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0145
阅读:10809
发表:2014/2/15 修改:2014/2/16
主旋律
小说
三军过后尽开颜(初定,第一篇)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18
一座半新不旧的四合院,看上去应该是一个比较殷实的农民之家。土墙上的木橛上挂着串串当归,散发出香喷喷的药味。
一纵队政委聂荣臻爬在一张破旧的方桌上,用半截铅笔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突然,一声“报告”。“进来!”随着话音,一个警卫员拿着一张旧报纸走进屋子,呈到聂荣臻面前:“首长,你看!”聂荣臻接过报纸,是一张7月份的《晋阳日报》,上面有一则消息写道:“陕北刘志丹赤匪部占领六座县城,拥有正规军五万多人。他们飘忽不定,行去无踪,窥视晋西北,随时有东渡黄河之可能……”聂荣臻立即将此报专送司令部。支队总参谋长叶剑英见到报纸,赶忙找到白军工作部部长贾拓夫,对他说:“拓夫,你看看这篇报道。刘志丹在陕北的根据地还真不小呢,你是陕北人,你对刘志丹他们的情况了解的怎么样?”“知道一些。”拓夫接过报纸,一边蛮有信心地说:“我们陕北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群众生活很苦,迫切要求革命,更重要刘志丹、习仲勋他们这些年已经在那里开辟了大片根据地,建立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如果能与陕北红军会合,将使红军如虎添翼。”
叶剑英听了喜出望外,立即把报纸拿给彭德怀司令员看,彭德怀看完后,顾不上商量,拿起报纸就去找毛泽东。
19
哈达铺,毛泽东住处——“义和昌”药铺后院。
这是一座由三间北房和十一间南面临街铺面组成的院子,房屋全部是平瓦房。中间正厅是中共中央办公室,左间是毛泽东住室,右间是洛甫住室。院子里显得十分清静。
毛泽东坐在一条长条凳子上,同谢觉哉谈论着什么,他不断地抽烟,从烟卷里冒出的丝丝白烟,在他眼前不断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图画,那图画变幻无穷,一会似山舞银蛇,一会似苍龙过海,一会又仿佛波涛汹涌。
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冲破了院落的清静:“老毛,老毛——”随着话音只见彭德怀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老毛,这是剑英刚刚送来的一张报纸,大有情况呢!他说他已经同白军工作部的贾拓夫,就是那个陕北小子已经了解了,陕北刘志丹的根据地还不小呀,力量大着呢,据说多达五万人马,哈哈,真没想到,你一看那,必有新点子……”说着嘴角快要拉到耳根。
毛泽东高兴得睁大眼睛:“是吗?你说有情况那一定情况不小!”毛泽东拿过报纸,目光在报纸上迅速地扫来扫去,只见他眉飞色舞,喜笑颜开。
“老彭啊,你能不能把贾拓夫给我找来,我同他谈谈。”毛泽东一边看报一边说。
“没问题,我这就去找他。”彭德怀话没说完,脚已经迈出了门槛……
20
现在我们有机会大略介绍一下贾托夫。
贾拓夫,陕西神木县人,16岁起参加革命,曾担任陕西省委秘书长。1933年7月28日,陕西省委在骡马市福盛楼饭馆以吃饭为掩护,开会讨论问题,结果被叛徒出卖,很快有特务上门来抓人。当时,省委书记一出门即遭到逮捕。正在结账的贾拓夫发现险情,立即从后门撤离。之后,陕西省委主要领导人投敌叛变,敌人开始大肆搜捕共产党人,省委组织遭到破坏。陷入困境的秘书长贾拓夫决定要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陕西的情况。拓贾夫到达上海后,又随中央迁移到江西苏区。在1934年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上,贾拓夫被选入主席团。在江西期间,贾拓夫在陈云领导的中共中央马恩列斯学校担任白区理论班班主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贾拓夫成为陕北共产党员中唯一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高级将领。1934年1月,党中央已经进入中央苏区,贾拓夫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之后,被介绍到中央苏区。贾拓夫到达江西瑞金后,于2月3日出席了党的六届五中全会,被选入大会主席团。又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他代表陕甘地区党组织向大会献了一面锦旗——“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之后,他在陈云领导下做白区工作,担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学校白区理论班的班主任。同年6月,担任了中央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破坏部部长。1935年7月间,贾拓夫随红军总部二次离开遵义后,四渡赤水,横越大渡河,翻过大小夹金雪山,与四方面军会合,进抵黑水、芦花一带。当时,红军经过长途转战跋涉,供应十分困难,粮秣极为匮乏,筹粮成了第一件大事。中央军委在毛儿盖与芦花城各设立一个筹粮委员会。贾拓夫是芦花筹粮委员之一,承担筹粮60万斤的任务。接受任务后,他带领一部分战士匆匆出发,直奔瓦布梁子而去。行间路过一个叫以念的地方,被住在此地的彭德怀司令员欣然留住,两人促膝长谈,直到深夜。从此贾拓夫跟随彭总晓行夜宿,翻雪山,过草地,途径腊子口一路北上,到达哈达铺。
21
不一会来,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在一位警卫员的引领下,来到了毛泽东住处。他就是贾拓夫。此时他上身穿的并不是灰色红军服,而是从藏区带来的一件用“氆氇”制的毛线衣。毛泽东亲切地让座,并要给他倒水,贾拓夫颇为不自在,连忙接过茶杯说:“怎么让主席倒茶,我自己来。”“好,自己来就自己来吧。”毛泽东回到座位上,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方脸庞,宽肩膀,高个儿,憨厚中透露出几分机警,几分聪颖。“听说你是陕北人,陕北哪个县啊?”
“神木县人。”
“神木县。”毛泽东若有所思,“托夫,你可知道你们那个县为什么叫神木吗?”贾拓夫摇摇头。毛泽东说:“神木就是古麟州。相传古城东有三株古松,是唐人代所植,粗两三人合抱,枝柯相连,十分神奇,后来便以“神木”为县。对吧?”
“主席真渊博,什么都知道。”
“哎哎,不是什么都知道,我要是什么都知道,今天就不会来找你请教了。你说是不是?”
贾拓夫搓着脖子:“主席,您……”
毛泽东继续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1934年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上,你被选入主席团。”
“主席记忆力真强。”
“也不算强,过去才一年多,应给不会忘记。”毛泽东又问:“后来呢,你去哪了?”
一座半新不旧的四合院,看上去应该是一个比较殷实的农民之家。土墙上的木橛上挂着串串当归,散发出香喷喷的药味。
一纵队政委聂荣臻爬在一张破旧的方桌上,用半截铅笔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突然,一声“报告”。“进来!”随着话音,一个警卫员拿着一张旧报纸走进屋子,呈到聂荣臻面前:“首长,你看!”聂荣臻接过报纸,是一张7月份的《晋阳日报》,上面有一则消息写道:“陕北刘志丹赤匪部占领六座县城,拥有正规军五万多人。他们飘忽不定,行去无踪,窥视晋西北,随时有东渡黄河之可能……”聂荣臻立即将此报专送司令部。支队总参谋长叶剑英见到报纸,赶忙找到白军工作部部长贾拓夫,对他说:“拓夫,你看看这篇报道。刘志丹在陕北的根据地还真不小呢,你是陕北人,你对刘志丹他们的情况了解的怎么样?”“知道一些。”拓夫接过报纸,一边蛮有信心地说:“我们陕北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群众生活很苦,迫切要求革命,更重要刘志丹、习仲勋他们这些年已经在那里开辟了大片根据地,建立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如果能与陕北红军会合,将使红军如虎添翼。”
叶剑英听了喜出望外,立即把报纸拿给彭德怀司令员看,彭德怀看完后,顾不上商量,拿起报纸就去找毛泽东。
19
哈达铺,毛泽东住处——“义和昌”药铺后院。
这是一座由三间北房和十一间南面临街铺面组成的院子,房屋全部是平瓦房。中间正厅是中共中央办公室,左间是毛泽东住室,右间是洛甫住室。院子里显得十分清静。
毛泽东坐在一条长条凳子上,同谢觉哉谈论着什么,他不断地抽烟,从烟卷里冒出的丝丝白烟,在他眼前不断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图画,那图画变幻无穷,一会似山舞银蛇,一会似苍龙过海,一会又仿佛波涛汹涌。
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冲破了院落的清静:“老毛,老毛——”随着话音只见彭德怀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老毛,这是剑英刚刚送来的一张报纸,大有情况呢!他说他已经同白军工作部的贾拓夫,就是那个陕北小子已经了解了,陕北刘志丹的根据地还不小呀,力量大着呢,据说多达五万人马,哈哈,真没想到,你一看那,必有新点子……”说着嘴角快要拉到耳根。
毛泽东高兴得睁大眼睛:“是吗?你说有情况那一定情况不小!”毛泽东拿过报纸,目光在报纸上迅速地扫来扫去,只见他眉飞色舞,喜笑颜开。
“老彭啊,你能不能把贾拓夫给我找来,我同他谈谈。”毛泽东一边看报一边说。
“没问题,我这就去找他。”彭德怀话没说完,脚已经迈出了门槛……
20
现在我们有机会大略介绍一下贾托夫。
贾拓夫,陕西神木县人,16岁起参加革命,曾担任陕西省委秘书长。1933年7月28日,陕西省委在骡马市福盛楼饭馆以吃饭为掩护,开会讨论问题,结果被叛徒出卖,很快有特务上门来抓人。当时,省委书记一出门即遭到逮捕。正在结账的贾拓夫发现险情,立即从后门撤离。之后,陕西省委主要领导人投敌叛变,敌人开始大肆搜捕共产党人,省委组织遭到破坏。陷入困境的秘书长贾拓夫决定要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陕西的情况。拓贾夫到达上海后,又随中央迁移到江西苏区。在1934年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上,贾拓夫被选入主席团。在江西期间,贾拓夫在陈云领导的中共中央马恩列斯学校担任白区理论班班主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贾拓夫成为陕北共产党员中唯一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高级将领。1934年1月,党中央已经进入中央苏区,贾拓夫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之后,被介绍到中央苏区。贾拓夫到达江西瑞金后,于2月3日出席了党的六届五中全会,被选入大会主席团。又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他代表陕甘地区党组织向大会献了一面锦旗——“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之后,他在陈云领导下做白区工作,担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学校白区理论班的班主任。同年6月,担任了中央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破坏部部长。1935年7月间,贾拓夫随红军总部二次离开遵义后,四渡赤水,横越大渡河,翻过大小夹金雪山,与四方面军会合,进抵黑水、芦花一带。当时,红军经过长途转战跋涉,供应十分困难,粮秣极为匮乏,筹粮成了第一件大事。中央军委在毛儿盖与芦花城各设立一个筹粮委员会。贾拓夫是芦花筹粮委员之一,承担筹粮60万斤的任务。接受任务后,他带领一部分战士匆匆出发,直奔瓦布梁子而去。行间路过一个叫以念的地方,被住在此地的彭德怀司令员欣然留住,两人促膝长谈,直到深夜。从此贾拓夫跟随彭总晓行夜宿,翻雪山,过草地,途径腊子口一路北上,到达哈达铺。
21
不一会来,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在一位警卫员的引领下,来到了毛泽东住处。他就是贾拓夫。此时他上身穿的并不是灰色红军服,而是从藏区带来的一件用“氆氇”制的毛线衣。毛泽东亲切地让座,并要给他倒水,贾拓夫颇为不自在,连忙接过茶杯说:“怎么让主席倒茶,我自己来。”“好,自己来就自己来吧。”毛泽东回到座位上,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方脸庞,宽肩膀,高个儿,憨厚中透露出几分机警,几分聪颖。“听说你是陕北人,陕北哪个县啊?”
“神木县人。”
“神木县。”毛泽东若有所思,“托夫,你可知道你们那个县为什么叫神木吗?”贾拓夫摇摇头。毛泽东说:“神木就是古麟州。相传古城东有三株古松,是唐人代所植,粗两三人合抱,枝柯相连,十分神奇,后来便以“神木”为县。对吧?”
“主席真渊博,什么都知道。”
“哎哎,不是什么都知道,我要是什么都知道,今天就不会来找你请教了。你说是不是?”
贾拓夫搓着脖子:“主席,您……”
毛泽东继续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1934年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上,你被选入主席团。”
“主席记忆力真强。”
“也不算强,过去才一年多,应给不会忘记。”毛泽东又问:“后来呢,你去哪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