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8080
成片时长:每集约46分钟
阅读:11167
发表:2017/10/18
20集 悬疑,犯罪 电视剧剧本
《豫西迷案:柏子山计划》第1-4集
1-4
5-9
9-14
15-18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于才厚面色阴沉。
场:2——21
时:日
景:孔庙镇机关会议室内/外
人:于才厚、陈国清、吴明法
△单虎出去,于才厚警惕地向外注视一阵,而后盯着陈国清。陈国清被于才厚看得莫名其妙而又恐惧。
△这时孔庙小学教导主任吴明法手拿材料上楼,他止步,侧耳偷听——
于才厚:“你反映谢先有问题,我更担心你。”他站起来走近陈国清,“我到县委后,没有和你们联系过,缺乏对你们的教育。我怀疑《柏子山计划》与老赵你俩有关!”
△陈国清瞪大眼睛,两眼泪珠滚落。
陈国清:“我是你的学生,又是教育培养的共产党员。我是什么人,您最清楚!”
于才厚:(摇头显得很痛苦)“形势在变,人也在变。谢先是你的同学和亲戚,还是现在的兵役部长,为什么你也怀疑他呢?”
陈国清:“我怀疑他有依据,你怀疑我,有什么依据?”
于才厚:“破译出的《柏子山计划》内容,点了你的姓。”
陈国清:“啊?内容是怎么说的?”
于才厚:“这是机密。”
△楼下有汽车鸣笛,吴明法迅速离开,急匆匆的去敲谢先办公室门。
场:2——22
时:同上
景:孔庙镇机关会议室内
人:于才厚、陈国清
△陈国清与于才厚继续对话.
陈国清:“姓陈的多呢,我陈家庄就有三百口子人,孔庙小学还有陈青岩,你为什么不怀疑他们?”
于才厚:“你对柏子山和漫滩湖比较熟悉,‘老赵’有与台湾联系的能力和方法。‘老赵’是老牌特务,在重庆,他是特务头子毛人凤的铁杆干将。国民党要反攻大陆,逃台湾的毛人凤,难道不会与老赵联络?”
陈国清:“老赵是老牌特务,不能也说我也是老牌特务呀!”
于才厚:“我不相信,更不愿相信,但是你要拿出经得起考验的证据。”
陈国清:“让我举报‘老赵’是老牌特务?”
于才厚:(没有正面回答)“你重温狱中八条。”
陈国清:“一、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
于才厚:(语重心长)“国清呀,这《狱中八条》是许晓轩、江姐、刘国志等烈士们对罗广斌我们活着人的嘱托,也是向党赤忱的诉说,更是一封用烈士鲜血写成的控告信。渣滓洞和白公馆被关押遇难的地下共产党员,是由四川重庆地下党高层领导人纷纷变节导致的。其惨痛教训就是地下党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严重的腐化、组织纪律松懈和用机会主义动机来领导地下工作等问题。血的教训,使烈士们总结出这《狱中八条》,希望我们活着出来的人要铭刻在心,同时还需要我们向组织转告:党的腐败现象时刻存在,即使在国民党特务到处疯狂抓捕时也存在;即使中共地下党在处于黎明前最黑暗、最残酷的阶段,党内领导干部的身份和地位也不能界定他的信仰和意志是否坚强。”
△陈国清认真倾听,连连点头。
育才厚:(续道)“江姐、许晓轩、李国志、罗广斌等大批地下党被捕的原因,就是重庆市委和川康特委主要领导人被捕叛变所致。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在被捕之前,曾经利用职权向掌管地下党活动经费的何忠发借钱做生意。在刘国定的眼中,利用权利,谋求私利,只是举手之劳,利用组织的钱为自己谋点小利没什么不对。刘国定被捕后,经受不住酷刑威逼,出卖了组织和同志,并要求特务头子徐远举嘉封他少校、中校。当许多同志还无法相信这一突变的时候,刘国定却已神气十足,趾高气扬,从一个追求革命的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摇身一晃成为国民党的中校军官。还有中共重庆市副委书记冉益智,曾经是许多地下党员崇拜的领导干部,讲起革命道理,他振振有词,谈起共产党员的气节问题,总是慷慨激昂。但他被捕后,贪生怕死使他动摇了革命的信念,严酷的现实使他苟且偷生,最后成了可耻的叛徒!”
“而在狱中,我们却看到有些出身优裕,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知识分子,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追求民主革命的政治理想,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坚决反对国民党腐败黑暗的独裁统治,从没有寻求个人的出路和私利。如刘国志出身名门,五哥刘国琪从香港回,重金赎他,但他决不在认错书上签字。还有罗广斌出生豪门,大哥罗广文时为国民党第7编司令,要保释他,只要在悔过书上签一个名就行,他断然拒绝……还有我们的江姐受三次酷刑,三次昏死,但决不变节。他们这种坚守信仰,永不屈服的英雄无畏精神,远比当时那些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和市委副书记冉益智等高级领导变节投敌,保全性命,无耻出卖同志,换取官位而强百倍!”
陈国清抽泣,泪流满面,他脑际浮现过去画面——
场:2——23
时:晚
景:重庆白公馆外
人:刘国志(男,30岁,重庆白公馆革命烈士)
△黑夜。重庆白公馆外,探照灯交错扫射——
△李国志戴脚镣手铐,迈步出狱。
刘国志:(高声朗诵)“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
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
△声音回响在通往刑场的山间小路上。”
场:2——24
时:晚
景:重庆白公馆外
人:罗广斌(男,1949——1967年,24——42岁,他出身于四川富豪之家,地下共
产党员,后被叛徒出卖关进重庆白公馆监狱。在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的中美特种合作所特务对在押犯的大屠杀中,罗广斌策反白公馆看守杨钦典趁独自看守之机,放出尚未处决的罗广斌等19人。解放后任重庆市团委书记,与扬益言合著《红岩》,1967文革被迫害致死)、徐远举(男,40岁,国民党西南特区区长)
△徐远举眼神飘忽不定——
徐远举:“广斌,而你与党国为敌,属杀无赦之徒,但念起你哥广文是党国良将为你担保,你父亲为你求情,我可放你一马。”
罗广斌:(漠然淡定)“好呀,请打开我的脚镣。”
徐远举:(皮笑肉不笑)“但是,你要做自白,和共党永远割断关系!”
罗广斌:(望着脚下沉重的铁镣,大义凛然)“休想!我没有什么需要自白,就拿起皮鞭吧,举起你们尖锐的刺刀吧!我知道,你们饶不了我,正如我饶不了你们一样,毒刑、拷打、枪毙、活埋……你们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吧!是一个人,不能像狗一样的爬出去,我恨煞那些怕死的东西!没有同党,什么也没有,我的血肉全在此地。就拿起皮鞭吧,举起你们尖锐的刺刀吧!望着脚上沉重的铁镣,我没有什么需要自白。”
场:2——25
时:同上
景:孔庙镇机关会议室内
人:于才厚、陈国清
陈国清脑际画面消失——
陈国清:“刘国志、罗广斌的革命品质和意志让我明白了,请您放心。”
于才厚:“你明白了什么?”
陈国清:“我不当特务,更不能当叛徒!”
于才厚:“当前,镇反运动,相互猜忌,人心惶惶,我们要牢记狱中八条,应对运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希望你经得起考验。”他走近陈国清,抚摸他的乱发,“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
△陈国清点头,面显恐惧之色。
场:2——26
时:日
景:谢先办公室内
人:宋名、单虎、谢先
画外音:“单虎对陈国清反映谢先是土匪,将信将疑,他推门进,抓起杯子喝水,眼睛盯住谢先,耳际响着陈国情的声音——
陈国情:(画外音)“1942年6月一天夜里,谢先带抗日游击队,偷抢老日的皇粮,我父亲险些被日本人枪毙。45年夏,一日黄昏后,谢先说他带领新四军游击队在柏子山柏树坟和日本鬼子激战负伤,让俺爹去为他治伤。结果我爹被他的人用轿抬走后,从此没了信儿。我怀疑谢先是土匪。”
△谢先看单虎阴沉着脸,试探问——
谢 先:“陈国情给你反映了重要情况?”
单 虎:“嗯。”他盯着谢,“1942年夏,你单独到陈家庄抢过日本人的皇粮吗?”
谢 先:(愠怒)“这个问题早已和陈子义了断,怎么又提往事?”
单 虎:(踱着步,紧皱眉头,继续追问)“陈子义失踪与你有关吗?”
谢 先:(怒,声音颤抖)“这,这都是是陈国清告我的吧?初解放,我姨也就是陈国清他母亲,不依我,说我带游击队抢日本人收的公粮,陈礼诬告陈子义通共,险些丧命;还说1945年夏,我在柏子山与日本人激战负伤,让陈子义给我治伤失踪。这都不符合事实!”
场:2——27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宋名、单虎、谢先、吴明法
△谢先越说越激动,这时吴明法敲门报告。
谢 先:“进来!”
△吴明法环视左右,径直走到谢先桌前。
吴明法:“全体老师政审档案和学生家史整理完毕,请谢部长审查。”
△谢先面色阴沉示意吴把案卷放到案前,吴明法偷偷瞟了单虎一眼,趴到谢
先耳朵嘀咕;谢先点头,摆手让吴尽快离开。
谢 先:(画外音)“陈国清呀陈国清,你有这么大的问题,还咬我是土匪!”他猛地站起来,抬头看到单虎盯着他,他又慢慢坐下来。
单 虎:(盯着谢先,继续追问)“学校解散后,你直接去嵖岈山了吗?”
谢 先:“没有。我和杨秀玉先到龙沟村龙山家停了一夜。”
单 虎:“你谈谈当兵的经过。”
谢先紧锁眉头,回忆——
场:2——28
时:冬(中午)
景:龙山家院内
人:谢先、杨秀玉、龙山、龙地(男,45岁,龙山父亲)、龙山母(女,42岁)
(字幕:1938年冬)
△龙山家。其父卧床咳嗽,龙山端药上前,谢先、杨秀玉站一旁。
龙 地:(喝完药,又咳嗽一阵)“怎么都回来了?”
龙 山:“日本人快来了,学校砍了。”
杨秀玉:“学校让我们让随老师南迁,我们想当兵抗战。”
△龙地沉默。龙山母亲往桌上端饭——
龙山母:“龙山的爹有病,要去你们去,他走不了。”她看又看看杨秀玉,“小妮子
野跑,不回家见你爹娘吗?”
杨秀玉:(点头)“是,大姨,您给妈捎个信。”
龙山母:(转身脱下破棉袄披到杨秀玉身上)“穿走吧,死妮子!”尔后抹泪离去……
△吃罢午饭,谢先和杨秀玉告辞龙山父母。龙山送他们出门,看谢先鞋子露出脚趾,弯腰脱掉自己的鞋子,塞到谢先手里——
龙 山:“ 给你。”谢先不要,拒绝,龙山转身跑走,“好好照顾好表妹。我等你
们!”
△谢先和杨秀玉向嵖岈山方向走去……
△嵖岈山远景,山峰参差,青黛浑然。
场:2——29
时:日
景:伏牛山某峡谷
人:谢先、杨秀玉、宋名(男,19岁,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连长)、单虎(男,16岁,新四军放哨战士)、战士众(男50人)
镜头俯视——
△山峦重叠,绿树茫茫……
△谢先寻声和杨秀玉穿过密林,来到一个峡谷;谷下杂树葱郁,突然听到众人齐诵——
战士众:“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谢先、杨秀玉俯视谷下,不见人影,只闻有声,谢先欲顺坡而下,三拐两转,眼下呈现一个隐秘山坳,有一群人高高低低地坐在石头上,怀里抱着长长短短的破枪,手捧着一本小册子在读……
△谢先和杨秀玉挨紧窥视——
△读罢,一名军干部,站在一块石头上,手拿一本小书,开始训话——
宋 名:“弟兄们,日寇侵我中华,举国上下同仇敌忾。遵照上级首长的指示,今天,我们的新四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正式成立了,这也是‘新四军抗日大学’开班典礼。如果日寇、土匪来犯,咱消灭他们;要是闲了,我们训练打仗,学习文化,或者帮助老百姓种地收获。刚才我们齐诵的是毛主席的《实践论》,我们要以毛主席的革命实践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树立持久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实施‘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困我扰,敌疲我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术,把日本鬼子打回老家去!”
△谢先趴在石头上听着,似懂非懂,突然后面有人用枪指着他——
单 虎:“你们干什么?”
谢 先:“俺失学了,要当兵!”
单 虎:(打手势)“走,下去!”
场:2——30
时:日
景:伏牛山某峡谷
人:宋名、谢先、杨秀玉、单虎、战士众(男50人)
△宋明训话结束,众战士开始唱歌——
众 唱:“新四军里真快乐,吃穿平等,金钱一样多,不打也不骂呀,同志好话向你说,生活真快乐,生活真快乐……”
△站岗战士单虎带谢先、杨秀玉走到宋明跟前——
单 虎:“报告,这这两个学生要当兵!”
宋 名:(上下打量)“小鬼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谢 先:“我叫谢先,14岁。”他又指杨秀玉,“她叫杨秀玉,俺的同学,也是14岁。”
宋 名:“想跟谁当兵?”
谢 先:“跟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
宋 名:“为什么跟新四军?”
谢 先:“俺于老师说新四军抗日,还对老百姓好。”
宋 名:(点头,拍拍谢先)“好,请入队坐下!”
场:2——31
时:日
景:谢先办公室内
人:宋名、单虎、谢先、于才厚
画面从谢先脑际消失,镜头拉回办公室。
△此时于才厚急匆走进来,他看谢先、单虎面色难看,不动声色,悄悄坐下。
谢 先:(单刀直入问于才厚)“你审陈国清了吗?”
于才厚:(一惊)(画外音)“难道谢先知道我和国清谈话内容?”他沉静片刻道,
“审他什么?他品学兼优,思想进步,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
谢 先:(冷笑)“那您为什么怀疑陈国清与《柏子山计划》有关?”
于才厚:“我说了吗?你听到了?”
场:2——21
时:日
景:孔庙镇机关会议室内/外
人:于才厚、陈国清、吴明法
△单虎出去,于才厚警惕地向外注视一阵,而后盯着陈国清。陈国清被于才厚看得莫名其妙而又恐惧。
△这时孔庙小学教导主任吴明法手拿材料上楼,他止步,侧耳偷听——
于才厚:“你反映谢先有问题,我更担心你。”他站起来走近陈国清,“我到县委后,没有和你们联系过,缺乏对你们的教育。我怀疑《柏子山计划》与老赵你俩有关!”
△陈国清瞪大眼睛,两眼泪珠滚落。
陈国清:“我是你的学生,又是教育培养的共产党员。我是什么人,您最清楚!”
于才厚:(摇头显得很痛苦)“形势在变,人也在变。谢先是你的同学和亲戚,还是现在的兵役部长,为什么你也怀疑他呢?”
陈国清:“我怀疑他有依据,你怀疑我,有什么依据?”
于才厚:“破译出的《柏子山计划》内容,点了你的姓。”
陈国清:“啊?内容是怎么说的?”
于才厚:“这是机密。”
△楼下有汽车鸣笛,吴明法迅速离开,急匆匆的去敲谢先办公室门。
场:2——22
时:同上
景:孔庙镇机关会议室内
人:于才厚、陈国清
△陈国清与于才厚继续对话.
陈国清:“姓陈的多呢,我陈家庄就有三百口子人,孔庙小学还有陈青岩,你为什么不怀疑他们?”
于才厚:“你对柏子山和漫滩湖比较熟悉,‘老赵’有与台湾联系的能力和方法。‘老赵’是老牌特务,在重庆,他是特务头子毛人凤的铁杆干将。国民党要反攻大陆,逃台湾的毛人凤,难道不会与老赵联络?”
陈国清:“老赵是老牌特务,不能也说我也是老牌特务呀!”
于才厚:“我不相信,更不愿相信,但是你要拿出经得起考验的证据。”
陈国清:“让我举报‘老赵’是老牌特务?”
于才厚:(没有正面回答)“你重温狱中八条。”
陈国清:“一、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
于才厚:(语重心长)“国清呀,这《狱中八条》是许晓轩、江姐、刘国志等烈士们对罗广斌我们活着人的嘱托,也是向党赤忱的诉说,更是一封用烈士鲜血写成的控告信。渣滓洞和白公馆被关押遇难的地下共产党员,是由四川重庆地下党高层领导人纷纷变节导致的。其惨痛教训就是地下党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严重的腐化、组织纪律松懈和用机会主义动机来领导地下工作等问题。血的教训,使烈士们总结出这《狱中八条》,希望我们活着出来的人要铭刻在心,同时还需要我们向组织转告:党的腐败现象时刻存在,即使在国民党特务到处疯狂抓捕时也存在;即使中共地下党在处于黎明前最黑暗、最残酷的阶段,党内领导干部的身份和地位也不能界定他的信仰和意志是否坚强。”
△陈国清认真倾听,连连点头。
育才厚:(续道)“江姐、许晓轩、李国志、罗广斌等大批地下党被捕的原因,就是重庆市委和川康特委主要领导人被捕叛变所致。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在被捕之前,曾经利用职权向掌管地下党活动经费的何忠发借钱做生意。在刘国定的眼中,利用权利,谋求私利,只是举手之劳,利用组织的钱为自己谋点小利没什么不对。刘国定被捕后,经受不住酷刑威逼,出卖了组织和同志,并要求特务头子徐远举嘉封他少校、中校。当许多同志还无法相信这一突变的时候,刘国定却已神气十足,趾高气扬,从一个追求革命的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摇身一晃成为国民党的中校军官。还有中共重庆市副委书记冉益智,曾经是许多地下党员崇拜的领导干部,讲起革命道理,他振振有词,谈起共产党员的气节问题,总是慷慨激昂。但他被捕后,贪生怕死使他动摇了革命的信念,严酷的现实使他苟且偷生,最后成了可耻的叛徒!”
“而在狱中,我们却看到有些出身优裕,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知识分子,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追求民主革命的政治理想,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坚决反对国民党腐败黑暗的独裁统治,从没有寻求个人的出路和私利。如刘国志出身名门,五哥刘国琪从香港回,重金赎他,但他决不在认错书上签字。还有罗广斌出生豪门,大哥罗广文时为国民党第7编司令,要保释他,只要在悔过书上签一个名就行,他断然拒绝……还有我们的江姐受三次酷刑,三次昏死,但决不变节。他们这种坚守信仰,永不屈服的英雄无畏精神,远比当时那些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和市委副书记冉益智等高级领导变节投敌,保全性命,无耻出卖同志,换取官位而强百倍!”
陈国清抽泣,泪流满面,他脑际浮现过去画面——
场:2——23
时:晚
景:重庆白公馆外
人:刘国志(男,30岁,重庆白公馆革命烈士)
△黑夜。重庆白公馆外,探照灯交错扫射——
△李国志戴脚镣手铐,迈步出狱。
刘国志:(高声朗诵)“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
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
△声音回响在通往刑场的山间小路上。”
场:2——24
时:晚
景:重庆白公馆外
人:罗广斌(男,1949——1967年,24——42岁,他出身于四川富豪之家,地下共
产党员,后被叛徒出卖关进重庆白公馆监狱。在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的中美特种合作所特务对在押犯的大屠杀中,罗广斌策反白公馆看守杨钦典趁独自看守之机,放出尚未处决的罗广斌等19人。解放后任重庆市团委书记,与扬益言合著《红岩》,1967文革被迫害致死)、徐远举(男,40岁,国民党西南特区区长)
△徐远举眼神飘忽不定——
徐远举:“广斌,而你与党国为敌,属杀无赦之徒,但念起你哥广文是党国良将为你担保,你父亲为你求情,我可放你一马。”
罗广斌:(漠然淡定)“好呀,请打开我的脚镣。”
徐远举:(皮笑肉不笑)“但是,你要做自白,和共党永远割断关系!”
罗广斌:(望着脚下沉重的铁镣,大义凛然)“休想!我没有什么需要自白,就拿起皮鞭吧,举起你们尖锐的刺刀吧!我知道,你们饶不了我,正如我饶不了你们一样,毒刑、拷打、枪毙、活埋……你们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吧!是一个人,不能像狗一样的爬出去,我恨煞那些怕死的东西!没有同党,什么也没有,我的血肉全在此地。就拿起皮鞭吧,举起你们尖锐的刺刀吧!望着脚上沉重的铁镣,我没有什么需要自白。”
场:2——25
时:同上
景:孔庙镇机关会议室内
人:于才厚、陈国清
陈国清脑际画面消失——
陈国清:“刘国志、罗广斌的革命品质和意志让我明白了,请您放心。”
于才厚:“你明白了什么?”
陈国清:“我不当特务,更不能当叛徒!”
于才厚:“当前,镇反运动,相互猜忌,人心惶惶,我们要牢记狱中八条,应对运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希望你经得起考验。”他走近陈国清,抚摸他的乱发,“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
△陈国清点头,面显恐惧之色。
场:2——26
时:日
景:谢先办公室内
人:宋名、单虎、谢先
画外音:“单虎对陈国清反映谢先是土匪,将信将疑,他推门进,抓起杯子喝水,眼睛盯住谢先,耳际响着陈国情的声音——
陈国情:(画外音)“1942年6月一天夜里,谢先带抗日游击队,偷抢老日的皇粮,我父亲险些被日本人枪毙。45年夏,一日黄昏后,谢先说他带领新四军游击队在柏子山柏树坟和日本鬼子激战负伤,让俺爹去为他治伤。结果我爹被他的人用轿抬走后,从此没了信儿。我怀疑谢先是土匪。”
△谢先看单虎阴沉着脸,试探问——
谢 先:“陈国情给你反映了重要情况?”
单 虎:“嗯。”他盯着谢,“1942年夏,你单独到陈家庄抢过日本人的皇粮吗?”
谢 先:(愠怒)“这个问题早已和陈子义了断,怎么又提往事?”
单 虎:(踱着步,紧皱眉头,继续追问)“陈子义失踪与你有关吗?”
谢 先:(怒,声音颤抖)“这,这都是是陈国清告我的吧?初解放,我姨也就是陈国清他母亲,不依我,说我带游击队抢日本人收的公粮,陈礼诬告陈子义通共,险些丧命;还说1945年夏,我在柏子山与日本人激战负伤,让陈子义给我治伤失踪。这都不符合事实!”
场:2——27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宋名、单虎、谢先、吴明法
△谢先越说越激动,这时吴明法敲门报告。
谢 先:“进来!”
△吴明法环视左右,径直走到谢先桌前。
吴明法:“全体老师政审档案和学生家史整理完毕,请谢部长审查。”
△谢先面色阴沉示意吴把案卷放到案前,吴明法偷偷瞟了单虎一眼,趴到谢
先耳朵嘀咕;谢先点头,摆手让吴尽快离开。
谢 先:(画外音)“陈国清呀陈国清,你有这么大的问题,还咬我是土匪!”他猛地站起来,抬头看到单虎盯着他,他又慢慢坐下来。
单 虎:(盯着谢先,继续追问)“学校解散后,你直接去嵖岈山了吗?”
谢 先:“没有。我和杨秀玉先到龙沟村龙山家停了一夜。”
单 虎:“你谈谈当兵的经过。”
谢先紧锁眉头,回忆——
场:2——28
时:冬(中午)
景:龙山家院内
人:谢先、杨秀玉、龙山、龙地(男,45岁,龙山父亲)、龙山母(女,42岁)
(字幕:1938年冬)
△龙山家。其父卧床咳嗽,龙山端药上前,谢先、杨秀玉站一旁。
龙 地:(喝完药,又咳嗽一阵)“怎么都回来了?”
龙 山:“日本人快来了,学校砍了。”
杨秀玉:“学校让我们让随老师南迁,我们想当兵抗战。”
△龙地沉默。龙山母亲往桌上端饭——
龙山母:“龙山的爹有病,要去你们去,他走不了。”她看又看看杨秀玉,“小妮子
野跑,不回家见你爹娘吗?”
杨秀玉:(点头)“是,大姨,您给妈捎个信。”
龙山母:(转身脱下破棉袄披到杨秀玉身上)“穿走吧,死妮子!”尔后抹泪离去……
△吃罢午饭,谢先和杨秀玉告辞龙山父母。龙山送他们出门,看谢先鞋子露出脚趾,弯腰脱掉自己的鞋子,塞到谢先手里——
龙 山:“ 给你。”谢先不要,拒绝,龙山转身跑走,“好好照顾好表妹。我等你
们!”
△谢先和杨秀玉向嵖岈山方向走去……
△嵖岈山远景,山峰参差,青黛浑然。
场:2——29
时:日
景:伏牛山某峡谷
人:谢先、杨秀玉、宋名(男,19岁,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连长)、单虎(男,16岁,新四军放哨战士)、战士众(男50人)
镜头俯视——
△山峦重叠,绿树茫茫……
△谢先寻声和杨秀玉穿过密林,来到一个峡谷;谷下杂树葱郁,突然听到众人齐诵——
战士众:“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谢先、杨秀玉俯视谷下,不见人影,只闻有声,谢先欲顺坡而下,三拐两转,眼下呈现一个隐秘山坳,有一群人高高低低地坐在石头上,怀里抱着长长短短的破枪,手捧着一本小册子在读……
△谢先和杨秀玉挨紧窥视——
△读罢,一名军干部,站在一块石头上,手拿一本小书,开始训话——
宋 名:“弟兄们,日寇侵我中华,举国上下同仇敌忾。遵照上级首长的指示,今天,我们的新四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正式成立了,这也是‘新四军抗日大学’开班典礼。如果日寇、土匪来犯,咱消灭他们;要是闲了,我们训练打仗,学习文化,或者帮助老百姓种地收获。刚才我们齐诵的是毛主席的《实践论》,我们要以毛主席的革命实践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树立持久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实施‘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困我扰,敌疲我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术,把日本鬼子打回老家去!”
△谢先趴在石头上听着,似懂非懂,突然后面有人用枪指着他——
单 虎:“你们干什么?”
谢 先:“俺失学了,要当兵!”
单 虎:(打手势)“走,下去!”
场:2——30
时:日
景:伏牛山某峡谷
人:宋名、谢先、杨秀玉、单虎、战士众(男50人)
△宋明训话结束,众战士开始唱歌——
众 唱:“新四军里真快乐,吃穿平等,金钱一样多,不打也不骂呀,同志好话向你说,生活真快乐,生活真快乐……”
△站岗战士单虎带谢先、杨秀玉走到宋明跟前——
单 虎:“报告,这这两个学生要当兵!”
宋 名:(上下打量)“小鬼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谢 先:“我叫谢先,14岁。”他又指杨秀玉,“她叫杨秀玉,俺的同学,也是14岁。”
宋 名:“想跟谁当兵?”
谢 先:“跟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
宋 名:“为什么跟新四军?”
谢 先:“俺于老师说新四军抗日,还对老百姓好。”
宋 名:(点头,拍拍谢先)“好,请入队坐下!”
场:2——31
时:日
景:谢先办公室内
人:宋名、单虎、谢先、于才厚
画面从谢先脑际消失,镜头拉回办公室。
△此时于才厚急匆走进来,他看谢先、单虎面色难看,不动声色,悄悄坐下。
谢 先:(单刀直入问于才厚)“你审陈国清了吗?”
于才厚:(一惊)(画外音)“难道谢先知道我和国清谈话内容?”他沉静片刻道,
“审他什么?他品学兼优,思想进步,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
谢 先:(冷笑)“那您为什么怀疑陈国清与《柏子山计划》有关?”
于才厚:“我说了吗?你听到了?”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