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1997
阅读:8362
发表:2016/3/29
20章 主旋律 小说
《妈妈的摇篮》第5-6章
1-4
5-6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翠喜只好抹泪依依不舍地离开床头,先去请了她本家族几个人过来帮她暂时守人。
13
当天上午八点来钟,翠喜她一安排好一切杂事后,便急匆匆地跑来到镇里,乘了早上九点第二趟专线客车进城去了。她第一是先跑去师范学校专找了中师二(一)班的吴芳,并及时说明了大姨妈的病情。吴芳此时哭了,也急匆匆地跑去跟班主任老师请了假,便迅速地跑来电信局给阿哥吴言拨打了电话过去。只听当哥的在省城那头也带着泣声说:“阿妹,那你们先赶回去,我马上就乘“的士”走。”
当天仅十一点半钟,吴芳和翠喜两个姑娘就乘客车及时返回本镇,又大跑着仅二十来分钟就到了二里铺她英子家里来了。这时,她家族中见男男女女的有好些人都来替她们守着英子,就连翠喜的父母也来了。她两个一到,吴芳就一头扑去姨妈床上掉泪悲哭了,同时也责怪翠喜,为何早不去城里跟她说,都已经有十一天了才去说,这太晚了。
不过,她吴芳也说了:“都怪自己,偏这段时间不会跑来家看看姨妈一趟,这怎么会知道已这样了哩。”同时她边抹泪边说了:都也怪学校鬼事太多,校领导布置给她们学生会的工作也太多,就如此才做个没完没了的。当然,更怪不争气的吴非这狗日的,如果他不回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了。
但是,无论她吴芳怎么说,怎么从心灵深处呼唤姨妈,她老英子说话也是语无伦次的,每一句都很吞吞吐吐了。所有在场的人人都流泪了。从当姨妈的老英子到当侄女的吴芳和翠喜都因泪水模糊了视线。她俩紧紧地抱住被头哀哭起来,听那哭泣声好凄凉。
这天,直到下午三点半钟,当侄子的吴言才气喘吁吁地跑进姨妈家里来闯进她寝房抱住被头摇着姨妈的身子。可是,当姨妈的英子仅一听到吴言真的赶来到了时,她仅翻过眼皮上来望了吴言一眼,就歪了头过去。他吴言连呼了姨妈几声,也不见醒,用手贴到她鼻孔上去,也没气了。
他这时方知道是姨妈坚持等他回来看一眼才安心闭了眼去的。他马上失声痛哭了,泪水一瞬间就流满下来盖住了脸。吴芳和翠喜哭得更伤心,嚎啕。但他吴言却能抑制住感情,扒开她们。叫她家族中一个老人出去先扛一大捆稻草回屋来铺在堂屋神堂下。
然后,他吴言就叫了她家族中两个较年青的族人过来帮忙他抬了姨妈的遗体和垫单、被子等全部铺盖到堂屋神堂下平躺起,再扯了一张垫单来盖住死者陈英子的头。然后吴言当亲孝子作了如下安排:
一、金富姨伯、金城二姨伯,再找几个人负责去买一口棺材回来。先拿六百元去,不够再补。争取今晚九点钟前装殓。
二、小江家大婶、小华家大姨妈你们负责缝制装老衣,布料我已带得了六丈多来。
三、金先叔、小王哥你们带几位族人负责跑镇上采购一下这几样东西:①、买钱纸长短各五斤;②、买香火十把、香烟五条;③、买三十块白豆腐,二十斤猪肉等等来暂时解决今晚上来帮忙做事的人的饭菜。另外再用三至五十买其它小菜,先提三百元去。
四、由小玉大嫂你再找几个去打几挑米。元英家大伯妈负责在家烧火做饭。吴忠华老爷爷来负责点香安上菜油灯。
五、我还请玉江、玉海两叔子去帮找来吴树成老阴阳先生过来跟我看看如何安葬老姨妈。
六、另外还要请金先叔,麻烦你们跑镇上时顺便问问伍玉祥老石匠那些已磨好的石碑单价是多少,若连石碑脚一起,不超过六百元的话那明天你们就请一架马车拉了回来。然后我顺便写几个字上去就开始动手雕刻……
一切布置妥当后,吴芳和翠喜就过来跪在姨妈脚前守孝了。当然他吴言也跪下来守孝。在此时此刻,他吴言竟成了第一主人,除摸钱出来安排族人去替他办事外,室内室外什么大、小事族人都要过问到他吴言。而他都能应酬自如了。
正好到第五天大早,村边东北角那道山梁的那个土岗上,就巍然耸立起了一座由弧形石块筑成的陵墓,墓门立了一块四尺二高的石碑。碑文流利的行楷字就是吴言亲手题写并亲自雕刻的。这天从凌晨四点开始,二里铺村上男人们就在土岗上忙了一大早上了。直到上午九点钟这工作才算完成。
直到这时,论辈分算大姨妈陈英子儿媳的她们家族所有妇女才穿戴整齐携带小孩来到墓前下跪,且头盖白纱给亡者鞠躬。而吴言顶替吴非亲自当孝子,如实履行了阴阳先生安排的一切由孝子买地契、祭五方等等跪拜之事大约有一个半小时方结束。
当事毕回村后,他吴言吴芳翠喜三兄妹就一天到黑热情款待了她姨妈家和自己家所有来祭奠的亲朋故友。
后来,那曾教过吴言的庄老师也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他庄禹便不无感慨地说,以往写小说,总觉得没好题材可写,但从吴言慷慨花钱葬姨母这一次,不正是理想的题材吗?
(1999年——2001年夏草成于乡间寒舍,
2004年秋抄;2011年春季打字完成)
13
当天上午八点来钟,翠喜她一安排好一切杂事后,便急匆匆地跑来到镇里,乘了早上九点第二趟专线客车进城去了。她第一是先跑去师范学校专找了中师二(一)班的吴芳,并及时说明了大姨妈的病情。吴芳此时哭了,也急匆匆地跑去跟班主任老师请了假,便迅速地跑来电信局给阿哥吴言拨打了电话过去。只听当哥的在省城那头也带着泣声说:“阿妹,那你们先赶回去,我马上就乘“的士”走。”
当天仅十一点半钟,吴芳和翠喜两个姑娘就乘客车及时返回本镇,又大跑着仅二十来分钟就到了二里铺她英子家里来了。这时,她家族中见男男女女的有好些人都来替她们守着英子,就连翠喜的父母也来了。她两个一到,吴芳就一头扑去姨妈床上掉泪悲哭了,同时也责怪翠喜,为何早不去城里跟她说,都已经有十一天了才去说,这太晚了。
不过,她吴芳也说了:“都怪自己,偏这段时间不会跑来家看看姨妈一趟,这怎么会知道已这样了哩。”同时她边抹泪边说了:都也怪学校鬼事太多,校领导布置给她们学生会的工作也太多,就如此才做个没完没了的。当然,更怪不争气的吴非这狗日的,如果他不回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了。
但是,无论她吴芳怎么说,怎么从心灵深处呼唤姨妈,她老英子说话也是语无伦次的,每一句都很吞吞吐吐了。所有在场的人人都流泪了。从当姨妈的老英子到当侄女的吴芳和翠喜都因泪水模糊了视线。她俩紧紧地抱住被头哀哭起来,听那哭泣声好凄凉。
这天,直到下午三点半钟,当侄子的吴言才气喘吁吁地跑进姨妈家里来闯进她寝房抱住被头摇着姨妈的身子。可是,当姨妈的英子仅一听到吴言真的赶来到了时,她仅翻过眼皮上来望了吴言一眼,就歪了头过去。他吴言连呼了姨妈几声,也不见醒,用手贴到她鼻孔上去,也没气了。
他这时方知道是姨妈坚持等他回来看一眼才安心闭了眼去的。他马上失声痛哭了,泪水一瞬间就流满下来盖住了脸。吴芳和翠喜哭得更伤心,嚎啕。但他吴言却能抑制住感情,扒开她们。叫她家族中一个老人出去先扛一大捆稻草回屋来铺在堂屋神堂下。
然后,他吴言就叫了她家族中两个较年青的族人过来帮忙他抬了姨妈的遗体和垫单、被子等全部铺盖到堂屋神堂下平躺起,再扯了一张垫单来盖住死者陈英子的头。然后吴言当亲孝子作了如下安排:
一、金富姨伯、金城二姨伯,再找几个人负责去买一口棺材回来。先拿六百元去,不够再补。争取今晚九点钟前装殓。
二、小江家大婶、小华家大姨妈你们负责缝制装老衣,布料我已带得了六丈多来。
三、金先叔、小王哥你们带几位族人负责跑镇上采购一下这几样东西:①、买钱纸长短各五斤;②、买香火十把、香烟五条;③、买三十块白豆腐,二十斤猪肉等等来暂时解决今晚上来帮忙做事的人的饭菜。另外再用三至五十买其它小菜,先提三百元去。
四、由小玉大嫂你再找几个去打几挑米。元英家大伯妈负责在家烧火做饭。吴忠华老爷爷来负责点香安上菜油灯。
五、我还请玉江、玉海两叔子去帮找来吴树成老阴阳先生过来跟我看看如何安葬老姨妈。
六、另外还要请金先叔,麻烦你们跑镇上时顺便问问伍玉祥老石匠那些已磨好的石碑单价是多少,若连石碑脚一起,不超过六百元的话那明天你们就请一架马车拉了回来。然后我顺便写几个字上去就开始动手雕刻……
一切布置妥当后,吴芳和翠喜就过来跪在姨妈脚前守孝了。当然他吴言也跪下来守孝。在此时此刻,他吴言竟成了第一主人,除摸钱出来安排族人去替他办事外,室内室外什么大、小事族人都要过问到他吴言。而他都能应酬自如了。
正好到第五天大早,村边东北角那道山梁的那个土岗上,就巍然耸立起了一座由弧形石块筑成的陵墓,墓门立了一块四尺二高的石碑。碑文流利的行楷字就是吴言亲手题写并亲自雕刻的。这天从凌晨四点开始,二里铺村上男人们就在土岗上忙了一大早上了。直到上午九点钟这工作才算完成。
直到这时,论辈分算大姨妈陈英子儿媳的她们家族所有妇女才穿戴整齐携带小孩来到墓前下跪,且头盖白纱给亡者鞠躬。而吴言顶替吴非亲自当孝子,如实履行了阴阳先生安排的一切由孝子买地契、祭五方等等跪拜之事大约有一个半小时方结束。
当事毕回村后,他吴言吴芳翠喜三兄妹就一天到黑热情款待了她姨妈家和自己家所有来祭奠的亲朋故友。
后来,那曾教过吴言的庄老师也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他庄禹便不无感慨地说,以往写小说,总觉得没好题材可写,但从吴言慷慨花钱葬姨母这一次,不正是理想的题材吗?
(1999年——2001年夏草成于乡间寒舍,
2004年秋抄;2011年春季打字完成)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