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国作登字-2013-A-00136378】
详细梗概:
(2291字) 1955年9月27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曾经创建人民军队和建立了共和国的上千名将帅们举行了隆重的授衔授勋典礼。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毛泽东主席亲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和勋章授予朱德,然后两位巨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下面响起热烈掌声。毛泽东说:同志们,党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是你们发动了英勇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使我们手中有了打天下的枪杆子,才打出一个崭新的中国呀!而亲自领导南昌起义的周恩来此时举手向着鲜艳的八一军旗行军礼,瞬间,时光仿佛又回到了昨日南昌起义的危急时刻……
1927年7月14日前的一个深夜,朱德突然接到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的密电,要他马上赶到武汉商讨重要事情……,此时,武汉政府花园的灌木丛中有一神秘蒙面人在窥视,这时议政厅大门打开,汪精卫出来,孙科、谭延闿、顾孟余、陈公博等人跟在后面相送。突然灌木丛中蒙面人举枪向汪精卫射击,汪精卫大叫一声倒下去,武汉政府马上宣布,汪主席受到共产党激进分子的枪击……
在南京的蒋介石正加紧与汪精卫暗中勾结,同时蒋介石还派出自己的心腹秘书李秋宁到达九江去贿赂二十军军长贺龙……,第二天,汪精卫“大难不死”亲自召开了臭名昭著的“七一五清共会议”,借此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令开始对在武汉的共产党人进行疯狂的血腥大屠杀,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等也受到迫害……
年轻的共产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陈独秀要求共产党人克制,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张国焘却秘密与汪精卫暗地勾结,还有许多不坚定的共产党人发了动摇,而周恩来却拍案而起义愤填地说:汪精卫同蒋介石一样,是凶残的反革命暴徒!他建议党中央马上召开紧急会议,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对“宁汉合流”必须进行反击,除此别无出路!此建议得到李立三、谭平山、毛泽东等人的一致赞同和支持!
潜伏在国民政府的武汉公安局局长共产党员陆忠原一直为周恩来秘密提供情报,如果不是他提前通报敌人“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情报,党组织可能造成的损失更大。武汉卫戍区司令李品仙一直怀疑陆忠原,并且对中共内部进行浸透和瓦解,使党组织受……
您没有登录,免费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内容!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第一集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在为经历烽火连天、生死考验,建立了人民军队,建立了共和国的将帅们举行了隆重的授衔授勋典礼。
随着雄壮的军乐声,毛泽东上前亲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和勋章,授予朱德,然后两位巨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下面响起热烈掌声。毛泽东说:同志们,党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是你们发动了英雄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创建了共产党的军队,才使我们手中有了打天下的枪杆子,才打出一个崭新的中国呀!
亲自领导南昌起义的周恩来举手向着鲜艳的八一军旗行军礼……时光仿佛又回到了昨日南昌起义的危急时刻……
1927年7月14日前的一个深夜,朱德突然接到中央军事部周恩来的密电,要他马上赶到武汉商讨起义之事,于是,朱德让参谋刘实搞到一匹战马,打死三名守城敌人连夜赶往武汉……
武汉政府花园的灌木丛中有一神秘蒙面人在窥视,这时议政厅大门打开,汪精卫出来,孙科、谭延闿、顾孟余、陈公博等人跟在后面相送。突然灌木丛中蒙面人举枪向汪精卫射击,汪精卫大叫一声倒下去……
时任中共领导人的张国焘正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密谈。此时亲共的张发奎向张国焘透露,汪精卫对共产国际提出的“五月指示”十分不满,有可能要实行“清共”,而出卖“五月指示”给汪精卫的人正是国际代表罗易……
第二天,躲过枪击大难不死的汪精卫在汉口中山大道708号武汉国民政府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二届常委20次会议,即臭名昭著的“七一五清共会议”,并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令开始在武汉对共产党人进行疯狂的血腥大屠杀。执行屠杀命令的是国民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唐生智,他在动员会上说,昨天夜里有人竟敢在国民政府议会厅向汪主席行剌,真是胆大妄为!胆大包天!这一定是共党分子干的,我命令立即追查剌客,抓捕可疑共党分子,李司令、何军长你们马上包围武汉城中所有的共产党的工会、农会及共产党机关部门进行搜查,不得有误。武汉公安局局长共产党员陆忠原听了一惊,这绝对是突然袭击,他要想办法通知周恩来但他却一时脱不了身,怎么办?唐生智最后说:汪主席特别指示,抓捕剌客和共党分子要“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军官们齐声回答:是!“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在汪精卫秘密……
您没有登录,免费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内容!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编剧谈《八一南昌起义》电视剧创作重点和看点
“在血雨腥风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这是毛泽东曾经说过的话,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我在创作《八一南昌起义》剧本时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段话的深刻与血性。
我新创作的《八一南昌起义》以全景式地表现手法,再现了一九二七年自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八一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全面讲述了凶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如何企图扼杀新生的共产党,扑灭刚刚燃起救国的星星之火;讲述了周恩来朱德等一批共产党领导人在严峻的生死考验中逐步地成熟的战斗经历;讲述了毛泽东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真理及其军事思想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逐步形成的过程。当时,这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大都是十九世纪时的八零后、九零后,年龄都在二三十岁左右,但却担起了历史赋予他们的千斤重任,敢于向强大的反动派打响第一枪,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用鲜血和生命奏响摧枯拉朽的声声惊雷,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为创建人民军队和创建新的中国、最终打败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顶上的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做出杰出的贡献!
作者为创作本剧查阅了海量的历史资料,经过认真筛选,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那段真实而庞大的历史背景,包括许多与起义有关的鲜为人知的人和事,试图从纵向挖掘这段历史的深度,同时更着眼横向开掘人们还未发现的广度,写出有新思路、新视觉、新剧情的电视剧,要让这段宏大和惊天动地的历史在三维空间内得到真实而全面的重现。为此,新剧本也将与以往同题材的影视作品有许多的不同,并力争有大的提高和超越!这是我们创作的宗旨和目的。
(一)、本剧与以往剧的不同之处:
以前的影视作品大都只表现八一起义的前后战争瞬间和片段,很少全面地表现和回答为什么要举行南昌起义和怎么组织起义的重大问题。让那段纷繁复杂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却一直尘封在人们的记忆或档案中。如老版话剧和后来改拍的电影《八一风暴》都迫于当时政治环境的种种压力,主要是以塑造起义中的小人物为主,而没有直面塑造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一批建军领袖;而新版的电影《八月一日》在这方面开始打破禁区,直接歌颂了开国将帅和领袖,比如周恩来、贺龙等。但纵观那段历史,该影片把贺龙放到一号的重点人物去塑造对那段历史的……
您没有登录,免费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内容!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