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4630
阅读:2982
发表:2024/3/25
主旋律,犯罪,军事
小说
无境之战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山本一郎微笑着说道,“会有机会的。”
美香盯着陈文溪,莞尔一笑,陈文溪眼神躲闪,品起大福和团子,若有所思。
山本一郎起身拿出一张用布包好的画交给陈文溪。
“这是上次我跟你提起的画,我找到了。”
陈文溪拿着那幅三尺长的画,画中景致是长安一隅,既有达官显贵又有市井之徒,往来贸易,栩栩如生。
“画风明艳,笔触细腻,果然是唐代珍品。”
“您从哪里得来?”陈文溪问道。
山本一郎指着落款和印章。
“大历四年晁衡”
“晁衡?莫不是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正是祖上,先祖数次东渡访唐,历经艰险,求学二十多年,醉心于中华文明,与家往来书信尽是喜悦。像这种老物件,传到我这已经所剩无几。”
接着山本一郎又递给陈文溪一封信,“你看看这个”
陈文溪小心地接过,拆开念到: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故卿太白忌“太白?居士李太白?”
“正是!”
“当真是李白真迹?”
“想必是的,时逢先祖求学归国,途径安南,遭遇风暴,故友以之遇难,都护府差人使信回家告丧,拜天朝赐福,大难不死,寿终洛阳。”
“想不到老师与中国有如此渊源,去年冬天,我在北平拜会丛碧兄时,有幸得见新纳珍藏“上阳台帖”,乃李太白留世真迹,用笔跌宕起伏,意态万千,但历经多朝开帖,污秽不少。而此作奔逸流畅,磅礴有力,杜情以淳,完璧如初,丝毫不逊上阳台帖!”
陈文溪喜悦之时又涌出一阵阵酸楚,哽咽说道,“千百年来,朝代更替,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少不更事时,国内军阀混战,巧取豪夺,民不聊生,很多历史古迹破败不堪、无人修葺,国民政府上台后改观甚微,内外勾结盗取买卖文玩典籍却愈发猖獗,我所见之处仅存一二,文化部能够抢救回来的也是屈指可数,像这样的真迹竟是在他乡异国才能得见,可悲可恨!”
日落西山,二人酩酊大醉,山本一郎也要求他暂时别回学舍住,免生事端,美香开心地忙着收拾,腾出一间客房让陈文溪暂时住下。陈文溪觉得很是搅扰,但碍于老师盛情难却,陈文溪便应下了。
白月光照进屋内,把陈文溪上半身映的通白。他直挺挺地躺着,一动不动,几天的舟驹劳顿已是疲惫不堪,可窗外的夜莺啼鸣不已,扰得他心神不宁,彻夜难眠。思前想后,他起身将剩下半壶清酒一饮而尽,拿出纸笔,得书信三封:一封写给家父,告知今日已顺利到岸,切勿挂念,望其保重身体,许四弟到药行劳习,为父分忧。
一封写给正在杭州陆军十七师的二弟,化名寄给沪港陆丰药行陈掌柜,隐晦地告知日军动向,早做准备。
一封写给北平的丛碧兄,分享今日喜得真迹一事,感慨涕零,泪洒行间。
三书一毕,忧愁少了些许,酒意愈浓,方才酣然入睡。
往后那段时间,陈文溪忙于学业,每日早出晚归。但无论多晚,美香都会在医学部的楼下等候,伴随而行。陈文溪日语说得流利,极像长崎口音,加上美香“保驾”,倒是行走平安。
陈文溪自知在此时日无多,学习更加努力,越往后越是回得晚,但美香却没有抱怨,每日如影随形。四月的京都夜景如画,和颜月色下,人影交织,聊的惬意,慢得轻松。
回到美香家,陈文溪反而拘束起来,进舍便回屋研习,除了偶尔与山本饮酒,换洗吃饭都是美香送到房里。
过了半年,临近毕业,陈文溪突然收到弟弟的书信,称母亲病重多日恐有万一,日思夜念,盼其速归。
陈文溪不敢怠慢,牵挂家母,匆忙告别老师和学友,乘船归国。没想到这一去竟是与美香最后一别。
美香盯着陈文溪,莞尔一笑,陈文溪眼神躲闪,品起大福和团子,若有所思。
山本一郎起身拿出一张用布包好的画交给陈文溪。
“这是上次我跟你提起的画,我找到了。”
陈文溪拿着那幅三尺长的画,画中景致是长安一隅,既有达官显贵又有市井之徒,往来贸易,栩栩如生。
“画风明艳,笔触细腻,果然是唐代珍品。”
“您从哪里得来?”陈文溪问道。
山本一郎指着落款和印章。
“大历四年晁衡”
“晁衡?莫不是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正是祖上,先祖数次东渡访唐,历经艰险,求学二十多年,醉心于中华文明,与家往来书信尽是喜悦。像这种老物件,传到我这已经所剩无几。”
接着山本一郎又递给陈文溪一封信,“你看看这个”
陈文溪小心地接过,拆开念到: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故卿太白忌“太白?居士李太白?”
“正是!”
“当真是李白真迹?”
“想必是的,时逢先祖求学归国,途径安南,遭遇风暴,故友以之遇难,都护府差人使信回家告丧,拜天朝赐福,大难不死,寿终洛阳。”
“想不到老师与中国有如此渊源,去年冬天,我在北平拜会丛碧兄时,有幸得见新纳珍藏“上阳台帖”,乃李太白留世真迹,用笔跌宕起伏,意态万千,但历经多朝开帖,污秽不少。而此作奔逸流畅,磅礴有力,杜情以淳,完璧如初,丝毫不逊上阳台帖!”
陈文溪喜悦之时又涌出一阵阵酸楚,哽咽说道,“千百年来,朝代更替,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少不更事时,国内军阀混战,巧取豪夺,民不聊生,很多历史古迹破败不堪、无人修葺,国民政府上台后改观甚微,内外勾结盗取买卖文玩典籍却愈发猖獗,我所见之处仅存一二,文化部能够抢救回来的也是屈指可数,像这样的真迹竟是在他乡异国才能得见,可悲可恨!”
日落西山,二人酩酊大醉,山本一郎也要求他暂时别回学舍住,免生事端,美香开心地忙着收拾,腾出一间客房让陈文溪暂时住下。陈文溪觉得很是搅扰,但碍于老师盛情难却,陈文溪便应下了。
白月光照进屋内,把陈文溪上半身映的通白。他直挺挺地躺着,一动不动,几天的舟驹劳顿已是疲惫不堪,可窗外的夜莺啼鸣不已,扰得他心神不宁,彻夜难眠。思前想后,他起身将剩下半壶清酒一饮而尽,拿出纸笔,得书信三封:一封写给家父,告知今日已顺利到岸,切勿挂念,望其保重身体,许四弟到药行劳习,为父分忧。
一封写给正在杭州陆军十七师的二弟,化名寄给沪港陆丰药行陈掌柜,隐晦地告知日军动向,早做准备。
一封写给北平的丛碧兄,分享今日喜得真迹一事,感慨涕零,泪洒行间。
三书一毕,忧愁少了些许,酒意愈浓,方才酣然入睡。
往后那段时间,陈文溪忙于学业,每日早出晚归。但无论多晚,美香都会在医学部的楼下等候,伴随而行。陈文溪日语说得流利,极像长崎口音,加上美香“保驾”,倒是行走平安。
陈文溪自知在此时日无多,学习更加努力,越往后越是回得晚,但美香却没有抱怨,每日如影随形。四月的京都夜景如画,和颜月色下,人影交织,聊的惬意,慢得轻松。
回到美香家,陈文溪反而拘束起来,进舍便回屋研习,除了偶尔与山本饮酒,换洗吃饭都是美香送到房里。
过了半年,临近毕业,陈文溪突然收到弟弟的书信,称母亲病重多日恐有万一,日思夜念,盼其速归。
陈文溪不敢怠慢,牵挂家母,匆忙告别老师和学友,乘船归国。没想到这一去竟是与美香最后一别。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