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7-A-00611】
历史神话
简要梗概:
本剧是一部70集古装历史神话电视剧,分上下两部,上部31集,下部39集。
详细梗概:
(524字) 本剧从鲲鱼闹海,化而为鹏,虐杀龙子龙孙结一段孽缘,被天庭贬斥下凡,转世秦始皇为开篇,政道从卫鞅逃魏赴秦,变法图新,与秦孝公意气相投,功成名就开始,最后因与秦惠王失和,起兵谋反,兵败自杀,被车裂尸身。宋王戴偃逼舍人韩凭之妻息氏为妃,韩凭自缢身亡,息氏坠楼身亡。化身连理枝鸳鸯与其夫相守,后助联兵杀死宋王,报仇雪恨。仙道从鬼谷子授徒济世,老子、庄子奉天宣道开始,展开公孙衍巧遇魏缭、公子昂,入仕魏国,引发孙庞斗智、苏秦、张仪纵横七雄六国,魏缭、王敖、鲁仲连、隐娘、狐仙涂贤、蛇仙花容斗法施为七雄之战。战争场面多为简写,主要叙述政客舌辩,及战争中政治军事权谋。上部从商鞅变法开始,到张仪、魏章老死魏国结束。下部从长平之战结束后,四十万冤魂上抵天庭,惊动玉帝,下旨下方神祗保境安民为始。信陵君合纵六国抗秦。吕不韦运用智谋、耗费千金救助秦国王孙异人,于大战前夕,逃离赵国。赵姬带着刚出生的嬴政,在孔穿家避祸,八年后,才几经磨难,逃回秦国。吕不韦辅佐两代秦王,权倾朝野,最后辞官回封地,在洛邑服毒自尽。魏缭、王敖两次救助嬴政赵姬,后又辅佐秦王策划用兵方略,与鬼谷子等众仙斗法,以道法神通助秦王削平六国。战国中晚期这段历史神话传奇,历时120年,到秦始皇死为止。
阅读剧本正文
战国枭雄神仙传奇·上部·列国纷争·分集故事梗概·共31集
第一集——东海鲲鱼作乱,吃水族龙孙,闹上龙宫。龙王率龙子水族剿杀。鬼谷子在云梦山鬼谷授徒,有孙宾、庞涓、公孙衍、苏秦、张仪、鲁仲连、隐娘。卫鞅到相府探望重病的公叔痤。禽滑厘到鬼谷寻访鬼谷子,惊动狐仙涂贤。公叔痤向魏王举荐卫鞅为相,魏王不屑。鬼谷子随禽滑厘去海岛,庄子墨子正在谈论天庭孙悟空的事。
第二集——庄子墨子鬼谷子等人在岛上论道,龙兵大战鲲鱼。天兵捉拿孙悟空,鲲鱼误食仙桃仙丹,化而为鹏。太上老君与众仙慨叹。卫鞅徐尚赴秦,两试秦王(秦孝公),后以伯术说服秦王。华山洞中,有白、青、花三蛇修炼,白蛇青蛇闭关,花蛇下山游玩。魏缭到公孙衍的家乡阴晋曲阳镇,与柳仙观观长相交。花蛇到公孙家赴宴。
第三集——花蛇酒醉现了原形,被家丁砍成三段。卫鞅在秦国两试秦王,最后以伯术说服秦王,倡议变法。花蛇服了仙草,得以恢复。又去柳仙观。公孙家做法事,花蛇被家丁认出,家丁用渔网硫磺擒它,被他咬死。魏缭祭宝剑伤了花蛇。混乱中,公孙渠被踩伤,叫大儿子公孙礼去找公孙衍回家。大鹏在仙岛遇见燃灯古佛,点化它成仙。大鹏又去龙宫报仇,夺龙王神戟,吃了龙子囚牛。
第四集——卫鞅在秦国变法,舌战群臣、立杆为信、惩治扰令贵族。提拔勇士乌获。龙王告上天庭,玉帝派天兵天将下界擒拿大鹏。龙子睚眦、狴犴请申公豹助拳,截杀大鹏。燃灯赠大鹏金符,让他去西方。途中与申公豹龙子交战,天兵天将来到,申公豹遁海逃走,大鹏杀死睚眦狴犴,仗金符逃往西方。鬼谷,孙宾以捭阖之术戏服庞涓。
第五集——孙宾让公孙衍回家探父,送别时,孙宾与庞涓立誓结拜。魏缭告别观长,路遇花蛇,被它毒害致死,大鹏路过,叨死花蛇,救活魏缭。真武大帝路过,救走花蛇。魏缭与公孙衍碰面,二人又救了被齐将田婴围攻的公子昂。秦国卫鞅斩杀罪人七百,得罪了权贵。公子昂将魏缭引荐给魏王,魏缭谈兵法,魏王不屑。鬼谷,张仪以诈术戏弄孙宾,让苏秦请客。
第六集——鬼谷子回来了,有庄周一封信,让涂贤给宋国惠施送去。宋王戴偃,狩猎杀虎、射天洒血、妄称万岁、荒淫内宫,惠施直谏获罪。涂贤途中遇大鹏,受伤坠落郊外,被惠施所救。魏王采纳王错公子昂建议,张榜招贤。秦国,公子虔门客任鄙等,行刺卫鞅,失败被擒。大鹏在灵山被如来收服。庞涓去集镇买粮米,遇见堂兄侄儿,商议骗师父下山。庞涓下山,鬼谷子为他卜算前程,庞涓答应孙宾,发达后举荐他。
第七集——庞涓考察列国山川形势。鬼谷子夜授孙宾孙子十三篇。庞涓在安邑偶遇公孙衍,公子昂把他举荐给魏王。庞涓以兵法受到魏王的重用。惠施送涂贤到鬼谷,与鬼谷子论道。宋王派戴乌与舍人韩凭出使齐国。韩凭与爱妻息氏道别。魏王要报宋鲁卫郑助齐之仇,庞涓设计偷袭宋国。宋王在茶林遇息氏,生淫邪之念。
第八集——庞涓奇袭成功,取宋国二城。又设伏打败宋国援军,擒宋国公子勃。宋王屡次骚情息氏,遭拒绝,又筑青陵台观望息氏。戴乌韩凭回国,被宋王下狱。宋国向魏国献地议和。
第九集——孙宾在鬼谷背书,被墨子禽滑厘遇见,墨子答应替他捎信给庞涓。息氏求告宋王赦免韩凭,答应入宫。韩凭出狱后闻讯,自缢在家。秦国权贵甘龙、公子虔、杜挚、公孙贾及太子嬴驷,与卫鞅景监发生矛盾争端。墨子禽滑厘在安邑军师府遇见公孙衍。魏王宴请墨子,墨子举荐孙宾。魏王庞涓派人去鬼谷聘请孙宾。鬼谷子为他改名孙膑,卜算前程。
第十集——宋王在青陵台享乐,怒息氏悲戚,息氏请求为夫君设祭,宋王给七天时间。孙膑见庞涓,庞涓把他引荐给魏王。魏王十分欣赏。赐客卿。七日期满,宋王上台,息氏坠台而死。宋王怒,将两坟隔开。侍女英子致祭,分别植树两株。庞涓设计陷害孙膑,又假意求情。韩凭息氏坟前的小树长大,生成连理,上有鸳鸯一对栖息,人说是二人冤魂所化。
第十一集——孙膑被处刖刑,为报恩,为庞涓书写孙子兵法。公孙衍识破,暗示给孙膑。孙膑装疯。公孙衍托人通知墨子。墨子派禽滑厘把孙膑救回鬼谷。鬼谷子决定移居泰山黄飞虎处。苏秦张仪辞别师傅下山。宋王要焚韩凭息氏之墓
,群臣劝谏,宋王射死戴乌、公子勃等。魏王要夺回中山之地,庞涓建议攻打邯郸。
第十二集——东岳帝君黄飞虎赠神器紫英双拐给孙膑。齐国田忌造访,邀孙膑赴齐寻机报仇。黄飞虎将五色神牛借给孙膑骑乘。魏缭到西河军营见公孙衍,为避庞涓,邀他到终南山学道。苏秦回家成亲。张仪路遇被绑架的英子,杀散贼人,救了她。英子同张仪回家,以身相许。孙膑助田忌赛马,赢了齐威王。庞涓兵困邯郸,赵成侯派赵成、赵此出城求援。
第十三集——苏秦经商,张仪成婚后为躲避庞涓赴楚。齐王答应发兵救赵。赵将丕选诈降,拖延时间。孙膑围魏救赵,桂陵设伏,大败庞涓,擒公子昂。孙膑骑五色神牛在山口截住庞涓,庞涓以捭阖之术说服孙膑,放他和残部逃回魏国。
第十四集——终南山上,赤精子魏缭公孙衍在赏雪赋诗,嬴驷嬴疾射猎与他们相逢。嬴驷跪请公孙衍为师,请他共赴咸阳。王错庞涓举荐惠施侯赢为正副使臣,去齐国议和。惠施以比兴之法离间邹忌和田忌。公孙龙助邹忌陷害田忌孙膑,使他们韬晦归隐封地。侯赢欲行刺孙膑,被识破。
第十五集——侯赢去邯郸催讨赵国许诺的土地,赵王派赵成去韩国结盟,韩昭侯与相国申不害同意结盟。魏王因侯赢办事不力,将其下狱。庞涓提议攻新郑灭韩。齐威王死,齐宣王即位,重新启用田忌孙膑,发兵救韩。孙膑田忌隐姓埋名,故技重施,组织马陵之战。
第十六集——庞涓中计,马陵道丧生。魏军大败。孙膑辞别齐王回山。卫鞅建议夺取西河,秦王准奏。魏国王错死,西河告急,惠施建议调公子昂御敌。卫鞅设计擒公子昂,秦军扮作魏兵袭破吴城。
第十七集——卫鞅、公子少宫乘胜再取商於之地。楚国昭阳攻取襄陵八城。魏王只好派龙贾田需去游说卫鞅议和,派惠施去游说昭阳止步襄陵。龙贾田需说服卫鞅。惠施说服昭阳。秦王论功行赏,封卫鞅为商君,赐商於为食邑。商鞅回府,志得意满,舍人赵良直言进谏。商鞅无语。徐尚欲杀之,商鞅制止。太子嬴驷回府闷闷不乐,公孙衍解析,嬴驷方才释然。楚国昭阳在湖边酒楼大宴宾客,传看和氏璧。传至张仪手时,湖中有大龟游来,众人戏弄大龟,大龟喷水,和氏璧丢失,昭阳怀疑张仪,鞭笞刑讯,几至于死。幸得好友冯喜护送回馆,医治得救。大龟吞玉,在湖上肆虐,溺死人命,真武大帝命弟子花蛇除妖。花蛇与大龟交战。张仪避祸,返回魏国。秦孝公死,嬴驷即位,史称秦惠王。秦王与商鞅发生权力之争,公孙衍设计剪除商鞅。
第十八集——大龟不敌花蛇,逃跑不迭,路遇魏缭,拜求相助。魏缭与花蛇交战,也不能取胜,只好弃剑与大龟逃走。公孙衍联络公子虔甘龙杜挚等人,具表状告商鞅,司马错取证,商鞅只好辞相,徐尚也辞职,同回封地。商鞅与众臣告别时,颇有怨言。秦王命公子虔杜挚等人带兵追赶商鞅。赵良闻讯,赶来报信。商鞅、徐尚、赵良三人化妆逃走。几经周折,被秦军追上,赵良韩琦战死,徐尚自杀,商鞅也自刎。大龟随魏缭上终南山,赤精子点化它成人,把和氏璧逼出扔到中原大地,给它起名王敖,准其拜魏缭为师,在终南山修行。真武大帝要花蛇下山布道,受用地方香火。
第十九集——商鞅车裂后,公孙衍建议秦王颁布大赦令,安定人心。公子昂放出,暂居公孙衍府。宋王派人来示好结盟。秦王应允。宋王演兵习武攻魏,欲报当年献地附庸之辱。魏王问计重臣,惠施举荐张仪可止秦兵入侵,公孙龙可去楚军求援。田需可去齐国请兵。魏将芒卯承担守城之责。公孙龙说服楚将逢侯丑、景翠。田需举宋王十罪说服齐王。张仪赴秦。田婴之子田文建议父亲招贤纳士。
第二十集——齐楚联军初战得胜,宋将卢曼战死。宋王派宋河赴秦求援,亲自出战。齐太子田赫领兵,例举宋王十罪,与楚魏联军大败宋军。苏秦、苏代赴秦。宋河被乱兵抢劫,又路遇张仪,英子认出他,冯喜射死他。苏秦见公孙衍,公孙衍把他引荐给秦王,苏秦游说秦王失策。张仪来见公孙衍,公孙衍也把他举荐给秦王。
第二十一集——张仪分析列国形势,游说秦王成功。睢阳城破,宋王与戴直突围落荒而逃。齐将匡章追随鸳鸯鸟,找到宋王,将他乱箭射死在溪中。苏秦银钱用尽,辞别张仪返家。田赫入商丘城,毁坏宋国宗祠玄鸟神像。齐、楚、魏分赃不匀,发生争议。玄鸟神怒,火烧齐营,观音路过,灭火,并把玄鸟神带往西天。田赫夜袭楚魏联军,尽得宋土。魏王再派公孙龙联络楚军抗秦。
第二十二集——苏秦苏代落魄回家,遭父亲嫂子妻子责备唾弃。苏秦发奋再研习太公阴符。公孙龙再次说服楚将逢侯丑。苏秦借钱再次出门游说。在赵国策见赵成,不受重用。决定北行燕国,来到蓟城。在小客栈遇见田丰田光爷孙,苏秦闲暇教田光学文习武。公孙衍率兵攻打雕阴郡,魏王派田需赴武关敦促楚军攻商於,芒卯驰援雕阴。
第二十三集——苏秦在郊外为田光演习披风剑法。燕文公、子之、鹿毛寿微服路过,子之看到剑气惊奇,前往观看,与苏秦结识。公孙衍大败魏军,龙贾战死,芒卯退守阴晋。秦王闻听商於为楚军所占,问计张仪,张仪建议乘机攻取襄陵八城。司马错举荐魏章为将,魏章就是公子昂。魏章张仪司马错取襄陵八城。魏王派太子魏嗣找魏章帮忙。田需去游说公孙衍。苏秦以剑道说服燕文公,任燕相合纵六国。苏秦赠金谢田氏爷孙。
第二十四集——田需说服公孙衍,秦魏议和。苏秦合纵六国成功,身佩六国相印,苏秦衣锦还乡,周王隆礼相待。惠施田需施反间计陷害公孙衍张仪。
第二十五集——六国在洹水结盟。秦王中计,派樗里疾到阴晋拘捕公孙衍。鲁仲连隐娘在华山把他救上山。秦王醒悟,不罪张仪魏章。不将公孙衍家人治罪。
第二十六集——燕文公去世,齐将袁达、孤独陈偷袭燕国,占领十城。齐王默许,派陈轸赴楚,送鹦鹉白猿及妹子给楚王。秦国趁机与燕国结亲。惠施辞相归乡养老。公孙衍来到魏国,魏襄王尊贤敬老前去探望。田需嫉妒,从狱中放出侯赢,让他刺杀公孙衍。
第二十七集——侯赢杀死公孙衍。齐公主田芬受宠楚王。魏王与秦国结亲。苏秦说服齐闵王还燕国十城。苏秦在牛头山遇匪。
嫪毐
第二十八集——苏秦杀死假扮劫匪的独孤陈。燕国太后文夫人爱慕苏秦,二人有染。苏秦合纵六国伐秦。张仪设计抵御六国联军。
阅读剧本正文
熔历史、神话、战争、爱情于一炉,将历史、神话故事,贯穿于人文历史哲学中,具备知识性、娱乐性、观赏性等看点,吸取了现行热播剧的优点,亦庄亦谐,有一定厚重的人文文化内涵。
阅读剧本正文
第十七集
-1 商於 日 外
卫鞅、公子少宫大军攻占商於。
卫鞅、公子少宫骑马入城。
公子少宫:(喜笑颜开)大良造,这次攻魏,拓地千里,建不世之功勋,可喜可贺呀!
卫鞅:公子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功不可没,同喜、同喜啊!
公子少宫:楚国昭阳乘火打劫,已取襄陵等八城。现驻兵武关、与我相持,大良造有何打算?
卫鞅:我军千里奔袭,数月征战,疲惫不堪,不宜再战。命令各部待命休整。另外,出榜安民、招抚魏国旧吏、派遣官员任职。还有维持地方治安、保护集市贸易,稳定民心,这都是头等大事,懈怠不得。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重申军纪,千万不可扰民呀!否则,其他工作都是白做。
公子少宫:大良造放心,我一定严肃军纪,亲自主持,督查各部执行。
-2 魏国安邑
魏国朝堂。
魏王在公子魏驷的搀扶下,就坐龙椅。
魏王:(有气无力)西河没了、襄陵丢了,魏国危在旦夕,众卿有何办法,保我魏国社稷呀?
龙贾:(出班)臣下愿戴罪立功,前往商於去见卫鞅。当年卫鞅在魏国时,与臣也曾相识,臣愿效口舌之利,劝卫鞅罢兵,秦魏议和。
魏王:西河之战兵败,罪不在你,乃是公子昂之过。你是武将出身,未必能言善辩,可命大夫田需与你一同前往。
田需:(出班)臣遵旨。
惠施:(出班)臣愿前往襄陵去见昭阳,陈说利害,以离间楚国与周边诸国的关系,使他们互生猜忌,不攻魏国。我国只要得以喘息,就有复兴之日。大王不必太过焦虑,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坚持,度过难关,就会有办法的。
魏王:(慨叹)是啊!我国目前处境虽然艰难,所幸尚有贤良忠勇之臣,不会亡国的!这次出使,非同小可,魏国的宗祀社稷都在诸君的身上,还望诸位爱卿能不辱使命,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之将倾,消洱诸国兵祸,建不世之功勋。
惠施、龙贾、田需:(躬身)臣等一定不辱使命,请大王宽心养病,保重身体,静候佳音!
-3 商於 帅府 日 内
卫鞅、公子少宫、景监正在审阅、批改书简。
侍卫官:(进来)启禀大良造,有魏国使臣龙贾田需求见。
卫鞅:(笑对公子少宫、景监)魏国大势已去,莫非前来乞降吗?
你二位先忙着,我到隔壁见他们,看他们有何说辞。
公子少宫:
景监 大良造请便。
卫鞅:(出来走到隔壁,对侍卫官)叫他们进来。
龙贾、田需进来。
龙贾、田需:(躬身)龙贾、田需拜见大良造。
卫鞅:(点头)二位免礼,请坐吧。
龙贾、田需:(拱手落座)谢大良造。
卫鞅:龙贾将军一别多年,一向可好!
龙贾:(欠身)承大良造还记得下官,多谢、多谢。贱体还算安康。
卫鞅:两位前来,必有公干,何事呀?
龙贾:大良造既念旧情,难道不怀故国吗?
卫鞅:(神色肃然)我本卫人,当年寄身魏国,原本想为魏国建功,无奈魏王不能用我,因而西向赴秦。蒙秦王委以重任,出将入相。今又以兵权托我,攻灭敌国,若不能善始善终,将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将军所谓故国之说,又从何而来呀?
龙贾:大良造所言虽然是实情。但据下官所知,大良造虽是卫人,却在魏国长大,父母陵墓好像也在魏国,俗话说,良鸟恋旧林、良臣怀故主。魏国也算大良造半个故乡,难道大良造就没有一点怀旧之情吗?
卫鞅:将军不必再言,大丈夫立世,坦坦荡荡、恩怨分明,岂能为一己私情,而费国事乎?
田需:(微微一笑)大良造的胸怀,令在下钦敬。我二人来时,于荒野遇见一个农夫,他荷担惶惶而奔,下官停车问他路径。他喘息了一会儿对我说,他早晨从家里挑了一扇猪肉,去集市上卖,在荒野被群狼围攻,他急中生智,将猪肉抛洒在路上,群狼竟因争肉而互斗,他得以逃得性命。如今魏国就是那扇猪肉,诸侯列强,环伺周围,岂容秦国独享乎?大良造以为然否?
卫鞅:(熟思良久)秦魏两国议和,也不是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魏国将西河商於等地正式割让我国,这样魏国可免被秦国攻灭之危,秦国也可以名正言顺的据有这些土地。这是议和的基本条件,不知魏王可愿意接受?
田需:这些地方已经被贵国占领,我国不给也是枉然。我想魏王能够接受。待下官回朝禀明魏王,回头再与贵国签订条约,移交图册文渎。
- 4 襄陵 楚军帅府 日 内
昭阳在府中看书简。
有侍卫官进来。
侍卫官:(躬身)启禀大人,有宋国人惠施求见,这是拜帖,请大人过目。
昭阳:(打开看了一下)有请!
惠施:(进来躬身)惠施见过上柱国大人。
昭阳:(起身还礼,拱手)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识尊颜,不胜荣幸。请坐、请坐。
惠施:(就座)大人过誉了。若说起大人之名,在列国真如皓月当空啊,与大人相比,在下不过是萤火之光而已。
昭阳:先生过谦了。听说先生在魏国任职,为何称宋人?莫非先生欲往他国高就吗?
惠施:(笑)宋是祖籍,故称宋人。身为宋人,而去魏国就职,其实惭愧,所以逢人便称宋人。更别说什么高就了。
昭阳:当今诸子,大多成名在他国,这也是很寻常的事。再则,听说宋王无道,要加害先生,所以先生才去的魏国,先生有何惭愧啊?
惠施:大人耳聪目明,对列国故事洞察秋毫,无怪乎能百战百胜,功勋卓著呢! 昭阳:(笑)先生过奖了。
惠施:列国诸子,不在本国谋事,而去他国就职,不知什么原因呢?
昭阳:那一定是本国君主无识贤之能,不能任贤所致吧!
惠施:窃以为,这是其一。
昭阳:那其二呢?
惠施:其二吗!愚以为,那是自为所致。所谓自为,就是身在其中,而不知其中之妙的意思。
昭阳:愿闻其详?
惠施:就是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昭阳:(点头)嗯,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惠施:所以有些拙见,想请大人指教。
昭阳:指教不敢。先生请讲。
惠施:大人是军事家,不知打仗为何要围三阙一呢?
昭阳: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你不给敌人出路,敌人就会拼死一战,所谓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困兽犹斗,狼也会咬伤老虎的。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不宜采取全歼的战法。
惠施:(拱手)大人不愧是军事家,果然高明。在下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魏国三面受敌,国弱兵乏,而齐秦两国虽然大胜,却不灭魏国之理了。我早晨出来的时候,见树上有只蝉在吃露水,身后有只螳螂正准备捕杀它。螳螂捕蝉,却不知身后有只黄雀要啄它。黄雀要啄螳螂,却不知树下有个顽童,正用弹弓瞄着它。现在,魏国就好像露水,谁都可以吃他。但不知齐秦楚等诸国,谁是蝉、谁是螳螂、谁是黄雀,谁又是顽童呢?
昭阳:(笑着拱手)先生果然高明。诸国屯兵观望而不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惠施:魏国虽然困乏,但宗祀所在、父母之邦、安身之所,如遇攻击,必竭力死战,灭魏者必兵疲将困。而旁观者,绝不会坐视欲得之利落入他人之手。大人难道没听说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吗?
昭阳:(笑)先生果然是睿智雄辩之士。昭阳虽然不才,做不了渔翁,但也绝不会做鹬蚌的。
惠施:贵国有个故事说,两个人获赠一杯酒,约定画蛇,谁先画完谁喝酒。其中一人先画完,一手端杯饮酒,一手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说,我不但画完蛇,还能给蛇画脚。另一人画完蛇,劈手抢过酒杯,说,蛇本没脚,你画了脚,它可就不是蛇了。然后一饮而尽。大人现在是上柱国,此次建功,回国必升任令尹。可谓位极人臣。如与秦齐交战,秦有卫鞅、公子少宫,齐有田忌、孙膑,大人虽然未必落败,可以疲惫之军也绝难取胜。这就是说,大人已经画完了蛇,又何必再画脚呢?
昭阳:(又大笑)先生之辩术,恐怕当世无人可及了。(拱手)在下佩服之至。(向外面)来人!
有侍从官走进。
侍从官:(躬身)大人有何吩咐?
昭阳:命后厨速速整治宴席,要丰盛,我要宴请贵宾······
- 5 秦宫大殿
秦孝公早朝。文武两班罗列朝堂。
中书令宣读诏书:······西河大捷,取商於等十五城,卫鞅居首功。封列侯,赐商於十五城为封地,世袭罔替、赐号商君。自今日始,朝廷设宰辅阁部,以商君为首相。公子少宫居功甚伟,封列侯,赐上卿知事,加征东大将军衔。其余随军将校,依大秦军功法,论功行赏,加官进爵。钦此。
商鞅:(跪拜,高呼)臣谢主隆恩!我王千岁千千岁!
群臣:(一起跪倒,山呼)臣谢主隆恩,我王千岁千千岁!
秦孝公:今日后宫设宴,寡人与众卿共饮同乐,欢庆我大秦拓地千里、不日席卷中原,成就千秋霸业!
商鞅:(高呼)谢我王赐宴隆恩,愿我大秦重振穆公雄风,席卷中原,成就千秋霸业!
众臣:(山呼)谢我王赐宴隆恩,愿我大秦重振穆公雄风,席卷中原,成就千秋霸业!
-6 秦国卫鞅府邸 日 外
商鞅回府,车辆仪仗护卫,声势浩大,前呼后拥、招摇过市。街市行人走避不迭······
商鞅酒醉下车,徐尚忙上前搀扶,二人与众人进府。
门内有众宾客及仆人姬妾迎进内堂。
商鞅坐于堂上,有的姬妾上前用扇扇风,有的给擦嘴喂茶。十几个门客侍坐两旁。
商鞅:(小憩片刻,睁眼环顾周围,感慨)想我当年,无非是卫国宗室一旁支,仅以书生意气,携治国方略赴秦,十余载苦心经营,使我秦国富强,今日受封商君,封地十五邑,纵观古今大丈夫得志,莫过于此啊!
门客甲:(拱手)大人今日受封商君,位极人臣,丰功伟绩、冠绝古今,可喜可贺啊!
门客乙:(拱手)商君文才武略,纵观古今,无人可及。今后辅佐贤君,不日可混一海内,平定天下,到那时论功勋,不让吕望、伊尹,可名垂千古,为万代贤臣楷模。
商鞅志得意满,陶醉其中。用眼一扫,见一人一言不发,冷眼旁观,有鄙夷众门客之意。
商鞅:(不悦)那位可是赵良先生?为何那般神态,可是瞧着众人不顺眼吗!
赵良:(三十多岁,字幕,相府门客。起身拱手)晚生不敢。只是觉得,我等既食商君之俸,就应为主分忧,岂可以阿諛之词,专行奉承之事。
商鞅:众客所言,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也只是图个喜庆吉利之意,先生又何必太过认真呢!
赵良:晚生不这么认为。世事从来祸福共存,所以要居安思危,岂能只看富贵来临,而不察祸患将至呢?
商鞅:(冷笑)先生有些危言耸听了吧!众人将老夫比吕望伊尹,的确有些过了。以先生之高见,我比五羖大夫百里奚如何呢?
赵良踌躇半响,欲言又止。
商鞅:先生既说祸患将至,又自诩是忠直之士,为何又不敢坦言相告呢?
赵良:(拱手)既然蒙大人下问,晚生就直抒胸臆了,望大人勿怪。
商鞅:你但说无妨。
赵良:当年五羖大夫,辅佐穆公,三次平定晋乱,兼并诸侯国二十,周天子赐封西戎霸主。但他自己却生活简朴,夏天不用伞盖,访查民情乘车而不设座。辞世之日,万千百姓悲哭以送,如丧父母。今日大人相秦十余年,法令虽行,刑戮太惨,民承恩惠却不感念大人之德,受刑戮者,其宗族何止数十万,俱怀恨切齿于大人。太子受责,刑其师傅,宗室贵人,受刑罚者众,众怨集聚,犹如火山之待发,一旦秦君晏驾,大人危在旦夕,岂可贪今日之封赏,而忘明日之危亡。为今之计,只可辞禄去位,退耕于野,兴许避祸还有转机,望大人三思。
商鞅神色大变,一时竟然无语。
徐尚:(大怒,厉声)赵姓无知小子,胆大妄为,竟敢口出欺君乱政之言,罪可当诛。来人!与我拿下。
有家将侍卫上前扭住赵良。
赵良:大人,晚生忠谏之言,实为大人安危着想啊!
商鞅:(神色黯然,无力地摆摆手)放他去吧,在自家府里,不必治罪了。赵良,你此言大逆不道,快快逃命去吧!
-7 秦国太子府
太子赢泗闷闷不乐进府,管家迎上来。
赢泗到书房坐下,有女仆献上茶来。
赢泗:(对管家)有请公孙先生。
管家:(躬身)诺。退下。
公孙衍:(进书房拱手)太子召唤,可有要事?
赢泗:(起身拱手)太傅请坐。没什么要紧事,只是心中郁闷,请先生过来聊一聊。
公孙衍:(落座,侍女献茶)据说宫中大宴群臣,封赏西河之战有功将士,太子有何郁闷啊?
赢泗:(一挥手,侍女退下)卫鞅功高,赐号商君,封商於十五邑为食邑,朝廷设宰辅他为首相。一起一坐,百官俯仰相随,简直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公孙衍:(笑)秦国富强,卫鞅功不可没。大王当年与他立重誓,同荣辱、共进退,所以才有他今日之荣耀,这也不足为奇。
赢泗:这些我当然知道。但如今秦国四野之民,皆知卫鞅之法,而不知秦王之法,日后我若亲政,恐怕很难左右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