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4420
成片时长:每集约43分钟
阅读:9908
发表:2018/3/30
24集 主旋律,悬疑,犯罪 电视剧剧本
《豫西迷案:道中还有道》第4-7集
免费
1-3
4-7
8-10
11-15
16-20
21-24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8-A-00866】
【本作品可免费使用。免费条件:1、取得作者授权;2、拍摄方为有作品的影视公司, 公演编剧署作者实名,参与拟定主演、导演。】
白有志:“可是,村民代表却举报赵根瞒贪追加的土地补偿金不发给村民。”
△杨弘皱眉沉思。
李 周:“还有,特区管委为中心校担保贷款100万,用机关20亩地抵押贷款80万,结果本息未还,教楼坍塌,耕地锐减。”
△陈得索皱眉沉思,沉默寡言。
杨 弘:“得索,你是调查组第一组长,又是老侦探了,谈谈你的看法?”
陈得索:“通过调查,迷案虽然没有水落石出,但问题的根源已经显现,下一步如何工作,请您指示。”
△李周、高云鹏等点头。
杨 弘:“调查组按照县委指示,分别进驻特区管委和孔庙村委明查暗访,扑朔迷离的案情已经露出端倪。特区管委丁一和李艳叶内耗,影响很坏,纪委要发通告批评,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你们从中发现的新问题,涉及到一些人,我带得索、李周二位同志向县委王书记汇报。”
场:7——11
时:日
景:王新明办公室内
人:王新明、杨弘、龙根、刘喜贵、陈得索、李周
△陈得索、李周坐着慢慢品茶,杨弘站着揉腰……
△王新明看罢调查报告,一脸严肃。他抓起电话——
王新明:“刘主任,你到我办公室!”
△龙根匆匆走进,扫视杨弘、陈得索、李周。王新明生气地把调查报告甩给他——
王新明:“看,柏子山特区管委乌烟瘴气!”
△龙根脸色铁青,接过调查报告皱眉细看,而后喝口茶,语气谦和道——
龙 根:“特区管委接二连三出现问题,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教育不到,监管不力。要处理连我一起处理。”
王新明:“不要做空泛地检讨了,关键你要向纪委调查组澄清事实。”
龙 根:(坦然道)“杨书记,你哪些问题不清楚?请提出来!”
杨 弘:“调查报告你已经看了,特区管委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
龙 根:“是的。孔庙小学教楼坍塌影响极坏,究其原因是城建局建筑公司总经理钱五侵占夏包等民工工资,又偷工减料造成的。我已经责成秦威无偿地重新把教楼盖起来。关于特区管委担保贷款和买机关土地问题,刘喜贵说他已经给县信用联社结清了本息,具体情况请刘喜贵自己汇报。至于县修特区国道附道追加土地补偿款问题,农民有诉求,也合理,王书记曾让我协调过,但是,我请求多次,省交通厅和县财政局都不给追加。农民说赵根和特区管委瞒追加补偿不属实。”
杨 弘:“尽管特区管委的账丢了,但丢账不丢事。请您谈谈协调争取修路追加土地补偿款的过程。”
龙 根:(喝口茶)“那好。”
△突然,刘喜贵闯了进来——
场:7——12
时:同上
景:同上
人:王新明、杨弘、龙根、刘喜贵、陈得索、李周
△刘喜贵额头冒汗,站在王新明面前,向挨训的小学生低下头。
龙 根:(痛苦的样子)“喜贵呀,县委信任你,让你负责特区管委全面工作,可你辜负了领导特别是王书记的厚望。同着王书记和杨书记,你老老实实把问题交代清楚。”
刘喜贵:(慢慢抬起头)“我今天就是来向领导做检讨的。盖孔庙小学教楼,我轻信钱五,谁知他偷工减料,导致教楼坍塌,算我瞎了眼。请领导放心,我按照县委要求督促钱五出资保质保量把教楼盖起来,不耽误明年学生到教楼上课。”
龙 根:“贷款是怎么还的?”
刘喜贵:“管委最近已经把200万本息全部结清了。”
杨 弘:“单位怎么现在有钱了?”
刘喜贵:“单位本来就有钱,只是钱没有及时到位。”
杨 弘:“单位的钱从哪里弄的?”
刘喜贵:(看看王书记)“还是县委县政府给的发展政策弄的钱。县修附道征地300亩,县财政按每亩6.8万共2040万元由特区管委代理给村民划拨赔偿,在实际赔偿中给村民每亩4.8万,管委每亩赚2万,那就是600万,即使给村委返还15万,特区管委还剩525万。”
杨 弘:“这款干什么用了?”
刘喜贵:“征20亩地用100万,建特区管委机关大楼用150万。”
杨 弘:“除此应该还剩275万,那你为什么又贷款80万,又卖10亩地呢?”
刘喜贵:“用于修附道和配套设施呀。”
杨 弘:“你给我绕糊涂了。县委县政府修附道,怎么还有你特区管委投资?”
刘喜贵:“我也不愿意拿钱。可是龙主任说,‘县委县政府修附道省交通厅不给钱,县政府实际只拿出1440万给村民土地赔偿,而修附道用工用料费用还有缺口。’他指示我,要为县委县政府排忧解难,特区管委要把卖地利润余额上交财政,并贷款、转卖机关院内的土地,支持特区道路建设。”
△杨弘将信将疑,又问——
杨 弘:“10亩地卖多少钱?”
刘喜贵:“农用耕地转为商业用地,10亩地卖100万。”
杨 弘:“你总共上交县财政多少?”
刘喜贵:“净赚余额加贷款、卖地共计455万。”
杨 弘:“既然上交了,那你为什么现在还有能力还贷款?”
刘喜贵:“债务本该县政府承担,可是县政府没有能力偿还。为了缓解政府压力,我只有向城建局建筑公司钱五借款还贷。”
杨 弘:(画外音)“又是钱五,这家伙这么有钱?”
龙 根:“你为柏子山特区发展,想尽办法,不遗余力又替县委县政府蒙难,王书记和我都理解。”
△王新明点头,杨弘皱眉沉思——
刘喜贵:(潸然泪下)“我为政府分忧,反遭纪委调查,还替政府坐到被告席上!”
龙 根:“你所做的这是政府行为,全国特区都是这样;不这样,特区怎么发展?你受委屈是暂时的。”
△杨弘继续发问——
场:7——13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杨 弘:“秦平和你的豪宅是怎么回事?”
刘喜贵:(一哆嗦)“宅基地是我们自己买的,当时地不值钱,不像现在。由于秦主任向钱五承诺,将来特区机关大楼和孔庙小学教楼都让他承包,钱五就把我们的住房建起了。这算以权谋私了。”
龙 根:“修附道是怎么预算的?”
刘喜贵:“政府征地300亩,向村民赔偿2040万元;修附道用工料,参照国道主干道施工标准预算1000万元,加上260万元的建花坛,架路灯,总投资3300万元。”
杨 弘:(拿出公文包的预算审批表,抖抖)“是这个审批表吧?”
刘喜贵:(抬眼看看)“是的。”
杨 弘:“当时是怎么审批的?”
刘喜贵:“有龙主任协调,财政局计财股审核,财政局姚局长签批。”
杨 弘:“群众举报赵根瞒贪修附道追加的土地补偿款。但赵根说‘账上给了,实际没有给。’这是怎么回事?”
△刘喜贵先看看龙根,而后扫视王新明。
刘喜贵:“王书记和龙主任清楚。”
王新明:“给村民追加土地补偿,我曾给村民代表答复过,但县委县政府没有钱,兑现不了。后来我让龙主任到省交通厅争取,也没有回音。请龙主任详谈。”
龙 根:“好。”他呷口茶,娓娓道来——“1997年6月,我到省交通厅争取追加修路征用土地补偿……”
龙根脑际浮现昔日画面——
场:7——14
时:日
景:省交通厅李厅长办公室内
人:龙根、李厅长(男,1997——2002年,46——51岁,省交通厅厅长)、路先(男,1997——2002年,45——50岁,省交通厅副厅长)
△省交通厅副厅长路先陪龙根走进李厅长办公室。龙根左胳膊夹公文包,右手提白色塑料油壶站着。
路 先:“李厅长,这是豫西县委办公室主任龙根,负责翻修和拓宽柏子山特区国道,有问题向您汇报。”
△李厅长白白净净,文质彬彬。他在批阅文件。
李厅长:(头也不抬)“坐。”
△龙根没有坐,而是提高油壶在李厅长办公桌前晃动。
龙 根:“顺便带点老家的小磨油给李厅长尝尝。这可是土特产,别看是个壶子,内装的可是地道货,台商柏典回台湾不带茅台酒专带这玩意。”
李厅长:(抬头看,笑笑)“请坐。”
△龙根还没有坐。他把油壶放到李厅长办公桌下,从公文包掏出《关于豫西
县柏子山特区修国道主干道和两边附道有关问题的报告》。
△李厅长接材料没看。龙根站着口头汇报——
龙 根:“豫西县在柏子山特区国道路段修主干道和两侧附道5公里,宽共70米。通过换算,交通厅需要征地 525亩。按最低价算,每亩5万起价,交通厅需要给我们支付2625万,还不含地上青苗和建筑附属物赔偿。但实际交通厅只给我们30米的征地款,剩余地款让我们县财政负担,不合适呀。”
△李厅长沉默,路先发话——
路 先:“龙主任,交通厅支持豫西县柏子山特区以国道为依托修筑两边附道,但是您把国家和地方的责权混淆了。这525亩地应该按二笔账算。一笔是30米的故道。这故道长期属国家所有,不能出钱再买呀。一笔是你们修附道属县政府行为,征地、修路成本均应该你们自己承担。”
龙 根:(笑笑,分别给二位厅长倒水)“按理可以这样讲,但结合我县实际,就困难了。首先,这段路途径半山区。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老百姓靠地吃饭,要让其劳动转型,须给予资金支持。”他两手一摊,续道,“可是,县政府却没有钱,加之此段沟坡纵横,施工难度大,国家如果不做特殊处理,我认为伤农不说,还会影响主干道的进程和质量。再次,主干道虽是国家故道,但必经我地,现在国家有钱了,何不惠及当地百姓?常言道,那里官,想(香)那里民。好歹俺也是县衙地方官呀,如果当地富了,俺也好多给各位送小磨油啊。”
画外音:“李厅长和路副厅长觉得龙根说得入情入理,面面相觑。”
李厅长:“龙主任不辞劳苦为民谋利,我们很感动,您把电话留下,等两天我给您回话。”
△龙根抓起茶杯一饮而尽,而后留下电话——
龙 根:“有劳李厅长、路厅长费心。得闲到豫西指导指导,给俺一个倒酒的机会。”
场:7——15
时:日
景:王新明办公室内
人:王新明、龙根
△龙根走进王新明办公室。
龙 根:“我到省交通厅,按您的意见汇报了修主干道和两侧附道,国家征地赔偿问题。和李厅长、路厅长谈得很融洽。他们明确表态,尽一切可能支持我们的工作,但是,就主干道全额赔偿问题还没有具体答复。”
王新明:“柏子山特区设立已经十年,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要想让特区社会经济再上新台阶,修附道工程要尽快实施,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也要跟上。你要进一步跟进。”
龙 根:“交通厅按咱的意见赔偿,还在镜里照着,远水不解近渴。”
王新明:“交通厅给钱不给钱,县财政也要拿出资金修附道加快特区建设。”
场:7——16
时:日
景:王新明办公室内
人:王新明、杨弘、龙根、刘喜贵、陈得索、李周
龙根回忆画面淡出。
杨 弘:“如此说来,赵根瞒贪修路追加土地陪偿款不属实?”
刘喜贵:“真与假要有证据。”
王新明:“虽没有证据,但通过调查,也发现特区管委和孔庙村委主要领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经济问题和生活作风问题。纪委要根据事实和他们的认错态度,依纪循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党内警告和行政记过处理,以此警示教育特区管委和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汲取教训,查摆不足,凝志聚力,团结一致,确保豫西县社会经济和谐持续发展。纪委还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跟踪问效。”
龙 根:“喜贵,今后要按照王书记的指示,狠抓落实,在改革开放的特区一定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刘喜贵:(点头哈腰)“是、是。请县领导放心,我代表特区管委一定给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答卷。”
△杨弘欲说什么,王新明手一摆——
王新明:(对杨弘)“调查组工作接近尾声,具体工作回纪委再议。”
场:7——17
时:日
景:杨弘办公室内
人:杨弘、陈得索、李周
△陈得索、李周心情沉重地走进杨弘办公室。
李 周:“杨书记,按刘喜贵所说,特区没有拿出一分钱,就借县修附道之机把300亩变为政府所有,并买地盖了特区管委机关大楼。还说,钱五替特区管委还贷,为政府排忧解难。这么一说,他和钱五不是罪人了,倒成建设柏子山特区的功臣了。”
陈得索:“其实,区管委是借县政府建设发展柏子山特区政策,谋取单位和个人利益。钱五那来的钱?这是他修路政府给他的利润!”
杨 弘:“这也是中国的国情。政府为发展而埋单,商人为发展而挣政府的钱,反过来商人又给政府纳税或捐助,回馈政府和社会。”
陈得索:“这是不是腐败?”
杨 弘:“这不能叫腐败,而是利益分配公问题。”
陈得索:“农民拿出宝贵的土地,政府高价埋单,他钱五腰包挣满,拿钱还贷,难道真是在做慈善事业?不,这是一些单位和个人浑水摸鱼使的障眼法。为保全他们的既得名利,不得不拿钱消灾,息事宁人。我认为他们手上还有肮脏钱!”
△杨弘面色阴沉,一声不吭。
李 周:“你认为省交通厅给农民追加的土地赔偿是真是假?”
陈得索:“也许有,也许没有。这是一个谜。”
杨 弘:“纪委和公安办案都需要证据。你我都要汲取‘柏子山计划案’中的历史教训!”
陈得索:(画外音)“杨书记的态度似乎有变。本来我还想质疑李艳叶背后的‘老大’是谁?现在只能深埋心中了。”于是,他随声附和道,“是的。推理需要证据支撑。下一步如何调查取证,请您安排。”
杨 弘:“此项工作暂告一段。李周起草处理意见,你和其他调查组成员先回单位工作,随时听令。”
陈得索:“好。”
场:7——18
时:日
景:县委纪委院内/陈明出警路上
人:陈得索、陈明
△陈得索走出杨弘办公室。突然,他的手机响,机内传来柏子山特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陈明的声音——
陈 明:“陈局长,纪委成立的调查组还有事吗?”
陈得索:“暂告一段。有事吗?”
陈 明:“刚才,漫滩湖宾馆老板武秋生报案,一个小姐在他宾馆204房间被人谋害了,我们正往现场赶。”
陈得索:“好,你们先去,我马上也到。让吴九清保护好现场。”
陈 明:“好的。”
场:7——19
时:日
景:漫滩湖宾馆外/内204房间
△杨弘皱眉沉思。
李 周:“还有,特区管委为中心校担保贷款100万,用机关20亩地抵押贷款80万,结果本息未还,教楼坍塌,耕地锐减。”
△陈得索皱眉沉思,沉默寡言。
杨 弘:“得索,你是调查组第一组长,又是老侦探了,谈谈你的看法?”
陈得索:“通过调查,迷案虽然没有水落石出,但问题的根源已经显现,下一步如何工作,请您指示。”
△李周、高云鹏等点头。
杨 弘:“调查组按照县委指示,分别进驻特区管委和孔庙村委明查暗访,扑朔迷离的案情已经露出端倪。特区管委丁一和李艳叶内耗,影响很坏,纪委要发通告批评,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你们从中发现的新问题,涉及到一些人,我带得索、李周二位同志向县委王书记汇报。”
场:7——11
时:日
景:王新明办公室内
人:王新明、杨弘、龙根、刘喜贵、陈得索、李周
△陈得索、李周坐着慢慢品茶,杨弘站着揉腰……
△王新明看罢调查报告,一脸严肃。他抓起电话——
王新明:“刘主任,你到我办公室!”
△龙根匆匆走进,扫视杨弘、陈得索、李周。王新明生气地把调查报告甩给他——
王新明:“看,柏子山特区管委乌烟瘴气!”
△龙根脸色铁青,接过调查报告皱眉细看,而后喝口茶,语气谦和道——
龙 根:“特区管委接二连三出现问题,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教育不到,监管不力。要处理连我一起处理。”
王新明:“不要做空泛地检讨了,关键你要向纪委调查组澄清事实。”
龙 根:(坦然道)“杨书记,你哪些问题不清楚?请提出来!”
杨 弘:“调查报告你已经看了,特区管委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
龙 根:“是的。孔庙小学教楼坍塌影响极坏,究其原因是城建局建筑公司总经理钱五侵占夏包等民工工资,又偷工减料造成的。我已经责成秦威无偿地重新把教楼盖起来。关于特区管委担保贷款和买机关土地问题,刘喜贵说他已经给县信用联社结清了本息,具体情况请刘喜贵自己汇报。至于县修特区国道附道追加土地补偿款问题,农民有诉求,也合理,王书记曾让我协调过,但是,我请求多次,省交通厅和县财政局都不给追加。农民说赵根和特区管委瞒追加补偿不属实。”
杨 弘:“尽管特区管委的账丢了,但丢账不丢事。请您谈谈协调争取修路追加土地补偿款的过程。”
龙 根:(喝口茶)“那好。”
△突然,刘喜贵闯了进来——
场:7——12
时:同上
景:同上
人:王新明、杨弘、龙根、刘喜贵、陈得索、李周
△刘喜贵额头冒汗,站在王新明面前,向挨训的小学生低下头。
龙 根:(痛苦的样子)“喜贵呀,县委信任你,让你负责特区管委全面工作,可你辜负了领导特别是王书记的厚望。同着王书记和杨书记,你老老实实把问题交代清楚。”
刘喜贵:(慢慢抬起头)“我今天就是来向领导做检讨的。盖孔庙小学教楼,我轻信钱五,谁知他偷工减料,导致教楼坍塌,算我瞎了眼。请领导放心,我按照县委要求督促钱五出资保质保量把教楼盖起来,不耽误明年学生到教楼上课。”
龙 根:“贷款是怎么还的?”
刘喜贵:“管委最近已经把200万本息全部结清了。”
杨 弘:“单位怎么现在有钱了?”
刘喜贵:“单位本来就有钱,只是钱没有及时到位。”
杨 弘:“单位的钱从哪里弄的?”
刘喜贵:(看看王书记)“还是县委县政府给的发展政策弄的钱。县修附道征地300亩,县财政按每亩6.8万共2040万元由特区管委代理给村民划拨赔偿,在实际赔偿中给村民每亩4.8万,管委每亩赚2万,那就是600万,即使给村委返还15万,特区管委还剩525万。”
杨 弘:“这款干什么用了?”
刘喜贵:“征20亩地用100万,建特区管委机关大楼用150万。”
杨 弘:“除此应该还剩275万,那你为什么又贷款80万,又卖10亩地呢?”
刘喜贵:“用于修附道和配套设施呀。”
杨 弘:“你给我绕糊涂了。县委县政府修附道,怎么还有你特区管委投资?”
刘喜贵:“我也不愿意拿钱。可是龙主任说,‘县委县政府修附道省交通厅不给钱,县政府实际只拿出1440万给村民土地赔偿,而修附道用工用料费用还有缺口。’他指示我,要为县委县政府排忧解难,特区管委要把卖地利润余额上交财政,并贷款、转卖机关院内的土地,支持特区道路建设。”
△杨弘将信将疑,又问——
杨 弘:“10亩地卖多少钱?”
刘喜贵:“农用耕地转为商业用地,10亩地卖100万。”
杨 弘:“你总共上交县财政多少?”
刘喜贵:“净赚余额加贷款、卖地共计455万。”
杨 弘:“既然上交了,那你为什么现在还有能力还贷款?”
刘喜贵:“债务本该县政府承担,可是县政府没有能力偿还。为了缓解政府压力,我只有向城建局建筑公司钱五借款还贷。”
杨 弘:(画外音)“又是钱五,这家伙这么有钱?”
龙 根:“你为柏子山特区发展,想尽办法,不遗余力又替县委县政府蒙难,王书记和我都理解。”
△王新明点头,杨弘皱眉沉思——
刘喜贵:(潸然泪下)“我为政府分忧,反遭纪委调查,还替政府坐到被告席上!”
龙 根:“你所做的这是政府行为,全国特区都是这样;不这样,特区怎么发展?你受委屈是暂时的。”
△杨弘继续发问——
场:7——13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杨 弘:“秦平和你的豪宅是怎么回事?”
刘喜贵:(一哆嗦)“宅基地是我们自己买的,当时地不值钱,不像现在。由于秦主任向钱五承诺,将来特区机关大楼和孔庙小学教楼都让他承包,钱五就把我们的住房建起了。这算以权谋私了。”
龙 根:“修附道是怎么预算的?”
刘喜贵:“政府征地300亩,向村民赔偿2040万元;修附道用工料,参照国道主干道施工标准预算1000万元,加上260万元的建花坛,架路灯,总投资3300万元。”
杨 弘:(拿出公文包的预算审批表,抖抖)“是这个审批表吧?”
刘喜贵:(抬眼看看)“是的。”
杨 弘:“当时是怎么审批的?”
刘喜贵:“有龙主任协调,财政局计财股审核,财政局姚局长签批。”
杨 弘:“群众举报赵根瞒贪修附道追加的土地补偿款。但赵根说‘账上给了,实际没有给。’这是怎么回事?”
△刘喜贵先看看龙根,而后扫视王新明。
刘喜贵:“王书记和龙主任清楚。”
王新明:“给村民追加土地补偿,我曾给村民代表答复过,但县委县政府没有钱,兑现不了。后来我让龙主任到省交通厅争取,也没有回音。请龙主任详谈。”
龙 根:“好。”他呷口茶,娓娓道来——“1997年6月,我到省交通厅争取追加修路征用土地补偿……”
龙根脑际浮现昔日画面——
场:7——14
时:日
景:省交通厅李厅长办公室内
人:龙根、李厅长(男,1997——2002年,46——51岁,省交通厅厅长)、路先(男,1997——2002年,45——50岁,省交通厅副厅长)
△省交通厅副厅长路先陪龙根走进李厅长办公室。龙根左胳膊夹公文包,右手提白色塑料油壶站着。
路 先:“李厅长,这是豫西县委办公室主任龙根,负责翻修和拓宽柏子山特区国道,有问题向您汇报。”
△李厅长白白净净,文质彬彬。他在批阅文件。
李厅长:(头也不抬)“坐。”
△龙根没有坐,而是提高油壶在李厅长办公桌前晃动。
龙 根:“顺便带点老家的小磨油给李厅长尝尝。这可是土特产,别看是个壶子,内装的可是地道货,台商柏典回台湾不带茅台酒专带这玩意。”
李厅长:(抬头看,笑笑)“请坐。”
△龙根还没有坐。他把油壶放到李厅长办公桌下,从公文包掏出《关于豫西
县柏子山特区修国道主干道和两边附道有关问题的报告》。
△李厅长接材料没看。龙根站着口头汇报——
龙 根:“豫西县在柏子山特区国道路段修主干道和两侧附道5公里,宽共70米。通过换算,交通厅需要征地 525亩。按最低价算,每亩5万起价,交通厅需要给我们支付2625万,还不含地上青苗和建筑附属物赔偿。但实际交通厅只给我们30米的征地款,剩余地款让我们县财政负担,不合适呀。”
△李厅长沉默,路先发话——
路 先:“龙主任,交通厅支持豫西县柏子山特区以国道为依托修筑两边附道,但是您把国家和地方的责权混淆了。这525亩地应该按二笔账算。一笔是30米的故道。这故道长期属国家所有,不能出钱再买呀。一笔是你们修附道属县政府行为,征地、修路成本均应该你们自己承担。”
龙 根:(笑笑,分别给二位厅长倒水)“按理可以这样讲,但结合我县实际,就困难了。首先,这段路途径半山区。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老百姓靠地吃饭,要让其劳动转型,须给予资金支持。”他两手一摊,续道,“可是,县政府却没有钱,加之此段沟坡纵横,施工难度大,国家如果不做特殊处理,我认为伤农不说,还会影响主干道的进程和质量。再次,主干道虽是国家故道,但必经我地,现在国家有钱了,何不惠及当地百姓?常言道,那里官,想(香)那里民。好歹俺也是县衙地方官呀,如果当地富了,俺也好多给各位送小磨油啊。”
画外音:“李厅长和路副厅长觉得龙根说得入情入理,面面相觑。”
李厅长:“龙主任不辞劳苦为民谋利,我们很感动,您把电话留下,等两天我给您回话。”
△龙根抓起茶杯一饮而尽,而后留下电话——
龙 根:“有劳李厅长、路厅长费心。得闲到豫西指导指导,给俺一个倒酒的机会。”
场:7——15
时:日
景:王新明办公室内
人:王新明、龙根
△龙根走进王新明办公室。
龙 根:“我到省交通厅,按您的意见汇报了修主干道和两侧附道,国家征地赔偿问题。和李厅长、路厅长谈得很融洽。他们明确表态,尽一切可能支持我们的工作,但是,就主干道全额赔偿问题还没有具体答复。”
王新明:“柏子山特区设立已经十年,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要想让特区社会经济再上新台阶,修附道工程要尽快实施,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也要跟上。你要进一步跟进。”
龙 根:“交通厅按咱的意见赔偿,还在镜里照着,远水不解近渴。”
王新明:“交通厅给钱不给钱,县财政也要拿出资金修附道加快特区建设。”
场:7——16
时:日
景:王新明办公室内
人:王新明、杨弘、龙根、刘喜贵、陈得索、李周
龙根回忆画面淡出。
杨 弘:“如此说来,赵根瞒贪修路追加土地陪偿款不属实?”
刘喜贵:“真与假要有证据。”
王新明:“虽没有证据,但通过调查,也发现特区管委和孔庙村委主要领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经济问题和生活作风问题。纪委要根据事实和他们的认错态度,依纪循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党内警告和行政记过处理,以此警示教育特区管委和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汲取教训,查摆不足,凝志聚力,团结一致,确保豫西县社会经济和谐持续发展。纪委还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跟踪问效。”
龙 根:“喜贵,今后要按照王书记的指示,狠抓落实,在改革开放的特区一定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刘喜贵:(点头哈腰)“是、是。请县领导放心,我代表特区管委一定给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答卷。”
△杨弘欲说什么,王新明手一摆——
王新明:(对杨弘)“调查组工作接近尾声,具体工作回纪委再议。”
场:7——17
时:日
景:杨弘办公室内
人:杨弘、陈得索、李周
△陈得索、李周心情沉重地走进杨弘办公室。
李 周:“杨书记,按刘喜贵所说,特区没有拿出一分钱,就借县修附道之机把300亩变为政府所有,并买地盖了特区管委机关大楼。还说,钱五替特区管委还贷,为政府排忧解难。这么一说,他和钱五不是罪人了,倒成建设柏子山特区的功臣了。”
陈得索:“其实,区管委是借县政府建设发展柏子山特区政策,谋取单位和个人利益。钱五那来的钱?这是他修路政府给他的利润!”
杨 弘:“这也是中国的国情。政府为发展而埋单,商人为发展而挣政府的钱,反过来商人又给政府纳税或捐助,回馈政府和社会。”
陈得索:“这是不是腐败?”
杨 弘:“这不能叫腐败,而是利益分配公问题。”
陈得索:“农民拿出宝贵的土地,政府高价埋单,他钱五腰包挣满,拿钱还贷,难道真是在做慈善事业?不,这是一些单位和个人浑水摸鱼使的障眼法。为保全他们的既得名利,不得不拿钱消灾,息事宁人。我认为他们手上还有肮脏钱!”
△杨弘面色阴沉,一声不吭。
李 周:“你认为省交通厅给农民追加的土地赔偿是真是假?”
陈得索:“也许有,也许没有。这是一个谜。”
杨 弘:“纪委和公安办案都需要证据。你我都要汲取‘柏子山计划案’中的历史教训!”
陈得索:(画外音)“杨书记的态度似乎有变。本来我还想质疑李艳叶背后的‘老大’是谁?现在只能深埋心中了。”于是,他随声附和道,“是的。推理需要证据支撑。下一步如何调查取证,请您安排。”
杨 弘:“此项工作暂告一段。李周起草处理意见,你和其他调查组成员先回单位工作,随时听令。”
陈得索:“好。”
场:7——18
时:日
景:县委纪委院内/陈明出警路上
人:陈得索、陈明
△陈得索走出杨弘办公室。突然,他的手机响,机内传来柏子山特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陈明的声音——
陈 明:“陈局长,纪委成立的调查组还有事吗?”
陈得索:“暂告一段。有事吗?”
陈 明:“刚才,漫滩湖宾馆老板武秋生报案,一个小姐在他宾馆204房间被人谋害了,我们正往现场赶。”
陈得索:“好,你们先去,我马上也到。让吴九清保护好现场。”
陈 明:“好的。”
场:7——19
时:日
景:漫滩湖宾馆外/内204房间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