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8116
成片时长:约58分钟
阅读:628
发表:2024/4/27
45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詹天佑》第2集
1
2
16
…
45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13 詹天佑家堂屋外 晚 内
堂屋外,天佑弟弟天佐听懂了
詹天佐:(轻声对哥哥)“哥,娘不让你去。”
大姐:“是啊,我也舍不得弟弟去啊!”
二姐:“我也是。”
天佐:“哥,那你还去吗?”
天佑:“我心里可想去!”
天佐:“我也不让哥哥去,哥哥走了没人和我玩了。”
14 詹天佑家堂屋里 晚 内
谭伯邨见詹兴洪夫妇都不赞成送天佑报名,有些丧气,低头沉思怎么说服他们。
谭伯邨:(忽然抬头)“詹兄、嫂夫人,虽有些许风险,可朝廷如此重视哪里就会出事?在家中十五年也不能保证没有事啊。兄嫂要想着天佑会安全的学成归来,那时是多么风光,一定会当上朝廷命官了。”
詹兴洪:(还是顾虑)“谭兄苦口婆心我们都心领了,可是这一出去实在时间太长了,太远了,听说坐火轮船一年才能到。这辈子不就生离死别了吗?再说学会红毛话,学点技艺又能怎样?谁又能瞧得起?在家里在父母身边,怎么也能找到谋生的事做。”
陈娇:(心疼地):“这外头说得吓死人了,说到了花旗国,会把孩子周身的皮扒下来,贴上猴子皮,然后当猴子杂耍卖艺,如此我们的天佑还能活吗?不得遭罪死了?……”陈娇已经担忧的说不下去了。
15 詹天佑家堂屋外 晚 内
堂屋外面的孩子听了吓得紧紧依偎在一起。
二姐:(轻轻喃喃地)“可不能去,可不能去。”
天佐:(摇着哥哥的胳臂)“哥哥,把你变成猴子,你可别去了。”
天佑:“会有这种事吗?”
16 詹天佑家堂屋 晚 内
谭伯邨:(一脸的无奈)“詹兄嫂,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呢?他们都是大清国官派留学生,谁胆敢这么做?花旗国政府也不会答应,不要说我们有四品、五品大官在那里当监督,这谣传纯粹是无事生非,杞人忧天啊。风险是要担一点的,因为毕竟十五年回不了家,但是冒这个险值啊,你们想想,将来生活好,风光,出人头地不也是他们吗?家庭不也跟着沾光吗?就像我们经商,也常常要冒险投资,不冒险怎么会有成功后的好处?”
谭先生停了停,看了看詹氏夫妇,见他们还是愁眉苦脸,陈娇已经在暗暗垂泪,真不知再如何劝解,忽地又想起说辞。
谭伯邨:“听你们说过,天佑的祖父曾经何等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修桥铺路,建学堂,慷慨资助落难之人,立文社,修会馆,挥金不惜,广受乡邻官府重视好评。可你们想过没有,先祖能如此是因他有雄厚资金,家财万贯。你们也是忠厚之家,天佑将来要想传承祖父家风,没有能力,谈何容易?而如今留洋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啊。否则,说句不好听的,将来还让他继承詹兄,去卖菜,代书刻章吗?……”
此番话说得詹兴洪低下头来,陈娇依然低头不时用手绢擦泪。
谭伯邨:(少顷,叹了口气)“要不问问天佑,看看他自己愿意去吗?”
17 詹天佑家堂屋外 日 外
堂屋外,姐弟们紧张地看着天佑。
二姐:“要问你呢!”
大姐:(心疼地)“爹娘和我们都不放心你去啊……”
18 詹天佑家堂屋 日 内
詹兴洪:(想了想)“也好,我让他进来。”
陈娇:(站起来)“我去叫。”
詹天佑自己从门外走了进来,分别给父母和谭伯伯行礼问好。
詹兴洪:(温和地)“天佑,这么说你都听到了?”
天佑:“爹,我们都站在门外,都听到了。”
詹兴洪:“听到了,就说说你想不想去花旗国留洋?”
天佑:“爹娘在上,谭伯伯在上,要问我,我是好想去!”
谭伯邨露出笑容。
陈娇:(着急地)“天佑,刚才说的那些凶险你不怕?”
天佑:“娘,我信谭伯伯说的,朝廷做这么大的事情,去这么多的人,不会有那些事的。”
詹兴洪:“天佑,爹担心的是时间太长,怕在外面有个病啊什么的,谁照顾你啊?”
天佑:“爹也不用担心,这十五年在家里有病也照样有病,在外头,朝廷怕我们出事会照顾的更好。”
谭伯邨:(赞许地)“你们看看,天佑多想得开啊,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天佑:“爹,您答应过我,有机会一定还让我上学,现在是多好的机会啊,爹,我真的很想上学。”
谭伯邨看着詹兴洪夫妇俩,希望他俩决断。
詹兴洪看了一眼妻子还在暗暗垂泪,难以决断,又不便拂了谭兄一片好意。
詹兴洪:“谭兄,天色已晚,该吃饭了,在小弟处暂住一宿,明日再议论如何?”
陈娇:(连忙擦擦眼角)“谭伯伯辛苦了,一定在此吃饭歇息,我接着去做饭。”说着走了出去。
19 詹天佑家堂屋外 日 外
堂屋外的孩子,除了大姐,其余两个一下子涌了进来。
孩子们:(欢呼)“谭伯伯不要走,在家吃饭……”有拉胳臂的,天佐扑在他的长袍马褂上,只有天佑规矩的站立在面前。
谭伯邨:(被孩子们的热情感染笑逐颜开)“好,好,不走不走。”
20 南海县 西关十二甫街面 晚 雷雨 外
闪电雷鸣,大雨倾盆,十二甫的街巷在闪电中才又露出轮廓。
21詹天佑家卧室 夜 内
晚间,詹兴洪夫妇卧室,煤油灯下陈娇就着油灯缝补衣服,衣服上针脚密密整齐。
詹兴洪坐在桌旁刻一方石质图章,头也没抬,刻着印章并随时手指抹掉刻出的石粉,刀刻石料的声音划破静夜格外清晰。
詹兴洪:“真难为谭兄,费时耗钱的跑来劝说送天佑去留洋,他还说如果我们同意,他愿意带天佑去香港报名考试。”
陈娇:(捏着针灵活地缝纫着,突然停下来叹了口气看着天佑爹)“谭伯伯是好人!可一去十五年,去的又是洋人的地方,水土风俗都不服,万一有个天灾人祸怎么办?我真不放心啊!”说着又飞针引线。
詹兴洪:(停住手,看着妻子)“可是家里这么多年你也清楚,从英国人打进来,到太平军和朝廷战乱,广州的洋行和官家勾结经营,我们家的茶叶经营从爹爹开始不景气,到我只好靠卖菜代书刻字补贴才能养活家,天佑不得不辍学,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不敢想啊……天佑在家里,真说不上会有前途……还是卖菜?代写书信?”他深叹一口气。
屋外传来炸雷声和隆隆的滚雷声,大雨声。
陈娇:(叹息,针线没有停)“咳……是啊,你有什么打算?难道你……”疑问的看着天佑爹,随手将针在头发上划了几划。
詹兴洪:(刻着字):“天佑是我们的大儿子,下面只有一个弟弟,我也不放心我也担心,可是不让他去,我们家将会有什么日子?真的让他种菜卖菜,代书刻字一辈子?我看他还算聪颖,也还踏实,我看不如让他出去闯一闯,那就看他的命了,命大,运气好,也许真的能有出息,运气不好,只能说是他的命不好,……再说,我答应过他,有机会再让他上学,现在又拦着他……”说着抬头看着妻子。
陈娇:(半晌没吱声,然后才幽幽地):“咳……你说的也在理,可我一想儿子才十岁,就要一个人漂洋过海到那险恶的地方,我怎么舍得?我的心就难受……”说着又止不住落泪,抬起手擦拭眼睛,然后还是做活。
詹兴洪继续在刻字,刻刀在有力地推进,切削,挑剔,粉末飞溅,卡卡的声音清晰可闻,他的脸也像在用力,皱纹也凝固了,他好像已经决定了。
詹兴洪:(轻声但却像在用力地)“为了天佑的前途,为了我们家运重振,如谭兄所说能继承爷爷家风,弄好了,为乡亲邻里能做些善事,为朝廷能出些力……我看只有舍弃了,也许才能换回来这一切。把天佑交给朝廷吧,孩他娘,你说行吗?”说着紧紧的盯着妻子,仿佛妻子才是决定者。
陈娇停住了手中的针线,也看着丈夫詹兴洪,眼泪止不住的往下落。
陈娇:(嘴唇嚅嗫着)“孩他爹,就听你的吧。”她是那么艰难地说出这几个字。
詹兴洪猛的站起,又慢慢坐下,眼里不由落下了两滴眼泪,他看看妻子,已经是一副泪眼。
陈娇:(喃喃地)“就当我们是为朝廷生的儿子。”
大雨中又一声猛烈的炸雷响起!
22 詹天佑家客房 夜 内
谭伯邨在床铺上烦躁地翻了下,瞪着眼睛望着顶棚。
(谭伯邨的画外音)天佑是个多聪颖诚实,沉稳的孩子!天上掉下来一个馅饼,我一心想促成可没曾想碰了一鼻子灰……”。
他又翻了下身子。
谭伯邨:(自言自语)“可是怎么才能说通?……有了,明天我就这么说……”他在微笑中进入梦乡。
23 詹天佑家堂屋 晨 内
陈娇和大女儿琼仙在饭桌上摆好一碗碗稀饭,筷子,白豆腐乳,腌白菜、萝卜,还有一盘小烧饼。詹兴洪和陈娇招呼谭伯邨吃饭,谭伯邨招呼一起吃,大家陆续就坐。
詹兴洪夫妇和谭伯邨互相看看,脸色都不像昨天那么沉闷和忧郁。
谭伯邨:(露出微笑,边吃边)说“詹兄嫂,我昨晚可是想了半夜看怎么能说服你们,是这样——”他看了看天佑,又看看别的孩子们。
詹兴洪:(催促)“谭兄先说,我也要告诉你,我们也商量到半夜呢。”
谭伯邨:(嘴里嚼着饼,筷子夹着咸菜)“我有个二女儿叫菊珍,今年四岁,如你们不嫌弃的话,我们两家结为娃娃亲,天佑回来菊珍就十九岁了,正可以让他们成亲,如此咱们两家就成为亲家,你们就更可以相信我是诚心的啦。”
谭伯邨一双闪亮精明的眼睛看着詹兴洪夫妇。
詹兴洪听谭先生说完,先和妻子陈娇交换了一下眼色,见陈娇露出微微的笑意,知道她是同意的。
詹兴洪:“承蒙谭兄错爱,兄弟真是折煞了,我们高攀还怕攀不上呢,既然谭兄如此说,我们自然同意,那我们就是亲家了,等办个小小的仪式。实不瞒谭兄,昨晚我和你嫂子也是商量半夜,即使谭兄没有刚才的仗义之举,我们最后的想法已经是同意让天佑去报名留洋啦,其中一条原因是被谭兄的热情所感动,天佑将来果能有出息,定当报答亲翁。”说着站起来向谭伯邨拱手作揖。
谭伯邨:(也忙站起来回敬作揖)“太好了!不敢,不敢,彼此,彼此。”
听到大人们说娃娃亲的事,天佐不明白,两个姐姐基本是明白的,天佑也是一副懵懂地看着大人们。
二姐:(和仙禁不住取笑弟弟)“天佑成新郎官啦!”
天佐:(听见说新郎官也来了精神,睁着乌黑的大眼睛两只手臂比划着嚷嚷)“哥哥当了新郎官?哥哥快给我吃糖。孙奶奶家的禾树哥哥当新郎官就给我糖吃啦!”一副十分认真的模样,大家都笑。
(画外音):1871年詹天佑在谭伯邨的陪伴下到香港,由容闳大人主考,顺利通过面试和国文写读并被录取。1872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詹天佑父亲用颤抖的手指在甘结书上按下手印,等于是签了一份詹天佑的生死文书,从此,詹天佑的命运不知由谁掌握……
24 上海 码头 日 外
(字幕):1872年5月 上海
上海码头,水面上停泊着火轮船,货运帆船,客船,渔船。码头上牛车,马车,驴车,独轮车,人力黄包车,肩扛、肩挑的劳力穿梭来往,熙熙攘攘。
天佑一行25名幼童在容闳和许书宏的带领下鱼贯走出码头。
25 上海 马路 日 外
从码头出来,马路两边房屋鳞次栉比。
马路中央兵弁开道,二顶四人抬轿子里坐着容大人和大清朝上海留美幼童预备学堂校长刘翰清大人,后面跟着25个十几岁的幼童,穿着各色衣服,各种打扮,再后面是杂役用扁担给幼童们挑着行李箱子之类物什。
不少百姓驻足观看,幼童们大多第一次来到这新地方,有的不免东张西望,天佑在广州见过世面,他基本上是规规矩矩的走着。
远处,他们看到了西式建筑,也看到了中式的热闹的街面,不少人来人往,穿着也还整齐体面,街两旁多是二层楼,底层店铺,上层住人。拐了几次弯他们到了一条僻静的石板路上,看到一块大牌子:上海大清幼童留美预备学堂。
就在容大人、刘大人下轿,站在门口看着幼童们整理了一下队伍正准备进入预备学堂大门的时候,马路对面忽然听见有个女人大声哭喊。
女人:“铁柱娃,往后爹娘就看不到你啦!你要听容大人的话,到了那边好生学,千万要平安回来啊……”
大家都惊诧的看过去,原来是一对中年夫妇,女的在哭喊,要跑过来,男的在拼命拉住她撕扯着。幼童队伍中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父母在哭喊自己,顿时十分激动。
铁柱:(喊着)“爹,娘,孩儿在这呢。”(一边说着一边要往街对面跑,被走过来的杂役拉住,铁柱着急的跺着脚然后突然跪下了,一边给父母磕头一边哭喊):“爹娘放心,我会好好学,我会平安回来,你们保重……”
铁柱娘:(依然哭嚷)“铁柱,我和你爹等着你,你要好好的活着回来……”
容大人看看那对哭喊的夫妇,看看孩子,他走过去向夫妇俩拱手作揖。
容闳:“好乡亲,我知道你们不放心,惦记着孩子,我们会尽全力照看好你们的孩子,所有的孩子。”
那位妇女看见官家给自己行礼,慌不跌的停住哭泣,夫妇俩连忙磕头还礼。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