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8955
成片时长:约151分钟
阅读:13656
发表:2015/1/1
20集 农村 电视剧剧本
《走出乡镇》第3集
1
2
3
6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老先生:“这里住的是什么人?”
[韩东又一次惊愕,赶紧回答]
韩 东:“我不知道。”
老先生:“这些房子是什么时候盖的呢?”
韩 东:“我记事的时候就有,不知道啥时候盖的。”
老先生:“那么四十年前这里住的是什么人?”
[韩东使劲摇了摇头]
老先生:“噢,那时候还没有你呢吧?”
韩 东:“我可以帮忙打听一下。”
老先生:“你跟谁打听?”
韩 东:“我一个朋友的爷爷,他是老景阳镇的人。”
老先生:“你朋友的爷爷?他姓什么?”
韩 东:“姓马。”
老先生:“叫马什么?”
韩 东:“叫马洪伟。”
老先生惊愕:“马洪伟?他多大年纪?”
韩 东:“有七十多岁了,都离休十来年了。”
老先生:“离休?”
韩 东:“他以前是景阳镇木材加工厂的厂长,后来是林业局党委书记,老革命。”
老先生:“加工厂厂长?马洪伟?他在哪儿?”
韩 东:“他就在景阳镇。”
老先生:“还在景阳镇?我能不能见他一面呢?”
韩 东:“当然能。”
老先生:“哦,太好了!太好了!”
韩 东:“咱们再上蚂蚁河去看看吧?”
老先生:“好啊,走吧。”
14、景阳镇火车站出站口
[哈尔滨前进印刷厂的李技师提着工具袋从车站出来。胡春盛迎上去]
胡春盛:“用车吗,师傅?”
李技师:“你有车?”
胡春盛:“有。你上哪儿?”
李技师:“我要上林业局,知道吗?”
胡春盛:“知道!林业局大了,啥单位?”
李技师:“林业局印刷厂。”
胡春盛:“印刷厂?知道,走吧。”
李技师:“多少钱?”
胡春盛:“五块。”
李技师:“这么贵?”
胡春盛:“林业局在河北,远,五块钱是便宜的,你坐小汽车至少得八块,咱这也没有小汽车。你不是还有东西吗?”
李技师:“行,那走吧。”
[胡春盛接过李技师的工具袋向停在大道边的手扶拖拉机走去]
[胡春盛开着手扶拖拉机在景阳街上缓慢地行驶。道两边摆满了货摊。行人以及自行车、毛驴车、摩托车、三轮车拥挤在路上]
李技师:“今天咋这么多人哪?”
胡春盛:“这不要过节了嘛,都上街来买东西,天天这样。”
李技师:“你不能从别的路走吗?”
胡春盛:“别的路远,道也不好走,还不如这条道呢。”
[胡春盛的手扶拖拉机终于走出了景阳街,开上了蚂蚁河大桥]
李技师:“唉呀,这道走的!非赶在这个时候来。”
胡春盛:“快了师傅,过了河就到了。”
15、林业局大楼门前
[胡春盛的手扶拖拉机来到林业局大楼门前。李技师给胡春盛付了车钱,道了谢,向大楼内走去]
16、林业工人报编辑部
[李技师提着工具袋上楼梯,来到林业工人报编辑部,敲门,听到应声后,推门进去]
李技师:“请问郑厂长在吗?”
郑魁松:“你是——”
李技师:“我是哈尔滨前进印刷厂的,我姓李。”
郑魁松:“噢,李师傅,你来啦!”
李技师:“我们苗厂长说,让我来帮你们安装机器。”
郑魁松:“知道,知道,这么快就来了?快请坐。”
李技师:“听说机器已经到了?”
郑魁松:“到了,刚到。”
李技师:“那咱们就到厂里去吧。”
郑魁松:“不忙,你先喝碗水,歇歇气儿。”
李技师:“你们印刷厂离这里远吗?”
郑魁松:“不远,就在跟前,一会我就领你过去。”
李技师:“咱们这就走吧。”
郑魁松:“你喝点水吧。”
李技师:“不喝了,走吧。”
郑魁松:“也好,咱们走。”
[郑魁松和李技师一同下楼]
第 十 四 集
1、景阳镇 蚂蚁河大桥
[韩东开车离开高丽坝,到了蚂蚁河,在大桥跟前把车停下来]
韩 东:“这蚂蚁河是景阳镇的一景,外面来的人都要上来看看。”
老先生:“好啊,我也正想来看看呢。”
[韩东等三人一同下车]
[老先生一下车果然现出兴奋的样子,一个人走上大桥,站在大桥上东张西望。小镇的四周几乎都是山。北面最高的是歪头山。在近处的山上,立着一棵像繁体“华”字的大树非常醒目。南面,离人们最近的,就是车站跟前的小红山]
[老先生无限感慨地向随后赶上来的少女和韩东两人说]
老先生:“变啦!真是大变啦!和那时候完全不一样啦!那时候蚂蚁河有两座桥,这里是头道桥,前边是二道桥,桥都很小。不过那时候水比现在大。我们常在桥下游泳。水挺深,能没人。大概是在临解放的时候,国民党从这里撤退。他们干的最后一件事是把两个火车头开到桥上来,然后点火烧桥,用这个办法来报复解放军。那时候桥是木头的。着火的时候许多人站在河边看,干瞪眼没办法。结果大桥烧塌了,两个火车头翻到河里,在水里泡了好长时间。我们游泳的时候还爬到火车头上去玩。后来政府从旁边临时修了一段路,铺上铁轨,把火车头从河里拖上来。这都多少年了?有四十年啦!”
[说到这里老先生沉重地摇摇头]
老先生:“那时候蚂蚁河就是景阳镇的边缘了,河北边根本没有人住,一片大草甸子,现在全是房子了。”
[老先生抬手指向高丽屯]
老先生:“高丽屯是在那边吧?”
韩 东:“是的,不远。”
老先生:“那时候可觉得挺远呢,中间隔着挺大一片草地。”
[他们说话的时候,桥上不断有行人和自行车通过,随后又有一辆卡车开过来]
[少女向老先生了喊一声,把他向旁边拉了一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汽车扬起的灰尘]
[待汽车过去之后,老先生接着说]
老先生:“这里过去是铁路,通到山里,前边还有个火车站。”
韩 东:“现在的铁路在那边,是小火车,也是通山里的。”
[老先生顺着韩东手指的上游方向望过去,那里也有一座桥,是小火车的铁路桥]
老先生:“那边有个水泡子,叫东大泡子,我们常去钓鱼,很远,小孩子们都不愿去。”
[老先生转过身来指着下游方向]
老先生:“这里也有一个泡子,比较小,也不远,过了二道桥就是。我们常在这里钓鱼。钓上来的鱼都不大,鳞是红色的。我们管它叫老头鱼。现在这些泡子都没有了,都给填平盖房子了。”
[少女怕他劳累,挽住他的胳膊]
少 女:“爸爸,咱们回去吧,这桥上风太大。”
老先生:“好吧。咱们刚才去的高丽坝就在那边,是吧?”
韩 东:“是的。”
老先生:“以前那里住的都是朝鲜人,那个大坝也是朝鲜人垒起来的,所以才叫高丽坝。我离开景阳镇的时候也在那里住。”
少 女:“您刚才是想找当年您住的房子吗?”
老先生:“是呀,找不到啦,全变啦,老房子都没啦。”
韩 东:“现在朝鲜人都住在高丽屯。”
老先生:“那时候好像还没有高丽屯,只有高丽坝。”
少 女:“等找到老人问一问就知道了,咱们现在先回去吧。”
[老先生嘴里答应着,眼睛还是恋恋不舍地又把周围看了一遍才回到汽车上来]
2、林业局印刷厂
[郑魁松和哈尔滨前进印刷厂的李技师走进车间。工人们都站起来]
大班长:“厂长!”
郑魁松:“哈尔滨的设备都到了吧?”
小 郭:“到了,刚卸完车。”
郑魁松:“这位是哈尔滨印刷厂来的李技师,帮助咱们安装设备。这位是我们厂的大班长。”
[大班长同李技师握手]
大班长:“欢迎李师傅!”
李技师:“不客气。”
郑魁松:“李技师有经验,你们要多向他请教。”
大班长:“那是当然。”
郑魁松:“那就开始干吧,抓紧时间。李机师,我事先可是跟你们苗厂长都说好了的,国庆节前必须安装好,不能耽误了印国庆专号!”
李机师:“耽误不了。”
3、林业局宿舍区 马洪伟的家
[马洪伟的家在林业局大院的职工宿舍区,是普通的平房,家里有小电视机、简易沙发]
马 军:“爷爷,我爸他们劳动服务公司开业,您去了吗?”
马洪伟:“我去了。其实我是多余去的。”
马 军:“您是林业局和景阳镇的元老,是给他们壮声势,怎么是多余呢?”
高秀英:“对呀,有人想去还没人请呢!”
马洪伟:“昨天,镇上告诉我,要我去一趟,说有个日本旅游团来了。旅游团有两个人没走,要找他们的亲人。”
高秀英:“你看,还是有人请吧?”
马 军:“咱景阳镇还有日本的亲人?没听说过。”
马洪伟:“那也背不住,所以我得去看看。我是景阳镇的老人了,要是真有他们的亲人,咱得帮着找一找。”
[韩东又一次惊愕,赶紧回答]
韩 东:“我不知道。”
老先生:“这些房子是什么时候盖的呢?”
韩 东:“我记事的时候就有,不知道啥时候盖的。”
老先生:“那么四十年前这里住的是什么人?”
[韩东使劲摇了摇头]
老先生:“噢,那时候还没有你呢吧?”
韩 东:“我可以帮忙打听一下。”
老先生:“你跟谁打听?”
韩 东:“我一个朋友的爷爷,他是老景阳镇的人。”
老先生:“你朋友的爷爷?他姓什么?”
韩 东:“姓马。”
老先生:“叫马什么?”
韩 东:“叫马洪伟。”
老先生惊愕:“马洪伟?他多大年纪?”
韩 东:“有七十多岁了,都离休十来年了。”
老先生:“离休?”
韩 东:“他以前是景阳镇木材加工厂的厂长,后来是林业局党委书记,老革命。”
老先生:“加工厂厂长?马洪伟?他在哪儿?”
韩 东:“他就在景阳镇。”
老先生:“还在景阳镇?我能不能见他一面呢?”
韩 东:“当然能。”
老先生:“哦,太好了!太好了!”
韩 东:“咱们再上蚂蚁河去看看吧?”
老先生:“好啊,走吧。”
14、景阳镇火车站出站口
[哈尔滨前进印刷厂的李技师提着工具袋从车站出来。胡春盛迎上去]
胡春盛:“用车吗,师傅?”
李技师:“你有车?”
胡春盛:“有。你上哪儿?”
李技师:“我要上林业局,知道吗?”
胡春盛:“知道!林业局大了,啥单位?”
李技师:“林业局印刷厂。”
胡春盛:“印刷厂?知道,走吧。”
李技师:“多少钱?”
胡春盛:“五块。”
李技师:“这么贵?”
胡春盛:“林业局在河北,远,五块钱是便宜的,你坐小汽车至少得八块,咱这也没有小汽车。你不是还有东西吗?”
李技师:“行,那走吧。”
[胡春盛接过李技师的工具袋向停在大道边的手扶拖拉机走去]
[胡春盛开着手扶拖拉机在景阳街上缓慢地行驶。道两边摆满了货摊。行人以及自行车、毛驴车、摩托车、三轮车拥挤在路上]
李技师:“今天咋这么多人哪?”
胡春盛:“这不要过节了嘛,都上街来买东西,天天这样。”
李技师:“你不能从别的路走吗?”
胡春盛:“别的路远,道也不好走,还不如这条道呢。”
[胡春盛的手扶拖拉机终于走出了景阳街,开上了蚂蚁河大桥]
李技师:“唉呀,这道走的!非赶在这个时候来。”
胡春盛:“快了师傅,过了河就到了。”
15、林业局大楼门前
[胡春盛的手扶拖拉机来到林业局大楼门前。李技师给胡春盛付了车钱,道了谢,向大楼内走去]
16、林业工人报编辑部
[李技师提着工具袋上楼梯,来到林业工人报编辑部,敲门,听到应声后,推门进去]
李技师:“请问郑厂长在吗?”
郑魁松:“你是——”
李技师:“我是哈尔滨前进印刷厂的,我姓李。”
郑魁松:“噢,李师傅,你来啦!”
李技师:“我们苗厂长说,让我来帮你们安装机器。”
郑魁松:“知道,知道,这么快就来了?快请坐。”
李技师:“听说机器已经到了?”
郑魁松:“到了,刚到。”
李技师:“那咱们就到厂里去吧。”
郑魁松:“不忙,你先喝碗水,歇歇气儿。”
李技师:“你们印刷厂离这里远吗?”
郑魁松:“不远,就在跟前,一会我就领你过去。”
李技师:“咱们这就走吧。”
郑魁松:“你喝点水吧。”
李技师:“不喝了,走吧。”
郑魁松:“也好,咱们走。”
[郑魁松和李技师一同下楼]
第 十 四 集
1、景阳镇 蚂蚁河大桥
[韩东开车离开高丽坝,到了蚂蚁河,在大桥跟前把车停下来]
韩 东:“这蚂蚁河是景阳镇的一景,外面来的人都要上来看看。”
老先生:“好啊,我也正想来看看呢。”
[韩东等三人一同下车]
[老先生一下车果然现出兴奋的样子,一个人走上大桥,站在大桥上东张西望。小镇的四周几乎都是山。北面最高的是歪头山。在近处的山上,立着一棵像繁体“华”字的大树非常醒目。南面,离人们最近的,就是车站跟前的小红山]
[老先生无限感慨地向随后赶上来的少女和韩东两人说]
老先生:“变啦!真是大变啦!和那时候完全不一样啦!那时候蚂蚁河有两座桥,这里是头道桥,前边是二道桥,桥都很小。不过那时候水比现在大。我们常在桥下游泳。水挺深,能没人。大概是在临解放的时候,国民党从这里撤退。他们干的最后一件事是把两个火车头开到桥上来,然后点火烧桥,用这个办法来报复解放军。那时候桥是木头的。着火的时候许多人站在河边看,干瞪眼没办法。结果大桥烧塌了,两个火车头翻到河里,在水里泡了好长时间。我们游泳的时候还爬到火车头上去玩。后来政府从旁边临时修了一段路,铺上铁轨,把火车头从河里拖上来。这都多少年了?有四十年啦!”
[说到这里老先生沉重地摇摇头]
老先生:“那时候蚂蚁河就是景阳镇的边缘了,河北边根本没有人住,一片大草甸子,现在全是房子了。”
[老先生抬手指向高丽屯]
老先生:“高丽屯是在那边吧?”
韩 东:“是的,不远。”
老先生:“那时候可觉得挺远呢,中间隔着挺大一片草地。”
[他们说话的时候,桥上不断有行人和自行车通过,随后又有一辆卡车开过来]
[少女向老先生了喊一声,把他向旁边拉了一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汽车扬起的灰尘]
[待汽车过去之后,老先生接着说]
老先生:“这里过去是铁路,通到山里,前边还有个火车站。”
韩 东:“现在的铁路在那边,是小火车,也是通山里的。”
[老先生顺着韩东手指的上游方向望过去,那里也有一座桥,是小火车的铁路桥]
老先生:“那边有个水泡子,叫东大泡子,我们常去钓鱼,很远,小孩子们都不愿去。”
[老先生转过身来指着下游方向]
老先生:“这里也有一个泡子,比较小,也不远,过了二道桥就是。我们常在这里钓鱼。钓上来的鱼都不大,鳞是红色的。我们管它叫老头鱼。现在这些泡子都没有了,都给填平盖房子了。”
[少女怕他劳累,挽住他的胳膊]
少 女:“爸爸,咱们回去吧,这桥上风太大。”
老先生:“好吧。咱们刚才去的高丽坝就在那边,是吧?”
韩 东:“是的。”
老先生:“以前那里住的都是朝鲜人,那个大坝也是朝鲜人垒起来的,所以才叫高丽坝。我离开景阳镇的时候也在那里住。”
少 女:“您刚才是想找当年您住的房子吗?”
老先生:“是呀,找不到啦,全变啦,老房子都没啦。”
韩 东:“现在朝鲜人都住在高丽屯。”
老先生:“那时候好像还没有高丽屯,只有高丽坝。”
少 女:“等找到老人问一问就知道了,咱们现在先回去吧。”
[老先生嘴里答应着,眼睛还是恋恋不舍地又把周围看了一遍才回到汽车上来]
2、林业局印刷厂
[郑魁松和哈尔滨前进印刷厂的李技师走进车间。工人们都站起来]
大班长:“厂长!”
郑魁松:“哈尔滨的设备都到了吧?”
小 郭:“到了,刚卸完车。”
郑魁松:“这位是哈尔滨印刷厂来的李技师,帮助咱们安装设备。这位是我们厂的大班长。”
[大班长同李技师握手]
大班长:“欢迎李师傅!”
李技师:“不客气。”
郑魁松:“李技师有经验,你们要多向他请教。”
大班长:“那是当然。”
郑魁松:“那就开始干吧,抓紧时间。李机师,我事先可是跟你们苗厂长都说好了的,国庆节前必须安装好,不能耽误了印国庆专号!”
李机师:“耽误不了。”
3、林业局宿舍区 马洪伟的家
[马洪伟的家在林业局大院的职工宿舍区,是普通的平房,家里有小电视机、简易沙发]
马 军:“爷爷,我爸他们劳动服务公司开业,您去了吗?”
马洪伟:“我去了。其实我是多余去的。”
马 军:“您是林业局和景阳镇的元老,是给他们壮声势,怎么是多余呢?”
高秀英:“对呀,有人想去还没人请呢!”
马洪伟:“昨天,镇上告诉我,要我去一趟,说有个日本旅游团来了。旅游团有两个人没走,要找他们的亲人。”
高秀英:“你看,还是有人请吧?”
马 军:“咱景阳镇还有日本的亲人?没听说过。”
马洪伟:“那也背不住,所以我得去看看。我是景阳镇的老人了,要是真有他们的亲人,咱得帮着找一找。”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