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7679
成片时长:每集约29分钟
阅读:9652
发表:2017/2/8
36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战国枭雄神仙传奇(下部)》第19-20集
1
…
17-18
19-20
21-22
…
35-36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郭开:(起身拱手)文信侯息怒,以下官看来,向人向不了理,今日之事毫无疑问,理屈在魏不在秦,待我等回国,一定据实向君上禀明事实,我想这一点,在座的列位都能做到吧!
郭开说罢,环视众人。众人纷纷点头,能做到、能做到。我们一定据实向王上禀明。
郭开:(向秦王拱手)大家意见既然统一,我想大王还是等一等列国君主的态度,再与魏国开战不迟。大王以仁德为怀,首倡和平,与六国建交,化干戈为玉帛,可谓是彪炳千秋的英明之举。这样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千万不可因为一个魏国事件,而坏了这一造福天下百姓的壮举。故此,还请秦王与文信侯三思。愚以为,五国君主绝不会偏袒信陵君,一定还大秦一个公道。
秦王:诸位大人既然如此说了,寡人岂能不通情达理,所谓从善如流嘛。那寡人就隐忍一时,等一等列国诸侯的态度。不过,这一突然变故,差点把喜事办成了丧事,寡人所期待的盛会是开不成了。不过,寡人还是感激其他五国君主对寡人的信赖,五国使臣对秦国的爱戴,临别之际,寡人还有一点馈赠,送给在座的各位,不成敬意,只是聊表寡人的寸心吧!来人。
有内侍五人各捧一盘金锭送到五国使臣的面前。
秦王:各位不辞辛劳,不远千里而来,这是寡人的一点心意,还望各位笑纳。
各国使臣面面相觑,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众人一时无语。
郭开:(站起拱手对众人)这是秦王的美意,非是我等贪财,实是涉及国与国的邦交与尊重,我看大家就收下吧!
众人:(这才都起身拱手)多谢秦王美意。
-7官道上 日 外
(远镜头)两匹快马在官道上奔驰,远远的后面二十来个骑马的人在追赶······
(镜头拉近)前面的马上正是信陵君与颜恩。颜恩伏在马上满头大汗······
信陵君:(对颜恩)你咬咬牙再坚持半个时辰,过了这座山就是我们魏国的地界了,平时你不惯骑马,这一路也真难为你了。
颜恩:(抱着马脖子)还行、还行,只要摔不下去就行。
马跑到半山腰时,山上突然出现了一彪人马。信陵君大惊,只好勒住马缰。
信陵君:(长叹一声)真是天不助我,我命休矣!
颜恩:(也勒住马,仔细观看)君侯你看,那些人穿的是我魏国的军服!
山上一人飞马下来,近前高喊:来人可是信陵君吗?
信陵君:(仔细一看,大喜)啊!原来是卫庆将军。
山上魏国旗帜飘扬,无数骑兵现身,那些追赶的人拨马返回。
-8秦王书房 日 内
秦王、吕不韦、冯杰在议政。
冯杰:楚赵韩燕齐五国君主,都已致函魏国,有的劝魏王向我大秦割地献质求和的,有的以天下苍生为念、列国和平大局为重,向魏王申明与大秦建交的重要意义的。像齐燕两国则措辞严厉,直接谴责魏国不守信义,所作所为卑劣无耻,如果继续下去,将是破坏和平的千古罪人。每国都将致函的内容,给我们送来一个副本,这是抄录留档的原文,请大王御览。
冯杰将五束竹简小心的放置到秦王的书案前。
秦王欣喜的逐一展开阅读,不住地点头赞许。
吕不韦与冯杰也相视而笑。
秦王:(看罢,一拍桌案)太好了!看来这钱是不白花,土地也没白给,合算、合算,太合算了,这比五十万雄兵征讨,要省钱省力多了。(又关切地看着吕不韦)只是让文信侯受惊了,现在我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万一你要有个三长两短,那寡人可就赔大发了!
吕不韦:(拱手一笑)多谢大王挂怀。论语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臣还要辅佐大王混一海内、一统八荒呢!谅他一个短命的匹夫朱亥,又能奈我何。
秦王:(微笑点头)爱卿言之有理。这一番五国向魏国致函,对魏国压力不小啊!我约摸着,魏王与信陵君的龌龊与嫌隙就开始上演了,文信侯的策略正在按计划实施,只要我们在合适的时候,再添点水加把火什么的,魏国就要开锅了。只要他们君臣一反目,我们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冯杰:(拱手)大王所见极是。(转头对吕不韦)文信侯在阳城那一番舌战五国权臣,真是精彩至极啊!可谓有理有据、威抚并施,想当年苏秦张仪大概也不过如此。
吕不韦:大夫过誉了,那不过是捭阖之术中的微末之技而已。主要还是仰仗我大秦的强盛国力,大王的神武英明!——另外,大王可诏命王翦、蒙武所部将重兵集结在魏国边境,对魏国造成军事威压态势,配合五国的政治斡旋,迫使魏国就范。
秦王:(哈哈大笑)这是在寡人的书房,大家就不必这般客气了。文信侯言之有理,寡人准奏。对啦,文信侯的招贤事宜进行的怎么样了?
吕不韦:招贤榜文已通达到列国诸城,诸国士子、各地俊杰,纷纷来投,已有近千人入选,照此下去,不出三年,就可在人数上追平信陵君,在声势上直逼春申君。
秦王:好好,我们在政治上先取得绝对优势,等到信陵君一旦失势,就可在军事上一鼓作气荡平三晋、继而席卷天下。
这时,太监进来躬身:启奏王上,赵姬娘娘请大王去甘泉宫用膳,不知王上是否移驾,奴婢候旨定度(音duo)。
秦王:知道了,寡人中午就去甘泉宫用膳。
太监:(躬身退下)奴婢遵旨。
吕不韦、冯杰:(起身拱手)微臣告退。
秦王:嗯——文信侯留步,寡人还有事要问你。
冯杰躬身退下。
冯杰走后,吕不韦又落座。
吕不韦:(拱手)不知王上还有何旨意?
秦王:(笑着站起,把手一挥)寡人的旨意就是,你陪寡人去甘泉宫进膳。发生了这么多的喜事,咱哥俩喝两杯庆祝庆祝。
吕不韦:(忙拱手)臣就不去了,这这,不太方便吧!
秦王:你看、你看,又来了。这在深宫,又没有外人,你何必这般不洒脱呢。昨天政儿说想见你,要向你讨教学问,别说没用的了,走吧!
-9甘泉宫 日 内
秦王、吕不韦进甘泉宫。众宫女太监跪拜。
众宫女、太监:奴婢叩见大王。
赵姬、嬴政出来迎接。
赵姬:(万福)臣妾拜见大王。
嬴政:(躬身为礼)儿臣拜见父王。
秦王:(笑)免了免了。你们看,谁来了?
吕不韦:(上前躬身)臣参见娘娘公子。
赵姬:哦,文信侯呀,免礼。你还好吧?
嬴政:(拱手)仲父,别来无恙。
吕不韦:(拱手)谢娘娘公子惦念。
秦王:说起来都不是外人,又在宫里,大家都不必拘礼了,进去坐吧。
四人进宫,在餐桌旁落座。宫女献上茶来。
赵姬:(对宫女)着御膳房传膳。
宫女:是,娘娘。
宫女、太监开始川流上菜······
嬴政:(对吕不韦)仲父,那位杨端和先生说,人应该互相友爱,不应该相互攻伐,我总觉得这跟现实不太一样呢?是我错了,还是书上不对?
吕不韦:你没有错,书上也没有不对。人是应该友爱,不能相互攻伐。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却要拥有强有力的手段,所谓以暴制暴、以杀止杀,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为政者应该做的。杨先生说的是墨学的非攻兼爱,墨学是天下的显学,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在百姓中也颇有影响,当然没错。只是他只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
嬴政:那他忽略了哪一方面呢?
吕不韦:这一观点,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却忽略了极少数人的作为。
嬴政:这极少数人是谁呢?他们都有哪些作为呢?
吕不韦:这极少数人就是为政者。因为,只有极少数人的作为正确,才能满足绝大数人的意愿。书中所以没有说,是怕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使其学说无法广为流传。但是,不可以说的,却并不是不可以做的。这就是上与下、高与低,塔尖与塔座的区别。
嬴政无语,仰头陷入沉思。
这时,宴席已经摆设整齐。
秦王:(对吕不韦举杯)咱们已经好久没在一起吃饭了。来,今天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咱们干一杯!
吕不韦:(也举杯)是啊,忙碌了半年,总算有了喜讯,值得庆贺。大王王妃公子请!
众人欢饮用膳。
赵姬: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你们这么高兴?
秦王:文信侯大展股肱之才,决胜千里之外,制六国于掌中。
赵姬:(不耐烦)这在家里,转什么文呐!听不懂,说大白话!
吕不韦和嬴政都笑起来。
秦王:(也笑)好好,就是说,不韦想出一条妙计,把六国玩得团团转,不久,他们就要臣服在我大秦脚下。
赵姬:嗯,那是好事,应该庆祝。咱们在赵国受了那么多委屈,到时候好好整他们,出出气!
秦王:(举杯)对,到了那一天,好好整他们,为我的媚儿和政儿出气。
大家举杯欢饮。
嬴政:(这时,又转头对吕不韦)仲父,你刚才说的话很有道理。可是,那我以后学习,要相信哪一家的学说呢?
吕不韦:为政者,应该做到,弃天下为我用、取天下为我用。就是说,只要对现行政治有利的,哪一家的都可以用,无利的,哪一家的都不可以用。这就是孙子所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道理。
嬴政:(点头微笑)仲父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心中的疑虑,也就全解开了。
吕不韦:(对秦王微笑拱手)政公子天资聪睿、智识过人,可喜可贺呀!
秦王:(也对嬴政微笑嘉许)那也是哥哥教的好。我虽然明白这些道理,却跟他总也说不清楚。政儿很用功,文武兼备,应该奖赏。
赵姬:(忙说)政儿,你父王要奖赏你,你快说你想要什么?
嬴政:(略加思索)嗯,弟弟有徐夫人剑,我却没有,父王也赏我一把徐夫人剑吧!
秦王:(踌躇)嗯——这徐夫人剑宫中只有一把,好像已没有比它更好的剑了。父王赏你把别的剑吧?
嬴政:我见过弟弟的剑,那真是把锋锐无匹的宝剑啊!寻常的刀剑我不要。
吕不韦:公子不知,徐夫人剑固然锋利,可比起你父王的大辘轳剑,又相去甚远。
嬴政:父王,仲父说得是真的吗?那我就要大辘轳剑。
秦王:(沉吟)你还小,现在还不能佩戴它,那把剑剑长五尺,重二十斤,,不是小孩子能使得动的。等你长大了,有了力气,父王自会将他传给你。
-10魏国王宫大殿 日 内
魏王早朝,信陵君、颜恩、卫庆、辛垣衍等众臣在班中。
卫庆:(出班躬身)启奏大王,秦国王翦、蒙武所部近三十万大军,集结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边境,大有兴兵相犯之意,望大王早作谋划,以备不测。
魏王:(愁眉苦脸)五国致函的内容,大家都浏览了,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总之都是向着秦人说话。如今又大军压境,五国都得了秦人的好处,都不想与秦人开战,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我魏国的社稷堪忧啊!众位爱卿有何良策啊?
信陵君:(出班拱手)大王,这是吕不韦的连环计,可谓一计不成又施一计,望大王明察。
魏王:(不悦)王弟这话,跟没说一样。寡人又何尝不知是秦人的奸谋,寡人是问破解之法?如今我国面临外交、军事两方面危机,处置稍有不慎,则祸患不远矣!
信陵君:此次阳城会盟,是秦人蓄意谋害下臣在先,杀我甲兵三千、逼死护卫将军朱亥在后,事实曲直昭然若揭。五国使臣受了秦人的贿赂,在其君上面前谗言误国,才致使五国君主态度或媚秦或暧昧。臣愿亲自前往五国陈说事实曲直,揭穿秦人以连环之计巧施连横的奸谋,再结合纵之盟以抗秦。
魏王:(冷笑)嘿嘿,王弟此言虚妄了吧!此一时彼一时啊!当年邯郸之战、华州之战所以合纵取胜,那是因为秦人攻伐我五国在先,五国为求自保所以助我攻秦,现如今秦国与五国建交,施行睦邻友好偃兵息甲国策,并与五国取得共识,七国中如有擅动干戈者共诛之。你现在合纵抗秦,有些不合时宜吧!再说啦,现在秦国大军压境,等你周游列国回来,即使我魏国不被灭掉,也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魏王不屑,转头对众臣)众位爱卿的意思呢?
辛垣衍:(出班)臣以为大王所言极是。赵国御史中丞郭开途经我国,送还那几名伤员和朱亥尸身时,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当时的情况是,秦国谋害之说,并无事实。而朱亥先出手刺杀吕不韦,引发争端,却是铁证如山、有目共睹。赵国乃我国兄弟之邦,历来唇齿相依互为援手,交情最为深厚,连他们都抱这个态度,其他四国的心思,就可想而知了。因为近几十年来,征战不止,天下黎民渴盼和平,而兵患之源就是秦国。现今秦国首先提出睦邻友好、偃兵息甲,无异是大快人心之举,哪怕是能休养生息五年,对六国也是大有裨益之事,所以五国迎合秦国之意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提合纵抗秦,的确是不合时宜。
魏王:(愤然)说起这个朱亥来,更是恨煞寡人了。若不是这厮先出手杀人,秦国岂能把这挑起争端、破坏和平的罪名,加在我们头上。——不过也难怪,朱亥这厮本是凶顽之徒,当年擅杀我大将晋鄙,罪在不赦,本该处死。想那晋鄙,乃是我国名宿,功勋卓著,就是他有罪,寡人亦不忍见责。何况老将军并无过错,他到不客气,说杀就给杀了,他以为是杀猪杀狗呢?寡人念他追随信陵君破秦有功的份上,给他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没想到养虎遗患,终成大害啊!
信陵君:(惶恐,跪下)擅杀大将之罪,乃无忌所为,与朱壮士无干,请大王治微臣擅杀之罪。
(第十九集完)
第二十集
-1魏国王宫大殿 日 内
魏王:算了吧,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寡人早就说过不追究了,你起来吧!
信陵君:(起身)微臣谢大王不罪之恩。
魏王:不过,朱亥这个杀猪的,却不可轻饶。这厮此次不顾大局,逞凶顽之性,误国误民、二罪归一,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同时,也算给秦国一个交代。寡人颁旨,撤销朱亥忠勇侯谥号,开棺鞭尸三日,夷其三族。
信陵君:(忙上前躬身)大王容禀,朱壮士义薄云天,堪称千古烈士,削去谥号也就罢了,至于鞭尸灭族之罪,臣以为不妥,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告免。
颜恩:(也出班躬身)臣也以为不妥,朱亥虽然行为偏激、举止失当,但究其初衷,也是为国尽忠,替信陵君而死。再则,谥号是大王亲封,已昭告万民,此时突然改判极刑,会让忠勇之士裹足却步,也影响大王崇高声誉,望大王三思为盼。
魏王:(略加思索,怒气稍缓)朱亥必须要定罪,否则,对秦国也无法交代。至于刑罚吗,可以暂缓执行。此事不必再议,国难当头,大家还是议一议退兵避祸之法吧!
辛垣衍:(出班)臣以为,应该选派一名与秦王或吕不韦有私交的大臣为使,前往咸阳,言明我王的诚意,解释清楚误会,再结秦晋之好,重续两国结盟的美意。
魏王:(嘲笑)嘻嘻,你这不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吗!两国关系已经势成水火,你还想这美事儿呢?现在,只要求得秦国谅解,两国不开战,寡人就谢天谢地了。再说,我魏国的大臣哪有能与秦王、吕不韦有私交的?你这是说梦话呢吧?
辛垣衍:军国大事,微臣怎敢戏言。吕不韦所谓的连环计,不过是以睦邻友好、偃兵息甲国策为根基,以朱亥事件为枝节,利用五国渴望和平的愿望为支点,向我发难。其实我国又何尝不期盼和平呢?既然目的是一致的,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委屈求全,顺从五国的意愿,先取得五国的同情和支持,让五国发函致意秦国说和调节。秦国利用五国向我施压,目的是让我国与五国反目,以期达到他连横的目的。现在我们顺藤摸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五国替我们说话,这就把这一两难命题再回敬给秦国。岂不妙哉!
魏王:(沉吟许久)那依你的意思,我们只能割地献质委曲求全了。当然,如果能达到消饵兵祸、避免战争,并取得五国的共识,这也是值得的。可你说的那个使臣,又由谁来担任呢?
辛垣衍:臣愿担任正使,前往秦国议和。至于这副使吗,就是那位与秦王和吕不韦有私交的人了!
魏王:啊?还真有这样的人?他是何人?
辛垣衍:他是臣的一位故人。早年在赵国任大夫,曾是当今的秦王——当年的秦国王孙质子异人的馆舍监事——公孙乾。
魏王:此人在魏国吗?寡人怎么不知道?
郭开说罢,环视众人。众人纷纷点头,能做到、能做到。我们一定据实向王上禀明。
郭开:(向秦王拱手)大家意见既然统一,我想大王还是等一等列国君主的态度,再与魏国开战不迟。大王以仁德为怀,首倡和平,与六国建交,化干戈为玉帛,可谓是彪炳千秋的英明之举。这样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千万不可因为一个魏国事件,而坏了这一造福天下百姓的壮举。故此,还请秦王与文信侯三思。愚以为,五国君主绝不会偏袒信陵君,一定还大秦一个公道。
秦王:诸位大人既然如此说了,寡人岂能不通情达理,所谓从善如流嘛。那寡人就隐忍一时,等一等列国诸侯的态度。不过,这一突然变故,差点把喜事办成了丧事,寡人所期待的盛会是开不成了。不过,寡人还是感激其他五国君主对寡人的信赖,五国使臣对秦国的爱戴,临别之际,寡人还有一点馈赠,送给在座的各位,不成敬意,只是聊表寡人的寸心吧!来人。
有内侍五人各捧一盘金锭送到五国使臣的面前。
秦王:各位不辞辛劳,不远千里而来,这是寡人的一点心意,还望各位笑纳。
各国使臣面面相觑,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众人一时无语。
郭开:(站起拱手对众人)这是秦王的美意,非是我等贪财,实是涉及国与国的邦交与尊重,我看大家就收下吧!
众人:(这才都起身拱手)多谢秦王美意。
-7官道上 日 外
(远镜头)两匹快马在官道上奔驰,远远的后面二十来个骑马的人在追赶······
(镜头拉近)前面的马上正是信陵君与颜恩。颜恩伏在马上满头大汗······
信陵君:(对颜恩)你咬咬牙再坚持半个时辰,过了这座山就是我们魏国的地界了,平时你不惯骑马,这一路也真难为你了。
颜恩:(抱着马脖子)还行、还行,只要摔不下去就行。
马跑到半山腰时,山上突然出现了一彪人马。信陵君大惊,只好勒住马缰。
信陵君:(长叹一声)真是天不助我,我命休矣!
颜恩:(也勒住马,仔细观看)君侯你看,那些人穿的是我魏国的军服!
山上一人飞马下来,近前高喊:来人可是信陵君吗?
信陵君:(仔细一看,大喜)啊!原来是卫庆将军。
山上魏国旗帜飘扬,无数骑兵现身,那些追赶的人拨马返回。
-8秦王书房 日 内
秦王、吕不韦、冯杰在议政。
冯杰:楚赵韩燕齐五国君主,都已致函魏国,有的劝魏王向我大秦割地献质求和的,有的以天下苍生为念、列国和平大局为重,向魏王申明与大秦建交的重要意义的。像齐燕两国则措辞严厉,直接谴责魏国不守信义,所作所为卑劣无耻,如果继续下去,将是破坏和平的千古罪人。每国都将致函的内容,给我们送来一个副本,这是抄录留档的原文,请大王御览。
冯杰将五束竹简小心的放置到秦王的书案前。
秦王欣喜的逐一展开阅读,不住地点头赞许。
吕不韦与冯杰也相视而笑。
秦王:(看罢,一拍桌案)太好了!看来这钱是不白花,土地也没白给,合算、合算,太合算了,这比五十万雄兵征讨,要省钱省力多了。(又关切地看着吕不韦)只是让文信侯受惊了,现在我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万一你要有个三长两短,那寡人可就赔大发了!
吕不韦:(拱手一笑)多谢大王挂怀。论语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臣还要辅佐大王混一海内、一统八荒呢!谅他一个短命的匹夫朱亥,又能奈我何。
秦王:(微笑点头)爱卿言之有理。这一番五国向魏国致函,对魏国压力不小啊!我约摸着,魏王与信陵君的龌龊与嫌隙就开始上演了,文信侯的策略正在按计划实施,只要我们在合适的时候,再添点水加把火什么的,魏国就要开锅了。只要他们君臣一反目,我们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冯杰:(拱手)大王所见极是。(转头对吕不韦)文信侯在阳城那一番舌战五国权臣,真是精彩至极啊!可谓有理有据、威抚并施,想当年苏秦张仪大概也不过如此。
吕不韦:大夫过誉了,那不过是捭阖之术中的微末之技而已。主要还是仰仗我大秦的强盛国力,大王的神武英明!——另外,大王可诏命王翦、蒙武所部将重兵集结在魏国边境,对魏国造成军事威压态势,配合五国的政治斡旋,迫使魏国就范。
秦王:(哈哈大笑)这是在寡人的书房,大家就不必这般客气了。文信侯言之有理,寡人准奏。对啦,文信侯的招贤事宜进行的怎么样了?
吕不韦:招贤榜文已通达到列国诸城,诸国士子、各地俊杰,纷纷来投,已有近千人入选,照此下去,不出三年,就可在人数上追平信陵君,在声势上直逼春申君。
秦王:好好,我们在政治上先取得绝对优势,等到信陵君一旦失势,就可在军事上一鼓作气荡平三晋、继而席卷天下。
这时,太监进来躬身:启奏王上,赵姬娘娘请大王去甘泉宫用膳,不知王上是否移驾,奴婢候旨定度(音duo)。
秦王:知道了,寡人中午就去甘泉宫用膳。
太监:(躬身退下)奴婢遵旨。
吕不韦、冯杰:(起身拱手)微臣告退。
秦王:嗯——文信侯留步,寡人还有事要问你。
冯杰躬身退下。
冯杰走后,吕不韦又落座。
吕不韦:(拱手)不知王上还有何旨意?
秦王:(笑着站起,把手一挥)寡人的旨意就是,你陪寡人去甘泉宫进膳。发生了这么多的喜事,咱哥俩喝两杯庆祝庆祝。
吕不韦:(忙拱手)臣就不去了,这这,不太方便吧!
秦王:你看、你看,又来了。这在深宫,又没有外人,你何必这般不洒脱呢。昨天政儿说想见你,要向你讨教学问,别说没用的了,走吧!
-9甘泉宫 日 内
秦王、吕不韦进甘泉宫。众宫女太监跪拜。
众宫女、太监:奴婢叩见大王。
赵姬、嬴政出来迎接。
赵姬:(万福)臣妾拜见大王。
嬴政:(躬身为礼)儿臣拜见父王。
秦王:(笑)免了免了。你们看,谁来了?
吕不韦:(上前躬身)臣参见娘娘公子。
赵姬:哦,文信侯呀,免礼。你还好吧?
嬴政:(拱手)仲父,别来无恙。
吕不韦:(拱手)谢娘娘公子惦念。
秦王:说起来都不是外人,又在宫里,大家都不必拘礼了,进去坐吧。
四人进宫,在餐桌旁落座。宫女献上茶来。
赵姬:(对宫女)着御膳房传膳。
宫女:是,娘娘。
宫女、太监开始川流上菜······
嬴政:(对吕不韦)仲父,那位杨端和先生说,人应该互相友爱,不应该相互攻伐,我总觉得这跟现实不太一样呢?是我错了,还是书上不对?
吕不韦:你没有错,书上也没有不对。人是应该友爱,不能相互攻伐。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却要拥有强有力的手段,所谓以暴制暴、以杀止杀,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为政者应该做的。杨先生说的是墨学的非攻兼爱,墨学是天下的显学,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在百姓中也颇有影响,当然没错。只是他只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
嬴政:那他忽略了哪一方面呢?
吕不韦:这一观点,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却忽略了极少数人的作为。
嬴政:这极少数人是谁呢?他们都有哪些作为呢?
吕不韦:这极少数人就是为政者。因为,只有极少数人的作为正确,才能满足绝大数人的意愿。书中所以没有说,是怕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使其学说无法广为流传。但是,不可以说的,却并不是不可以做的。这就是上与下、高与低,塔尖与塔座的区别。
嬴政无语,仰头陷入沉思。
这时,宴席已经摆设整齐。
秦王:(对吕不韦举杯)咱们已经好久没在一起吃饭了。来,今天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咱们干一杯!
吕不韦:(也举杯)是啊,忙碌了半年,总算有了喜讯,值得庆贺。大王王妃公子请!
众人欢饮用膳。
赵姬: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你们这么高兴?
秦王:文信侯大展股肱之才,决胜千里之外,制六国于掌中。
赵姬:(不耐烦)这在家里,转什么文呐!听不懂,说大白话!
吕不韦和嬴政都笑起来。
秦王:(也笑)好好,就是说,不韦想出一条妙计,把六国玩得团团转,不久,他们就要臣服在我大秦脚下。
赵姬:嗯,那是好事,应该庆祝。咱们在赵国受了那么多委屈,到时候好好整他们,出出气!
秦王:(举杯)对,到了那一天,好好整他们,为我的媚儿和政儿出气。
大家举杯欢饮。
嬴政:(这时,又转头对吕不韦)仲父,你刚才说的话很有道理。可是,那我以后学习,要相信哪一家的学说呢?
吕不韦:为政者,应该做到,弃天下为我用、取天下为我用。就是说,只要对现行政治有利的,哪一家的都可以用,无利的,哪一家的都不可以用。这就是孙子所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道理。
嬴政:(点头微笑)仲父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心中的疑虑,也就全解开了。
吕不韦:(对秦王微笑拱手)政公子天资聪睿、智识过人,可喜可贺呀!
秦王:(也对嬴政微笑嘉许)那也是哥哥教的好。我虽然明白这些道理,却跟他总也说不清楚。政儿很用功,文武兼备,应该奖赏。
赵姬:(忙说)政儿,你父王要奖赏你,你快说你想要什么?
嬴政:(略加思索)嗯,弟弟有徐夫人剑,我却没有,父王也赏我一把徐夫人剑吧!
秦王:(踌躇)嗯——这徐夫人剑宫中只有一把,好像已没有比它更好的剑了。父王赏你把别的剑吧?
嬴政:我见过弟弟的剑,那真是把锋锐无匹的宝剑啊!寻常的刀剑我不要。
吕不韦:公子不知,徐夫人剑固然锋利,可比起你父王的大辘轳剑,又相去甚远。
嬴政:父王,仲父说得是真的吗?那我就要大辘轳剑。
秦王:(沉吟)你还小,现在还不能佩戴它,那把剑剑长五尺,重二十斤,,不是小孩子能使得动的。等你长大了,有了力气,父王自会将他传给你。
-10魏国王宫大殿 日 内
魏王早朝,信陵君、颜恩、卫庆、辛垣衍等众臣在班中。
卫庆:(出班躬身)启奏大王,秦国王翦、蒙武所部近三十万大军,集结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边境,大有兴兵相犯之意,望大王早作谋划,以备不测。
魏王:(愁眉苦脸)五国致函的内容,大家都浏览了,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总之都是向着秦人说话。如今又大军压境,五国都得了秦人的好处,都不想与秦人开战,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我魏国的社稷堪忧啊!众位爱卿有何良策啊?
信陵君:(出班拱手)大王,这是吕不韦的连环计,可谓一计不成又施一计,望大王明察。
魏王:(不悦)王弟这话,跟没说一样。寡人又何尝不知是秦人的奸谋,寡人是问破解之法?如今我国面临外交、军事两方面危机,处置稍有不慎,则祸患不远矣!
信陵君:此次阳城会盟,是秦人蓄意谋害下臣在先,杀我甲兵三千、逼死护卫将军朱亥在后,事实曲直昭然若揭。五国使臣受了秦人的贿赂,在其君上面前谗言误国,才致使五国君主态度或媚秦或暧昧。臣愿亲自前往五国陈说事实曲直,揭穿秦人以连环之计巧施连横的奸谋,再结合纵之盟以抗秦。
魏王:(冷笑)嘿嘿,王弟此言虚妄了吧!此一时彼一时啊!当年邯郸之战、华州之战所以合纵取胜,那是因为秦人攻伐我五国在先,五国为求自保所以助我攻秦,现如今秦国与五国建交,施行睦邻友好偃兵息甲国策,并与五国取得共识,七国中如有擅动干戈者共诛之。你现在合纵抗秦,有些不合时宜吧!再说啦,现在秦国大军压境,等你周游列国回来,即使我魏国不被灭掉,也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魏王不屑,转头对众臣)众位爱卿的意思呢?
辛垣衍:(出班)臣以为大王所言极是。赵国御史中丞郭开途经我国,送还那几名伤员和朱亥尸身时,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当时的情况是,秦国谋害之说,并无事实。而朱亥先出手刺杀吕不韦,引发争端,却是铁证如山、有目共睹。赵国乃我国兄弟之邦,历来唇齿相依互为援手,交情最为深厚,连他们都抱这个态度,其他四国的心思,就可想而知了。因为近几十年来,征战不止,天下黎民渴盼和平,而兵患之源就是秦国。现今秦国首先提出睦邻友好、偃兵息甲,无异是大快人心之举,哪怕是能休养生息五年,对六国也是大有裨益之事,所以五国迎合秦国之意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提合纵抗秦,的确是不合时宜。
魏王:(愤然)说起这个朱亥来,更是恨煞寡人了。若不是这厮先出手杀人,秦国岂能把这挑起争端、破坏和平的罪名,加在我们头上。——不过也难怪,朱亥这厮本是凶顽之徒,当年擅杀我大将晋鄙,罪在不赦,本该处死。想那晋鄙,乃是我国名宿,功勋卓著,就是他有罪,寡人亦不忍见责。何况老将军并无过错,他到不客气,说杀就给杀了,他以为是杀猪杀狗呢?寡人念他追随信陵君破秦有功的份上,给他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没想到养虎遗患,终成大害啊!
信陵君:(惶恐,跪下)擅杀大将之罪,乃无忌所为,与朱壮士无干,请大王治微臣擅杀之罪。
(第十九集完)
第二十集
-1魏国王宫大殿 日 内
魏王:算了吧,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寡人早就说过不追究了,你起来吧!
信陵君:(起身)微臣谢大王不罪之恩。
魏王:不过,朱亥这个杀猪的,却不可轻饶。这厮此次不顾大局,逞凶顽之性,误国误民、二罪归一,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同时,也算给秦国一个交代。寡人颁旨,撤销朱亥忠勇侯谥号,开棺鞭尸三日,夷其三族。
信陵君:(忙上前躬身)大王容禀,朱壮士义薄云天,堪称千古烈士,削去谥号也就罢了,至于鞭尸灭族之罪,臣以为不妥,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告免。
颜恩:(也出班躬身)臣也以为不妥,朱亥虽然行为偏激、举止失当,但究其初衷,也是为国尽忠,替信陵君而死。再则,谥号是大王亲封,已昭告万民,此时突然改判极刑,会让忠勇之士裹足却步,也影响大王崇高声誉,望大王三思为盼。
魏王:(略加思索,怒气稍缓)朱亥必须要定罪,否则,对秦国也无法交代。至于刑罚吗,可以暂缓执行。此事不必再议,国难当头,大家还是议一议退兵避祸之法吧!
辛垣衍:(出班)臣以为,应该选派一名与秦王或吕不韦有私交的大臣为使,前往咸阳,言明我王的诚意,解释清楚误会,再结秦晋之好,重续两国结盟的美意。
魏王:(嘲笑)嘻嘻,你这不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吗!两国关系已经势成水火,你还想这美事儿呢?现在,只要求得秦国谅解,两国不开战,寡人就谢天谢地了。再说,我魏国的大臣哪有能与秦王、吕不韦有私交的?你这是说梦话呢吧?
辛垣衍:军国大事,微臣怎敢戏言。吕不韦所谓的连环计,不过是以睦邻友好、偃兵息甲国策为根基,以朱亥事件为枝节,利用五国渴望和平的愿望为支点,向我发难。其实我国又何尝不期盼和平呢?既然目的是一致的,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委屈求全,顺从五国的意愿,先取得五国的同情和支持,让五国发函致意秦国说和调节。秦国利用五国向我施压,目的是让我国与五国反目,以期达到他连横的目的。现在我们顺藤摸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五国替我们说话,这就把这一两难命题再回敬给秦国。岂不妙哉!
魏王:(沉吟许久)那依你的意思,我们只能割地献质委曲求全了。当然,如果能达到消饵兵祸、避免战争,并取得五国的共识,这也是值得的。可你说的那个使臣,又由谁来担任呢?
辛垣衍:臣愿担任正使,前往秦国议和。至于这副使吗,就是那位与秦王和吕不韦有私交的人了!
魏王:啊?还真有这样的人?他是何人?
辛垣衍:他是臣的一位故人。早年在赵国任大夫,曾是当今的秦王——当年的秦国王孙质子异人的馆舍监事——公孙乾。
魏王:此人在魏国吗?寡人怎么不知道?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