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2250
成片时长:约40分钟
阅读:13838
发表:2012/2/25 修改:2012/11/29
22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幽兰》第6集
2
…
5
6
7
…
22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4-J-00421】
众人高喊:来了!来了!
【丁木清、何敬民等公社领导在人群中奔忙。
邵树人书记(站到一高处,大声喊着):同志们,下迁的老师就要到了!大家不要慌乱,等船靠了岸,该搬仪器的搬仪器,该帮老师挑行李的挑行李……各大队一定要按照事前的分工去做!听明白了没有?
群众(高呼):听明白了!
【三艘帆船已经靠岸。锣鼓敲得震天响。
【邵书记、丁副书记、何敬民首先上船同八位下迁老师一一握手。
邵书记(拉着一位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女同志手):周校长,欢迎你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来我们这大山里支持教育啊!
【周校长叫周娴,五十多岁,是这批下迁教师的负责人,见邵书记向她走来,激动得双手紧紧握着对方的手。
周娴:邵书记,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我们是来接受再教育的,接受再教育的!
【群众已有秩序地上船搬东西。抬仪器橱,捧玻璃器皿,拿食物标本,搬一摞摞图书……
【穿着高跟皮鞋的周娴准备下船,当看到下船的跳板不足三十公分宽时,试了几次,胆怯了。沈幽兰见状,急忙跳上船搀扶。
邵书记:对,对,小沈啦,可要把周校长保护好啊!
【沈幽兰面对面拉着周娴的手,自己倒退着牵引周娴好不容易踏上跳板,周娴还是觉得高跟皮鞋滑得厉害,哟哟着退缩几次后,只得就地坐到跳板上,像小孩坐滑梯样溜下跳板。
【群众发出各不相同的唏嘘声。
【挑的,抬的,拿的,扛的,长长的搬运队伍沿着弋河大堤,折进一个山口,渐渐融进大山深处……
【画外音】
一位伟人说过: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选择校长和教师……在那个年代,如果不是怕别人说是同伟人唱对台戏而被戴高帽、批斗游街的话,八位下迁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都市里的老师,就一定会面对孤峰的现状,长长哀叹一声:在大山里办中学,最重要最最重要的不是缺校长、缺教师,而是缺学生,缺能读中学的学生!
或许是良知使之,或许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诚心一片,这八位从都市来的臭老九,为招不到能上中学读书的学生而着急,而寝食不安!他们不顾情况不熟,山路难行,主动翻山越岭走村串户,逐家访问。
山冲田间小路上 日
【沈幽兰很少说话,一心保护着周校长:遇上宽路面,她与周校长并排走;走到狭窄处,就让周校长走在前面,她跟在后面两手做着搀扶的姿势。
周校长:沈主任,您是领路的,应该走在前面呀!
沈幽兰(甜甜地):不,乡下路难走,我看着您走才放心。
【周娴低头看着路面,几近佝偻着腰杆。
【遇上路上缺口,沈幽兰急忙搀扶着周娴。
沈幽兰:走好!
【周校长小心翼翼地抬腿跨过缺口。
【遇着岔路口,沈幽兰像礼仪小姐样,从侧面伸出一只手。
沈幽兰:周校长,走这边!
【周娴小心翼翼地选着平地下脚。
【周娴终于走上一段平坦路。沈幽兰随后欣赏着周娴走路的姿势。
沈幽兰(画外音):大城市的人走路就是文雅!哪像我们山里人,走路从来不看路面,仰着鼻子眼朝天,‘叭哒叭哒’地乱踩!
某村外 接前
【周娴同沈幽兰继续家访。
【快到村口,路面变得宽敞起来,周娴直起腰杆。
周娴:沈主任,您今年多大啦?
沈幽兰:十七了。
周娴:念过几年书?
沈幽兰:嗯——没有,不,念过,四年,不,四年不到。
周娴:是‘停课闹革命’歇的?
沈幽兰:嗯。
周娴(轻轻地叹了口气):沈主任,我有个女儿也像你一样大,十七岁,活泼、漂亮……
【说到这,周娴的脚步放慢,抬头看着远方,感情复杂起来。
沈幽兰(并没发现周校长感情的变化,羡慕地):周校长,您的女儿一定念了很多书吧?
周娴:是的,比您念的多,读到中学……
沈幽兰(极羡慕地):读到中学?
周娴(动情得嗓音微微发颤):可是,中学没有读完,她就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下放到很远很远的农村去了……
【从嗓音中,沈幽兰已感觉到周校长是在怀念远方的亲人,心里也涌起一丝同情。
沈幽兰:她是在城市里长大,下放那么远,怎能受得了?
周娴(微叹一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青年人吃点苦也是好事呀。沈主任,瞧您,多能干呀!毛主席安排‘知青’下放是对的,青年人是需要锻炼的,只是……
【周娴眼圈红润,嗓门哽塞。
沈幽兰(理解周校长心情,有意把话题引开):周校长,您下次就不要叫我沈主任了,就叫我小沈,干脆就叫我兰子!您说好吗?
周娴:好,好,我不叫你沈主任,叫,叫兰子……
村口树荫下 日
【杨英在树下逗两岁儿子玩。
【沈幽兰和周校长走过来。
沈幽兰:杨英,周校长来叫你去念书哩!
杨英:念书?我还能念书啊?
沈幽兰(翻着手中笔记本):杨英,十六岁——啊?十六岁怎么就不能念书?
【小孩拱到杨英怀里吃奶。
【沈幽兰、周校长目瞪口呆。
周娴:十六岁就有小孩了?
学生家门前 日
【周校长和沈幽兰将一男孩和男孩的父亲堵在大门口。
男孩的父亲(理直气壮):念书?念书能当饭吃吗?我儿子已十七岁了,还去念什么书?走,劳动去!(拉着儿子走开)
【沈幽兰和周校长看着离去父子俩,摇头、叹气。
陶坑村外路上 日
【沈幽兰和周娴继续家访。
周娴:说真的,要不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到农村来办学,我们还真不知道建国二十多年了,大山里的教育还这么落后,念书的人这么少!
沈幽兰:周校长,您现在才知道我们山里人的苦处呀?其实,我们的苦处多得很呢……
周校长(吃惊地):还有比这更苦的?
【村中突然传来一片嚎淘大哭声!满村的人都在朝着一个方向跑去。
周校长:怎么啦?
【沈幽兰意识到出了什么事,飞也似的向嚎淘处跑去。
【周校长急跟过去。
陶芙蓉家 接前
【屋里屋外已挤满了乡亲。
【已死去的陶芙蓉静静地躺在堂前的木板上。
【陶芙蓉的父母哭得死去活来……
【沈幽兰走近陶芙蓉尸体边,看着那年青、漂亮的脸蛋,忍不住潸然泪下。
周娴(挤上前,看了看那死去的姑娘,不解):沈主任,这是……
路上 稍后
【沈幽兰和周娴俩人沉重、缓慢的脚步……
沈幽兰:陶芙蓉因为利用劳动之余采了点茶卖了一些钱,就被公社丁副书记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硬是要逼着她交钱。陶家父母这是因为女儿生的命苦,听信了瞎子的话,亲自配合小驼子把她女儿给糟蹋了!
周娴(大惊):啊?有这等事?丧尽天良!丧尽天良!
沈幽兰:周校长,小驼子何止是糟蹋陶芙蓉一个,他凭着自己能拿得动笔杆子,会算帐,能给社员记工分,真是为所欲为,无恶不作啊!
周娴(气得浑身发颤):这都是缺少文化造成的啊!沈主任,太累了,我要歇一会儿。
【周娴就地坐下。
【沈幽兰急忙掏出手帕,垫在田埂上,扶周校长坐。
周娴:不需要,不需要,我就坐地下,就坐地下!沈主任,我有个想法。
沈幽兰:想法?
周娴:是的。我想在全公社召开一个批判会,把小驼子做个活靶子,通过揭发批判,让大山里的所有群众都能明白没有文化的痛苦!
沈幽兰(高兴地):周校长,你这主意太好了!太好了!
周娴:沈主任,到时候我想请你帮个忙。
沈幽兰:要我帮忙?
周娴:对。因为你对小驼子熟悉,批判那天,你带头上台揭发小驼子横行乡里的所作所为!
沈幽兰(略一思考):不行!不行!揭发小驼子,我不行!
周娴:为什么?
沈幽兰:小驼子那些丑事,我……
周娴明白:哦,是的,那些丑事叫你这个姑娘是……那让谁来揭发更好呢?
沈幽兰:我提供一个人,他对小驼子的情况不我更清楚!
周娴:你是说……
山冲 黄昏
【山冲两边村庄已星星点点亮起了暗弱的灯光,沉寂的黄昏。
【沈幽兰匆匆赶路。
苦竹岭山道上 接前
【山道曲折、漫长,有一定的坡度,二面被竹木遮掩。
【沈幽兰匆匆走着。
【芽月朦胧。没有风,没有虫鸣,偶有枝叶凋零时与树枝碰擦的声音。
【山道边的坟茔、石岩如一尊尊怪物蹲在黑暗中窥视着。沈幽兰渐渐害怕起来,她故意加大两臂摆动的幅度,偶尔咳嗽一两声,把身后两根长辫也摆动得更加有力,她要以此来壮着自己的胆量。。
【山道边偶尔传出细小的声音,沈幽兰下意识地想看一下,但又克制住。
【沈母的画外音:兰子,你夜晚走路千万莫回头,因为人的肩膀上有两盏灯火,那是给人壮胆的,只要一回头,鼻孔出气就把那灯火吹灭了,灯火灭了,人走路就会害怕。听懂了吗?夜晚走路千万莫回头,噢!
【沈幽兰摆动双臂,攀登在静静的山道上……
岭头 接前
【沈幽兰终于上到岭头。孤坑三个村庄的灯火已显现在眼前,她顿觉胆量壮大,长长舒一口气,伸手将汗湿紧贴在背沟里的衣衫牵了牵,作煽风状。
【沈幽兰稍停,又开始向岭下走去……
半山腰道上 接前
【一个黑影在路边轻轻跳出,紧紧尾随……
岭下 接前
【沈幽兰大步流星地向前走。
【三岔路口,沈幽兰稍作犹豫,毅然向于家坳走去。
【前面跳出一个人拦住去路。
沈幽兰(大惊):谁?
【沈幽兰立即作出反抗架势。
于福:我!是我!幽兰。
沈幽兰:你?于、于老师?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于福:我、我担心你回来晚了会害怕,特来接你的。
沈幽兰:你早上不是说生病吗?怎么到这里来了?
于福:这高山野岭,又是夜晚,我是担心你……
沈幽兰:我有什么担心的?
于福:我、我……
【静静的夏夜。云儿散了,圆月远离中天。
【于福渐渐挨近沈幽兰,想拉沈幽兰的手。
【沈幽兰先是做了个回避的动作,但动作不大。于福胆大起来,紧紧捧住对方的手,放在自己脸上、口中亲吻……
【沈幽兰周身在瑟瑟颤抖!
于福:幽兰,现在那姓何的已不要你了,你就答应嫁给我吧!
沈幽兰(如五雷贯顶):啊——
于福(急搀扶):幽兰!幽兰!你是怎么啦?怎么啦?
【丁木清、何敬民等公社领导在人群中奔忙。
邵树人书记(站到一高处,大声喊着):同志们,下迁的老师就要到了!大家不要慌乱,等船靠了岸,该搬仪器的搬仪器,该帮老师挑行李的挑行李……各大队一定要按照事前的分工去做!听明白了没有?
群众(高呼):听明白了!
【三艘帆船已经靠岸。锣鼓敲得震天响。
【邵书记、丁副书记、何敬民首先上船同八位下迁老师一一握手。
邵书记(拉着一位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女同志手):周校长,欢迎你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来我们这大山里支持教育啊!
【周校长叫周娴,五十多岁,是这批下迁教师的负责人,见邵书记向她走来,激动得双手紧紧握着对方的手。
周娴:邵书记,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我们是来接受再教育的,接受再教育的!
【群众已有秩序地上船搬东西。抬仪器橱,捧玻璃器皿,拿食物标本,搬一摞摞图书……
【穿着高跟皮鞋的周娴准备下船,当看到下船的跳板不足三十公分宽时,试了几次,胆怯了。沈幽兰见状,急忙跳上船搀扶。
邵书记:对,对,小沈啦,可要把周校长保护好啊!
【沈幽兰面对面拉着周娴的手,自己倒退着牵引周娴好不容易踏上跳板,周娴还是觉得高跟皮鞋滑得厉害,哟哟着退缩几次后,只得就地坐到跳板上,像小孩坐滑梯样溜下跳板。
【群众发出各不相同的唏嘘声。
【挑的,抬的,拿的,扛的,长长的搬运队伍沿着弋河大堤,折进一个山口,渐渐融进大山深处……
【画外音】
一位伟人说过: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选择校长和教师……在那个年代,如果不是怕别人说是同伟人唱对台戏而被戴高帽、批斗游街的话,八位下迁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都市里的老师,就一定会面对孤峰的现状,长长哀叹一声:在大山里办中学,最重要最最重要的不是缺校长、缺教师,而是缺学生,缺能读中学的学生!
或许是良知使之,或许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诚心一片,这八位从都市来的臭老九,为招不到能上中学读书的学生而着急,而寝食不安!他们不顾情况不熟,山路难行,主动翻山越岭走村串户,逐家访问。
山冲田间小路上 日
【沈幽兰很少说话,一心保护着周校长:遇上宽路面,她与周校长并排走;走到狭窄处,就让周校长走在前面,她跟在后面两手做着搀扶的姿势。
周校长:沈主任,您是领路的,应该走在前面呀!
沈幽兰(甜甜地):不,乡下路难走,我看着您走才放心。
【周娴低头看着路面,几近佝偻着腰杆。
【遇上路上缺口,沈幽兰急忙搀扶着周娴。
沈幽兰:走好!
【周校长小心翼翼地抬腿跨过缺口。
【遇着岔路口,沈幽兰像礼仪小姐样,从侧面伸出一只手。
沈幽兰:周校长,走这边!
【周娴小心翼翼地选着平地下脚。
【周娴终于走上一段平坦路。沈幽兰随后欣赏着周娴走路的姿势。
沈幽兰(画外音):大城市的人走路就是文雅!哪像我们山里人,走路从来不看路面,仰着鼻子眼朝天,‘叭哒叭哒’地乱踩!
某村外 接前
【周娴同沈幽兰继续家访。
【快到村口,路面变得宽敞起来,周娴直起腰杆。
周娴:沈主任,您今年多大啦?
沈幽兰:十七了。
周娴:念过几年书?
沈幽兰:嗯——没有,不,念过,四年,不,四年不到。
周娴:是‘停课闹革命’歇的?
沈幽兰:嗯。
周娴(轻轻地叹了口气):沈主任,我有个女儿也像你一样大,十七岁,活泼、漂亮……
【说到这,周娴的脚步放慢,抬头看着远方,感情复杂起来。
沈幽兰(并没发现周校长感情的变化,羡慕地):周校长,您的女儿一定念了很多书吧?
周娴:是的,比您念的多,读到中学……
沈幽兰(极羡慕地):读到中学?
周娴(动情得嗓音微微发颤):可是,中学没有读完,她就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下放到很远很远的农村去了……
【从嗓音中,沈幽兰已感觉到周校长是在怀念远方的亲人,心里也涌起一丝同情。
沈幽兰:她是在城市里长大,下放那么远,怎能受得了?
周娴(微叹一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青年人吃点苦也是好事呀。沈主任,瞧您,多能干呀!毛主席安排‘知青’下放是对的,青年人是需要锻炼的,只是……
【周娴眼圈红润,嗓门哽塞。
沈幽兰(理解周校长心情,有意把话题引开):周校长,您下次就不要叫我沈主任了,就叫我小沈,干脆就叫我兰子!您说好吗?
周娴:好,好,我不叫你沈主任,叫,叫兰子……
村口树荫下 日
【杨英在树下逗两岁儿子玩。
【沈幽兰和周校长走过来。
沈幽兰:杨英,周校长来叫你去念书哩!
杨英:念书?我还能念书啊?
沈幽兰(翻着手中笔记本):杨英,十六岁——啊?十六岁怎么就不能念书?
【小孩拱到杨英怀里吃奶。
【沈幽兰、周校长目瞪口呆。
周娴:十六岁就有小孩了?
学生家门前 日
【周校长和沈幽兰将一男孩和男孩的父亲堵在大门口。
男孩的父亲(理直气壮):念书?念书能当饭吃吗?我儿子已十七岁了,还去念什么书?走,劳动去!(拉着儿子走开)
【沈幽兰和周校长看着离去父子俩,摇头、叹气。
陶坑村外路上 日
【沈幽兰和周娴继续家访。
周娴:说真的,要不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到农村来办学,我们还真不知道建国二十多年了,大山里的教育还这么落后,念书的人这么少!
沈幽兰:周校长,您现在才知道我们山里人的苦处呀?其实,我们的苦处多得很呢……
周校长(吃惊地):还有比这更苦的?
【村中突然传来一片嚎淘大哭声!满村的人都在朝着一个方向跑去。
周校长:怎么啦?
【沈幽兰意识到出了什么事,飞也似的向嚎淘处跑去。
【周校长急跟过去。
陶芙蓉家 接前
【屋里屋外已挤满了乡亲。
【已死去的陶芙蓉静静地躺在堂前的木板上。
【陶芙蓉的父母哭得死去活来……
【沈幽兰走近陶芙蓉尸体边,看着那年青、漂亮的脸蛋,忍不住潸然泪下。
周娴(挤上前,看了看那死去的姑娘,不解):沈主任,这是……
路上 稍后
【沈幽兰和周娴俩人沉重、缓慢的脚步……
沈幽兰:陶芙蓉因为利用劳动之余采了点茶卖了一些钱,就被公社丁副书记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硬是要逼着她交钱。陶家父母这是因为女儿生的命苦,听信了瞎子的话,亲自配合小驼子把她女儿给糟蹋了!
周娴(大惊):啊?有这等事?丧尽天良!丧尽天良!
沈幽兰:周校长,小驼子何止是糟蹋陶芙蓉一个,他凭着自己能拿得动笔杆子,会算帐,能给社员记工分,真是为所欲为,无恶不作啊!
周娴(气得浑身发颤):这都是缺少文化造成的啊!沈主任,太累了,我要歇一会儿。
【周娴就地坐下。
【沈幽兰急忙掏出手帕,垫在田埂上,扶周校长坐。
周娴:不需要,不需要,我就坐地下,就坐地下!沈主任,我有个想法。
沈幽兰:想法?
周娴:是的。我想在全公社召开一个批判会,把小驼子做个活靶子,通过揭发批判,让大山里的所有群众都能明白没有文化的痛苦!
沈幽兰(高兴地):周校长,你这主意太好了!太好了!
周娴:沈主任,到时候我想请你帮个忙。
沈幽兰:要我帮忙?
周娴:对。因为你对小驼子熟悉,批判那天,你带头上台揭发小驼子横行乡里的所作所为!
沈幽兰(略一思考):不行!不行!揭发小驼子,我不行!
周娴:为什么?
沈幽兰:小驼子那些丑事,我……
周娴明白:哦,是的,那些丑事叫你这个姑娘是……那让谁来揭发更好呢?
沈幽兰:我提供一个人,他对小驼子的情况不我更清楚!
周娴:你是说……
山冲 黄昏
【山冲两边村庄已星星点点亮起了暗弱的灯光,沉寂的黄昏。
【沈幽兰匆匆赶路。
苦竹岭山道上 接前
【山道曲折、漫长,有一定的坡度,二面被竹木遮掩。
【沈幽兰匆匆走着。
【芽月朦胧。没有风,没有虫鸣,偶有枝叶凋零时与树枝碰擦的声音。
【山道边的坟茔、石岩如一尊尊怪物蹲在黑暗中窥视着。沈幽兰渐渐害怕起来,她故意加大两臂摆动的幅度,偶尔咳嗽一两声,把身后两根长辫也摆动得更加有力,她要以此来壮着自己的胆量。。
【山道边偶尔传出细小的声音,沈幽兰下意识地想看一下,但又克制住。
【沈母的画外音:兰子,你夜晚走路千万莫回头,因为人的肩膀上有两盏灯火,那是给人壮胆的,只要一回头,鼻孔出气就把那灯火吹灭了,灯火灭了,人走路就会害怕。听懂了吗?夜晚走路千万莫回头,噢!
【沈幽兰摆动双臂,攀登在静静的山道上……
岭头 接前
【沈幽兰终于上到岭头。孤坑三个村庄的灯火已显现在眼前,她顿觉胆量壮大,长长舒一口气,伸手将汗湿紧贴在背沟里的衣衫牵了牵,作煽风状。
【沈幽兰稍停,又开始向岭下走去……
半山腰道上 接前
【一个黑影在路边轻轻跳出,紧紧尾随……
岭下 接前
【沈幽兰大步流星地向前走。
【三岔路口,沈幽兰稍作犹豫,毅然向于家坳走去。
【前面跳出一个人拦住去路。
沈幽兰(大惊):谁?
【沈幽兰立即作出反抗架势。
于福:我!是我!幽兰。
沈幽兰:你?于、于老师?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于福:我、我担心你回来晚了会害怕,特来接你的。
沈幽兰:你早上不是说生病吗?怎么到这里来了?
于福:这高山野岭,又是夜晚,我是担心你……
沈幽兰:我有什么担心的?
于福:我、我……
【静静的夏夜。云儿散了,圆月远离中天。
【于福渐渐挨近沈幽兰,想拉沈幽兰的手。
【沈幽兰先是做了个回避的动作,但动作不大。于福胆大起来,紧紧捧住对方的手,放在自己脸上、口中亲吻……
【沈幽兰周身在瑟瑟颤抖!
于福:幽兰,现在那姓何的已不要你了,你就答应嫁给我吧!
沈幽兰(如五雷贯顶):啊——
于福(急搀扶):幽兰!幽兰!你是怎么啦?怎么啦?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