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3015
阅读:190
发表:2025/3/24
43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第13章:山城风采
1
…
12
13
14
…
43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一
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在德安里一零一号总统官邸会议室进行。
会议室宽敞透亮,谈判桌前,一方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另一方国民党代表:张群、张治中、王世杰、邵力子。
中共周恩来:“我们提出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谈判方案,并请转交蒋委员长。其方案要点是:确定和平建国方针,实行三民主义,承认各党派合法平等,承认解放区和抗日部队。我们还提出了谈判的八项原则性意见,主要是政治民主、党派平等、承认解放区、中共军队应须改编为四十八个师。现将方案要点和意见提交你们,希望予以答复。”
国民党王世杰:“现就中共谈判要求和八项原则性意见答复如下:(1)军队问题。中共军队之编组,以十二个师为最高限度,其驻地,由中共方面提出具体方案,经双方商讨决定。(2)解放区问题。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只要中共对于军令政令之统一能真诚做到,各县行政人员经中央考核后,可酌予留任;省级行政人员亦可延请中共人士参加。(3)政治问题。拟将原国防最高委员会改组为政治会议,由各党派人士参加,中央政府之组织与人事,拟暂不动;中共方面如现在即欲参加,可予以考虑。(4)国民大会问题。原当选之国民大会代表,仍然有效,中共如欲增加代表,可酌量增加名额。”
张群说:“对中共九月三日提案之答复案,现交予中共代表,其要点主要有:实行和平建国方针,实行三发主义;拥护蒋主席的领导地位;解放区名词应成为过去;中共参加受降工作,在接受中央命令之后,自可考虑;中共军队编为十二个师在中央实已为可充许之最高限度。”
中共周恩来:“国民党拒绝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合法化,拒绝承认解放区政权,拒绝我中共提出的重选国大代表和修改《五五宪章草案》,不考虑中共参加受降,中共的一切权力都被剥夺,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解放区问题,事实上是存在的,不因名词成为过去。至于名称,可以变更!”
王若飞:“汉奸军队现均已获中央之委任,而中共抗日军队得到中央承认却难。须知中共军队,即令不获中央之承认和接济,亦能生存发展!”
在半山新村,中共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桂系将领白崇禧,外交部长王世杰,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成举行会谈。
吴铁成劝道:“只要你们把军队交出来,什么官都给你们当!”
王若飞说:“共产党人,以人民为重,我们什么官也不要,只要把军队交给人民,国家政府所有官都由你们去当!”
在蒋介石官邸,蒋介石对毛泽东说:“润之啊,要和,就照这个条件和,不然,你就回延安带兵来打我好了!”
毛泽东说:“委员长,现在打起来,我实在是打不过你,但是,我们以用对付日本人的办法来对付你,你占线,我占面,我以乡村包围你城市,你看如何?”
两人都笑了一下,但蒋介石面色有点僵硬,毛泽东这句话,可能使他吃惊和害怕了。
谈判桌上,两党继续较量。
邵力子:“中共成见过重,所提条件,距离太远,须拿出诚意,达商谈目的。”
周恩来:“毛泽东毅然来渝,如没有诚意,何能远来?我党已作尽可能让步:第一,认为联合政府不能做到,故此次不提出,只求各党派参加政府;第二,召开党派会议产生联合政府之方式,国民党既认为有推翻国府之顾虑,我们此次也不提;第三,中共主张普选,王世杰先生认为不可能,我们虽不放弃亦不反对参加……”
张群:“中共以为有解放区作政治基础以增高其政治地位,中共必须以整个国家组织为其出发点,不再坚持所谓解放区之承认。”
张治中亦说:“中共应放弃地盘,交出军队,则其在国家的地位与国民中声誉,当更高于今日。”
周恩来:“关于军队数目,赫尔利大使拟议中共军队之比例为五分之一,为表诚意,我方愿意让至七分之一,以后军队缩编,中共亦依此例裁编。”
重庆两党在谈判桌上进行激烈较量,上党国共两军激战正酣。与此同时,两党都在暗中叫劲,把眼光瞄向了东北,积极准备运兵东北,抢占那片黑土地。
这边谈判桌上,两党就中共军队问题和解放区问题屡争不下,双方意见相去甚远,很难看出有什么实质性结果。
关于解放区问题:先是,中共提第一方案:依十八个解放区实际,重新划分省区和行政区。国民党方不同意。
中共又提第二方案:华北各省解放区面积占绝大比例者,应由解放区人员任正职;解放区面积较小者,由国民政府派员任正职,解放区负责人担任副职。国民党代表说:“这还是各占一方,不是统一国家,不能接受。”
中共提第三方案:各省应在政治协商会议监督下,解放区各级人民政府重新普选。国民党代表说:“这样拖得太久,不利统一。”
中共又提第四方案:暂时维持现状,交由政治协商会议解决。目前规定临时办法,保证和平的恢复,逐步实现政令统一。国民党代表请示蒋介石,蒋介石说:“政令统一,须尽快实现,不能再拖。
这一问题,未达成协议。
关于军队问题,中共提出让步,将全部军队整编为四十八个师,占全国军队的五分之一,国民党方认为太多,毛泽东说,可减少到四十三个师,可以只占七分之一。国民党还认为太多,实际上是不承认中共军队的合法性地位。
关于国民大会:中共主张取消国大代表资格,重新选举,并修改宪法,选举法和国民大会组织法,国民党方不答应。
关于受降问题:蒋介石说:“ 在已接受中央命令之后,自可考虑。”
蒋介石欲一统天下,毛泽东却不肯交出军队和解放区,试想,这种谈判,如何能达成一致。
二
九月十二日,毛泽东、周恩来与蒋介石、张群、邵力子在蒋介石上清寺官邸,就军队整编数目进行商谈。
这一日,毛泽东拜访“九三学社”的创建人许德珩及其夫人劳君展。谈话间,毛泽东说起九年前他初到延安,曾获北平文化教育界朋友送来的布鞋、怀表与火腿等物:“十年受赠,却不知是谁。”
许德珩笑指劳君展:“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许德珩说,一九三六年深秋,中共地下工作者徐冰夫妇来访,谈及延安物资供应十分困难,领导人连只怀表都没有。夫人劳君展当即拿出积蓄三百元,买了十二块怀表、三十多双布鞋,交徐冰夫妇带去延安。
毛泽东方知是劳君展所为,乃深受感动,感慨系之,对周恩来道:“现在补张晚到的收条吧!”
九月十五日下午,毛泽东三顾特园,向张澜毫无保留通报了谈判情况,张澜说:“你们关门和谈,很多情况外面不知,应该公开出来 ,让大家知道,免得日后蒋介石不认账!”
毛泽东道:“张表老有何思谋?”
张澜道:“你们如有不便,由我来给国共两党写一公开信,把问题摊开在国人面前,好受人民的监督和推动。”
毛欣然,说:“很好,张表老,老成谋国。”
九月十七日,毛泽东与蒋介石、赫尔利在林园蒋介石官邸就军事问题进行商谈。
九月十八日,张澜公开信在重庆《新民报》上赫然登出:
介公主席
润之先生 勋鉴:
……自润之先生来渝,双方商谈已逾十日,……目前为国家团结统一绝好时机……商谈内容,似应随时公诸国人……既能收集思广益之效,更可得国人共商国是之实……事关国家民族之前途,中国民主同盟为团结各方之新兴政团,即以此诚作为一部分国人之公意,用资参考,专此敬颂
勋安 张澜
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三位美国士兵:霍华德·海曼、爱德华·贝尔、杰克·埃德尔曼,在中国二十多个月,所见所闻,使他们对共产党产生了兴趣。他们认识一个中国人叫李拙文,是中共重庆市地下党员,他们知毛泽东来渝,极想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人物,当他们偶然向李拙文表达他们的意见时,李拙文说可以帮助他们。李拙文便向重庆市地下党组织报告此事,又通过周恩来秘书龚彭转告周恩来,周恩来便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当即同意。当三个美国士兵接到龚彭的正式通知时,高兴得跳起来。但令他们担心的是,请假外出是否获准。恰好十六日是犹太信仰节,三个士兵便谎称自己信仰犹太教,以过节为名,请假外出。他们打听到毛泽东爱好吸烟,而当时香烟奇缺,便把定量配给他们的几盒美国“好运”牌香烟拿了去见毛泽东。
早上搭美军军车到了市郊白市驿后,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只好徒步急行,赶往曾家岩。到了曾家岩五十号周公馆,已是下午三点,工作人员赶紧用汽车将气喘吁吁的三位美国士兵送到红岩村十三号。进入客厅,见毛泽东朴素整洁,干练精神,在那儿等候,激动得忘了打招呼,经工作人员提醒才回过神来,连连“Hello! Hello!”毛泽东同他们一一握手,并在一起照相。之后毛与三个士兵轻松会谈,谈解放区,谈和谈问题,也谈美国国内情况。三位士兵将随身带的一些关于美国情况的剪报面呈毛泽东,毛泽东边看边说:“好,好,世界正在变化,而且发展很快。”
晚上,设宴招待,宴毕,毛泽东送给三位士兵一套十二幅中国版画,三个士兵则将香烟送给毛泽东,上面写上希望中国人民有繁荣和平前途的祝愿。
毛泽东嗜烟如命,他是否吸了这些烟,不得而知。据后来资料表明,在重庆的毛泽东的老熟人中,有人曾接受过毛泽东送的好运牌香烟的礼物,由此看来,这些香烟又可能被毛泽东当作贵重之物送人了。
三十年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五日,海曼和贝尔再次来访中国,特意飞往山城,在红岩村十三号,发现大厅里悬挂着的毛泽东与他们的大幅合影照片,久久伫立,热泪盈眶。贝尔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始终珍藏着那张照片,发现中国人也珍藏着,真让我感到惊讶和激动。”
同一天,有五位青年前来拜见毛泽东,作短暂而亲密交谈,其中一位叫叶元的已婚女青年,落落大方地走向毛泽东:“毛主席,我有一个要求。”
“噢,什么要求?”毛泽东奇怪地问。
叶元说:“为了表达中国青年对您的崇高敬意,请让我吻你的手!”
毛泽东朝她看了看,微笑没有做声,叶元未等回答,就伏下头去,在毛的手背上印下一个青年的吻痕。
当时有重庆青年对毛之崇敬,略见一斑。
九月十七日,毛泽东在蒋介石黄山别墅与赫尔利进行谈话。赫尔利将要归国述职,他请毛泽东来作最后一次长谈。
载着毛泽东的“别尔克”黑色轿车行十数里盘山公路,来到黄山别墅,赫尔利于云岫楼前相迎,宾主于楼内小会议厅落座。
黄山别墅,以云岫楼和松厅为中心结构。云岫楼立于高坡之上,登斯楼,可观山城奇伟,嘉陵江浩渺;松厅则隐于幽谷之中,厅中可闻阵阵松涛,幽雅静谧,十分惬意。
赫尔利说:“中国应当和平,中共应接受国民政府收编,斯大林不也是只承认国民政府吗?你们不听劝告,美国不会支持你们,对你们不利!”
毛泽东说:“你们美国人要干什么,我们不干涉,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决不是哪个人的中国,也不是蒋介石一个人的,总有一天,你们会发现,你们单方面支持蒋介石的政策是行不通的,我还要告诉你们,中国人的事最终还要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赫尔利叹了一声:“毛先生,我希望你们谈判成功,据我经验,你们不要企求解决太多问题,如果你们对和谈有所松动,敝人回国述职时,将会陈述毛先生的意见。”
毛泽东说:“大使建议,我党愿意参考。”
九月十八日,重庆《新华日报》类今日之一句话新闻,载:“十七日下午,毛泽东同志招待产业界刘鸿生、潘昌猷、吴蕴初、胡西园、吴羹梅、章乃器,范旭东先生茶会。”
上述诸君,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清一色产业界巨子。
刘鸿生:一九二零年起,陆续开办中华码头公司、中华煤气公司、大中华火柴公司,有“煤炭大王”、“火柴大王”、“企业大王”等称号;
吴蕴初:一九二三年在上海开办天厨味精厂。抗战期间,将机器搬往四川,在重庆、宜宾等地设分厂;
吴羹梅:中国标准铅笔厂开办者,时任迁川工厂联合会总干事;
胡西园:一九二一年创办第一家民族资本电灯工厂,时任迁川工厂联合会常务理事;
章乃器:“救国七君子”之一,民建发起和领导人之一,时任上川实业公司总经理,亦任迁川工厂联合会常务理事。
此次会见,毛泽东郑重声明:“民族资本家是我们共产党的朋友,而不是敌人。”阐明中共当时对民族资本家所持态度。
九月二十日,中共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应邀参加李子坝建设新村《大公报》报社举行的招待宴会。这天,秋风轻拂,微泛凉意。总编王芸生一方面对日益腐败的国民政府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又觉得将来建设还得依靠蒋介石完成。席间,举杯交盏之后,王芸生问毛泽东道:“毛先生,本人尚未明白,既然你们表示拥护三民主义,拥护蒋主席领导,却又何必另起炉灶呢?”
毛泽东回道:“我赞成王先生的主张,我们也不想另起炉灶啊。这须有个前提:蒋委员长得要管饭。他不管饭,不另起怎么办?不给大家吃饭,饿一天两天可以,饿到第三天,非另起炉灶不可了!”
在座的多是“妙手著文章”的秀才们,他们竟相感慨:“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宴会结束,大厅内外挤满了里三层外三层报社职工,争相目睹毛泽东风采,口中不停高呼:“欢迎,欢迎!”
毛泽东为答报社盛情,挥毫题词:“为人民服务”。
后来这句话,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行事宗旨。不过是在获取政权之后,略有变味,有悖毛泽东之初衷。
九月二十一晚,美国大使赫尔利拜访毛泽东,算是向毛泽东辞行。
赫尔利作最后劝解道:“如果中共有诚意,要避免全面内战的话,中共应该交出军队,交出解放区。否则,谈判要破裂,全面内战就将爆发。我想,这种局面,中共是不愿意看到的!”
毛泽东从容回答:“不承认,也不破裂,问题复杂,还要讨论。”他对赫尔利大使解释道:“军队国家化,国家要统一,我们完全赞成,但这要有个前提,前提是国家民主化,我们不能把军队和解放区交给一个一党控制的政府,如果把军队交给一党控制的政府,反过来屠杀共产党,这是有前车可鉴的,我们不得不防。”
他又说:“如何民主化,还要讨论。虽然目前有很多困难,但总会想出克服办法的。我们不主张谈判破裂。”
赫尔利只好说:“我已无能为力了。明日我将归国述职,就此向毛先生作别吧!”
*
九月二十二日,赫尔利归国。毛泽东去机场送行。赫尔利回国述职后不久,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美国外交家,在国会和朝野人士的嘘声中,不得不痛苦地引咎辞职。
返回桂园时,民社党负责人蒋匀田和随同另两人门前等候。民社党自称第三党,与国民党友好。
蒋匀田是位民主主义者,他认为国共和谈无论成败,都会引发新的军备竞争。所以,和谈不能仅限于国共两党,也应让其他少数党派领袖参与,会谈的主要内容应是民主与自由。他来见毛泽东是来作说客的,他自信他有这份才能!
毛泽东抱歉道:“对不起,去机场为赫尔利大使送别,迟回为歉。”
蒋匀田开门见山:“没关系,毛先生大忙人。来渝二十有日,两党谈判情况如何?”
毛泽东道:“不瞒蒋先生,时间白费,毫无结果,面临僵局。”
“僵在哪一点呢?”
“一是军队比例,二是地区自治,现在诸多问题,没有一个得到协议,可以说会谈是失败的。”
“毛先生,”蒋匀田开始作说客了,“如你所谈问题,对贵党来说,如若失败,甚是可惜,但从人民角度,商谈成功,乃是真失败。”
毛泽东知其来意,笑道:“蒋先生请指教。”
蒋匀田乃口舌善辩之人,也语重心长,娓娓而道:“第一,假设军队比例得以协议,则日后中央以某种要求若需增一团宪兵,你是否按比例扩充你的兵力?若不扩充,则失其比例,若扩充则必将演成国内军备竞争,人民如何担负财政之重?第二,假设你的领土权得以商谈成功,中央又不同意省有自治之权,省主席由人民选举,选举结果又不是贵党之人,请问遵命乎抗命乎,遵命则贵党失去该省管理之权,抗命则演为明日之战争。故从人民眼光看,是为大大的失败。”
毛泽东道:“我真诚希望蒋先生所说的人民选举能够实现。我们共产党人遵人民之所愿。假若国民党商谈此类问题,我党一定主张邀请其他党派参加。赫尔利大使也对我说,既然实质性问题谈不通,最好从民主政治的原则商谈。蒋先生,你认为能行得通吗?”
蒋匀田说:“假使能采用这样的方式共同协商,则结果如何,均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转折,盼望毛先生能成功!”
毛泽东想说你这种想法近于空想,没有直说,只好绕开话题道:“我此次赴渝,以未见贵党领袖张君励先生为憾。张先生大作甚多,仰慕久矣。他曾给过我一封公开信。要我们把军队交给蒋委员长,此信蒋先生一定读过。老实说,我们如果没有那几十万条破枪,我们便不能生存,你们也不会理睬我们。若叫我将军队交给政府,理犹可说,我赞成,教我交军队于蒋委员长个人,则不可理解。中国不是一人之中国。”
毛泽东掷地有声的话语,蒋匀田吃了一惊,乃故作镇静道:“请问毛先生,假使有一天,我们认为不需要枪杆护卫可以自由活动,如欧美民主国家一样,用自由竞选方式取得政权,那么你愿意放弃所有的枪杆子吗?”
毛泽东笑道:“那么,我很愿意。蒋先生,你认为共产党的政治斗争技术如何?”
“不在任何政党之下!”蒋匀田老实地说。
“对了,我能凭政治斗争技术取得政权,我为什么要负养数十万大军的重担呢?问题是,你的这种假设,如欧美民主国家一样自由竞选,这样的条件真的会存在吗?”
蒋匀田语塞,他被问住了,也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毛泽东又说:“军队国家化很好,所有特务人员更须国家化。不然,我们在前面走,特工人员在后面跟着,这样的威胁,我们又如何受得了!”
毛泽东并且站立,边说边模仿特务跟踪状,在座的人们忍不住笑了起来,不少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令蒋匀田意料不到的是,与他相随的两人中,有一个姓孙的便是打入民社党的军统特务。此事到了一九六三年张君励在香港讲学时,才由知情人告知。蒋匀田知道后,对国民党如此对待“友党”的做法甚为反感,他想到毛泽东当时的话和当时的表演,不但对毛泽东深邃思想、机智辩才及锐利辞锋深深折服,而且对“特务跟踪”一说更感到毛泽东很是“神奇”。
毛泽东及随员王炳南等去“桃园”拜访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守门人说蒋委员长正在于府作客,毛泽东便转往桃园戴府,去看望戴季陶。戴季陶,字传贤,积极反共人物,考试院院长。见毛泽东登门造访竟有些不敢相信,显得局促不安,忙让至客厅,说:“请坐,请坐。”
毛泽东伸手过去,打破僵局:“戴院长,近日可好哇!”
“好,好!”
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在德安里一零一号总统官邸会议室进行。
会议室宽敞透亮,谈判桌前,一方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另一方国民党代表:张群、张治中、王世杰、邵力子。
中共周恩来:“我们提出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谈判方案,并请转交蒋委员长。其方案要点是:确定和平建国方针,实行三民主义,承认各党派合法平等,承认解放区和抗日部队。我们还提出了谈判的八项原则性意见,主要是政治民主、党派平等、承认解放区、中共军队应须改编为四十八个师。现将方案要点和意见提交你们,希望予以答复。”
国民党王世杰:“现就中共谈判要求和八项原则性意见答复如下:(1)军队问题。中共军队之编组,以十二个师为最高限度,其驻地,由中共方面提出具体方案,经双方商讨决定。(2)解放区问题。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只要中共对于军令政令之统一能真诚做到,各县行政人员经中央考核后,可酌予留任;省级行政人员亦可延请中共人士参加。(3)政治问题。拟将原国防最高委员会改组为政治会议,由各党派人士参加,中央政府之组织与人事,拟暂不动;中共方面如现在即欲参加,可予以考虑。(4)国民大会问题。原当选之国民大会代表,仍然有效,中共如欲增加代表,可酌量增加名额。”
张群说:“对中共九月三日提案之答复案,现交予中共代表,其要点主要有:实行和平建国方针,实行三发主义;拥护蒋主席的领导地位;解放区名词应成为过去;中共参加受降工作,在接受中央命令之后,自可考虑;中共军队编为十二个师在中央实已为可充许之最高限度。”
中共周恩来:“国民党拒绝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合法化,拒绝承认解放区政权,拒绝我中共提出的重选国大代表和修改《五五宪章草案》,不考虑中共参加受降,中共的一切权力都被剥夺,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解放区问题,事实上是存在的,不因名词成为过去。至于名称,可以变更!”
王若飞:“汉奸军队现均已获中央之委任,而中共抗日军队得到中央承认却难。须知中共军队,即令不获中央之承认和接济,亦能生存发展!”
在半山新村,中共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桂系将领白崇禧,外交部长王世杰,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成举行会谈。
吴铁成劝道:“只要你们把军队交出来,什么官都给你们当!”
王若飞说:“共产党人,以人民为重,我们什么官也不要,只要把军队交给人民,国家政府所有官都由你们去当!”
在蒋介石官邸,蒋介石对毛泽东说:“润之啊,要和,就照这个条件和,不然,你就回延安带兵来打我好了!”
毛泽东说:“委员长,现在打起来,我实在是打不过你,但是,我们以用对付日本人的办法来对付你,你占线,我占面,我以乡村包围你城市,你看如何?”
两人都笑了一下,但蒋介石面色有点僵硬,毛泽东这句话,可能使他吃惊和害怕了。
谈判桌上,两党继续较量。
邵力子:“中共成见过重,所提条件,距离太远,须拿出诚意,达商谈目的。”
周恩来:“毛泽东毅然来渝,如没有诚意,何能远来?我党已作尽可能让步:第一,认为联合政府不能做到,故此次不提出,只求各党派参加政府;第二,召开党派会议产生联合政府之方式,国民党既认为有推翻国府之顾虑,我们此次也不提;第三,中共主张普选,王世杰先生认为不可能,我们虽不放弃亦不反对参加……”
张群:“中共以为有解放区作政治基础以增高其政治地位,中共必须以整个国家组织为其出发点,不再坚持所谓解放区之承认。”
张治中亦说:“中共应放弃地盘,交出军队,则其在国家的地位与国民中声誉,当更高于今日。”
周恩来:“关于军队数目,赫尔利大使拟议中共军队之比例为五分之一,为表诚意,我方愿意让至七分之一,以后军队缩编,中共亦依此例裁编。”
重庆两党在谈判桌上进行激烈较量,上党国共两军激战正酣。与此同时,两党都在暗中叫劲,把眼光瞄向了东北,积极准备运兵东北,抢占那片黑土地。
这边谈判桌上,两党就中共军队问题和解放区问题屡争不下,双方意见相去甚远,很难看出有什么实质性结果。
关于解放区问题:先是,中共提第一方案:依十八个解放区实际,重新划分省区和行政区。国民党方不同意。
中共又提第二方案:华北各省解放区面积占绝大比例者,应由解放区人员任正职;解放区面积较小者,由国民政府派员任正职,解放区负责人担任副职。国民党代表说:“这还是各占一方,不是统一国家,不能接受。”
中共提第三方案:各省应在政治协商会议监督下,解放区各级人民政府重新普选。国民党代表说:“这样拖得太久,不利统一。”
中共又提第四方案:暂时维持现状,交由政治协商会议解决。目前规定临时办法,保证和平的恢复,逐步实现政令统一。国民党代表请示蒋介石,蒋介石说:“政令统一,须尽快实现,不能再拖。
这一问题,未达成协议。
关于军队问题,中共提出让步,将全部军队整编为四十八个师,占全国军队的五分之一,国民党方认为太多,毛泽东说,可减少到四十三个师,可以只占七分之一。国民党还认为太多,实际上是不承认中共军队的合法性地位。
关于国民大会:中共主张取消国大代表资格,重新选举,并修改宪法,选举法和国民大会组织法,国民党方不答应。
关于受降问题:蒋介石说:“ 在已接受中央命令之后,自可考虑。”
蒋介石欲一统天下,毛泽东却不肯交出军队和解放区,试想,这种谈判,如何能达成一致。
二
九月十二日,毛泽东、周恩来与蒋介石、张群、邵力子在蒋介石上清寺官邸,就军队整编数目进行商谈。
这一日,毛泽东拜访“九三学社”的创建人许德珩及其夫人劳君展。谈话间,毛泽东说起九年前他初到延安,曾获北平文化教育界朋友送来的布鞋、怀表与火腿等物:“十年受赠,却不知是谁。”
许德珩笑指劳君展:“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许德珩说,一九三六年深秋,中共地下工作者徐冰夫妇来访,谈及延安物资供应十分困难,领导人连只怀表都没有。夫人劳君展当即拿出积蓄三百元,买了十二块怀表、三十多双布鞋,交徐冰夫妇带去延安。
毛泽东方知是劳君展所为,乃深受感动,感慨系之,对周恩来道:“现在补张晚到的收条吧!”
九月十五日下午,毛泽东三顾特园,向张澜毫无保留通报了谈判情况,张澜说:“你们关门和谈,很多情况外面不知,应该公开出来 ,让大家知道,免得日后蒋介石不认账!”
毛泽东道:“张表老有何思谋?”
张澜道:“你们如有不便,由我来给国共两党写一公开信,把问题摊开在国人面前,好受人民的监督和推动。”
毛欣然,说:“很好,张表老,老成谋国。”
九月十七日,毛泽东与蒋介石、赫尔利在林园蒋介石官邸就军事问题进行商谈。
九月十八日,张澜公开信在重庆《新民报》上赫然登出:
介公主席
润之先生 勋鉴:
……自润之先生来渝,双方商谈已逾十日,……目前为国家团结统一绝好时机……商谈内容,似应随时公诸国人……既能收集思广益之效,更可得国人共商国是之实……事关国家民族之前途,中国民主同盟为团结各方之新兴政团,即以此诚作为一部分国人之公意,用资参考,专此敬颂
勋安 张澜
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三位美国士兵:霍华德·海曼、爱德华·贝尔、杰克·埃德尔曼,在中国二十多个月,所见所闻,使他们对共产党产生了兴趣。他们认识一个中国人叫李拙文,是中共重庆市地下党员,他们知毛泽东来渝,极想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人物,当他们偶然向李拙文表达他们的意见时,李拙文说可以帮助他们。李拙文便向重庆市地下党组织报告此事,又通过周恩来秘书龚彭转告周恩来,周恩来便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当即同意。当三个美国士兵接到龚彭的正式通知时,高兴得跳起来。但令他们担心的是,请假外出是否获准。恰好十六日是犹太信仰节,三个士兵便谎称自己信仰犹太教,以过节为名,请假外出。他们打听到毛泽东爱好吸烟,而当时香烟奇缺,便把定量配给他们的几盒美国“好运”牌香烟拿了去见毛泽东。
早上搭美军军车到了市郊白市驿后,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只好徒步急行,赶往曾家岩。到了曾家岩五十号周公馆,已是下午三点,工作人员赶紧用汽车将气喘吁吁的三位美国士兵送到红岩村十三号。进入客厅,见毛泽东朴素整洁,干练精神,在那儿等候,激动得忘了打招呼,经工作人员提醒才回过神来,连连“Hello! Hello!”毛泽东同他们一一握手,并在一起照相。之后毛与三个士兵轻松会谈,谈解放区,谈和谈问题,也谈美国国内情况。三位士兵将随身带的一些关于美国情况的剪报面呈毛泽东,毛泽东边看边说:“好,好,世界正在变化,而且发展很快。”
晚上,设宴招待,宴毕,毛泽东送给三位士兵一套十二幅中国版画,三个士兵则将香烟送给毛泽东,上面写上希望中国人民有繁荣和平前途的祝愿。
毛泽东嗜烟如命,他是否吸了这些烟,不得而知。据后来资料表明,在重庆的毛泽东的老熟人中,有人曾接受过毛泽东送的好运牌香烟的礼物,由此看来,这些香烟又可能被毛泽东当作贵重之物送人了。
三十年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五日,海曼和贝尔再次来访中国,特意飞往山城,在红岩村十三号,发现大厅里悬挂着的毛泽东与他们的大幅合影照片,久久伫立,热泪盈眶。贝尔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始终珍藏着那张照片,发现中国人也珍藏着,真让我感到惊讶和激动。”
同一天,有五位青年前来拜见毛泽东,作短暂而亲密交谈,其中一位叫叶元的已婚女青年,落落大方地走向毛泽东:“毛主席,我有一个要求。”
“噢,什么要求?”毛泽东奇怪地问。
叶元说:“为了表达中国青年对您的崇高敬意,请让我吻你的手!”
毛泽东朝她看了看,微笑没有做声,叶元未等回答,就伏下头去,在毛的手背上印下一个青年的吻痕。
当时有重庆青年对毛之崇敬,略见一斑。
九月十七日,毛泽东在蒋介石黄山别墅与赫尔利进行谈话。赫尔利将要归国述职,他请毛泽东来作最后一次长谈。
载着毛泽东的“别尔克”黑色轿车行十数里盘山公路,来到黄山别墅,赫尔利于云岫楼前相迎,宾主于楼内小会议厅落座。
黄山别墅,以云岫楼和松厅为中心结构。云岫楼立于高坡之上,登斯楼,可观山城奇伟,嘉陵江浩渺;松厅则隐于幽谷之中,厅中可闻阵阵松涛,幽雅静谧,十分惬意。
赫尔利说:“中国应当和平,中共应接受国民政府收编,斯大林不也是只承认国民政府吗?你们不听劝告,美国不会支持你们,对你们不利!”
毛泽东说:“你们美国人要干什么,我们不干涉,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决不是哪个人的中国,也不是蒋介石一个人的,总有一天,你们会发现,你们单方面支持蒋介石的政策是行不通的,我还要告诉你们,中国人的事最终还要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赫尔利叹了一声:“毛先生,我希望你们谈判成功,据我经验,你们不要企求解决太多问题,如果你们对和谈有所松动,敝人回国述职时,将会陈述毛先生的意见。”
毛泽东说:“大使建议,我党愿意参考。”
九月十八日,重庆《新华日报》类今日之一句话新闻,载:“十七日下午,毛泽东同志招待产业界刘鸿生、潘昌猷、吴蕴初、胡西园、吴羹梅、章乃器,范旭东先生茶会。”
上述诸君,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清一色产业界巨子。
刘鸿生:一九二零年起,陆续开办中华码头公司、中华煤气公司、大中华火柴公司,有“煤炭大王”、“火柴大王”、“企业大王”等称号;
吴蕴初:一九二三年在上海开办天厨味精厂。抗战期间,将机器搬往四川,在重庆、宜宾等地设分厂;
吴羹梅:中国标准铅笔厂开办者,时任迁川工厂联合会总干事;
胡西园:一九二一年创办第一家民族资本电灯工厂,时任迁川工厂联合会常务理事;
章乃器:“救国七君子”之一,民建发起和领导人之一,时任上川实业公司总经理,亦任迁川工厂联合会常务理事。
此次会见,毛泽东郑重声明:“民族资本家是我们共产党的朋友,而不是敌人。”阐明中共当时对民族资本家所持态度。
九月二十日,中共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应邀参加李子坝建设新村《大公报》报社举行的招待宴会。这天,秋风轻拂,微泛凉意。总编王芸生一方面对日益腐败的国民政府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又觉得将来建设还得依靠蒋介石完成。席间,举杯交盏之后,王芸生问毛泽东道:“毛先生,本人尚未明白,既然你们表示拥护三民主义,拥护蒋主席领导,却又何必另起炉灶呢?”
毛泽东回道:“我赞成王先生的主张,我们也不想另起炉灶啊。这须有个前提:蒋委员长得要管饭。他不管饭,不另起怎么办?不给大家吃饭,饿一天两天可以,饿到第三天,非另起炉灶不可了!”
在座的多是“妙手著文章”的秀才们,他们竟相感慨:“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宴会结束,大厅内外挤满了里三层外三层报社职工,争相目睹毛泽东风采,口中不停高呼:“欢迎,欢迎!”
毛泽东为答报社盛情,挥毫题词:“为人民服务”。
后来这句话,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行事宗旨。不过是在获取政权之后,略有变味,有悖毛泽东之初衷。
九月二十一晚,美国大使赫尔利拜访毛泽东,算是向毛泽东辞行。
赫尔利作最后劝解道:“如果中共有诚意,要避免全面内战的话,中共应该交出军队,交出解放区。否则,谈判要破裂,全面内战就将爆发。我想,这种局面,中共是不愿意看到的!”
毛泽东从容回答:“不承认,也不破裂,问题复杂,还要讨论。”他对赫尔利大使解释道:“军队国家化,国家要统一,我们完全赞成,但这要有个前提,前提是国家民主化,我们不能把军队和解放区交给一个一党控制的政府,如果把军队交给一党控制的政府,反过来屠杀共产党,这是有前车可鉴的,我们不得不防。”
他又说:“如何民主化,还要讨论。虽然目前有很多困难,但总会想出克服办法的。我们不主张谈判破裂。”
赫尔利只好说:“我已无能为力了。明日我将归国述职,就此向毛先生作别吧!”
*
九月二十二日,赫尔利归国。毛泽东去机场送行。赫尔利回国述职后不久,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美国外交家,在国会和朝野人士的嘘声中,不得不痛苦地引咎辞职。
返回桂园时,民社党负责人蒋匀田和随同另两人门前等候。民社党自称第三党,与国民党友好。
蒋匀田是位民主主义者,他认为国共和谈无论成败,都会引发新的军备竞争。所以,和谈不能仅限于国共两党,也应让其他少数党派领袖参与,会谈的主要内容应是民主与自由。他来见毛泽东是来作说客的,他自信他有这份才能!
毛泽东抱歉道:“对不起,去机场为赫尔利大使送别,迟回为歉。”
蒋匀田开门见山:“没关系,毛先生大忙人。来渝二十有日,两党谈判情况如何?”
毛泽东道:“不瞒蒋先生,时间白费,毫无结果,面临僵局。”
“僵在哪一点呢?”
“一是军队比例,二是地区自治,现在诸多问题,没有一个得到协议,可以说会谈是失败的。”
“毛先生,”蒋匀田开始作说客了,“如你所谈问题,对贵党来说,如若失败,甚是可惜,但从人民角度,商谈成功,乃是真失败。”
毛泽东知其来意,笑道:“蒋先生请指教。”
蒋匀田乃口舌善辩之人,也语重心长,娓娓而道:“第一,假设军队比例得以协议,则日后中央以某种要求若需增一团宪兵,你是否按比例扩充你的兵力?若不扩充,则失其比例,若扩充则必将演成国内军备竞争,人民如何担负财政之重?第二,假设你的领土权得以商谈成功,中央又不同意省有自治之权,省主席由人民选举,选举结果又不是贵党之人,请问遵命乎抗命乎,遵命则贵党失去该省管理之权,抗命则演为明日之战争。故从人民眼光看,是为大大的失败。”
毛泽东道:“我真诚希望蒋先生所说的人民选举能够实现。我们共产党人遵人民之所愿。假若国民党商谈此类问题,我党一定主张邀请其他党派参加。赫尔利大使也对我说,既然实质性问题谈不通,最好从民主政治的原则商谈。蒋先生,你认为能行得通吗?”
蒋匀田说:“假使能采用这样的方式共同协商,则结果如何,均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转折,盼望毛先生能成功!”
毛泽东想说你这种想法近于空想,没有直说,只好绕开话题道:“我此次赴渝,以未见贵党领袖张君励先生为憾。张先生大作甚多,仰慕久矣。他曾给过我一封公开信。要我们把军队交给蒋委员长,此信蒋先生一定读过。老实说,我们如果没有那几十万条破枪,我们便不能生存,你们也不会理睬我们。若叫我将军队交给政府,理犹可说,我赞成,教我交军队于蒋委员长个人,则不可理解。中国不是一人之中国。”
毛泽东掷地有声的话语,蒋匀田吃了一惊,乃故作镇静道:“请问毛先生,假使有一天,我们认为不需要枪杆护卫可以自由活动,如欧美民主国家一样,用自由竞选方式取得政权,那么你愿意放弃所有的枪杆子吗?”
毛泽东笑道:“那么,我很愿意。蒋先生,你认为共产党的政治斗争技术如何?”
“不在任何政党之下!”蒋匀田老实地说。
“对了,我能凭政治斗争技术取得政权,我为什么要负养数十万大军的重担呢?问题是,你的这种假设,如欧美民主国家一样自由竞选,这样的条件真的会存在吗?”
蒋匀田语塞,他被问住了,也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毛泽东又说:“军队国家化很好,所有特务人员更须国家化。不然,我们在前面走,特工人员在后面跟着,这样的威胁,我们又如何受得了!”
毛泽东并且站立,边说边模仿特务跟踪状,在座的人们忍不住笑了起来,不少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令蒋匀田意料不到的是,与他相随的两人中,有一个姓孙的便是打入民社党的军统特务。此事到了一九六三年张君励在香港讲学时,才由知情人告知。蒋匀田知道后,对国民党如此对待“友党”的做法甚为反感,他想到毛泽东当时的话和当时的表演,不但对毛泽东深邃思想、机智辩才及锐利辞锋深深折服,而且对“特务跟踪”一说更感到毛泽东很是“神奇”。
毛泽东及随员王炳南等去“桃园”拜访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守门人说蒋委员长正在于府作客,毛泽东便转往桃园戴府,去看望戴季陶。戴季陶,字传贤,积极反共人物,考试院院长。见毛泽东登门造访竟有些不敢相信,显得局促不安,忙让至客厅,说:“请坐,请坐。”
毛泽东伸手过去,打破僵局:“戴院长,近日可好哇!”
“好,好!”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