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6763
成片时长:每集约30分钟
阅读:9322
发表:2015/4/28 修改:2015/4/30
23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国宝》第14-19集
1-7
8-13
14-19
20-23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第 十 四 集
(南迁受挫)
1 、列车内(内/日)
(移动镜头)第一节车厢是客用包厢——镜头掠过伍敬源、押运人员、宪兵队长和警卫队长姜福海等人;第二、第三节车厢分别是故宫警卫队和宪兵;其后的是装载古物的铁皮闷罐车厢……。
车顶四周都架起机枪——
各车厢里都有宪兵和警卫队员守卫着。
机车冒着白烟,拖着长长的尾巴,在黑沉沉的荒野里“轰隆轰隆”的狂奔——
2 、火车站(外/日)
火车“哐当哐当”地驶进站内,缓缓停下来——
两边站台上,长长地排列着持刀霍枪的马队——
一个地方官员走近伍敬源敬礼报告:
“报告长官:经查本地界平安无事。请长官放心!”——礼毕——退下。
火车启动。奔驰。
两边的马队随车奔驰——
辖地边界:火车依然狂奔。马队士兵驻马横枪敬礼,目送火车远去——
3 、南下途中(外/日夜交替)
从黑夜到天明。从天明到黑夜:
车站……停车……岗哨……报告……启动……马队……
车站……停车……岗哨……报告……启动……马队……
车站……停车……岗哨……报告……启动……马队……
车站……停车……岗哨……报告……启动……马队……
……
4 、 一等车厢内(内/夜)
天色将黑。车灯启亮——
伍敬源同众押运人员和军官查看地图——
伍敬源:“——这里地处苏鲁豫皖交界,离徐州已经不远了,资料上反映:这一带历来匪患猖獗。我们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悉,请各位务必多加小心!”
5 、第二节车厢内(内/夜)
卫兵们有的打扑克,有的打瞌睡……。有几个卫兵凑在一起喝酒——姜福海走过来,一把夺过酒瓶扔出窗外——
姜福海:“现在是特别时期,都给我精神着点!不许玩耍,更不许喝酒!(转向饮酒的士兵)惹了麻烦,老子要你的命!”
——喝的两眼发直、有珠无光的卫兵望着队长,听完训诫,立即回应了一个响亮的饱嗝“啊嗯——”。
6 、第三节车厢内(内/夜)
松松垮垮的宪兵们有唱小曲的,有拉家常的……还有一些脱光衣裤卷着被窝睡下了。宪兵队长走近一看,顿时火起,一鞭子抽得一个士兵跳起来——“妈拉个巴子!行军途中睡觉还脱裤子,别他娘的还做梦抱着老婆吧!——都给我起来!以后睡觉不许脱衣!枪不离人!”
7 、火车站(外/夜)
火车慢慢停下来——
展台上依然排列着岗哨。
地方官员汇报:“报告!前方发现有大股土匪活动——”
伍敬源:“有多少人?”
地方官:“估计有一千多人。徐州方面正在调集部队围剿。务请车上多加留心!”
——机车熄灯,启动——
沿途十步一哨,百步一岗,戒备森严。
8 、山野(外/夜)
黑暗里,一条长长大大的无光黑影在轰隆轰隆的急进——
山坡草丛中,几个匪首在静听动静——
匪首甲:“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匪首乙掏出夜光怀表看了看,说:“时间差不多了。向铁路靠近!”
匪首丙摁亮手电筒,向着四野摇了摇——山野里顿时冒出无数的人影,猫着腰朝铁路两旁蠕动——
9 、小山头上(外/夜)
几名国军军官在注视着山下。
军官甲:“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军官乙掏出夜光怀表看了看,说:“时间差不多了。加强警戒!”
军官丙低声疾呼:“看——山下——”
——山下,密密麻麻的匪群在慢慢地朝着铁路两翼运动——
军官甲严厉地命令:“打!”
——照明弹呼啸着飞上夜空,山野间一片煞白——激烈的枪炮声轰然四起;密集的枪弹、手榴弹、炮弹雨点般洒向山谷——一批又一批的匪徒嚎叫着倒在血泊里——
匪首甲大惊失色:“啊!有埋伏!”
匪首乙惊慌失措:“有埋伏!撤吧——”
匪首丙沉着地:“逑——顶住!”
又一阵猛烈的轰击压住了匪势……
火车像一条黑龙,飞腾着穿越战场——
匪首甲惊呼:“跑了!跑了!”
匪首乙丧气地:“完了——完了——”
匪首丙穷凶极恶地:“追!快追——”
另一批匪徒从前方冒出来,向着列车猛烈开火。隐蔽在山上的另一支国军把更加猛烈的弹雨洒向匪群——
硝烟弥漫着山野——战火映红了天际——
10 、行进中的列车(外/日夜交替)
列车飞驶前进:(白天)穿越峡谷,穿越荒原,穿越一个个小站……
列车飞驶前进:(黑夜)穿越丛林,穿越田园,穿越一个个村庄……
列车飞驶前进:(白天)穿越丘陵,穿越江桥,穿越一个个隧道……
列车飞驶前进:(黑夜)穿越无边无际的旷野,穿越城镇集市……
列车飞驶前进:沿线都有岗哨出示“安全”的牌示。
11 、南京·下关火车站 (外/日)
列车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一路奔腾,风尘仆仆,精疲力歇,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缓缓驶入南京下关火车站——
12 、南京·下关车站(外/日)
南京下关——完全没有临战的那种紧张空气,呈现出一遍和平与安详。
经过数日的连续奔波,疲惫以极的列车,也安安心心的歇息下来——
13 、车箱里(内/日)
宪兵们在伸腰,打哈欠,一个个的紧张情绪都放松下来——
宪兵队长走进来,厉声吼着:“听着!都他娘的别到处乱跑,等候命令——”
14 、站台上(外/日)
站台上来往的人很少,显得空空荡荡。
伍敬源走出车厢,一眼就看到等候在站台上的李溥祥,心里顿生疑窦!
(伍敬源的心声独白):“他不是个人事务繁忙脱不开身、无法承担押运使命,又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李溥祥迎上前来与伍敬源握手道劳:“伍先生辛苦辛苦——一路辛苦。”转身向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介绍说:“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国著名的古物专家,故宫博物院顾问兼总务处长、本次古物南迁的总押运官——伍敬源先生。”
“久仰久仰!”中年男子很真诚地说。
李溥祥:“这位是行政院秘书长苏伟民先生。”
【叠影字幕】
南京政府行政院秘书长——苏伟民
伍敬源:“幸会幸会!请多关照。”
苏伟民:“哪里哪里——客气了。一路辛苦!我们本来打算电告你们在徐州待命,但是电报发过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专列已经过了徐州。只好在这里迎接——”
伍敬源:“为什么要在徐州待命?”
苏伟民:“中政会议通过了你们要求改道洛阳、西安的提议……”
李溥祥插话说:“昨天中政会议通过的。”
伍敬源感到莫名其妙:“我们要求?” 转而一看站在一旁的李溥祥,似乎明白了什么。问:“有地方吗?”
李溥祥:“总有吧——已经去问了。”
苏伟民:“虽然到了南京,货先不要卸,咱们一块儿到行政院去商量一下。”
伍敬源指着车皮说:“——这可不是花岗石啊!”
苏伟民:“先叫他们守着别走开——”
李溥祥觉得不便继续逗留,于是借口说:“我还有一个重要会议要先走一步。再见!”说完,钻进他的黑色轿车走了。
伍敬源看着李溥祥远去的车影,轻轻摇了摇头——
15 、南京大街上(外/初夜)
夜。华灯初上。
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就像眨巴不停的眼睛忽明忽暗,闪闪烁烁,似乎暗示着表面宁静祥和的古城南京尤其莫测高深!
来来往往的车流中,一辆银灰色的伏尔加在平稳地行驶着——
16 、伏尔加车内(内/初夜)
伍敬源疑惑地问:“……怎么变得这么快呢?”
苏伟民:“哦——是这样的:宋院长去上海多日了。昨天,溥祥请求紧急召开中政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一个议案……”
【化出】——
17 、中政会议(内/日)
中政会议上。
李溥祥:“……迁西安、洛阳两地本属理成自然,况两地均有较可靠的古集群建筑,于寄存古物有相当的方便之处。而迁移上海,托庇租界,尤为国耻!所以应改迁西安、洛阳两地为好。这也是本院同仁的一致要求——”
沉默——
主持人林森:“诸位有不同见解吗?”
【叠影字幕】
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与会者均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一个个显得漠然置之。
林森:“没有人发表不同意见,那么此案即是通过了。”
【化入】——
18 、伏尔加车内(内/初夜)
苏伟民:“——就这样,改迁西安、洛阳两地的议案,就临时决定、临时执行了。行政院发了电文到两地询问存放地点,现在还没有回音。”
(南迁受挫)
1 、列车内(内/日)
(移动镜头)第一节车厢是客用包厢——镜头掠过伍敬源、押运人员、宪兵队长和警卫队长姜福海等人;第二、第三节车厢分别是故宫警卫队和宪兵;其后的是装载古物的铁皮闷罐车厢……。
车顶四周都架起机枪——
各车厢里都有宪兵和警卫队员守卫着。
机车冒着白烟,拖着长长的尾巴,在黑沉沉的荒野里“轰隆轰隆”的狂奔——
2 、火车站(外/日)
火车“哐当哐当”地驶进站内,缓缓停下来——
两边站台上,长长地排列着持刀霍枪的马队——
一个地方官员走近伍敬源敬礼报告:
“报告长官:经查本地界平安无事。请长官放心!”——礼毕——退下。
火车启动。奔驰。
两边的马队随车奔驰——
辖地边界:火车依然狂奔。马队士兵驻马横枪敬礼,目送火车远去——
3 、南下途中(外/日夜交替)
从黑夜到天明。从天明到黑夜:
车站……停车……岗哨……报告……启动……马队……
车站……停车……岗哨……报告……启动……马队……
车站……停车……岗哨……报告……启动……马队……
车站……停车……岗哨……报告……启动……马队……
……
4 、 一等车厢内(内/夜)
天色将黑。车灯启亮——
伍敬源同众押运人员和军官查看地图——
伍敬源:“——这里地处苏鲁豫皖交界,离徐州已经不远了,资料上反映:这一带历来匪患猖獗。我们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悉,请各位务必多加小心!”
5 、第二节车厢内(内/夜)
卫兵们有的打扑克,有的打瞌睡……。有几个卫兵凑在一起喝酒——姜福海走过来,一把夺过酒瓶扔出窗外——
姜福海:“现在是特别时期,都给我精神着点!不许玩耍,更不许喝酒!(转向饮酒的士兵)惹了麻烦,老子要你的命!”
——喝的两眼发直、有珠无光的卫兵望着队长,听完训诫,立即回应了一个响亮的饱嗝“啊嗯——”。
6 、第三节车厢内(内/夜)
松松垮垮的宪兵们有唱小曲的,有拉家常的……还有一些脱光衣裤卷着被窝睡下了。宪兵队长走近一看,顿时火起,一鞭子抽得一个士兵跳起来——“妈拉个巴子!行军途中睡觉还脱裤子,别他娘的还做梦抱着老婆吧!——都给我起来!以后睡觉不许脱衣!枪不离人!”
7 、火车站(外/夜)
火车慢慢停下来——
展台上依然排列着岗哨。
地方官员汇报:“报告!前方发现有大股土匪活动——”
伍敬源:“有多少人?”
地方官:“估计有一千多人。徐州方面正在调集部队围剿。务请车上多加留心!”
——机车熄灯,启动——
沿途十步一哨,百步一岗,戒备森严。
8 、山野(外/夜)
黑暗里,一条长长大大的无光黑影在轰隆轰隆的急进——
山坡草丛中,几个匪首在静听动静——
匪首甲:“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匪首乙掏出夜光怀表看了看,说:“时间差不多了。向铁路靠近!”
匪首丙摁亮手电筒,向着四野摇了摇——山野里顿时冒出无数的人影,猫着腰朝铁路两旁蠕动——
9 、小山头上(外/夜)
几名国军军官在注视着山下。
军官甲:“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军官乙掏出夜光怀表看了看,说:“时间差不多了。加强警戒!”
军官丙低声疾呼:“看——山下——”
——山下,密密麻麻的匪群在慢慢地朝着铁路两翼运动——
军官甲严厉地命令:“打!”
——照明弹呼啸着飞上夜空,山野间一片煞白——激烈的枪炮声轰然四起;密集的枪弹、手榴弹、炮弹雨点般洒向山谷——一批又一批的匪徒嚎叫着倒在血泊里——
匪首甲大惊失色:“啊!有埋伏!”
匪首乙惊慌失措:“有埋伏!撤吧——”
匪首丙沉着地:“逑——顶住!”
又一阵猛烈的轰击压住了匪势……
火车像一条黑龙,飞腾着穿越战场——
匪首甲惊呼:“跑了!跑了!”
匪首乙丧气地:“完了——完了——”
匪首丙穷凶极恶地:“追!快追——”
另一批匪徒从前方冒出来,向着列车猛烈开火。隐蔽在山上的另一支国军把更加猛烈的弹雨洒向匪群——
硝烟弥漫着山野——战火映红了天际——
10 、行进中的列车(外/日夜交替)
列车飞驶前进:(白天)穿越峡谷,穿越荒原,穿越一个个小站……
列车飞驶前进:(黑夜)穿越丛林,穿越田园,穿越一个个村庄……
列车飞驶前进:(白天)穿越丘陵,穿越江桥,穿越一个个隧道……
列车飞驶前进:(黑夜)穿越无边无际的旷野,穿越城镇集市……
列车飞驶前进:沿线都有岗哨出示“安全”的牌示。
11 、南京·下关火车站 (外/日)
列车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一路奔腾,风尘仆仆,精疲力歇,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缓缓驶入南京下关火车站——
12 、南京·下关车站(外/日)
南京下关——完全没有临战的那种紧张空气,呈现出一遍和平与安详。
经过数日的连续奔波,疲惫以极的列车,也安安心心的歇息下来——
13 、车箱里(内/日)
宪兵们在伸腰,打哈欠,一个个的紧张情绪都放松下来——
宪兵队长走进来,厉声吼着:“听着!都他娘的别到处乱跑,等候命令——”
14 、站台上(外/日)
站台上来往的人很少,显得空空荡荡。
伍敬源走出车厢,一眼就看到等候在站台上的李溥祥,心里顿生疑窦!
(伍敬源的心声独白):“他不是个人事务繁忙脱不开身、无法承担押运使命,又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李溥祥迎上前来与伍敬源握手道劳:“伍先生辛苦辛苦——一路辛苦。”转身向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介绍说:“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国著名的古物专家,故宫博物院顾问兼总务处长、本次古物南迁的总押运官——伍敬源先生。”
“久仰久仰!”中年男子很真诚地说。
李溥祥:“这位是行政院秘书长苏伟民先生。”
【叠影字幕】
南京政府行政院秘书长——苏伟民
伍敬源:“幸会幸会!请多关照。”
苏伟民:“哪里哪里——客气了。一路辛苦!我们本来打算电告你们在徐州待命,但是电报发过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专列已经过了徐州。只好在这里迎接——”
伍敬源:“为什么要在徐州待命?”
苏伟民:“中政会议通过了你们要求改道洛阳、西安的提议……”
李溥祥插话说:“昨天中政会议通过的。”
伍敬源感到莫名其妙:“我们要求?” 转而一看站在一旁的李溥祥,似乎明白了什么。问:“有地方吗?”
李溥祥:“总有吧——已经去问了。”
苏伟民:“虽然到了南京,货先不要卸,咱们一块儿到行政院去商量一下。”
伍敬源指着车皮说:“——这可不是花岗石啊!”
苏伟民:“先叫他们守着别走开——”
李溥祥觉得不便继续逗留,于是借口说:“我还有一个重要会议要先走一步。再见!”说完,钻进他的黑色轿车走了。
伍敬源看着李溥祥远去的车影,轻轻摇了摇头——
15 、南京大街上(外/初夜)
夜。华灯初上。
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就像眨巴不停的眼睛忽明忽暗,闪闪烁烁,似乎暗示着表面宁静祥和的古城南京尤其莫测高深!
来来往往的车流中,一辆银灰色的伏尔加在平稳地行驶着——
16 、伏尔加车内(内/初夜)
伍敬源疑惑地问:“……怎么变得这么快呢?”
苏伟民:“哦——是这样的:宋院长去上海多日了。昨天,溥祥请求紧急召开中政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一个议案……”
【化出】——
17 、中政会议(内/日)
中政会议上。
李溥祥:“……迁西安、洛阳两地本属理成自然,况两地均有较可靠的古集群建筑,于寄存古物有相当的方便之处。而迁移上海,托庇租界,尤为国耻!所以应改迁西安、洛阳两地为好。这也是本院同仁的一致要求——”
沉默——
主持人林森:“诸位有不同见解吗?”
【叠影字幕】
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与会者均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一个个显得漠然置之。
林森:“没有人发表不同意见,那么此案即是通过了。”
【化入】——
18 、伏尔加车内(内/初夜)
苏伟民:“——就这样,改迁西安、洛阳两地的议案,就临时决定、临时执行了。行政院发了电文到两地询问存放地点,现在还没有回音。”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