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1997
阅读:8384
发表:2016/3/29
20章 主旋律 小说
《妈妈的摇篮》第5-6章
1-4
5-6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现明白点告诉你,我假期打工还算顺利,四十天勉强弄得千余元,现汇五百元给你,望你收到汇票后速去邮局取出款来后可作如下处理:
(一)请挤出150元给大姨妈,让她好安排请人来帮忙收割庄稼;(二)再挤出三至四十元买套童装给舅家阿金哥儿子。其余的你留做生活费。再过半月我再汇三几百元补你做生活费。话就如此,不必再多来信。
匆匆!
顺祝进步!
你哥阿元亲笔
97年9月13日
她吴芳一收到汇票后,便赶忙上了邮局去取款了,也随便到商店选购了套十来岁孩子穿的童装。恰到礼拜五放下午的学,她便快快地来汽车站乘了专线客车回家来了。待她先将自己买来的那套童装亲自送去舅家交给大舅母时,时间也正好是下午六点半钟。此时她吴芳顺便说了,这套衣服是阿言的意思,她还要上二里舖去看看大姨妈。话仅如此说过,连饭也没吃就真的跑去了二里舖大姨妈英子家。
因是邻村,路程也只不过三、四华里。她吴芳也只需二十多分钟就走到了二里舖。她吴芳仅到村边,就又见到了大姨妈正好牵着牛、扛一捆柴弓背弯腰地返回家来。此时的吴芳喉头不得不马上哽咽了,慢慢地眼眶也开始噙满了泪水。她想哭啦,真的想为广大农人这贱命痛哭一场啊。
她吴芳越走越近,亲眼见大姨妈既弓腰背着一捆柴又一手牵着她的老黄牛返回家来。瞧那背影确实好凄凉。这时的吴芳不得不在心头这样说:为什么这尘世人与人之间生活差距竟这样大呢?她知道,城里不少人日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而为何想不到广阔乡间农民命运如此悲苦?就如此,她吴芳从心底里仰望苍穹“呼吁”了:老天爷啊,你为何不会安排!
正当她吴芳越想越气,看到大姨妈扛柴牵牛就真想哭时。她当妈的陈英子便拐了弯不见了。此时,她也迈进了村里来,也只隔那么两、三家人的距离就是大姨妈家了。这个时候,她吴芳还见到了老实的翠喜正掉一颗颗汗水在艰难地迎面挑水过来。固然是自不用说,她打从心底里说还是她翠喜的行为太令她吴芳感动了。一时她自我本能地跑过去,“夺”了翠喜肩上的那担水过来挑回了姨妈家,让翠喜只好笑着跟在后面走来。
这时,当她们姨妈的老英子也一手拉关好牛圈门上来,紧接着还抱着丢在台基下边的柴禾。她因为一看见勤苦的姨妈如此辛劳时,她吴芳就马上哽咽着说不出了什么话,且很快两眼眶眨眼间就噙满了泪水。而在吴芳一把“夺”过了翠喜肩头上的那担水后便急匆匆的往姨妈家跑,快速地踏上了台基来时,她这当姨妈的陈英子也恰摸出钥匙来开好了大门,她吴芳这才闪电似的担水跨过门槛直冲进厨房将水倒进了水缸去。
紧跟着她吴芳又挑空桶跑出堂屋来冲出屋去。而翠喜也跟在后面,说:“芳姐,你走累了还是让我去挑了来。”
阿芳没有扭头说:“我来挑,你指路就行。”
这时,当姨妈的老英子方看清了担子放在肩头上跑出去的正是她吴芳。因她们可能为了赶时间,就没有跟老姨妈打声“招呼”。
这晚,翠喜也陪陪她吴芳跟大姨妈形成三国鼎立坐一桌吃饭了。
这晚,待翠喜一吃罢饭返回自家去后,她吴芳便独自陪了老姨妈坐一起说了话,并讲出了他哥的意思来,请老姨妈必须接收了这一百五十元。阿芳说了这是哥特意安排叫她阿芳将钱转交给姨妈好请人帮忙收割庄稼的。主要是因为您大姨妈毕竟七十有几了,还能再多磨了多少年活儿呢……
她当姨妈的更是哽咽了,有好一阵子说不出什么话来。她阿芳无论说什么老姨妈也不肯接钱。可是阿芳总说,这是阿哥的意思,若您不肯接钱她咋好写信去跟哥交待呀?直到此时此刻,她当姨妈的泪水更如山涧瀑布冲刷下来。她老英子真哭了。
9
前面所提到的吴言在高中阶段一至三年级均任班主任并兼授语文和政治两科教学的庄禹老师也在九七年春季考研中,秋季便被录取进省大专攻文艺学硕士学历去了。他庄禹一进省城入学后,九月份才几天,他便去师大原来的母校找了自己的学生吴言玩耍。
而一向勤奋好学的吴言也跟老师唱和得好。师生间共同探讨中国新文学,而且也慢慢地从谈文学素养到家庭环境再到经济条件。当他老师的庄禹肯定了吴言才进师大中文系一年时间,就能够在省、地小刊、小报上发表了几篇小小说,以及几篇千字散文和十余首短诗与读者见面了,这均与其理想追求分不开。就尽管其家庭经济状况太不令人满意,但吴言能凭顽强精神支撑起一个家。
他庄禹总在口头上这样说,他吴言只要一读完这四年的本科后,肯定又接着是研究生的科。同时庄禹也哀叹自己家庭经济太拮挤,早写出了不少文学作品,却无经费出版。分来县城一中任教五年了,工薪还那么微乎其微,莫用说够支付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出版费用,就是只想出一册薄薄的仅百来页的小诗集五几千元这四年来也只出得了那么一册和一小本诗丛。
仅如此,他庄禹也深信分到教育单位,请勿谈经济宽裕,有时真的还入不敷出,这自然不免影响到他庄禹在文学事业上的发展。他第一部长篇小说都搁置了六、七年,第二部也搁置了四年半,连第三部也完成去了一半,第四部也即将草拟。按他的推算,要出版这四部长篇小说,至少需七、八万元,而他庄禹至今的工薪也还不足四百元,这要节约到哪年哪月去才出得了书哩?天啦,写书的,搞文学创作的为何竟如此艰难?在他所走过的这几年文学生涯中,仅见十几个短篇和两、三部中篇散见于各省市报刊杂志。至于散文,诗词也仅有零星的一些进报刊连载。说起来,都是经济条件影响啊。
不过,庄禹又说,既然进了城,就该学吴言,什么事也得做,什么活儿也得干,只有凭汗水捞上了一笔钱来,这才能够出得了书啊,也只有如此做才会完成得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吴言就是榜样呀。他庄禹也得要学习吴言才办得了大事,吴言就是他事业成功的路标,也是广大无产者向其靠拢的楷模。从他庄禹来找他吴言玩耍的这一天所见到他阿妹吴芳的来信可知,他吴言是仅仅只会考虑到个人和阿妹的前途就得了么?非也,他还考虑到了别人的生计问题,真正以实际行动去实践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做人哲学。他庄禹说,自己都当老师有五年,反而比学生渺小,终有一天肯定哟不如后来人啦。
就因此,庄禹老师仅进省大研究生院再当学生不过十来天,就赶紧联系起了诸如家教,或办公室主任之类的兼职来做。因他是从省属重点师大中文系毕业出来,现又考入省大攻读文艺学研究生,自然凭如此学历和本人的实际水平,他要求兼职多抓些收入是很快就能找得到了的。从此,他庄禹也忙他的事去了,吴言也忙吴言的事去了,师生间要想交流什么思想感情也只有通过电话联系了。
岁月消逝如流水,转眼间就过了秋收秋种的季节。吴言按当初给阿妹的信里所说,及时在国庆前几天就给她汇去了生活费四百元。而她吴芳也同样又送了一百元回去给大姨妈,并买了一件外衣去给翠喜。这回当姨妈的更掉了泪下来它个没完没了,且连连对她阿芳说,孩子啊,你们为何总要送钱来给我呢?我又不是不种庄稼,况且收割都是你送钱来给我请人帮收的哩。现家里粮食都有好几千斤,要花什么小用我不可以卖点出去呀?你们都还在读书,要用很多钱呀。可吴芳是这样说了:您就是我和元哥,翠喜的妈呀!
而翠喜比姨妈更哭得伤心,连连说,“芳姐,你在上学我都帮不了你什么忙,咋总要买衣裳又买糖来塞给我?我不敢收啊,以后你可不能这样做,你明天提回去。”而吴芳也掉了泪这样说:阿妹呀,不是你,有哪几个在家这样照顾得了大姨妈哩?我们都是一家人呀,阿元既是我哥也是你哥。
可她翠喜就是不愿接,还跑了。吴芳便亲自送去放在翠喜家堂屋的桌上,便跑了。
这是九七年公历十月中、下旬之交的一个礼拜六傍晚的事了。
(一)请挤出150元给大姨妈,让她好安排请人来帮忙收割庄稼;(二)再挤出三至四十元买套童装给舅家阿金哥儿子。其余的你留做生活费。再过半月我再汇三几百元补你做生活费。话就如此,不必再多来信。
匆匆!
顺祝进步!
你哥阿元亲笔
97年9月13日
她吴芳一收到汇票后,便赶忙上了邮局去取款了,也随便到商店选购了套十来岁孩子穿的童装。恰到礼拜五放下午的学,她便快快地来汽车站乘了专线客车回家来了。待她先将自己买来的那套童装亲自送去舅家交给大舅母时,时间也正好是下午六点半钟。此时她吴芳顺便说了,这套衣服是阿言的意思,她还要上二里舖去看看大姨妈。话仅如此说过,连饭也没吃就真的跑去了二里舖大姨妈英子家。
因是邻村,路程也只不过三、四华里。她吴芳也只需二十多分钟就走到了二里舖。她吴芳仅到村边,就又见到了大姨妈正好牵着牛、扛一捆柴弓背弯腰地返回家来。此时的吴芳喉头不得不马上哽咽了,慢慢地眼眶也开始噙满了泪水。她想哭啦,真的想为广大农人这贱命痛哭一场啊。
她吴芳越走越近,亲眼见大姨妈既弓腰背着一捆柴又一手牵着她的老黄牛返回家来。瞧那背影确实好凄凉。这时的吴芳不得不在心头这样说:为什么这尘世人与人之间生活差距竟这样大呢?她知道,城里不少人日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而为何想不到广阔乡间农民命运如此悲苦?就如此,她吴芳从心底里仰望苍穹“呼吁”了:老天爷啊,你为何不会安排!
正当她吴芳越想越气,看到大姨妈扛柴牵牛就真想哭时。她当妈的陈英子便拐了弯不见了。此时,她也迈进了村里来,也只隔那么两、三家人的距离就是大姨妈家了。这个时候,她吴芳还见到了老实的翠喜正掉一颗颗汗水在艰难地迎面挑水过来。固然是自不用说,她打从心底里说还是她翠喜的行为太令她吴芳感动了。一时她自我本能地跑过去,“夺”了翠喜肩上的那担水过来挑回了姨妈家,让翠喜只好笑着跟在后面走来。
这时,当她们姨妈的老英子也一手拉关好牛圈门上来,紧接着还抱着丢在台基下边的柴禾。她因为一看见勤苦的姨妈如此辛劳时,她吴芳就马上哽咽着说不出了什么话,且很快两眼眶眨眼间就噙满了泪水。而在吴芳一把“夺”过了翠喜肩头上的那担水后便急匆匆的往姨妈家跑,快速地踏上了台基来时,她这当姨妈的陈英子也恰摸出钥匙来开好了大门,她吴芳这才闪电似的担水跨过门槛直冲进厨房将水倒进了水缸去。
紧跟着她吴芳又挑空桶跑出堂屋来冲出屋去。而翠喜也跟在后面,说:“芳姐,你走累了还是让我去挑了来。”
阿芳没有扭头说:“我来挑,你指路就行。”
这时,当姨妈的老英子方看清了担子放在肩头上跑出去的正是她吴芳。因她们可能为了赶时间,就没有跟老姨妈打声“招呼”。
这晚,翠喜也陪陪她吴芳跟大姨妈形成三国鼎立坐一桌吃饭了。
这晚,待翠喜一吃罢饭返回自家去后,她吴芳便独自陪了老姨妈坐一起说了话,并讲出了他哥的意思来,请老姨妈必须接收了这一百五十元。阿芳说了这是哥特意安排叫她阿芳将钱转交给姨妈好请人帮忙收割庄稼的。主要是因为您大姨妈毕竟七十有几了,还能再多磨了多少年活儿呢……
她当姨妈的更是哽咽了,有好一阵子说不出什么话来。她阿芳无论说什么老姨妈也不肯接钱。可是阿芳总说,这是阿哥的意思,若您不肯接钱她咋好写信去跟哥交待呀?直到此时此刻,她当姨妈的泪水更如山涧瀑布冲刷下来。她老英子真哭了。
9
前面所提到的吴言在高中阶段一至三年级均任班主任并兼授语文和政治两科教学的庄禹老师也在九七年春季考研中,秋季便被录取进省大专攻文艺学硕士学历去了。他庄禹一进省城入学后,九月份才几天,他便去师大原来的母校找了自己的学生吴言玩耍。
而一向勤奋好学的吴言也跟老师唱和得好。师生间共同探讨中国新文学,而且也慢慢地从谈文学素养到家庭环境再到经济条件。当他老师的庄禹肯定了吴言才进师大中文系一年时间,就能够在省、地小刊、小报上发表了几篇小小说,以及几篇千字散文和十余首短诗与读者见面了,这均与其理想追求分不开。就尽管其家庭经济状况太不令人满意,但吴言能凭顽强精神支撑起一个家。
他庄禹总在口头上这样说,他吴言只要一读完这四年的本科后,肯定又接着是研究生的科。同时庄禹也哀叹自己家庭经济太拮挤,早写出了不少文学作品,却无经费出版。分来县城一中任教五年了,工薪还那么微乎其微,莫用说够支付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出版费用,就是只想出一册薄薄的仅百来页的小诗集五几千元这四年来也只出得了那么一册和一小本诗丛。
仅如此,他庄禹也深信分到教育单位,请勿谈经济宽裕,有时真的还入不敷出,这自然不免影响到他庄禹在文学事业上的发展。他第一部长篇小说都搁置了六、七年,第二部也搁置了四年半,连第三部也完成去了一半,第四部也即将草拟。按他的推算,要出版这四部长篇小说,至少需七、八万元,而他庄禹至今的工薪也还不足四百元,这要节约到哪年哪月去才出得了书哩?天啦,写书的,搞文学创作的为何竟如此艰难?在他所走过的这几年文学生涯中,仅见十几个短篇和两、三部中篇散见于各省市报刊杂志。至于散文,诗词也仅有零星的一些进报刊连载。说起来,都是经济条件影响啊。
不过,庄禹又说,既然进了城,就该学吴言,什么事也得做,什么活儿也得干,只有凭汗水捞上了一笔钱来,这才能够出得了书啊,也只有如此做才会完成得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吴言就是榜样呀。他庄禹也得要学习吴言才办得了大事,吴言就是他事业成功的路标,也是广大无产者向其靠拢的楷模。从他庄禹来找他吴言玩耍的这一天所见到他阿妹吴芳的来信可知,他吴言是仅仅只会考虑到个人和阿妹的前途就得了么?非也,他还考虑到了别人的生计问题,真正以实际行动去实践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做人哲学。他庄禹说,自己都当老师有五年,反而比学生渺小,终有一天肯定哟不如后来人啦。
就因此,庄禹老师仅进省大研究生院再当学生不过十来天,就赶紧联系起了诸如家教,或办公室主任之类的兼职来做。因他是从省属重点师大中文系毕业出来,现又考入省大攻读文艺学研究生,自然凭如此学历和本人的实际水平,他要求兼职多抓些收入是很快就能找得到了的。从此,他庄禹也忙他的事去了,吴言也忙吴言的事去了,师生间要想交流什么思想感情也只有通过电话联系了。
岁月消逝如流水,转眼间就过了秋收秋种的季节。吴言按当初给阿妹的信里所说,及时在国庆前几天就给她汇去了生活费四百元。而她吴芳也同样又送了一百元回去给大姨妈,并买了一件外衣去给翠喜。这回当姨妈的更掉了泪下来它个没完没了,且连连对她阿芳说,孩子啊,你们为何总要送钱来给我呢?我又不是不种庄稼,况且收割都是你送钱来给我请人帮收的哩。现家里粮食都有好几千斤,要花什么小用我不可以卖点出去呀?你们都还在读书,要用很多钱呀。可吴芳是这样说了:您就是我和元哥,翠喜的妈呀!
而翠喜比姨妈更哭得伤心,连连说,“芳姐,你在上学我都帮不了你什么忙,咋总要买衣裳又买糖来塞给我?我不敢收啊,以后你可不能这样做,你明天提回去。”而吴芳也掉了泪这样说:阿妹呀,不是你,有哪几个在家这样照顾得了大姨妈哩?我们都是一家人呀,阿元既是我哥也是你哥。
可她翠喜就是不愿接,还跑了。吴芳便亲自送去放在翠喜家堂屋的桌上,便跑了。
这是九七年公历十月中、下旬之交的一个礼拜六傍晚的事了。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