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培训班
编剧培训班
专治不会写剧本!
电影编剧实战班5 天后开课 去看看
剧本诊断
剧本诊断
专治不会写剧本!
电影编剧实战班5 天后开课 去看看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290
阅读:115
发表:2025/3/13
40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第2章:广岛的毁灭
汾之河 [山西静乐]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2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红色经典

  可是,原子弹出现后,这一切都改变了。
  当原子弹实验在阿拉莫戈多沙漠准备就绪的时候,新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准备去德国参加波茨坦会议。波茨坦会议,代号为“终点”,表示这将是二战期间最后一次盟国首脑会议。会议原定于7月1日召开,当杜鲁门知道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即将在美国成为事实的时候,为了借助原子弹爆炸抬高美国的地位,杜鲁门特别建议将会议推迟了两个星期---------7月15日。
  1945年7月初,也就是希特勒自杀后的2个月,美国3颗原子弹终于制造出来,被分别命名为:“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
  1945年7月15日,杜鲁门到达波茨坦参加三首脑会议,此时,在万里之外的阿拉莫戈多沙漠,美国的核试验人员也把核裂变物质放入了“大男孩”的肚子里。试验人员在14公里以外设置了观察所,里面隐蔽着425名科学家和军事专家,他们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着惊心动魄的最后一刻。
  7月16日凌晨5时29分45秒,“大男孩”轰然炸响,一个蘑菇状的大圆球突然升到了10000英尺以上的高空,爆炸核心的铁塔也被高温在瞬间蒸发得无影无踪!
  这场爆炸超出了现场所有人的想象,以至于整个美国西南部都感到了爆炸的震撼,为隐瞒真相,美国编织谎言说是阿拉莫戈多军事基地的弹药库发生了爆炸。
  
  杜鲁门一行于7月15日抵达欧洲,次日飞往柏林,然后转往波茨坦,住进苏联人替他准备的“小白宫”。陆海军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与他同行。
  16日下午,陆军部长史汀生交给杜鲁门一份密电,密电来自华盛顿:“今天早上动了手术。术后分析尚未全部完成。但已有的结果令人十分满意,超过了预期的设想。有必要向当地新闻界发公报,因为远地的人也对此很有兴趣。格罗夫医生很为高兴。”
  这是用暗号报告在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弹试验结果。
  次日,史汀生又得到一个密电:“医生很高兴回来了,他深信小孩将像它哥哥一样地强壮。”这儿的医生指的是“曼哈顿”工程负责人格罗夫将军,小孩是指的第二颗原子弹,哥哥是指的刚试验成功的第一颗原子弹。
  这当然是一个很振奋人心的消息,但杜鲁门觉得不够具体。他希望能从格罗夫将军那里得到更详细的报告,然后再做出决定。
  7月21日,报告来了。史汀生念了这个报告。但他太激动了,竟好多次结结巴巴地几乎念不下去了。格罗夫将军在报告中说:“1945年7月16日5∶30,在新墨西哥的阿拉莫多尔空军基地,对原子弹的爆炸做了第一次的全面试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的核爆炸。这是多么棒的爆炸啊。试验的成果远远超出了人们最乐观的预期。根据我们目前所有的数据来说,我认为其威力约等于1 5万吨到2万吨TNT。这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由于数据的测量还不足,所以实际威力可能还要大好多倍。爆炸的后续影响非常大。在一个短时期内,在半径20英里的范围内,有闪电的亮度可等于几个太阳的亮度。天空有一个巨大无比的火球。这个火球像蘑菇云一样上升,高达10000英尺才见消散。爆炸的亮光可以在180英里的范围内见到。爆炸的声音可在100英里的范围内听到。”
  
  杜鲁门把原子弹的消息告诉了丘吉尔,这位首相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如果原子弹有助于结束战争,我主张运用它。”随后,温斯顿·丘吉尔对其副手们说:“很明显地,现在美国不必需要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了”。 之后,丘吉尔又说道:“这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了。” “看来,我们一夜之间就已经有把握缩短东方的流血战争了。”
  当杜鲁门对斯大林说,美国已制造了一种“具有不寻常的威力”的新的武器时, 斯大林非常冷静,说:“希望你们很好地对付日本人。”
  用原子弹来对付日本人,三国巨头给出了明确的表述。
  
  7月22日,杜鲁门于 “小白宫”召开高级会议。
  杜鲁门对陆军部长司汀生、参谋总长马歇尔说:“是啊,战争的负担过重了,我们正在考虑,为了彻底击溃日本法西斯,是否要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以期早日结束战争。”
  他的两位下属呆呆地看着他。
  杜鲁门接着说:“你们已经了解,七月十六日新墨西哥洲的爆炸实验证明了此种武器的巨大威力。但是,对并未了解此种武器性能的日本来说,还没有构成足够的震慑之力。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用何种方式,使日本在此种爆炸之下产生巨大的伤痛。两位对此有何看法?”
  马歇尔:“是否应该交由专门委员会讨论一下?”
  杜鲁门: “好吧,该委员会应在尽短的时间内做出使用该武器的计划,报请政府批准!”
  史汀生打了一个手势说:“那也就是说,在总统提议之下,专门临时委员会,很快召开第一次会议,以讨论原子弹的投放问题。”
  杜鲁门:“正是这样!”
  
  专门临时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
  组成人员有 “曼哈顿”工程负责人陆军工程兵建筑副主任格罗夫斯,还有参加“曼哈顿”工程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费米、锡拉德等。还有科学研究发展局局长布什博士和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博士。此外,还有几位军方代表。
  格罗夫斯说:“这是专门临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我们将对原子弹的投放问题做出我们的意见,然后上交杜鲁门总统最后决定。”
  格罗夫斯说:“‘曼哈顿’工程已经完成。为了此项工程,政府投资二百亿美元之巨,七月十六日,洛斯阿拉莫斯的试验爆炸证明,罗斯福总统当时的决断无比正确。先生们,政府准备在战争期间将此种武器迅速付诸使用,以迫使日本投降。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以使日本政府明白这种炸弹将会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博士立即问道:“科学怎么能用于杀人呢?此种巨大杀伤力的武器,投放于战争,那是带有毁灭性质的,这是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这在战争中没有先例。”
  军方代表之一:“好啊,战争从来都不会遵从先例。”
  格罗夫斯:“最好是在适当的地点进行一次示威演习,可以预先通知日本政府知道。然后就爆炸的威力向日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如果遭到拒绝,我们可以再考虑向日本本土投放。”
  军方代表之二提出疑问:“想法不错,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保证,日本人不把美国和盟国战俘运往选定的演习地点,以阻止这项行动,有什么办法保证,投弹时不会受到日本‘神风’队的自杀性袭击。”
  科学家锡拉德说:“我们反对使用原子弹用于袭击人类,坚决反对用原子弹杀人。”
  军方:“那么,日本政府怎么会认为原子弹是一个杀人武器还是一件唬人的玩具而已。”
  锡拉德:“我们主张在沙漠上或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爆炸这种新武器。我们可以请各国代表来观看,当然其中包括日本代表。这样即可创造出一种对国际缓和极为有利的气氛。这也是我们研制这种炸弹的初衷,因为德国法西斯当时正在加紧制造这种屠杀人类的武器,我们必须赶在它的前面制造出来以扼制德国的讹诈。现在德国法西斯灭亡,核讹诈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我们认为,在无人区投放这种武器,对震慑敌人和缓和国际局势甚为有利。”
  军方:“请问,日本人真会乖乖的听我们的安排吗,假如日本政府不派代表或以别的方式阻止试验,我们怎么办?还有,谁会保证试验一定成功,假如试验失败,炸弹不会爆炸,这也能震慑敌人缓和国际局势吗?试问,我们怎么才能使日本法西斯感到威胁的存在?”
  委员们七嘴八舌,但是,科学家的声音总是微弱的,军人们的声音总是那么有力。
  经过激烈的争吵,委员会最终决定:原子弹投放日本本土!
  格罗夫斯说:“我们的意见认为,尽早把原子弹投到日本国土上某一个工业和军事目标,这是正确的选择,并且,我们预先不把原子弹的性能通知日本,当然以后他们会知道的。哦,当然,当然,科学家的意见,我们也作必要的参考。我们的意见是,提交杜鲁门总统,让总统作最后的决定。”
  人们离开座位走出会场。
  要求爱因斯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的匈牙利物理学家锡拉德听到委员会的最后决定,坐在他的座位上,陷入深深的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所期望的是美国先于德国拥有原子弹,这个目标已经达到。现在德国投降,日本不可能拥有原子弹,他认为美国绝不能单方面使用这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
  当然此时的他可能低估了日本人也会在战争中继续给予人类灭绝性杀伤,科学家们更看重的是人类的未来。
  所以,当临时委员会会议结束的时候,他拉了一下坐在旁边的奥本海默和费米的手,示意他们留下。又有四位科学家见他们留下,也没有立即离开。
  锡拉德说出了自己刚才的想法。奥本海默摇头说:“战争的胜负难道真的要依靠原子弹吗?即使不依靠原子弹,对日战争显然也将取得胜利,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种杀人的武器在未来的文明中将能代表什么,它即将给人类的未来带来什么?”
  其它四位科学家也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有悖于我们科学家的宗旨。我们正打算辞职,以对得起我们的良知。”
  锡拉德道:“我们应当坚决反对美国单方面将这种杀人武器用于战争。我建议我们立即联名起草一份报告,反对使用原子弹,并直接递交杜鲁门总统本人。”
  七个人一致同意。
  
  “小白宫”总统办公室里。
  陆军部长司汀生向杜鲁门敬礼后双手将一封文件递交到杜鲁门手上,道:“总统阁下,临时委员会会议已就投放原子弹问题做出建议,现将会议摘要和裁决书递交总统,并呈请总统批准。。”
  杜鲁门总统示意他坐下。
  杜鲁门还没有开口,总统的科学顾问走了进来道:“报告总统阁下,参加‘曼哈顿’工程的七名科学家联名写信给您,要我亲自交到您的手里。”
  杜鲁门道:“你告诉我,他们在信中说些什么?”
  科学顾问道:“他们不同意临时委员会的裁决,他们反对美国单方面使用原子弹,他们说,现在世界上只有美国拥有这种武器,美国应当用这种武器营造一种对国际缓和有利的气氛,而不是用于屠杀人类!”
  杜鲁门摆手道:“别说了,我将会考虑他们的建议。”
  科学顾问退出去了,杜鲁门问司汀生:“那么,临时委员会的裁决呢?”
  司汀生说:“委员会认为,在日本本土某一个适当的目标投放这种炸弹是最理想的选择。”
  杜鲁门在地上走来走去,司汀生在一旁看着他。
  杜鲁门沉思道:“是的,目前,只有我们拥有这种巨大杀伤力的武器,可是,我们耗资二百个亿啊!罗斯福总统的愿望只实现了一半,他的愿望就是要赶在德国之前造出这种武器以用于战争。现在日本拒不接受投降。我们不希望战争长久地拖下去,我们必须予日本法西斯以巨大的打击。就我们美国政府而言,原子弹还不仅仅是一种军事武器,是的,它可能迫使日本投降,但是,它也将是一种外交武器,在战后国际缓和之格局下,它也必将对我国产生有利的影响。问题是,人们现在还不知道它的威力。”
  杜鲁门想到,原子弹不仅可以杀人,还可以用来外交。
  史汀生说:“委员会认为,只有向日本本土投放,才有可能震慑日本极端分子,而且,委员会还认为,事先不能让日本人知道,以避免他们用我国战俘要挟我们,并可有效防止日本‘神风’敢死机队的袭击!”
  杜鲁门终于下了决心,他坐回到他的座位上说:“我批准委员会的建议!”
  他拿过羽毛笔在墨水里蘸了一下,就在司汀生递交的那份委员会的裁决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杜鲁门终于下了决心,他坐回到他的座位上,他说:“我批准委员会的建议!”他拿过羽毛笔在墨水里醮了一下,就在司汀生递交的那份委员会的裁决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7月23日,美国首都华盛顿。
  格罗夫斯将军正在这里起草投掷原子弹的指令。
  在选择目标时,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阿诺德将军曾主张把京都列入其中,因为它是日本的军事活动中心。陆军部长史汀生坚持认为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和宗教圣地,不同意向那里投放原子弹。
  京都就从轰炸名单上勾掉了。
  最终确定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四个城市作为轰炸目标。斯帕茨将军指挥的空军战略大队,负责按照上述目标进行投弹。
  
  7月24日,美国陆军部给斯帕茨将军下达指令:“美国陆军战略空军司令官卡尔·斯帕茨将军:第20航空队509混合大队应于1945年8月3日以后,在气候许可目击轰炸条件下,对下列目标之一投放第一颗特种炸弹: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
  7月25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陆军部的指令,并指示陆军部长史汀生执行这项命令。当天,史汀生在结束波茨坦的使命后,便返回美国。
  不久,这位77岁的陆军部长向总统递交了辞呈和一份备忘录。
  同一天,亦即7月25日,丘吉尔在波茨坦发表了他作为英国首相的最后一次演说,于下午携女儿玛丽飞回伦敦。临行前,他说:“希望我能回来。”他的妻子赶到诺索尔特机场迎接,然后丘吉尔同家人们在一起平静地吃了一顿午饭。
  到了第二天的7月26日,英国大选揭晓,艾德礼担任新首相。丘吉尔于当天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遗憾地说:“我没有机会完成对于日本的工作。”
  晚上7时,丘吉尔步入王宫,向英国女王提出辞呈。他最终没有回到波茨坦,取而代之的是艾德礼。这一年,丘吉尔70岁。
  五
  七月十七日至八月二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会议,讨论欧洲和德国战后的处置问题。
  更为重要的,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是:会议就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对日本战后的处置通过了一项决议。
  我们知道,德国法西斯战败了,欧洲战场平静下来了,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从根本上结束,在东方,另一个法西斯强盗----日本军国主义还在作困兽犹斗,中国及东南亚各国还挣扎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之下。
  所以,在此次波茨坦会议上,于1945年7月26日,以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名义联合发表了著名的《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并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7月28日,早上6点钟,日本东京海外广播局。
  几个人凑在一台监听器跟前,监听从旧金山播出的《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主要内容是:
  盟军对日作战,直至其停止抵抗为止;
  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军国主义必须永远肃清;
  日本军队必须完全解除武装;
  日本的军事工业必须拆除;
  日本的战犯必须交付审判;
  开罗宣言必须实施,即日本的领土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和其它小岛之内;
  同盟国军队占领日本直到日本民主政府建立以后为止。
  公告指出:盟国将给予日本的最后之打击,不至其停止最后抵抗不止;日本应尽速决定一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否则,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波茨坦公告》是以美中英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之后的八月八日苏联对日宣战后,苏联政府亦签字于该公告。这是因为,此前,苏联和日本签订了一个以牺牲中国利益为条件的《苏日中立条约》,受该条约约束,苏联在未向日本宣战之前,不便在该公告上签字。
  《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的投降,实际上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对日本法西斯发出的最后通牒,同时对日本民族也是最后的拯救。
  《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很快便被送达到日本政府手中。
  
  七月二十八日上午十点钟,铃木首相召开内阁会议,讨论日本政府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首相铃木、陆军大臣阿南大将、海军大臣米内大将、参谋总长梅津大将、军令部长官丰田大将、外务大臣东乡参加了会议。
  会议大厅里一片混乱,参谋总长梅津大将垂头丧气道:“《波茨坦公告》之发表,对我大和民族继续战争必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陆相阿南则捶胸顿足,手舞足跺,狂叫着:“耻辱,耻辱,此乃我日本大帝国之耻辱!”
  铃木首相敲着桌子,手拿《波茨坦公告》通牒书录本来回晃动,声调尖锐而有点滑稽地喊道:“诸位,请安静!中美英三国于近日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我大日本帝国无条件投降,这是上述三国对我大日本帝国的最后通牒,该项宣言态度极为卑劣,他们要我们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放下手中武器,无条件投降,并劝我们要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宣言说,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宣言还说,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主权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同盟国所决定的其它小岛之内,我们将对此项宣言做出立即反应!”
  陆相阿南未等铃木话音落定,立即跳到桌子上,握着拳头喊道:“让我们投降!真是可笑之极,如果敌人想要结束战争,那就让他们向我们日本帝国投降吧!要我们大和民族向他们屈服,多么滑稽,多么不可想象啊!”
  在这些鼓噪的后面,也有一些比较冷静的声音,其中外相东乡就连连摇头叹道:“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是不明智的。”
  只有少数人同意东乡意见,他们申述理由,认为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甚为不妥。但是,他们的声音太微弱了,立即被狂热的鼓噪所淹没。以陆军大臣阿南为首的军方人士,坚决主张无考虑余地。
  陆军大臣阿南:“对此种侮辱,绝无考虑余地,应以坚决回击。”
  有人高喊:“天皇万岁!让敌人向我们投降!我大日本帝国誓将战争进行到底!”
  大多数内阁成员心里都清楚,日本已经走到失败的边缘,不能再继续战争了,但看到阿南等几个死硬分子的疯狂的表现,只能摇头叹气,不愿再做声。
  内阁会议在一片鼓噪声中匆匆结束,门外有记者等待,当铃木首相走到门口,记者们马上上前将他围住。记者们纷纷问道:“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政府对此项宣言持何种看法?”“日本政府会不会退出战争?”“日本政府会不会接受宣言之条件?”“何时退出战争?”
  铃木首相低而沉缓地宣布道:“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我们无条件投降。这是对我大和民族的极大侮辱,我日本大和民族不会屈服。我日本帝国不理睬这类劝降宣言,我们将以必胜之决心继续作战。我号召我大和民族国民效忠天皇,齐上战场,集中总力,勇猛杀敌,这就是政府对于此项宣言之态度。”
  他稍停片刻,又提高声调道:“杜鲁门,蒋介石,邱吉尔发表的宣言,要解除帝国军队的武装,废除我军需产业,分割我大日本领土,等等。这对于帝国是很不礼貌的。除非平等生存,否则只有一心一意贯彻战争。”
  有记者问:“阁下所说,即可看作是日本政府对《波茨坦公告》之答复?”
  铃木道:“正是这样!”
  
  阿南回到他的寓所,已是深夜十一点多钟,他刚在书桌前坐定,夫人走进来说:“舅舅竹下在前厅等你,已经多时了!”
  阿南道:“请他到书房来。”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一介草民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7月几日?(提示:7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小小(农村)
连杀的背后(悬疑推理, 犯罪)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梦忆山河(奇幻, 军事)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剑影(主旋律, 武侠动作, 军事)

同类随机作品

廉亲王妃(历史)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浦江黎明芙蓉花(主旋律, 历史)
手枪与铁布衫(历史)
战国英侠传(主旋律, 爱情, 历史)
血摇罂粟花(其他, 军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