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6282
成片时长:约53分钟
阅读:6991
发表:2018/9/9
35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电视连续剧钱弘佐》第34集
1
…
33
34
35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钱弘佐》第三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剧本)
(共三十五集)
作者:放生第一
片头:本作品为演义性质历史题材剧目,存在大量虚构情节和人物,多谢鉴赏。
(**为人物对话符号)
960场,西湖上,日
浪涛翻滚,五艘战船一子排开,将士们吹响螺号,身穿象征天空祭祀礼服的钱弘佐亲自击鼓,大臣们身穿隆重朝服,在其他四个战船上参加祭祀典礼,每一只战船上大概有二十个大臣上下,大臣们表情凝重,整个场面十分肃杀。被绑在木排上的戚崇武,由数个将士举起抛入西湖,木排冲开巨大的水花。戚崇武的尖叫声、求饶声都淹没在震天的鼓乐声中。钱弘佐依旧在敲鼓,将士们继续吹螺号。
【画面闪回】戚重武在拷打弹劾戴恽的前任御史;戚重武在和被关押的戴恽亲信前任户部主事徐伟(在游街时被民众乱石砸死的贪官)交谈;戚重武在刑场上,试图阻止对戴恽父子行斩刑;勤政殿上戚重武在弹劾谢香存。
【画面转回】西湖浪涛中的战船上,鼓声和螺号声交织。被绑在木排上投入水中的戚重武沉入水底。水面上只剩下木排溅起的水花余波,面对水面余波,有的大臣神色鄙视,有的大臣则面露紧张,有的惋惜叹息。
连归路吓得双腿发软,有些眩晕,勉强扶着舢板站稳,连归路内心独白:当真是伴君如伴虎!实在太可怕了。
钱弘佐猛然收住鼓槌,将士们整齐放下螺号。
961场,钱弘佐寝宫咸宁院,夜晚
红烛闪烁,钱弘佐、吴德章从外边回来,连归路立即迎了上去。连归路一边帮钱弘佐脱湿衣服,一边央求。
**连归路:王上,你就答应让我当钦差,去衢州赈灾吧。
**钱弘佐:不行,太危险了。洪水围困之中,道路已经淹没,运粮船队只能一边探路,一边前行,随时有被撞击沉没的危险。这就是戚崇武吓得不敢上朝的原因。
**连归路逞能:我不怕死!
**吴德章:你胡闹什么?钦差必须是朝廷重臣,你是几品官?
**连归路:正因为我官职低微,所以更需要建功立业,朝廷里的那些大臣都看不起我,我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他们是错的,我比他们更勇敢。
钱弘佐凝望连归路,连归路的脸渐渐与钱弘佐头脑中果决的谢香存合二为一。
**钱弘佐:多年前,孤王也曾经阻止一位挚友为我去冒生死大险,但他说“只要青苗能长成稻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连归路琢磨了一下,显然没听懂。
**连归路:后来他去冒险了吗?
**钱弘佐把手放在连归路肩头:连爱卿,孤王祝愿你像他一样,平安返回。
连归路大声欢呼。
962场,洪水中,日
众多运粮船排成一列,在前面探路舢板的引航下前行,舢板边有将士泅水,观察水下是否有暗礁。舢板上,面对着茫茫水面,对于应该向哪个方向前行,众人吵成一团。
运粮船队中间的大船上,连归路坐在船舱中,他身边坐着副将霍成仁(字幕人物介绍:吴越国禁军将领霍成仁)。一将士走入船舱,向两人禀告。
**将士:连大人,霍都尉,我们的船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前进,还请你们定夺。
**连归路吓得蹦起来:什么?
**霍成仁:用指南针定位,只要大致的方向正确即可,不要怕走错路,继续前行。
**将士:遵令。
将士退下。
**霍成仁向连归路抱怨:连大人,这么危险的差事,你何必执意要承担,而且非要把我也拉进来。
**连归路调笑:因为我喜欢你呀。
**霍成仁:你开什么玩笑?
【画面闪回】
连归路与霍成仁坐在大树下,掷骰子赌博,玩得兴高采烈。
画面转回船舱。
**连归路:不是开玩笑,我真地喜欢你。整个杭州城都没人敢跟我赌钱,只有你敢,好胆量!
**霍成仁:我当时不知道王上有旨意,赢了你的钱,都不算数。
**连归路:反正咱们玩得好开心。
**霍成仁:开心的是你,我输得好惨。
**连归路咯咯大笑:我这一次连本带利还给你,给你个发大财的机会!
**霍成仁歪头:什么机会?
**连归路:你先告诉我,你真的没有亲人吗?你虽然曾经告诉过我,但当时说得很模糊,你年纪也不老,父母都死了吗?
**霍成仁:我不是吴越国人,年轻的时候从中原逃难过来的,家人都死光了,那时候还是先王当政。
**连归路疑惑:那你怎么会成了禁军都尉?禁军不是要杭州和王族家乡子弟才可以加入吗?
**霍成仁:吴越国的兵役特别严格,即使是富裕人家,儿子也必须服兵役。所以有个财主就把我买下来,冒充他的儿子服兵役。我的卖身契留在那家终究是个祸患,所以我到了兵营不久,就揭发了那家逃避兵役的事情。那家被法办的同时,我因为检举有功,被调入了禁军,之后逐步升职成都尉。
**连归路竖起大拇指:好样的!够狠!只不过这当差终究不如自由自在好。
**霍成仁:自由自在我吃什么呀?不瞒你说,我因为喜欢赌钱,当差多年,一点积蓄都没有,连老婆都讨不起。
**连归路:那你时来运转啦!你说咱们运得是粮食,还是元宝?
**霍成仁:当然是粮食。
**连归路:真笨!这大灾之年,你把粮食卖了,不就是元宝。
**霍成仁惊愕:这粮食是赈灾粮,是无偿发放给灾民的,不是卖的。
**连归路:圣旨在我们手里,如今音讯阻绝,衢州当地的官吏,怎么知道这粮食是放给灾民,还是朝廷卖给灾民的。
**霍成仁吓得结巴:你是说,你是说……,这是杀头大罪!
**连归路:杀头?咱们两都没有家眷,跑了就得了。
**霍成仁:逃得掉吗?
**连归路:如今灾民各处逃亡,吴越国一团混乱,边防也因灾松懈,通关碟文制度无法执行。我们假扮成灾民,想去哪里都行,就算是逃到别的国家,那也容易得很。
霍成仁的眼睛放光,有点动心。
**连归路给霍成仁打气:自古富贵险中求,只要有了钱,咱们逃到任何地方,都是天堂。
霍成仁的目光重新黯淡,迷惑地望着连归路。
**连归路用激将法:怎么?不敢?
**霍成仁:连大人,你是王上的宠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你不就生活在天堂里吗?
**连归路:他不是真地对我好,也从来没拿我当朋友。只是喜欢我长得漂亮而已。我官职低,花销大,也没有积蓄。戚崇武那也是朝廷重臣,王上一句话,就喂了西湖鲤鱼。所以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自己有钱,才是真的。
霍成仁低头沉思,双手搓来搓去,犹豫不决。
**连归路:你我都喜欢赌钱,而这场赌博注定要赢,哪有不赌的道理?难道你还真想冒着生命危险去赈灾?老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963场,洪水中,日
阻拦洪水的大坝,被保护在其中的城池,城门上的名称:衢州。战船搭起临时通道,将士们在往地面上卸粮食,当地并没有下雨。衢州的数位地方官员,簇拥着连归路和霍成仁等人。
**衢州刺史:钦差大人,总算把您盼来了,我们衢州城水势不大,逃来避难的灾民特别多,有投亲靠友的,也有无亲无故的。
**连归路: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人,粮食够吃吗?
**衢州刺史:眼看就要闹饥荒了。
**连归路试探道:这么快就要闹饥荒?你们本地没有储存粮食吗?
**衢州刺史焦急道:水灾一开始粮价就飞涨,本官为了平抑粮价,低价售出了本州官仓的粮食。之后涌入了大量灾民,我们又每日放粥,同时动员衢州百姓收留灾民,凡是收留无亲无故灾民的,官府就奖励一些粮食给那些人家应急。很快我们官仓的粮食消耗一空。而洪水持续不退,如今连私家粮店都卖空了,纷纷挂出了缺货的牌子,老百姓人心惶惶。
**连归路兴奋:是吗?那咱们明天就开始卖米吧。
**衢州刺史一愣:卖米?
衢州刺史内心独白:以往赈灾,朝廷都是无偿放粮,这次怎么改成卖粮啦?
**衢州刺史笑容消失,勉强:怎么个卖法?还请您指点。
**连归路:四两银子一斗米。
**衢州刺史尖叫:什么?
衢州刺史内心独白:这跟抢劫有什么不同?
**连归路:实话告诉你,吴越国各州都在闹水灾,天目山国库的粮食也快没有了。这粮食是我们豁出性命,探出水路送来的。让老百姓赶紧买吧,过两天,还要涨价。
**衢州刺史勉强道:好,我这就派人通告全城。
连归路和霍成仁相视而笑。
964场,衢州城各处私营米店外景,日
不同的街道、不同的装修风格,不同的米店招牌,相同的是都店门紧闭,门上挂着缺货的告示牌。
965场,衢州回易务,日
衢州刺史衙门旁边,有个带高大牌楼匾额的店铺院落群,匾额上写着“衢州回易务”。画面闪过回易务内各分类商铺,有当地土特产(山茶油、柑柚的干果和蜜饯、牡丹茶等名贵茶类、药材类、木材类等等,大部分货品上都用着衢州一绝等显著性商品名称),有外地物资(写着吴越XX州名货,官窑名瓷、苏杭名绣等等),有外国货品(写着天竺珠宝、吐蕃金佛、琉球海珍、岭南特产、新罗酱料、波斯乐器、契丹人参/裘皮、西域宝马、大理银饰、苗服苗刀等等)。商品呈现极大的国家和地区多样性。其中有家米店,是此刻生意最繁忙的地方。字幕地址介绍:衢州官营米店。
米店有着明显的官营色彩,掌柜的、记账的、伙计等人都穿着官差服装,记账先生给买米的人开具带着官印的正规凭据。柜台内,伙计在称米,柜台外老百姓在缴纳银两或者成串的铜钱。柜台的一侧有估价的临时地方,给没有现钱,用首饰等实物来换米的人,进行折算米量的估价,因此也有人拿着贵重实物来换米。
伙计不断称米,柜台后面的银子、钱串、首饰等在增高。
966场,官营米店外,日
排队购米的队伍越过回易务带大牌楼的院落延伸到了街路上,将士们在队伍旁边维持秩序。不远处衢州刺史衙门前,一堆老百姓围着衢州刺史,大多数人手里拿着用于购米的提篮。
**百姓甲:老爷,您不是说等王上钦差来了,就给我们放粮吗?怎么如今变成了卖粮?而且这天杀的价格,谁买得起?
**百姓乙:是呀,老爷,您让我们收留灾民,如今我们家的粮食被灾民都吃光了,这米价贵成这样,这不是让我们等死吗?
**百姓丙:老爷,您不是说王上仁慈吗?您让他派来的钦差大人,施舍一点米给我们救急吧。
衢州刺史竭尽全力安抚百姓。
**衢州刺史:各位乡亲,大家先凑银子买米救急吧,朝廷也许还会发赈灾银,届时,收留灾民的人家,就会得到银子。
**百姓丁:真的假的?您的话我们都不敢相信了。
**衢州刺史:本官已经派人跟着钦差大人一起售粮,出售的粮食都有带我官印的出售凭证,以后发赈灾银或者免赋税的时候,凭证就能派上用场。这是官府在赈灾,不是在发国难财,大家放心,大家放心。
**百姓甲:那就直接发米给我们好了,何必这么麻烦?
**众百姓:是呀,是呀。
场面混乱,衢州刺史的解释声被淹没在吵闹声里。
967场,一户富裕人家的宅院,傍晚
宅院里,很多屋子里摆满了临时的地铺,地铺上坐着或躺着服装各异的老人、成年人和孩子。院子里搭了很多临时住宿的帐篷,每个帐篷中都挤住着好些人。
厨房在蒸玉米饼子和制作简易的菜肴,厨师用铁锹在翻炒大铁锅中将熟的炒菜,累得大汗淋漓。
夜幕降临,院子中排队领饭的队伍越来越长,队伍中的人大多衣衫脏污,手里拿着盛饭的碗,大部分碗都又脏又破,有的人连碗都没有,手里拿着土罐、竹筒之类的代替品。队伍中一个彪形大汉也在拿着碗等待领饭,字幕人物介绍:吴越国水灾灾民范老五。范老五神情有些焦急。
**范老五问他身后排队的一个老汉:毕老伯,怎么等了这么久,还没有发晚饭呢?
**毕老伯:别着急,这么多人的饭菜,做起来肯定费时间,再等等。
掌灯时分,宅院里有的房间亮起了烛光。排队领饭的队伍还在等待。终于有两个仆人提着红灯笼引路,一个老爷打扮的人,带着数个拎着饭桶、拿着菜盆的人走了过来,老爷身边跟着数个粗壮的家丁。
**家丁甲对排队等饭的灾民大声道:各位父老,今日放晚饭之前,我家富老爷有件事向大家宣布。
原本有些乱糟糟的排队领饭的灾民顿时安静聆听。
**富老爷:大家都是因遭遇水灾,从附近地方逃到我们城里的,我原本是想收留大家度过灾荒。但是我们家的存粮眼看就要耗尽了,而城里的米铺都挂出了缺货的牌子,没有米铺再卖米。而王上派来卖米的钦差大人,出价又太高,我家实在买不起。所以……
**富老爷还没等说完,排队的毕老伯抢先恳求道:富老爷,您千万别赶我们走,山洪爆发的时候,我们一家什么都没有抢救出来,如今我们一无所有,如果您不收留我们,我们就是死路一条。
(共三十五集)
作者:放生第一
片头:本作品为演义性质历史题材剧目,存在大量虚构情节和人物,多谢鉴赏。
(**为人物对话符号)
960场,西湖上,日
浪涛翻滚,五艘战船一子排开,将士们吹响螺号,身穿象征天空祭祀礼服的钱弘佐亲自击鼓,大臣们身穿隆重朝服,在其他四个战船上参加祭祀典礼,每一只战船上大概有二十个大臣上下,大臣们表情凝重,整个场面十分肃杀。被绑在木排上的戚崇武,由数个将士举起抛入西湖,木排冲开巨大的水花。戚崇武的尖叫声、求饶声都淹没在震天的鼓乐声中。钱弘佐依旧在敲鼓,将士们继续吹螺号。
【画面闪回】戚重武在拷打弹劾戴恽的前任御史;戚重武在和被关押的戴恽亲信前任户部主事徐伟(在游街时被民众乱石砸死的贪官)交谈;戚重武在刑场上,试图阻止对戴恽父子行斩刑;勤政殿上戚重武在弹劾谢香存。
【画面转回】西湖浪涛中的战船上,鼓声和螺号声交织。被绑在木排上投入水中的戚重武沉入水底。水面上只剩下木排溅起的水花余波,面对水面余波,有的大臣神色鄙视,有的大臣则面露紧张,有的惋惜叹息。
连归路吓得双腿发软,有些眩晕,勉强扶着舢板站稳,连归路内心独白:当真是伴君如伴虎!实在太可怕了。
钱弘佐猛然收住鼓槌,将士们整齐放下螺号。
961场,钱弘佐寝宫咸宁院,夜晚
红烛闪烁,钱弘佐、吴德章从外边回来,连归路立即迎了上去。连归路一边帮钱弘佐脱湿衣服,一边央求。
**连归路:王上,你就答应让我当钦差,去衢州赈灾吧。
**钱弘佐:不行,太危险了。洪水围困之中,道路已经淹没,运粮船队只能一边探路,一边前行,随时有被撞击沉没的危险。这就是戚崇武吓得不敢上朝的原因。
**连归路逞能:我不怕死!
**吴德章:你胡闹什么?钦差必须是朝廷重臣,你是几品官?
**连归路:正因为我官职低微,所以更需要建功立业,朝廷里的那些大臣都看不起我,我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他们是错的,我比他们更勇敢。
钱弘佐凝望连归路,连归路的脸渐渐与钱弘佐头脑中果决的谢香存合二为一。
**钱弘佐:多年前,孤王也曾经阻止一位挚友为我去冒生死大险,但他说“只要青苗能长成稻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连归路琢磨了一下,显然没听懂。
**连归路:后来他去冒险了吗?
**钱弘佐把手放在连归路肩头:连爱卿,孤王祝愿你像他一样,平安返回。
连归路大声欢呼。
962场,洪水中,日
众多运粮船排成一列,在前面探路舢板的引航下前行,舢板边有将士泅水,观察水下是否有暗礁。舢板上,面对着茫茫水面,对于应该向哪个方向前行,众人吵成一团。
运粮船队中间的大船上,连归路坐在船舱中,他身边坐着副将霍成仁(字幕人物介绍:吴越国禁军将领霍成仁)。一将士走入船舱,向两人禀告。
**将士:连大人,霍都尉,我们的船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前进,还请你们定夺。
**连归路吓得蹦起来:什么?
**霍成仁:用指南针定位,只要大致的方向正确即可,不要怕走错路,继续前行。
**将士:遵令。
将士退下。
**霍成仁向连归路抱怨:连大人,这么危险的差事,你何必执意要承担,而且非要把我也拉进来。
**连归路调笑:因为我喜欢你呀。
**霍成仁:你开什么玩笑?
【画面闪回】
连归路与霍成仁坐在大树下,掷骰子赌博,玩得兴高采烈。
画面转回船舱。
**连归路:不是开玩笑,我真地喜欢你。整个杭州城都没人敢跟我赌钱,只有你敢,好胆量!
**霍成仁:我当时不知道王上有旨意,赢了你的钱,都不算数。
**连归路:反正咱们玩得好开心。
**霍成仁:开心的是你,我输得好惨。
**连归路咯咯大笑:我这一次连本带利还给你,给你个发大财的机会!
**霍成仁歪头:什么机会?
**连归路:你先告诉我,你真的没有亲人吗?你虽然曾经告诉过我,但当时说得很模糊,你年纪也不老,父母都死了吗?
**霍成仁:我不是吴越国人,年轻的时候从中原逃难过来的,家人都死光了,那时候还是先王当政。
**连归路疑惑:那你怎么会成了禁军都尉?禁军不是要杭州和王族家乡子弟才可以加入吗?
**霍成仁:吴越国的兵役特别严格,即使是富裕人家,儿子也必须服兵役。所以有个财主就把我买下来,冒充他的儿子服兵役。我的卖身契留在那家终究是个祸患,所以我到了兵营不久,就揭发了那家逃避兵役的事情。那家被法办的同时,我因为检举有功,被调入了禁军,之后逐步升职成都尉。
**连归路竖起大拇指:好样的!够狠!只不过这当差终究不如自由自在好。
**霍成仁:自由自在我吃什么呀?不瞒你说,我因为喜欢赌钱,当差多年,一点积蓄都没有,连老婆都讨不起。
**连归路:那你时来运转啦!你说咱们运得是粮食,还是元宝?
**霍成仁:当然是粮食。
**连归路:真笨!这大灾之年,你把粮食卖了,不就是元宝。
**霍成仁惊愕:这粮食是赈灾粮,是无偿发放给灾民的,不是卖的。
**连归路:圣旨在我们手里,如今音讯阻绝,衢州当地的官吏,怎么知道这粮食是放给灾民,还是朝廷卖给灾民的。
**霍成仁吓得结巴:你是说,你是说……,这是杀头大罪!
**连归路:杀头?咱们两都没有家眷,跑了就得了。
**霍成仁:逃得掉吗?
**连归路:如今灾民各处逃亡,吴越国一团混乱,边防也因灾松懈,通关碟文制度无法执行。我们假扮成灾民,想去哪里都行,就算是逃到别的国家,那也容易得很。
霍成仁的眼睛放光,有点动心。
**连归路给霍成仁打气:自古富贵险中求,只要有了钱,咱们逃到任何地方,都是天堂。
霍成仁的目光重新黯淡,迷惑地望着连归路。
**连归路用激将法:怎么?不敢?
**霍成仁:连大人,你是王上的宠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你不就生活在天堂里吗?
**连归路:他不是真地对我好,也从来没拿我当朋友。只是喜欢我长得漂亮而已。我官职低,花销大,也没有积蓄。戚崇武那也是朝廷重臣,王上一句话,就喂了西湖鲤鱼。所以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自己有钱,才是真的。
霍成仁低头沉思,双手搓来搓去,犹豫不决。
**连归路:你我都喜欢赌钱,而这场赌博注定要赢,哪有不赌的道理?难道你还真想冒着生命危险去赈灾?老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963场,洪水中,日
阻拦洪水的大坝,被保护在其中的城池,城门上的名称:衢州。战船搭起临时通道,将士们在往地面上卸粮食,当地并没有下雨。衢州的数位地方官员,簇拥着连归路和霍成仁等人。
**衢州刺史:钦差大人,总算把您盼来了,我们衢州城水势不大,逃来避难的灾民特别多,有投亲靠友的,也有无亲无故的。
**连归路: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人,粮食够吃吗?
**衢州刺史:眼看就要闹饥荒了。
**连归路试探道:这么快就要闹饥荒?你们本地没有储存粮食吗?
**衢州刺史焦急道:水灾一开始粮价就飞涨,本官为了平抑粮价,低价售出了本州官仓的粮食。之后涌入了大量灾民,我们又每日放粥,同时动员衢州百姓收留灾民,凡是收留无亲无故灾民的,官府就奖励一些粮食给那些人家应急。很快我们官仓的粮食消耗一空。而洪水持续不退,如今连私家粮店都卖空了,纷纷挂出了缺货的牌子,老百姓人心惶惶。
**连归路兴奋:是吗?那咱们明天就开始卖米吧。
**衢州刺史一愣:卖米?
衢州刺史内心独白:以往赈灾,朝廷都是无偿放粮,这次怎么改成卖粮啦?
**衢州刺史笑容消失,勉强:怎么个卖法?还请您指点。
**连归路:四两银子一斗米。
**衢州刺史尖叫:什么?
衢州刺史内心独白:这跟抢劫有什么不同?
**连归路:实话告诉你,吴越国各州都在闹水灾,天目山国库的粮食也快没有了。这粮食是我们豁出性命,探出水路送来的。让老百姓赶紧买吧,过两天,还要涨价。
**衢州刺史勉强道:好,我这就派人通告全城。
连归路和霍成仁相视而笑。
964场,衢州城各处私营米店外景,日
不同的街道、不同的装修风格,不同的米店招牌,相同的是都店门紧闭,门上挂着缺货的告示牌。
965场,衢州回易务,日
衢州刺史衙门旁边,有个带高大牌楼匾额的店铺院落群,匾额上写着“衢州回易务”。画面闪过回易务内各分类商铺,有当地土特产(山茶油、柑柚的干果和蜜饯、牡丹茶等名贵茶类、药材类、木材类等等,大部分货品上都用着衢州一绝等显著性商品名称),有外地物资(写着吴越XX州名货,官窑名瓷、苏杭名绣等等),有外国货品(写着天竺珠宝、吐蕃金佛、琉球海珍、岭南特产、新罗酱料、波斯乐器、契丹人参/裘皮、西域宝马、大理银饰、苗服苗刀等等)。商品呈现极大的国家和地区多样性。其中有家米店,是此刻生意最繁忙的地方。字幕地址介绍:衢州官营米店。
米店有着明显的官营色彩,掌柜的、记账的、伙计等人都穿着官差服装,记账先生给买米的人开具带着官印的正规凭据。柜台内,伙计在称米,柜台外老百姓在缴纳银两或者成串的铜钱。柜台的一侧有估价的临时地方,给没有现钱,用首饰等实物来换米的人,进行折算米量的估价,因此也有人拿着贵重实物来换米。
伙计不断称米,柜台后面的银子、钱串、首饰等在增高。
966场,官营米店外,日
排队购米的队伍越过回易务带大牌楼的院落延伸到了街路上,将士们在队伍旁边维持秩序。不远处衢州刺史衙门前,一堆老百姓围着衢州刺史,大多数人手里拿着用于购米的提篮。
**百姓甲:老爷,您不是说等王上钦差来了,就给我们放粮吗?怎么如今变成了卖粮?而且这天杀的价格,谁买得起?
**百姓乙:是呀,老爷,您让我们收留灾民,如今我们家的粮食被灾民都吃光了,这米价贵成这样,这不是让我们等死吗?
**百姓丙:老爷,您不是说王上仁慈吗?您让他派来的钦差大人,施舍一点米给我们救急吧。
衢州刺史竭尽全力安抚百姓。
**衢州刺史:各位乡亲,大家先凑银子买米救急吧,朝廷也许还会发赈灾银,届时,收留灾民的人家,就会得到银子。
**百姓丁:真的假的?您的话我们都不敢相信了。
**衢州刺史:本官已经派人跟着钦差大人一起售粮,出售的粮食都有带我官印的出售凭证,以后发赈灾银或者免赋税的时候,凭证就能派上用场。这是官府在赈灾,不是在发国难财,大家放心,大家放心。
**百姓甲:那就直接发米给我们好了,何必这么麻烦?
**众百姓:是呀,是呀。
场面混乱,衢州刺史的解释声被淹没在吵闹声里。
967场,一户富裕人家的宅院,傍晚
宅院里,很多屋子里摆满了临时的地铺,地铺上坐着或躺着服装各异的老人、成年人和孩子。院子里搭了很多临时住宿的帐篷,每个帐篷中都挤住着好些人。
厨房在蒸玉米饼子和制作简易的菜肴,厨师用铁锹在翻炒大铁锅中将熟的炒菜,累得大汗淋漓。
夜幕降临,院子中排队领饭的队伍越来越长,队伍中的人大多衣衫脏污,手里拿着盛饭的碗,大部分碗都又脏又破,有的人连碗都没有,手里拿着土罐、竹筒之类的代替品。队伍中一个彪形大汉也在拿着碗等待领饭,字幕人物介绍:吴越国水灾灾民范老五。范老五神情有些焦急。
**范老五问他身后排队的一个老汉:毕老伯,怎么等了这么久,还没有发晚饭呢?
**毕老伯:别着急,这么多人的饭菜,做起来肯定费时间,再等等。
掌灯时分,宅院里有的房间亮起了烛光。排队领饭的队伍还在等待。终于有两个仆人提着红灯笼引路,一个老爷打扮的人,带着数个拎着饭桶、拿着菜盆的人走了过来,老爷身边跟着数个粗壮的家丁。
**家丁甲对排队等饭的灾民大声道:各位父老,今日放晚饭之前,我家富老爷有件事向大家宣布。
原本有些乱糟糟的排队领饭的灾民顿时安静聆听。
**富老爷:大家都是因遭遇水灾,从附近地方逃到我们城里的,我原本是想收留大家度过灾荒。但是我们家的存粮眼看就要耗尽了,而城里的米铺都挂出了缺货的牌子,没有米铺再卖米。而王上派来卖米的钦差大人,出价又太高,我家实在买不起。所以……
**富老爷还没等说完,排队的毕老伯抢先恳求道:富老爷,您千万别赶我们走,山洪爆发的时候,我们一家什么都没有抢救出来,如今我们一无所有,如果您不收留我们,我们就是死路一条。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