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1743
阅读:6537
发表:2020/2/10
悬疑推理,历史
小说
九月围城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二人说话间,只见从师范学校里面冲出一队青年学生来,他们个个身穿宽大长衫,胸前佩戴着白花,满脸愤懑,前头的几个男生用竹竿挑着一个白色的大横幅,上面书写着几个血红的大字:勿忘九·一八,联合抗日,还我河山!在队伍的中间,有一个瘦高个子的男生抱着一个深檀色的骨灰盒,他神情肃穆,步伐稳健,似乎有着超出同龄人的一种成熟。而跟在队伍后面的则是十几个女生,她们身穿黑裙白衫,有的女生脸上还挂着泪痕。
“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啊?”老丁不解地问道。
“西安事变之后,发生在今年(1937年)2月14日的留日学生包围中国驻日大使馆那件事,你听说过吗,当时被称为‘西安事变第二’,可见其影响之大。此后,一些学生被日本警视厅扣上‘抗日分子’的帽子,遭到拘捕、毒打、驱逐出境,甚至传闻还有学生被秘密处死。今天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六周年,想必是归国的留日学生联合西安学生界,发起游行示威活动,旨在痛斥日本罪行、给国民政府施加压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张履谦抬眼望了望学生队伍,目光深邃。
“老爷,这群学生娃好像也往北走呢,跟咱们一个路线——他们可别把警卫招来,连累咱们办事啊!”老丁有些担忧地说道。
“放心吧,老丁,现在时局复杂,哪一方势力在光天化日之下都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暗地里怎样做就不好说了。”张履谦叹息着说,接着便是几声剧烈地咳嗽。
待到日头亮起来的时候,马车到达了安远门外。此时,进城和出城的人流涌动:有进城上班上学的、做买卖的、挑担卖柴的,有出城走亲戚的,婚丧嫁娶的、买谷收租的……从安全角度考虑,市政当局规定,每晚十二时左右关闭城门,次日五时许才开门,并且有警卫严格把守、盘查,因此,老百姓进出城门并非一桩易事。
果然,马车刚刚停在城门口,便有一个荷枪实弹的警卫走过来,厉声问道:“这木头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打开看看!”
老丁心里一惊,他虽然不知道老爷在箱子里装了什么“货”,但是他知道里面的东西一定不能轻易示人。
(三)
“这位长官,我和我家老爷去城外看亲戚,这木箱子里带的不过是些寻常物品,就不用检查了吧?”老丁跳下马车,在警卫面前讨好地说道。
“真的?”警卫故意拉长语调问道,与此同时他眯着一双小眼睛,开始上下左右打量起老丁和张履谦来。
“老丁,快……快给长官……”张履谦边咳嗽着边颤巍巍地下了马车。
老丁会意,连忙从衣袋里摸出一盒卷烟来,悄悄地塞进警卫的口袋,然后陪着小心说道:“长官,您就行个方便吧,老爷和我急着赶路,要不然也不能妨碍您工作不是?”
“走吧,走吧,看你们也是守法的老百姓——”警卫假装不耐烦地说道,随即一挥手,决定放行。
“慢着!”突然从城门正楼上传来一声断喝,紧接着,一个身穿国民党军官制服、三十左右岁的男人带着一队警卫拦住了老丁和张履谦的去路。
“这不是原陕西高等法院检察处首席检察官张履谦老先生吗,晚辈贺万之在此见过!”贺万之中等身材,面色白净,一看便是干练之人,他来到张履谦面前一拱手,继续说道:“晚辈与您的堂侄张钟秀曾同在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钟秀性格果敢、为人谦和,乃是我们同学的楷模——晚辈在数年前与张老曾有过一面之缘,今日再见,张老依然气度不减当年呢!”
“哦,你和钟秀是同学?呵呵,果然是青年英才呀!”张履谦微微笑道:“钟秀本在东北学医科,后赶上‘九·一八’事变,不忍看山河破碎,便投笔从戎——想及此,我也颇为欣慰。”
“还是张老您榜样做的好呀,哈哈——”贺万之谈笑间却突然话题一转,“张老是关心时局之人,可曾听说西安各界为八路军捐赠物资和药品之事?眼下,虽说国共合作已是大势,可毕竟合作宣言还没有最后公布,所以……”
“大敌当前,你们还计较这个?”张履谦乃睿智之人,他听出了贺万之话里的意思:国共纷争由来已久,在合作宣言正式出台前,任何对八路军方面的援助,在某些人眼里,都是与国民党的作对。
“不计较也不行呀,七七事变之后中日开战,国内诸多企业停产,而国外进口渠道也因战事不够通畅,一些消炎和抗生素类药品十分紧缺,比如盘尼西林、吗啡等,若是有人将这些有限的药品捐助给了八路军,那么对于那些在前线作战流血的国军士兵来说,又是否太不公平了呢?”贺万之踱到马车前,伸出手拍了拍上面的大木箱子,意味深长地说道。
“老爷——”老丁听到这里便也明白了几分,前线战事吃紧,老爷想必是要捐助一些紧缺药品给八路军,却不料阻碍重重。面前这个贺青之,看似彬彬有礼,实则是早已探到消息,前来拦截药品。
“既然贺长官这样讲,我也无话可说了,箱子你们可以打开看看,免得你也无法向上面交差。不过,我还是要奉劝你一句,大敌当前,抗日救亡为重中之重,且不可祸起萧墙呀!”张履谦不动声色地说道:“老丁,去,把箱子打开让贺长官检查。”
老丁跳上马车准备打开箱子,却发现木箱盖子被许多长钉钉住了,他便从车上找出工具,一个一个往下撬。正在这时,那队抱着骨灰盒游行示威的青年学生也来到了城门前。守门的几十个警卫马上围了过去,唯恐这些学生滋生事端。
“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打开看看!”一个警卫喝道。
“骨灰盒里还能有什么,这是被日本警视厅打死的学生的骨灰!我们好不容易将它运回西安,想在今天把它送到死者的故乡渭水北岸去,难道你们还要惊扰他,让他不得安息吗?”义愤填膺的学生们纷纷喊道。
“不行,必须打开看看。”这些警卫在他们的上级贺万之面前,谁也不敢渎职。言语间,便有几个警卫上前,强行夺过学生手中的骨灰盒,打了开来——里面,果然只是骨灰,没有任何玄机。
“走吧,走吧!”警卫把骨灰盒还给了愤懑不平的学生,准备放行。
“不能放行。”在一旁暗暗观察的贺万之突然开口冷冷说道,今天是九月十八日,学生们为纪念九·一八事变而游行示威倒也正常,只是这些学生也恰恰汇聚在安远门,跟张履谦的马车是同一方向,且出现时间也大体相似,想起来还真是有些古怪。
张履谦依然面不改色地站在那里,只是他一边咳嗽一边悄悄擦去了额角渗出的汗珠——老丁跟随张履谦多年,老爷的一举一动他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虽然他对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并不了解,但是他相信老爷要做的事一定是利国利民的,看眼前情形,难道是……
“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啊?”老丁不解地问道。
“西安事变之后,发生在今年(1937年)2月14日的留日学生包围中国驻日大使馆那件事,你听说过吗,当时被称为‘西安事变第二’,可见其影响之大。此后,一些学生被日本警视厅扣上‘抗日分子’的帽子,遭到拘捕、毒打、驱逐出境,甚至传闻还有学生被秘密处死。今天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六周年,想必是归国的留日学生联合西安学生界,发起游行示威活动,旨在痛斥日本罪行、给国民政府施加压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张履谦抬眼望了望学生队伍,目光深邃。
“老爷,这群学生娃好像也往北走呢,跟咱们一个路线——他们可别把警卫招来,连累咱们办事啊!”老丁有些担忧地说道。
“放心吧,老丁,现在时局复杂,哪一方势力在光天化日之下都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暗地里怎样做就不好说了。”张履谦叹息着说,接着便是几声剧烈地咳嗽。
待到日头亮起来的时候,马车到达了安远门外。此时,进城和出城的人流涌动:有进城上班上学的、做买卖的、挑担卖柴的,有出城走亲戚的,婚丧嫁娶的、买谷收租的……从安全角度考虑,市政当局规定,每晚十二时左右关闭城门,次日五时许才开门,并且有警卫严格把守、盘查,因此,老百姓进出城门并非一桩易事。
果然,马车刚刚停在城门口,便有一个荷枪实弹的警卫走过来,厉声问道:“这木头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打开看看!”
老丁心里一惊,他虽然不知道老爷在箱子里装了什么“货”,但是他知道里面的东西一定不能轻易示人。
(三)
“这位长官,我和我家老爷去城外看亲戚,这木箱子里带的不过是些寻常物品,就不用检查了吧?”老丁跳下马车,在警卫面前讨好地说道。
“真的?”警卫故意拉长语调问道,与此同时他眯着一双小眼睛,开始上下左右打量起老丁和张履谦来。
“老丁,快……快给长官……”张履谦边咳嗽着边颤巍巍地下了马车。
老丁会意,连忙从衣袋里摸出一盒卷烟来,悄悄地塞进警卫的口袋,然后陪着小心说道:“长官,您就行个方便吧,老爷和我急着赶路,要不然也不能妨碍您工作不是?”
“走吧,走吧,看你们也是守法的老百姓——”警卫假装不耐烦地说道,随即一挥手,决定放行。
“慢着!”突然从城门正楼上传来一声断喝,紧接着,一个身穿国民党军官制服、三十左右岁的男人带着一队警卫拦住了老丁和张履谦的去路。
“这不是原陕西高等法院检察处首席检察官张履谦老先生吗,晚辈贺万之在此见过!”贺万之中等身材,面色白净,一看便是干练之人,他来到张履谦面前一拱手,继续说道:“晚辈与您的堂侄张钟秀曾同在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钟秀性格果敢、为人谦和,乃是我们同学的楷模——晚辈在数年前与张老曾有过一面之缘,今日再见,张老依然气度不减当年呢!”
“哦,你和钟秀是同学?呵呵,果然是青年英才呀!”张履谦微微笑道:“钟秀本在东北学医科,后赶上‘九·一八’事变,不忍看山河破碎,便投笔从戎——想及此,我也颇为欣慰。”
“还是张老您榜样做的好呀,哈哈——”贺万之谈笑间却突然话题一转,“张老是关心时局之人,可曾听说西安各界为八路军捐赠物资和药品之事?眼下,虽说国共合作已是大势,可毕竟合作宣言还没有最后公布,所以……”
“大敌当前,你们还计较这个?”张履谦乃睿智之人,他听出了贺万之话里的意思:国共纷争由来已久,在合作宣言正式出台前,任何对八路军方面的援助,在某些人眼里,都是与国民党的作对。
“不计较也不行呀,七七事变之后中日开战,国内诸多企业停产,而国外进口渠道也因战事不够通畅,一些消炎和抗生素类药品十分紧缺,比如盘尼西林、吗啡等,若是有人将这些有限的药品捐助给了八路军,那么对于那些在前线作战流血的国军士兵来说,又是否太不公平了呢?”贺万之踱到马车前,伸出手拍了拍上面的大木箱子,意味深长地说道。
“老爷——”老丁听到这里便也明白了几分,前线战事吃紧,老爷想必是要捐助一些紧缺药品给八路军,却不料阻碍重重。面前这个贺青之,看似彬彬有礼,实则是早已探到消息,前来拦截药品。
“既然贺长官这样讲,我也无话可说了,箱子你们可以打开看看,免得你也无法向上面交差。不过,我还是要奉劝你一句,大敌当前,抗日救亡为重中之重,且不可祸起萧墙呀!”张履谦不动声色地说道:“老丁,去,把箱子打开让贺长官检查。”
老丁跳上马车准备打开箱子,却发现木箱盖子被许多长钉钉住了,他便从车上找出工具,一个一个往下撬。正在这时,那队抱着骨灰盒游行示威的青年学生也来到了城门前。守门的几十个警卫马上围了过去,唯恐这些学生滋生事端。
“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打开看看!”一个警卫喝道。
“骨灰盒里还能有什么,这是被日本警视厅打死的学生的骨灰!我们好不容易将它运回西安,想在今天把它送到死者的故乡渭水北岸去,难道你们还要惊扰他,让他不得安息吗?”义愤填膺的学生们纷纷喊道。
“不行,必须打开看看。”这些警卫在他们的上级贺万之面前,谁也不敢渎职。言语间,便有几个警卫上前,强行夺过学生手中的骨灰盒,打了开来——里面,果然只是骨灰,没有任何玄机。
“走吧,走吧!”警卫把骨灰盒还给了愤懑不平的学生,准备放行。
“不能放行。”在一旁暗暗观察的贺万之突然开口冷冷说道,今天是九月十八日,学生们为纪念九·一八事变而游行示威倒也正常,只是这些学生也恰恰汇聚在安远门,跟张履谦的马车是同一方向,且出现时间也大体相似,想起来还真是有些古怪。
张履谦依然面不改色地站在那里,只是他一边咳嗽一边悄悄擦去了额角渗出的汗珠——老丁跟随张履谦多年,老爷的一举一动他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虽然他对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并不了解,但是他相信老爷要做的事一定是利国利民的,看眼前情形,难道是……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