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8585
成片时长:约62分钟
阅读:1766
发表:2022/8/10
51集 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沙陀神王》第35集
海钓绿码 [云南昆明]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35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22-A-03996】


  古装正剧  战争  爱情

  李存勖(尴尬):原来都不出九娘预料之中。
  秋彤(进入):大王,小郡主来了。
  李存勖过去抱起孩子逗弄。
  王后:不知大王可否给女儿取过名字?
  李存勖(哈哈大笑):此事果然……
  怀里的婴儿被惊吓,哭了起来,李存勖哄孩子不见效,只好交给了秋彤。
  李存勖(转身对王后):寡人做这人父,果然为难。
  王后(笑了笑):小郡主听见她阿耶要给她赐名,大声感谢呢。只是她尚不会说话,只能用哭声诉说了。
  李存勖(笑):原来如此!果然她阿娘深知女儿心事。既如此,寡人便叫她幸儿。
  王后:杏儿?大王匆匆一眼就看清女儿是柳眉杏眼了?
  李存勖:寡人才抱了她,她就被寡人惊哭,哪里来得及看她长相。这幸儿,乃是幸运之儿的意思。九娘想来,是否如此?
  李九娘(微微叹息):如此说来,倒也合适,此番生产,臣妾果然幸而留得性命。
  李存勖:并非此意,只是做个纪念罢了,九娘以为不妥?
  李九娘:国家大事尚且大王一言而决,何况女儿名字?自然就叫幸儿。
  画外音:
  内侍:张公公求见大王。
  李存勖(一愣):寡人前脚才到,他后脚就追来了?
  王后:张公公既然来此求见大王,想必有大事发生。大王还是去见见他。
  李存勖看看襁褓中的孩子。
  李存勖:宣他进来吧。
  张承业(进入):大王,朱晃死了。
  李存勖一愣。
  王后(咬牙切齿):老贼居然寿终正寝!实乃本宫今生最大遗憾!
  张承业:娘娘且慢,老奴听闻,朱贼虽死,却未必是寿终正寝。如今东都城里流言纷纷,多说是郢王起兵篡逆,弑君弑父。
  王后:阿弥陀佛!莫非本宫生产之夜口宣佛号,我佛显灵?果真如此,那真是天网恢恢,恶有恶报!正好为乱臣贼子戒。
  张承业(笑):娘娘果然明鉴,朱贼死亡之时,似乎就是那晚。
  李存勖将孩子递给秋彤。
  李存勖(对张承业):去明政殿,让众文武都来。
  张承业(对李存勖):大王,臣工们俱都已在明政殿候旨。
  张承业向王后行礼后,跟着李存勖走出大殿。
  看着两人离开流霜殿,王后心事重重叹了口气。
  秋彤:娘娘,奴婢倒是觉得,朱贼既死,那梁朝必然覆亡在即,娘娘的大唐复辟计划,也该很快成功啦。
  王后(沉吟):这等国家大事,又非你等所知。朱贼虽死,然而大唐复辟之事,八字都没一撇。况且朱梁继位者谁?是贤是愚?都未可知。朱贼近年年老体衰,多时未曾大举来犯,如今若是换成个年轻有为的匪首,黩武好战,一心追求建功立业,那还不战祸绵延?今后晋梁之间是何局面,实在难以预测呀。
  嫣儿:先帝都说咱们大王是李亚子。奴婢觉得,不论朱梁换了哪个皇帝,肯定都不是大王的对手。大王就该趁此机会,大举进攻,一举灭掉梁朝,岂不是好?
  王后(叹了口气):他也不是当初的大王了,天天只在延芳殿缠绵,让他举兵灭梁,只怕难啊。
  嫣儿:娘娘恕罪,奴婢说句不当讲的,大王适才所言,似乎也有意常住流霜殿呢,只是……奴婢不敢再胡说了。
  王后(想半天说了一句):哼,大约不外乎契丹狐媚之术罢了。本宫才不屑呢。
  
  4、内 日 明政殿
  人物:李存勖、张承业、郭崇韬、李嗣源、周德威
  李存勖和文武大臣们正在议政。
  张承业:大王,老奴以为,此时兴兵灭梁实乃绝佳时机!大王请看,如今朱梁大奸毙命,必然主幼国疑,人心不附,军心动摇,况且如果诸子争位,又成内讧局面。此时大举伐梁,胜算甚大。老奴以为大王可部署伐梁,如果成功,灭梁令箭,也可交还太庙了。
  李嗣源:大王,末将不敢苟同张公公所见。末将以为,如果梁国诸子争立,本来是内讧局面,但若官军攻击,必然促成梁贼同仇敌忾,联手对外,反而促成了他上下一心。
  李存勖:如此,源兄以为该当如何?
  李嗣源:臣以为,该当静观其变,待梁国果然发生内讧,势同水火之时,大王可支持其中一派,促成梁国分裂,则大王可将分裂之敌,逐一消灭,最后形成吞并整个梁国的结果,此为最稳妥之策。
  李存勖:郭安时,你以为如何?
  郭崇韬:大王,臣听闻此番朱贼之死,乃是因为郢王朱友珪弑君弑父。
  张承业(义愤填膺):大王,老奴以为,虽是梁贼内讧,然此等无君无父之辈,正是国之蟊贼,禽兽不如之辈,穷凶极恶之狂徒!无论其身处何处,皆该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大王若公布其罪状于天下,发檄讨贼,正是顺天应人,毕其功于一役,此其时也。
  李存勖(点点头):张公公莫急,且容郭令公说完。
  郭崇韬:张公公主张即刻动兵伐梁,然而大太保以为此举将会促成朱梁君臣合力抗拒,反而有利于朱梁团结稳定。大太保之言,老成谋国,大王可取。
  李存勖:静观其变?
  郭崇韬:也不尽然。若只是隔岸观火,未免过分消极。梁国政局稳定之后,则我反而无利可图。臣以为,当尽量利用梁国如今人心浮动之时,观察朱梁各路势力之动静,若能策反其中一二封疆大吏,则可得实利,使梁强晋弱之势逐渐改变。
  李存勖(笑):策反?郭安时此论甚是新颖。不知是否有个目标?
  郭崇韬:臣的确有个目标,便是河中节度使均王朱友贞。
  李存勖:安时与他莫非有旧?
  郭崇韬:大王明鉴,往昔安时从贼之时,同殿为臣,彼此相知。朱友贞虽是嫡子,但自生母张夫人去世后,即醉心丹青,无意功名,朱贼命他驻守河中,毗邻河东。如今若梁国新君疑忌于他嫡子身份,则可顺势将朱友贞策反,河中一旦落入晋国,则梁贼气焰必将一落千丈。
  李存勖:河中,当年为朱贼窃取,寡人阿姐因此罹难。夺回河中,也是先王一桩遗愿。只不知魏博如今情势是否稳定?
  郭崇韬:托大王洪福,如今魏博军民思治,人心安定。大王不说,臣也想到大王必然命臣去做此事。臣便应允下来。
  李存勖:寡人命源兄前往魏博,继续稳定人心。并招兵买马,时机到来,便可联合北平国、赵国,聚三国之力,北伐幽州。
  李嗣源:臣遵旨。
  张承业:大王要攻取幽州?
  李存勖:张公公,河朔三镇,魏博已成王土。如今便该令王处直、王镕两处,一并受封。这两处归于晋国之后,幽州便成了孤立之势。若一切顺利,攻取幽州之后,一般儿可以交还一支令箭。
  郭崇韬:大王宏图远见!如今朱贼骤死,二王没有了靠山,王命所至,彼辈必不敢抗衡。即或略有异志,也可派遣官兵平定。
  周德威:大王此时取北平国、赵国,实乃审时度势之妙着。臣料他们必然潜心归附,不敢有所异议。
  李嗣源:前番朱贼派了一支大军进入河朔,甚是可疑。可能因为朱贼患病,故此……
  李存勖(点点头):这支梁军寡人已知,乃葛从周率领的,是为了策应刘守光攻伐蔚州而来。可是刘守光忙着称尚父,并未用兵蔚州,梁兵也就逡巡河朔,颇有进退两难之势。
  张承业:可是大王,老奴大胆,此时若不伐梁,未免可惜。
  李存勖(不理张承业):先不说葛从周所部。安时前往河中,何时启程?
  郭崇韬(拱手):崇韬只待王命。
  李存勖:今日便可启程。
  郭崇韬:理该如此。臣及早赶到河中,也好见机行事。
  李存勖(站起身):朱贼狂悖逆天,今已自取灭亡!当此之时,一动不如一静,急功近利,反而会使朱梁余孽互相勾结,急切南下。若顿兵坚城之下,则我反失先机。然而隔岸观火,究竟怠慢。安时所言,正合寡人之意,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诸位若能与朱梁的封疆大吏联络,使其弃暗投明,扩大晋国声威,则更是美事。可明确晓谕他们,若来投晋,高官厚爵,良田美宅,寡人绝不吝惜,必有厚赏。
  文武大臣:谨遵王旨。
  李存勖:尽量不与梁贼交战,以免生灵涂炭。然而晋梁决战,最终亦不可免。故此租庸使元行钦,必须抓紧时间,收罗军粮,以备不时之需。
  元行钦:臣遵旨。
  李嗣源:大王,臣与辽州张鄂、汾州李瑭乃是旧时相识,如今便想策动二人归晋,还请大王示下。
  李存勖(笑):源兄不说,寡人也正有心命你与张鄂、李瑭联系,他二人昔年不顾忠义,投降梁贼,然而地理形势却是处于河东三面包围之中,与梁贼联系殊为不便。故此辽汾两州,实际上已经与梁贼貌合神离,如今朱梁骤生巨变,朝野震荡,文武百官惶恐不可终日,此时但须温言抚慰,令其再无顾虑,决心重归朝廷,此乃晋国一桩美事。然而源兄不可轻往,免得成了他们给梁贼新君的见面礼。
  李嗣源:这个臣也有所顾虑,故只想与之书信往来。然而彼此分属敌国,故需请示大王之后,方可与之联络。
  李存勖(点头):此事寡人已准,只是源兄不可逞意气冒险犯危。
  李嗣源:臣感念大王关照。哦,西川王建,大王是否准备回复他?
  李存勖(想了想):王建有心匡扶社稷,恢复唐家,足见忠义。待寡人择得明君,将太原整饬为新都之后,便要讨伐朱梁。那时候请他先来太原拜见新君,之后共襄义举。
  李嗣源(笑):臣遵旨。
  李存勖(哈哈大笑):今日朝会,收获良多,咱们晋国利用朱贼死亡这个良机,一下子多了五个地盘!张公公,哪五处?
  张承业(搬着指头):大王宏图远虑,一举为晋国增添了北平国、赵国、汾州、辽州还有河中五处地盘。若都拿到了手中,幽州一隅,不足虑矣。
  周德威:大王初登大位时,朱贼丧心病狂五路攻晋。今日朱贼身死,大王便要夺取五个地盘,如此乾坤倒转,臣感慨不已。
  李存勖(大笑):镇远说天旋地转,恰是大快人心!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张公公一直想让寡人伐梁,然而梁贼势大,灭梁非一日之功,只可先壮我声势,去其羽翼,自有水到渠成之时。一味轻敌躁进,并非良策。
  张承业:老奴听闻大王战略安排,深知大王正是在为最终灭梁做准备,老奴惶恐。
  李存勖(笑):灭梁,不过是我晋国强大后必走步骤之一。寡人举动,可不仅仅是为了灭梁啊。
  李存勖(扫视众人):若是天命在此,寡人又何尝不能收拾金瓯,一统天下。
  众臣(一齐):臣等追随大王,一统天下!
  张承业勉强笑笑,皱眉看着李存勖。
  
  5、外 日 幽州帅府
  人物:刘守光、冯道、张武
  大殿之前,幽州文武齐聚,各藩镇使臣持笏列队。
  刘守光(坐在龙椅上大声):梁国天子,已经尊某为尚父,朕等于是他阿耶、太上皇!然而如今梁天子崩逝。朕看他留下来的几个皇子,都非天子之相,如何承载国祚,庇佑黎民!故朕以为,合该由朕顺天承运,即天子位。列国使臣都在,便召他们上来叩拜天子!
  冯道:晋国使臣张武,叩拜天子!
  张武不为所动。
  冯道:张武,还不速速叩拜天子?
  张武:张某乃晋国使臣。鄙国国君遣某来此,乃是祝贺刘使相被封为梁国尚父。所谓燕国天子,未奉晋王旨意,恕张武无法叩拜。
  刘守光(狞笑):张公,你可看见殿外那九口大鼎?
  特写:
  九口大鼎沸水起雾。
  张武(回头看了一眼):见了却又如何?
  刘守光(狞笑):今日之事,若你识相,便可叩拜朕躬,朕自有赏赐于你。若敢执迷不悟,朕就要将你投入鼎中煮熟!你可是想做朕称帝的牺牲?
  张武:外臣忠于王事,何惧鼎镬!何况以鼎煮人,必是暴君所为,必遭天怒人怨,身受天谴!外臣奉劝使相,不可如此。
  刘守光(腾地站起身):不惧鼎镬?啊哈,你再说一遍?朕烹了你,就是暴君?你以为朕不敢将你扔进鼎中?
  张武(慨然):外臣读圣贤书,忠于王事,但能留名史册,虽死犹生!
  刘守光:冯道,再问他来,是否行跪拜礼?
  冯道(走近张武身边):张公,你可想清楚了,性命就此一条!何苦为礼节之争丢了性命?
  张武点点头,走向前向刘守光唱个大喏。
  张武:使相,张武有礼了,晋王命外臣恭贺使相被封为梁国尚父!
  刘守光(大怒):把他扔进鼎中!
  几名使臣:陛下息怒,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必……
  刘守光(手指张武):冯道,即刻动手!
  冯道:张公,冯道最后问你一回,是否叩拜大燕国天子?
  张武(大叫):张武身为使臣,使命已达,张武不辱使命!刘守光,你敢擅杀大国使节,你这燕国乃是桀燕,灭亡就在眼前!
  刘守光(厉声高叫):煮了他!煮了!
  冯道无奈地挥挥手,士兵们将张武投入大鼎。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寒石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rob
  • 学生
    k12
  • 学生
    cak
  • 学生
    sie
  • 学生
    akt
  • 学生
    zxc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0月几日?(提示:5号)
      *

同类推荐作品

倾世公主(爱情, 古装)

同类最新作品

琅琊榜外传之风雨江山(爱情, 古装, 军事)
詹天佑(古装)
神魂天纪(动作, 古装, 奇幻)
沉睡者计划(爱情, 军事)
南侨抗日风云(主旋律, 谍战, 军事)
江山儿女(主旋律, 爱情, 军事)
天下洪门(古装)
绝代秀才(喜剧, 古装)

同类随机作品

巾帼娘子军(古装)
登天铜府(古装)
汉宣大帝(主旋律, 古装)
锁喉镖(主旋律, 军事)
天下归心的集结号(主旋律, 古装)
叛乱即将发生(主旋律, 古装, 军事)
武堂口(爱情, 谍战, 古装)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