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3431
阅读:11691
发表:2011/11/24
11章 主旋律 小说
《生命的荣光》第10章
1
…
9
10
11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这不是我,是社区的帮助,大家都像是一家人,可不是吗?”
伟光带着对何佳的敬佩之意说道:“中风真是一件很突然的事,我毫无准备,一下子就失去了知觉,现在我清醒多了,医生说我恢复得很快,我的感觉也非常好。”
“那太好了。伟光,你最重要的事是静养,有规律的活动和思维也很重要,林娜会安排好一切的。”
林娜也敬佩地说道:“你身子骨还真是硬朗,每天要做那么多事。何佳,说实话,我很同情你,你应该到北京去,跟女儿住在一起,她有那么好的条件,你可以安度晚年,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老年人的理想。”
何佳真是感激这些一起生活的人们,“林娜,你说的真是直爽,瞧我是不是还真能做些什么,很感激你们能理解我,我真愿意和大家一起工作和生活,我感到很愉快,那不是理想。”
林娜说道:“是信念,我也有过。”
何佳走进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然后拿下挂在墙上的一个本儿,打开来,用笔在上面记下了一些字。这时李丽进来,打过招呼后,看见了那个本儿,她知道那里面记满了社区里的人情世故,都是平常的一些事儿,对何奶奶来说确是心尖上的大事情,她有意但认真附和地问道:“奶奶,你在看什么?”
何佳看了李丽一眼没有回答,仍在看那个本儿,一会儿似自言自语道:“徐锦松,七十五岁,刚做完淋巴瘤手术,他不愿意化疗,原因是活的已经够本了,不想再折腾了。我得说服他,而且越快越好,不能这样对待生命。”这时她想到了自己,为什么对自己就不一样呢?但很快中断了自我评价,继续自言自语,“邵祖兴和盛伟光二人眼下正在恢复之中,这把年纪的人还真不容易,只是安玉勤还没有好的迹象。吴锦程几天前离开了我们,他说这辈子做完了该做的事,几个孩子培养成才,教授过无数的学生,他们都是好样的。”她抬起头看着李丽,“临终时,许多学生围在他身边,有几个年纪看上去不小了,想必是他青年时的学生。”
李丽说道:“是的,奶奶。听说他还是一个党员,是在重视知识分子时入的党。”
何佳说道:“是的,这是他的荣誉,他是一个令人称道的教师。”
“奶奶,上个星期你们单位来人到这儿了解你的情况,其中有一个姓张的部长,梁书记要他们找高书记,说他能提供你的更详细的事迹材料。奶奶,我看你就要入党了。”李丽自己都感到了自豪。
“我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是的,我做得是还不够。”何佳感觉到自己正在靠近那个光荣的日子。
李丽又劝说道:“奶奶,既然你忙着做慈善事业,社区的事你就不用再操心了。”
“不,我不能丢下社区的事不管,因为我又从这儿起了个头,是这儿的人接纳了我。”何佳怀着感激之情,顿时感到全身温暖。
这时进来一位长相斯文、目光深邃的青年,他轻声恭敬地问何佳:“您是何奶奶吗?”
何佳打量一下他,想必又是一位记者,回答道:“是的。你请坐吧!你有什么事吗?”
青年人没有坐下,他看着何佳,内心在激动地翻腾,表面仍平静地回答:“我叫刘进,今年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现在在《读者新闻》报社当见习记者,今天专门来看望您的。”
尽管何佳觉得刘进与别的记者有些不同,但仍坚持自己的原则,说道:“在你之前也有记者来采访,不过我和你说实话,我从不接受采访。”
“我是来看望您的。至于采访,不仅因为工作,还有我的责任。”刘进仍然是虔诚至深。
“何奶奶的确不接受采访,并且还明确表示不能写关于她的报道。”李丽好心劝告。
何佳又说道:“你是个见习记者,还不算有正式工作,虽然我同情你,但我确实帮不上你的忙。”而刘进仍然内心激动地说道:“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我所做的就是要回报社会。”而何佳又感到他有些幼稚,但十分理解,她请刘进坐下,他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何佳又温和地说道:“你说得很好,年青人走上社会就应该确立报效祖国的雄心。请听我说,如今在我们这个时代,要歌颂的事有很多很多,有许多方面,要评论的事也不少,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我相信你会做到这一点。”关怀般地歉意,“真的对不起,我是没有接受采访的经历,我做得还不够,希望你理解我。”她像看到一个熟悉的孙辈,“小刘,我认识一个青年,也是今年大学毕业,他学的是新闻专业,希望和你一样有责任感,开始为社会做出贡献。”
刘进听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理应如此,特别是得到恩赐的人。奶奶,我用恩赐得来的电脑看到了您的爱心网站,您资助了许多贫穷的孩子,这些孩子终于背上了书包,这些祖国弱小的幼苗一定会开花结果的,他们会永远记住您的。奶奶,我认为你的慈善行为应该让大多数人知道,才会有更多的人向你学习,积极参加慈善行动,这样对慈善事业有很大好处,即使你不愿意报道或要我们理解。”
“是这话儿。”何佳不认为这个青年有一点幼稚了。之前有人跟她说过这话,高翔还专门为此同她谈了一次话,道理简单明了。她想过此事,最终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也许是与生俱来的性格所然,也许是家庭变故造成的思维定势,她不愿意抛头露面,宁可默默无闻地尽心尽责,不想在公众之下去谈论和自我评说。她也检讨过自己,知道这样不好,对那些孩子有好处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脑海里还看到了更多的捐赠不断地涌来,所有的孩子背起了书包,因此而动摇过,她又感到自己在被人推着跑步,算了,到了这个年纪,还是坚持初衷在宁静些的环境里做做好事,尽力而为。只有她自己才可以深深体会其中如南山涓涓溪流般的真切情感,就像她不曾上医院检查身体而对待病痛愿意做到无畏和洒脱一样。她接过刘进的话:“是的,你说得很对,我同意你的观点,只是因为我现在不能够跟你说的很清楚,我的行为总是有些理由的。”她对刘进产生了很亲近的感觉,特别是听到“奶奶”两字,像是一个远方的亲人专门来看望她。这时她又看到了曲俊英俊的笑脸,在赞美她所做的一切。突然她感到肝部剧痛,一手按住肝部,一手扶在桌子上,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了下来。
刘进急忙上前,“奶奶,你怎么啦?”李丽也跑过来扶住何佳,“奶奶,是哪儿不舒服?”何佳忍痛,喘着气说道:“没什么,一会儿就好的。”“不行。”刘进果断地跑出门外,对几位行人喊道:“何奶奶病了,请你们帮忙送她去医院。”人们迅速冲进房间,背起何佳在小区里奔跑,然后拦了两辆出租车赶到了省人民医院。
何佳终于在医院住了下来,躺在了病床上。医院已对她进行了全面检查,那个操作ct扫描机的中年男医生检查完肝部后就确定是那个最坏的结果,这个年纪肝部如此疼痛才到医院来简直不可思议。何佳恢复了常态,而她心中一直都是常态,她明白今后再也不能为事业像以往那样去奔波了,她为开创的事业已走上正轨而欣慰,尽管生命终结的时间就要来临。她对高翔说道:“看来我近期是不能做事了,那些事儿想委托你来安排。”高翔像儿子守护在母亲身边一样,还多了一份敬意,亲切地说道:“何妈,你放心,你会好起来的。如果近期有需要做的急事,我会办好的,还是从你那儿学的,已经记在了心上,你就放心在这儿住院治疗。”李丽也说道:“奶奶,你放心养病,我们会做好一切,随时会同您联系。”
何佳仍然是宽慰地对他们微笑。
高翔在得知检查结果后把何佳的病情告诉了李兴,李兴随即赶到了医院。他们来到医务室,主治医生陈文把一张ct片插入光源板前,指着上面说道:“她的左肝脏长着一个恶性肿瘤,直径将近十五厘米,已经到了晚期。”
伟光带着对何佳的敬佩之意说道:“中风真是一件很突然的事,我毫无准备,一下子就失去了知觉,现在我清醒多了,医生说我恢复得很快,我的感觉也非常好。”
“那太好了。伟光,你最重要的事是静养,有规律的活动和思维也很重要,林娜会安排好一切的。”
林娜也敬佩地说道:“你身子骨还真是硬朗,每天要做那么多事。何佳,说实话,我很同情你,你应该到北京去,跟女儿住在一起,她有那么好的条件,你可以安度晚年,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老年人的理想。”
何佳真是感激这些一起生活的人们,“林娜,你说的真是直爽,瞧我是不是还真能做些什么,很感激你们能理解我,我真愿意和大家一起工作和生活,我感到很愉快,那不是理想。”
林娜说道:“是信念,我也有过。”
何佳走进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然后拿下挂在墙上的一个本儿,打开来,用笔在上面记下了一些字。这时李丽进来,打过招呼后,看见了那个本儿,她知道那里面记满了社区里的人情世故,都是平常的一些事儿,对何奶奶来说确是心尖上的大事情,她有意但认真附和地问道:“奶奶,你在看什么?”
何佳看了李丽一眼没有回答,仍在看那个本儿,一会儿似自言自语道:“徐锦松,七十五岁,刚做完淋巴瘤手术,他不愿意化疗,原因是活的已经够本了,不想再折腾了。我得说服他,而且越快越好,不能这样对待生命。”这时她想到了自己,为什么对自己就不一样呢?但很快中断了自我评价,继续自言自语,“邵祖兴和盛伟光二人眼下正在恢复之中,这把年纪的人还真不容易,只是安玉勤还没有好的迹象。吴锦程几天前离开了我们,他说这辈子做完了该做的事,几个孩子培养成才,教授过无数的学生,他们都是好样的。”她抬起头看着李丽,“临终时,许多学生围在他身边,有几个年纪看上去不小了,想必是他青年时的学生。”
李丽说道:“是的,奶奶。听说他还是一个党员,是在重视知识分子时入的党。”
何佳说道:“是的,这是他的荣誉,他是一个令人称道的教师。”
“奶奶,上个星期你们单位来人到这儿了解你的情况,其中有一个姓张的部长,梁书记要他们找高书记,说他能提供你的更详细的事迹材料。奶奶,我看你就要入党了。”李丽自己都感到了自豪。
“我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是的,我做得是还不够。”何佳感觉到自己正在靠近那个光荣的日子。
李丽又劝说道:“奶奶,既然你忙着做慈善事业,社区的事你就不用再操心了。”
“不,我不能丢下社区的事不管,因为我又从这儿起了个头,是这儿的人接纳了我。”何佳怀着感激之情,顿时感到全身温暖。
这时进来一位长相斯文、目光深邃的青年,他轻声恭敬地问何佳:“您是何奶奶吗?”
何佳打量一下他,想必又是一位记者,回答道:“是的。你请坐吧!你有什么事吗?”
青年人没有坐下,他看着何佳,内心在激动地翻腾,表面仍平静地回答:“我叫刘进,今年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现在在《读者新闻》报社当见习记者,今天专门来看望您的。”
尽管何佳觉得刘进与别的记者有些不同,但仍坚持自己的原则,说道:“在你之前也有记者来采访,不过我和你说实话,我从不接受采访。”
“我是来看望您的。至于采访,不仅因为工作,还有我的责任。”刘进仍然是虔诚至深。
“何奶奶的确不接受采访,并且还明确表示不能写关于她的报道。”李丽好心劝告。
何佳又说道:“你是个见习记者,还不算有正式工作,虽然我同情你,但我确实帮不上你的忙。”而刘进仍然内心激动地说道:“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我所做的就是要回报社会。”而何佳又感到他有些幼稚,但十分理解,她请刘进坐下,他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何佳又温和地说道:“你说得很好,年青人走上社会就应该确立报效祖国的雄心。请听我说,如今在我们这个时代,要歌颂的事有很多很多,有许多方面,要评论的事也不少,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我相信你会做到这一点。”关怀般地歉意,“真的对不起,我是没有接受采访的经历,我做得还不够,希望你理解我。”她像看到一个熟悉的孙辈,“小刘,我认识一个青年,也是今年大学毕业,他学的是新闻专业,希望和你一样有责任感,开始为社会做出贡献。”
刘进听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理应如此,特别是得到恩赐的人。奶奶,我用恩赐得来的电脑看到了您的爱心网站,您资助了许多贫穷的孩子,这些孩子终于背上了书包,这些祖国弱小的幼苗一定会开花结果的,他们会永远记住您的。奶奶,我认为你的慈善行为应该让大多数人知道,才会有更多的人向你学习,积极参加慈善行动,这样对慈善事业有很大好处,即使你不愿意报道或要我们理解。”
“是这话儿。”何佳不认为这个青年有一点幼稚了。之前有人跟她说过这话,高翔还专门为此同她谈了一次话,道理简单明了。她想过此事,最终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也许是与生俱来的性格所然,也许是家庭变故造成的思维定势,她不愿意抛头露面,宁可默默无闻地尽心尽责,不想在公众之下去谈论和自我评说。她也检讨过自己,知道这样不好,对那些孩子有好处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脑海里还看到了更多的捐赠不断地涌来,所有的孩子背起了书包,因此而动摇过,她又感到自己在被人推着跑步,算了,到了这个年纪,还是坚持初衷在宁静些的环境里做做好事,尽力而为。只有她自己才可以深深体会其中如南山涓涓溪流般的真切情感,就像她不曾上医院检查身体而对待病痛愿意做到无畏和洒脱一样。她接过刘进的话:“是的,你说得很对,我同意你的观点,只是因为我现在不能够跟你说的很清楚,我的行为总是有些理由的。”她对刘进产生了很亲近的感觉,特别是听到“奶奶”两字,像是一个远方的亲人专门来看望她。这时她又看到了曲俊英俊的笑脸,在赞美她所做的一切。突然她感到肝部剧痛,一手按住肝部,一手扶在桌子上,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了下来。
刘进急忙上前,“奶奶,你怎么啦?”李丽也跑过来扶住何佳,“奶奶,是哪儿不舒服?”何佳忍痛,喘着气说道:“没什么,一会儿就好的。”“不行。”刘进果断地跑出门外,对几位行人喊道:“何奶奶病了,请你们帮忙送她去医院。”人们迅速冲进房间,背起何佳在小区里奔跑,然后拦了两辆出租车赶到了省人民医院。
何佳终于在医院住了下来,躺在了病床上。医院已对她进行了全面检查,那个操作ct扫描机的中年男医生检查完肝部后就确定是那个最坏的结果,这个年纪肝部如此疼痛才到医院来简直不可思议。何佳恢复了常态,而她心中一直都是常态,她明白今后再也不能为事业像以往那样去奔波了,她为开创的事业已走上正轨而欣慰,尽管生命终结的时间就要来临。她对高翔说道:“看来我近期是不能做事了,那些事儿想委托你来安排。”高翔像儿子守护在母亲身边一样,还多了一份敬意,亲切地说道:“何妈,你放心,你会好起来的。如果近期有需要做的急事,我会办好的,还是从你那儿学的,已经记在了心上,你就放心在这儿住院治疗。”李丽也说道:“奶奶,你放心养病,我们会做好一切,随时会同您联系。”
何佳仍然是宽慰地对他们微笑。
高翔在得知检查结果后把何佳的病情告诉了李兴,李兴随即赶到了医院。他们来到医务室,主治医生陈文把一张ct片插入光源板前,指着上面说道:“她的左肝脏长着一个恶性肿瘤,直径将近十五厘米,已经到了晚期。”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