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3431
阅读:11688
发表:2011/11/24
11章 主旋律 小说
《生命的荣光》第10章
1
…
9
10
11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何佳亲切地看着曲良,点了点头。
何佳虽然有二十多年没有再写入党申请书,但是她一直沉静在崇高的境界中,心灵时刻在与理想进行交流,因而始终在寻找能付诸行动的有益事情。她不是没有想到入党,恰恰相反,她日夜思念着自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像一名党员那样工作和生活。虽然这个称号是无尚的光荣,她把追求崇高的生活视为至爱的行为而感到更加荣光。她想到只要我不停地在为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事业而努力,我就是一名党员,她把这当作最高尚的享受,打算一生享受下去。
她决定当晚写入党申请书,想法出现后,立即感到一轮红日从心中升起,浮现在眼前,照耀着前进的方向。与以往有所不同,在洒满阳光的道路上,仿佛看到至亲的人欢笑着鼓励,在给自己力量,她感到生命又多了一层光辉,它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大家。
何佳把纸和笔工整地放在书桌上,拿出共产党宣言和党章认真看了一遍,每次都有同样的激情,又看了看曲俊的照片,开始写入党申请书。
尊敬的党:
我叫何佳,于一九五三年参加工作,从那时起我就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一直在努力工作,尽量做出最好的成绩,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为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
我对党的认识起始于解放初期,那时我中学刚毕业,当看到工人和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开始热火朝天大干社会主义时,我受到深深的感染,感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是工人和农民的救星。我毅然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去学习一门技术,作为一名光荣的工人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洪流中。在工作中我更加认识到共产党的伟大,因为它让所有人都参加劳动,并使他们感到愉快和无比的自豪,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我因种种原因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我从没有气馁,没有放弃信念和对党的追求,始终忘我的工作。在我们党走过一段弯路时期,虽然我也产生过灰心的念头,但仍然没有失去信心,坚信我们党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再一次带领全国人民大干社会主义,我终于看到了这一天,并感到万分高兴。在对子女的长期教育中,我始终要求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们没有辜负国家的希望。我没有因失去儿子而悲伤,相反,我为有这样一个英雄的儿子感到无尚的光荣,因为他听党的话,是为祖国和人民献出的生命。
敬爱的党,我从七七年后没有再写入党申请书,直到今天。我向党说心里话,我并不是放弃了追求,而是我认为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够好,没有突出的成绩,有愧于党所要求的先锋战士的称号,所以我始终以英雄为榜样,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争多做贡献,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现在我在尽最大的努力为党工作,我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全靠人们的大力支持,慈善事业终于在一些贫困地区开花结果,当看到许多孩子背起书包上学时,我才感到自己为党做了一点工作。敬爱的党,我现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因为我做出了多大的成绩,而是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我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请党组织考验我。
申请人 何佳
二00五年六月三十日
第二天一大早何佳起床后就看见餐桌上摆好了刚做好的稀饭,配菜是一盘昨晚剩下的青椒炒空心菜杆,一小碗五香萝卜皮,她想起一定是昨天深夜易萍来书房打招呼时自己无意说出还要起早床一事,她没有打算在家吃早饭。早饭依然清淡可口,五香萝卜皮是她的最爱,曲良得到了父亲的真传,每年都做,即使今年病重之时。她同曲良亲切地打个招呼,每次出门都是这样,然后从书桌抽屉里拿出已折叠好的入党申请书放进上衣口袋,依然看了一眼曲俊的照片,离开了家门。
今天是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何佳记起昨天李书记在他和高翔走进办公室时对一群正要离开的人说“你们一定要牢记这个伟大的日子”的那句话,还有曲良在病中要她写入党申请书时的殷切眼神。此刻公交车行驶在宽阔的街道上,窗外一座圆形高楼正在封顶,一年前此地还因拆迁而狼籍一片。何佳下车后走进了并未常来的工厂,在接近偶尔使用的老俱乐部门前楼梯下的广场时,传来入党宣誓声,她走近广场,看见一个整齐的群体在宣誓。她默默地站了一会,看着正前方鲜红的党旗,右手将手提包转至左手,并握紧了拳头,试要举手,仿佛宣誓声是从自己心里发出来的。何佳继续沿着熟悉的路走进一座新办公楼,她走上三楼来到党委工作部门口,看见一个年轻人在办公,问道:“请问张琪部长在吗?”
“我就是,请问有什么事吗?”年轻人回答。
何佳进门,从口袋拿出申请书,递给张琪,“我叫何佳,是一名退休职工,来交入党申请书的。”
张琪立刻站起身,接过申请书,亲切地说道:“何师傅,您请坐。我负责把你的入党申请书转交给退休支部。”
“瞧我记不起事了。我记得以前都是交给车间支部,现在退了休,我想他们不会再管了吧。”
年轻的部长笑了一下,“何师傅,他们会的,我们和退休支部会认真研究的。”他又问道:“你退休多长时间了?”
何佳坐了下来:“整整十六年了。”
张琪倒了一杯茶递给何佳,说道:“跟我进厂的时间一样。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何佳说道:“你的确不知道。我原来是金工车间车工,一直没有变过。”
何佳又问了一下工厂的情况,知道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年轻部长的眼里看到了自信,仍有往日火红年代的影子,她知道现在的经营机制已经改变。然后她把自己现在的情况稍作了介绍,年轻的部长得到的感觉是眼前这位退休职工有一种不平常的思维,一直撑着干到现在。稍后何佳告辞离开了党委工作部。
何佳本打算到原来的金工车间看看,最终还是取消了这个念头。她知道再也看不到往日那种战天斗地的场景了,而且可能难以见到熟人,特别是那个车工班,经常出现在梦中的从一个大铁门进来经过一个院子走进厂房向右就可看见两排各式车床的老班组,五年前她就听说工厂在减人增效,而我的老班组一定也不例外。她还知道工厂产品销售出现了一些困难,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人们都在想方设法采用世界先进技术使自己的产品做得最好,还好,数控机床的销路仍然很好,他们一定下足了工夫,何佳这样想。如今工厂正又一次焕发出生机,看来那些经营机制改变或干部竞争机制之类的做法起到了作用,然而何佳仍为工人们担心,她永远忘不了工人们大干后轻松愉快回家的样子,她希望他们总会是这样。
曲良的心脏因为长期过度缺血开始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他的心脏已无法正常供血,何佳又一次把他送进了医院,然后是全天候地照顾。她把工作交给了高翔和李丽,最近可能要到红安教委去一趟,商谈在那里建一所希望小学的事,高翔会安排好的,她不会为此担心。在医院里外人看来何佳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老伴,任何事都由她做,包括端屎端尿或搀扶着丈夫走进卫生间。除与其它尽忠尽职陪护丈夫的老伴一样,不同的是,何佳经常坐在床头小声地同曲良说话,声音婉转动听,尽管少有回答,她有时脸色凝重,似在追忆往事,此外总是面带微笑,特别是亲切地面对曲良之时,就像旁边一个年青小伙子悄悄对躺在床上的母亲说得那样,他们一定是共同走过了多年的风雨历程。曲静和何平当天赶到了武汉,陪伴了父亲三天,在看到父亲稍有好转后离开了武汉,母亲要他们离开的,曲静从母亲眼里看出了将要发生事情的可能性,带着悲伤和遗憾一路回到北京。在一位好心的主治医生的帮助下,何佳被医院容许夜间陪伴曲良,病房的夜晚异常安静,何佳仍想多和曲良说些话,又唯恐影响别人,哪怕支言片语,为问候和关爱,到了深夜她就伏在丈夫床头睡三四个小时,有时还不睡,一直坐到黎明时分。如果可能的话,下午她回去一会儿,一件事同高翔和李丽碰会头,商量一下问题,另一件事在家躺两个小时,不论如何晚上她是不会离开曲良半步的。女儿回来时,要父亲住进特级病房,何佳没有答应,她仍执着于群体生活,即使是在治疗,她知道和曲良身处于六人房间的治疗群体中比只有一对孤零零的老夫妻要好一百倍,她和曲良同病友及家属的交流使人生又抹上了一层色彩,这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另外她只会伏在丈夫床头休息,如同在家里一样,另一张床就是完全多余的,她还精打细算过,一个贫困地区孩子一年的学习费用也不过如此。
一天夜里,曲良从被子里伸出右手,何佳用双手接住了它,曲良握着何佳的手吃力但微笑地说道:“佳佳,我想请你再写一份入党申请书,对于一生理想不灭的人来说,这不算多。你要多向党组织请求,这是一件光荣的事。”
“我知道了,曲良,我会的。”何佳作出了庄严的保证。
曲良仍带着微笑,还有一丝温情,又说道:“你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不是我说的,是大家说的,许多许多的人,他们在念你的好,心里想到是党在爱他们。”
何佳右手用了一点力也抓紧了曲良的手,她感谢这位陪伴她一生,默默支持并给了她极大鼓励的丈夫,带着无限的深情说道:“你为什么一直瞒着我你的病情?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这样可不好,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可能正在马路边散步,还有和大家在一起唱歌。”她掩饰着内心的巨痛。
何佳虽然有二十多年没有再写入党申请书,但是她一直沉静在崇高的境界中,心灵时刻在与理想进行交流,因而始终在寻找能付诸行动的有益事情。她不是没有想到入党,恰恰相反,她日夜思念着自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像一名党员那样工作和生活。虽然这个称号是无尚的光荣,她把追求崇高的生活视为至爱的行为而感到更加荣光。她想到只要我不停地在为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事业而努力,我就是一名党员,她把这当作最高尚的享受,打算一生享受下去。
她决定当晚写入党申请书,想法出现后,立即感到一轮红日从心中升起,浮现在眼前,照耀着前进的方向。与以往有所不同,在洒满阳光的道路上,仿佛看到至亲的人欢笑着鼓励,在给自己力量,她感到生命又多了一层光辉,它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大家。
何佳把纸和笔工整地放在书桌上,拿出共产党宣言和党章认真看了一遍,每次都有同样的激情,又看了看曲俊的照片,开始写入党申请书。
尊敬的党:
我叫何佳,于一九五三年参加工作,从那时起我就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一直在努力工作,尽量做出最好的成绩,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为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
我对党的认识起始于解放初期,那时我中学刚毕业,当看到工人和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开始热火朝天大干社会主义时,我受到深深的感染,感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是工人和农民的救星。我毅然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去学习一门技术,作为一名光荣的工人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洪流中。在工作中我更加认识到共产党的伟大,因为它让所有人都参加劳动,并使他们感到愉快和无比的自豪,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我因种种原因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我从没有气馁,没有放弃信念和对党的追求,始终忘我的工作。在我们党走过一段弯路时期,虽然我也产生过灰心的念头,但仍然没有失去信心,坚信我们党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再一次带领全国人民大干社会主义,我终于看到了这一天,并感到万分高兴。在对子女的长期教育中,我始终要求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们没有辜负国家的希望。我没有因失去儿子而悲伤,相反,我为有这样一个英雄的儿子感到无尚的光荣,因为他听党的话,是为祖国和人民献出的生命。
敬爱的党,我从七七年后没有再写入党申请书,直到今天。我向党说心里话,我并不是放弃了追求,而是我认为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够好,没有突出的成绩,有愧于党所要求的先锋战士的称号,所以我始终以英雄为榜样,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争多做贡献,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现在我在尽最大的努力为党工作,我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全靠人们的大力支持,慈善事业终于在一些贫困地区开花结果,当看到许多孩子背起书包上学时,我才感到自己为党做了一点工作。敬爱的党,我现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因为我做出了多大的成绩,而是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我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请党组织考验我。
申请人 何佳
二00五年六月三十日
第二天一大早何佳起床后就看见餐桌上摆好了刚做好的稀饭,配菜是一盘昨晚剩下的青椒炒空心菜杆,一小碗五香萝卜皮,她想起一定是昨天深夜易萍来书房打招呼时自己无意说出还要起早床一事,她没有打算在家吃早饭。早饭依然清淡可口,五香萝卜皮是她的最爱,曲良得到了父亲的真传,每年都做,即使今年病重之时。她同曲良亲切地打个招呼,每次出门都是这样,然后从书桌抽屉里拿出已折叠好的入党申请书放进上衣口袋,依然看了一眼曲俊的照片,离开了家门。
今天是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何佳记起昨天李书记在他和高翔走进办公室时对一群正要离开的人说“你们一定要牢记这个伟大的日子”的那句话,还有曲良在病中要她写入党申请书时的殷切眼神。此刻公交车行驶在宽阔的街道上,窗外一座圆形高楼正在封顶,一年前此地还因拆迁而狼籍一片。何佳下车后走进了并未常来的工厂,在接近偶尔使用的老俱乐部门前楼梯下的广场时,传来入党宣誓声,她走近广场,看见一个整齐的群体在宣誓。她默默地站了一会,看着正前方鲜红的党旗,右手将手提包转至左手,并握紧了拳头,试要举手,仿佛宣誓声是从自己心里发出来的。何佳继续沿着熟悉的路走进一座新办公楼,她走上三楼来到党委工作部门口,看见一个年轻人在办公,问道:“请问张琪部长在吗?”
“我就是,请问有什么事吗?”年轻人回答。
何佳进门,从口袋拿出申请书,递给张琪,“我叫何佳,是一名退休职工,来交入党申请书的。”
张琪立刻站起身,接过申请书,亲切地说道:“何师傅,您请坐。我负责把你的入党申请书转交给退休支部。”
“瞧我记不起事了。我记得以前都是交给车间支部,现在退了休,我想他们不会再管了吧。”
年轻的部长笑了一下,“何师傅,他们会的,我们和退休支部会认真研究的。”他又问道:“你退休多长时间了?”
何佳坐了下来:“整整十六年了。”
张琪倒了一杯茶递给何佳,说道:“跟我进厂的时间一样。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何佳说道:“你的确不知道。我原来是金工车间车工,一直没有变过。”
何佳又问了一下工厂的情况,知道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年轻部长的眼里看到了自信,仍有往日火红年代的影子,她知道现在的经营机制已经改变。然后她把自己现在的情况稍作了介绍,年轻的部长得到的感觉是眼前这位退休职工有一种不平常的思维,一直撑着干到现在。稍后何佳告辞离开了党委工作部。
何佳本打算到原来的金工车间看看,最终还是取消了这个念头。她知道再也看不到往日那种战天斗地的场景了,而且可能难以见到熟人,特别是那个车工班,经常出现在梦中的从一个大铁门进来经过一个院子走进厂房向右就可看见两排各式车床的老班组,五年前她就听说工厂在减人增效,而我的老班组一定也不例外。她还知道工厂产品销售出现了一些困难,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人们都在想方设法采用世界先进技术使自己的产品做得最好,还好,数控机床的销路仍然很好,他们一定下足了工夫,何佳这样想。如今工厂正又一次焕发出生机,看来那些经营机制改变或干部竞争机制之类的做法起到了作用,然而何佳仍为工人们担心,她永远忘不了工人们大干后轻松愉快回家的样子,她希望他们总会是这样。
曲良的心脏因为长期过度缺血开始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他的心脏已无法正常供血,何佳又一次把他送进了医院,然后是全天候地照顾。她把工作交给了高翔和李丽,最近可能要到红安教委去一趟,商谈在那里建一所希望小学的事,高翔会安排好的,她不会为此担心。在医院里外人看来何佳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老伴,任何事都由她做,包括端屎端尿或搀扶着丈夫走进卫生间。除与其它尽忠尽职陪护丈夫的老伴一样,不同的是,何佳经常坐在床头小声地同曲良说话,声音婉转动听,尽管少有回答,她有时脸色凝重,似在追忆往事,此外总是面带微笑,特别是亲切地面对曲良之时,就像旁边一个年青小伙子悄悄对躺在床上的母亲说得那样,他们一定是共同走过了多年的风雨历程。曲静和何平当天赶到了武汉,陪伴了父亲三天,在看到父亲稍有好转后离开了武汉,母亲要他们离开的,曲静从母亲眼里看出了将要发生事情的可能性,带着悲伤和遗憾一路回到北京。在一位好心的主治医生的帮助下,何佳被医院容许夜间陪伴曲良,病房的夜晚异常安静,何佳仍想多和曲良说些话,又唯恐影响别人,哪怕支言片语,为问候和关爱,到了深夜她就伏在丈夫床头睡三四个小时,有时还不睡,一直坐到黎明时分。如果可能的话,下午她回去一会儿,一件事同高翔和李丽碰会头,商量一下问题,另一件事在家躺两个小时,不论如何晚上她是不会离开曲良半步的。女儿回来时,要父亲住进特级病房,何佳没有答应,她仍执着于群体生活,即使是在治疗,她知道和曲良身处于六人房间的治疗群体中比只有一对孤零零的老夫妻要好一百倍,她和曲良同病友及家属的交流使人生又抹上了一层色彩,这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另外她只会伏在丈夫床头休息,如同在家里一样,另一张床就是完全多余的,她还精打细算过,一个贫困地区孩子一年的学习费用也不过如此。
一天夜里,曲良从被子里伸出右手,何佳用双手接住了它,曲良握着何佳的手吃力但微笑地说道:“佳佳,我想请你再写一份入党申请书,对于一生理想不灭的人来说,这不算多。你要多向党组织请求,这是一件光荣的事。”
“我知道了,曲良,我会的。”何佳作出了庄严的保证。
曲良仍带着微笑,还有一丝温情,又说道:“你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不是我说的,是大家说的,许多许多的人,他们在念你的好,心里想到是党在爱他们。”
何佳右手用了一点力也抓紧了曲良的手,她感谢这位陪伴她一生,默默支持并给了她极大鼓励的丈夫,带着无限的深情说道:“你为什么一直瞒着我你的病情?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这样可不好,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可能正在马路边散步,还有和大家在一起唱歌。”她掩饰着内心的巨痛。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