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8218
阅读:10606
发表:2014/12/15
小说
莲花落子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师傅在你身后坐着呢,你就当唱着玩儿。之后你听听人家怎么说,你是长见识来的。听师傅这么一说,罗绫不慌了。是呀,我是唱着玩儿的,人家才是演出,我得好好唱,也许下次有堂会师傅还带我来。
锣鼓家伙响过之后,大角儿还在上妆,众亲朋还在聊闲篇。这时也来参加堂会的俞庄班主主动上前和徐世银说话,论关系和辈分,班主要管徐老先生叫师哥。他道:师哥,您看看,是不是可以开始,请您徒弟先来一段,热热场子。所谓热场子,就是给观众提个醒,戏马上开唱,该把手头的事结束了。所以罗绫就在闹哄哄的气氛中开唱。谁知一句:“春红带路走慌忙,偷看夫婿出绣房,转过了月亮门,绕过影壁墙,右边你小心这芭蕉树,左边你别碰上养鱼缸。”这是丫鬟春红一段唱,而且是连唱带舞,彩蝶翩翩,满场翻飞,一下把人惊住了,各个角落齐刷刷地静下来,人们都伸长脖子看这小丫头表演。
罗绫不知道,她这次来唱堂会,其实是俞庄班主的主意,他就要戏班里的人看看,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票友已唱到这种程度,好让班里混吃喝的人知道:门外净是能人。这也算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
这次堂会的赏银也是事先说好的,对于一个戏班来说数额并不大,所以俞庆班也就是应付一下,谁知罗绫这一唱情形大变。一段清唱,稚气飞扬,小丫鬟活脱脱呈现在众人眼前,惹人疼爱怜爱,让许多人咂嘴慨叹。耳熟能详的唱腔,也可以这样奇花异草般的惊艳,慢板有条不紊,快板纹丝不乱,口齿清透,气息通贯。一曲唱罢引来了掌声一片,那谢家主人见开场就有好,当场就破例喊道:赏!
两块大洋往罗绫手里递,罗绫不敢接,看着师傅。徐老先生忙道:快谢谢主人!意思明了,快接着!罗绫攥着大洋,涨红着脸,冲大家来了三鞠躬,结果又是一片掌声。
正是这次堂会的展示,让罗绫走进了俞庆班,也使她受到了最正规的训练,有真正的学艺的机会。一个票友再聪慧,只能是某一方面机灵,只凭好嗓子唱一段,可以糊弄出掌声和喝彩,可真下海站在台上,再弄那两下子,便没人看了。可以说罗绫到俞庆班最初就是学徒打杂,台上没她什么事。到戏班里,新拜后台老侯为师父,老侯小时候便学戏,嗓子天生沙哑,一条腿骨折后没长好,结果一腿长一腿短。这身体条件,只能在后台做事。但他会的戏、懂的戏比谁都多,戏班大小事包括班主,也愿意听他的意见。他教罗绫压腿、下腰、翻跟头、走场、起霸、刀枪靶子。一年四季,老侯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帮罗绫补上没有的功夫。让老侯暗自满意的是,这丫头无论练功流多少汗、磕碰得多疼也不叫苦,又唱又笑,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儿。看得出罗绫喜欢这一行,而且一练就有股子兴奋劲。老侯对班主说:这孩子是天生吃这碗饭的,老天给了她嗓子,自己又上心练,走红出彩儿是早晚的事!
可是接下来罗绫领略了各种尴尬。一个人真端唱戏这饭碗,行里人就看她不顺眼了。首先她就没有唱戏人的“范儿”。她是伺候人出身,人是勤快,可嘴巴甜度不够,特别是对男士不会娇媚,和姐妹们说话也直来直去,不会婉转。虽然她学了几出戏,唱得也有模有样,可是真上台规范地演出,她那点儿灵性东西都淹没在锣鼓点儿里,几乎什么也不是。最让人恼火的是她再从头学习时还增加了额外的难度,即把以前的通通忘掉再学新的。一些随意唱的毛病已经形成,学新东西时老毛病顽固不化,这让老侯也暗暗摇头。可是人也来了,老侯自己话也说了,不能打自己的脸,他背后对罗绫说了“狠话”:我给你一年时间,行,你就留下,不行,你就回家!
罗绫咬着嘴唇点头!
她知道自己必须从头开始。眼睛就是尺子就是秤,看着别人掂量自己。练功就悄悄给自己加码。别人还在梦乡时,她就咬牙爬起来,摸黑下床,挣扎到门外,不管不顾地把腿放上高台上,一压就是两个小时。别人才起床,她已到河边吊嗓子了。晚上别人上床睡了,她也躺下,可人家睡着了,她起来靠墙倒立。练家子都知道,不论你是唱戏的还是耍武艺的,谁都靠倒立“净身”。所谓净身就是周身无赘肉,利手利脚,腰腹强健,臂膀有力。罗绫一立就数1000下,直立得手腕子发麻,周身打战,才瘫软下来。这还不算,每天她还抽空跑圆场,嘴里叨咕着锣鼓点,一直跑上三十圈后背汗津津地才停下来。之后是走路念白,哼哼唱腔,脸上带着表情挂着戏,见人也不收敛,以致人见这丫头神神道道,像中了邪。晚上,她面向小院一角,把一天所学所练的温习一遍,弄不明白的,就在花盆里插一根木棍,一根就是一个疑问,明天拔了棍便去问师傅师兄,问那些比自己明白的人。半年之后她技艺水平大增,几次跑龙套的戏几乎没有瑕疵,老侯脸上有了笑纹。那天他对罗绫说:行,能吃这碗饭,是这里的虫。好好跟几位名角学吧,把他们的本事都学过来。这话也让罗绫心头一热,转身走开时,泪竟流下来。
林老太太这年秋天忽然来看罗绫,祖孙俩见面就拉手来说话。老太太说话间从腰摸出一把五香花生仁,一包糖炒栗子,那情景就如同奶奶疼孙女。林老太太看着罗绫心里就舒坦,因为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有灵性,聪明,身段好,活脱脱就是四十年前的自己。她悄悄找到老侯,道声辛苦,让他多指点罗绫。并说这孩子不周到的地方,您多担待!说着竟往老侯衣兜塞了五块大洋。老侯连连向老太太作揖:老人家,您放心,这孩子,错不了。包在我身上!哪知道林老太太没过多久就病逝家中。罗绫知道信儿前去吊唁,见着棺木号啕大哭:奶奶,为了您,我学戏,也得学出个样儿来!
戏班练功,就是块大镜子,照得出别人也照得出自己。谁练的好、谁擅长什么也相互知晓。小小的戏班当是也有几位“角”,旦角“九月菊”也是这帮人中名气最大的,她擅于表演和唱功,大段唱腔常常掌声不断;“小桃红”三十岁了,可演喜庆戏活泼异常,动作夸张伶俐,她一出现就有碰头彩;还有“丑婆子”上台就有笑声,时常后边人感冒发烧了,她去垫场救场,也为她赢得许多人气和口碑;还有狗子刘、三棒子都有哭笑的绝活。这些人身上的功夫让罗绫着迷。她照葫芦画瓢,跟在人家身后一样样偷偷地学。清晨河边上,她一一演练,她自信很像人家的模样。三个月之后,从有点皮毛,到像模像样。她知道自己肚里有货了,似乎学谁像谁。可是在老戏迷眼里,她依然什么也不是。老侯骂她:穿人家的破衣服,怎么看也是臭美!把人家活儿扔了!琢磨自己的!
渐渐地罗绫有了悟性,也渐渐琢磨出自己的戏活儿。虽然大戏排不上她,但她的“龙套”,有了特点,既准确又生动。罗绫知道,新人要“熬戏”,自己没资历,半路上的船,就甭想站船头船当中,给了落脚的地方就不错。罗绫心宽,不让当角就跑龙套,龙套好,正好在一旁学戏,看人家怎么演,暗自揣摩。她把看戏当观摩,把龙套当成学戏的最佳距离。
也就三年,罗绫也算熬过许多关口,当上大配角,临时替个角色,也能顺利担当。罗绫渐渐被人知道,但仅仅是知道,她还没唱红。
三
别看罗绫戏没唱红,可她已知道江湖上的“道”,知道怎么捧身边的“角”。
眼里有活儿的人你不用告诉,她就知道该怎么做,这感觉是用心衡量出来。一到晚场,有大轴戏的演员都不敢吃饱,甚至不敢肚子有食。为嘛?你想,翻跟头打把式,肚子瘪瘪的才翻得溜,大段唱更要胸腹收放自如。每到晚上七八点钟,大戏正酣,他们早饥肠辘辘。这时,罗绫捧着几块烤得热烂的香喷喷的地瓜送到几位“角”的手中。这种活儿她默默地做了一年多。她天天给师姐师哥买地瓜,认识了戏园子不远洛阳街口卖烤地瓜的大老宋。大老宋五十多岁,面色黑红身材矮胖,一口山东腔,他轻易不说话,说出来还净是道道。他见罗绫就直呼:大妹子来啦,我给你留了四块,都包好啦,你先吃一块。说着将一块牛皮纸托着的滚热的红皮地瓜递给罗绫。罗绫正是馋嘴的年龄,嘴里说声谢谢,接过就吃。大老宋笑眯眯地看着她,比自己吃还香甜。罗绫每次要给他钱时,他只收那四块地瓜钱。罗绫也会调皮:你总让我白吃啊,嘛意思?
大老宋也不正经说话:你给旁人买,我得要钱,我妹子吃她哥地瓜,哪能要钱吗?!
我叫您叔吧?罗绫知道生意人爱充小辈儿,自己可不能装大。管大老宋叫叔自己感觉舒服。
叫啥我都高兴,天天来买地瓜,你叫啥都成!
大老宋一个烤地瓜的,既能看见戏园子演的,也能听见门外议论的,他看人看戏竟也有不一般的见解。那日他对罗绫说出自己的“高见”:这一片的戏园子,就属“九月菊”红,她嗓子好,唱功亮堂。可她年龄不行了,台上身段不灵,全靠花花绿绿戏装晃眼。来看戏,有三成是听戏词儿的,有三成看热闹,三成来捧她的。你呀,就瞅着她的戏,一招一式地学,把好玩意儿都拿过来。老辈子学戏都这样,偷艺不算偷。把身上的玩意儿攒足了,你就有出头的日子。听叔的话没错!
罗绫吃着烤地瓜,听着大老宋“门外说戏”。话虽然粗糙可都在理上。从此罗绫有事没事就盯着“九月菊”,她的眉眼神情、唱腔板式、走路姿态,以及在台口和观众交流招式她都一一默记在心。
罗绫这种“偷艺”在行里是不被人待见的,这叫做“捋叶子”,即将别人长得枝繁叶茂的树上的树叶捋到自己的口袋里。有人骂她:小死丫头,你这偷艺可缺德啊!她眨着眼睛愣愣地听,训斥什么都惶惶接受。别人说:你这样可招人烦!她慌张地直说对不住您,对不住了。可是罗绫待人的真诚劲儿和学戏的痴迷劲儿,竟让行里人宽厚看她:一个小丫头能这样也不容易。纯粹和真挚打消人们对她偏见。在晨练时,甚至有师姐说:来,姐告诉你,得这么唱。更有师哥师姐放下手里的事,一招一式地教她。
她不仅在自己戏园子学,还跑人家梆子剧团看戏,到越剧戏园子看戏,这一走动让她眼界大开,之后便闷头练。人有悟性也是挡不住的,一年多下来,罗绫在戏台上有光彩了,哪怕跑龙套,也是有板有眼,稍稍给个小角色,竟也活灵活现抓观众眼球。
罗绫对大老宋说的话是认真听的,不识多少字的他竟看透世间许多道理。这不,晚场一散戏,大老宋到后台找她。这个老宋,在别人那里从没得到这样的尊敬,罗绫一口一句叔叔叫着,他就不知怎么回报。
晚场罗绫首次主演配角,一出《茶瓶记》,她演的春红很是卖力,但观众掌声稀稀拉拉。这影响她情绪。大老宋一旁说宽心话:不错,真不错!你看今晚戏园子观众多满。
满有什么用,净是不识货的!
也是。不过得慢慢来。一种地瓜一种口味,你得让人家慢慢吃慢慢品。
罗绫不接他的话茬儿,只是说:我也不知道,哪儿不对头?
大老宋知道此时再说多少过年话也没用。他说:你想让叔叔说实话吗?
锣鼓家伙响过之后,大角儿还在上妆,众亲朋还在聊闲篇。这时也来参加堂会的俞庄班主主动上前和徐世银说话,论关系和辈分,班主要管徐老先生叫师哥。他道:师哥,您看看,是不是可以开始,请您徒弟先来一段,热热场子。所谓热场子,就是给观众提个醒,戏马上开唱,该把手头的事结束了。所以罗绫就在闹哄哄的气氛中开唱。谁知一句:“春红带路走慌忙,偷看夫婿出绣房,转过了月亮门,绕过影壁墙,右边你小心这芭蕉树,左边你别碰上养鱼缸。”这是丫鬟春红一段唱,而且是连唱带舞,彩蝶翩翩,满场翻飞,一下把人惊住了,各个角落齐刷刷地静下来,人们都伸长脖子看这小丫头表演。
罗绫不知道,她这次来唱堂会,其实是俞庄班主的主意,他就要戏班里的人看看,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票友已唱到这种程度,好让班里混吃喝的人知道:门外净是能人。这也算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
这次堂会的赏银也是事先说好的,对于一个戏班来说数额并不大,所以俞庆班也就是应付一下,谁知罗绫这一唱情形大变。一段清唱,稚气飞扬,小丫鬟活脱脱呈现在众人眼前,惹人疼爱怜爱,让许多人咂嘴慨叹。耳熟能详的唱腔,也可以这样奇花异草般的惊艳,慢板有条不紊,快板纹丝不乱,口齿清透,气息通贯。一曲唱罢引来了掌声一片,那谢家主人见开场就有好,当场就破例喊道:赏!
两块大洋往罗绫手里递,罗绫不敢接,看着师傅。徐老先生忙道:快谢谢主人!意思明了,快接着!罗绫攥着大洋,涨红着脸,冲大家来了三鞠躬,结果又是一片掌声。
正是这次堂会的展示,让罗绫走进了俞庆班,也使她受到了最正规的训练,有真正的学艺的机会。一个票友再聪慧,只能是某一方面机灵,只凭好嗓子唱一段,可以糊弄出掌声和喝彩,可真下海站在台上,再弄那两下子,便没人看了。可以说罗绫到俞庆班最初就是学徒打杂,台上没她什么事。到戏班里,新拜后台老侯为师父,老侯小时候便学戏,嗓子天生沙哑,一条腿骨折后没长好,结果一腿长一腿短。这身体条件,只能在后台做事。但他会的戏、懂的戏比谁都多,戏班大小事包括班主,也愿意听他的意见。他教罗绫压腿、下腰、翻跟头、走场、起霸、刀枪靶子。一年四季,老侯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帮罗绫补上没有的功夫。让老侯暗自满意的是,这丫头无论练功流多少汗、磕碰得多疼也不叫苦,又唱又笑,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儿。看得出罗绫喜欢这一行,而且一练就有股子兴奋劲。老侯对班主说:这孩子是天生吃这碗饭的,老天给了她嗓子,自己又上心练,走红出彩儿是早晚的事!
可是接下来罗绫领略了各种尴尬。一个人真端唱戏这饭碗,行里人就看她不顺眼了。首先她就没有唱戏人的“范儿”。她是伺候人出身,人是勤快,可嘴巴甜度不够,特别是对男士不会娇媚,和姐妹们说话也直来直去,不会婉转。虽然她学了几出戏,唱得也有模有样,可是真上台规范地演出,她那点儿灵性东西都淹没在锣鼓点儿里,几乎什么也不是。最让人恼火的是她再从头学习时还增加了额外的难度,即把以前的通通忘掉再学新的。一些随意唱的毛病已经形成,学新东西时老毛病顽固不化,这让老侯也暗暗摇头。可是人也来了,老侯自己话也说了,不能打自己的脸,他背后对罗绫说了“狠话”:我给你一年时间,行,你就留下,不行,你就回家!
罗绫咬着嘴唇点头!
她知道自己必须从头开始。眼睛就是尺子就是秤,看着别人掂量自己。练功就悄悄给自己加码。别人还在梦乡时,她就咬牙爬起来,摸黑下床,挣扎到门外,不管不顾地把腿放上高台上,一压就是两个小时。别人才起床,她已到河边吊嗓子了。晚上别人上床睡了,她也躺下,可人家睡着了,她起来靠墙倒立。练家子都知道,不论你是唱戏的还是耍武艺的,谁都靠倒立“净身”。所谓净身就是周身无赘肉,利手利脚,腰腹强健,臂膀有力。罗绫一立就数1000下,直立得手腕子发麻,周身打战,才瘫软下来。这还不算,每天她还抽空跑圆场,嘴里叨咕着锣鼓点,一直跑上三十圈后背汗津津地才停下来。之后是走路念白,哼哼唱腔,脸上带着表情挂着戏,见人也不收敛,以致人见这丫头神神道道,像中了邪。晚上,她面向小院一角,把一天所学所练的温习一遍,弄不明白的,就在花盆里插一根木棍,一根就是一个疑问,明天拔了棍便去问师傅师兄,问那些比自己明白的人。半年之后她技艺水平大增,几次跑龙套的戏几乎没有瑕疵,老侯脸上有了笑纹。那天他对罗绫说:行,能吃这碗饭,是这里的虫。好好跟几位名角学吧,把他们的本事都学过来。这话也让罗绫心头一热,转身走开时,泪竟流下来。
林老太太这年秋天忽然来看罗绫,祖孙俩见面就拉手来说话。老太太说话间从腰摸出一把五香花生仁,一包糖炒栗子,那情景就如同奶奶疼孙女。林老太太看着罗绫心里就舒坦,因为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有灵性,聪明,身段好,活脱脱就是四十年前的自己。她悄悄找到老侯,道声辛苦,让他多指点罗绫。并说这孩子不周到的地方,您多担待!说着竟往老侯衣兜塞了五块大洋。老侯连连向老太太作揖:老人家,您放心,这孩子,错不了。包在我身上!哪知道林老太太没过多久就病逝家中。罗绫知道信儿前去吊唁,见着棺木号啕大哭:奶奶,为了您,我学戏,也得学出个样儿来!
戏班练功,就是块大镜子,照得出别人也照得出自己。谁练的好、谁擅长什么也相互知晓。小小的戏班当是也有几位“角”,旦角“九月菊”也是这帮人中名气最大的,她擅于表演和唱功,大段唱腔常常掌声不断;“小桃红”三十岁了,可演喜庆戏活泼异常,动作夸张伶俐,她一出现就有碰头彩;还有“丑婆子”上台就有笑声,时常后边人感冒发烧了,她去垫场救场,也为她赢得许多人气和口碑;还有狗子刘、三棒子都有哭笑的绝活。这些人身上的功夫让罗绫着迷。她照葫芦画瓢,跟在人家身后一样样偷偷地学。清晨河边上,她一一演练,她自信很像人家的模样。三个月之后,从有点皮毛,到像模像样。她知道自己肚里有货了,似乎学谁像谁。可是在老戏迷眼里,她依然什么也不是。老侯骂她:穿人家的破衣服,怎么看也是臭美!把人家活儿扔了!琢磨自己的!
渐渐地罗绫有了悟性,也渐渐琢磨出自己的戏活儿。虽然大戏排不上她,但她的“龙套”,有了特点,既准确又生动。罗绫知道,新人要“熬戏”,自己没资历,半路上的船,就甭想站船头船当中,给了落脚的地方就不错。罗绫心宽,不让当角就跑龙套,龙套好,正好在一旁学戏,看人家怎么演,暗自揣摩。她把看戏当观摩,把龙套当成学戏的最佳距离。
也就三年,罗绫也算熬过许多关口,当上大配角,临时替个角色,也能顺利担当。罗绫渐渐被人知道,但仅仅是知道,她还没唱红。
三
别看罗绫戏没唱红,可她已知道江湖上的“道”,知道怎么捧身边的“角”。
眼里有活儿的人你不用告诉,她就知道该怎么做,这感觉是用心衡量出来。一到晚场,有大轴戏的演员都不敢吃饱,甚至不敢肚子有食。为嘛?你想,翻跟头打把式,肚子瘪瘪的才翻得溜,大段唱更要胸腹收放自如。每到晚上七八点钟,大戏正酣,他们早饥肠辘辘。这时,罗绫捧着几块烤得热烂的香喷喷的地瓜送到几位“角”的手中。这种活儿她默默地做了一年多。她天天给师姐师哥买地瓜,认识了戏园子不远洛阳街口卖烤地瓜的大老宋。大老宋五十多岁,面色黑红身材矮胖,一口山东腔,他轻易不说话,说出来还净是道道。他见罗绫就直呼:大妹子来啦,我给你留了四块,都包好啦,你先吃一块。说着将一块牛皮纸托着的滚热的红皮地瓜递给罗绫。罗绫正是馋嘴的年龄,嘴里说声谢谢,接过就吃。大老宋笑眯眯地看着她,比自己吃还香甜。罗绫每次要给他钱时,他只收那四块地瓜钱。罗绫也会调皮:你总让我白吃啊,嘛意思?
大老宋也不正经说话:你给旁人买,我得要钱,我妹子吃她哥地瓜,哪能要钱吗?!
我叫您叔吧?罗绫知道生意人爱充小辈儿,自己可不能装大。管大老宋叫叔自己感觉舒服。
叫啥我都高兴,天天来买地瓜,你叫啥都成!
大老宋一个烤地瓜的,既能看见戏园子演的,也能听见门外议论的,他看人看戏竟也有不一般的见解。那日他对罗绫说出自己的“高见”:这一片的戏园子,就属“九月菊”红,她嗓子好,唱功亮堂。可她年龄不行了,台上身段不灵,全靠花花绿绿戏装晃眼。来看戏,有三成是听戏词儿的,有三成看热闹,三成来捧她的。你呀,就瞅着她的戏,一招一式地学,把好玩意儿都拿过来。老辈子学戏都这样,偷艺不算偷。把身上的玩意儿攒足了,你就有出头的日子。听叔的话没错!
罗绫吃着烤地瓜,听着大老宋“门外说戏”。话虽然粗糙可都在理上。从此罗绫有事没事就盯着“九月菊”,她的眉眼神情、唱腔板式、走路姿态,以及在台口和观众交流招式她都一一默记在心。
罗绫这种“偷艺”在行里是不被人待见的,这叫做“捋叶子”,即将别人长得枝繁叶茂的树上的树叶捋到自己的口袋里。有人骂她:小死丫头,你这偷艺可缺德啊!她眨着眼睛愣愣地听,训斥什么都惶惶接受。别人说:你这样可招人烦!她慌张地直说对不住您,对不住了。可是罗绫待人的真诚劲儿和学戏的痴迷劲儿,竟让行里人宽厚看她:一个小丫头能这样也不容易。纯粹和真挚打消人们对她偏见。在晨练时,甚至有师姐说:来,姐告诉你,得这么唱。更有师哥师姐放下手里的事,一招一式地教她。
她不仅在自己戏园子学,还跑人家梆子剧团看戏,到越剧戏园子看戏,这一走动让她眼界大开,之后便闷头练。人有悟性也是挡不住的,一年多下来,罗绫在戏台上有光彩了,哪怕跑龙套,也是有板有眼,稍稍给个小角色,竟也活灵活现抓观众眼球。
罗绫对大老宋说的话是认真听的,不识多少字的他竟看透世间许多道理。这不,晚场一散戏,大老宋到后台找她。这个老宋,在别人那里从没得到这样的尊敬,罗绫一口一句叔叔叫着,他就不知怎么回报。
晚场罗绫首次主演配角,一出《茶瓶记》,她演的春红很是卖力,但观众掌声稀稀拉拉。这影响她情绪。大老宋一旁说宽心话:不错,真不错!你看今晚戏园子观众多满。
满有什么用,净是不识货的!
也是。不过得慢慢来。一种地瓜一种口味,你得让人家慢慢吃慢慢品。
罗绫不接他的话茬儿,只是说:我也不知道,哪儿不对头?
大老宋知道此时再说多少过年话也没用。他说:你想让叔叔说实话吗?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