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290
阅读:148
发表:2025/3/13
43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第2章:广岛的毁灭
1
2
3
…
43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夫人退出去了,不一会,竹下中佐从旁门进来,有点怒气冲冲,阿南示意地坐下,但竹下没有坐,大声说:“请问陆相大人,帝国对于三国的《波茨坦会告》将采取何种对策?”
阿南道:“舅舅请坐,关于三国宣言之事,目前政府已表明态度,决定将战争贯彻到底。但是,事态的严重性,非我所能预料,内阁成员必定会屈从于敌人压力,作投降敌人之动议,到那时候,恐怕天皇陛下也无力回天了!你们应早作准备。”
竹下道:“大日本帝国处于光荣与可耻的十字路口,请陆相当机立断,挽救帝国于生死存亡之间!”
阿南道:“在此帝国存亡成败之秋,我决心以死赴国。”
竹下道:“何必如此悲观,陆军省兵务局中尚有一百余人肯听我们调遣,古贺和畑中他们手中至少有一百人,还有东京宪兵队也有我们的人。而且,而且,皇宫近卫师团也有可能支持我们。我们大可以一举扭转局势……”
阿南有点怒道:“事关重大,没有‘而且’,更不许‘可能’!”
竹下道:“是,明白!”
阿南道:“好了,内阁有什么动静,我会适时通知你们!”
第二天,日本东京世田谷东条英机的寓所里,东条身着和服,与秘密来访的内阁大臣阿南惟几陆相进行私人会谈。
东条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罪魁祸首之一,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并称法西斯三大头目。
一九三五年,东条作为关东军宪兵司令来到中国东北,三七年“七·七”事变,他以关东军参谋长身份,带领“东条兵团”侵入我国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践踏我大好河山,屠杀我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一九四一年九月,东条取代近卫文麿,担任日本内阁首相,并身兼陆军大臣,内政大臣,参谋总长于一身,大权在握。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人民身陷深重的灾难之中。他是残害亚洲人民的巨恶元凶,是世界人民的不共戴天的仇敌。一九四三年,马里亚纳海战,日本舰队遭到惨败,塞班岛失守,本土惨遭美机轰炸,东条被迫于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二日辞职,小矶内阁成立。但小矶内阁无军方的支持,勉强支撑了半年之后,又让位于铃木取而代之。东条尽管辞职,但他在军方的势力依然炙手可热。阿南拜访东条英机,正是以期得到东条的支持并图谋相互联合,颠覆政府,重新组阁,继续将日本拖于战争之泥淖之中。
阿南惟几大将说:“铃木内阁新组不久,我观内阁成员中不乏有软弱卑鄙者,他们不顾帝国利益,正在作退出战争之打算。我身为内阁重臣、帝国陆相,当然要为帝国安危着想。投降主义若占上风,恐首相和天皇陛下亦不能逆转大势!”
东条道:“与盟国讲和,即是意味着日本战败。这是日本帝国历史的耻辱!满洲、朝鲜、东南亚乃至中国也将为他人所有,我之确立皇国天赋使命之东亚永久和平,建立东亚新秩序之愿望就将落空。在此危难之秋,我大和民族,当在皇威之下,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必要之时,我希望我以一死报效天皇,尽忠报国!”
阿南道:“作为陆相,我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无耻背叛,我不会容忍帝国政府中任何一个软弱卑鄙之徒出卖帝国利益。在非常之时,必取非常之行动,我决心以死赴国,从最坏之情况做出打算。我希望得到阁下的支持和理解。”
东条道:“我以陆相对我的信任为荣。阁下如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万死不辞。我也以我之一死能拯救帝国危亡为荣。原是我的下属的佃中少佐,可作为我的代表,随时和阁下取得联系!”接着他又自嘲地苦笑道:“唉,有时候,我们要做点非凡的事情,就像从清水庙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
东条和阿南联手了,东京的叛乱分子们得到了他们的默许和支持。
六
原子弹投放日本拉开序幕。
美国多位神秘的政府高官,驱车前往曼哈顿工程区。一溜军用车风驰电掣从街上驰过,两边岗哨林立。
经过警卫森严的多道关卡,车队来到一座高大的房子面前,立即有人过来打开房子的沉重的铁门。官员们都下了车, “曼哈顿”工程总负责人格罗夫斯在前面引导,一行人都默默无言,气氛有点严肃和紧张。
人们在一个金属房间处停下来,格罗夫斯命令看守人员打开金属门。门里放着几只箱子,箱子也被打开了,有一只箱子里放着一个直径四十五厘米,高六十厘米的铅制圆柱,圆柱上面写着“小男孩”几个英文字母。另一只箱子里也放着差不多大小的另一个铅制圆柱,圆柱上也用英文写着“小胖子”几个字母。
格罗夫斯指着“小男孩”低声介绍道:“这是用铀材料做为裂变材料的,”又指着“小胖子”道:“这个是用钚做的。”
另外,还有两只大箱子,里边放着两个长四点五米,直径一米一的金属弹壳,上面也分别写着“小男孩”和“小胖子”等样字母。
这时开来一辆牵引车,从旁边又开过来一架起重机,一队全副武装的持枪军人列队跑过,将四周团团围住。
起重机将写着“小男孩”的铅制圆柱和金属弹壳吊到牵引车上,牵引车徐徐开动了。
武装军人又都飞快地上了停在门外的汽车,汽车队将牵引车夹在中间向门外的大道驶去。
官员们站在院子里,目送着车队渐渐地隐没在林荫大道的尽头。
在美国犹他州门多奥维空军基地,有一批B-29型轰炸机飞行员在接受一项特殊训练。这批飞行员是从各个飞行部队严格筛选出来的,他们除了知道将来的某一天要到海外执行任务外,其它一概不知也不准过问,他们的组织代号为“509小组”。
该小组驾驶的 B-29型轰炸机已经过改装,为了使飞机更快更灵活,所有重武器均被拆除。
“509小组” 的训练课目十分单调,与其它B-29型轰炸机一样,他们参加对日本各城市的空袭。所不同的是,可载10吨炸弹的弹舱每次只装1颗炸弹,投掷这颗炸弹时,要求弹着点准确,炸弹飞行距离要超过9000米,弹着点距目标须在300米之内。
全组只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要反复演练这个动作,他就是带队的蒂贝茨上校。
一九四五年七月下旬的一天,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型巡洋舰缓缓驶离旧金山。那个写着“小男孩”字样的铁型圆柱形炸弹被装在舰仓里。
巡洋舰驶向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
“小男孩”被分成四个部分,另外三部分由三架飞机运到提尼安岛。
提尼安岛,是个约有二十公里长的珊瑚岛,风景非常美丽。
岛上机场上停着十五架B-29型飞机。
一架飞机降落了,二百多名机械人员陆续走下飞机。又一架飞机降落,飞机里走出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
机场里,到处是军警人员。机场外面用带刺铁丝网围起来,周围有便衣警察在走动。
1945年8月5日,蒂贝茨上校召集“509小组”全体人员开会,这是一次交底会。他第一次宣布:“509小组”之所以训练10个月,是为了在日本投掷一颗炸弹,但它不是一颗普通炸弹,而是相当于两万吨TNT能量的原子弹。它将由一架序号为82号的B-29型轰炸机投掷。随82号机一同行动的还有五架B-29型轰炸机,其中两架负责侦察,三架随时报告天气情况。
他还宣布:82号B-29型轰炸机将由蒂贝茨上校担任正驾驶,原来的正驾驶罗伯特-刘易斯为副驾驶。因机组人员中无一人了解原子弹的构造,技术专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随机飞行,一旦没有完成任务且被捕,柏森斯应立即自尽。
据美国方面事后报道,在投掷原子弹之前的很短时间内,或是心理上的原因,或是什么其他原因,训练有素的“509小组”接二连三出事故,接连有4架B-29型轰炸机在起降过程中损坏或完全报废。
八月五日下午,技术员把那一小块铀235固定在弹壳内,起重机把这个称为“小男孩”的炸弹又装上一辆牵引车,牵引车徐徐开动,开到早已挖好的壕沟旁,起重机再次开过来,将“小男孩”吊起,然后送到壕沟里,在离壕沟一公里处停放着一架名叫“埃诺拉·盖伊”的飞机。
埃诺拉·盖伊飞机在地面上缓缓移动着,最后被小心地移到壕沟上面。然后机身腹部的舱门打开了,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将五吨重的“小男孩”牢牢固定在飞机舱内。
时间: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一时三十七分。
机场上,三架气象飞机首先起飞,呼啸着钻入云层。
装了“小男孩”的埃诺拉·盖伊机停放在机场跑道上。
机组人员共十二人神情严肃站立在飞机跟前。飞行员保罗·蒂贝茨上校和他的十一个机组人员一一握手。
十一个人先上了飞机,各就各位,而后保罗也上了飞机,等待起飞命令下达。
机场远处,地勤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有人紧张地注视着即将起飞的埃诺拉·盖伊。
指挥塔内,充满各种机器的响声,不同颜色的指示灯光在闪烁着。
指挥塔内发出命令:埃诺拉·盖伊起飞!埃诺拉·盖伊起飞!
保罗·蒂贝茨拉动了操纵杆。
埃诺拉·盖伊冲向跑道,并加速前进。
“埃诺拉·盖伊”是保罗·蒂贝茨的母亲的名字。
保罗·蒂贝茨两眼紧盯着跑道。然而,飞机太重了,除了五吨重的“小男孩”以外,还有二点七吨汽油。飞机即将到达跑道尽头了,飞机仍然没有起飞。这时,蒂贝茨万分焦急,浑身已被汗水浸透。千钧一发之际,他用全力把操纵杆往后一拉,在距离跑道终点只有几厘米的地方,机头终于抬起。
埃诺拉·盖伊起飞了,冲向蓝天。
接着,又有两架飞机起飞了,跟随在埃诺拉·盖伊的后面。
这时是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二时四十五分。
8月6日,日本广岛。
人们早早的起来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又要开始了。
广岛的八月,天气炎热。正是开始上班的时间,街市上人来人往。
广岛,日本的陆军之城,日本防卫本土的第二总军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日本中部地区军管区所在地。广岛市南面的宇品港,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军队,在“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市民夹道欢送下,登上运兵船,前往鸭绿江与清军作战,前往奉天与苏军作战,前去吞并朝鲜,前去占领中国东北,前往卢沟桥,前往哈尔滨平房,前往南京、武汉、平顶山、桂河大桥……广岛附近是著名海军基地,拥有日本第一流的海军造船厂。
八月六日早上八点。
尖锐的空袭的警报声响起来了,但是,街上的人们只是抬头看看,习以为常,很不以为然。人们经常在睡梦里被警报声惊醒。美国飞机每日每夜要向日本的土地上投下成百吨的炸弹,然面广岛始终幸免,美国飞机还没有向广岛投过炸弹,人们不以为然,这是很正常的。人们还是懒散地行走着,彼此打着招呼。
警报声中,广岛一万米的高空出现了几个黑点,是三架飞机,其中一架便是埃诺拉·盖伊。
驾驶员蒂贝茨将飞机上的视准仪对准了广岛市中心的一座桥的正中。
桥身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相生桥”。
飞机上的视准仪镜头就对准了相生桥桥面正中。
这时桥上已经有了不少人,一对谈情说爱的男女青年手挽着手站在桥的栏杆处向外眺桥望,憧憬着将来的幸福的日月;有个妇女抱着孩子从桥上走过,也许她正要与她的丈夫相聚,或者去见她的爹妈;前面,还有几个孩子正在追逐打闹,他们的幼稚天真头脑里总是装满各种幻想。
他们哪里会知道,这座桥名叫相生桥的建筑,此时正成为死神的准星。
柏森斯上校爬入弹舱,打开原子弹的保险装置,装上引爆器。
投弹手费雷比从3万米高空向瞄准点瞄准。他此时就把瞄准点定在相生桥上。
费雷比训练有素,每次从3万米高空向瞄准点投掷炸弹,误差不会超过一百码。
8时正,埃诺拉·盖伊号机组人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这是为了防止强光灼伤眼睛。
8时16分飞机上的自动装置被打开了,“小男孩”从打开的舱门口落入空间,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被投出弹舱。
这一天,全广岛的钟表都停止在8时16分。
保罗·蒂贝茨上校将飞机作一个一百五十五度的转弯,向地面俯冲。一瞬间,飞机的飞行高度下降了三百多米,然后急速向后飞去。他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远离爆炸地点。四十五秒钟后,原子弹在离地面六百米的空中爆炸了,一团酷似蘑菇的云雾开始上升,伴随着的是隆隆隆隆的巨响。出发之前,蒂贝茨和他的机组人员被告知,炸弹爆炸后不要回头看,但蒂贝茨忍不住回头看了大约四分之一秒钟,尽管他们都戴着护目镜,他的眼睛还是立即被强烈的光芒刺痛了,两眼一阵发黑,他凭着他的感觉操纵着驾驶杆,好一阵才模糊地看清一些影子。
恐怖的巨大蘑菇云从广岛市上空升起。在闪光、声波和蘑菇状烟云之后,火海和浓烟笼罩了全城。
广岛这座二十万人口的城市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蒂贝茨后来形容这一刻:“我们转过身,向着广岛望去,这座城市消失在恐怖的巨大蘑菇云里。”
在广岛市的中心,十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耀眼的火焰和巨大的响声持续了好长时间。大地在剧烈地颤抖,整个本州南部和九州、四国岛都听到了爆炸声;爆炸冲击波形成的狂风,所到之处,所有东西无不摧毁殆尽;
在光和声渐渐变得微弱了的时候,下面的场景呈现在上帝面前。
在爆炸中心的人和物,就像原子分离那样全部分崩离析,没有留下任何一点痕迹。镜头移向远些的地方,仔细才发现地上有几个似乎是勾勒出来的影子一样的人体外形;在离中心远一些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时被烧毁的男人、女人和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侥幸活着,但却严重烧伤,一些人的双眼已被烧成两个黑窟窿;在十六公里外的地方,人们仍感到灼热的气流;放射雨使一些人在整整二十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
火球滚动着,炙烈的火焰渐渐变暗,蘑菇云也渐渐的散开了。隆隆的声音也减弱下来。
镜头从蘑菇云移开,逐渐向远处伸展。
远处的原野上,有一块略微高出土塬。土塬上,日本《朝日新闻》报记者中村觉张大嘴巴朝着蘑菇云的方向观看。恐怖浮现在他的脸上,他先是木头一样站立着,慢慢地他两手捂着脸朝着烟云方向跪在地上,当那些云烟减弱下来的时候,他嚎啕大哭,而后,他发疯似在跑向附近的一个邮局,他一边在纸上写字,一边让发报员发报,他嘴里颤抖着说:“快,快!”那个发报员惊奇地看着他,一只手按着电键叮叮叮发报。
《朝日新闻》社,一个编辑将电报递给新闻总编:“中村觉发来的快报!”
总编将电报拿在手上,朝着电文看了一眼。
“一枚炸弹完全毁灭了广岛城市,据估计有十七万人死亡。”
新闻社总编鼻子哼了一下,将电文甩在桌子上:“胡扯,中村觉怎么回事?一枚炸弹能毁灭一座城市?真是富于想象,简直是荒唐!”
报社的其他人都扭头朝这边看,大家都显得莫名其妙。
有人打开了收音机,沙沙的声音过后,日本东京“放送局”播音员以颤抖的声音宣读末日新闻:“……广岛烟雾弥漫,烈焰高达四万英尺,所有生物全部化为灰烬。”
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脸上全是僵硬的表情。
总编惊愕地看着那架收音机,目光慢慢地转回到已经从桌上飘落到地上的电报上,他迟钝地弯下腰,颤抖着两手,想把那份电文拾捡起来,但没有能成功。
该原子弹的威力为二万吨TNT当量。
广岛8万人死亡,7万人受伤。
广岛的毁灭,使整个日本列岛为之震颤,全世界为之瞠目。
应该感谢上苍,首先拥有了原子武器的是美国,而不是日本和德国。
广岛的事件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分子们仍在狂叫要继续战争,发誓决不投降。他们准备牺牲自己的人民,以换取他们所谓的光荣和荣誉。
阿南道:“舅舅请坐,关于三国宣言之事,目前政府已表明态度,决定将战争贯彻到底。但是,事态的严重性,非我所能预料,内阁成员必定会屈从于敌人压力,作投降敌人之动议,到那时候,恐怕天皇陛下也无力回天了!你们应早作准备。”
竹下道:“大日本帝国处于光荣与可耻的十字路口,请陆相当机立断,挽救帝国于生死存亡之间!”
阿南道:“在此帝国存亡成败之秋,我决心以死赴国。”
竹下道:“何必如此悲观,陆军省兵务局中尚有一百余人肯听我们调遣,古贺和畑中他们手中至少有一百人,还有东京宪兵队也有我们的人。而且,而且,皇宫近卫师团也有可能支持我们。我们大可以一举扭转局势……”
阿南有点怒道:“事关重大,没有‘而且’,更不许‘可能’!”
竹下道:“是,明白!”
阿南道:“好了,内阁有什么动静,我会适时通知你们!”
第二天,日本东京世田谷东条英机的寓所里,东条身着和服,与秘密来访的内阁大臣阿南惟几陆相进行私人会谈。
东条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罪魁祸首之一,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并称法西斯三大头目。
一九三五年,东条作为关东军宪兵司令来到中国东北,三七年“七·七”事变,他以关东军参谋长身份,带领“东条兵团”侵入我国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践踏我大好河山,屠杀我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一九四一年九月,东条取代近卫文麿,担任日本内阁首相,并身兼陆军大臣,内政大臣,参谋总长于一身,大权在握。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人民身陷深重的灾难之中。他是残害亚洲人民的巨恶元凶,是世界人民的不共戴天的仇敌。一九四三年,马里亚纳海战,日本舰队遭到惨败,塞班岛失守,本土惨遭美机轰炸,东条被迫于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二日辞职,小矶内阁成立。但小矶内阁无军方的支持,勉强支撑了半年之后,又让位于铃木取而代之。东条尽管辞职,但他在军方的势力依然炙手可热。阿南拜访东条英机,正是以期得到东条的支持并图谋相互联合,颠覆政府,重新组阁,继续将日本拖于战争之泥淖之中。
阿南惟几大将说:“铃木内阁新组不久,我观内阁成员中不乏有软弱卑鄙者,他们不顾帝国利益,正在作退出战争之打算。我身为内阁重臣、帝国陆相,当然要为帝国安危着想。投降主义若占上风,恐首相和天皇陛下亦不能逆转大势!”
东条道:“与盟国讲和,即是意味着日本战败。这是日本帝国历史的耻辱!满洲、朝鲜、东南亚乃至中国也将为他人所有,我之确立皇国天赋使命之东亚永久和平,建立东亚新秩序之愿望就将落空。在此危难之秋,我大和民族,当在皇威之下,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必要之时,我希望我以一死报效天皇,尽忠报国!”
阿南道:“作为陆相,我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无耻背叛,我不会容忍帝国政府中任何一个软弱卑鄙之徒出卖帝国利益。在非常之时,必取非常之行动,我决心以死赴国,从最坏之情况做出打算。我希望得到阁下的支持和理解。”
东条道:“我以陆相对我的信任为荣。阁下如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万死不辞。我也以我之一死能拯救帝国危亡为荣。原是我的下属的佃中少佐,可作为我的代表,随时和阁下取得联系!”接着他又自嘲地苦笑道:“唉,有时候,我们要做点非凡的事情,就像从清水庙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
东条和阿南联手了,东京的叛乱分子们得到了他们的默许和支持。
六
原子弹投放日本拉开序幕。
美国多位神秘的政府高官,驱车前往曼哈顿工程区。一溜军用车风驰电掣从街上驰过,两边岗哨林立。
经过警卫森严的多道关卡,车队来到一座高大的房子面前,立即有人过来打开房子的沉重的铁门。官员们都下了车, “曼哈顿”工程总负责人格罗夫斯在前面引导,一行人都默默无言,气氛有点严肃和紧张。
人们在一个金属房间处停下来,格罗夫斯命令看守人员打开金属门。门里放着几只箱子,箱子也被打开了,有一只箱子里放着一个直径四十五厘米,高六十厘米的铅制圆柱,圆柱上面写着“小男孩”几个英文字母。另一只箱子里也放着差不多大小的另一个铅制圆柱,圆柱上也用英文写着“小胖子”几个字母。
格罗夫斯指着“小男孩”低声介绍道:“这是用铀材料做为裂变材料的,”又指着“小胖子”道:“这个是用钚做的。”
另外,还有两只大箱子,里边放着两个长四点五米,直径一米一的金属弹壳,上面也分别写着“小男孩”和“小胖子”等样字母。
这时开来一辆牵引车,从旁边又开过来一架起重机,一队全副武装的持枪军人列队跑过,将四周团团围住。
起重机将写着“小男孩”的铅制圆柱和金属弹壳吊到牵引车上,牵引车徐徐开动了。
武装军人又都飞快地上了停在门外的汽车,汽车队将牵引车夹在中间向门外的大道驶去。
官员们站在院子里,目送着车队渐渐地隐没在林荫大道的尽头。
在美国犹他州门多奥维空军基地,有一批B-29型轰炸机飞行员在接受一项特殊训练。这批飞行员是从各个飞行部队严格筛选出来的,他们除了知道将来的某一天要到海外执行任务外,其它一概不知也不准过问,他们的组织代号为“509小组”。
该小组驾驶的 B-29型轰炸机已经过改装,为了使飞机更快更灵活,所有重武器均被拆除。
“509小组” 的训练课目十分单调,与其它B-29型轰炸机一样,他们参加对日本各城市的空袭。所不同的是,可载10吨炸弹的弹舱每次只装1颗炸弹,投掷这颗炸弹时,要求弹着点准确,炸弹飞行距离要超过9000米,弹着点距目标须在300米之内。
全组只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要反复演练这个动作,他就是带队的蒂贝茨上校。
一九四五年七月下旬的一天,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型巡洋舰缓缓驶离旧金山。那个写着“小男孩”字样的铁型圆柱形炸弹被装在舰仓里。
巡洋舰驶向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
“小男孩”被分成四个部分,另外三部分由三架飞机运到提尼安岛。
提尼安岛,是个约有二十公里长的珊瑚岛,风景非常美丽。
岛上机场上停着十五架B-29型飞机。
一架飞机降落了,二百多名机械人员陆续走下飞机。又一架飞机降落,飞机里走出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
机场里,到处是军警人员。机场外面用带刺铁丝网围起来,周围有便衣警察在走动。
1945年8月5日,蒂贝茨上校召集“509小组”全体人员开会,这是一次交底会。他第一次宣布:“509小组”之所以训练10个月,是为了在日本投掷一颗炸弹,但它不是一颗普通炸弹,而是相当于两万吨TNT能量的原子弹。它将由一架序号为82号的B-29型轰炸机投掷。随82号机一同行动的还有五架B-29型轰炸机,其中两架负责侦察,三架随时报告天气情况。
他还宣布:82号B-29型轰炸机将由蒂贝茨上校担任正驾驶,原来的正驾驶罗伯特-刘易斯为副驾驶。因机组人员中无一人了解原子弹的构造,技术专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随机飞行,一旦没有完成任务且被捕,柏森斯应立即自尽。
据美国方面事后报道,在投掷原子弹之前的很短时间内,或是心理上的原因,或是什么其他原因,训练有素的“509小组”接二连三出事故,接连有4架B-29型轰炸机在起降过程中损坏或完全报废。
八月五日下午,技术员把那一小块铀235固定在弹壳内,起重机把这个称为“小男孩”的炸弹又装上一辆牵引车,牵引车徐徐开动,开到早已挖好的壕沟旁,起重机再次开过来,将“小男孩”吊起,然后送到壕沟里,在离壕沟一公里处停放着一架名叫“埃诺拉·盖伊”的飞机。
埃诺拉·盖伊飞机在地面上缓缓移动着,最后被小心地移到壕沟上面。然后机身腹部的舱门打开了,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将五吨重的“小男孩”牢牢固定在飞机舱内。
时间: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一时三十七分。
机场上,三架气象飞机首先起飞,呼啸着钻入云层。
装了“小男孩”的埃诺拉·盖伊机停放在机场跑道上。
机组人员共十二人神情严肃站立在飞机跟前。飞行员保罗·蒂贝茨上校和他的十一个机组人员一一握手。
十一个人先上了飞机,各就各位,而后保罗也上了飞机,等待起飞命令下达。
机场远处,地勤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有人紧张地注视着即将起飞的埃诺拉·盖伊。
指挥塔内,充满各种机器的响声,不同颜色的指示灯光在闪烁着。
指挥塔内发出命令:埃诺拉·盖伊起飞!埃诺拉·盖伊起飞!
保罗·蒂贝茨拉动了操纵杆。
埃诺拉·盖伊冲向跑道,并加速前进。
“埃诺拉·盖伊”是保罗·蒂贝茨的母亲的名字。
保罗·蒂贝茨两眼紧盯着跑道。然而,飞机太重了,除了五吨重的“小男孩”以外,还有二点七吨汽油。飞机即将到达跑道尽头了,飞机仍然没有起飞。这时,蒂贝茨万分焦急,浑身已被汗水浸透。千钧一发之际,他用全力把操纵杆往后一拉,在距离跑道终点只有几厘米的地方,机头终于抬起。
埃诺拉·盖伊起飞了,冲向蓝天。
接着,又有两架飞机起飞了,跟随在埃诺拉·盖伊的后面。
这时是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二时四十五分。
8月6日,日本广岛。
人们早早的起来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又要开始了。
广岛的八月,天气炎热。正是开始上班的时间,街市上人来人往。
广岛,日本的陆军之城,日本防卫本土的第二总军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日本中部地区军管区所在地。广岛市南面的宇品港,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军队,在“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市民夹道欢送下,登上运兵船,前往鸭绿江与清军作战,前往奉天与苏军作战,前去吞并朝鲜,前去占领中国东北,前往卢沟桥,前往哈尔滨平房,前往南京、武汉、平顶山、桂河大桥……广岛附近是著名海军基地,拥有日本第一流的海军造船厂。
八月六日早上八点。
尖锐的空袭的警报声响起来了,但是,街上的人们只是抬头看看,习以为常,很不以为然。人们经常在睡梦里被警报声惊醒。美国飞机每日每夜要向日本的土地上投下成百吨的炸弹,然面广岛始终幸免,美国飞机还没有向广岛投过炸弹,人们不以为然,这是很正常的。人们还是懒散地行走着,彼此打着招呼。
警报声中,广岛一万米的高空出现了几个黑点,是三架飞机,其中一架便是埃诺拉·盖伊。
驾驶员蒂贝茨将飞机上的视准仪对准了广岛市中心的一座桥的正中。
桥身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相生桥”。
飞机上的视准仪镜头就对准了相生桥桥面正中。
这时桥上已经有了不少人,一对谈情说爱的男女青年手挽着手站在桥的栏杆处向外眺桥望,憧憬着将来的幸福的日月;有个妇女抱着孩子从桥上走过,也许她正要与她的丈夫相聚,或者去见她的爹妈;前面,还有几个孩子正在追逐打闹,他们的幼稚天真头脑里总是装满各种幻想。
他们哪里会知道,这座桥名叫相生桥的建筑,此时正成为死神的准星。
柏森斯上校爬入弹舱,打开原子弹的保险装置,装上引爆器。
投弹手费雷比从3万米高空向瞄准点瞄准。他此时就把瞄准点定在相生桥上。
费雷比训练有素,每次从3万米高空向瞄准点投掷炸弹,误差不会超过一百码。
8时正,埃诺拉·盖伊号机组人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这是为了防止强光灼伤眼睛。
8时16分飞机上的自动装置被打开了,“小男孩”从打开的舱门口落入空间,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被投出弹舱。
这一天,全广岛的钟表都停止在8时16分。
保罗·蒂贝茨上校将飞机作一个一百五十五度的转弯,向地面俯冲。一瞬间,飞机的飞行高度下降了三百多米,然后急速向后飞去。他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远离爆炸地点。四十五秒钟后,原子弹在离地面六百米的空中爆炸了,一团酷似蘑菇的云雾开始上升,伴随着的是隆隆隆隆的巨响。出发之前,蒂贝茨和他的机组人员被告知,炸弹爆炸后不要回头看,但蒂贝茨忍不住回头看了大约四分之一秒钟,尽管他们都戴着护目镜,他的眼睛还是立即被强烈的光芒刺痛了,两眼一阵发黑,他凭着他的感觉操纵着驾驶杆,好一阵才模糊地看清一些影子。
恐怖的巨大蘑菇云从广岛市上空升起。在闪光、声波和蘑菇状烟云之后,火海和浓烟笼罩了全城。
广岛这座二十万人口的城市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蒂贝茨后来形容这一刻:“我们转过身,向着广岛望去,这座城市消失在恐怖的巨大蘑菇云里。”
在广岛市的中心,十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耀眼的火焰和巨大的响声持续了好长时间。大地在剧烈地颤抖,整个本州南部和九州、四国岛都听到了爆炸声;爆炸冲击波形成的狂风,所到之处,所有东西无不摧毁殆尽;
在光和声渐渐变得微弱了的时候,下面的场景呈现在上帝面前。
在爆炸中心的人和物,就像原子分离那样全部分崩离析,没有留下任何一点痕迹。镜头移向远些的地方,仔细才发现地上有几个似乎是勾勒出来的影子一样的人体外形;在离中心远一些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时被烧毁的男人、女人和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侥幸活着,但却严重烧伤,一些人的双眼已被烧成两个黑窟窿;在十六公里外的地方,人们仍感到灼热的气流;放射雨使一些人在整整二十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
火球滚动着,炙烈的火焰渐渐变暗,蘑菇云也渐渐的散开了。隆隆的声音也减弱下来。
镜头从蘑菇云移开,逐渐向远处伸展。
远处的原野上,有一块略微高出土塬。土塬上,日本《朝日新闻》报记者中村觉张大嘴巴朝着蘑菇云的方向观看。恐怖浮现在他的脸上,他先是木头一样站立着,慢慢地他两手捂着脸朝着烟云方向跪在地上,当那些云烟减弱下来的时候,他嚎啕大哭,而后,他发疯似在跑向附近的一个邮局,他一边在纸上写字,一边让发报员发报,他嘴里颤抖着说:“快,快!”那个发报员惊奇地看着他,一只手按着电键叮叮叮发报。
《朝日新闻》社,一个编辑将电报递给新闻总编:“中村觉发来的快报!”
总编将电报拿在手上,朝着电文看了一眼。
“一枚炸弹完全毁灭了广岛城市,据估计有十七万人死亡。”
新闻社总编鼻子哼了一下,将电文甩在桌子上:“胡扯,中村觉怎么回事?一枚炸弹能毁灭一座城市?真是富于想象,简直是荒唐!”
报社的其他人都扭头朝这边看,大家都显得莫名其妙。
有人打开了收音机,沙沙的声音过后,日本东京“放送局”播音员以颤抖的声音宣读末日新闻:“……广岛烟雾弥漫,烈焰高达四万英尺,所有生物全部化为灰烬。”
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脸上全是僵硬的表情。
总编惊愕地看着那架收音机,目光慢慢地转回到已经从桌上飘落到地上的电报上,他迟钝地弯下腰,颤抖着两手,想把那份电文拾捡起来,但没有能成功。
该原子弹的威力为二万吨TNT当量。
广岛8万人死亡,7万人受伤。
广岛的毁灭,使整个日本列岛为之震颤,全世界为之瞠目。
应该感谢上苍,首先拥有了原子武器的是美国,而不是日本和德国。
广岛的事件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分子们仍在狂叫要继续战争,发誓决不投降。他们准备牺牲自己的人民,以换取他们所谓的光荣和荣誉。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