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1514
阅读:6838
发表:2016/4/13
44章 农村 小说
《老北风滚过黑土地》第43章
5
23
30
31
32
42
43
44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四十三章:赵守信意外读国高 李年有投机种甜菜
赵兴喜一家也往怀德街送出荷粮,孙满仓赶大车,是花轱辘大车,老大赵守民跟着。这天,珍儿就说赵守民:“老大,别忘了买两匹大白布,每个小份子分一份,春天好做个布衫啥的!……可得挑一挑!”赵守民卖完粮,也气够戗,就觉得兴农合作社压了等级,又压了秤,可也没法子,大家都忍着。大车打尖的功夫,他就跑到姜长生的布店,说看看大布。进了布店一看,柜台上没有几种布,就问:“掌柜的,咋整的,咋没有布?”姜长生不认识他,过来说:“这不是有吗?”赵守民说:“往常我来过,也不这样啊?都摆一片!今个点货?”姜长生看看没人,叹气道:“你们庄稼人,哪知道我们买卖人多难?要关板了,买卖没法做!”老大还是不明白,问:“有没有大布,白色的?”姜长生说:“没有!”
赵守民回到家,说没有大布,买不着!珍儿就纳闷,这大布咋还买不着呢?出荷给那几尺也不够用,咋整?一家人正在瞎猜,东院赵兴金推门进来了,赵兴金一般不串门,一家人赶紧往炕里让,赵兴金也不上炕,站着说:“哥,找你有点事!”赵兴喜说:“啥事?你说!”赵兴金就说:“我们家老四吧,这孩子考了几年国高,都考不上,我说就算了,可这孩子不干,非和守仁比,咋整呢?愁得我和他娘啊……唉!我知道你家老三学得好,替我们考一次,中不中?”赵兴喜一想,这也没啥,就说:“中是中,可现在报名还赶趟吗?”赵兴金就说:“我都给报完了!阳历一月十二考,没几天了,十一号我来找老三。”
这已经进入了腊月,离过年不远了,赵守信正忙着冬季民众讲习所的事,等回来跟他一说,他说我都好几年没摸书本了,能行吗?赵兴喜说,人家求到了,就去吧,东院子大叔待你们哥几个不错!
一月十一这天早上,赵兴金领着赵守文跑过来,招呼说,守信,快走吧!赶早不赶晚!三个人坐上爬犁,由赵兴金家的老五赵守礼赶着,把他们三个送到金家屯,到了老城西门,赵守礼就赶着爬犁回去了。这三个人站在路边等了一会儿,就过来一辆胶皮轮子大车,赵兴金就问:“老板子,拉不拉脚?”老板子问:“去哪?”回答说:“公主岭!”老板子说:“八毛一个!”赵兴金问:“三个人,两块中不?”老板子摇头,赶着大车走了。三个人又等,可过来的都是花轱辘大车,等了半个时辰,又过来一辆,这回好说歹说,三个人两块二,就上了车。
直到太阳落山,大车才进公主岭。走了一天,大家都颠晕了,也冻得发抖,可赵守信是第一次来,就见路两边都挂着电灯,还有高楼,马路也溜平,店铺的幌子也是发光的,两只眼睛就不够用。赵兴金也没去他妹妹赵图晋家,就领两个人进了河南大车店。进了大车店,赵兴金让赵守文住大铺,自己和赵守信要了一个单间,可晚上,赵兴金还得去一趟大烟馆。
第二天,三个人早早就起来,吃完早饭,赵守文路熟,沿着一条路叫永盛路,一直来到了学校。来到学校一看,大门上写着“吉林省立怀德国民高等学校”,进了大门,是一个大操场,操场四周都是树,往前走,迎面是一座大楼,两层,红砖灰瓦,气势恢宏,大楼入口有一个门楼子,进了门楼子,就是主楼大厅,二人被人拦住,赵守信和赵守文忙拿出“国民手帐”,领了一张表,填完表,交上去,人家给了一张考试证。二人分别进了自己的教室,按照考试证找到座位,等了一会,坐位坐满了,就听有人“叮叮当当”敲钟,进来两个监察老师,一个是日本人,上台就说:“每场四十分钟,间休十分钟,不得喧哗,不得离座,开始!”就把密封的考卷发下来。
赵守信打开一看,先考的是数学课,这科目他不怕!铺开考卷,头也不抬,唰唰一口气就答完了;接下来考满语,然后考日本语,然后是地理,这些赵守信都学过,也没忘多少,就觉得都答上了。最后一节,考卷发下来,一看题目,赵守信就傻眼了,是一份时事考卷,他就琢磨,也没学过这门课程啊?咋还考时事?把考卷打开一看,第一题问日本天皇叫啥名,这他知道;再往下看,就问《国兵法》规定多大到多大有服兵役三年的义务,这他也知道,是二十岁到二十三岁,因为他二哥年龄正好,是找了一个“兵耗子”替的,他过年也到了;再往下看,也都答上了,只有一道题不会,问“五部六藏”是谁,这个赵守信不知道。
考完试,太阳就挂在西边树上了,赵兴金在校门口等着,就问二人咋样,赵守信说:“有的会,有的不会!”赵守文说:“还挺好,没有不会的。”三个人就回了大车店。
第二天,全体考生又参加体检。一早,就来到了关东军陆军医院,这家医院在铁北,从河南跑过来,路有点远,查得这个细呀!五官、四肢连内脏都查一遍,还好,两人都没事。检查完,第二天,赵守信和赵兴金回了家,赵守文等着看榜,去了他姑家。
从公主岭回来,就快过小年了,秋丫偷偷跟赵守信说:“都快过年了,今年我还没回一趟娘家呢!”赵守信问过他娘珍儿,就套一辆爬犁,把秋丫送回索家窝棚。
二人一进门,就见老李家好几十号子人,屋里屋外热热闹闹的。嫂子们都过来打招呼说:“老赵回来了,咋一年也不露面?”秋丫坐在她娘臧氏的炕上,臧氏就问:“家里淘没淘米?回去带点豆包?”秋丫说淘了;臧氏又问:“杀没杀猪,缺不缺猪肉?”秋丫说买了;臧氏又说:“那回去带点粉条子,咱还一大堆!”正唠着,西院马小辫端着盆跑来,跟臧氏小声说:“大嫂,得匀给我两斤面,别人给多少我给多少!”臧氏就让二秋去秤。秋丫跑到二嫂炕上看麦籽,就见二嫂肚子又鼓起来,问:“咋不见长新?”二嫂说:“去他牤子舅舅家了!”
赵守信在屋里坐不住,就跑到院子里看胶皮车,长胜正在收拾绳套,就问长胜说:“这车咋样?”长胜一看是姑父,就笑,说:“姑父,好!这车好!……开始谁都不敢买,金家屯大车铺就做两辆,放那放着,后来东院索大爷去看,那掌柜的跟他有交情,说你先用,用好了再给钱,这咋样?老索家就拉回一辆……我们跑过去看,都寻思,这就一股气,一压还不瘪?还不漏?哎!还真不瘪!拉一大车麻袋也不瘪,比花轱辘能装,还不用浇油,一个人就能推走!……也是贵!”
这天晚上,李家一看闺女和姑爷都来了,就焖一锅高粱米豆饭,一锅猪肉炖粉条子,大家一起吃。炕上平时只有李万喜和臧氏老俩口,李年有是当家的,有时也坐炕沿边上,李年春有时也坐炕沿边上,今个又加上了秋丫和赵守信,其它人都在地下条桌上。老四吃着饭,就跟老二合计,说:“二哥,过几天又要来订出荷契约了,我琢磨咱不种大粮,卖大粮不挣钱。”李年有说:“种啥?种棉花?哪像前几年,现在种棉花要是出荷,一样不挣钱!”李年春说:“咱种甜菜!村里没人乐意种,都不知道这玩艺挣钱!”李万喜问:“咋种?咱也没种过呀!再说也没籽儿,咋种?”李年春说:“庄稼人啥不能种?籽儿朝兴农合作社要,他们给!”李年有说:“寻思寻思吧!反正得栽两垧土豆,还得种点小麦和棉花。”
晚上,李年有说,今个老妹子也在,咱分大块糖!东西屋的孩子们一听,都喊好,就找盆,找簸箕,找筐,拿来各种家伙什儿,跑到仓房里,长胜领着老五李年生,点一根大蜡,二人给分大块糖。按李家规矩,人不管大小,每人半瓢,各小份子把糖都领回去,老三的那份给长明。李家是长胜做大块糖,用大麦和大黄米。第二天,赵守信和秋丫往回走,拉了一捆粉条子,一包大块糖。
秋丫刚走,老六媳妇大兰就跑到二秋炕上说:“听说她家不咋地,过年就买十几斤肉!”二秋说:“她婆婆可细心啦,媳妇一烧火就告诉,少放点油!听说晚上也不点灯,哪像咱家,都点洋油!”大兰说:“可不是,过年上三天供,大蜡整宿都不吹。”李年春一听就生气了,激头掰脸地说二秋,别老娘们喳喳地,干点正经事!
这时,李年有过来说李年春,说:“老四,听说老姑爷跑新京去了,你背点豆包,跑去看看!亲戚咱得走动!……拿着老三的纸条!”老四说行,第二天,就背了一包豆包,跑去看老姑爷。
过了两天,李年春跑回来了,晚上对一家人说:“嗨!背一包豆包,我心里直打鼓——这算不算经济犯呐?咱这嘎哒我不怕,怀德街的路卡也躲过去了,进了怀德街,就上了奔新京的大汽车,把豆包塞在椅子底下,路上几道卡子也蒙过去了,可一进新京,第一道卡就给截住了,可把我吓傻了!先看良民证,又问我,我说我串亲戚,他问啥亲戚,我就给他看纸条,翻过来调过去一看,他就把我领到屋里,拿一个话把子(电话)就说话,说了半天给我说,我一听,是老姑爷!我说是我呀老姑爷,来看你,豆包让他们给扣下了,可咋整呐?那卡子人抢过话把子,说走!开一辆汽车就把我送去了……你说说这事!老姑爷现在可好了,这是给我的片子!”说着,掏出一张纸片,大家都抢着看,一看,上面写的是“吉林高等法院大法官”,李年春又接着说:“二哥,这新京猪肉可贵了,都没有肉吃,回来前,我跟一家屠宰铺子说好了,一百五十斤以上,能给二百来元,国道可好走了,咱捣腾一趟,咋样?……就拿老姑爷这片子!老姑爷说,吉林省这地界,都好使!”
赵守信从索家窝棚回来,赵兴金就来了,也不坐,站在地下和赵兴喜算帐,说:“大哥,我领守信去考试,来回脚钱(车费)一块六,住大车店三天两块七,吃馆子七顿花两块八,一共七块一毛……这些守信都知道,守信,是不是?”赵守信点头说是,赵兴喜喘一口长气,也哭笑不得,说:“给!花了得给!”就把钱给了赵兴金。
赵守信考试第六天,就发榜了,一共八十名,有赵守信,没有赵守文。赵守文垂头丧气跑回家,跟他爹赵兴金一说,赵兴金又跑来,说赵兴喜:“哥,你们老三考上了,不去就白瞎了,你家又没钱,让我们守文去吧,咋样?不都亲戚吗?”赵兴喜问:“你家……有钱?”赵兴金说:“有!你别看我抽大烟,我这不是又卖几垧地嘛!”赵兴喜听他这么一说,一愣神,心里叹气,皱着眉头问:“卖了哪块地?”赵兴金说:“索家窝棚,挨着你那块,卖你亲家了!”赵兴喜想了想说:“我们老三自己上,咋没钱?谁说没钱?”赵兴金一听,只好走了。赵守信问:“爹,咱还有钱?”赵兴喜说:“也没打算让你上,这也太气人了!把毛驴卖了!”第二天,赵兴喜把毛驴牵到金家屯,给毛驴插个草标,往集上一站,哎!还真有人搭咯。原来这毛驴比马便宜不少,吃得也少,干活又撒楞,小户人家稀罕。争来讲去,卖了一百五十块,又去税卡交了七元五毛钱税,也没留,都给了赵守信。赵家有马,但是马身子长,不能拉磨,赵家这匹毛驴,本来是留着拉磨干杂活的。
过了年,进入二月,赵守信准备去读书,可秋丫有点舍不得,又没有办法,天天忙着絮被、缝被。做了一床新被,一床新褥子,枕头是荞麦皮的,被褥都是新棉花,想着要去读书,俩口子都挺高兴。赵守仁临走前过来看他,说,我得先走,老生先开学,开学后我找你。
开学前一天,赵守信高高兴兴来到学校。由高年级同学引导,来到宿舍,房子里左右各一排通铺,找到自己的那个铺位,放好行李,跑去交学费。交学费是在教学楼里,赵守信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带的钱够不够,到那一问,第一年就二十多块,交了学费,还剩不少,这才踏实下来。又发了一堆东西,抱回宿舍一看,一套夏装,一套春秋装,一件黄呢子冬大衣,赵守信看过赵守仁穿,挺眼气的,没成想自己转眼就有了!除了衣服还有胶鞋、背包、绑腿和一些生活用品,满宿舍新生都试自己的衣服,一个个兴高采烈的,舍监老师也教大家咋穿。
第一天是开学典礼,大家穿好校服,一走近教学区大门,情形就不一样了,两个高年级同学笔挺地站在门外,拦住穿戴不规范的同学,命令整理衣服。进入校门,又有两个,也笔挺的站在两边,一动不动,有一个日本老师,领几个高年级同学,拦住每一个新生,指导他们向大楼敬礼,新生们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那里供奉着日本天照大神。
新生在操场一侧整队完毕,等所有高年级进入会场之后,才进入会场,然后就是新生入学典礼。第一项是躬身遥拜日本天皇,然后遥拜满洲国皇帝,然后升日本的太阳旗、满洲国的五色旗,升旗手都是高年级同学,大家齐唱日本国歌和满洲国歌。升完国旗,校长戴一白手套,从校长室捧出皇帝诏书,大声朗读。赵守信听赵守文说过,校长是日本人,定睛一看,是个矮个子老头,穿军装,胸前挂满各种奖章,两只眼睛瞪溜圆,身板溜直,“啪啪”走正步,可仔细一看,走路有点瘸,大声朗读道:“朕自登极以来,亟思躬访日本皇室,修睦联欢,以伸积慕。今次东渡,夙愿克遂。……”然后是副校长登台,领大家朗诵国民训:一,国民须念建国渊源发于惟神之道致崇敬于——天照大神尽忠诚于——皇帝陛下;二,国民须以忠孝仁义为本民族协和努力于道义……大家都能流利背诵国民训,但这文章太蹩嘴。接着是新生代表讲话,老生代表讲话,教师代表讲话,开学典礼持续两个多小时,这就结束了。第一天,也不讲课,大家坐在教室里,级任老师讲注意事项,学校最重要的一条规定是:实行阶级服从。低年级学生见高年级学生必须立正敬礼,无条件接受高年级同学管教,讲完注意事项就背国民训。放学时又排队,举行降旗仪式,仍然鞠躬敬礼,唱国歌,不过没有朗读皇帝诏书,也不背诵国民训。从此天天如此,早上叫朝会,晚上叫晚会,但没有重大活动不朗读诏书和背诵国民训。
回到宿舍,大家都喘一口气,说今天可真累。赵守信正整理床铺,赵守仁大摇大摆推门进来,全体同学一看,按照级任老师的教导,都慌忙立正敬礼,赵守仁也不看一眼,亲热地坐在赵守信的铺上,就问东问西,说可把你盼来了,临走前说:“全校谁敢欺负你,你告诉我!”赵守仁今年四年级,级阶最高,所以谁见了都得敬礼。挨着赵守信的同学叫褚春明,说,你可真好,有一个老乡,就没人敢欺负了!
接下来这些天,新生们可倒大霉了!做朝会得格外小心,上街里也不敢,好几个新生都挨了打,碰见老生,不敬礼当然不对,姿势不好不行,扣子没系不行,在街上比老生走得快不行,就连袖子上有泥点都不行!老生呵斥你,必须规规矩矩立正,抬头挺胸,接着就是左右开弓的大嘴巴,打完,姿势还不能变。赵守信没受老生欺负,因为赵守仁找过他,那些要欺负人的老生都打听好了,没人敢打他,不但他没挨打,连跟着他的褚春明也没人敢动!可赵守信还是没躲过去,竟被校长打了一次。原来,这日本校长叫山姆桥本二郎,大家背后叫他老桥郎,这老桥郎平时从不出办公室,上下班总是板着脸,目不斜视,走路一板一眼,只有新生入学这几天出来巡查,结果赵守信有一只扣子没系,给老桥郎敬礼,也大喊一声“欧要斯(早安)”,老桥郎脸拉多长,大叫“八嘎!”给了赵守信一个嘴巴,然后命令他系上扣子。赵守信把这事说给赵守仁,赵守仁哈哈大笑,说:“这可是好事!”问他这咋是好事,他说,过几天就知道了。
过了几天,下午傍放学的时候,老桥郎推门进来,把两个班的三个新生叫走,赵守信也在内。老桥郎在前面走,这三个同学跟在后面,个个心里害怕,老桥郎也不回头,走出教学楼,一直走到校园的一个角落,走进一栋二层小楼,原来,这是老桥郎的家。
老桥郎一敲门,就闪在一旁,开门的是一个日本女人,穿浅色小格和服,束一根一尺多宽的腰带,衣袖宽大,头发向后梳,五十多岁的样子,一开门,看到几个学生,有点不知所措,可一看到老桥郎站在后面,立刻就喜笑颜开,恭恭敬敬给大家鞠躬,找来趿拉板,把同学们往屋里让。进到屋里,大家一看,没有炕,也没有床,坐在一种叫榻榻米的垫子上,这女人看起来十分高兴,一看大家有点拘束,就找来一本相册,给大家看,一张一张轻声解说。一看这相册,大家就明白了,他俩是大学同学,年轻时老桥郎挺英俊,还有一个男孩,一问才知道,这孩子是个飞行员,去年珍珠港打仗战死了。这女人性格爽朗,也爱笑活泼,很快,三个人就不拘束了。讲了一会儿,这女人就张罗做饭,一会儿功夫,就端上几样点心,让三个人吃,赵守信偷偷打量老桥郎,就见他始终不说一句话,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眼睛拉成一条线,大嘴咧着,笑眯眯地往这边看,把赵守信吓一跳的是:他一只脚是徦的。
过了一个多月,老生打人的兴致骤减,新生就很少挨打了。国高一年级的课程是建国精神(也称国民道德)、数学、满语、日本语、自然、实务、体练,教练(军事),还有艺能,艺能包括图画、书道和音乐。上学的天数是二百二十五天。
到了春天,学生们都脱下棉袄,不再穿呢子外套,换成了春装。春装是黄色,上衣有四个明兜,都有盖,带“高等”二字的黄铜纽扣,衣服外还要横扎一根武装带,左胸口戴上学生名签;绿色的大沿帽子带一圈白边,前面中间有一个“高等”徽章;裤子外面还要扎绑腿,穿的是绿色胶鞋。名签上表明年级,班级号,姓名,十分醒目。
赵兴喜一家也往怀德街送出荷粮,孙满仓赶大车,是花轱辘大车,老大赵守民跟着。这天,珍儿就说赵守民:“老大,别忘了买两匹大白布,每个小份子分一份,春天好做个布衫啥的!……可得挑一挑!”赵守民卖完粮,也气够戗,就觉得兴农合作社压了等级,又压了秤,可也没法子,大家都忍着。大车打尖的功夫,他就跑到姜长生的布店,说看看大布。进了布店一看,柜台上没有几种布,就问:“掌柜的,咋整的,咋没有布?”姜长生不认识他,过来说:“这不是有吗?”赵守民说:“往常我来过,也不这样啊?都摆一片!今个点货?”姜长生看看没人,叹气道:“你们庄稼人,哪知道我们买卖人多难?要关板了,买卖没法做!”老大还是不明白,问:“有没有大布,白色的?”姜长生说:“没有!”
赵守民回到家,说没有大布,买不着!珍儿就纳闷,这大布咋还买不着呢?出荷给那几尺也不够用,咋整?一家人正在瞎猜,东院赵兴金推门进来了,赵兴金一般不串门,一家人赶紧往炕里让,赵兴金也不上炕,站着说:“哥,找你有点事!”赵兴喜说:“啥事?你说!”赵兴金就说:“我们家老四吧,这孩子考了几年国高,都考不上,我说就算了,可这孩子不干,非和守仁比,咋整呢?愁得我和他娘啊……唉!我知道你家老三学得好,替我们考一次,中不中?”赵兴喜一想,这也没啥,就说:“中是中,可现在报名还赶趟吗?”赵兴金就说:“我都给报完了!阳历一月十二考,没几天了,十一号我来找老三。”
这已经进入了腊月,离过年不远了,赵守信正忙着冬季民众讲习所的事,等回来跟他一说,他说我都好几年没摸书本了,能行吗?赵兴喜说,人家求到了,就去吧,东院子大叔待你们哥几个不错!
一月十一这天早上,赵兴金领着赵守文跑过来,招呼说,守信,快走吧!赶早不赶晚!三个人坐上爬犁,由赵兴金家的老五赵守礼赶着,把他们三个送到金家屯,到了老城西门,赵守礼就赶着爬犁回去了。这三个人站在路边等了一会儿,就过来一辆胶皮轮子大车,赵兴金就问:“老板子,拉不拉脚?”老板子问:“去哪?”回答说:“公主岭!”老板子说:“八毛一个!”赵兴金问:“三个人,两块中不?”老板子摇头,赶着大车走了。三个人又等,可过来的都是花轱辘大车,等了半个时辰,又过来一辆,这回好说歹说,三个人两块二,就上了车。
直到太阳落山,大车才进公主岭。走了一天,大家都颠晕了,也冻得发抖,可赵守信是第一次来,就见路两边都挂着电灯,还有高楼,马路也溜平,店铺的幌子也是发光的,两只眼睛就不够用。赵兴金也没去他妹妹赵图晋家,就领两个人进了河南大车店。进了大车店,赵兴金让赵守文住大铺,自己和赵守信要了一个单间,可晚上,赵兴金还得去一趟大烟馆。
第二天,三个人早早就起来,吃完早饭,赵守文路熟,沿着一条路叫永盛路,一直来到了学校。来到学校一看,大门上写着“吉林省立怀德国民高等学校”,进了大门,是一个大操场,操场四周都是树,往前走,迎面是一座大楼,两层,红砖灰瓦,气势恢宏,大楼入口有一个门楼子,进了门楼子,就是主楼大厅,二人被人拦住,赵守信和赵守文忙拿出“国民手帐”,领了一张表,填完表,交上去,人家给了一张考试证。二人分别进了自己的教室,按照考试证找到座位,等了一会,坐位坐满了,就听有人“叮叮当当”敲钟,进来两个监察老师,一个是日本人,上台就说:“每场四十分钟,间休十分钟,不得喧哗,不得离座,开始!”就把密封的考卷发下来。
赵守信打开一看,先考的是数学课,这科目他不怕!铺开考卷,头也不抬,唰唰一口气就答完了;接下来考满语,然后考日本语,然后是地理,这些赵守信都学过,也没忘多少,就觉得都答上了。最后一节,考卷发下来,一看题目,赵守信就傻眼了,是一份时事考卷,他就琢磨,也没学过这门课程啊?咋还考时事?把考卷打开一看,第一题问日本天皇叫啥名,这他知道;再往下看,就问《国兵法》规定多大到多大有服兵役三年的义务,这他也知道,是二十岁到二十三岁,因为他二哥年龄正好,是找了一个“兵耗子”替的,他过年也到了;再往下看,也都答上了,只有一道题不会,问“五部六藏”是谁,这个赵守信不知道。
考完试,太阳就挂在西边树上了,赵兴金在校门口等着,就问二人咋样,赵守信说:“有的会,有的不会!”赵守文说:“还挺好,没有不会的。”三个人就回了大车店。
第二天,全体考生又参加体检。一早,就来到了关东军陆军医院,这家医院在铁北,从河南跑过来,路有点远,查得这个细呀!五官、四肢连内脏都查一遍,还好,两人都没事。检查完,第二天,赵守信和赵兴金回了家,赵守文等着看榜,去了他姑家。
从公主岭回来,就快过小年了,秋丫偷偷跟赵守信说:“都快过年了,今年我还没回一趟娘家呢!”赵守信问过他娘珍儿,就套一辆爬犁,把秋丫送回索家窝棚。
二人一进门,就见老李家好几十号子人,屋里屋外热热闹闹的。嫂子们都过来打招呼说:“老赵回来了,咋一年也不露面?”秋丫坐在她娘臧氏的炕上,臧氏就问:“家里淘没淘米?回去带点豆包?”秋丫说淘了;臧氏又问:“杀没杀猪,缺不缺猪肉?”秋丫说买了;臧氏又说:“那回去带点粉条子,咱还一大堆!”正唠着,西院马小辫端着盆跑来,跟臧氏小声说:“大嫂,得匀给我两斤面,别人给多少我给多少!”臧氏就让二秋去秤。秋丫跑到二嫂炕上看麦籽,就见二嫂肚子又鼓起来,问:“咋不见长新?”二嫂说:“去他牤子舅舅家了!”
赵守信在屋里坐不住,就跑到院子里看胶皮车,长胜正在收拾绳套,就问长胜说:“这车咋样?”长胜一看是姑父,就笑,说:“姑父,好!这车好!……开始谁都不敢买,金家屯大车铺就做两辆,放那放着,后来东院索大爷去看,那掌柜的跟他有交情,说你先用,用好了再给钱,这咋样?老索家就拉回一辆……我们跑过去看,都寻思,这就一股气,一压还不瘪?还不漏?哎!还真不瘪!拉一大车麻袋也不瘪,比花轱辘能装,还不用浇油,一个人就能推走!……也是贵!”
这天晚上,李家一看闺女和姑爷都来了,就焖一锅高粱米豆饭,一锅猪肉炖粉条子,大家一起吃。炕上平时只有李万喜和臧氏老俩口,李年有是当家的,有时也坐炕沿边上,李年春有时也坐炕沿边上,今个又加上了秋丫和赵守信,其它人都在地下条桌上。老四吃着饭,就跟老二合计,说:“二哥,过几天又要来订出荷契约了,我琢磨咱不种大粮,卖大粮不挣钱。”李年有说:“种啥?种棉花?哪像前几年,现在种棉花要是出荷,一样不挣钱!”李年春说:“咱种甜菜!村里没人乐意种,都不知道这玩艺挣钱!”李万喜问:“咋种?咱也没种过呀!再说也没籽儿,咋种?”李年春说:“庄稼人啥不能种?籽儿朝兴农合作社要,他们给!”李年有说:“寻思寻思吧!反正得栽两垧土豆,还得种点小麦和棉花。”
晚上,李年有说,今个老妹子也在,咱分大块糖!东西屋的孩子们一听,都喊好,就找盆,找簸箕,找筐,拿来各种家伙什儿,跑到仓房里,长胜领着老五李年生,点一根大蜡,二人给分大块糖。按李家规矩,人不管大小,每人半瓢,各小份子把糖都领回去,老三的那份给长明。李家是长胜做大块糖,用大麦和大黄米。第二天,赵守信和秋丫往回走,拉了一捆粉条子,一包大块糖。
秋丫刚走,老六媳妇大兰就跑到二秋炕上说:“听说她家不咋地,过年就买十几斤肉!”二秋说:“她婆婆可细心啦,媳妇一烧火就告诉,少放点油!听说晚上也不点灯,哪像咱家,都点洋油!”大兰说:“可不是,过年上三天供,大蜡整宿都不吹。”李年春一听就生气了,激头掰脸地说二秋,别老娘们喳喳地,干点正经事!
这时,李年有过来说李年春,说:“老四,听说老姑爷跑新京去了,你背点豆包,跑去看看!亲戚咱得走动!……拿着老三的纸条!”老四说行,第二天,就背了一包豆包,跑去看老姑爷。
过了两天,李年春跑回来了,晚上对一家人说:“嗨!背一包豆包,我心里直打鼓——这算不算经济犯呐?咱这嘎哒我不怕,怀德街的路卡也躲过去了,进了怀德街,就上了奔新京的大汽车,把豆包塞在椅子底下,路上几道卡子也蒙过去了,可一进新京,第一道卡就给截住了,可把我吓傻了!先看良民证,又问我,我说我串亲戚,他问啥亲戚,我就给他看纸条,翻过来调过去一看,他就把我领到屋里,拿一个话把子(电话)就说话,说了半天给我说,我一听,是老姑爷!我说是我呀老姑爷,来看你,豆包让他们给扣下了,可咋整呐?那卡子人抢过话把子,说走!开一辆汽车就把我送去了……你说说这事!老姑爷现在可好了,这是给我的片子!”说着,掏出一张纸片,大家都抢着看,一看,上面写的是“吉林高等法院大法官”,李年春又接着说:“二哥,这新京猪肉可贵了,都没有肉吃,回来前,我跟一家屠宰铺子说好了,一百五十斤以上,能给二百来元,国道可好走了,咱捣腾一趟,咋样?……就拿老姑爷这片子!老姑爷说,吉林省这地界,都好使!”
赵守信从索家窝棚回来,赵兴金就来了,也不坐,站在地下和赵兴喜算帐,说:“大哥,我领守信去考试,来回脚钱(车费)一块六,住大车店三天两块七,吃馆子七顿花两块八,一共七块一毛……这些守信都知道,守信,是不是?”赵守信点头说是,赵兴喜喘一口长气,也哭笑不得,说:“给!花了得给!”就把钱给了赵兴金。
赵守信考试第六天,就发榜了,一共八十名,有赵守信,没有赵守文。赵守文垂头丧气跑回家,跟他爹赵兴金一说,赵兴金又跑来,说赵兴喜:“哥,你们老三考上了,不去就白瞎了,你家又没钱,让我们守文去吧,咋样?不都亲戚吗?”赵兴喜问:“你家……有钱?”赵兴金说:“有!你别看我抽大烟,我这不是又卖几垧地嘛!”赵兴喜听他这么一说,一愣神,心里叹气,皱着眉头问:“卖了哪块地?”赵兴金说:“索家窝棚,挨着你那块,卖你亲家了!”赵兴喜想了想说:“我们老三自己上,咋没钱?谁说没钱?”赵兴金一听,只好走了。赵守信问:“爹,咱还有钱?”赵兴喜说:“也没打算让你上,这也太气人了!把毛驴卖了!”第二天,赵兴喜把毛驴牵到金家屯,给毛驴插个草标,往集上一站,哎!还真有人搭咯。原来这毛驴比马便宜不少,吃得也少,干活又撒楞,小户人家稀罕。争来讲去,卖了一百五十块,又去税卡交了七元五毛钱税,也没留,都给了赵守信。赵家有马,但是马身子长,不能拉磨,赵家这匹毛驴,本来是留着拉磨干杂活的。
过了年,进入二月,赵守信准备去读书,可秋丫有点舍不得,又没有办法,天天忙着絮被、缝被。做了一床新被,一床新褥子,枕头是荞麦皮的,被褥都是新棉花,想着要去读书,俩口子都挺高兴。赵守仁临走前过来看他,说,我得先走,老生先开学,开学后我找你。
开学前一天,赵守信高高兴兴来到学校。由高年级同学引导,来到宿舍,房子里左右各一排通铺,找到自己的那个铺位,放好行李,跑去交学费。交学费是在教学楼里,赵守信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带的钱够不够,到那一问,第一年就二十多块,交了学费,还剩不少,这才踏实下来。又发了一堆东西,抱回宿舍一看,一套夏装,一套春秋装,一件黄呢子冬大衣,赵守信看过赵守仁穿,挺眼气的,没成想自己转眼就有了!除了衣服还有胶鞋、背包、绑腿和一些生活用品,满宿舍新生都试自己的衣服,一个个兴高采烈的,舍监老师也教大家咋穿。
第一天是开学典礼,大家穿好校服,一走近教学区大门,情形就不一样了,两个高年级同学笔挺地站在门外,拦住穿戴不规范的同学,命令整理衣服。进入校门,又有两个,也笔挺的站在两边,一动不动,有一个日本老师,领几个高年级同学,拦住每一个新生,指导他们向大楼敬礼,新生们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那里供奉着日本天照大神。
新生在操场一侧整队完毕,等所有高年级进入会场之后,才进入会场,然后就是新生入学典礼。第一项是躬身遥拜日本天皇,然后遥拜满洲国皇帝,然后升日本的太阳旗、满洲国的五色旗,升旗手都是高年级同学,大家齐唱日本国歌和满洲国歌。升完国旗,校长戴一白手套,从校长室捧出皇帝诏书,大声朗读。赵守信听赵守文说过,校长是日本人,定睛一看,是个矮个子老头,穿军装,胸前挂满各种奖章,两只眼睛瞪溜圆,身板溜直,“啪啪”走正步,可仔细一看,走路有点瘸,大声朗读道:“朕自登极以来,亟思躬访日本皇室,修睦联欢,以伸积慕。今次东渡,夙愿克遂。……”然后是副校长登台,领大家朗诵国民训:一,国民须念建国渊源发于惟神之道致崇敬于——天照大神尽忠诚于——皇帝陛下;二,国民须以忠孝仁义为本民族协和努力于道义……大家都能流利背诵国民训,但这文章太蹩嘴。接着是新生代表讲话,老生代表讲话,教师代表讲话,开学典礼持续两个多小时,这就结束了。第一天,也不讲课,大家坐在教室里,级任老师讲注意事项,学校最重要的一条规定是:实行阶级服从。低年级学生见高年级学生必须立正敬礼,无条件接受高年级同学管教,讲完注意事项就背国民训。放学时又排队,举行降旗仪式,仍然鞠躬敬礼,唱国歌,不过没有朗读皇帝诏书,也不背诵国民训。从此天天如此,早上叫朝会,晚上叫晚会,但没有重大活动不朗读诏书和背诵国民训。
回到宿舍,大家都喘一口气,说今天可真累。赵守信正整理床铺,赵守仁大摇大摆推门进来,全体同学一看,按照级任老师的教导,都慌忙立正敬礼,赵守仁也不看一眼,亲热地坐在赵守信的铺上,就问东问西,说可把你盼来了,临走前说:“全校谁敢欺负你,你告诉我!”赵守仁今年四年级,级阶最高,所以谁见了都得敬礼。挨着赵守信的同学叫褚春明,说,你可真好,有一个老乡,就没人敢欺负了!
接下来这些天,新生们可倒大霉了!做朝会得格外小心,上街里也不敢,好几个新生都挨了打,碰见老生,不敬礼当然不对,姿势不好不行,扣子没系不行,在街上比老生走得快不行,就连袖子上有泥点都不行!老生呵斥你,必须规规矩矩立正,抬头挺胸,接着就是左右开弓的大嘴巴,打完,姿势还不能变。赵守信没受老生欺负,因为赵守仁找过他,那些要欺负人的老生都打听好了,没人敢打他,不但他没挨打,连跟着他的褚春明也没人敢动!可赵守信还是没躲过去,竟被校长打了一次。原来,这日本校长叫山姆桥本二郎,大家背后叫他老桥郎,这老桥郎平时从不出办公室,上下班总是板着脸,目不斜视,走路一板一眼,只有新生入学这几天出来巡查,结果赵守信有一只扣子没系,给老桥郎敬礼,也大喊一声“欧要斯(早安)”,老桥郎脸拉多长,大叫“八嘎!”给了赵守信一个嘴巴,然后命令他系上扣子。赵守信把这事说给赵守仁,赵守仁哈哈大笑,说:“这可是好事!”问他这咋是好事,他说,过几天就知道了。
过了几天,下午傍放学的时候,老桥郎推门进来,把两个班的三个新生叫走,赵守信也在内。老桥郎在前面走,这三个同学跟在后面,个个心里害怕,老桥郎也不回头,走出教学楼,一直走到校园的一个角落,走进一栋二层小楼,原来,这是老桥郎的家。
老桥郎一敲门,就闪在一旁,开门的是一个日本女人,穿浅色小格和服,束一根一尺多宽的腰带,衣袖宽大,头发向后梳,五十多岁的样子,一开门,看到几个学生,有点不知所措,可一看到老桥郎站在后面,立刻就喜笑颜开,恭恭敬敬给大家鞠躬,找来趿拉板,把同学们往屋里让。进到屋里,大家一看,没有炕,也没有床,坐在一种叫榻榻米的垫子上,这女人看起来十分高兴,一看大家有点拘束,就找来一本相册,给大家看,一张一张轻声解说。一看这相册,大家就明白了,他俩是大学同学,年轻时老桥郎挺英俊,还有一个男孩,一问才知道,这孩子是个飞行员,去年珍珠港打仗战死了。这女人性格爽朗,也爱笑活泼,很快,三个人就不拘束了。讲了一会儿,这女人就张罗做饭,一会儿功夫,就端上几样点心,让三个人吃,赵守信偷偷打量老桥郎,就见他始终不说一句话,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眼睛拉成一条线,大嘴咧着,笑眯眯地往这边看,把赵守信吓一跳的是:他一只脚是徦的。
过了一个多月,老生打人的兴致骤减,新生就很少挨打了。国高一年级的课程是建国精神(也称国民道德)、数学、满语、日本语、自然、实务、体练,教练(军事),还有艺能,艺能包括图画、书道和音乐。上学的天数是二百二十五天。
到了春天,学生们都脱下棉袄,不再穿呢子外套,换成了春装。春装是黄色,上衣有四个明兜,都有盖,带“高等”二字的黄铜纽扣,衣服外还要横扎一根武装带,左胸口戴上学生名签;绿色的大沿帽子带一圈白边,前面中间有一个“高等”徽章;裤子外面还要扎绑腿,穿的是绿色胶鞋。名签上表明年级,班级号,姓名,十分醒目。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