遣赴金使节范成大索要皇家陵寝而无果,随后企图激化矛盾。
辛弃疾:皇上如此堂而皇之地索要皇家陵寝,也太傻冒了!无形中让金朝加
强了防备。我朝如何兴兵北伐呀?兵贵诡秘!这一点,皇上不懂?
叶衡:幼安。这种话在外千万别说,以防招来杀身之祸呀!
辛弃疾:我是实话实说!你听听外面,人们把大宋称之为什么?“大怂”,怂包的怂。多么难听的一个字眼啊!幼安也是替朝廷着急呀!
叶衡:皇上口口声声扬言要兴兵北伐,并密诏虞相国发兵。虞相国到达四川后,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备战措施,但由于军需未备,而迟迟不能确定出兵日期,皇上对此不满。虞相国深知皇上心情,更加积极备战。终因日夜奔忙,戴星乘
马,冰满鬓髯。于淳熙元年二月辞世了!
辛弃疾:什么?虞相国辞世啦?他才六十五岁,多可惜啊!(他双膝跪在
地上,号啕大哭)虞相国,你出将入相十数年,战法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之勇,为幼安之楷模呀!幼安未能为你送行。对不住了!
35、建康赏心亭,日,外
叶衡,韩元吉,丘崈等人陪同辛弃疾再次来到赏心亭。
辛弃疾:虞相国走了,朝廷又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兴兵北伐了。中原百姓何时才能得救?祖国何时才能统一?幼安何时才能重回济南历城啊!
叶衡:幼安,不要灰心!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北伐大业就一定能够完成。
辛弃疾:努力争取,我辛幼安何尝不努力啊!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南归,我那时才二十来岁。至今已经过去一十二年了,漫长的一十二年啊!十二年来朝思暮想,梦想着回转中原,梦想着解救家乡父老。如今看来,又遥遥无期了!
叶衡:幼安,想开点!往远处看,心中就不会郁闷了!
36、[空镜]中原大地,日,外
中原大地,山如螺髻。
朦胧深处,难辨炊烟。
37、建康赏心亭,日,外
辛弃疾抬眼望着茫茫北疆,无限惆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簮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郞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叶衡:幼安哪!你这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谓百感交集!你尚年轻,何以抒发自己壮志满怀而老大无成?气可鼓而不可泄呀!
辛弃疾:梦锡兄。幼安之志,在于北伐。一心想驰骋疆场,为国建立功业。
不想南渡以后却成了一名文职,整日纠缠于事务之中。这与幼安初衷大相径庭,献愁供恨。原指望虞相国能在四川发兵,直指中原。又谁知,相国他终因日夜奔忙,戴星乘马,冰满鬓髯而辞世。幼安唯一的指望恐怕也要落空了!
韩元吉:幼安此词借登临之际,抒发自己英雄失意,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情。
中原沦陷,朝廷不思恢复。令幼安内心充满“愁”与“恨”,“悲凉”与“惆怅”。
丘崈:恩师说得没错!词中三个典故,充分表达幼安的雄心壮志和急用于世
的决心。也表现出了他怀才不遇,光阴虚度的愤慨。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借以
无际楚天与长江宏大境界,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如离群孤雁,像弃置
宝刀。叹惜流年似水,壮志成灰,不得不流下英雄热泪呀!
韩元吉:幼安贤弟。心有憋屈,我们都很清楚。你就到我家里去,散散心。我带你四处走走,看看上饶的风土人情,美丽风光。或许,心情会好受些。
辛弃疾:无咎兄,谢谢了!我这身体尚未恢复,怎能搅扰你呀?
韩元吉:你我兄弟,何必客气!过段日子,我也正好在家歇息,可以陪你。
辛弃疾:改天吧!改天再来贵府拜访你。
38、临安枢密院。日,内
枢密院编修官王蔺正在接见滁州来安县令周通。
周通:王大人,您可要为下官做主啊!他辛弃疾刚到滁州,便把下官的私有
粮食用来赈灾,使下官蒙受巨大损失。下官不服!今专程前来状告辛某专权武断,压制同僚。
王蔺:还有这等事情?我就说嘛!他怎能在两年之内就把滁州治理的富有
生机,原来是用他人粮食来收买人心啊!
周通:没有我那二千石大米,光饥饿这一关,他就很难闯得过去!
王蔺:你把这些经过形成文字,以便枢密院存入卷宗。
周通:下官明白!
衙役:(走来)大人。知阁门事曾大人求见。
王蔺:唤他进来。
39、京口范府后院,日,外
十三岁的辛缜带着弟弟辛柜在后院树阴底下读书。
辛柜累了,有些犯困。
辛缜:广润,你怎么啦?
辛柜:哥。大半晌了,我有些累。歇一会儿吧!
辛缜:那好!我们做个游戏,活动活动。
辛柜:做什么游戏?
辛缜:效仿爹爹杀金贼。怎么样?
辛弃疾:沿着江堤走,近多了!放心,我舍不得把你卖掉。
范如玉:讨厌!
辛弃疾:这次,她们分开住也好,免得时间长了矛盾更多。
范如玉:幼安,你知道吗?云儿她们离开京口时,打算再去要饭。
辛弃疾: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范如玉:在认识茂嘉之前,她娘俩没有家,不是一直在要饭吗?这次,又
不好意思提出再回江阴去。没房子,你让她们上哪儿住去?那就只好再去要饭。走到哪儿住到哪儿,这就解决住房问题了。
辛弃疾:辛高怎么办?还能跟着他一起要饭去?
范如玉:所以,我打算把她们送回江阴去,那套旧宅让给她们住。反正,我不想住那套旧宅。
辛弃疾:对!这样也好。茂嘉从小一直跟着我东奔西跑的,真不容易。我总觉得太亏欠他了!
范如玉:我说幼安,你可不能有这种想法。他虽然是你的随身差役,跟着你东奔西跑,这不假。可朝廷照样也发了俸禄给他!他不仅有朝廷俸禄,还有差役的衣粮杂费,伙食费用,喂马的草料费用等等。加起来收入也相当可观哩!换句话说,他是给朝廷办差,不是你辛幼安的私人侍从。有什么觉得亏欠他的?
辛弃疾:他是我的十二族弟,跟随我,就得照顾好他。
范如玉:我们对他的照顾已经相当不错了,还能怎么样?真是的!
31、[空镜]长江江面,日,外
长江滚滚。
江面上白帆点点,百舸争流。
32、长江江堤,日,外
范如玉:我嫂子是泼了点儿,动不动就骂人,给人使眼色,耍主人脾气。
辛弃疾:她怎么会这样?
范如玉:还有一件事,不知你想过没有?
辛弃疾:什么事?
范如玉:我虽是范家女儿,毕竟嫁到你辛家了。也算是泼出去的水!如今还住娘家,迟早也会被赶出家门的。到那时,我们该住哪儿,你想过吗?
辛弃疾:这你放心!我四风闸老家有大宅院,有辛家庄园,还有田地。面积非常大!只要朝廷下令北伐,收复了中原。我们就可以住回济南老家去,几个儿子想住多大的房子就有多大的房子。还愁没房子住?
范如玉:你家哪来庄园?
辛弃疾:我家几代都是当官的,虽是小官,收入却相当不错!我父亲虽然没有当官,却经营了一座大庄园。他可是济南有名的庄园主哩!这座大庄园也是祖辈们积攒下来的,可大了!上次我接妞妞来江南,带回的那几箱金银珠宝,也是祖辈积攒下来的。我祖辈几代都是单传,传到我手上的财产已经相当可观了!
范如玉:你来江南后,你家大宅院和辛家庄园怎么办?丢在那里没人管?
辛弃疾:怎么会没人管呢?我接妞妞来江南那次,就把大宅院和辛家庄园都托付给辛鸿伯伯了。辛鸿伯伯不仅是我家族伯伯,也是我爷爷的幕僚。多年来一直跟随我爷爷当主簿,人相当忠厚。有他管着,我非常放心!
范如玉:你也真是!丢下那么大财产不管,跑到江南来。何苦呢?
辛弃疾:(笑笑)不来江南,能遇见你吗?我的青岚可比辛家庄园值钱多了!你说,我划不划算?
范如玉:讨厌!
辛弃疾:说实在的,人各有志。我太爷爷,我爷爷都是抗金英雄。“靖康之难”那年,太爷爷在宾州,与金兵恶战中英勇殉难。我爷爷虽然没与金兵作过正面交锋,却始终教育我要热爱祖国。并带领我常常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练就杀敌本领。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爷爷教育,我岂能忘之?我们是汉人,怎能受金人统治?大宋朝就是我们的依靠,是代表我们大汉民族的利益。为了把金人赶出中原,我率二千义军加入耿京天平军。完颜亮被部将弑杀,金兵败北后。耿京二十五万义军决定投靠朝廷,我们这才来到江南。
范如玉:朝廷什么时候才能北伐,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转四风闸老家呀?
辛弃疾:只要朝廷一天不放弃北伐,我们就有回转四风闸老家的希望。
33、京口范府大门外,日,外
辛弃疾夫妇骑着马,回到京口。
范如玉:哎哟!马背上坐得我腰酸背疼。我真不知道,你们男人整天骑在马背上是怎样熬过来的。
辛弃疾:这回儿,让你尝到骑马的滋味了吧?
范如玉:总算到家了!我跟你说,小凤和云儿的事已经过去,回家后就别再责怪小凤了。听见没?
辛弃疾:行!我装聋子瞎子,行了吧?
34、建康府衙,日,内
辛弃疾走进建康府衙,正想向侍卫官打听。
叶衡:幼安老弟,你来了。
辛弃疾:梦锡兄,你怎么在这里呀?
叶衡:没想到吧?我一直在此等你。坐吧!坐下说。
辛弃疾:你等我?你不是已经升任户部尚书了?
叶衡:林胜公公没告诉你,我在建康等你?
辛弃疾:哦!丞相大人就是你呀!我问林公公,他只说是丞相大人举荐我。具体是谁,他笑而不答。我只好猜了半天,也没猜着是你。好哇!能在梦锡兄手下办差,是幼安的一大幸事!
叶衡:怎么样?滁州任还好吧?听说你在那里吃了不少苦,去没多久就把整个局面打开了。朝廷上下都感叹你的执政能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不简单呀!那天,汤思退等主和派们在延和殿举荐你去滁州,大伙儿都为你揑了一把汗!曾觌,王蔺他们都准备看你笑话哩!
辛弃疾:是啊,我心里清楚得很!曾觌,王蔺一直都想看我笑话。所以,汤思退举荐我出任滁州知州,是故意给我难堪,想给我一个下马威。
叶衡:这下好了,他们都无话可说了。老弟,坏事变好事呀,成就了你的一次机遇!
辛弃疾:诸位兄弟如此关爱,幼安感激不尽!
叶衡:是啊!考虑你滁州太累了,这次调你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是个闲职,你可别嫌弃啊!
辛弃疾:哪会呢!这次令幼安最满意的不仅仅是打开滁州局面,而是建立了
一支强有力的乡兵队伍。只要朝廷一声令下,这支乡兵队伍就能配合虞相国的四川兵力,形成犄角之势,剑指中原。就能……
叶衡:(一声叹息)幼安弟,你还不知道吧?虞相国在四川……
辛弃疾:虞相国在四川怎么啦?
叶衡:两淮战事变幻莫测,前方战情也瞬息万变。自“符离战败”之后,
皇上就多次以接受金朝国书仪式不平等而发难。派遣赴金使节范成大索要皇家陵寝而无果,随后企图激化矛盾。
辛弃疾:皇上如此堂而皇之地索要皇家陵寝,也太傻冒了!无形中让金朝加
强了防备。我朝如何兴兵北伐呀?兵贵诡秘!这一点,皇上不懂?
叶衡:幼安。这种话在外千万别说,以防招来杀身之祸呀!
辛弃疾:我是实话实说!你听听外面,人们把大宋称之为什么?“大怂”,怂包的怂。多么难听的一个字眼啊!幼安也是替朝廷着急呀!
叶衡:皇上口口声声扬言要兴兵北伐,并密诏虞相国发兵。虞相国到达四川后,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备战措施,但由于军需未备,而迟迟不能确定出兵日期,皇上对此不满。虞相国深知皇上心情,更加积极备战。终因日夜奔忙,戴星乘
马,冰满鬓髯。于淳熙元年二月辞世了!
辛弃疾:什么?虞相国辞世啦?他才六十五岁,多可惜啊!(他双膝跪在
地上,号啕大哭)虞相国,你出将入相十数年,战法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之勇,为幼安之楷模呀!幼安未能为你送行。对不住了!
35、建康赏心亭,日,外
叶衡,韩元吉,丘崈等人陪同辛弃疾再次来到赏心亭。
辛弃疾:虞相国走了,朝廷又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兴兵北伐了。中原百姓何时才能得救?祖国何时才能统一?幼安何时才能重回济南历城啊!
叶衡:幼安,不要灰心!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北伐大业就一定能够完成。
辛弃疾:努力争取,我辛幼安何尝不努力啊!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南归,我那时才二十来岁。至今已经过去一十二年了,漫长的一十二年啊!十二年来朝思暮想,梦想着回转中原,梦想着解救家乡父老。如今看来,又遥遥无期了!
叶衡:幼安,想开点!往远处看,心中就不会郁闷了!
36、[空镜]中原大地,日,外
中原大地,山如螺髻。
朦胧深处,难辨炊烟。
37、建康赏心亭,日,外
辛弃疾抬眼望着茫茫北疆,无限惆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簮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郞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叶衡:幼安哪!你这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谓百感交集!你尚年轻,何以抒发自己壮志满怀而老大无成?气可鼓而不可泄呀!
辛弃疾:梦锡兄。幼安之志,在于北伐。一心想驰骋疆场,为国建立功业。
不想南渡以后却成了一名文职,整日纠缠于事务之中。这与幼安初衷大相径庭,献愁供恨。原指望虞相国能在四川发兵,直指中原。又谁知,相国他终因日夜奔忙,戴星乘马,冰满鬓髯而辞世。幼安唯一的指望恐怕也要落空了!
韩元吉:幼安此词借登临之际,抒发自己英雄失意,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情。
中原沦陷,朝廷不思恢复。令幼安内心充满“愁”与“恨”,“悲凉”与“惆怅”。
丘崈:恩师说得没错!词中三个典故,充分表达幼安的雄心壮志和急用于世
的决心。也表现出了他怀才不遇,光阴虚度的愤慨。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借以
无际楚天与长江宏大境界,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如离群孤雁,像弃置
宝刀。叹惜流年似水,壮志成灰,不得不流下英雄热泪呀!
韩元吉:幼安贤弟。心有憋屈,我们都很清楚。你就到我家里去,散散心。我带你四处走走,看看上饶的风土人情,美丽风光。或许,心情会好受些。
辛弃疾:无咎兄,谢谢了!我这身体尚未恢复,怎能搅扰你呀?
韩元吉:你我兄弟,何必客气!过段日子,我也正好在家歇息,可以陪你。
辛弃疾:改天吧!改天再来贵府拜访你。
38、临安枢密院。日,内
枢密院编修官王蔺正在接见滁州来安县令周通。
周通:王大人,您可要为下官做主啊!他辛弃疾刚到滁州,便把下官的私有
粮食用来赈灾,使下官蒙受巨大损失。下官不服!今专程前来状告辛某专权武断,压制同僚。
王蔺:还有这等事情?我就说嘛!他怎能在两年之内就把滁州治理的富有
生机,原来是用他人粮食来收买人心啊!
周通:没有我那二千石大米,光饥饿这一关,他就很难闯得过去!
王蔺:你把这些经过形成文字,以便枢密院存入卷宗。
周通:下官明白!
衙役:(走来)大人。知阁门事曾大人求见。
王蔺:唤他进来。
39、京口范府后院,日,外
十三岁的辛缜带着弟弟辛柜在后院树阴底下读书。
辛柜累了,有些犯困。
辛缜:广润,你怎么啦?
辛柜:哥。大半晌了,我有些累。歇一会儿吧!
辛缜:那好!我们做个游戏,活动活动。
辛柜:做什么游戏?
辛缜:效仿爹爹杀金贼。怎么样?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