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65566
阅读:10367
发表:2016/2/21
20章 主旋律 小说
《粮食啊粮食》第3章:下
1
1
1
2
2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三部上、中部约10万字略)
十八
在峪口村,德子的心情从来没有这么舒畅过。
天一亮,德子就会上到小贵子的这栋豪华高楼的顶层,一边吸着小贵子带回的高级香烟,一边欣赏远方一片片的庄稼田。
正是初夏,油菜已经收割,大片的稻田也灌满了水,等待机耕犁开耕。德子多年没有回乡了,原不晓得如今农民种粮食这么轻松。还以为是八九十年代的那一套,牛耕人栽人割。原准备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把自己的和王立的承包地种了。哪想,现今种地,请一套机耕犁,两天功夫就能把几十亩的地弄得平平整整,粮食收割时,也是一套收割机,两天功夫也能把几十亩地的稻子全收了。想自己那时候,人蓄累死累活,几十亩田,没有十天半月是忙不完的。
德子问细细:“既然现今种粮这么轻松,怎么还让这么多地荒了?”
细细说:“你以为这请机耕犁、收割机不花钱么?请机耕犁两百元一亩,请收割机还要两百元一亩,还要请师傅吃饭,烟呀酒呀,两样加一起,一亩地要四五百元的开销,这村里人有这么多本钱么?再说了,就是有这本钱,你想要种别人家的地,别人宁愿自己留着不种,也不一定让你种。你要种,得给钱,种人家一亩地,过去一百元,现在听说又涨了,要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元。还有,虽说是有机耕犁、收割机,但村子里这地都是小块地,又不规则,插秧机不好用,还得请人手来插秧,你的地包多了,请得了那么多人插秧么,就是请得动,这也得花钱,每人每天也要一百多块,还要买农药呀,化肥呀,种子呀,你算算,你弄的这地,还有得赚么?”
德子问:“总不至于亏本吧?”
细细说:“亏本倒不会,现在是高产粮种,一亩地少说也能收一千一到一千二百斤,我们村种的这稻子,没有污染的,这稻子一上岸就有人来抢购,每亩也能卖一千四五百元的。算算每亩刨去成本,也还能纯收入二三百元,要是种双季稻,还能赚五六百元的。”
德子一拍大腿:“这村里没有种粮的田,我全包了!”
细细哼了一声,忍着笑说:“德子,是不是小贵子给你的那点钱,在你袋子里发烧作跳哩。你全包,好大的口气!全村没种上粮的田,有一千多亩呢,光这本钱,平均每亩算八九百,一百来万呢。再说了,这没有种上粮的地,大多是靠山脚边边边角角的巴掌大一块的梯田地,那荒草都比人还高,不用说这些地产量不高,就是这机耕犁、收割机也上不去,就是能上去也要花大半天的功夫,就更不划算的。”
德子被细细一说,高兴劲就消了大半。想了想,还是说:“那就选本队和附近几个队的,包个一百来亩总成吧。我不是想着赚钱,只要不亏本,不让小贵子骂我糟蹋他的钱就行。只是想趁自己的身子还能动,能干成一件事,莫让村里人说我是个吃干饭的。也想看看这些庄稼地,都能长上庄稼,心里也踏实。”
不换听了,也很感动,说:“德子,你有这想法,我也有,只是只有想法,我也做不到。我是成天看这地里荒着,心里痛。你也是回村不久,村里的情况还不太了解。你要投资几万元钱,包十多亩二十多亩地种,还行,要承包一百多亩地,困难就很大,别的不说,你要请机械,请人工,都难,请的这些机器花的钱,一年好几万,还不如自己买了机器,你要请人工,这么多的人,莫说请不到人,就是请得来,他们又吃又喝,你也管不过来。”
德子的兴趣又降了下来。说:“那就把本队的地都包了吧。”
不换说:“你要包些本队的地种种,也行,年初也听石头说过,说是二踏子要回来承包全村所有的地。”德子惊讶:“他怎么包?”不换说:“他说那叫什么产业化。就是他当大老板,一次性投资,买足农耕机械,连插秧都是机械的,培养机械及农技人才,改良耕地,把小块地改造成适用农业机械耕种的大块地,他这种搞法,只要舍得花钱,一次性投资足了,不要说几千亩,就是上万亩,也不在话下。”
德子还是有些不明白:“这样搞能赚钱么?”
不换说:“这种投资,虽说本钱要大,而且光靠种粮食,收入也有限,得要好几年才能收回成本,但只要收回了成本,就不得了!我算了算,全村两千七百亩地,就算两千五百来亩吧,种上两稻,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也有七八百元,再加上其他副业收入,这一年的纯收入也能有二三百多万。”
德子疑惑地问:“政府会同意他们这么干吗?”
不换说:“政府不是不同意,还鼓励这么干哩,说是叫什么土地流转。年前,省政府的赵秘书长都表了态的。”
德子就默默不语。
回到家里,德子心内五味杂陈。他这一辈子,要说有什么人他最是看不惯的,那就是二踏子。当初他被迫带云秀离乡南下谋生时,云秀就劝他去投奔二踏子,毕竟当时人家也是一位不大不少的老板了,看在同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份上,在他手下谋碗饭吃,也不是难事。德子却坚决不去:“没有二踏子,我德子就会饿死?”云秀也就不说了,心里想,说来说去,还不是在记恨巧云的事,要是到了二踏子身边,他们都不好面对巧云。
如今,德子回乡了,想自己种些地,偏这二踏子又要回来弄大的。想到这二踏子又要风风光光地回村来吆喝,德子心里就吞了一块铅一样堵得慌。不行,不能让二踏子得逞,他小贵子也有这本钱,他要让小贵子回村来包地种粮。
德子明白,小贵子虽把他当爹看,但要劝小贵子干这么大的事,他没有这个把握,甚至连以爹的口气说话的资格都谈不上。于是只得把自己的心事和想法一五一十告诉了云秀,让云秀来劝小贵子。
让儿子回村子到自己身边来做事,云秀当然乐意,也就把德子的想法和建议全盘对小贵子说了。
电话里,小贵子哈啥大笑:“娘,您也糊涂了,一年两三百万,那也算赚钱的生意?您晓得不晓得,我这矿一开挖,每天的利润多少吗?您那两三百万,我几天就有了。”
云秀哑然无语。
既然小贵子不想弄,德子还得自己尽最大能力来弄。生产队原有水田一百八十多亩,这些年村民建房修公路等用地占了三十多亩,现正还在种稻子的地也有一百亩左右,各家种菜的地占有十多亩,可包种的荒地也还有二十多亩。
二十多来亩地,涉及十二户人家,还有几家全家都在外地。德子同云秀计议,俩人分头到各户去商议,承包费多少不论,只要愿意出租就成。
这天,德子去油豆腐家。油豆腐本名尤喜秀,是村里的王太理从外头带回的老婆,做得一手好豆腐,就在家做豆腐卖,村子里人吃的豆腐,全是她做的,大家也就叫她油豆腐。油豆腐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在镇里,儿子初中一毕业就被王太理带去外地打工。本来日子过得还挺顺的,无奈这两年时运不济,先是爹得了肝癌,拖了三个多月死了,不上一年,娘也是突发脑溢血,瘫了半年,也走了,两年送走两位老人,欠下一大笔债。
德子进了油豆腐家,见油豆腐正在磨豆腐。油豆腐只穿一件大白汗纱,一手熟练地放料,一手握小石磨的把手,一圈一圈地转,胸前也没有穿胸罩,两只大奶子就随着小石磨荡来荡去,一脸的汗,把几缕长发紧紧粘在白里透红的脸上。
十八
在峪口村,德子的心情从来没有这么舒畅过。
天一亮,德子就会上到小贵子的这栋豪华高楼的顶层,一边吸着小贵子带回的高级香烟,一边欣赏远方一片片的庄稼田。
正是初夏,油菜已经收割,大片的稻田也灌满了水,等待机耕犁开耕。德子多年没有回乡了,原不晓得如今农民种粮食这么轻松。还以为是八九十年代的那一套,牛耕人栽人割。原准备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把自己的和王立的承包地种了。哪想,现今种地,请一套机耕犁,两天功夫就能把几十亩的地弄得平平整整,粮食收割时,也是一套收割机,两天功夫也能把几十亩地的稻子全收了。想自己那时候,人蓄累死累活,几十亩田,没有十天半月是忙不完的。
德子问细细:“既然现今种粮这么轻松,怎么还让这么多地荒了?”
细细说:“你以为这请机耕犁、收割机不花钱么?请机耕犁两百元一亩,请收割机还要两百元一亩,还要请师傅吃饭,烟呀酒呀,两样加一起,一亩地要四五百元的开销,这村里人有这么多本钱么?再说了,就是有这本钱,你想要种别人家的地,别人宁愿自己留着不种,也不一定让你种。你要种,得给钱,种人家一亩地,过去一百元,现在听说又涨了,要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元。还有,虽说是有机耕犁、收割机,但村子里这地都是小块地,又不规则,插秧机不好用,还得请人手来插秧,你的地包多了,请得了那么多人插秧么,就是请得动,这也得花钱,每人每天也要一百多块,还要买农药呀,化肥呀,种子呀,你算算,你弄的这地,还有得赚么?”
德子问:“总不至于亏本吧?”
细细说:“亏本倒不会,现在是高产粮种,一亩地少说也能收一千一到一千二百斤,我们村种的这稻子,没有污染的,这稻子一上岸就有人来抢购,每亩也能卖一千四五百元的。算算每亩刨去成本,也还能纯收入二三百元,要是种双季稻,还能赚五六百元的。”
德子一拍大腿:“这村里没有种粮的田,我全包了!”
细细哼了一声,忍着笑说:“德子,是不是小贵子给你的那点钱,在你袋子里发烧作跳哩。你全包,好大的口气!全村没种上粮的田,有一千多亩呢,光这本钱,平均每亩算八九百,一百来万呢。再说了,这没有种上粮的地,大多是靠山脚边边边角角的巴掌大一块的梯田地,那荒草都比人还高,不用说这些地产量不高,就是这机耕犁、收割机也上不去,就是能上去也要花大半天的功夫,就更不划算的。”
德子被细细一说,高兴劲就消了大半。想了想,还是说:“那就选本队和附近几个队的,包个一百来亩总成吧。我不是想着赚钱,只要不亏本,不让小贵子骂我糟蹋他的钱就行。只是想趁自己的身子还能动,能干成一件事,莫让村里人说我是个吃干饭的。也想看看这些庄稼地,都能长上庄稼,心里也踏实。”
不换听了,也很感动,说:“德子,你有这想法,我也有,只是只有想法,我也做不到。我是成天看这地里荒着,心里痛。你也是回村不久,村里的情况还不太了解。你要投资几万元钱,包十多亩二十多亩地种,还行,要承包一百多亩地,困难就很大,别的不说,你要请机械,请人工,都难,请的这些机器花的钱,一年好几万,还不如自己买了机器,你要请人工,这么多的人,莫说请不到人,就是请得来,他们又吃又喝,你也管不过来。”
德子的兴趣又降了下来。说:“那就把本队的地都包了吧。”
不换说:“你要包些本队的地种种,也行,年初也听石头说过,说是二踏子要回来承包全村所有的地。”德子惊讶:“他怎么包?”不换说:“他说那叫什么产业化。就是他当大老板,一次性投资,买足农耕机械,连插秧都是机械的,培养机械及农技人才,改良耕地,把小块地改造成适用农业机械耕种的大块地,他这种搞法,只要舍得花钱,一次性投资足了,不要说几千亩,就是上万亩,也不在话下。”
德子还是有些不明白:“这样搞能赚钱么?”
不换说:“这种投资,虽说本钱要大,而且光靠种粮食,收入也有限,得要好几年才能收回成本,但只要收回了成本,就不得了!我算了算,全村两千七百亩地,就算两千五百来亩吧,种上两稻,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也有七八百元,再加上其他副业收入,这一年的纯收入也能有二三百多万。”
德子疑惑地问:“政府会同意他们这么干吗?”
不换说:“政府不是不同意,还鼓励这么干哩,说是叫什么土地流转。年前,省政府的赵秘书长都表了态的。”
德子就默默不语。
回到家里,德子心内五味杂陈。他这一辈子,要说有什么人他最是看不惯的,那就是二踏子。当初他被迫带云秀离乡南下谋生时,云秀就劝他去投奔二踏子,毕竟当时人家也是一位不大不少的老板了,看在同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份上,在他手下谋碗饭吃,也不是难事。德子却坚决不去:“没有二踏子,我德子就会饿死?”云秀也就不说了,心里想,说来说去,还不是在记恨巧云的事,要是到了二踏子身边,他们都不好面对巧云。
如今,德子回乡了,想自己种些地,偏这二踏子又要回来弄大的。想到这二踏子又要风风光光地回村来吆喝,德子心里就吞了一块铅一样堵得慌。不行,不能让二踏子得逞,他小贵子也有这本钱,他要让小贵子回村来包地种粮。
德子明白,小贵子虽把他当爹看,但要劝小贵子干这么大的事,他没有这个把握,甚至连以爹的口气说话的资格都谈不上。于是只得把自己的心事和想法一五一十告诉了云秀,让云秀来劝小贵子。
让儿子回村子到自己身边来做事,云秀当然乐意,也就把德子的想法和建议全盘对小贵子说了。
电话里,小贵子哈啥大笑:“娘,您也糊涂了,一年两三百万,那也算赚钱的生意?您晓得不晓得,我这矿一开挖,每天的利润多少吗?您那两三百万,我几天就有了。”
云秀哑然无语。
既然小贵子不想弄,德子还得自己尽最大能力来弄。生产队原有水田一百八十多亩,这些年村民建房修公路等用地占了三十多亩,现正还在种稻子的地也有一百亩左右,各家种菜的地占有十多亩,可包种的荒地也还有二十多亩。
二十多来亩地,涉及十二户人家,还有几家全家都在外地。德子同云秀计议,俩人分头到各户去商议,承包费多少不论,只要愿意出租就成。
这天,德子去油豆腐家。油豆腐本名尤喜秀,是村里的王太理从外头带回的老婆,做得一手好豆腐,就在家做豆腐卖,村子里人吃的豆腐,全是她做的,大家也就叫她油豆腐。油豆腐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在镇里,儿子初中一毕业就被王太理带去外地打工。本来日子过得还挺顺的,无奈这两年时运不济,先是爹得了肝癌,拖了三个多月死了,不上一年,娘也是突发脑溢血,瘫了半年,也走了,两年送走两位老人,欠下一大笔债。
德子进了油豆腐家,见油豆腐正在磨豆腐。油豆腐只穿一件大白汗纱,一手熟练地放料,一手握小石磨的把手,一圈一圈地转,胸前也没有穿胸罩,两只大奶子就随着小石磨荡来荡去,一脸的汗,把几缕长发紧紧粘在白里透红的脸上。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