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农村,家庭
电影剧本
妈妈的摇篮(下集)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姗姗没有马上回答,用眼扫四周,最后眼盯到一个没有人的墙角去。
姗姗再回过头来对他两口子:请到那边去我跟你们说。
他两口子莫名其妙地随后姗姗走到一个没人的墙角去。
姗姗细声细气告诉这两口子:兄弟,弟妹呀,那五千块钱我们家恐怕完成不了,太难啦。
她姗姗说着叹起了气来。
这两口子睁大眼追问:为什么?你告诉我们,请说。
姗姗老实告诉他们两口子:我们从饭馆分开各自回了家去第二天,阿非就去镇上找粮贩子来买了粮。那天中午,我们全打包好十六袋谷子,总共约有二千二百多斤。偏偏在我们推马车出村时。阿非的族人就提棍棒突袭过来了。连粮贩子也挨打,阿非好惨哟,我是乘机哭着跑出来的。如果他真的有什么不测,我还能再嫁到哪儿去呀?
姗姗抹泪起来。
那英俊小伙沉思片刻:那你们在这儿等一下,我去借一辆摩托车来,多加点油,你带我去你的乡下村寨一趟,看看非哥究竟怎么样了。
姗姗可苦恼了:我怕他家族父老乱打人呀!
那英俊小伙拍了胸脯:大嫂,你还不相信我杨衡?我们还戴钢帽去哩。若你真怕,你就在村边等我。好啦,我先去邮局跟表哥借个邮包,人家就不怀疑我了。我顺便把几句话写成信装进一个信封里,假装是邮递员把信件送进村去给他非哥。
116、县城大街上,下午,外
姗姗这下有笑脸了。
那位名叫杨衡的英俊帅哥赶紧跑去邮政局。
片刻,就见杨衡骑上了一辆轻便摩托车开过来。
117、二里舖村外桥头,下午,外
镜头跳转:摩托车载人开到了离村子不远的村前马路上一个山丫口。
姗姗:先停车,兄弟,我在这林子等你,二里铺就是这村子,阿非家就是进右手边第三横排数去有两间盖瓦一间盖石板的第五家。你可以问问孩子们一下。
这叫杨衡的英俊小伙点头了:我知道。
话恰说过,他就独自一人驱车前往该村寨去。
杨衡开的摩托车仅驶到村前小河桥头上,就见一位大龄青年很无聊地踱步背着手出村来随便在马路上游来逛去。杨衡从动作上,马上看得出来,这就是吴非。
杨衡特意开车子冲过去到他面前停下来,且不脱安全帽就故意追问:唉,这位老哥,请问一下,这村有没有一个叫吴非的?我这里有他一封信。
吴非立刻睁大了眼答道:我就是吴非。
杨衡马上说:那请到桥头外边去吧,这里路窄。
说着就转了车头开回去停在桥头外。吴非这懒鬼也走路跟后来。
杨衡一刹车停下来,脱掉安全帽,故意去打开邮包,赶紧摸出一个小信封来。
吴非一走近,惊讶了(画外音):怎么会是好兄弟找来?
他真高兴了,开始张嘴要叫了。
杨衡却举起那小信封上来晃了两下。他吴非很快明白了。
迅速走近其身旁小声说:谢谢您服务周到。
吴非接着放小声问:兄弟,你怎么会找得到我们村来哩?
杨衡低声说:是你夫人指点我来哩。
吴非又疑惑了:姗姗?她碰上你们啦?
杨衡:是她带我来的,她以为你出事哩。这才不敢进村来,还在路丫口那头等着我呀。
吴非点头了:我确实挨了一顿乱棍,不过,村里有几位小伙子当天寻药来给我敷上,又带中药来熬粥让我喝了三天,早几天没哪儿痛了,请不要担心。
杨衡马上问:家里真没有什么可卖吗?
吴非很苦恼:有粮食,但不好拉出去呀;有牛,但我妈天天牵出去,天黑了才牵回家来。
杨衡又问:牛有多大?
吴非:大约可卖三千八九。
杨衡又问:那屋外还有什么可卖的?
吴非:自留地里还有二十棵椿树,但树不算大。每棵只能卖个五几十块。
杨衡点头:行,第五个晚上来。
吴非疑惑了:兄弟你有办法?
杨衡:我明天就去找伍星商量,让他去请一个开车的在晚上来统统拉走。
吴非听罢睁大了眼。
杨衡对吴非:大哥呀,只要那天晚上你妈一打牛回屋来后,待她进厨房做菜时,你悄悄将牛圈门闩扯上来。我们请来的一个兄弟会自然性钻到你家牛圈里去等待时机。标志是你必须在牛圈门上吊一个塑料袋。然后你就马上到村前路丫口来带我们去你家自留地锯树扛出来放到马路边。连牛一起算,按五千二百元给你。天快亮时,会有车子过来拖走的,话就这样说了……
他们见村里有人走过来了。
名叫杨衡的小伙子马上变调:以后我见了凡是你村的信件我都会送过来。
吴非:(马上“醒悟”过来)谢谢了。
“不用。”杨衡摆手,戴上安全帽,跨上摩托车,轰起油门风一般开走了。
118、吴非家,夜,内
字幕:五天后,吴非就按“好兄弟”杨衡的方案抽出门闩上来。
当晚吴非吃了晚饭后不久,就外出了。
这一晚,吴非一直没有回屋来。
119、吴非家,上午,外
次日清早,村人就听到吴非的老妈陈英子失声痛哭了。
那些躺在床上睡懒觉的,一听到哭声赶忙一骨碌爬起来向他吴非家跑去。
陈英子正伏在牛圈门外嚎哭。
众村民询问是怎么一回事?
陈英子:是那头老黄牛被强盗偷走了。
村人都纷纷问起来:昨晚阿非干啥去哩?
陈英子:一吃过晚饭就说有要事到外面去,他还叫我小心点。
120、陈英子家屋门前,清早,外
有个年青人马上摆手:这其中有鬼,为啥以前他不在家,没有强盗来偷了您的耕牛?为啥昨晚他一走,强盗就知道他不在家便来偷了您大妈的牛去哩?
村人议论纷纷(都不敢肯定他吴非勾结强盗来偷了他老妈的耕牛)。
陈英子只会哭,翠喜也陪着她哭。整整半个上午,村人见到老英子哭得好痛心。
老英子:我的老黄牛啊,又肥又高又听话。哪怕失去阿非也不比失去这头老牛痛心啊。
有几个进镇娱乐室赌博的年青人:今早天麻麻亮时咋见一辆柴油车从我们这条路上拉得一车木料去哩,还全是椿树。
围观的村民积极发言了:我们这条乡村公路仅有我们二里铺、羊山村、黄羊坝、梁家桥等这几个村。我们不免分配人去问问,究竟是哪村昨天砍了树,到今早车子才过来拉去的呀?
吴氏家族中有个中年人:那我先去看看他们家自留地来,或许能找得到答案哩。
于是这位族人便急匆匆跑去了后山坝子冲。
那位族人跑回来:他们家自留地里凡做得成柱子的全都给锯走了,有二十多个新树桩。
老英子立刻昏倒了下地去。
121、陈英子家,日,内
众村民马上扶起她进家坐到小凳子上来,劝她:您老不要这样嘛,不一定是阿非干哩。
大家一个扭一处,扭了好几分钟,才把她老英子扭醒过来。
一个二个走出她英子家来,并议论纷纷:不是阿非会是谁?难道强盗也专门选择他们家的牛和树才偷走?
还未走下吴非家台基来的两个年青人也扭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上星期有位邮递员骑摩托车来到桥头送一封信给阿非,我觉得好奇怪哟,除非是电报,对平常信,哪怕是快件和汇款单也只有自己到镇上邮电所去取,怎么仅一封平信也要劳驾邮递员亲自送进村子来呢?
这时有人马上下结论:这里面有文章可写了。
122、陈英子寝房,日,内
陈英子躺在病床上,只有翠喜在忙里忙外伺候她。
陈英子独白:天爷啊,现在是翠喜在守着我啊,你不能惩罚她呀。还有,仍在读书的阿言和阿芳都是好孩子啊,你更不能惩罚他们。
陈英子病情越来越严重了。人慢慢地变得面黄肌瘦起来。
字幕:五天后,陈英子连稀粥也吞不下去了。
终日陪伴在英子身边的翠喜不仅为大姨妈的病一脸苦恼。
翠喜独白:我不是当家人,没钱也没米,无法处理姨妈的后事,应该由她的家族来处理。
翠喜出去跟她吴家族中老人说:你们几位老人应该去看看她。她已经几天吃不下饭了,你们几老去看看,去商量一下吧。
可吴家的这些族人只是白天来看看了一下就叹气几声回家去:这个问题只能等阿非来处理。
最后还是只剩下翠喜留下来守着她老英子。
陈英子病体泱泱地躺在床上,只有翠喜很孤独的一个姑娘家守着她陈英子。
陈英子的画外音:儿啊,不争气的阿非,你以为你一掉下地来就很快长高长大呀?唉,我白冤枉生下你啊。
123、(闪回)陈英子在路上,日,外
一个年纪约三十五、六岁的寡妇陈英子连夜背负着年幼的吴非上医院来打吊针。
陈英子在路上牵着吴非的手教他学走路。
陈英子背他上坡干活,背他挑着重担。
小吴非大约有一米一、二高时,当娘的英子每早上还跟他背书包送他上学去。
下雨天,陈英子背负他匆匆忙忙地飞跑到学校来。
陈英子留下白米饭给吴非吃,自己却吃粗粮,吃着难以下咽的野菜。
124、(闪回)陈英子娘家,日,内
陈英子背着孩子来到娘家躲灾避难。
吴非每天不是由外公照料,就是由外婆照料,或者由舅舅照料。
“文革”初期,吴非也有八、九岁了,都长到四尺来高。
吴非亲眼看到红卫兵将他舅舅抓去批斗,并被荷枪实弹的民兵打得脸青鼻子肿,被打得直不起腰。还整天被高呼着“打倒地主阶级”的口号震得发抖。
吴非亲眼看到舅舅口鼻出血。见到舅舅在村街上被拉来拉去批斗。
见到小孩子吐口水淋着舅舅,见到憨包妇人用臭鸡蛋砸他舅舅,民兵用枪柄砸他舅舅脊背上。
当陈家人把舅舅扶回家来时,已气息奄奄。
字幕:三天后。舅舅在家里辞世了。
吴非的舅妈改嫁到别村去。但每天过着苦日子。
瞧她那衣裤破烂成东挂一条西吊一片。
吴非的外公外婆悲痛欲绝,两老不久离开人世下黄泉。
老人死时家里都没有一口好棺材装殓下葬,而由陈英子请木匠拆了自家楼板,随便打理成简简单单的木箱子,草草装殓了吴非的大舅和吴非的外公外婆就立马抬到山上去埋掉。
姗姗再回过头来对他两口子:请到那边去我跟你们说。
他两口子莫名其妙地随后姗姗走到一个没人的墙角去。
姗姗细声细气告诉这两口子:兄弟,弟妹呀,那五千块钱我们家恐怕完成不了,太难啦。
她姗姗说着叹起了气来。
这两口子睁大眼追问:为什么?你告诉我们,请说。
姗姗老实告诉他们两口子:我们从饭馆分开各自回了家去第二天,阿非就去镇上找粮贩子来买了粮。那天中午,我们全打包好十六袋谷子,总共约有二千二百多斤。偏偏在我们推马车出村时。阿非的族人就提棍棒突袭过来了。连粮贩子也挨打,阿非好惨哟,我是乘机哭着跑出来的。如果他真的有什么不测,我还能再嫁到哪儿去呀?
姗姗抹泪起来。
那英俊小伙沉思片刻:那你们在这儿等一下,我去借一辆摩托车来,多加点油,你带我去你的乡下村寨一趟,看看非哥究竟怎么样了。
姗姗可苦恼了:我怕他家族父老乱打人呀!
那英俊小伙拍了胸脯:大嫂,你还不相信我杨衡?我们还戴钢帽去哩。若你真怕,你就在村边等我。好啦,我先去邮局跟表哥借个邮包,人家就不怀疑我了。我顺便把几句话写成信装进一个信封里,假装是邮递员把信件送进村去给他非哥。
116、县城大街上,下午,外
姗姗这下有笑脸了。
那位名叫杨衡的英俊帅哥赶紧跑去邮政局。
片刻,就见杨衡骑上了一辆轻便摩托车开过来。
117、二里舖村外桥头,下午,外
镜头跳转:摩托车载人开到了离村子不远的村前马路上一个山丫口。
姗姗:先停车,兄弟,我在这林子等你,二里铺就是这村子,阿非家就是进右手边第三横排数去有两间盖瓦一间盖石板的第五家。你可以问问孩子们一下。
这叫杨衡的英俊小伙点头了:我知道。
话恰说过,他就独自一人驱车前往该村寨去。
杨衡开的摩托车仅驶到村前小河桥头上,就见一位大龄青年很无聊地踱步背着手出村来随便在马路上游来逛去。杨衡从动作上,马上看得出来,这就是吴非。
杨衡特意开车子冲过去到他面前停下来,且不脱安全帽就故意追问:唉,这位老哥,请问一下,这村有没有一个叫吴非的?我这里有他一封信。
吴非立刻睁大了眼答道:我就是吴非。
杨衡马上说:那请到桥头外边去吧,这里路窄。
说着就转了车头开回去停在桥头外。吴非这懒鬼也走路跟后来。
杨衡一刹车停下来,脱掉安全帽,故意去打开邮包,赶紧摸出一个小信封来。
吴非一走近,惊讶了(画外音):怎么会是好兄弟找来?
他真高兴了,开始张嘴要叫了。
杨衡却举起那小信封上来晃了两下。他吴非很快明白了。
迅速走近其身旁小声说:谢谢您服务周到。
吴非接着放小声问:兄弟,你怎么会找得到我们村来哩?
杨衡低声说:是你夫人指点我来哩。
吴非又疑惑了:姗姗?她碰上你们啦?
杨衡:是她带我来的,她以为你出事哩。这才不敢进村来,还在路丫口那头等着我呀。
吴非点头了:我确实挨了一顿乱棍,不过,村里有几位小伙子当天寻药来给我敷上,又带中药来熬粥让我喝了三天,早几天没哪儿痛了,请不要担心。
杨衡马上问:家里真没有什么可卖吗?
吴非很苦恼:有粮食,但不好拉出去呀;有牛,但我妈天天牵出去,天黑了才牵回家来。
杨衡又问:牛有多大?
吴非:大约可卖三千八九。
杨衡又问:那屋外还有什么可卖的?
吴非:自留地里还有二十棵椿树,但树不算大。每棵只能卖个五几十块。
杨衡点头:行,第五个晚上来。
吴非疑惑了:兄弟你有办法?
杨衡:我明天就去找伍星商量,让他去请一个开车的在晚上来统统拉走。
吴非听罢睁大了眼。
杨衡对吴非:大哥呀,只要那天晚上你妈一打牛回屋来后,待她进厨房做菜时,你悄悄将牛圈门闩扯上来。我们请来的一个兄弟会自然性钻到你家牛圈里去等待时机。标志是你必须在牛圈门上吊一个塑料袋。然后你就马上到村前路丫口来带我们去你家自留地锯树扛出来放到马路边。连牛一起算,按五千二百元给你。天快亮时,会有车子过来拖走的,话就这样说了……
他们见村里有人走过来了。
名叫杨衡的小伙子马上变调:以后我见了凡是你村的信件我都会送过来。
吴非:(马上“醒悟”过来)谢谢了。
“不用。”杨衡摆手,戴上安全帽,跨上摩托车,轰起油门风一般开走了。
118、吴非家,夜,内
字幕:五天后,吴非就按“好兄弟”杨衡的方案抽出门闩上来。
当晚吴非吃了晚饭后不久,就外出了。
这一晚,吴非一直没有回屋来。
119、吴非家,上午,外
次日清早,村人就听到吴非的老妈陈英子失声痛哭了。
那些躺在床上睡懒觉的,一听到哭声赶忙一骨碌爬起来向他吴非家跑去。
陈英子正伏在牛圈门外嚎哭。
众村民询问是怎么一回事?
陈英子:是那头老黄牛被强盗偷走了。
村人都纷纷问起来:昨晚阿非干啥去哩?
陈英子:一吃过晚饭就说有要事到外面去,他还叫我小心点。
120、陈英子家屋门前,清早,外
有个年青人马上摆手:这其中有鬼,为啥以前他不在家,没有强盗来偷了您的耕牛?为啥昨晚他一走,强盗就知道他不在家便来偷了您大妈的牛去哩?
村人议论纷纷(都不敢肯定他吴非勾结强盗来偷了他老妈的耕牛)。
陈英子只会哭,翠喜也陪着她哭。整整半个上午,村人见到老英子哭得好痛心。
老英子:我的老黄牛啊,又肥又高又听话。哪怕失去阿非也不比失去这头老牛痛心啊。
有几个进镇娱乐室赌博的年青人:今早天麻麻亮时咋见一辆柴油车从我们这条路上拉得一车木料去哩,还全是椿树。
围观的村民积极发言了:我们这条乡村公路仅有我们二里铺、羊山村、黄羊坝、梁家桥等这几个村。我们不免分配人去问问,究竟是哪村昨天砍了树,到今早车子才过来拉去的呀?
吴氏家族中有个中年人:那我先去看看他们家自留地来,或许能找得到答案哩。
于是这位族人便急匆匆跑去了后山坝子冲。
那位族人跑回来:他们家自留地里凡做得成柱子的全都给锯走了,有二十多个新树桩。
老英子立刻昏倒了下地去。
121、陈英子家,日,内
众村民马上扶起她进家坐到小凳子上来,劝她:您老不要这样嘛,不一定是阿非干哩。
大家一个扭一处,扭了好几分钟,才把她老英子扭醒过来。
一个二个走出她英子家来,并议论纷纷:不是阿非会是谁?难道强盗也专门选择他们家的牛和树才偷走?
还未走下吴非家台基来的两个年青人也扭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上星期有位邮递员骑摩托车来到桥头送一封信给阿非,我觉得好奇怪哟,除非是电报,对平常信,哪怕是快件和汇款单也只有自己到镇上邮电所去取,怎么仅一封平信也要劳驾邮递员亲自送进村子来呢?
这时有人马上下结论:这里面有文章可写了。
122、陈英子寝房,日,内
陈英子躺在病床上,只有翠喜在忙里忙外伺候她。
陈英子独白:天爷啊,现在是翠喜在守着我啊,你不能惩罚她呀。还有,仍在读书的阿言和阿芳都是好孩子啊,你更不能惩罚他们。
陈英子病情越来越严重了。人慢慢地变得面黄肌瘦起来。
字幕:五天后,陈英子连稀粥也吞不下去了。
终日陪伴在英子身边的翠喜不仅为大姨妈的病一脸苦恼。
翠喜独白:我不是当家人,没钱也没米,无法处理姨妈的后事,应该由她的家族来处理。
翠喜出去跟她吴家族中老人说:你们几位老人应该去看看她。她已经几天吃不下饭了,你们几老去看看,去商量一下吧。
可吴家的这些族人只是白天来看看了一下就叹气几声回家去:这个问题只能等阿非来处理。
最后还是只剩下翠喜留下来守着她老英子。
陈英子病体泱泱地躺在床上,只有翠喜很孤独的一个姑娘家守着她陈英子。
陈英子的画外音:儿啊,不争气的阿非,你以为你一掉下地来就很快长高长大呀?唉,我白冤枉生下你啊。
123、(闪回)陈英子在路上,日,外
一个年纪约三十五、六岁的寡妇陈英子连夜背负着年幼的吴非上医院来打吊针。
陈英子在路上牵着吴非的手教他学走路。
陈英子背他上坡干活,背他挑着重担。
小吴非大约有一米一、二高时,当娘的英子每早上还跟他背书包送他上学去。
下雨天,陈英子背负他匆匆忙忙地飞跑到学校来。
陈英子留下白米饭给吴非吃,自己却吃粗粮,吃着难以下咽的野菜。
124、(闪回)陈英子娘家,日,内
陈英子背着孩子来到娘家躲灾避难。
吴非每天不是由外公照料,就是由外婆照料,或者由舅舅照料。
“文革”初期,吴非也有八、九岁了,都长到四尺来高。
吴非亲眼看到红卫兵将他舅舅抓去批斗,并被荷枪实弹的民兵打得脸青鼻子肿,被打得直不起腰。还整天被高呼着“打倒地主阶级”的口号震得发抖。
吴非亲眼看到舅舅口鼻出血。见到舅舅在村街上被拉来拉去批斗。
见到小孩子吐口水淋着舅舅,见到憨包妇人用臭鸡蛋砸他舅舅,民兵用枪柄砸他舅舅脊背上。
当陈家人把舅舅扶回家来时,已气息奄奄。
字幕:三天后。舅舅在家里辞世了。
吴非的舅妈改嫁到别村去。但每天过着苦日子。
瞧她那衣裤破烂成东挂一条西吊一片。
吴非的外公外婆悲痛欲绝,两老不久离开人世下黄泉。
老人死时家里都没有一口好棺材装殓下葬,而由陈英子请木匠拆了自家楼板,随便打理成简简单单的木箱子,草草装殓了吴非的大舅和吴非的外公外婆就立马抬到山上去埋掉。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