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290
阅读:148
发表:2025/3/13
43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第2章:广岛的毁灭
汾之河 [山西静乐]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2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红色经典

  夫人退出去了,不一会,竹下中佐从旁门进来,有点怒气冲冲,阿南示意地坐下,但竹下没有坐,大声说:“请问陆相大人,帝国对于三国的《波茨坦会告》将采取何种对策?”
  阿南道:“舅舅请坐,关于三国宣言之事,目前政府已表明态度,决定将战争贯彻到底。但是,事态的严重性,非我所能预料,内阁成员必定会屈从于敌人压力,作投降敌人之动议,到那时候,恐怕天皇陛下也无力回天了!你们应早作准备。”
  竹下道:“大日本帝国处于光荣与可耻的十字路口,请陆相当机立断,挽救帝国于生死存亡之间!”
  阿南道:“在此帝国存亡成败之秋,我决心以死赴国。”
  竹下道:“何必如此悲观,陆军省兵务局中尚有一百余人肯听我们调遣,古贺和畑中他们手中至少有一百人,还有东京宪兵队也有我们的人。而且,而且,皇宫近卫师团也有可能支持我们。我们大可以一举扭转局势……”
  阿南有点怒道:“事关重大,没有‘而且’,更不许‘可能’!”
  竹下道:“是,明白!”
  阿南道:“好了,内阁有什么动静,我会适时通知你们!”
  
  第二天,日本东京世田谷东条英机的寓所里,东条身着和服,与秘密来访的内阁大臣阿南惟几陆相进行私人会谈。
  东条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罪魁祸首之一,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并称法西斯三大头目。
  一九三五年,东条作为关东军宪兵司令来到中国东北,三七年“七·七”事变,他以关东军参谋长身份,带领“东条兵团”侵入我国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践踏我大好河山,屠杀我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一九四一年九月,东条取代近卫文麿,担任日本内阁首相,并身兼陆军大臣,内政大臣,参谋总长于一身,大权在握。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人民身陷深重的灾难之中。他是残害亚洲人民的巨恶元凶,是世界人民的不共戴天的仇敌。一九四三年,马里亚纳海战,日本舰队遭到惨败,塞班岛失守,本土惨遭美机轰炸,东条被迫于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二日辞职,小矶内阁成立。但小矶内阁无军方的支持,勉强支撑了半年之后,又让位于铃木取而代之。东条尽管辞职,但他在军方的势力依然炙手可热。阿南拜访东条英机,正是以期得到东条的支持并图谋相互联合,颠覆政府,重新组阁,继续将日本拖于战争之泥淖之中。
  阿南惟几大将说:“铃木内阁新组不久,我观内阁成员中不乏有软弱卑鄙者,他们不顾帝国利益,正在作退出战争之打算。我身为内阁重臣、帝国陆相,当然要为帝国安危着想。投降主义若占上风,恐首相和天皇陛下亦不能逆转大势!”
  东条道:“与盟国讲和,即是意味着日本战败。这是日本帝国历史的耻辱!满洲、朝鲜、东南亚乃至中国也将为他人所有,我之确立皇国天赋使命之东亚永久和平,建立东亚新秩序之愿望就将落空。在此危难之秋,我大和民族,当在皇威之下,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必要之时,我希望我以一死报效天皇,尽忠报国!”
  阿南道:“作为陆相,我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无耻背叛,我不会容忍帝国政府中任何一个软弱卑鄙之徒出卖帝国利益。在非常之时,必取非常之行动,我决心以死赴国,从最坏之情况做出打算。我希望得到阁下的支持和理解。”
  东条道:“我以陆相对我的信任为荣。阁下如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万死不辞。我也以我之一死能拯救帝国危亡为荣。原是我的下属的佃中少佐,可作为我的代表,随时和阁下取得联系!”接着他又自嘲地苦笑道:“唉,有时候,我们要做点非凡的事情,就像从清水庙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
  东条和阿南联手了,东京的叛乱分子们得到了他们的默许和支持。
  六
  原子弹投放日本拉开序幕。
  美国多位神秘的政府高官,驱车前往曼哈顿工程区。一溜军用车风驰电掣从街上驰过,两边岗哨林立。
  经过警卫森严的多道关卡,车队来到一座高大的房子面前,立即有人过来打开房子的沉重的铁门。官员们都下了车, “曼哈顿”工程总负责人格罗夫斯在前面引导,一行人都默默无言,气氛有点严肃和紧张。
  人们在一个金属房间处停下来,格罗夫斯命令看守人员打开金属门。门里放着几只箱子,箱子也被打开了,有一只箱子里放着一个直径四十五厘米,高六十厘米的铅制圆柱,圆柱上面写着“小男孩”几个英文字母。另一只箱子里也放着差不多大小的另一个铅制圆柱,圆柱上也用英文写着“小胖子”几个字母。
  格罗夫斯指着“小男孩”低声介绍道:“这是用铀材料做为裂变材料的,”又指着“小胖子”道:“这个是用钚做的。”
  另外,还有两只大箱子,里边放着两个长四点五米,直径一米一的金属弹壳,上面也分别写着“小男孩”和“小胖子”等样字母。
  这时开来一辆牵引车,从旁边又开过来一架起重机,一队全副武装的持枪军人列队跑过,将四周团团围住。
  起重机将写着“小男孩”的铅制圆柱和金属弹壳吊到牵引车上,牵引车徐徐开动了。
  武装军人又都飞快地上了停在门外的汽车,汽车队将牵引车夹在中间向门外的大道驶去。
  官员们站在院子里,目送着车队渐渐地隐没在林荫大道的尽头。
  
  在美国犹他州门多奥维空军基地,有一批B-29型轰炸机飞行员在接受一项特殊训练。这批飞行员是从各个飞行部队严格筛选出来的,他们除了知道将来的某一天要到海外执行任务外,其它一概不知也不准过问,他们的组织代号为“509小组”。
  该小组驾驶的 B-29型轰炸机已经过改装,为了使飞机更快更灵活,所有重武器均被拆除。
  “509小组” 的训练课目十分单调,与其它B-29型轰炸机一样,他们参加对日本各城市的空袭。所不同的是,可载10吨炸弹的弹舱每次只装1颗炸弹,投掷这颗炸弹时,要求弹着点准确,炸弹飞行距离要超过9000米,弹着点距目标须在300米之内。
  全组只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要反复演练这个动作,他就是带队的蒂贝茨上校。
  
  一九四五年七月下旬的一天,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型巡洋舰缓缓驶离旧金山。那个写着“小男孩”字样的铁型圆柱形炸弹被装在舰仓里。
  巡洋舰驶向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
  “小男孩”被分成四个部分,另外三部分由三架飞机运到提尼安岛。
  提尼安岛,是个约有二十公里长的珊瑚岛,风景非常美丽。
  岛上机场上停着十五架B-29型飞机。
  一架飞机降落了,二百多名机械人员陆续走下飞机。又一架飞机降落,飞机里走出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
  机场里,到处是军警人员。机场外面用带刺铁丝网围起来,周围有便衣警察在走动。
  
  1945年8月5日,蒂贝茨上校召集“509小组”全体人员开会,这是一次交底会。他第一次宣布:“509小组”之所以训练10个月,是为了在日本投掷一颗炸弹,但它不是一颗普通炸弹,而是相当于两万吨TNT能量的原子弹。它将由一架序号为82号的B-29型轰炸机投掷。随82号机一同行动的还有五架B-29型轰炸机,其中两架负责侦察,三架随时报告天气情况。
  他还宣布:82号B-29型轰炸机将由蒂贝茨上校担任正驾驶,原来的正驾驶罗伯特-刘易斯为副驾驶。因机组人员中无一人了解原子弹的构造,技术专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随机飞行,一旦没有完成任务且被捕,柏森斯应立即自尽。
  据美国方面事后报道,在投掷原子弹之前的很短时间内,或是心理上的原因,或是什么其他原因,训练有素的“509小组”接二连三出事故,接连有4架B-29型轰炸机在起降过程中损坏或完全报废。
  
  八月五日下午,技术员把那一小块铀235固定在弹壳内,起重机把这个称为“小男孩”的炸弹又装上一辆牵引车,牵引车徐徐开动,开到早已挖好的壕沟旁,起重机再次开过来,将“小男孩”吊起,然后送到壕沟里,在离壕沟一公里处停放着一架名叫“埃诺拉·盖伊”的飞机。
  埃诺拉·盖伊飞机在地面上缓缓移动着,最后被小心地移到壕沟上面。然后机身腹部的舱门打开了,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将五吨重的“小男孩”牢牢固定在飞机舱内。
  
  时间: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一时三十七分。
  机场上,三架气象飞机首先起飞,呼啸着钻入云层。
  装了“小男孩”的埃诺拉·盖伊机停放在机场跑道上。
  机组人员共十二人神情严肃站立在飞机跟前。飞行员保罗·蒂贝茨上校和他的十一个机组人员一一握手。
  十一个人先上了飞机,各就各位,而后保罗也上了飞机,等待起飞命令下达。
  机场远处,地勤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有人紧张地注视着即将起飞的埃诺拉·盖伊。
  指挥塔内,充满各种机器的响声,不同颜色的指示灯光在闪烁着。
  指挥塔内发出命令:埃诺拉·盖伊起飞!埃诺拉·盖伊起飞!
  保罗·蒂贝茨拉动了操纵杆。
  埃诺拉·盖伊冲向跑道,并加速前进。
  “埃诺拉·盖伊”是保罗·蒂贝茨的母亲的名字。
  保罗·蒂贝茨两眼紧盯着跑道。然而,飞机太重了,除了五吨重的“小男孩”以外,还有二点七吨汽油。飞机即将到达跑道尽头了,飞机仍然没有起飞。这时,蒂贝茨万分焦急,浑身已被汗水浸透。千钧一发之际,他用全力把操纵杆往后一拉,在距离跑道终点只有几厘米的地方,机头终于抬起。
  埃诺拉·盖伊起飞了,冲向蓝天。
  接着,又有两架飞机起飞了,跟随在埃诺拉·盖伊的后面。
  这时是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二时四十五分。
  
  8月6日,日本广岛。
  人们早早的起来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又要开始了。
  广岛的八月,天气炎热。正是开始上班的时间,街市上人来人往。
  广岛,日本的陆军之城,日本防卫本土的第二总军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日本中部地区军管区所在地。广岛市南面的宇品港,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军队,在“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市民夹道欢送下,登上运兵船,前往鸭绿江与清军作战,前往奉天与苏军作战,前去吞并朝鲜,前去占领中国东北,前往卢沟桥,前往哈尔滨平房,前往南京、武汉、平顶山、桂河大桥……广岛附近是著名海军基地,拥有日本第一流的海军造船厂。
  八月六日早上八点。
  尖锐的空袭的警报声响起来了,但是,街上的人们只是抬头看看,习以为常,很不以为然。人们经常在睡梦里被警报声惊醒。美国飞机每日每夜要向日本的土地上投下成百吨的炸弹,然面广岛始终幸免,美国飞机还没有向广岛投过炸弹,人们不以为然,这是很正常的。人们还是懒散地行走着,彼此打着招呼。
  警报声中,广岛一万米的高空出现了几个黑点,是三架飞机,其中一架便是埃诺拉·盖伊。
  驾驶员蒂贝茨将飞机上的视准仪对准了广岛市中心的一座桥的正中。
  桥身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相生桥”。
  飞机上的视准仪镜头就对准了相生桥桥面正中。
  这时桥上已经有了不少人,一对谈情说爱的男女青年手挽着手站在桥的栏杆处向外眺桥望,憧憬着将来的幸福的日月;有个妇女抱着孩子从桥上走过,也许她正要与她的丈夫相聚,或者去见她的爹妈;前面,还有几个孩子正在追逐打闹,他们的幼稚天真头脑里总是装满各种幻想。
  他们哪里会知道,这座桥名叫相生桥的建筑,此时正成为死神的准星。
  柏森斯上校爬入弹舱,打开原子弹的保险装置,装上引爆器。
  投弹手费雷比从3万米高空向瞄准点瞄准。他此时就把瞄准点定在相生桥上。
  费雷比训练有素,每次从3万米高空向瞄准点投掷炸弹,误差不会超过一百码。
  8时正,埃诺拉·盖伊号机组人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这是为了防止强光灼伤眼睛。
  8时16分飞机上的自动装置被打开了,“小男孩”从打开的舱门口落入空间,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被投出弹舱。
  这一天,全广岛的钟表都停止在8时16分。
  保罗·蒂贝茨上校将飞机作一个一百五十五度的转弯,向地面俯冲。一瞬间,飞机的飞行高度下降了三百多米,然后急速向后飞去。他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远离爆炸地点。四十五秒钟后,原子弹在离地面六百米的空中爆炸了,一团酷似蘑菇的云雾开始上升,伴随着的是隆隆隆隆的巨响。出发之前,蒂贝茨和他的机组人员被告知,炸弹爆炸后不要回头看,但蒂贝茨忍不住回头看了大约四分之一秒钟,尽管他们都戴着护目镜,他的眼睛还是立即被强烈的光芒刺痛了,两眼一阵发黑,他凭着他的感觉操纵着驾驶杆,好一阵才模糊地看清一些影子。
  恐怖的巨大蘑菇云从广岛市上空升起。在闪光、声波和蘑菇状烟云之后,火海和浓烟笼罩了全城。
  广岛这座二十万人口的城市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蒂贝茨后来形容这一刻:“我们转过身,向着广岛望去,这座城市消失在恐怖的巨大蘑菇云里。”
  在广岛市的中心,十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耀眼的火焰和巨大的响声持续了好长时间。大地在剧烈地颤抖,整个本州南部和九州、四国岛都听到了爆炸声;爆炸冲击波形成的狂风,所到之处,所有东西无不摧毁殆尽;
  在光和声渐渐变得微弱了的时候,下面的场景呈现在上帝面前。
  在爆炸中心的人和物,就像原子分离那样全部分崩离析,没有留下任何一点痕迹。镜头移向远些的地方,仔细才发现地上有几个似乎是勾勒出来的影子一样的人体外形;在离中心远一些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时被烧毁的男人、女人和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侥幸活着,但却严重烧伤,一些人的双眼已被烧成两个黑窟窿;在十六公里外的地方,人们仍感到灼热的气流;放射雨使一些人在整整二十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
  
  火球滚动着,炙烈的火焰渐渐变暗,蘑菇云也渐渐的散开了。隆隆的声音也减弱下来。
  镜头从蘑菇云移开,逐渐向远处伸展。
  远处的原野上,有一块略微高出土塬。土塬上,日本《朝日新闻》报记者中村觉张大嘴巴朝着蘑菇云的方向观看。恐怖浮现在他的脸上,他先是木头一样站立着,慢慢地他两手捂着脸朝着烟云方向跪在地上,当那些云烟减弱下来的时候,他嚎啕大哭,而后,他发疯似在跑向附近的一个邮局,他一边在纸上写字,一边让发报员发报,他嘴里颤抖着说:“快,快!”那个发报员惊奇地看着他,一只手按着电键叮叮叮发报。
  《朝日新闻》社,一个编辑将电报递给新闻总编:“中村觉发来的快报!”
  总编将电报拿在手上,朝着电文看了一眼。
  “一枚炸弹完全毁灭了广岛城市,据估计有十七万人死亡。”
  新闻社总编鼻子哼了一下,将电文甩在桌子上:“胡扯,中村觉怎么回事?一枚炸弹能毁灭一座城市?真是富于想象,简直是荒唐!”
  报社的其他人都扭头朝这边看,大家都显得莫名其妙。
  有人打开了收音机,沙沙的声音过后,日本东京“放送局”播音员以颤抖的声音宣读末日新闻:“……广岛烟雾弥漫,烈焰高达四万英尺,所有生物全部化为灰烬。”
  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脸上全是僵硬的表情。
  总编惊愕地看着那架收音机,目光慢慢地转回到已经从桌上飘落到地上的电报上,他迟钝地弯下腰,颤抖着两手,想把那份电文拾捡起来,但没有能成功。
  
  该原子弹的威力为二万吨TNT当量。
  广岛8万人死亡,7万人受伤。
  广岛的毁灭,使整个日本列岛为之震颤,全世界为之瞠目。
  
  应该感谢上苍,首先拥有了原子武器的是美国,而不是日本和德国。
  广岛的事件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分子们仍在狂叫要继续战争,发誓决不投降。他们准备牺牲自己的人民,以换取他们所谓的光荣和荣誉。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一介草民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20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小小(农村)
连杀的背后(悬疑推理, 犯罪)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梦忆山河(奇幻, 军事)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同类随机作品

苍洱盟(上)(爱情, 武侠动作, 历史)
真情无涯(主旋律, 军事)
国家至上(历史)
夏春虎(主旋律, 家庭,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鬼神传说 聊斋 之降服 鬼(惊悚, 历史)
白毛女2(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