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8585
成片时长:约62分钟
阅读:1761
发表:2022/8/10
51集 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沙陀神王》第35集
1
…
34
35
36
…
51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35集 天道轮回
1、内 夜 朱晃寝宫甘露殿
人物:朱晃、唐昭宗、朱友珪、冯廷谔
甘露殿中,惨白的月光照在床上。
大榻上的朱晃猛然睁开眼,仔细聆听着什么。
“锵”的一声传来。
朱晃仔细听着,殿内悄无声息。朱晃逐渐睡去。
又是“锵”的一声传来。
朱晃再次睁开眼,殿内却没有声息,朱晃困倦地闭上眼。此刻“锵”、“锵”两声传来,朱晃猛然睁开眼,霍然起身,似乎他有些头晕,连忙伸手扶住床头。
画外音:
唐昭宗:好贼子,这一剑好疼啊。
朱晃闻声看过去,看见脸色苍白的唐昭宗两眼空洞,左手扶着胸口,胸口汩汩流血。
唐昭宗(叹息):朱卿,朕的天下,卿待何时还来?
朱晃大叫一声醒来,内侍们连忙点灯,朱晃四下查看,殿内并无别人。
朱晃(叹了口气):你等退下吧。
内侍们退了出去,朱晃独自思索良久,长叹一声,重新躺倒。
又是“锵”的一声传来。朱晃连忙下榻,走了过去,看见在剑匣中的青釭剑在月光下反射出淡淡光晕。锵的一声,朱晃终于看清了,原来是剑在匣中跳跃。朱晃猛然将剑抽出。
朱晃(喃喃自语):剑在匣中跃,莫非有贼到?
画外音:
外面传来一阵喧哗,还有兵器撞击声和惨叫声。
朱晃紧张地仗剑跃到门后。
忽然传来几声惨叫,杂沓脚步声来到门口,殿门被猛然踢开,一名武士冲进来,被朱晃劈头一剑砍死,听见外面有人喊。
画外音:
冯廷谔:殿下。
朱晃看见火把下,朱友珪冲了进来,朱晃挥剑杀向儿子,却被冯廷谔一脚踹开,朱友珪仗剑扑了过来。
朱晃(恨恨看着朱友珪):混账东西!你还敢弑父弑君不成?
朱友珪(面无表情):吾为唐帝报仇!为阿娘报仇!冯廷谔!
冯廷谔上前一剑刺穿朱晃身体。
朱晃手中的剑哐啷掉落在地,他扶着柱子,嘴里涌出鲜血,看着朱友珪,忽然笑了起来。
朱晃(惨笑):这就是阿耶弑君的报应啊!还是夫人说得对,富贵折寿……友珪孩儿!你弑父弑君,这双重报应,阿耶怕你……承受不起啊!
朱晃又一口鲜血喷出,软倒在地。
朱友珪拔出剑来,试了试朱晃的鼻息。
朱友珪:你等取床单来包裹了尸身,且先放到榻下。
冯廷谔:殿下,他似乎还没断气。
朱友珪:先掘个坑,埋了以后,他自然断气。掘坑!
士兵们答应,开始在殿内掘坑。
朱友珪颓然坐到地上,看着朱晃的尸身。
朱友珪(喃喃自语):双重报应?哼。
2、外 日 幽州帅府
人物:刘守光、冯道
大家忙碌着布置刘守光受封为尚父的场地。
刘守光踱步过来,背着手看着忙碌的人群,忽然招手。
刘守光:冯道。
冯道(急忙走了过来):使相。
刘守光(不满地踢开一把椅子):该当用锦缎缠树,方才显得幽州富庶强盛,国泰民安。
冯道:使相,下官也与内府库商议此事,但内府已然告罄,仅留得数匹锦缎,是要等大王祭祖时缝制新衣呢。
刘守光:啊?内府库何以穷蹙至此?
冯道:咱们幽州连年战乱,如今民不聊生,下官昨日还听说,有一家子好多日子揭不开锅,结果带着父母子女一齐投河了。
刘守光(厉声):胡说!你敢是影射本帅穷兵黩武吗?
冯道:下官不敢,下官只是说,内府库想必是真没东西了。
刘守光:嗯,祭祖还早呢。先说祭天之事,是否安排妥当?
冯道(奇怪):使相怎么又变成祭天了?祭天乃是天子有事于南郊,登基前告天的礼节。使相此番乃是称尚父,不必祭天。
刘守光:为何不可祭天?本帅偏生要祭天,却怎地?
冯道:如今各国使臣齐聚幽州,若使相称尚父便要执意祭天,却恐贻笑各国使臣。下官唯使相之命是从,并无搪塞之意。
刘守光(踱步):各国使臣?晋国使臣可曾来到?
冯道:便是晋国使臣也已来到。
刘守光:李存勖派了何人做使臣?
冯道:禀告使相,晋国使臣乃是散大夫陈武。
刘守光(皱眉):此又何人?
冯道:下官也未听闻,想是无名之辈。
刘守光:叵耐李家小儿如此无礼,竟然派个无名之辈前来充作使臣,分明是敷衍塞责!莫非公然小觑某幽州吗?
冯道:若使相不耐烦,下官自去打发他回晋国,以便晋国更换使臣。
刘守光:不说这厮了。冯道,本帅看来,各国对本帅称尚父,殊无肃穆景仰之意,是否如此?
冯道:尚父乃人臣至尊之称号,各国皆无,故此或许挟私嫉妒,也未可知。
刘守光:哼,你无意之中却道明了,原来是本帅失策了!争了半天,却原来尚父也不过是人臣之一。
冯道:下官不敢。
刘守光:与你无干。只是本帅思量,原来这尚父,不过也是人臣之一,难怪各国殊无敬意!既然如此,本帅便该称帝,方显出我河北英雄,气吞天下!改成登基仪式,各国使臣定然景仰。
冯道(惊愕):使相说要称帝?
刘守光:莫要大惊小怪!所以祭天,便是为了称帝。
这时李小喜跑了过来,远远叫道。
李小喜:使相!
刘守光(不耐烦):何事?
李小喜(跑过来气喘吁吁):使相,罗隐飞鸽传书,说梁帝已经驾崩!
刘守光(瞪大了眼):梁帝朱晃死了?病死了?
李小喜:信中说朱晃患病二十多天,日前驾崩。
刘守光:哈哈,可道,你听见了吧?什么叫做天意?本帅顺天应人,方才说到称帝,就把朱晃吓死了!看来他这个皇帝来路不正!还是本帅这个大燕皇帝,方才名正言顺,天命在此啊。冯道!
冯道:在。
刘守光:这什么劳什子尚父,朕也不做了。即刻将这个仪式,改为朕的登基仪式,并且择日祭天,国号嘛,叫大燕。
李小喜(连忙跪下):陛下登基,普天共庆,上仰天意,下抚民情,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场的军民人等见状,也纷纷跪倒,杂乱地叫着万岁。
刘守光(纵声大笑):哈哈,好了,甚好甚好,众卿平身。
刘守光(看看冯道):冯道,你为何不跪拜朕?
冯道(连忙跪倒):臣以为尚未举行登基仪式,故此怠慢,还请陛下饶恕。
刘守光:嗯,今后不可再如此无礼。现在朕命你为开国登基总督。
冯道:臣叩谢天恩。
3、内 日 流霜殿
人物:李存勖、李九娘
李存勖走进流霜殿,王后从卧榻起身迎接,李存勖连忙止住她。
李存勖:九娘身子还弱,不须多礼。
王后:大王还这样称呼臣妾,臣妾愧不敢当。
李存勖(笑):如何不敢当?想当年在长安,寡人就想追随九娘而去,只是当时被温儿阿姐阻挡,未能成行,寡人真是心有戚戚呢。
王后微笑: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如今臣妾人老珠黄,不复长安之春矣。
李存勖(尴尬):寡人,嗯,寡人这几日,主要是忙着将述律平打发返回契丹,疏忽了九娘这头,九娘莫非心生怨恨?
王后:臣妾怎敢怨恨大王?大王能有时间来看看小郡主,臣妾母女已经心满意足。
李存勖(盯着王后):九娘不必怨尤,寡人自知。且看下一胎,必定生个王子。
王后:大王,这生男生女,乃是天意,恐非大王旨意。
李存勖笑笑:看来下回行房之前,寡人还要先去叩拜毗沙天王,请了神谕,自然便可诞下王子了。
王后(微笑):毗沙天王又非送子观音,大王莫要拜神拜错了门。
李存勖:大家都是佛门,拜哪一位都有神通,倒是无妨。且待寡人看过小郡主,将来若是出落成九娘模样,一般儿唱念做打,岂不是好?
王后:臣妾也是当年在宫中闲的,故此学了戏曲。如今生逢乱世,社稷倾覆,她将来长大时,也不知是否逢着清平盛世?这般说来,还要看她阿耶的作为呢!听张公公说,近日大王多不临朝,总在延芳殿缠绵,看来这海晏河清之日,只恐遥遥无期了。
李存勖(尴尬地一笑):寡人就说,延芳殿那头,九娘必然还是计较的。
王后:臣妾怎敢。大王纳新人,臣妾因为适逢产子,都没有能亲临真如月妹子的婚礼现场,真是无可奈何。
李存勖:那天晚上,真如月她们都来了流霜殿,只是王后当时困苦窘迫,故此不敢打扰罢了。
王后:啊?此事臣妾果然不知。说起来,真如月妹子的那个乌云嘎,那天晚上还帮了臣妾的忙,改日臣妾身子好了,还该好好赏她。
李存勖:一个小丫头罢了,九娘何须如此在意,你若登门谢,只怕倒是折了他的草料呢。
王后(忍俊不住):大王话如此粗鲁。
李存勖:评论小女孩,自然不必字字斟酌。好吧,秋彤,将女儿抱来,寡人好生看看,这可是寡人的第一个孩子,不得将来也就是个小李九娘……李大娘子呢。
秋彤答应了,转身去抱孩子。
李存勖:九娘,寡人想给你句话,不知九娘会不会恼。
王后(沉着):臣妾是地,大王是天,天有甘霖普降或者冰霜雷电,何须在意大地是否承接?大王但说无妨。
李存勖:九娘,那真如月作为一个契丹女子,床笫之间,果然是性如烈火呀。
王后脸上不快神色倏然而过,挤出一个笑容。
王后:臣妾想象得到。宫中都传言大王为了贵妃娘娘,已经是从此君王不早朝了。若非贵妃娘娘如此,大王何至于缠绵不休?
李存勖(失望):原来九娘没有听懂。
王后:怎道臣妾不懂?
李存勖(笑):寡人直说吧,今后九娘可教真如月唱戏,而贵妃则可传些床笫之术于九娘。如此一来,寡人来了流霜殿,却也等于到了延芳殿。九娘以为如何?
王后(脸色红了):大王怎会如此说?
李存勖:九娘莫以为寡人是异想天开。九娘乃是晋国王后,若寡人冷落了流霜殿,别人难免疑惑这后宫之主究竟是谁?故此寡人有意让九娘也掌握些床笫手段,岂不是天伦之乐,后宫稳便?这可是关系到后宫安定之大事,说白了,也关系到寡人今后兴兵伐贼。后宫不宁,寡人如何讨贼兴唐?
李九娘(淡淡):臣妾早知大王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讨伐朱贼。
1、内 夜 朱晃寝宫甘露殿
人物:朱晃、唐昭宗、朱友珪、冯廷谔
甘露殿中,惨白的月光照在床上。
大榻上的朱晃猛然睁开眼,仔细聆听着什么。
“锵”的一声传来。
朱晃仔细听着,殿内悄无声息。朱晃逐渐睡去。
又是“锵”的一声传来。
朱晃再次睁开眼,殿内却没有声息,朱晃困倦地闭上眼。此刻“锵”、“锵”两声传来,朱晃猛然睁开眼,霍然起身,似乎他有些头晕,连忙伸手扶住床头。
画外音:
唐昭宗:好贼子,这一剑好疼啊。
朱晃闻声看过去,看见脸色苍白的唐昭宗两眼空洞,左手扶着胸口,胸口汩汩流血。
唐昭宗(叹息):朱卿,朕的天下,卿待何时还来?
朱晃大叫一声醒来,内侍们连忙点灯,朱晃四下查看,殿内并无别人。
朱晃(叹了口气):你等退下吧。
内侍们退了出去,朱晃独自思索良久,长叹一声,重新躺倒。
又是“锵”的一声传来。朱晃连忙下榻,走了过去,看见在剑匣中的青釭剑在月光下反射出淡淡光晕。锵的一声,朱晃终于看清了,原来是剑在匣中跳跃。朱晃猛然将剑抽出。
朱晃(喃喃自语):剑在匣中跃,莫非有贼到?
画外音:
外面传来一阵喧哗,还有兵器撞击声和惨叫声。
朱晃紧张地仗剑跃到门后。
忽然传来几声惨叫,杂沓脚步声来到门口,殿门被猛然踢开,一名武士冲进来,被朱晃劈头一剑砍死,听见外面有人喊。
画外音:
冯廷谔:殿下。
朱晃看见火把下,朱友珪冲了进来,朱晃挥剑杀向儿子,却被冯廷谔一脚踹开,朱友珪仗剑扑了过来。
朱晃(恨恨看着朱友珪):混账东西!你还敢弑父弑君不成?
朱友珪(面无表情):吾为唐帝报仇!为阿娘报仇!冯廷谔!
冯廷谔上前一剑刺穿朱晃身体。
朱晃手中的剑哐啷掉落在地,他扶着柱子,嘴里涌出鲜血,看着朱友珪,忽然笑了起来。
朱晃(惨笑):这就是阿耶弑君的报应啊!还是夫人说得对,富贵折寿……友珪孩儿!你弑父弑君,这双重报应,阿耶怕你……承受不起啊!
朱晃又一口鲜血喷出,软倒在地。
朱友珪拔出剑来,试了试朱晃的鼻息。
朱友珪:你等取床单来包裹了尸身,且先放到榻下。
冯廷谔:殿下,他似乎还没断气。
朱友珪:先掘个坑,埋了以后,他自然断气。掘坑!
士兵们答应,开始在殿内掘坑。
朱友珪颓然坐到地上,看着朱晃的尸身。
朱友珪(喃喃自语):双重报应?哼。
2、外 日 幽州帅府
人物:刘守光、冯道
大家忙碌着布置刘守光受封为尚父的场地。
刘守光踱步过来,背着手看着忙碌的人群,忽然招手。
刘守光:冯道。
冯道(急忙走了过来):使相。
刘守光(不满地踢开一把椅子):该当用锦缎缠树,方才显得幽州富庶强盛,国泰民安。
冯道:使相,下官也与内府库商议此事,但内府已然告罄,仅留得数匹锦缎,是要等大王祭祖时缝制新衣呢。
刘守光:啊?内府库何以穷蹙至此?
冯道:咱们幽州连年战乱,如今民不聊生,下官昨日还听说,有一家子好多日子揭不开锅,结果带着父母子女一齐投河了。
刘守光(厉声):胡说!你敢是影射本帅穷兵黩武吗?
冯道:下官不敢,下官只是说,内府库想必是真没东西了。
刘守光:嗯,祭祖还早呢。先说祭天之事,是否安排妥当?
冯道(奇怪):使相怎么又变成祭天了?祭天乃是天子有事于南郊,登基前告天的礼节。使相此番乃是称尚父,不必祭天。
刘守光:为何不可祭天?本帅偏生要祭天,却怎地?
冯道:如今各国使臣齐聚幽州,若使相称尚父便要执意祭天,却恐贻笑各国使臣。下官唯使相之命是从,并无搪塞之意。
刘守光(踱步):各国使臣?晋国使臣可曾来到?
冯道:便是晋国使臣也已来到。
刘守光:李存勖派了何人做使臣?
冯道:禀告使相,晋国使臣乃是散大夫陈武。
刘守光(皱眉):此又何人?
冯道:下官也未听闻,想是无名之辈。
刘守光:叵耐李家小儿如此无礼,竟然派个无名之辈前来充作使臣,分明是敷衍塞责!莫非公然小觑某幽州吗?
冯道:若使相不耐烦,下官自去打发他回晋国,以便晋国更换使臣。
刘守光:不说这厮了。冯道,本帅看来,各国对本帅称尚父,殊无肃穆景仰之意,是否如此?
冯道:尚父乃人臣至尊之称号,各国皆无,故此或许挟私嫉妒,也未可知。
刘守光:哼,你无意之中却道明了,原来是本帅失策了!争了半天,却原来尚父也不过是人臣之一。
冯道:下官不敢。
刘守光:与你无干。只是本帅思量,原来这尚父,不过也是人臣之一,难怪各国殊无敬意!既然如此,本帅便该称帝,方显出我河北英雄,气吞天下!改成登基仪式,各国使臣定然景仰。
冯道(惊愕):使相说要称帝?
刘守光:莫要大惊小怪!所以祭天,便是为了称帝。
这时李小喜跑了过来,远远叫道。
李小喜:使相!
刘守光(不耐烦):何事?
李小喜(跑过来气喘吁吁):使相,罗隐飞鸽传书,说梁帝已经驾崩!
刘守光(瞪大了眼):梁帝朱晃死了?病死了?
李小喜:信中说朱晃患病二十多天,日前驾崩。
刘守光:哈哈,可道,你听见了吧?什么叫做天意?本帅顺天应人,方才说到称帝,就把朱晃吓死了!看来他这个皇帝来路不正!还是本帅这个大燕皇帝,方才名正言顺,天命在此啊。冯道!
冯道:在。
刘守光:这什么劳什子尚父,朕也不做了。即刻将这个仪式,改为朕的登基仪式,并且择日祭天,国号嘛,叫大燕。
李小喜(连忙跪下):陛下登基,普天共庆,上仰天意,下抚民情,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场的军民人等见状,也纷纷跪倒,杂乱地叫着万岁。
刘守光(纵声大笑):哈哈,好了,甚好甚好,众卿平身。
刘守光(看看冯道):冯道,你为何不跪拜朕?
冯道(连忙跪倒):臣以为尚未举行登基仪式,故此怠慢,还请陛下饶恕。
刘守光:嗯,今后不可再如此无礼。现在朕命你为开国登基总督。
冯道:臣叩谢天恩。
3、内 日 流霜殿
人物:李存勖、李九娘
李存勖走进流霜殿,王后从卧榻起身迎接,李存勖连忙止住她。
李存勖:九娘身子还弱,不须多礼。
王后:大王还这样称呼臣妾,臣妾愧不敢当。
李存勖(笑):如何不敢当?想当年在长安,寡人就想追随九娘而去,只是当时被温儿阿姐阻挡,未能成行,寡人真是心有戚戚呢。
王后微笑: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如今臣妾人老珠黄,不复长安之春矣。
李存勖(尴尬):寡人,嗯,寡人这几日,主要是忙着将述律平打发返回契丹,疏忽了九娘这头,九娘莫非心生怨恨?
王后:臣妾怎敢怨恨大王?大王能有时间来看看小郡主,臣妾母女已经心满意足。
李存勖(盯着王后):九娘不必怨尤,寡人自知。且看下一胎,必定生个王子。
王后:大王,这生男生女,乃是天意,恐非大王旨意。
李存勖笑笑:看来下回行房之前,寡人还要先去叩拜毗沙天王,请了神谕,自然便可诞下王子了。
王后(微笑):毗沙天王又非送子观音,大王莫要拜神拜错了门。
李存勖:大家都是佛门,拜哪一位都有神通,倒是无妨。且待寡人看过小郡主,将来若是出落成九娘模样,一般儿唱念做打,岂不是好?
王后:臣妾也是当年在宫中闲的,故此学了戏曲。如今生逢乱世,社稷倾覆,她将来长大时,也不知是否逢着清平盛世?这般说来,还要看她阿耶的作为呢!听张公公说,近日大王多不临朝,总在延芳殿缠绵,看来这海晏河清之日,只恐遥遥无期了。
李存勖(尴尬地一笑):寡人就说,延芳殿那头,九娘必然还是计较的。
王后:臣妾怎敢。大王纳新人,臣妾因为适逢产子,都没有能亲临真如月妹子的婚礼现场,真是无可奈何。
李存勖:那天晚上,真如月她们都来了流霜殿,只是王后当时困苦窘迫,故此不敢打扰罢了。
王后:啊?此事臣妾果然不知。说起来,真如月妹子的那个乌云嘎,那天晚上还帮了臣妾的忙,改日臣妾身子好了,还该好好赏她。
李存勖:一个小丫头罢了,九娘何须如此在意,你若登门谢,只怕倒是折了他的草料呢。
王后(忍俊不住):大王话如此粗鲁。
李存勖:评论小女孩,自然不必字字斟酌。好吧,秋彤,将女儿抱来,寡人好生看看,这可是寡人的第一个孩子,不得将来也就是个小李九娘……李大娘子呢。
秋彤答应了,转身去抱孩子。
李存勖:九娘,寡人想给你句话,不知九娘会不会恼。
王后(沉着):臣妾是地,大王是天,天有甘霖普降或者冰霜雷电,何须在意大地是否承接?大王但说无妨。
李存勖:九娘,那真如月作为一个契丹女子,床笫之间,果然是性如烈火呀。
王后脸上不快神色倏然而过,挤出一个笑容。
王后:臣妾想象得到。宫中都传言大王为了贵妃娘娘,已经是从此君王不早朝了。若非贵妃娘娘如此,大王何至于缠绵不休?
李存勖(失望):原来九娘没有听懂。
王后:怎道臣妾不懂?
李存勖(笑):寡人直说吧,今后九娘可教真如月唱戏,而贵妃则可传些床笫之术于九娘。如此一来,寡人来了流霜殿,却也等于到了延芳殿。九娘以为如何?
王后(脸色红了):大王怎会如此说?
李存勖:九娘莫以为寡人是异想天开。九娘乃是晋国王后,若寡人冷落了流霜殿,别人难免疑惑这后宫之主究竟是谁?故此寡人有意让九娘也掌握些床笫手段,岂不是天伦之乐,后宫稳便?这可是关系到后宫安定之大事,说白了,也关系到寡人今后兴兵伐贼。后宫不宁,寡人如何讨贼兴唐?
李九娘(淡淡):臣妾早知大王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讨伐朱贼。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