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994
阅读:8023
发表:2016/4/5
100章 都市 小说
《教育世家传奇》第33-34章
1-2
…
33-34
97-98
99-100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三十三)、战乱使李家不得安宁
到了冯老师家,正巧她的丈夫祝三强在家,看样子他刚从战场上下来,一身疲惫,满面怒容。李丽影客气地和他打招呼:“祝团长,您好,您正好在家,一大早来麻烦您,很不好意思。昨晚不知发生什么事?今天一大早,您的弟兄们就把我们家的男人全部抓走了,我想这是个误会,所以一大早来叨扰。我想请您给说个情,把我家的人都放了。我怕团长不好说话,特地带来三百大洋犒劳您的部下。”说着把大洋从包里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冯老师忙说:“你找老祝办事,还拿什么钱呀?我俩像亲姐妹一样,他又不是不知道。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他能不办吗?”
祝三强狠狠地瞪了老婆一眼,出口不逊:“你娘们家家的懂得个屁,别乱掺乎!李老爷子的事我知道,自从八路军进城,他就和他们勾搭。文思语的老爹还住在你家。这次上面派人来,采取这个行动,就是要把他们七个人全部打死,可是唯独跑了文思语。下边人都知道,文思语和你家有亲戚,所以你家必须交出文思语。不交出文思语人家是不会放人的。”
丽影说:“这的确是个误会,我三哥是被当做文思语老爹抓走的。实际上县里有头有脸的人谁不认识他?只要团长高抬贵手,言语一声,下面怎敢不放人?”
祝三强说:“让我放人倒容易,可是我和上面实在不好交代。”丽影说:“上面需要打点,我们再拿钱。只要您给通融一下,这事是不难办到的。要不,您告诉我上面来的人是谁?他在哪?我亲自去见见他。我把钱给他,您放人他就不会过问了。”
祝三强琢磨了半天说:“我跟你实话实说吧:”上面来的人叫张韶轩,昨晚行动他打头阵,有人看到他一直盯着从二楼跳下的人不放,听说一直追到北门外。还有人看到他挂花(受伤)了,后来跑哪去就不知道了。这样吧,你再送来二百大洋,我上上下下一起打点,今天下午就放人。”
丽影听到这里,头发都竖起来了,她万万没想到发动这场叛变的总指挥者竟然是喜泰的丈夫张韶轩这个败类。丽影为救他而感到后悔。她想,从二楼跳下来的一定是文思语了,因为叛匪一直在追查文思语的下落。她愣了一会神,看到祝三强盯着她那异样的眼神,突然意识到祝三强可能误会了,于是马上说:“那好,我这就回家取钱,一会就送来。希望祝团长帮忙,早点把我家人放出来。”
丽影领着月月匆匆往家走。路上月月问:“姑奶,你给他那么多钱,他为什么还要呢?”丽影说:“这就叫做‘贪得无厌’,记住这个成语,贪心永远不满足就叫‘贪得无厌’,今天咱们见的这个人不是好人,他就是一个非常贪心的人。”月月问:“他不是好人,我们为什么还给他钱呢?”丽影说:“没办法,给了他们钱,他们才能把你爷爷和你爸爸他们放出来。”月月一边走一边说:“没办法,没办法,不给钱他们就不放人,真坏!”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送到了,祝三强把李家人全放出来了。凤河回来气得大吵大闹。丽影不敢告诉他这场叛变的罪魁祸首是张韶轩。若是让嫉恶如仇的凤河知道真相,一定会让人把张韶轩扔出去。
丽影偷偷把丹凤和文静叫到西里屋,她把张韶轩的事,告诉给她们。丽影说:“咱仨商量商量,这事告诉不告诉喜泰?我们怎么处置这个败类?”丹凤说:“这个败类早晚不得好死。我们不管他,等他死了以后,拉出去埋了算了。”文静说:“我怕二妹受不了,我心疼喜泰。摊上这个不争气的货,坏事做尽,死了更好。我们不管他。不给他治伤,不给他吃喝,让他疼死饿死。”
丽影想了很久说:“这些办法都不行,万一让祝三强他们知道了,我们不好交代,说不定给我们栽上什么罪名。所以我说,我和祝三强打个招呼,然后让喜安他们把他送给叛匪,他们愿意咋办就咋办,与咱家没关系。”丹凤和文静都同意这个办法,只是不知喜泰咋想的?所以丽影主张先问问喜泰再说。文静把喜泰找来,丽影把张韶轩的事和喜泰说了,喜泰特别震惊,想到结婚前后张韶轩对她的态度也没啥可留恋的,就同意大家的意见。
张韶轩被送走了,李家恢复了平静。叛匪得逞之日还不到半个月,苏联红军就进驻了龙城。他们枪毙了祝三强等首恶份子,埋葬了牺牲的六位烈士,把半死不拉活的的张韶轩扔到一个大车店的院里,让他躺在稻草上等死。孩子们好奇,成帮结伙的去看热闹,有淘气的的孩子用木棍扒拉他,看他咽没咽气;有的不敢到跟前,远远地扔石块打他,看他是否有反应?一天喜安在此经过,看到孩子们糟害一个将要死的人,也好奇地到跟前去看,结果看到的是濒临死亡的张韶轩,急忙回家告诉家人。和大家商量商量管不管?呛呛半天,最后喜泰发话了:“大哥,我们不能看着孩子们把他糟害死,你们把他抬回来吧。能不能活,那看他的造化了。”文静说:“他毕竟和二妹夫妻一场,看在二妹面上,我们把他弄回来吧。”
张韶轩被抬到李家后,不到一天就死了。喜泰立即用电话通知了张韶轩的妹妹张韶梅,张家来人把他草草地埋葬在城西乱死岗子。
喜泰成了寡妇之后,凤河不让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外生活。正处在战乱期间,学校都没开学,就不让喜泰回省城了,等待这里复课再找工作。
拉锯战在逐步升级,龙城的炮火隔三岔五地响起。打了一夜的枪,第二天上街你就会看到大街上的兵换了服装,有时是全套美式装备,有时是灰棉袄灰棉裤。
不管是谁进城,李家都要换一茬窗户玻璃。因为李家是全城最大的富户,大院里房子多。不管是谁进城首先选择李家入住,有时是高级长官在此下榻。李家的黑大门从此打开了,有各式各样的兵出出进进。每到这时,全家人就要挤到条件简陋的东、西厢房或者仓库,把十间大瓦房全部倒出来,住扎部队。这就是在拉锯战中李家永远是攻击目标的根本原因。李家人终日提心吊胆、人心惶惶。每每遇到打枪,孩子们都迅速地藏在炕沿下、墙垜旁。
(三十四)、李家人明智地选择
双方交战百姓不知谁胜谁负,两军出出进进、来来往往使人们无法判断谁胜谁败。不过李家人在与士兵的接触中,使他们慢慢认识了哪个军队是好的,哪个军队是坏的。
1946年月4日14日深夜,李家人又被通知倒出十间屋。大门打开后,全院灯火通明,人呼马叫。马车、汽车络绎不绝,一家人趴在窗户上往外看,只见士兵们抬的抬、背的背、抱的抱、搀的搀,无数伤者被放到各屋 。后来知道了这是打省城飞机场下来的彩号(伤员)。
因为人手不够,在丽影的号召下,李家人主动帮助照顾伤员、做饭、挑水。他们在和彩号的接触中,真正感受到这是一批坚强、勇敢的战士,他们都是劳苦大众,是不甘心忍受牛马不如的生活而参军的。在战场上,他们都能豁出命来;挂了花(受了伤),他们不哼不哈,咬牙忍着。有时文静、喜泰看他们换药,都忍不住流泪,可是他们却咬破嘴唇也不吭一声。
有一个战士的手被打穿了,血管露在外面,为了不让流血,他把血管拽出来,系个死扣,端起冲锋枪继续扫射。这个动人的故事感动了李家人。丽影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在家活不了啦,参军后有了希望。首长告诉我们:‘打赢了,咱穷人坐了天下,生活就会好的。’为了这个,每次打仗我都拼了。就是为了将来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生活,所以我就豁出来了。”
丽影回去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她说:“这个小战士为什么这么勇敢呢?因为他心里有个大目标。他坚信胜利之后,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生活,所以他在战场上才能够拼命杀敌。”丽影告诉孩子们记下她的话:“人必须有个精神支柱。它就是信念——理想——追求——拼搏。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就会产生宏伟的理想,有了这个理想,就会产生巨大的爆发力,你有了这个力量才能去拼搏、去争取、去奋斗,永不言败,不达目的誓不休。”
丽影常常和哥哥嫂子交谈,他们认为最后的胜利一定是这个无坚不摧的铁军。凤河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他们的。”
到了冯老师家,正巧她的丈夫祝三强在家,看样子他刚从战场上下来,一身疲惫,满面怒容。李丽影客气地和他打招呼:“祝团长,您好,您正好在家,一大早来麻烦您,很不好意思。昨晚不知发生什么事?今天一大早,您的弟兄们就把我们家的男人全部抓走了,我想这是个误会,所以一大早来叨扰。我想请您给说个情,把我家的人都放了。我怕团长不好说话,特地带来三百大洋犒劳您的部下。”说着把大洋从包里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冯老师忙说:“你找老祝办事,还拿什么钱呀?我俩像亲姐妹一样,他又不是不知道。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他能不办吗?”
祝三强狠狠地瞪了老婆一眼,出口不逊:“你娘们家家的懂得个屁,别乱掺乎!李老爷子的事我知道,自从八路军进城,他就和他们勾搭。文思语的老爹还住在你家。这次上面派人来,采取这个行动,就是要把他们七个人全部打死,可是唯独跑了文思语。下边人都知道,文思语和你家有亲戚,所以你家必须交出文思语。不交出文思语人家是不会放人的。”
丽影说:“这的确是个误会,我三哥是被当做文思语老爹抓走的。实际上县里有头有脸的人谁不认识他?只要团长高抬贵手,言语一声,下面怎敢不放人?”
祝三强说:“让我放人倒容易,可是我和上面实在不好交代。”丽影说:“上面需要打点,我们再拿钱。只要您给通融一下,这事是不难办到的。要不,您告诉我上面来的人是谁?他在哪?我亲自去见见他。我把钱给他,您放人他就不会过问了。”
祝三强琢磨了半天说:“我跟你实话实说吧:”上面来的人叫张韶轩,昨晚行动他打头阵,有人看到他一直盯着从二楼跳下的人不放,听说一直追到北门外。还有人看到他挂花(受伤)了,后来跑哪去就不知道了。这样吧,你再送来二百大洋,我上上下下一起打点,今天下午就放人。”
丽影听到这里,头发都竖起来了,她万万没想到发动这场叛变的总指挥者竟然是喜泰的丈夫张韶轩这个败类。丽影为救他而感到后悔。她想,从二楼跳下来的一定是文思语了,因为叛匪一直在追查文思语的下落。她愣了一会神,看到祝三强盯着她那异样的眼神,突然意识到祝三强可能误会了,于是马上说:“那好,我这就回家取钱,一会就送来。希望祝团长帮忙,早点把我家人放出来。”
丽影领着月月匆匆往家走。路上月月问:“姑奶,你给他那么多钱,他为什么还要呢?”丽影说:“这就叫做‘贪得无厌’,记住这个成语,贪心永远不满足就叫‘贪得无厌’,今天咱们见的这个人不是好人,他就是一个非常贪心的人。”月月问:“他不是好人,我们为什么还给他钱呢?”丽影说:“没办法,给了他们钱,他们才能把你爷爷和你爸爸他们放出来。”月月一边走一边说:“没办法,没办法,不给钱他们就不放人,真坏!”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送到了,祝三强把李家人全放出来了。凤河回来气得大吵大闹。丽影不敢告诉他这场叛变的罪魁祸首是张韶轩。若是让嫉恶如仇的凤河知道真相,一定会让人把张韶轩扔出去。
丽影偷偷把丹凤和文静叫到西里屋,她把张韶轩的事,告诉给她们。丽影说:“咱仨商量商量,这事告诉不告诉喜泰?我们怎么处置这个败类?”丹凤说:“这个败类早晚不得好死。我们不管他,等他死了以后,拉出去埋了算了。”文静说:“我怕二妹受不了,我心疼喜泰。摊上这个不争气的货,坏事做尽,死了更好。我们不管他。不给他治伤,不给他吃喝,让他疼死饿死。”
丽影想了很久说:“这些办法都不行,万一让祝三强他们知道了,我们不好交代,说不定给我们栽上什么罪名。所以我说,我和祝三强打个招呼,然后让喜安他们把他送给叛匪,他们愿意咋办就咋办,与咱家没关系。”丹凤和文静都同意这个办法,只是不知喜泰咋想的?所以丽影主张先问问喜泰再说。文静把喜泰找来,丽影把张韶轩的事和喜泰说了,喜泰特别震惊,想到结婚前后张韶轩对她的态度也没啥可留恋的,就同意大家的意见。
张韶轩被送走了,李家恢复了平静。叛匪得逞之日还不到半个月,苏联红军就进驻了龙城。他们枪毙了祝三强等首恶份子,埋葬了牺牲的六位烈士,把半死不拉活的的张韶轩扔到一个大车店的院里,让他躺在稻草上等死。孩子们好奇,成帮结伙的去看热闹,有淘气的的孩子用木棍扒拉他,看他咽没咽气;有的不敢到跟前,远远地扔石块打他,看他是否有反应?一天喜安在此经过,看到孩子们糟害一个将要死的人,也好奇地到跟前去看,结果看到的是濒临死亡的张韶轩,急忙回家告诉家人。和大家商量商量管不管?呛呛半天,最后喜泰发话了:“大哥,我们不能看着孩子们把他糟害死,你们把他抬回来吧。能不能活,那看他的造化了。”文静说:“他毕竟和二妹夫妻一场,看在二妹面上,我们把他弄回来吧。”
张韶轩被抬到李家后,不到一天就死了。喜泰立即用电话通知了张韶轩的妹妹张韶梅,张家来人把他草草地埋葬在城西乱死岗子。
喜泰成了寡妇之后,凤河不让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外生活。正处在战乱期间,学校都没开学,就不让喜泰回省城了,等待这里复课再找工作。
拉锯战在逐步升级,龙城的炮火隔三岔五地响起。打了一夜的枪,第二天上街你就会看到大街上的兵换了服装,有时是全套美式装备,有时是灰棉袄灰棉裤。
不管是谁进城,李家都要换一茬窗户玻璃。因为李家是全城最大的富户,大院里房子多。不管是谁进城首先选择李家入住,有时是高级长官在此下榻。李家的黑大门从此打开了,有各式各样的兵出出进进。每到这时,全家人就要挤到条件简陋的东、西厢房或者仓库,把十间大瓦房全部倒出来,住扎部队。这就是在拉锯战中李家永远是攻击目标的根本原因。李家人终日提心吊胆、人心惶惶。每每遇到打枪,孩子们都迅速地藏在炕沿下、墙垜旁。
(三十四)、李家人明智地选择
双方交战百姓不知谁胜谁负,两军出出进进、来来往往使人们无法判断谁胜谁败。不过李家人在与士兵的接触中,使他们慢慢认识了哪个军队是好的,哪个军队是坏的。
1946年月4日14日深夜,李家人又被通知倒出十间屋。大门打开后,全院灯火通明,人呼马叫。马车、汽车络绎不绝,一家人趴在窗户上往外看,只见士兵们抬的抬、背的背、抱的抱、搀的搀,无数伤者被放到各屋 。后来知道了这是打省城飞机场下来的彩号(伤员)。
因为人手不够,在丽影的号召下,李家人主动帮助照顾伤员、做饭、挑水。他们在和彩号的接触中,真正感受到这是一批坚强、勇敢的战士,他们都是劳苦大众,是不甘心忍受牛马不如的生活而参军的。在战场上,他们都能豁出命来;挂了花(受了伤),他们不哼不哈,咬牙忍着。有时文静、喜泰看他们换药,都忍不住流泪,可是他们却咬破嘴唇也不吭一声。
有一个战士的手被打穿了,血管露在外面,为了不让流血,他把血管拽出来,系个死扣,端起冲锋枪继续扫射。这个动人的故事感动了李家人。丽影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在家活不了啦,参军后有了希望。首长告诉我们:‘打赢了,咱穷人坐了天下,生活就会好的。’为了这个,每次打仗我都拼了。就是为了将来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生活,所以我就豁出来了。”
丽影回去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她说:“这个小战士为什么这么勇敢呢?因为他心里有个大目标。他坚信胜利之后,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生活,所以他在战场上才能够拼命杀敌。”丽影告诉孩子们记下她的话:“人必须有个精神支柱。它就是信念——理想——追求——拼搏。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就会产生宏伟的理想,有了这个理想,就会产生巨大的爆发力,你有了这个力量才能去拼搏、去争取、去奋斗,永不言败,不达目的誓不休。”
丽影常常和哥哥嫂子交谈,他们认为最后的胜利一定是这个无坚不摧的铁军。凤河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他们的。”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