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不会写剧本!
电影编剧实战班33 天后开课 去看看
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8290
阅读:10881
发表:2011/11/24
11章 主旋律 小说
《生命的荣光》第11章
中广 [湖北黄石]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11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详细梗概(7210字)
  作品梗概
  
  解放前夕,何佳和父母亲没有跟随外公逃到台湾去,她的父亲何阳是木匠的儿子,不愿离开乡下的父母,她的母亲周怡是资本家的女儿,因为爱情,不愿拆散这个家庭,所以他们一家开始了在大陆新的生活,这一年何佳十五岁。很快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探索和发展的历程,而何佳也开始了五十多年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路历程。
  何阳和周怡是武汉大学的同学,何阳仍留在省植物研究所工作,想在已发现两个植物新品种的基础上再接再厉,还想写一本中国植物大全的书献给亲爱的妻子。周怡继续在武汉大学教书,她贤惠和理性,正直和富有同情心,并把这些品德传给了女儿,还包括美丽的容貌。
  高中期间何佳常和同学们到建设工地参加劳动,深受工人阶级战天斗地精神的感染,与心灵碰出了火花,当一名工人非常光荣。高中毕业后,她突然向父母提出要去读技工学校,将来当一名工人,当一名车工。父母亲感到非常突然和惊讶,这与他们培养女儿读大学的道路完全不符,女儿学习成绩十分优秀,读大学没有问题,但他们十分肯定女儿所走的道路,这种品行正是他们自己教给女儿的,女儿已经成熟了,出于对女儿的爱,他们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技校毕业后,何佳进入了湖北华中机床厂当了一名车工。她和其他女工积极肯干,忘我劳动,超额完成任务,但仍像摘不到星星似的垂头丧气。她们又自定超产指标,日夜加班加点,期望为社会主义建设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机床。在苏联专家、一个叫雷宾的小伙子的提示下,姑娘们向厂领导建议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共产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使单纯忘我劳动的何佳明白了劳动的意义,感受到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的神圣,激情开始涌动,她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把理想同共产主义事业紧紧联系起来。母亲看了在何佳眼里字字闪光的入党申请书,冷静地指出了困难,但支持她坚定地走下去。
  何佳拒绝了雷宾的求婚,因为她的理想和事业在中国。一九五五年她和技术员曲良被派往甘肃窑街的一个机床厂帮助培养学徒。她和曲良不仅凭着责任和高超的技艺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材,还看到了荒凉的山脉,感悟到了率直的民风和艰辛的生活,并从采药农妇那里得到些恩惠。女学员们带何佳来到了通河边,她们尝试促成她同曲良的恋情,清澈的通河水映照着何佳美丽的脸庞。曲良自当邮递员给何佳送去了距离最短、字数最少的第一封求爱信,实际上在工厂表彰大会的领奖台上看到她时就爱上了她。他们终于完成了任务,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对他们无微不至照顾的领导和坚强的学员。在兰州,他们看到了黄河,想起远方那块贫瘠的大地就是强大的生命之源,就像母亲河之水奔腾不绝流向大海一样。
  何佳一回到工厂就尽力去弥补因远行而缺少的产量,她要求自己这样做。她的入党要求因母亲的出身问题没有通过,周怡关爱地鼓励女儿走这条路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拿出勇气去热爱生活,并告诉她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何佳明白这一点,自己选择的路会一直走下去,不论这条路有多么漫长,也不论今后会遇到多少困难。
  尽管何佳因工作不大愿意,周怡仍劝说女儿确定与曲良的恋爱关系并及早完婚,母亲的仔细和爱要求她这样做,何佳顺从了母亲。一九五六年何佳生下了女儿曲静,她同样给自己加码弥补了因产假减少的产量,,看门人见证了那个年代一帮年青人经常在傍晚时分进出车间大门,还有天上的繁星时常看到一群小点儿在厂房的灯光下把机器弄得像合唱一曲欢快的歌,歌声乘着夜色飞向了星空。
  一九五七年何阳和曲良分别被打成右派,何佳和母亲无比关心和安慰他们,他们做到了勇敢和乐观地面对现实。在大炼钢铁的年代,何佳又一次被轰轰烈烈的场面所感染,尽管曲良提出了许多放出的“卫星”是不实的,还有这并不是治本的好办法,她依然敬仰那个火热的场面,敬仰战天斗地的人民群众。这一年何佳生下了儿子曲俊,他们一家百感交集,何佳一如既往地追求心中的目标。一九六二年,何阳和曲良先后摘掉了右派帽子,他们一家同以往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何佳仍然每年七月一日向党组织递交一份申请书,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文化大革命中,周怡被红卫兵当作台湾特务揪出来游街示众,她依然坦然地面对人生,理性地要女儿面对可能更糟的结局。何佳体会到母亲的博大胸怀,她要求去看第二天批斗母亲的大会,母亲微笑地答应,要她看她时就像看一个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在群情激愤的批斗会上,周怡奋力拉过正在高喊口号、被台沿绊倒、也是她的一个学生,自己却摔下了舞台。何佳喊着“妈妈”挤向前,母亲终因脑部受伤在医院去世,她伏在母亲身上失声痛哭,哭声震天动地,令人心碎。
  安葬母亲期间,何佳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管,只管自己哭,悲伤使她忘记了一切。安葬母亲后,她一连三天同母亲在一起,回忆母亲的音容笑貌和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是她的精神支柱,虽然哭干了眼泪,她没有倒下,在同曲良还有姐妹们一起经历了血和泪的洗礼后离开了墓园,将开始面对新的人生。何佳没有怨天尤人,她回到了车床旁,那台车床似乎知道了一切,它的动作轻巧、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主人,除没有再唱起欢快的劳动之歌,但劳动成果没有少于以往。何佳的信念不仅存在而且依然坚强。
  何佳很快发现父亲的变化,饭很少吃,又不爱说话,只想一个人待在屋里,她知道父亲在思念母亲,思念得不能自拔。在她无比悲伤的时候,父亲理解女儿的心思,让女儿尽情地倾诉思母之情,让女儿同妻子全身心地心灵交流,所以没有打扰她,没有打扰妻子,是在照顾女儿,当看到女儿坚强走过来时,自己开始无比地悲伤、无限地思念。何佳开始安慰父亲,父亲总是一句话“要是我坚持要你们离开就好了”她要儿子背起父亲的木匠工具箱,使父亲想起了当年爷爷的艰辛生活,父亲紧紧抱住了外甥。
  何佳和曲良开始微笑地面对生活,他们又去了许多年前曾经去过的乡村一处风景优美的草地,去感悟自然和心中的梦。在那里他们认识了一对农民夫妇,知道他们为什么留下这片草地,并移植了桂花树还在旁边平整了一小块地供路人休息,他们为这些朴素的热爱生活的行为所感动。他们还受邀吃了农家饭,又一次感悟到了朴素而宽广的胸怀。
  何佳并没有因实行推荐保送上大学的方式而放任子女的学习,她牢记母亲的话,呕心沥血地教导子女,视子女的学习成绩为圣物,子女们不仅品德优秀,学习成绩在母亲的眼里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一九七四年曲静高中毕业下放到农村,她没有彷徨、疑惑和苦闷,也没有呆上几年就离开的自我安慰,她仍坚持学习对未来满怀希望。她很快学会了农活,身体的适应也是如此。曲静在村东头山岗边的小树林里学习时遇见了山后村庄一位北京回乡知青何平,他也没有忘记学习,相约定期在这儿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他们还在山岗上摘几支杜鹃花,谈论理想和人生,似乎知道有光明的未来。
  何佳因关爱女儿来到农村,她同知青们一起劳动,谈理想,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她看望了生产队长,对给予知青们的照顾表示感谢,要求今后招工时把曲静排在最后。
  一九七六年何佳把儿子送到了农村。曲俊不仅农活干得好,把农户当作自己的家,经常去那儿谈心,帮他们挑水干活,在开挖港河的工地上同农民们一样战天斗地。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尽管学习成绩非常好,曲俊没有参加,他做出了当一名解放军战士的抉择。如同当年母亲支持她读技校一样,何佳支持儿子的选择。在公社武装部长女儿董方的关心下,曲俊穿上了军装,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他同董方告别,要她刻苦学习,将来一定考上大学。曲静考上了北京大学,何平考上了清华大学,其他知青也考上了大学或招工回到了城里。
  周怡终于平反,何佳又一次向母亲吐露心声,还有始终不一的信念。四十五岁时何佳调到质检岗位,她一样付出艰辛,车床仍是她的伙伴。
  曲俊参加了自卫反击战,他作战勇敢,最后脑部和脊椎被地雷炸成重伤。何佳到部队医院把曲俊接回了家,她要亲自照顾瘫痪的儿子,她谢绝了厂领导要她专职护理儿子的安排,工作照常不误,他们一家又要开始迎接生活的考验。
  何佳的精心照料使曲俊能够断续地说出一些话,她寄希望于未来,即使再艰辛愿意等待,无限的等待,或无限的陪伴。
  由于仍强调家庭社会关系和重视知识分子入党,何佳还没能加入党组织,但她的信念没有变,行动没有变。
  董方终于考上了武汉大学。她找到了曲俊,开始经常照顾曲俊,把他视为英雄,还有对他刻骨铭心的爱。何佳终于陪伴曲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陪伴儿子参加了英雄事迹报告会,她听到了儿子写在擦枪布上的家信和一首诗,儿子在台上说的唯一一句话是“我—还能—保—卫—祖国”,何佳和董方热泪盈眶。
  曲俊的脊椎终于出现恶化,何佳放弃了康复治疗,她常推儿子到东湖公园,一位曾梦想当一名解放军战士的验票员和一位小买部的中年大嫂还有公园的领导给他们提供了帮助。曲俊依然坚强微笑地面对生活,为了母亲、为了家人还有董方对他的爱,董方仍微笑地同曲俊玩耍,希望去制造为数不多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何佳一家带儿子在部队的帮助下来到北京,早晨在天安门广场他们看到五星红旗随着朝阳在天空冉冉升起。
  曲俊终于在断续感激母亲的话语后离开了人世。何佳没有悲伤,她为儿子骄傲和自豪,在车间,人们看到的仍然是那个熟悉的身影,什么变化也没有,甚至一丝悲伤也看不出来。要说变化,就是何佳对工友们多了一分理解和善意的微笑,是她掩饰悲伤把自己更好地融合于工作中的微笑,还有就是内心更为坚定的决心。车间支部将考虑何佳入党,出乎意料的是何佳没有答应,因为她在心里对儿子的承诺,她要向儿子学习,是因儿子多么受听于她的教育成为了一个心中理想的儿子和令她自豪的英雄感到无比崇敬和激动而对儿子无比高尚的回报。
  曲静和何平都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两年后曲静留校当了教师,何平以优异成绩被公派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董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城市规划设计院,她常去看望曲俊父母,她也要像现在的母亲和当年的哥哥一样拥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理想,并像他们一样去奋斗和实现。一九八九年何佳退休,她如同面对同志们微笑一般从心里微笑地面对今后的生活之路。
  她到菜甸农村看望了黄海老书记,对他从前给予她的关心表示感谢,又到江北农村看望了当年看门人如今卧病在床的柳师傅,对他在那个激情岁月里给她的帮助表达深深的谢意,还给远在哈尔滨的刘启明老书记写了一封信、寄去了一个包裹,里面其中有一件自制的毛背心,她还走进了武汉市内几位老前辈和同事的家,以礼物和亲切的问候作为答谢。
  曲良主持研制的数控机床已经定型生产,畅销国内外,他已升任总工程师,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何佳像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一样高兴。何平读完博士够回国并同曲静结婚,一年后生下双胞胎,女儿何敏和儿子何涛。一九九三年何平创办了研制和生产计算机的公司,何佳深为家人能够紧跟改革和开放的步伐而欣慰和自豪。一九九二年何佳同在中国做钢材生意的雷宾见了一面,在他眼里她依然是高贵的形象,仍是一个信念的追求者。何佳也因三十多年的风雨变化雷宾没有表现一丝势力和虚伪而感到高兴。她邀请他到家里做客,雷宾最后带走的是对青春的轻松回忆和对今后生活隽永的向往。
  一九九三年何阳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在何佳的精心照料下仍流露出生命的尊严。他九四年平静地去世,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他的一生仍是幸福的。
  尽管有优秀的青年追求和何佳的多次劝说,董方因思念曲俊没有结婚。何佳最终坚决制止了她,因为曲俊希望她幸福。董方九二年结婚,一年后生下儿子金俊,工作和生活十分愉快。
  一九九五年何佳搬进了金苑住宅小区,同所有家具一样,她把所有的情感装进心里带进了新居。在唯一更新的彩色电视机前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祖国发展的巨大变化,无数信息使她产生了与时代共呼吸的强烈感受,在不停地拨动她的心弦唤她去实现始终向往的美好生活。
  因为四十多年前那块遥远贫瘠土地的情缘,何佳赞助了甘肃窑街的一个男孩,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何佳积极帮助社区组织老人们开展多种健康娱乐活动,建立了重症病人医疗档案,组织老人们为洪灾进行宣传和募捐。她说服了曲良退休后没有到北京去,说服了女儿和女婿,因为他们知道她心中始终装着一个梦。
  社区主任高翔因工作出色调往街道办事处,他推荐聘请何佳为社区主任,区委破例聘任。何佳用爱心、毅力和人格魅力把工作赶得紧紧有条,她建议建立一个老年人健康中心,不同于一般的养老院,是一种新型、含有娱乐和学习的阳光般温暖的健康中心。她认为这比城市的鲜花和霓虹灯还要重要。她还有一个想法,建立一个慈善机构,从何平公司经营很好的时候就有了。
  二00二年底曲良开始经常感到心慌气短,检查结果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他没有告诉何佳,在心脏再也承受不了稍重一些体力活时才告诉了她。何佳决定放下所有工作,极力说服曲良到北京去。曲良却没有答应,她说服了女儿,一起让何佳理解他们的用意,尽管母女俩都流了泪,尽管家庭责任还有孝顺都放在了一边,全家终于站在了一起,他们总是站在一起。曲静看到了打记事起母亲一路走来的形象,先是风姿卓越的女工,坚强的女儿,严厉而善良的母亲,在田头卷起裤腿,推着曲俊的轮椅走在东湖岸边,带领老年人们高唱颂歌,还有一路走下去的身影,风吹着她的头发,坚强不屈地看着远方。
  曲良动手术后何佳辞去了居委会的职务,但没有离开居委会。何平来武汉陪同何佳办理好了成立一家慈善机构的手续,他配齐了办公用品,安排了一笔充足的办公经费并以企业的名义捐赠了第一笔款。何佳开始到处奔走募捐,她的爱新网站、人格魅力、还有严格的章程起了作用,得到的善款全都用于失学儿童和建立希望小学。
  曲良要何佳再写一份入党申请书,间隔二十多年了,他们想起了一起在车间干活的日子,还有甘肃的黄河、贫瘠的山脉,还有天安门广场升起的五星红旗。何佳不是没有想到入党,恰恰相反,她日夜思念着自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像一名党员那样工作和生活。虽然这个称号是无尚的光荣,她把追求崇高的生活视为至爱的行为而感到更加荣光。她想到只要我不停地在为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事业而努力,我就是一名党员,她把这当作最高尚的享受,打算一生享受下去。何佳把纸和笔工整地放在书桌上,拿出共产党宣言和党章认真看了一遍,每次都有同样的激情,她看了看曲俊的照片,又开始写入党申请书。
  曲良病危住院,何佳日夜陪伴在床头,这对恩爱无比的夫妻已经把人间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这对老年夫妻来说,从黄河边就开始了,也像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一样一直流进了大海。曲良在宁静的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梦想将由何佳继续完成,而这位一生载梦的女性获得的是巨大的力量,因为她的一生只有爱、追求和力量。
  何佳继续奔走募捐,南来北往的车辆上可看到她的身影,往事历历在目,列车载着一个老太婆行驶在远方的田野时从一个窗口里飞出来的思念,春风化雨般飘向广阔的苍穹之中。何佳开始感到肝部疼痛,她没有停止脚步,最后终于疼昏过去被送进医院。
  何佳知道难以医治,决定放弃治疗。曲静和何平含泪答应了母亲,他们知道母亲的用意,母亲的“私心”是因为对儿子的爱,还有减少的费用是对别人的爱。但他们暗中用昂贵的进口药减轻母亲的痛苦,想抱有希望。出院后,何佳仍忙于工作。春节时分,全家团聚,许多同志和领导看望了何佳,何佳也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表示了敬意,她还向所有的捐赠者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居委会的大婶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帮助何佳,交往同前,只是在背后里常洒下悲伤的泪水,比她们一生还要多。二个月后何佳又住进了医院,曲静按照母亲的意愿放弃了所有的治疗,包括常规治疗。她问母亲“为什么不及早治疗?”母亲回答“我对你们有同样的爱。”
  区委李书记非常关心何佳,他要华中机床厂尽快召开党委扩大会,时间已不多了。吴书记随即安排,仍然是标准的程序,虽然本人没有参加并还在考察期,最后所有人神圣地举起了右手。
  何佳的亲人、社区的人们还有许多同事陪伴着何佳,青年时代的女工们也从全国各地赶了过来,何佳高兴地看到她们在幸福地生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时光。区委领导和工厂领导赶到了医院,他们无声地走进病房。何佳闭着眼睛躺在床上,李兴一行来到床边,一会儿,何佳慢慢睁开双眼,她看见了李兴,清醒地点点头。李兴双眼露出光芒看着何佳,轻声说道:“何佳同志,我是李兴,我是来向您汇报工作的。先向您汇报第一件工作,您交待我们建造老年人健康中心的任务,我们已经落实了,就建在我们街区,是我们全区老年人的健康中心,我们大家一致推荐您为第一任院长,本月动工,一年内建成,所有硬件都是高档次的,管理和服务也不例外,我保证百分之百地符合您的要求,您完全可以放心,我向您保证,用党性来保证。”
  何佳坚持地露出微笑。
  “还有一件事,也是你一直期盼的。”李兴对身旁的吴亮点点头,吴亮俯身轻声庄重地说道:“何佳同志,经华中机床厂党委扩大会一致同意并报上级批准,您被吸收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何佳默默地闭上眼睛,良久,一滴眼泪从眼角处流了下来。
  吴亮又小心轻声地说道:“何佳同志,现在开始入党宣誓。”
  张琪和李明迅速把一面党旗挂在了床对面的墙上。
  何佳右手在被子里动了动,她没有力气把手拿出来,曲静把母亲的手从被子里拿出来放在枕边。
  吴亮开始领读入党誓词,病房里所有人举起了右手,齐声跟读,此时,常来陪伴的社区十几位姐妹兄弟也在门外举手宣誓,还有病区里所有医务人员和许多病人也跟着举手宣誓,并且邻近病区也传来了宣誓声。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何佳依然端庄的面容,她的双唇似仍在微微歙动。曲静将母亲的手放回被子里,擦干净母亲的泪水。人们看到,鲜红的党旗正放射出光芒。
  
  在市民政局的帮助下,何佳同曲俊还有丈夫安葬在了一起,何佳将长期守候在儿子身旁。
  按照母亲的愿望,曲静将准备继续给母亲治疗的药费捐给了慈善机构,曲静接替了母亲的工作,继续进行母亲的事业。
  无数得到恩赐的人们在默默地祈祷这位母亲,她的精神将永存。
  
阅读作品正文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看江湖
举报
顶啦 1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学生
    没有昵
  • 学生
    没有昵
  • 编剧
    竹雨凝
  • 制片人
    ren
  • 学生
    洋葱哥
  • 导演
    lit
  • 学生
    Ech
  • 神秘人
    qiu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15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生命的荣光(主旋律)
在云端(下)(主旋律)
在云端(上)(主旋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市长的面试(主旋律)

同类推荐作品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花开迟暮(主旋律)
狗与老人(主旋律)
青花梅瓶(主旋律)
蓝色游戏(主旋律)
血染的风采(主旋律)

同类最新作品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剑影(主旋律, 武侠动作, 军事)
活着再见(主旋律, 军事)
天行有常(主旋律)
咳,工会(主旋律)

同类随机作品

长津湖畔(主旋律, 爱情, 校园)
龙殇(主旋律, 爱情, 农村)
公寓的爱情(主旋律, 爱情, 都市)
花园村往事(主旋律, 农村, 历史)
李厂长求贤记(主旋律)
镇长之死(主旋律)
春暖花开(主旋律, 爱情, 校园)
最后-班巴士(主旋律, 校园, 悬疑推理, 奇幻)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