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4766
阅读:11830
发表:2011/11/24
11章 主旋律 小说
《生命的荣光》第5章
1
…
4
5
6
…
11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曲俊落户的五小队离林场不远,翻过一座小山再走稍远一点的绕山平路就到了。他经常到生产队去,随意到任何一户人家坐坐,伺机帮助干点活儿。他刚到村庄时,一些村民流露出并不友好的眼神,其中包括生产队长,同样是政策的原因,生产队要被迫每月从仓库里称出四十五斤大米给他,每天还要记八个工分,还不在生产队干活。农民们很容易计算出一年里要从仓库拿走多少大米和从会计账目中支出的金额,这些都是从天而降的消耗,因此他们是有想法,再正直的农民也有一些耿耿于怀,这种秉性是与生俱来的,与德行无关。农民一生讲究的是用辛苦的劳动换取粮食,那些因劳动力强而获得更多粮食的家庭是心安理得的,而那些因劳动力差长期处于饥饿和困苦的家庭也不会有任何怨言,他们固守因劳而获的法则,鄙视和痛恨不劳而获的行为。他们对曲俊就怀有这种心理,把他当作不劳而获的人,尽管知道不是他的意愿。但是许多村民还是逐渐理解了他,曲俊时常亲近他们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知道这些孩子为什么离开父母来到遥远的山村,是没有办法的事,正如他们无可奈何要每月拿出四十五斤大米和每天八个分值一样,甚至开始同情他,为他还未成年就干农活而叹气。那个开始有些怨气的中年仓库保管边把刚夹出来的新鲜早稻米倒进曲俊带来的口袋里边说道:“唉,你们真是命苦啊!大老远跑到这里来干活,这怎么是你们干的活呢?”曲俊当时感叹到这些农民真好,他们自己干着天底下最重的活,却还在为别人着想,好像他们才是天经地义该干这种活的,这也是农民的一种秉性。村民们从曲俊真诚的行动中看到了从未遇见过的和谐之美,这个孩子不知怎的总是到村子里来,好像同哪一家都很熟,还不是主要跟同一年龄段的人接触,什么人都愿意聊,甚至常同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聊上许多时。曲俊既不是因为无端拿走那么多粮食和工分而感到愧疚,也不是为了图个表现,完全是性格的自然体现,心灵的闪光。他给这个山村带来的新奇和温馨的力量着实打动了所有的村民,以小队长为首的部分村民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不再埋怨他,也不再心疼白花花的大米,把他当作这个村子里的孩子,任由他走东窜西,到处干活。
曲俊帮助干活最多的是村东头的一户人家,每次来到村里首先就是把这户人家的水缸挑满,因为这个家庭没有男劳力,只看见一个妇女,两个老人和一个小男孩。这个家庭还有两个成员常年不在村里,一个是男主人董作任职于公社武装部长,另一个是他的女儿董方在县中学读初中三年级,曲俊还未见过他们,也从不理会他们,眼前的老人,妇女和小孩才是他关注的重点。一个星期六晚上,曲俊在连续挑了三担水把水缸装满时,看见董方回来了,而董方也终于见到了早以听说的知青大哥。她往日回来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总见水缸是满的,母亲仍说还是那个知识青年挑的,但每次都不曾谋面。她有时想去知青点看看,出于性格泼辣的确想去,但是出于少女的害羞或别的什么原因始终没有去。现在董方一见到他,就立刻喜欢上了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也许是因为英俊而腼腆的像貌,或者是两只有神而羞涩的眼睛,还有美好的心灵,总之完美极了,就是感到兴奋。她递给他一条热气腾腾的毛巾,然后要他坐下来,很欣赏地看着他,问这问那,两只大眼睛闪烁着光芒,透露出精灵、直率和对他的崇拜,任由无拘无束地发泄出来。曲俊很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关于学生时代,知青身份,还有家庭细节等,甚至还出现了脸红的时候。在这个少女的快速提问下,曲俊竟出现了一时答不上来的尴尬局面,仅只一会儿,又变得情绪高涨并对答如流。曲俊对董方也产生了一种新奇的感觉,被她特有的气质吸引住了,不只是长得端正美丽,主要是她的率真和伶俐,在他的中学时代还不曾见过。因此他也表现出了少有的兴奋和激情,还生出了一丝朦胧的心仪的感觉。董方的母亲,一位贤慧的庄稼妇女一直坐在旁边缝补衣裳,不时和善地看着他俩,有时微笑地提醒女儿说话慢一点。十岁的小男孩进进出出,偶尔靠在母亲的怀里,不做声好奇地看着他们俩。还有两位老人也在无声地倾听孩子们说话。
第二天上午,董方跑到林场来了,这次她有充分的理由并毫无顾忌,什么害羞和其它的考虑都抛到了一边。她先是同知青们干了一会儿开荒的活,又下山到灶台旁帮忙烧火做饭,她的火烧得很好,农村的女孩都会。待知青们收工回来,董方打了个招呼一溜烟又回到了家。下午三时多,董方提着母亲准备好的装有咸菜和衣物的包伏返回学校,在经过一个山坡时对在上面干活的知青们喊道:“曲俊哥,我回学校去了,再见。”知青们很快回答:“小方,再见。”曲俊只是望着山下,挥动了几下手臂。
年底林场接到开挖河港的任务,那时在冬季里各个县乡都会利用农闲时节做一件大事并抽调各公社人员无偿援助,按农村的说法叫派工。今年洪湖县计划开挖一条河港,把洪湖水引出来灌溉周围的农田,每个公社都分了一段任务,然后又划分到大队和生产队,林场也不例外。曲俊的知青小组分到了一段五米长的任务,他们确认界线后就开挖,行动像军事化。此时已有一长条望不到头的人流在挥动锄头,还有无数的人挑着担子把土倒向两边,他们都在拼命干活,谁也不愿意在寒风中多呆些时间,都在抢进度,好早点回家。曲俊他们勉强跟上了进度,大队为他们适量减少了土方,当然他们也没有丝毫的松劲,个个累得气喘嘘嘘,汗流浃背,没有一个人叫苦,叫苦也是没有用的。一天,曲俊在倒掉一担土直立身子时,突然看见不远处董方在探头探脑地四处张望,董方很快也看见了他,叫喊着向这边跑来:“曲俊哥,曲俊哥,我终于找到你了。”她跑到了曲俊面前。
曲俊感到奇怪,说道:“你怎么跑到这儿来啦。”
“我是专门来看你的。”董方瞪着两只大眼睛有些气喘地说道。
曲俊哭笑不得还有些不知所措,说道:“看我干什么?你是从学校跑来的?”
“曲俊哥,你别着急,让我给你解释。”董方做了一个安定的眼神和一个稳定的手势继续说道:“昨天学校放了假,我回到家里后知道你们出去挖河了,今天一大早就跑到公社找到父亲,磨破了嘴求他帮我到这里来,他开始硬是不答应,后来总算松了口,正好有一个叔叔要上这来办事,就把我带来了,随后又把我交给了大队长。”
“你爸爸真还让你来了。”曲俊说道。
“他犟不过我,什么都听我的。”
“好吧!你已经看见我了,可以回去了。”曲俊挑着担子往回走,又劝说道:“这里很危险,不是你待的地方。”
“不,哪有那么快呢!我还要跟你们一起劳动呢!这也是说好了的,你就放心。”董方丝毫没有放松。
“不行,我们不会答应你的。”曲俊这回认真了。
“你放心吧!曲俊哥,只干一会,我不会有事的。”董方求情地说道。
曲俊看着董方一会儿,说道:“好吧,只干一会儿,马上走人。”
董方高兴地说声“太好了”,立刻跑下了河港。
董方使劲地边挖边装,别看她小,把式还不错,农村的小孩都会做农活,他们看得多,有感觉,平时也没少干过,她不仅没有绊手绊脚,相反效果很好,加快了进度。大约半小时后,大队长赶了过来,他知道一个女孩子在挥锄弄锹的人群里有多么危险,再加上天寒地冻,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喊住了董方,要她赶快上来。董方当然不干,执意留下来,还不再理会他了。曲俊说话了,要她马上上去,帮忙做些其它的事情。大队长灵机一动,要她到伙房里去,那里正缺人手呢!董方看着曲俊知道坚持不下去了,又快活地跑上河港一溜烟跑开了。
一个星期后,河港基本形成,知青们也累得筋疲力尽,肩膀都压肿了,疼痛得厉害,但仍然坚持着。曲俊始终不放下担子,不与他人换,这里挑土是重活,还要上一个坡,他自认为身体好,一直把重担挑在肩上。太阳快下山了,冬天里太阳一下山天就马上变得漆黑,许多人开始收拾工具,结束一天的劳动,而知青们没有收工的意思,还要再加把劲,他们也明白随大流收工不成问题,因为大队长说过,能干多少算多少,尽力而为就行了,他们不这样想,要自己完成任务。
天就要擦黑,董方又跑了过来,对知青们喊道:“你们怎么还不收工?饭菜都凉了,我要你们马上回去吃饭。”她的嗓门虽然很大但声音好听极了。
男知青们看着董方微笑,女知青们则感到亲切无比。曲俊说道:“好吧,听你的。”
外来的农民吃饭睡觉都在附近的村庄,事先安排好的,以大队为单位集体做饭。此时农村祠堂的煤气灯下蹲满了吃饭的农民,另一处天井的周围也是如此,知青们则在一个农家大院内蹲着吃饭,饭菜仍然是热的,是董方把它们放在蒸笼里一直保温到他们回来。这时董方略显神秘地走进大院,来到曲俊跟前,快速将一小包油炸鱼倒入曲俊的饭碗,然后故作镇静地站在一边。曲俊站起身,将鱼分给了同伴们,董方看着,噘起了小巧的嘴巴。
当天晚上,大队长告诉知青们,叫他们明天回去,说他们已经干完了自己的活,看来确实是吃不消了,还对他们大加赞扬了一番,同时要他们把董方也带回去。过后,知青们议论了一会,大队长是否因为董方才叫我们提前回去的,曲俊说当然不是,大队长一直很关心我们,总要我们不要干得太累,叫我们早点收工,是我们自己坚持下来的,大队长是个好人,每次都把菜提前给我们留下来,而且还要多一些,再说我们确实是受不了啦,当然董方也必须回去。最后知青们一致认为大队长做得对,的确是一个好人。
十四
曲静在获知国家即将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异常兴奋,当晚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爸爸,妈妈,你们好!
今天听说我们国家即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是真的吗?我不敢相信,请你们尽快了解清楚,再详细告诉我。妈妈,这一天终于来临了,你心里一直盼望这一天的到来,这是一个我们全家人非常高兴的日子,妈妈,你高兴吗?我为你感到高兴。妈妈,我真想大哭一场,但是现在还不行,我还没有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还要进一步抓紧学习,妈妈,你们放心,我一定尽力考出最好的成绩。
这件事在我们知青小组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他们感激你给予他们的忠告,还说你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妈妈,我比他们有更深的体会。现在大家都行动起来了,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妈妈,你记得我提到的何平吗?是他告诉我这一消息的,他对我的帮助很大,也非常谦虚,我知道他也一定非常高兴,但表面上看不出来,他真能沉得住气,我相信他会考得更好。
曲俊帮助干活最多的是村东头的一户人家,每次来到村里首先就是把这户人家的水缸挑满,因为这个家庭没有男劳力,只看见一个妇女,两个老人和一个小男孩。这个家庭还有两个成员常年不在村里,一个是男主人董作任职于公社武装部长,另一个是他的女儿董方在县中学读初中三年级,曲俊还未见过他们,也从不理会他们,眼前的老人,妇女和小孩才是他关注的重点。一个星期六晚上,曲俊在连续挑了三担水把水缸装满时,看见董方回来了,而董方也终于见到了早以听说的知青大哥。她往日回来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总见水缸是满的,母亲仍说还是那个知识青年挑的,但每次都不曾谋面。她有时想去知青点看看,出于性格泼辣的确想去,但是出于少女的害羞或别的什么原因始终没有去。现在董方一见到他,就立刻喜欢上了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也许是因为英俊而腼腆的像貌,或者是两只有神而羞涩的眼睛,还有美好的心灵,总之完美极了,就是感到兴奋。她递给他一条热气腾腾的毛巾,然后要他坐下来,很欣赏地看着他,问这问那,两只大眼睛闪烁着光芒,透露出精灵、直率和对他的崇拜,任由无拘无束地发泄出来。曲俊很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关于学生时代,知青身份,还有家庭细节等,甚至还出现了脸红的时候。在这个少女的快速提问下,曲俊竟出现了一时答不上来的尴尬局面,仅只一会儿,又变得情绪高涨并对答如流。曲俊对董方也产生了一种新奇的感觉,被她特有的气质吸引住了,不只是长得端正美丽,主要是她的率真和伶俐,在他的中学时代还不曾见过。因此他也表现出了少有的兴奋和激情,还生出了一丝朦胧的心仪的感觉。董方的母亲,一位贤慧的庄稼妇女一直坐在旁边缝补衣裳,不时和善地看着他俩,有时微笑地提醒女儿说话慢一点。十岁的小男孩进进出出,偶尔靠在母亲的怀里,不做声好奇地看着他们俩。还有两位老人也在无声地倾听孩子们说话。
第二天上午,董方跑到林场来了,这次她有充分的理由并毫无顾忌,什么害羞和其它的考虑都抛到了一边。她先是同知青们干了一会儿开荒的活,又下山到灶台旁帮忙烧火做饭,她的火烧得很好,农村的女孩都会。待知青们收工回来,董方打了个招呼一溜烟又回到了家。下午三时多,董方提着母亲准备好的装有咸菜和衣物的包伏返回学校,在经过一个山坡时对在上面干活的知青们喊道:“曲俊哥,我回学校去了,再见。”知青们很快回答:“小方,再见。”曲俊只是望着山下,挥动了几下手臂。
年底林场接到开挖河港的任务,那时在冬季里各个县乡都会利用农闲时节做一件大事并抽调各公社人员无偿援助,按农村的说法叫派工。今年洪湖县计划开挖一条河港,把洪湖水引出来灌溉周围的农田,每个公社都分了一段任务,然后又划分到大队和生产队,林场也不例外。曲俊的知青小组分到了一段五米长的任务,他们确认界线后就开挖,行动像军事化。此时已有一长条望不到头的人流在挥动锄头,还有无数的人挑着担子把土倒向两边,他们都在拼命干活,谁也不愿意在寒风中多呆些时间,都在抢进度,好早点回家。曲俊他们勉强跟上了进度,大队为他们适量减少了土方,当然他们也没有丝毫的松劲,个个累得气喘嘘嘘,汗流浃背,没有一个人叫苦,叫苦也是没有用的。一天,曲俊在倒掉一担土直立身子时,突然看见不远处董方在探头探脑地四处张望,董方很快也看见了他,叫喊着向这边跑来:“曲俊哥,曲俊哥,我终于找到你了。”她跑到了曲俊面前。
曲俊感到奇怪,说道:“你怎么跑到这儿来啦。”
“我是专门来看你的。”董方瞪着两只大眼睛有些气喘地说道。
曲俊哭笑不得还有些不知所措,说道:“看我干什么?你是从学校跑来的?”
“曲俊哥,你别着急,让我给你解释。”董方做了一个安定的眼神和一个稳定的手势继续说道:“昨天学校放了假,我回到家里后知道你们出去挖河了,今天一大早就跑到公社找到父亲,磨破了嘴求他帮我到这里来,他开始硬是不答应,后来总算松了口,正好有一个叔叔要上这来办事,就把我带来了,随后又把我交给了大队长。”
“你爸爸真还让你来了。”曲俊说道。
“他犟不过我,什么都听我的。”
“好吧!你已经看见我了,可以回去了。”曲俊挑着担子往回走,又劝说道:“这里很危险,不是你待的地方。”
“不,哪有那么快呢!我还要跟你们一起劳动呢!这也是说好了的,你就放心。”董方丝毫没有放松。
“不行,我们不会答应你的。”曲俊这回认真了。
“你放心吧!曲俊哥,只干一会,我不会有事的。”董方求情地说道。
曲俊看着董方一会儿,说道:“好吧,只干一会儿,马上走人。”
董方高兴地说声“太好了”,立刻跑下了河港。
董方使劲地边挖边装,别看她小,把式还不错,农村的小孩都会做农活,他们看得多,有感觉,平时也没少干过,她不仅没有绊手绊脚,相反效果很好,加快了进度。大约半小时后,大队长赶了过来,他知道一个女孩子在挥锄弄锹的人群里有多么危险,再加上天寒地冻,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喊住了董方,要她赶快上来。董方当然不干,执意留下来,还不再理会他了。曲俊说话了,要她马上上去,帮忙做些其它的事情。大队长灵机一动,要她到伙房里去,那里正缺人手呢!董方看着曲俊知道坚持不下去了,又快活地跑上河港一溜烟跑开了。
一个星期后,河港基本形成,知青们也累得筋疲力尽,肩膀都压肿了,疼痛得厉害,但仍然坚持着。曲俊始终不放下担子,不与他人换,这里挑土是重活,还要上一个坡,他自认为身体好,一直把重担挑在肩上。太阳快下山了,冬天里太阳一下山天就马上变得漆黑,许多人开始收拾工具,结束一天的劳动,而知青们没有收工的意思,还要再加把劲,他们也明白随大流收工不成问题,因为大队长说过,能干多少算多少,尽力而为就行了,他们不这样想,要自己完成任务。
天就要擦黑,董方又跑了过来,对知青们喊道:“你们怎么还不收工?饭菜都凉了,我要你们马上回去吃饭。”她的嗓门虽然很大但声音好听极了。
男知青们看着董方微笑,女知青们则感到亲切无比。曲俊说道:“好吧,听你的。”
外来的农民吃饭睡觉都在附近的村庄,事先安排好的,以大队为单位集体做饭。此时农村祠堂的煤气灯下蹲满了吃饭的农民,另一处天井的周围也是如此,知青们则在一个农家大院内蹲着吃饭,饭菜仍然是热的,是董方把它们放在蒸笼里一直保温到他们回来。这时董方略显神秘地走进大院,来到曲俊跟前,快速将一小包油炸鱼倒入曲俊的饭碗,然后故作镇静地站在一边。曲俊站起身,将鱼分给了同伴们,董方看着,噘起了小巧的嘴巴。
当天晚上,大队长告诉知青们,叫他们明天回去,说他们已经干完了自己的活,看来确实是吃不消了,还对他们大加赞扬了一番,同时要他们把董方也带回去。过后,知青们议论了一会,大队长是否因为董方才叫我们提前回去的,曲俊说当然不是,大队长一直很关心我们,总要我们不要干得太累,叫我们早点收工,是我们自己坚持下来的,大队长是个好人,每次都把菜提前给我们留下来,而且还要多一些,再说我们确实是受不了啦,当然董方也必须回去。最后知青们一致认为大队长做得对,的确是一个好人。
十四
曲静在获知国家即将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异常兴奋,当晚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爸爸,妈妈,你们好!
今天听说我们国家即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是真的吗?我不敢相信,请你们尽快了解清楚,再详细告诉我。妈妈,这一天终于来临了,你心里一直盼望这一天的到来,这是一个我们全家人非常高兴的日子,妈妈,你高兴吗?我为你感到高兴。妈妈,我真想大哭一场,但是现在还不行,我还没有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还要进一步抓紧学习,妈妈,你们放心,我一定尽力考出最好的成绩。
这件事在我们知青小组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他们感激你给予他们的忠告,还说你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妈妈,我比他们有更深的体会。现在大家都行动起来了,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妈妈,你记得我提到的何平吗?是他告诉我这一消息的,他对我的帮助很大,也非常谦虚,我知道他也一定非常高兴,但表面上看不出来,他真能沉得住气,我相信他会考得更好。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