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资项目
电影投资项目
编剧培训班
编剧培训班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7935
阅读:4438
发表:2020/3/18
影评剧评
《遍地阳光》阅读意见
华豫秦 [陕西西安]
  《遍地阳光》是由高旭帆编写,刘全玮导演,高明,朱琳,陈维涵、吴健、王一鸣、主演,四川荷塘月色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拍摄的三十集电视剧,故事内容反映的是经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与表扬的电力系统党员服务队的先进事迹。本文是对剧本三、四、五稿的阅读和修改意见。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一部电视剧从剧本到成片的变化过程。
  
  《遍地阳光》立意很好,通过对电力人生活,工作,爱情、友情的描写,热情讴歌了电力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时代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使千百万电力人的整体形象第一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但目前的剧本基础较差,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线不清,主体事件不明,结构松散:
  作为一部三十集的大戏,必须有一条贯穿于全剧的主线,另外铺设几条副线,推动剧情整体向前推进,形成一个又一个高潮。也就是说,剧本必须有一个足以支撑全剧的重大事件,其他事件服从和辅助这个事件。主要事件完成了,整个剧也就结束了。现在剧本看不出主线是什么,也可以说没有一个足以影响和左右剧本走向的重大事件。剧本也设置了几条线索,譬如说爱情线,友情线,母女情感线,工作任务线等。但由于主线模糊,这几条线没有依托,各自独立发展,形不成一个整体的力量。因而总体结构显得散,没有聚合力,找不到剧本的高潮点,所以只能写到哪算哪,没有形成剧本最后的高潮。
  主线弱,而枝枝蔓蔓的东西又太多,有些副线的设置距离主线太远,没有起到烘托和辅助主线的作用,反而扰乱和影响了主线的发展。譬如诗琪卧底破获黑作坊,网络欺诈,岳工的爱情,救孩子等等。特别是最后几集,很明显是加上去的。本来技改成功,大功告成,人物的塑造也已经完成,却又增加了为牧区架线几集戏。从总体结构来看,明显显得多余。这几集或者往前挪,或者干脆删掉。
  二、人物类型化,标签化,个性化不足:
  剧本中出现的人物的有十几个,但具有独有个性色彩的人物却很少。大多人物是“这一类型的人”,而不是“这一个人”,缺乏典型性,独特性,个性不鲜明。譬如剧中最主要的几个人物耿天、丹青、诗琪、丹鸿、路西西等,这些人物形象都很模糊,很难勾勒出人物清晰的轮廓,一般化的东西多,能表现人物个性特质的东西少。譬如耿天,作为剧本第一号人物,他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性格特点是什么?这些东西都很模糊。还有丹青,剧本说他是党员,学生会主席,应该是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阅历较丰富,还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但这些提示没有在他身上展现,相反却显得幼稚,有些行为方式完全背离了他现实生活中应该有的轨迹。还有丹鸿,其言行、做派根本不像个久经商场的成功商人,净做些表面文章,说些司空见惯的套话。有些人物则只是贴了个标签,没有赋予人物鲜活的内涵,譬如林雅芝,作为电力部门高级科技人员和领导者,剧本没有赋予或者是展示她本身应具有的素质和才能,人物形象显得生硬,做作。再有诗琪,其行为、语言、做派都显得很幼稚,很不成熟。其他一些人物,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譬如服务队里的人物,打眼一看都差不多,个性特点不突出,人物形象不清晰,人物之间没有拉开距离。
  三 、语言概念化,大众化,废话太多:
  由于剧中人物形象上存在缺陷,体现在人物的语言上概念化的东西多,个性化的语言少。是“这一类人”说的话,而不是“这一个人”说的话。譬如耿天爷俩之间,净说些哲理性很强的话,就像两个哲学家在对话。现实生活中爷孙俩有这样说话的吗?林家母女、丹青哥俩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母女不像母女间的谈话,哥俩不像哥俩间的谈话。再有就是废话太多,解释性的语言比比皆是。譬如对有些技术问题进行的解释,对网络功能的解释,对哲学思想的解释,长篇大论,啰里啰嗦,而且没有新意,观众能耐心听这些东西吗?再者,剧本中的有些语言显得直白,没有韵味儿,太“干净”。电视剧作为艺术品,语言要精练,准确,到位,目前剧本距离这个要求还很不足。
  四、复杂矛盾简单处理,戏剧冲突不足: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文艺作品就是要把这些矛盾提炼出来,形成戏剧化的冲突,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和戏剧化的转变,使矛盾得以解决。这里的“戏剧化冲突”很重要,观众要看的就是“戏”。目前,剧本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剧本描写了现实生活中存在于人们中间的矛盾,但只是现实生活的展示,没有精心构思成“戏剧冲突”,而且处理的太简单。譬如耿天与芊芊之间的误会,丹青与兰馨之间的误会,耿天与村里的矛盾等,本来可以就此构思出很好的故事,但目前的处理太简单了。还有关于“融冰技改”方案的是是非非(我个人觉得这就是那个足以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重大事件),本来可以就这个技改问题构思出一个又一个矛盾冲突,组织起一个又一个高潮,把几个主要人物都和这个事件扭结起来,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道德品质、睿智的思想、出众的才能等等。但目前的剧本处理太简单了,特别是最后的技改成功处理的太草率。应该指出的是,现实中的技改可能就是如此,但作为文艺作品,一定要处理的跌宕起伏,反反复复,矛盾百出,成功与失败交替,欢乐与痛苦交织,在最困难时出现拐点,最后获得胜利,这样才能有看点。
  另外,剧本中过场戏太多。交代性的情节与场景,可有可无的人物,无关紧要、多了不多、少了也可的东西占的篇幅太大。譬如第二十七集,基本上都是交代性的过场戏,真正能形成和产生戏剧效果的情节几乎没有。
  修改意见(一)
  四稿剧本根据所提意见对三稿剧本做了些修改,但剧本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主要意见上次已经谈过了,这次不再重复。下面就修改方向提一些建议;
  一、调整结构,加强主线,删减枝蔓:
  目前剧本总的感觉是分量太轻,起点不高。故事的发展和情节设置典型性不足,都是些小的事件,缺乏一个足以影响全局的大事件,整部戏的动力不足。作为一个在央视播出覆盖全国的电视剧,所涉及的必然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全国影响力的大事。虽然最后不一定是央视拍摄,但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具有全国意义。地域观念要有,而且要体现地方特色,但眼光必须是放眼全国,全行业。我的意见是以融冰改革作为全剧的中心事件,其他事件都在这个主要事件的统领下逐次展开。
  具体设想是:2008年初,一场冻雨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由于我国南方的电力设计没有考虑到冻雨灾害,造成大面积停电,铁塔倒塌,人员伤亡。给电力部门造成很大冲击。融冰改革提上了电力部门的议事日程。这时候,两个年轻的电力技术人员,一个叫耿天,一个叫欧阳丹青,横空出世,成为技术改革的中坚力量。
  耿天出生于电力世家。08年,正在南方某学校上学的耿天正在回家探亲的路上,突如其来的冻雨灾害将他挡在了荒村野地里,停电,,铁塔倒塌,人员伤亡,给又冻又饿的耿天带来极大的心灵震动……与此同时,正在读研的丹青也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他及时地向导师了解造成线路结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一南一北两个年轻人在这一时刻心灵似有神灵相助似的想到了一起。后来,他们又一起进入了电力部门,这就为以后他们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埋下了伏笔。
  这样,一开始就把主线理了出来,其他副线围绕主线,辅助主线逐次展开。而目前的剧本一开始是诗琪化妆捣毁黑作坊,一则与电力行业没有关系,二则气势不足。
  主线确立后,要围绕主线构思故事,设计情节,制造矛盾,推动剧情整体向前,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有些与主线关联不大,譬如薛大嫂与岳工的爱情描写等,最好删掉。
  此外,对于最后高原架线的情节,我的意见或者往前挪到适当位置,或者干脆删掉。这是一个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物雕像,如果手很漂亮,但与整个人物不协调,也要毫不犹豫的砍掉。相信搞创作的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二、加强人物塑造,丰富性格特色;
  目前剧本中的人物塑造存在较大问题,主要是性格特色不鲜明,人物之间没有拉开距离,人物界限不鲜明,个性特色没有很好地展现。
  下面就几个主要人物的定位以及人物关系调整提一些看法。
  (一)人物定位:
  耿天:这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型知识分子,他思想开放,敢想敢干,特立独行,不受所谓制度、规范的约束,“野性”十足,是属于“社会愤青”之类的人物。对自己认为不对的东西,敢于大胆的提出意见和建议。他嫉恶如仇,对不平等的事敢于挺身而出。在单位,他是个不受纪律制度约束的“捣蛋分子”,在领导眼里,他是个“刺儿头”,在同事朋友眼里,他是个义薄云天可以信赖的“哥们儿”,在父母眼里,他是个知疼知热的“孝顺孩子”,在女人眼里,他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高傲王子”。他做事爱冲动,有时不考虑后果,他既有同情心,但发起飙来天王老子也不认,这也是他的性格弱点。他犯的错误是货真价实的(譬如打架等。现在剧本中他的错误大都是误会造成的,不疼不痒),但一旦认识到错误改起来又很彻底。他对丹青一开始并无好感,认为他只不过是个循规蹈矩的“乖乖女”。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成熟,稳重。最后两人成了好朋友,但又在感情和事业上是竞争对手。在感情上他可以忍痛让步,但在信誉上他却是寸土必争。
  丹青:这是一个在制度规范约束中长大的“乖孩子”。事事处处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越雷池一步。事事处处都占一个“理”字。他听领导的话,按领导意思办事,因此颇得领导信任与喜欢。他很早就参加社会活动,很有社会阅历,知道怎样与人打交道,与同事关系处理的很好。他处事稳重,锋芒不外露,但一旦触犯了他的根本利益,下起手来却是又阴又狠。
  诗琪:这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心和同情心的新型媒体人物,又是一个自小缺少母爱,感情残缺的时代女性。她表面开朗大度,实则内心却很封闭,并不轻易向人敞开心扉。她欣赏丹青的成熟稳重和才华,对他有依赖感。对耿天则一开始并无好感,认为他“太野”,说话刺激伤人,不可靠。但等到她真正了解了耿天以后,才狂热的爱上了他。目前剧本中她与耿天的结识、感情发展都显得分量太轻,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激烈过程,看了叫人不过瘾。
  西西:侠女,豪女,刁蛮女。目前剧本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由于她置身于主要矛盾冲突之外,人物性格就显得单一。如果把她加入到主要矛盾与感情纠葛之中,这个人物才会更有光彩。
  林雅芝:严肃、刻板、认真。自己设计的线路在冰冻事件中出了大事故,这给她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冲击。她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在怎样解决技术难题上,使本来就紧张的母女关系雪上加冰。她是从基层技术员成长起来的高级干部,平易近人,不装腔作势,但唯独母女关系处理不好,这使她感到很苦恼。
  丹鸿:混迹于商场多年的“商场大鳄”。城府很深,处事圆滑,奸诈狡猾,心狠手辣。他本质并不坏,但多年的商场打拼使他认识到不如此就难以在商场立足。他无论何事都以“利”字当先,但最后却是“义”字教育和启发了他。
  其他人物譬如鱼清波和刘克逊,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一个性格活跃,伶牙俐齿,能言善辩,一个性格沉稳,寡言少语,不善交际(因此才与妻子产生误会)。
  概言之,剧中每个人物都必须是性格鲜明,不可或缺的,缺了那一个人都会影响到整部戏的总体结构,这样的人物才有资格在剧中出现。否则,就要毫不犹豫的删掉。而目前剧本中这种似有似无,无关紧要的人物还有不少。
  (二)调整人物关系:
  目前,剧本的男一号耿天、男二号丹青已经基本确定。但女一号、女二号的位置定位却不甚清晰,存在较大问题。按照修改意见说明是把路西西作为女一号,诗琪作为女二号。但这样的安排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男一号、男二号与女一号之间的矛盾纠葛与主要事件没有联系,没有感情上的冲突,不紧密,不激烈,因此显得分量很轻。而戏份很重的诗琪又游离于主要事件之外,没有进入到主要事件的矛盾之中,仅仅是感情纠葛,没有事业上的矛盾冲突,因此显得单薄。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感情纠葛没有有机的组织在一起,整部戏的“核”张力不足。因此,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下一步修改的关键。这个问题不解决,整部戏就立不起来。
  建议:
  调整加强路西西的戏,让她加入到耿天、丹青的感情纠葛与事业矛盾之中。具体建议是:她的父亲在冻雨灾害中以身殉职,这是她难以释怀的一个心结,她对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比别人更迫切。但苦于自己文化程度太低,没有能力解决。在得知耿天和丹青都在进行融冰技改工作时,她不以余力的给予支持。而对两人的感情取舍又使她处于矛盾之中。
  诗琪也不能置身于主要事件之外。由于她的身份特殊(既是林的女儿又是媒体人),她的介入对于推动主要事件的发展和矛盾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必要把每个事件、矛盾都处理的完美无缺。目前剧本里的人物个个都是大团圆结局,事业成功,感情圆满。这样处理一则不符合生活的现实,二则显得分量太轻,没有沉重感。现实生活多姿多彩,有些人事业成功了,但感情上却不能得到满足;有些人感情生活丰富多彩,但事业上却差强人意。我们的文艺作品就是要把这种差别和不同艺术的展现出来。有鉴于此,如果让路西西加入到耿天、丹青与诗琪的感情矛盾之中,在事业成功之时,她悄然退出。而对她情有独钟的丹鸿却不离不弃,追随她而去。在长期的接触中,丹青认识到路西西才是他真正需要和喜爱的人,但却意外的发现,她竟然是哥哥的苦恋情人……如果这样处理,就把几个主要人物的情感纠葛扭结在了一起,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随着主要事件的矛盾起伏,推动剧情向前发展。
  三、精心锤炼语言,突出个性特点,地域特色:
  目前剧本中人物语言除了个别人外,绝大多数人物的性格特征不明显,个性特色不鲜明,特别是几对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譬如耿天爷俩、林家母女、丹青兄弟,不像是兄弟、母女、爷俩之间说的话,而是“说给别人听的”。此外,电视剧是大众文化产品,不要净说些哲理深奥,晦涩难懂的行业语言、哲学语言。
  建议:
  1、人物语言尽量口语化,生活化、家常化,丰富人物的个性色彩。
  2、尽量避免两层以上意思的人物语言,简练,到位,准确,,摒弃那些文本语言和口语夹杂的长篇大论;
  3、不但要有很“潮”的网络语言、时尚语言,也要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间俚语。
  
  四、加强故事性,精心构思情节:
  目前剧本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矛盾冲突不尖锐,不激烈,解决起来过于简单,戏剧化冲突不足。二是故事本身不精彩,不吸引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加大矛盾冲突的力度,不管是人物之间的感情矛盾还是事件矛盾,都要推到极致,达到高峰。而解决矛盾要酣畅淋漓,干净利落。二是要加强戏剧化冲突,矛盾的冲突和解决要峰回路转。一个矛盾解决了,蕴含和预示着下一个矛盾即将开始,而且比上一个矛盾更激烈。故事情节的衔接要紧凑,不拖泥带水。三是设计有意思、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摒弃那些常见的,司空见惯的老故事,老情节。譬如耿天到变电站锻炼的情节,就可以据此构思出很有意思的故事。变电站与世隔绝,生活枯燥乏味。一个活蹦乱跳,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初来咋到,肯定不适应,不习惯。于是就开发出许多适合青年人口味的活动,打乱和改变了变电站原有的刻板单调的生活节奏,在变电站甚至类似此类企业中都引起了很大反响,从而改变了变电站的生活。我觉得这样的设计要比耿天解决村里人吃水得病的事例有意思,也有看点,符合他的性格特点。解决吃水得病的情节看似重大却显得空,而且有人为拔高耿天的意思。此外,在设计故事情节时,要贴近耿天本身的性格特点,他就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很鲜明的现代青年,不要在他身上贴标签。不要把他弄得像个活雷锋似的,到处做好事。那样做看似夸奖,实则讨嫌。此外,在处理丹青这个人物时要敢于下狠手,错就是错,而且错的离谱,因此必须让他得到足够的教训。现在的处理显得不温不火,不疼不痒,看似在保护他,实际上影响了人物的塑造。
  以上是对剧本修改的几点建议,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二)
  第五稿较前两稿有了较大改变,已基本上达到了拍摄要求。
  下面就剧本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谈谈看法。
  一、总体结构进行了调整:
  剧本开篇即以08冰灾为起点,引出主人公,全剧故事随即逐步展开。由于开篇即以重大事件为引子,提升了剧本的气势,加重了剧本的分量,改变了原剧本起步较弱,分量不足的弱点。以冰灾为开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过多介绍观众就知道电视剧反映的是电力行业的故事。主人公随着重大事件同时出场,也为他们以后在融冰技改中的合作和竞争埋下了伏笔。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这个事件延续的时间和过程急促了些,而且与后面的衔接处理的粗糙了些。这些需要在今后的实际拍摄中做出必要的补充和调整。
  其次,剧本对一些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事件和人物进行的调整和删减,使得整个剧本结构更加紧凑,加快了剧本节奏,改变了原剧本枝枝蔓蔓太多影响剧本主线和总体结构的弱点。
  第三,剧本的主体是表现“党员服务队”如何为群众服务的故事。按照这个总体要求,整个剧本应围绕这个主线展开和发展故事。目前剧本基本上达到了这个要求。
  二、人物个性得到了加强和改进:
  原剧本中人物个性塑造和刻画存在不小问题。主要是性格特色不鲜明,人物之间没有拉开距离,人物界限不鲜明,个性特色没有很好地展现。
  编剧显然接受了人物定位与调整人物关系的意见,在五稿剧本中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刻画。尤其是对男一号耿天和男二号丹青的个性特征进行了强化,使这两个人物较前一稿有了较大的变化。此外,五稿剧本也对人物关系进行了调整,如诗琪与杨雅芝的母女关系、路西西与丹鸿的恋情等,虽然调整幅度不是很大,但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比以前更加合理,更加顺畅。改变了以前人物之间总显得别别扭扭、疙疙瘩瘩的毛病。特别是耿天、丹青与诗琪之间的恋情处理,由于人物个性得到加强,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和矛盾的产生与化解更加合理。
  三、人物语言得到改善:
  前一稿剧本人物语言存在较大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人物的语言上概念化的东西多,个性化的语言少。再有就是废话太多,解释性的语言比比皆是。五稿剧本对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了大幅删减和精炼,使得人物关系、语言环境更加合理。其次是注意了人物台词的口语化,摒弃了原剧本中人物之间那些文本语言和口语夹杂的长篇大论。尽管如此,目前剧本中人物语言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没有完全摆脱那些哲理化和纯粹技术性解释的台词,有些人物对话仍然显得啰嗦,不够精炼。
  四、矛盾冲突得到加强,戏剧化效果得到提高:
  前几稿剧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矛盾冲突不尖锐,不激烈,解决起来过于简单,戏剧化冲突不足。五稿剧本在这个方面也得到了加强,改变了前稿本那种先设置矛盾,然后人物随着事件走的弊病。随着人物个性的加强,故事的发展和矛盾冲突是由人物个性推动的,而不是事件牵着人物走。此改变一是人物个性得到了很好地展示,二是加强了戏剧化冲突。譬如耿天与丹青之间的冲突、耿天与诗琪之间的误解、耿天、丹青与诗琪之间的感情发展、刘克逊对芊芊与耿天关系的误解等。
  五、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融冰技改事件虽然在开篇即进入了剧本的主线,但在故事的发展中没有始终如一的贯彻,而是时断时续。我的意见是在以后的实际拍摄中根据剧情发展及时调整加强和深化这条线,并且与“党员服务队”这条主线很好地融合,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人物个性的塑造和刻画,使之更加丰满。特别是在今后的实际拍摄过程中,要根据演员自身的特点,使剧中人物和演员个性很好地融合起来。三是进一步强化台词语言的提炼,尽量做到精炼、准确、到位。四是继续加强矛盾冲突和戏剧化效果。尤其是在具体拍摄中要根据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及时调整人物在突发事件与矛盾冲突中的位置,提升戏剧化效果。五是剧本中过场戏仍然显得过多,有些交代性的过场戏实无必要和意义,显得啰嗦和拖沓。譬如27集众领导前来参加融冰试验的过程。六是对最后两集戏如何处理的看法。我始终觉得最后两集戏与整个剧本的风格有冲突,希望能加以修改和调整。既然不把融冰技改作为主线,而这个事件又与“党员服务队”关联不大,且对人物塑造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为什么不能前移或删减?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看江湖
举报
顶啦 1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学生
    没有昵
  • 学生
    没有昵
  • 编剧
    疏涵衍
  • 自由职
    我是无
  • 自媒体
    aht
  • 学生
    孙迎光
  • 学生
    洋葱哥
  • 导演
    lit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7月几日?(提示:31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最新作品

同类随机作品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